南京政府统治前十年的金融

合集下载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原文出处】民国档案199201【作者】宗玉梅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于政治统一的同时也开始了国民经济的建设工作。

十年中,国民政府为振兴经济作了不少努力,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到1936年,国民经济达到了旧中国的最高峰。

这里,根据其发展过程及特点,把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分为三个时期。

一1927年8月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经济建设这是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的初步开展时期,其重心是财政的整顿和建设。

南京国民政府刚建立时所面临的局面是极其困难的:它外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国际地位十分低下,命运操在列强手中;国内,以奉系张作霖为首的“安国军政府”控制着京、津、东北及山东、苏北等地,维持着北洋军阀的最后统治;滇、黔等省仍由地方军阀割据着;国民党内部则派系林立,地方实力派实际上割据一方,企图和蒋介石为首的中央政权分庭抗礼;各派军阀政客集团为争夺政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这一切都威胁着蒋政权的统治。

为了巩固、稳定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政权,国民政府把政治的安定,国内的统一放在首位,而“殊甚少虑及”经济建设(《革命文献》第26辑,第55页。

)。

不过,因为经济力量是政治斗争的物质基础,国民政府在进行政治统一之时,也以部分精力从事经济建设;为了顺乎民意,国民政府也需要进行经济建设。

蒋介石曾说:“我们要复兴国家,完成革命,最切实最急需的工作莫如生产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吴曼君:《总裁思想》第六册,“经济”。

)。

国民政府是“依据建国方略实业计划所指示之方策原则,为确定物质建设实施程序之标准(《革命文献》第76辑,第55页。

)”的。

据此,孙科拟定“建国大纲”,把经济建设按程序分为交通、工矿、农业等项。

当然,由于各时期的具体条件不同,经济建设重心也不同,并非一概遵循这一程序。

当时训政刚开始,百废待兴,万端待举,国民政府把财政建设放在经济建设的首位。

因为财政是经济建设的基础,没有强大的财力作后盾,经济建设便无从谈起。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外国人曾经这样描述过
“中国的币制是在任何一个重要国家里所 见仅有的最坏的制度,它是乱七八糟一大 堆铸币、重量单位不同一和纸币凑成的大 杂烩”
2 加强对全国的经济掌控和解决政府财政困难是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现实动因 1930年中原大战后,国民政府虽然在政治上军 事上取得了完全较大的优势,但是,国民政府仍 然无法掌控或者说完全掌控两广、云贵、青海、 宁夏、山西、新疆和西藏等偏远地区,地方派仍 有较强的实力,他们不但拥有自己的势力,而且 在经济上自行其是 同时,南京国民政府也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增 加财政收入,然后消灭异己,强化国家机器,扩 充军事实力
湖南湘潭钢铁厂,年产量10万吨; 湖南茶陵及湖北灵乡铁 矿; 湖北大冶阳新及四川彭县铜矿厂,年产江西天河煤矿,年产量10万吨; 河南禹县煤矿,年产量40万吨; 以及四川巴县达县石油矿、湖南湘潭飞 机发动机厂、永利煤气厂和天利氮气制 造公司等
参考资料
• 《略论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兼谈对抗日战争的作
• • • • • • • •
用》 陈雷 《谈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陈晋文 《略论抗日战争前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抗战》 陈柯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举措述评》周绍英 《1927_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经济政策述评》吴玉文 《1935年币制改革的作用和影响》 颜翠芳 《浅论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庄梦兰 《试论1930年代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国内动因》申成玉 《试析影响民国时期币制改革的外部因素》江姗
名词解释: 废两改元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废除银两改用银 元的币制改革。1933年3月1日,财政部颁发 《废两改元令》。4月6日,国民政府实行 “废两改元”,规定即日起,所有公私款收 付等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元,不得使用银 两。持有银两者。可以由中央银行代铸银元, 或者在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兑换银元。废 两改元是法币改革的前提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演变1910年的《币制则例》和1914年的《国币条例》均确立了银元为唯一主币的基本原则,20世纪30年代之前,历届政府、银行公会也曾进行了数次废两改元的尝试,但均未成功。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对废两改元问题非常重视。

在1928年召开的全国经济会议与财政会议上通过决议,决定1929年7月1日起实施废两改元,但未如期实现。

直到1932-1933年间,经过政府和商界的多方努力,废两改元、统一货币单位的时机才成熟。

1933年3月国民政府立法院通过并公布了《银本位币铸造条例》,重申了银元作为法定本位货币的地位。

4月5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规定从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令票据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①。

6月6日,《财政部咨各省市政府文》制订了用赋改征银币办法,按照这项规定,从上海开始,各地银行公会和钱业公会先后议定详细实施办法,进行了废两改元改革②。

废两改元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有利于统一货币,便利交易,并利于中央银行纸币的推行,扩大了中央银行活动的规模和机能,为之后实行法币制度奠定基础。

关税用金单位计征是重要且成功的改革,中国财政由此免受外国银行投机风波影响,稳定了海关收入,国民政府也由此掌握了大量外汇储备,为1935年11月法币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1933年,金融界酝酿已久的中央造币厂终于建立,但控制权掌握在国民政府手中而非在民族资本家手中,因此国民政府已开始着手加重金融权的控制权,法币改革势在必行。

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急剧下降。

为了迅速摆脱危机的不利影响,英、美、日等国向中国大肆倾销商品,并广泛的占据了中国的主要原材料产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片国土沦陷,加剧了南京国民政府财政危机。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美国地经济地位发生了重大改变,为了挫败日本,也为了独占中国的商品和资本市场,美国开始加速向南京政府资本输出,并逐步在当时的财政中占据了左右全局的地位。

国民党统治前期的政治与经济

国民党统治前期的政治与经济
3、影响:防价止回白升银 ,外 刺流 激, 生稳 产定 复金 苏融 起市到场一,定促作进用物
巩固练习4: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币制改革”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国民政府为防止白银外流而采取的措施 B.以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 C.白银与法币共同流通 D.中央、中国、交通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1)含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

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 而形成的资本形式。

2)特点:

①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

②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
③与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3)典型:
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 陈果夫、陈立夫)
消极(主要): 4)评价:
政治: 一党专政、独裁统治的建立 了解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 表现: 新的阻碍因素:官僚资本主义
课标解读: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了解“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一、政治:一党专政、个人独裁统治的建立
(一)独裁统治的建立(训政时期)
1、背景: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国民政府背离民主原则、 利用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三政”)和五权宪法来建立独裁统治 2、表现:
(1)、1928年8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召开标志训政时期开始。 (2)、1928年10月,国民党公布《中国国民党训政纲领》
核心内容:训政时期国家的一切权力归国民党 (3)、1928年10月实行“五权宪法”,对国民党及国民政府负责。权利归党中 央少数人。 (4)、蒋介石个人独裁统治逐步建立
1)1932年,蒋介石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2) 1932年大力发展特务组织。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7年)税收制度的借鉴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7年)税收制度的借鉴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税收借鉴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很短的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名义上的全国统一,在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一定发展程度的基础上,国民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财税体制改革。客观而言对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是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的。在这里我们探讨一下南京国民政府在其统治前期(1927-1937年)对税收制度的一些重大变革,并联系我国九四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作些粗浅的比较分析。
当然时势相异,也有不同之处,比如关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正是世界经济大危机时期,各国以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产业,因此国民政府关税收入之多,占财政收入比重之大就不足为奇了。而我国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和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因此降低关税水平也是合乎经济规律的。
三、开征具有前瞻性税种
一般而言,经济不发达国家以流通税为主体税种,而以所得税和财产税为辅助税种,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7年)税收制度的借鉴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7年)税收制度的借鉴 2008-12-20 15:10:43
内容提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税收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不乏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之举的税收政策,本文通过对其前期税收制度的分析,并结合我国一九九四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的实践,试图找出其对当今我国税收体制进一步改革有所借鉴的地方。
(二)关税改革
南京国民政府于1929年公布实施《海关进出口税则》,宣告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此后通过与英、美、法、日等国的谈判,至1934年先后公布了四个国定进出口税则,税率实行十四级,最低百分之五,最高达百分之八十,平均税率为百分之二五,改变了过去进口货物不分种类,一律值百抽五的帝国主义强加的不平等关税体制。同时还统一了海陆关关税,由于过去陆路关税比海路关税少纳三分之一,因此改订新约后将增加陆海关关税。为了发展本国民族资本主义,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国民政府还减免了出口关税。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12~1949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状况,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我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史。

在这个时段,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发展显著;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民国末年日益萎缩。

1、民国初年出现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然而,近代中国的历史却没有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发展,民族工业的繁荣景象转瞬即逝,成为“短暂的春天”。

(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背景: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变革和国际形势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经过这场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更激发了实业家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于是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拓植协会等。

这些实业团体大都以“强国富民”、“振兴民生”为目标,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和以商战反抗列强侵略的爱国热情。

由知名华侨人士创办的同仁民生实业会得到华侨的热烈响应,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这都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b、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

面对外国资本的加紧渗入,洋货越来越多地充斥中国市场,国内第一次出现了抵制洋货的运动,这次运动于1904年首先由商务界发起,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再度兴起,1919年达到高潮。

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愿望。

同时也使国货市场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

c、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以继续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选择题刷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选择题刷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选择题刷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古田召开,会议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等重大的任务。

”这一决议()A.全面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B.推动了中国的革命形势向前发展C.实现了党工作重心的第一次转移D.是对国民党大力“围剿”的回击2.下图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中国境内产业资本比例示意图,与其中的变化有关的是()A.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B.清政府实行奖励兴办实业的政策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3.1928年11月,中共中央指出:“没有城市的领导,乡村斗争很少有胜利的可能;没有工人的领导,农民革命很少有成功的希望,所以建立城市工作尤其是工人运动,成为党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更要加十倍的努力做城市工作—尤其是工人运动。

”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共中央()A.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B.否定了农民革命运动的必要C.规范了工人阶级的斗争形式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4.下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它是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

下列内容与该法律相关的是()A.号召打倒列强除军阀B.实行农民减租减息政策C.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D.消灭一切土地租佃契约5.1928年,毛泽东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敌人不来,我们就在这里练兵,发动群众,敌人来了,我们就靠这个家和敌人作战。

”毛泽东旨在强调()A.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B.开展农村土地革命的重要性C.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千里跃进大别山区的重要性6.下表20世纪30年代报刊《红色中华》使用高频词汇的统计表,据表可知,当时()A.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B.人民革命政权得以创建C.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逐步形成D.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7.1930年,上海《民国日报》刊登文章称,“年年大批的毕业学生自乡村跑进都会,不见一个返到乡间……都会的漩涡卷去了乡村的干柱,剩下的只有老弱和稚幼……乡村衰败了,没有一些生气”。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中国近代化的进一步探索时期这一阶段是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政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胜利的阶段。

1、时代特征:政治上: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运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无产阶级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表现出较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思想上:国民党一大会议上新三民主义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毛泽东思想产生并发展成熟。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还有许多知识分子怀着对农村实施改造与建设的良好愿望,做了艰辛的探索与努力,如胡适关于走哪条路的探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等,但是由于他们并未抓住改造与发展农村的关键,因而农民仍摆脱不了贫穷与悲惨的命运。

在这一时期,国民党强化一党独裁统治,所以国内存在有民主与独裁的辩论,同时依然存在有中西文化之争,即“本位文化派”和“西化派”的论争。

社会生活上:在国民党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西方物质文明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城市出现了许多新风尚,兴起一批大城市,比如大上海。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缓慢。

2、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的总特征:政治上: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北洋军阀统治结束,中国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国共对峙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法币改革等。

思想上:新三民主义思想,国民党强化一党专政,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毛泽东思想的提出和发展。

外交上:南京国民政府曾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帝国主义国家的一些特权逐步被取消,但截至1946年,治外法权才最终完全废止。

民国时期中国金融史

民国时期中国金融史

谁主沉浮——近代中国中外银行业的激情碰撞文/宋佩玉在中国金融界,外资势力与中资机构狭路相逢、争夺金融市场主角已非鲜闻,其历史最早或可追溯至清末。

由于实力悬殊,早期的中资机构都须仰外资鼻息才得生存。

然而1920年~1937年间,由于华资银行业整体壮大,间接带动了保险等行业的发展,使得民族金融业面貌为之一新,首次在长期为外资雄踞的金融领域中获得应有席位。

而此时华资银行与外商银行间业务的竞争与协作,集中体现了中外金融的实力消长,及彼此在矛盾中共存的关系。

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开辟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口为商埠。

随着中外贸易日趋繁盛,外商银行陆续进入中国。

最早设立的英商丽如银行(Oriental Banking Corporation),1847年(另一说为1950年)率先抢滩上海。

进入1860年代,汇丰银行在上海开设分行。

以英资银行为主导,在随后的60年时间里,法、日、德、美、俄、比、荷等国纷纷在华设立分行。

20世纪初,已有15家外商银行在中国营业。

外商银行在华设立地点,多为商业繁盛之区,这些银行于各国在华重要据点设立分支行,使之形成一个庞大的金融网,以便进行汇兑交易。

因为兼具以上特点,外商银行逐渐取代洋行,成为中国通商口岸金融市场上最为主要的力量。

喧宾夺主——外商银行操纵中国金融命脉在华外商银行从设立之始,即肩负着特殊使命,他们享有中国独立债权主地位,操纵中国金融的实权。

雄厚的资金、本国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保证了其在华经营中获得巨额利润。

近代外商银行在华霸主地位突出表现在两方面:■控制进出口贸易,垄断国际汇兑一般而言,为满足国际汇兑的需要,各国均设有国际汇兑银行,以免他国银行操纵汇价,然而,在近代中国,外商银行却喧宾夺主,垄断了国际汇兑业务。

在外商银行中,以汇丰银行实力最强。

当时外商洋行大多集中于上海,货物进出口要靠银行汇款,汇丰上海分行的业务通常占上海外汇市场成交量的2/3,在整个汇丰系统所运用的资金总额中占有重要地位,1935年以前,中国的外汇汇率一直由汇丰银行上海分行每日挂牌决定。

第九章 南京国民党政府之经济政策

第九章 南京国民党政府之经济政策

2.法币改革


白银风潮--30年代危机,美国《银购入法》和 《白银法案》,四年购入白银2442万盎司。- -白银外流1934年1.8亿两,1935年1.86亿两。 李滋.罗斯,1935年11月3日公布《法币实施办 法》,自次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发行货 币为法币,1元等于英镑1先令2便士半。集中了 3亿多元的白银。1936年5月签订《白银协定》, 1元=0.2975美元。
思考:税制改革的绩效分析。
(2)清理盐税: 盐税之弊:一在包商制度,二在分区和引 岸制度;三在地方截留。 统一盐政和盐税,改进缉私、加强盐场管 理,实行就场征税,改进食盐运销制度、 实行自由制等。 1919年-6872万元,1930年-13929万 元,1931年-17665万元。

(3)裁厘改统。
二建立国家金融体制实行币制改革?一四行两局的成立?四行两局是国民党政府于19281935年间为垄断全国金融和经济而建立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和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组成的官僚资本金融体系的简称
第九章 南京国民政府之经济政策
(1927—1937)
“南京的十年”:



“行政久不统一,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之分配素 不确定,国家耗费过滥,而军事尤为膨胀;本国 币制紊乱,而外币充斥市场,内外积债过巨,而 信用日益低落;全国税制杂乱,而系统破坏无 余。”--国民党三大《对于政治报告之决议》 “中国之革命,今方由理论宣传与武力征服期, 逐渐进于此两种工作与政治的建设经济的建设并 行之时期。”--1928年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 --军政、训政、宪政 南京国民政府的作为、作用与影响--吉尔伯特. 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3)中国农民银行
前身-1933年的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 总行在汉口,资本额1000万元。 1935年4月制定《中国农民银行条例》 “供给农民资金、复兴农村经济”的专业 银行。 “军队开到哪里,机构设到哪里”,开始 的16处增加到87处。

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

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

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摘要: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制定了一系类经济政策。

今天我们研究和探讨这些经济政策,是为了更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同时对当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财政政策、建立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产业规划。

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就必须要理解和弄清楚这一时期颁布了哪些经济政策,然后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时间大约在1928-1937年间,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可归纳为财政政策、建立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产业规划三大类。

一、财政政策。

(1)整顿税务。

主要表现在关税、盐税、统税三个方面。

关税方面,实行关税自主运动。

国民党政府采取各个击破方法,分别同各国谈判从新修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关税自主以后,国民党政府对关税税进行了对此改革,特别在1930年将原来以银价计征的进口税改为以金价计税,关税收入大为增加。

全国海关税征收进口税总数1931年比1927年增加了约4.8倍。

1 盐税方面,颁布新《盐法》,规定,“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何人不得垄断”,100公斤征税五元。

2 这是中央政府能够得到盐税收入,使得这一时期,盐税在税收收入中列举第二,并且同关税一样逐年增长。

统税方面,“裁厘改统”即废除延续了70多年的厘金制度,对日用工业品开征统税,即一物一税。

“裁厘改统”后,税目简化,税收渐趋合理,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工商业发展。

同时,税收收入逐年增加,1927年统税收入仅为600万元,到了1928年为2970万元,1931年为8870万元,到1935年,统税收入为15240万元,成为第三大税源。

3三大税在具体征收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复征税、税率仍旧很高等问题。

但总的来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对三税的整顿,对三税的征收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

1927年的三税收入有4650万元,合计占税项的84.6%,1928年就增长到25930万元,占税项的91.9%,到了1936年,达10146万元,占税项的95.5%。

试析钱俊瑞在南京政府前十年的金融思想

试析钱俊瑞在南京政府前十年的金融思想

试析钱俊瑞在南京政府前十年的金融思想【摘要】钱俊瑞是著名的中国经济学和世界经济学家,对南京政府前十年的金融货币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

他关于中国金融货币方面的集大成之作是1935年出版的《中国货币制度往哪里去》。

南京政府前十年,中国货币制度不稳定,钱俊瑞在这一时期主要关注的是国际货币战争及中国币制改革的问题。

他对南京政府的币制改革提出个人的独特看法,其主张日后被时间和事实所证明。

【关键词】钱俊瑞;币制;金融史学界关于南京政府前十年货币金融史的研究,多将视线聚焦于宋子文、孔祥熙以及江浙财团银行家等,而对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金融思想,至今重视程度不够。

钱俊瑞(1908~1985),江苏无锡人,著名的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学家、教育家和中国科学院院士。

作为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钱俊瑞的著述颇丰,并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币制改革的外部因素、方向和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术界对钱俊瑞的介绍及相关文章所见甚为有限,更别说对其在南京政府前十年的金融思想进行专文论述。

因此,本文试对钱俊瑞及的货币金融思想进行详细梳理,并结合史实予以客观评价,以期有助于拓宽中国近代金融史的研究层次。

一、钱俊瑞对国际货币战争的看法1929—19933年的危机是前所未有深刻和前所未有剧烈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宣告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失败,直接导致了战后新金本位体系的崩溃。

钱俊瑞认为这场世界经济恐慌,动摇了战后世界金融体系的基础。

它首先对于弱小国家的货币给以致命的打击。

一般债务国家,它们平时固然可以用增加出口和举借外债的方法,来偿还它们的债务;可是一到恐慌时期,债权国的资本几乎停止输出。

贸易的额数又急剧减少,因此只有把自己的存金和一部分外国货币用来抵偿外债。

这么一来,黄金的存额就大大减少;结果,那些债务国家就没有力量继续维持金本位。

1929年,“阿根廷、巴西、乌拉圭”等国先后放弃金本位。

到1931年,“金融帝国”英国因为恐慌日益深刻,也宣布放弃金本位,这样国际金融市场,就掀起了一个巨大的波澜。

第八讲 南京政府的十年统治

第八讲  南京政府的十年统治

第八讲南京国民政府的十年(1927-1937)统治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二、国民党派系斗争生产的原因及斗争的特征三、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举措四、国民党抗战的准备一、国民政府的建立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胡汉民等人支持下,正式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委员制,由蒋介石、胡汉民、张静江、吴稚晖等12人为政府委员,胡汉民为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政府下设秘书长、财政部、外交部、民政部、司法部、大学院等部门。

政府辖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一部)、福建、上海、广东、广西等。

1928年2月,在南京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推举蒋介石为国民党五名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之一,并任军事委员会主席,正式确立蒋在国民党内的领导地位。

“统一”二期北伐:蒋介石1928年2月9日赶赴徐州,举行二期北伐誓师大会,提出“打倒张作霖,统一全中国”的口号。

4月7日,蒋下达动员令。

二期北伐开始后,国民革命军所向披靡。

济南惨案:为阻挠中国统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出兵阻止。

5月3日,日本军队在山东济南大肆屠杀中国军民及外交官员,史称五三惨案:中国军民死亡6123人,伤1700多人,财产损失2957万元。

国民党军队退出济南,继续北上。

被日军残杀的济南军民1929年年初在内外压力下,日军被迫退出济南,在青岛登船回国皇姑屯事件1928年5月,北伐军直逼京津地区,日本感到奉系军阀政权已岌岌可危,向张作霖施加压力,威逼张作霖及早退回东北,企图利用张作霖这个工具,使“满蒙”从中国本土肢解出去,置于日本势力之下。

当北伐军逼近北京时,日本驻华公使威胁张作霖“将来奉军败兵如经山海关,日兵须将其缴械。

”张作霖在答复中表示“东三省及京、津为中国领土,主权所在,不容漠视”,反对日本政府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对此,日本看到张作霖这个工具不能完全为它所用,遂决意除掉。

1928年6月,张作霖抵挡不住南京国民政府军队的“北伐”,被迫放弃北京回东北,准备由北京乘火车退往沈阳。

抗战前十年公债结构的变迁、原因及影响

抗战前十年公债结构的变迁、原因及影响

抗战前十年公债结构的变迁、原因及影响抗战前十年,中国公债结构出现内债化、国债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此时发行的公债因战争和政治冲突的影响仍主要用于维持军政开支,公债较少用于经济建设,这使得政府信用未能通过政府投资及其乘数作用来有力地推动当时的经济发展。

历史表明,公债这种政府信用形式只有在和平稳定的国内外环境下,在政府积极运用行政力量来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前提下,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才会通过政府支出乘数效应的提高而有效地发挥出来。

标签:抗战前十年;公债结构;变迁;原因受“信交风潮”和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抗战前十年,中国股市陷于低迷,而债券市场则发展为证券市场的主体,公债作为债券市场主要的融资工具,其结构出现三个变化。

一、公债结构的第一个变化:公债内债化,国内公债发行市场扩大1.财政窘迫加大了南京国民政府发行公债的压力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虽然战乱没有北洋政府时期那么频仍,但是南京国民政府也是内忧外患严重。

为了“围剿”革命根据地,镇压地方军阀的反抗和准备抵御日本的军事侵略,南京国民政府加强了军事和国防建设,军费开支增加。

此外,南京国民政府还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府对国有经济金融事业的投资也随之扩大,这使得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日趋扩大。

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收支亏短数额占财政实支数的百分比虽然从48.7%降低到了31.7%,但财政收支亏短数额却从735万元增加到了6亿元。

[1](P413)2.南京国民政府发行的内国公债数额急剧增加财政赤字的不断扩大迫使南京国民政府继续走晚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老路,通过增发公债来维持军政开支和国有经济建设的投资。

不同的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发行的公债以内国公债为主,以致公债结构中的外债比重降低而内债比重趋于提高,内债实收数占债款收入的比重从1927年的83.5%上升到1931年的97.6%。

抗战前十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行的国内公债(对内国债)共计23.2亿元,高出北洋政府时期15年公债发行总额的近3倍。

专题十三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教师

专题十三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教师

专题十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阶段特征】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经历了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等历史阶段,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和最终取得胜利的22年。

1.政治上:国共两党关系由对峙到合作抗日,再到对峙,最终国民党被赶到台湾,遗留下现代的“台湾问题”。

2.经济上:国民政府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民族工业一度得到较快发展。

但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新中国成立前,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3.思想上: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并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其他涉及章节:选修四《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多角度整合】1.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22年间。

中国社会矛盾复杂多变,局势动荡不安,民族工业发展曲折。

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2年间,哪些原因造成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多次发生变化?它对中国政局带来怎样影响?(2)描绘一幅1927—194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示意图。

并指出你的理由。

2.1927—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先后进行了三次重要的策略调整:第一次是从城市到农村,第二次是从南方到西北,第三次是从反蒋到抗日。

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事件表明中国革命在效仿俄国革命模式?举例说明中国革命是怎样“走向农村”的?这一实践形成了什么革命理论?(2)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共产党把革命中心从南方转移到西北?这一转移是如何完成的?对后来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影响?(3)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完成由反蒋到抗日的策略调整的?中国共产党这一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4)上述三次策略调整贯穿着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思想路线?3.有人说,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两次实现民主的机遇,但都错过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哪两次?为什么都错过了?对此你有何启示?1.(1)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使阶级矛盾发展成为最主要矛盾。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举措述评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举措述评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举措述评2014-04-15 15:54:40 《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周绍英南京国民政府从它建立时起,就是代表乡村豪绅地主阶级和城市买办阶级利益的反动政权。

在其统治下,总的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落后,发展缓慢。

但在“九·一八”事变,尤其是华北事变以后,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南京国民政府加快了经济建设步伐,并进行了一些调整,开始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联系起来,有重点地进行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和工业等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拟就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举措作一评述。

一1935年4月1日,蒋介石在贵阳的记者招待会上宣称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8月8日,蒋介石又在成都通电全国,列举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八条纲要,即“振兴实业”、“鼓励垦牧”、“开发矿产”、“提倡征工”、“促进工业”、“调节消费”、“流畅货运”、“调查金融”。

11月,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提出了“建设国家挽救国难”的十项措施,目的是为了“尽人力、辟地利、均供求、畅流通,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

〔1〕同时,南京国民政府还决定发展重工业以充实国防、加强西北国防经济建设、修筑滇省通江通海通缅铁路等。

1936年7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成立了国民经济建设总会,蒋介石自任会长,督导建设。

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国经济建设方案》。

一系列的经济建设措施纷纷出台,加快了经济建设步伐。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视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工业建设为重点,投入的财力较重,成效较为显著。

在财政金融建设方面,南京国民政府改革税制,统一货币,健全金融机构。

为了统一财政,南京国民政府废除了地方“苛捐杂税”,推行“统税”,同时改进关税,整理盐税。

1934年3月颁布新盐法,以自由贸易为原则,采取就场征税制。

“关盐统”三税是当时南京国民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但是这三税“收入呆定,很少弹性,不能适应战争爆发大量筹措战费的要求”,“一旦战争爆发,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国土被敌人占领的可能,关盐统三税在战时不但不易增加,而且会因而锐减”。

论南京国民政府的 财政金融改革

论南京国民政府的 财政金融改革

论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金融改革摘要:对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对中国的短期统治,我们的认识一般局限于其政治上的独裁专制、外交上的屈辱妥协、经济上的萧条混乱等等。

然而在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20世纪初期的中国,由于列强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国民经济陷入一片混乱中,但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鉴于当时的中国国民经济的种种问题,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财政和金融货币的措施,旨在稳定经济发展,巩固政权。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财政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关税自主、盐税改革、裁厘改革、币制改革、发行纸币、废两改元20世纪初期的中国,由于列强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国民经济陷入一片混乱中,但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鉴于当时的中国国民经济的种种问题,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稳定经济发展,巩固政权。

很多措施确实是很好的考虑到当时的国情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鉴于当时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很多措施并没有很好地实施。

另外,由于国民政府内部高层的意见分歧和高层间的争权夺势以及腐败,有些政策甚至成为官员谋私的工具,这些对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危害。

总而言之,对于国民政府的那些财政金融政策,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不能一味的全盘否定。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第一件事推行财政改革。

在这次财政改革中,宋子文发挥了重要作用。

宋子文推崇的理财“第一要义”——统一国家财政。

宋指出,“财政为国家经济之命脉,尤贵彻底统一,方能顺利进行。

”他认为,当时普遍存在着的各地军队和非财政机关办理税收,截夺税款的状况是整理财政的最大障碍,也是导致国民政府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指出,“破坏告终,建设开始,建设着中财政,财政宜统一,统一的要素有二:1、中央与地方权限宜分清;2、中央与地方协同清理”。

这个主张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可,并在1928年11月通过了《划分国家收入地方收入标准案》,将财政收入划分为国家和地方两部分,并且具体划分了国家税与地方税的来源。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1927-1937)经济社会发展评述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1927-1937)经济社会发展评述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1927-1937)经济社会发展评述作者:王远芳来源:《学习导刊》2014年第06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1927-1937)是充满矛盾的过渡时期。

在经济上,一方面,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恢复经济的措施,使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成为国民党政府统治中国大陆的22 年中经济最好的时期;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又经受着各种无法根除的阻碍。

农业方面,在世界经济和气候的影响下,经济时好时坏,但仍然是沉重的社会问题,因为传统的小农经济没有改变,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并未改变。

社会习俗来看,呈现出过渡时期的特点,新旧交替,变化不一。

笔者将对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简要阐述。

一、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经济政策及成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伊始,全国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经济状况严重不景气。

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政权,1928 年6 月国民政府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经济会议,7 月的全国财政会议,确定了國民政府初期的财政经济总方针。

1927~1937 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基本方针可概括为:财政上,统一财政,整顿和改革金融,整理和改革税收;经济建设上,以发展交通和开发煤矿为重点,并发展其他各项经济事业,逐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了十年间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关税自主及改革税制1927年,国民政府首次宣布实行关税自主,遭到外国列强的反对。

1928年随着全国的基本统一,外交部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并开始正式与外国交涉收回海关主权。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美国、法国、挪威、比利时、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荷兰、瑞典、英国、西班牙、日本十二个国家陆续与南京国民政府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关税条约”,承认了中国关税自主。

随后,国民政府对关税内容进行了逐步的改革,以银价征税改为以金价征税,并从1930年到1935年三次提高税率。

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货进口过多的局面,对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政府的关税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上述业务外,它还设立中央储蓄会, 办理有奖储蓄。但更主要的业务则是 采购军火和垄断进出口的物资的收购, 可以说,中央信托局就是国民党政府 的军火采购部。
★1930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成立 邮政储金汇业总局,1935年改组为邮 政储金汇业局。
★1935年4月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各省 建立合作金库,配合中国农民银行开 展业务。
◎1910年的币制改革确立了银本位制,但银 本位币的单位尚未统一,“元两并行”的 银本位制成为旧式钱庄操纵市场、把玩 “洋厘”和“银拆”以牟利的制度土壤, 这不仅提高了交易成本,而且也极易引发 金融恐慌,不利于优化银行业结构,不利 于维持金融稳定和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主持召开的全国 财经会议就采纳工商金融界代表的建 议,确定了改良币制,完善银行体系, 发展新式银行业,发展民族经济的方 针。
中央信托局汉口分局
★中央信托局的资本总额为100万元,由中 央银行一次拨足。按章程规定,中央信托 局的业务是办理公有财物及政府机关重要 文件契约等的保险及保管事项,经理国营 事业或公用事业债券股票的募集和发行, 经收公共机关或公共团体的信托存款并代 理运用,办理各种保证事项和委托代理事 项等。
中央信托局第一期投資信托证券
◎公债结构的变迁与发展。 ◎公司债券的增发成为债券市场的亮点。 ◎股票发行市场并没有像股票交易市场那样
沉寂下来。 ◎抗战前十年证券市场管理制度建设加强。 ◎抗战前十年证券市场在中国近代化建设中
的作用。
★以钱庄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进一步衰落(P315)。 ★以上海为中心的各类金融市场获得显著发展,其
中上海金业交易所的交易额居世界第三位;1932 年上海华商银行联合准备委员会成立,实施资产 证券化来增强华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1933年 设立上海票据交换所,票据市场获得发展。1934 年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发展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 证券交易所(P317)。
☆法币制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P314
◎稳定了币值,使中国迅速摆脱了货币危机。
◎打击了钱庄和外资银行的势力,增强了民 族新式银行的力量,有利于改善银行业结 构和金融业的稳定发展。
◎确立了管理通货制度,解决了通货紧缩的 问题,有利于政府运用统一的货币政策来 干预经济,进而也有利于金融与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稳 定发展。
★1926年北伐军在武汉成立中央银行。 ★1928年11月国民政府在上海设立中央银行。
蒋介石(左)与宋子文(右)
南京国民政府财 政部长孔祥熙
1928年11月成立的中央银行
★1935年国民政府利用金融危机,以救助金 融机构为由,发行公债预约券筹集资金并 向中国、交通银行注资,增加官股比例, 控制这两家中国最大的民族商业银行,使 之成为国有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1906年建)
四明商业储蓄银行
中国实业银行
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天津)
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原名 新华储蓄银行,1915年2 月正式开办。行址北京。 1931年改组为新华信托储 蓄银行,总行迁上海,董 事长先后有马耿江、谢寿 天等,总经理先后有方仁 元、王志莘等。该行办理 储蓄信托、经营房地产业 务,设有服务部,办理经 济报导、教育文化、社会 服务工作,设有附属企业 新原、新公公司。1948 年11月改名为新华信托储 蓄商业银行。上海解放后 公私合营。
☆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的首次全国财经会 议上,提出废两改元方案10条,打算在1929年7 月施行,但因为形势变化,银元短缺而作罢。
☆1932年因为内地经济凋敝而上海商业繁荣,内 地银元大量流入上海,洋厘价格下跌,有利于 在上海推行废两改元。当年夏天,国民政府财 政部组织上海金融界重要人士参加的废两改元 委员会提出了先上海后全国的废两改元实施步 骤。
★了解抗战前十年外国金融资本在华的货币 金融活动及其影响。
★把握抗战前十年新民主主义货币金融事业 的产生及其原因和特点。
●建立以四行二局一库为代表的垄断性 金融体系:P304-311
★我国中央银行制度建设源于清末户部银行 (大清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设立。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设立国民革命政府的 中央银行。
☆1933年4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又颁布《废两改元布告》, 规定在全国实行废两改元,从当年4月6日起,所有公私 款项收付和订立的契约票据,以及一切交易,必须一律 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中央、中国、交通三行负责 按照1银元折合银两7钱1分5厘的比率兑换银两和银元。 另外限制白银外流,中央造币厂加紧铸造新银币供应市 场。这样,废两改元得以在全国推行,统一了中国的货 币单位,提高了交易效率,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并对 钱庄业造成打击,有利于新式银行业的发展,值得肯定。
☆1933年3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废两改 元令》和《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从 1933年3月1日起,在上海停开洋厘行市, 将银拆改名为拆息;规定银本位币的单位 名称为“元”,规定银元的成色、重量和 铸币权,规定中央、中国、交通银行组织 专门的兑换委员会,按照银币1元折合银两 7钱1分5厘的比率负责银两和银元的兑换; 铸造和发行新版的银币。这样,废两改元 得以在上海通过。
★1935年实施法币制度改革。
☆废两改元并未取消银本位制,中国面 临的货币危机问题并未解决。
☆受20世纪30年代美国购银法案的影响, 国际银价上涨,中国爆发严重通货紧 缩,维持银本位制已不可能,被迫进 行币制改革。
☆在英美两国支持下,国民政府财政部不顾日本的 反对,在1935年11月3日颁布《施行法币布告》, 规定:中央、中国、交通银行的钞票为法定货币, 1936年增加中国农民银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其 他银行发行新的银行券,并限期要求这些银行以 中央银行券收回这些银行钞票,并将发行准备金 上交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禁止公私团体和个人持 有白银,即白银国有,要求前者在规定期限内将 白银兑换成法币;中央、中国、交通银行无限制 买卖外汇来稳定法币价值。这样中国放弃了银本 位制,建立起了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度。
国近代银行体制初步确立。 ☆政府积极扶持下的合作金融获得了较
快的发展。
☆国营保险事业产生,保险立法和监管 加强,民族保险业出现发展高潮。
◎民族保险业的发展显著。 ◎华资保险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 ◎民族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信托业出现恢复性发展,国有信托业
产生。
☆证券市场的发展呈现财政化,证券市场监 管制度渐趋完备(P319)。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为摆脱货币危机而 考虑改良币制,这为英美日介入中国币制 改革,争夺中国货币支配权提供了契机:
◎世界经济大危机摧垮了金本位制,国际金 价上涨,银价下跌,这使得仍然实行银本 位制的中国货币对外价值(汇率)下跌, 外债负担加重,对外贸易条件恶化,国际 收支逆差加重,国内银根收紧,这不利于 货币、金融与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1929年美国人甘末尔向国民政府提出 金本位制改革方案,建议中国金本位 币“孙”与美金按照法定的黄金平价 建立固定汇率。由于世界金银比价剧 烈波动,金贵银贱,国民政府通过出 售白银来建立黄金准备很困难,以至 于计划流产。
★1935年4月国民政府改组1933年4月成立的 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为中国农民银行。
上海中国银行大楼(外滩)
原交通银行南京分行
青岛(左)和上海(右)交通银行旧址
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贰角
1935年中国农民银行壹圆
1936年中央银行壹圆
1936年中国银行壹圆
★1928年后信托业得到恢复与发展。南 京国民政府积极发展国有信托事业,于 1935年10月在上海设立业内规模最大 的中央信托局,该局成立后很快就垄断 了信托业务。
1926年的广东银行汉口分行大楼
广州市立银行壹圆
●民营资本金融业的发展与变迁
★民营新式金融业继续发展(P313)。 ☆民族新式银行业出现第二次发展高潮
(P313-314)。 ◎民族新式银行业的行业规模继续扩 大。 ◎民族新式银行业的实力继续增强。
◎民族新式银行业发展的稳定性提高。 ◎民族新式银行的专业化获得发展,我
1934年江西瑞金县的红军股票
★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也发行与 流通自己的货币(P334)。
●抗战前十年在华外国金融势力的消长:P326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外国在华银行业的实力地位 继续相对下降:
☆外资银行机构数量比例继续下降(P253); ☆外资银行的资力在中国银行业总资力中的比重继
续下降(P253); ☆外资银行的业务相对于过去继续减色,业务范围、
●新民主主义货币金融事业的产生: P331
★新民主主义货币金融事业产生的原因。 ★新民主主义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
☆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银行适应土地革命斗争 的需要而产生。 ☆信用合作社在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也获得了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公债产生。 ☆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保险事业产生。
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毛泽东主席署 名的经济建设公债券
☆在英美两国支持下,国民政府财政部不顾日本的 反对,在1935年11月3日颁布《施行法币布告》, 规定:中央、中国、交通银行的钞票为法定货币, 1936年增加中国农民银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其 他银行发行新的银行券,并限期要求这些银行以 中央银行券收回这些银行钞票,并将发行准备金 上交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禁止公私团体和个人持 有白银,即白银国有,要求前者在规定期限内将 白银兑换成法币;中央、中国、交通银行无限制 买卖外汇来稳定法币价值。这样中国放弃了银本 位制,建立起了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度。
第十二章
南京政府前十年的金融
本章的内容和结构安排
★了解抗战前十年南京国民政府垄断性金融 体系的架构、构建过程与影响。
★了解抗战前十年民营新式金融业快速发展 和传统金融业衰落的概况及其原因。
★了解抗战前十年金融市场体系的结构及其 发育情况。
★把握抗战前十年中国币制改革的原因、条 件、内容及其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