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联系生活,感知大数。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数学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使生活材 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本节 课,我首先将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生 活中的大数,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大数,进而产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数、 学习数学的必要性。然后,在学生研究探索,将生活化的大数抽象成数学知识, 通过探究数大正方体的方法到数出大正方体的个数这样的过程,重新将数学知识 回归到生活,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进一步 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二、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本节课我力图做到创造性使用教材,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我借助 了多媒体技术, 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制作教学软件并应用于课堂,大大 加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课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电池》 教学反思
乌江镇平原小学 高斌 《回收废电池》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的加法和整百整十数加法的基 础上,再来学习的三位数不进位和进位的加法。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运算。 并让学生明白三位数的加法,其实只是数位变多了,但竖式的运算法则其实跟两 位数的运算法则完全相同。 1、教材创设了“回收废电池”的情景,我首先能结合这一素材,对学生进 行环保教育,并通过“你知道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废电池对身体健康的危 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 密切联系,适时的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在讨论“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了多少节废电 池?”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列出算式。并让学生先估计出得数的范围, 再进行计算。再探索计算方法时,让学生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了解到“相同数 位要对齐,然后在从个位加起。”解决“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废电池?”在 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去思考,进而提高了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新知中,在讨论“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电池时,启发学 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先让学生估计出得数的范围,再进行计算。在计算 112+87 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再进行交流教学。从“估一估”、“拨 一拨”和“算一算”三个层面提供了由估算到精确计算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当我 们遇到一个新算式时,先估一估它的结果,做到心中有数,对探究算法和解决问
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 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这 一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才能实 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 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 别强烈。因此,教学时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 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 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这一课是在学生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 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 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节课充分地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租船”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 单实际问题。在教这一课时,我是通过创设同学们租船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 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以后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在教学时,我先演示课件图,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 出课本中的问题。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 结合实际想一想,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都知道要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计算, 可是在最后的“答”这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想 21÷4=5(条)…… 1(人),所以“至少要租 5 条船。”他们没有想到多出来的 1 人。还有学生对于 安排的合理性掌握也不算好,他们不知道怎样的安排才是合理的。在理解 “最 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会写答。所以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 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 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在练习时探索 的空间还不够,虽然学生在解决有余数的问题时大部分孩子基本上都已经会计 算,但在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时还有几个孩子写不对,在理解 “最多”、至少 “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不会写答。所以老师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 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 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
1、评价方式、方法单一。 2、语言不够简练,应该富有感情色彩。 3、各教学环节安排不够紧凑,前松后紧,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没有时间去 突破。 4、教师没有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 食品小天地的货架挡住了一部分学生的视线,这些学生纷纷站起来伸长脖子 使劲的看黑板,而我只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忽视了学生,没有及时的 把小货架一道旁边,造成这些学生看不板书,影响了学习。 5、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在教学乘减混合运算时,我创设的情境是先给每 组学生 20 元钱,然后再给每组学生 5 种真正的食品让他们挑选其中的一种,数 量不限,最后要根据手中的钱和选购好的食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问题设 计得太开放了,实践教学中很难收回。如果改成让学生设计购物方案,效果会更 好。 6、板书凌乱、不规范。
堂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 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数感。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是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 认识计数单位“万”,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并认识 10000 以内的数, 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 学生“10 个一百是一千、10 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 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为此,在本节课安排以活动,促进学生数感地 发展,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首先,课前让学生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 流中生活中的大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受。接着, 安排“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个小正方体是大正方体的一份子”, 给学生估计地标准,进而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在估计中 思维得以碰撞。学生对“万”的认识是困难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建立 “万”的理解呢?在学生认识“十个一百是一千”“一个大正方体里有 1000 个 小正方体.” 紧接着我通过活动:观察 1 本 100 页的书,再把 10 本 100 页的书 放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感知 1000 页到底有多少。那么 10 个大正方体合起来一 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建立“十个一千是一万”的初步认识,而“一万” 究竟是多少呢?学生还是模糊的。通过体会“猜学校的人数”,帮助学生理解大 数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课件演示与教 学活动做到了有机的结合,师与生密切配合,教与学相得益彰,这也是信息技术 与数学课程教学整合的一种尝试与收获吧! 不足之处:课堂上应该渗透认读阿拉伯数字的教学。另外如果在“数一数“环节, 能用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的教具,可能效果会更好的。
北师大版数学二下《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
乌江镇平原小学 高斌
这是测量长度单元中的一个重点章节,教学后做了如下反思: 1.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教学中,我将两个简单的问题“测量桌子的高度”与“测量铅笔的长度”让学生 观察讨论,由此激起学生探寻除米和厘米以外其他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生活中 的一些实物:1 分硬币、IC 卡、铅笔、橡皮和一些扑克牌等,既使学生感受到生 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3.鼓励学生质疑,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堂上,一名学生在测量实物时发现 1 元硬币的厚度是 1 毫米多一点、2 毫米不 到。于是,我对学生说:“那对于不是整毫米数的物体,如果我们想得到更精确 的结果,怎么办呢?”学生感觉应该有一个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我又告诉他 们:“其实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确实还有,请同学们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 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寻找。”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出了新问题,教师也让学生在 允许范围内加以讨论,这些看似对教学不利的“突发事件”,实际上把它利用起 来,让学生再一次产生探寻课本以外新知的欲望,让他们知道知无止境,也为学 生走出课本、走向课外创造了机会。 4.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 者、探索者。
题是有益的。通过在计算器上拨珠计算,学生了解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因此在竖式计算中,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才能相加。
4、通过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巩固练习等环节的教学,顺利地完成本节课 的教学任务。 但要注意的是在备课时,仍需事先把握好每个环节的用时,多给学生进行板演的 机会,放手让学生进行估计和语言表达,老师不要太急于“一手操办”,这样更 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 有话想说,有话愿说。同时教学语言仍需再斟酌些、严谨些,这样本堂课就更能 达到教学效果了。
《数一数》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乌江镇平原小学 高斌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的认识”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在以前学习的 基础上或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万以内的数的知识,有的甚至能够读出万以内的 数,只是尚未形成系统的认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系 统的知识体系。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整理归纳新知,为了有效地突出重 点,我把教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小熊购物》 教学反思
乌江镇平原小学教师 高斌 教学成功之处:
1、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 奖实际问题臭橙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应从学生熟悉的 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我在这课重创设立让学生 为春游购买食品的情境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社改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探索知识的 奥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 有趣。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2、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 的转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 结果进行评价、反思,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我 建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得以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3、 引导自主探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趋试一试,说一说, 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禁烟活力节来分析、解答,能尊重学生的摄郭经验和思 维方式。 4、注重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允许俄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引导 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比较,体会各自算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不足之处:
5.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我在使用多媒体演示格尺上的 1 分米、1 毫米时, 没有向学生强调说明屏幕上的 1 分米或 1 毫米是放大了的 1 分米或 1 毫米, 容 易使学生对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概念产生误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保证 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尽量做到合理准确。
《租船》教学反思
平原小学 高斌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电池》 教学反思
乌江镇平原小学 高斌 《回收废电池》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的加法和整百整十数加法的基 础上,再来学习的三位数不进位和进位的加法。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运算。 并让学生明白三位数的加法,其实只是数位变多了,但竖式的运算法则其实跟两 位数的运算法则完全相同。 1、教材创设了“回收废电池”的情景,我首先能结合这一素材,对学生进 行环保教育,并通过“你知道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废电池对身体健康的危 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 密切联系,适时的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在讨论“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了多少节废电 池?”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列出算式。并让学生先估计出得数的范围, 再进行计算。再探索计算方法时,让学生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了解到“相同数 位要对齐,然后在从个位加起。”解决“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废电池?”在 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去思考,进而提高了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新知中,在讨论“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电池时,启发学 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先让学生估计出得数的范围,再进行计算。在计算 112+87 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再进行交流教学。从“估一估”、“拨 一拨”和“算一算”三个层面提供了由估算到精确计算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当我 们遇到一个新算式时,先估一估它的结果,做到心中有数,对探究算法和解决问
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 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这 一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才能实 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 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 别强烈。因此,教学时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 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 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这一课是在学生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 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 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节课充分地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租船”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 单实际问题。在教这一课时,我是通过创设同学们租船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 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以后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在教学时,我先演示课件图,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 出课本中的问题。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 结合实际想一想,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都知道要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计算, 可是在最后的“答”这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想 21÷4=5(条)…… 1(人),所以“至少要租 5 条船。”他们没有想到多出来的 1 人。还有学生对于 安排的合理性掌握也不算好,他们不知道怎样的安排才是合理的。在理解 “最 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会写答。所以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 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 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在练习时探索 的空间还不够,虽然学生在解决有余数的问题时大部分孩子基本上都已经会计 算,但在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时还有几个孩子写不对,在理解 “最多”、至少 “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不会写答。所以老师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 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 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
1、评价方式、方法单一。 2、语言不够简练,应该富有感情色彩。 3、各教学环节安排不够紧凑,前松后紧,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没有时间去 突破。 4、教师没有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 食品小天地的货架挡住了一部分学生的视线,这些学生纷纷站起来伸长脖子 使劲的看黑板,而我只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忽视了学生,没有及时的 把小货架一道旁边,造成这些学生看不板书,影响了学习。 5、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在教学乘减混合运算时,我创设的情境是先给每 组学生 20 元钱,然后再给每组学生 5 种真正的食品让他们挑选其中的一种,数 量不限,最后要根据手中的钱和选购好的食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问题设 计得太开放了,实践教学中很难收回。如果改成让学生设计购物方案,效果会更 好。 6、板书凌乱、不规范。
堂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 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数感。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是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 认识计数单位“万”,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并认识 10000 以内的数, 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 学生“10 个一百是一千、10 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 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为此,在本节课安排以活动,促进学生数感地 发展,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首先,课前让学生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 流中生活中的大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受。接着, 安排“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个小正方体是大正方体的一份子”, 给学生估计地标准,进而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在估计中 思维得以碰撞。学生对“万”的认识是困难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建立 “万”的理解呢?在学生认识“十个一百是一千”“一个大正方体里有 1000 个 小正方体.” 紧接着我通过活动:观察 1 本 100 页的书,再把 10 本 100 页的书 放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感知 1000 页到底有多少。那么 10 个大正方体合起来一 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建立“十个一千是一万”的初步认识,而“一万” 究竟是多少呢?学生还是模糊的。通过体会“猜学校的人数”,帮助学生理解大 数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课件演示与教 学活动做到了有机的结合,师与生密切配合,教与学相得益彰,这也是信息技术 与数学课程教学整合的一种尝试与收获吧! 不足之处:课堂上应该渗透认读阿拉伯数字的教学。另外如果在“数一数“环节, 能用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的教具,可能效果会更好的。
北师大版数学二下《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
乌江镇平原小学 高斌
这是测量长度单元中的一个重点章节,教学后做了如下反思: 1.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教学中,我将两个简单的问题“测量桌子的高度”与“测量铅笔的长度”让学生 观察讨论,由此激起学生探寻除米和厘米以外其他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生活中 的一些实物:1 分硬币、IC 卡、铅笔、橡皮和一些扑克牌等,既使学生感受到生 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3.鼓励学生质疑,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堂上,一名学生在测量实物时发现 1 元硬币的厚度是 1 毫米多一点、2 毫米不 到。于是,我对学生说:“那对于不是整毫米数的物体,如果我们想得到更精确 的结果,怎么办呢?”学生感觉应该有一个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我又告诉他 们:“其实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确实还有,请同学们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 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寻找。”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出了新问题,教师也让学生在 允许范围内加以讨论,这些看似对教学不利的“突发事件”,实际上把它利用起 来,让学生再一次产生探寻课本以外新知的欲望,让他们知道知无止境,也为学 生走出课本、走向课外创造了机会。 4.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 者、探索者。
题是有益的。通过在计算器上拨珠计算,学生了解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因此在竖式计算中,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才能相加。
4、通过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巩固练习等环节的教学,顺利地完成本节课 的教学任务。 但要注意的是在备课时,仍需事先把握好每个环节的用时,多给学生进行板演的 机会,放手让学生进行估计和语言表达,老师不要太急于“一手操办”,这样更 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 有话想说,有话愿说。同时教学语言仍需再斟酌些、严谨些,这样本堂课就更能 达到教学效果了。
《数一数》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乌江镇平原小学 高斌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的认识”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在以前学习的 基础上或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万以内的数的知识,有的甚至能够读出万以内的 数,只是尚未形成系统的认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系 统的知识体系。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整理归纳新知,为了有效地突出重 点,我把教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小熊购物》 教学反思
乌江镇平原小学教师 高斌 教学成功之处:
1、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 奖实际问题臭橙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应从学生熟悉的 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我在这课重创设立让学生 为春游购买食品的情境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社改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探索知识的 奥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 有趣。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2、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 的转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 结果进行评价、反思,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我 建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得以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3、 引导自主探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趋试一试,说一说, 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禁烟活力节来分析、解答,能尊重学生的摄郭经验和思 维方式。 4、注重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允许俄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引导 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比较,体会各自算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不足之处:
5.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我在使用多媒体演示格尺上的 1 分米、1 毫米时, 没有向学生强调说明屏幕上的 1 分米或 1 毫米是放大了的 1 分米或 1 毫米, 容 易使学生对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概念产生误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保证 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尽量做到合理准确。
《租船》教学反思
平原小学 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