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最全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篇一一、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1)若这个条件不成立,则不是二次根式。
(2)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0。
2、积的算术平方根: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3、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4、商的算术平方根: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5、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1)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6、最简二次根式:(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7、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8、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二、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初三数学知识点(6篇)
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6篇)初三数学学问点整理11.数轴(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全部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3)用数轴比拟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重点学问:初中数学第一课,熟悉正数与负数!新初一的来~2.相反数(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2)相反数的意义:把握相反数是成对消失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3.肯定值1.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肯定值。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肯定值相等;②肯定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肯定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肯定值等于负数的数.③有理数的肯定值都是非负数.2.假如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 肯定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肯定值是它本身a;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肯定值是它的相反数﹣a;③当a是零时,a的肯定值是零.即|a|={a(a>0)0(a=0)﹣a(a0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①x的取值范围是x0,y的取值范围是y0;②当k0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交点.②△=0抛物线与x轴有的公共点(相切).③△0时,抛物线有最低点,函数有最小值.②当a<0时,抛物线有点,函数有值.(7)的符号的判定:表达式,请代值,对应y值定正负;对称轴,用处多,三种式子相约;轴两侧判,左同右异中为0;1的两侧判,左同右异中为0;-1两侧判,左异右同中为0.(8)函数图象的平移:左右平移变x,左+右-;上下平移变常数项,上+下-;平移结果先知道,反向平移是诀窍;平移方式不知道,通过顶点来寻找。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一、代数1. 代数式的拆分与合并2. 代数式的加减乘除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整数解、分数解)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两式联立、三式联立等)5.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6.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问题7.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8. 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9. 去括号与去分母10. 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11.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计算12. 分式的加减乘除13. 分式的化简与扩展14. 一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5. 一次函数的函数图像16. 一次函数的应用17. 二次根式的性质与运算18. 二次根式的应用19. 二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20. 二次函数的函数图像21. 二次函数的顶点与轴22.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应用23. 不等式组的解法24. 不等式组的应用25. 逻辑与命题公式二、几何1. 图形的初步认识2. 各种图形的性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3.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4.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6. 直线与角的关系7.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中线8. 三角形的垂直平分线9. 三角形的高与中线10. 三角形的内心、外心、垂心、重心11. 各种四边形的性质12. 圆的性质与计算13. 圆的应用问题1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5. 平面直角坐标系16. 正多边形的性质17. 圆锥曲线的认识18. 圆锥曲线的性质与图形19. 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问题三、概率统计1. 随机事件的概念和性质2. 随机事件的计算3. 随机事件的应用问题4.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5. 简单的概率计算6. 概率的应用问题7. 样本调查与统计图表8. 样本调查与统计表格9. 样本调查与统计图形10. 样本调查的简单分析四、数据与图表1. 平均数的计算与应用2. 中位数的计算与应用3. 众数的计算与应用4. 带有频数的计算5. 折线图的绘制与分析6. 饼图的绘制与分析7. 条形图的绘制与分析8. 数据的简单分析与应用以上是初三数学知识点的归纳大全,希望能帮助到你。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数线与有理数1. 数线的绘制及利用2. 正数、负数、零的相对位置3. 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4. 有理数的概念和进一步运算二、整式与分式1. 代数式与整式的关系和分类2. 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3. 因式分解与最大公因式4. 分式的概念及运算三、图形的初步认识1. 平面,直线,角的认识2. 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3. 三角形及其分类4. 圆的概念与性质四、数的运算1. 空间中的平面图形:点、线、角、多边形等的性质和计算2. 数的概念、关系和性质的认识3. 基本运算(加、减、乘、除)的运用4. 计算与应用题实际问题中的数的运算五、比例与百分数1. 比的概念及比例的基本性质2. 比例式的解答和应用3. 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用4. 实际应用中的比例和百分数计算六、方程与方程式1. 用字母表示未知量,用方程表示实际问题的关系2. 列方程、解方程及应用3. 二元一次方程式4. 代入法解方程与应用七、图形的认识和运用1. 平面图形(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等)的特点和性质2. 坐标平面及其应用3. 平行线,垂直线,垂线的性质和判断4. 与线段、角度有关的直线、角度和轴对称的认识和判断八、统计与概率1. 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 可视化的统计图形和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分析3. 概率的概念、计算和应用4. 实际问题中的统计和概率计算以上是初三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每个知识点都包含了若干个具体的概念、性质、解题方法和应用。
初三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和提高数学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练习、思考和解决问题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上)
1. 实数与实数运算:实数的分类、实数运算的基本性质、实数的逆元、实数的绝对值、实数之间的大小比较、实数的平方与平方根、两个实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2. 代数式与等式:代数式与字母的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基本方法、根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 函数初步: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图象、函数的性质、函数的运算、复合函数、反函数
4. 平面图形初步: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线、角、多边形、圆的性质、相似与全等
5. 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下)
1. 空间图形初步: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内的点、直线、平面、角、多面体、圆锥、圆柱、球的性质、相似与全等
2. 三角形初步:勾股定理与勾股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垂线和中垂线
3. 三角函数初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性质及图象、辅助角公式、三角函数的应用
4. 统计初步:统计调查、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图、样本均值及总体均值、误差、抽样、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处理
5. 概率初步:随机事件、概率的概念、概率的计算方法、样本空间、排列组合、锁链法、概率的应用
以上是初三数学全部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多做练习,提高数学成绩。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3篇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数与式一、整数的进位和退位:1. 等于或大于5的数进1,小于5的数舍去;2. 计算过程中数字右侧的0不用写出来,加减乘除都适用;3. 当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后,得到的和(或差)比被加数(或被减数)大10的整数倍时,通常采用进位(退位)的方法,即在个位数上加1(或减1),十位、百位、千位等数依次同样采用这样的方法。
二、分数的约分与通分:1. 分数的约分: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最大公约数,约分后得到的新分数与原分数相等。
2. 分数的通分:将两个及以上的分数分别乘以它们对应的分母的相乘积,得到的新分数就是它们的公分母。
三、代数式与方程:1. 代数式:由数、字母及它们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式子。
2. 方程式:已知数和未知数间相等的关系,用等号隔开,这种包含未知数的公式称为方程式。
(二)几何一、图形的认识:常见的基本图形有:点、线段、直线、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梯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了解几何图形的定义及性质。
二、相似:相似的两个图形,可以用一个比值(称为相似比)来表示。
这个比值可以是边长、面积或者其他几何量之间的比值。
在相似中,对应的角相等,对应的边成比例。
三、全等:全等的两个图形,必须每一条边的对应边和每一个角的对应角都相等。
四、平移、旋转、翻折:我们可以通过平移(移动)、旋转和翻折来改变一个图形的位置或方向。
平移、旋转、翻折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对应部分一一匹配,则它们是全等的。
(三)数据分析一、数据的搜集:在收集数据的时候要清晰明了,数据的总数、表格和图表的标题,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二、中心趋势度量:1.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所有数据之和与数据总个数的商。
2.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后,位于中间的一个数,即为中位数。
3.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为众数。
三、数据的描绘:我们可以使用表格、图表和描述等方式来描绘数据。
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一. 代数运算1.1 有理数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化简分数、约分、分数转小数与百分数。
1.2 代数式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同类项合并、分配律、消元、整除关系、基本恒等式。
1.3 方程式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及其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式的解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程式的解及其应用。
1.4 比例比例的概念、性质,比例的计算及应用,重复比例,反比例定理及其应用。
二. 几何与图形2.1 三角形角的概念、角度和弧度的转换,三角形的分类及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
2.2 直线与角平行直线和平行线特征及其性质,垂直直线和直角的特征及其性质,角的大小以及相邻角、对顶角等相关概念。
2.3 圆和圆的性质圆的基本性质,弧、弦、切线、割线等相关概念及其性质,圆内接四边形和正多边形。
2.4 空间几何与立体图形线面体的概念,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的性质和计算。
三. 概率与统计3.1 随机事件和概率事件的概念和性质,基本事件概率、加法规则,条件概率和乘法规则,概率分布和直方图的绘制。
3.2 常见概率问题求样本空间、容斥原理,贝叶斯定理,计算机模拟实验,概率统计中的应用问题。
四. 函数4.1 一些常见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4.2 函数的运算函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函数的复合运算,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基本应用:切线问题和极值点问题。
以上是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的归纳总结。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知识点只是初三数学所要学习的知识点的一个大致的方向,可能还存在某些细节问题需要重点学习。
同时,不管学习的什么知识点,都需要掌握好其基本概念和方法,这样才能在应用中灵活运用,解决问题,取得相应的成绩。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4篇)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三数学复习五大方法初三新学期数学知识点一、圆的定义1、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的图形。
2、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二、圆的各元素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2、直径:连接圆上两点有经过圆心的线段。
3、弦:连接圆上两点线段(直径也是弦)。
4、弧:圆上两点之间的曲线部分。
半圆周也是弧。
(1)劣弧:小于半圆周的弧。
(2)优弧:大于半圆周的弧。
5、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半径为角的边。
6、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圆周角的两边是弦。
7、弦心距:圆心到弦的垂线段的长。
三、圆的基本性质1、圆的对称性(1)圆是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圆是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推论: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为直角,它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弦、两条弧、两个圆周角、两个圆心角、两条弦心距五对量中只要有一对量相等,其余四对量也分别相等。
5、夹在平行线间的两条弧相等。
6、设⊙O的半径为r,OP=d。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二)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表为:x0)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1/a(a1);B.1/a中,aC.0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0时,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热门6篇)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热门6篇)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第1篇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多边形覆盖平面(平面镶嵌)。
镶嵌的条件: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时,就能拼成一个平面图形。
13、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第2篇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
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一)三角形的重心定义:重心: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重心的性质:1.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2.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重心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重心的坐标是顶点坐标的算术平均,即其坐标为((X1+X2+X3)/3,(Y1+Y2+Y3)/3);空间直角坐标系——横坐标:(X1+X2+X3)/3纵坐标:(Y1+Y2+Y3)/3竖坐标:(Z1+Z2+Z3)/35.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的连线的任意一条连线将三角形面积平分。
6.重心是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
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二)三角形的垂心的性质:1.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在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外。
2.三角形的垂心是它垂足三角形的内心;或者说,三角形的内心是它旁心三角形的垂心。
例如在△ABC中3.垂心O关于三边的对称点,均在△ABC的外接圆圆上。
4.△ABC中,有六组四点共圆,有三组(每组四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
5.H、A、B、C四点中任一点是其余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垂心(并称这样的四点为一—垂心组)。
6.△ABC,△ABO,△BCO,△ACO的外接圆是等圆。
7.在非直角三角形中,过O的直线交AB、AC所在直线分别于P、Q,则AB/AP?tanB+AC/AQ tanC=tanA+tanB+tanC8.三角形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到对边的距离的2倍。
9.设O,H分别为△ABC的外心和垂心,则∠BAO=∠HAC,∠ABH=∠OBC,∠BCO=∠H CA.10.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到三顶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其内切圆与外接圆半径之和的2倍。
11.锐角三角形的垂心是垂足三角形的内心;锐角三角形的内接三角形(顶点在原三角形的边上)中,以垂足三角形的周长最短。
12.西姆松(Simson)定理(西姆松线):从一点向三角形的三边所引垂线的垂足共线的重要条件是该点落在三角形的外接圆上。
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6篇
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6篇篇1一、数与代数1. 数的基本概念: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比例、方程等。
2. 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分数运算,小数运算等。
3. 代数表达式:用字母表示数,表达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4. 方程与不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理解函数的概念。
二、几何与图形1. 几何概念:点、线、面、体,角、度数,平行、垂直等基本几何概念。
2. 图形与变换:平移、旋转、对称等图形变换,相似图形,全等图形。
3. 面积与体积: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
4. 解析几何:理解直线的方程,理解圆及其方程。
三、函数与图像1. 函数的概念:理解变量间的关系,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
2. 函数的运算:函数的加减法,函数的乘法,复合函数。
3. 函数的图像:理解函数的图像及其变换,根据图像理解函数的性质。
4. 反函数与对称函数:理解反函数的概念,理解对称函数的概念。
四、数据与概率1. 数据收集与整理: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会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2. 数据的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的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
3. 概率的概念: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会计算事件的概率。
4. 概率的应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解决与概率相关的问题。
五、综合与实践1. 图形的变换与对称: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图形的变换和对称。
2. 函数的实际应用:理解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利润、成本等问题。
3. 数据的分析与决策: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数据的分析与决策。
4. 课题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理解课题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在中考数学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以上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同时,我们需要关注考试动态和命题趋势,结合历年真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巩固。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解题技巧和策略的学习和应用,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篇2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复习要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认识及其关系,数的运算规则和运算性质。
初三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初三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初三数学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知识点繁多且综合性强。
以下是对初三数学主要知识点的全面总结。
一、一元二次方程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为:ax²+ bx + c = 0(a ≠ 0)。
2、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形如(x + m)²= n(n ≥ 0)的方程。
(2)配方法:将方程通过配方转化为完全平方式来求解。
(3)公式法: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²+ bx + c = 0,其解为 x = b ± √(b² 4ac) /(2a)。
(4)因式分解法: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化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等于 0 的形式来求解。
3、根的判别式:△= b² 4ac当△> 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 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 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4、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若方程 ax²+ bx + c = 0 的两根为 x₁、x₂,则 x₁+ x₂= b/a,x₁x₂= c/a。
二、二次函数1、定义:形如 y = ax²+ bx + c(a ≠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2、图像性质:(1)抛物线的开口方向由a 的正负决定,当a >0 时,开口向上;当 a < 0 时,开口向下。
(2)对称轴为直线 x = b/(2a)。
(3)顶点坐标为(b/(2a),(4ac b²)/(4a))。
3、二次函数的表达式:(1)一般式:y = ax²+ bx + c(2)顶点式:y = a(x h)²+ k(其中(h,k)为顶点坐标)(3)交点式:y = a(x x₁)(x x₂)(其中 x₁、x₂为抛物线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4、二次函数的应用:(1)求最值问题:当 x = b/(2a)时,y 有最值(4ac b²)/(4a)。
初三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初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旋转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图形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
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2.旋转对称中心: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旋转角小于0°,大于360°)。
3.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4.中心对称的性质: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者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本章内容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旋转的概念,探索旋转的性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几何思维和审美意识,在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快乐,激发对学习学习。
初三数学复习知识点轴对称知识点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一、代数1. 整数与有理数- 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有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绝对值与相反数- 乘方与开方2. 代数表达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 合并同类项- 因式分解- 代数式的加减乘除3.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方程与方程的解-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不等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4. 二元一次方程组- 代入法与消元法- 方程组的解的类型-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5. 函数-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对称性等)- 常见函数(线性函数、二次函数等)二、几何1. 平面几何-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 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 圆的基本性质与定理2. 空间几何- 空间图形的基本概念-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 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的结构与性质3. 几何变换- 平移、旋转、对称(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概念与性质 - 几何图形的相似与全等4. 解析几何- 坐标系的基本概念- 直线与曲线的方程- 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三、统计与概率1. 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描述性统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 概率的基本概念2. 概率- 事件的概率计算-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 随机事件的概率分布四、数列1.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3. 数列的应用- 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数列的极限概念五、三角函数1. 三角函数的定义- 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 - 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2.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 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3. 三角函数的应用- 解三角形问题-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六、解题技巧与策略1. 题目分析与解题步骤- 理解题意与条件- 确定解题方法与步骤- 检查与验证答案2. 常见解题误区与避免方法- 识别并避免常见的计算错误- 逻辑推理中的常见陷阱3. 考试策略- 时间管理与题目选择- 应试心态与应对策略以上是初三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深化理解。
初三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初三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是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和掌握数学基础概念、公式和解题技巧的重要工具。
以下是对初三中考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数与代数1.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实数的性质和运算。
2. 代数式:包括代数表达式的简化、合并同类项、因式分解等。
3.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法。
4. 函数: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5. 指数与对数:指数运算法则,对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二、几何1. 平面图形:包括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
2. 相似与全等: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3. 圆的性质:圆周角、切线、弧长、扇形面积等。
4. 立体几何:包括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三、统计与概率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和描述。
2. 统计图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的绘制和解读。
3. 概率: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概率的计算方法。
四、解题技巧1. 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2. 列式: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或方程。
3. 计算:准确进行数学运算,注意运算顺序。
4. 检查:解题后要进行结果的检验和验证。
结束语通过以上对初三中考数学知识点的归纳,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中考。
数学学习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思考,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记住,数学不仅仅是记忆公式和定理,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原理。
祝你们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完整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
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一、《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ax2+bx+c (a≠0)形式叫二次函数。
2、解析式的形式:①一般式:y=ax2+bx+c (a≠0)②顶点式:y=a(x—h)2+k3、图像性质:【顶点的横坐标即图像的对称轴,纵坐标即函数的极值】4 、 a、b、c的作用①a决定:图像的开口方向,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
② |a ︳决定:图像的开口大小,|a ︳越大,开口越小.②a、b共同决定:对称轴,当a、b同号时,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
当a、b异号时,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
③c决定:图像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5、变换求解析式时,考虑两个方面:①a的值②顶点的变化6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a≠0),当Y=0时,得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交点横坐标为方程的实根.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抛物线与x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交点横坐标为方程的实根。
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7、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a≠0)①如何求与x轴的交点坐标:令y=0代入函数关系式,解得方程的根即为交点的横坐标。
②如何求与y轴的交点坐标:令x=0代入函数关系式。
交点坐标为(0,c)③如何求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坐标:将两个函数解析式组成方程组求解。
8、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a≠0)①当图像顶点在x2-4ac=0 对应解析式为y=a(x—h)2②当图像顶点在y对应解析式为y=ax2+c③当图像顶点在原点时,对应解析式为 y=ax2④当图像过原点时,对应解析式为 y=ax2+bx9、①方程ax2+bx+c=K的解为函数y=ax2+bx+c与直线Y=K的交点的横坐标。
②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为221xx,其中x1,x2为图像上两对称点的横坐标。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5篇)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篇1、矩形的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3、矩形的判定(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矩形的面积:S矩形=长×宽=ab初三数学重点知识点(四)1、正方形的概念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5)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6)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正方形的判定(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主要依据是定义,途径有两种:先证它是矩形,再证有一组邻边相等。
先证它是菱形,再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2)判定一个四边形为正方形的一般顺序如下:先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它是菱形(或矩形);最后证明它是矩形(或菱形)。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2篇第一轮数学复习主要知识点总结1第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板块。
第二: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划减与求值,第一,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 整数的概念和运算- 整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整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 整数的大小比较及性质- 整数的混合运算2. 小数的概念和运算- 小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小数的大小比较及性质- 小数的混合运算3. 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分数的混合运算4. 百分数的概念和应用- 百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转换- 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 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 有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及性质-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6. 代数式的概念和运算- 代数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同类项合并与合并同类项- 代数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代数式的因式分解与乘法公式7.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8. 比例与相似- 比与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比例的化简和计算- 相似的概念和性质- 判断图形是否相似的条件及应用9. 数据的概念和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数据的图表表示和分析- 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10. 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 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 特殊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三角形的面积及计算11. 直线与角的相关知识- 直线的概念和性质- 角的概念和性质- 直线与角的关系及计算- 分角线和对顶角的性质和应用12. 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 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13. 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点、线、面的概念和性质- 四边形、多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圆的概念和性质- 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和证明14. 空间几何的性质和计算- 空间几何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空间图形的表达和计算- 空间几何的投影和旋转15. 算术和几何平均值的求法和性质- 算术平均值的概念和计算- 几何平均值的概念和计算- 平均值的性质及应用以上是初三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证明(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线,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等于30º,这它所对的直角边必然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一个角等于60º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首先要想的定理有:①勾股定理:222c b a =+(注意区分斜边与直角边)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º,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此定理将在第三章出现) ※垂直平分线.....是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
(注意着重号的意义) <直线与射线有垂线,但无垂直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如图1所示,AO=BO=CO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逆定理:在角内部的,如果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如图2所示,OD=OE=OF)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2=++c bx ax (a 、b 、c 为 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A C B O 图1 图2O A CB D E F※把02=++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0)(2=+m x 的形式>②公式法 aac b b x 242-±-= (注意在找ab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④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⑤把方程转化成0)(2=+m x 的形式;⑥两边开方求其根。
※根与系数的关系:当b 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当b 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 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两根分别为x 1、x 2,则有:ac x x a bx x =⋅-=+212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作用:(1)已知方程的一根,求另一根;(2)不解方程,求二次方程的根x 1、x 2的对称式的值,特别注意以下公式:①2122122212)(x x x x x x -+=+②21212111x x x x x x +=+③212212214)()(x x x x x x -+=- ④21221214)(||x x x x x x -+=-⑤||22)(|)||(|2121221221x x x x x x x x +-+=+⑥)(3)(21213213231x x x x x x x x +-+=+⑦其他能用21x x +或21x x 表达的代数式。
(3)已知方程的两根x 1、x 2,可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0)(21221=++-x x x x x x(4)已知两数x 1、x 2的和与积,求此两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一元二次方程0)(21221=++-x x x x x x 的根※在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①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况只要设问题为x ;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考虑);②寻找等量关系(一般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句子,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出方程)。
※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解答检验求解方程抽象分析问题→→ 第三章 证明(三)※平行四边的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
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鹏翔教图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第四章视图与投影※三视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三视图之间要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一般地,俯视图要画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要画在正视图的右边。
主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正面视得的图象俯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上面视得的图象左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左面视得的图象※视图中每一个闭合的线框都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平面或曲面),而相连的两个闭合线框一定不在一个平面上。
※在一个外形线框内所包括的各个小线框,一定是平面体(或曲面体)上凸出或凹的各个小的平面体(或曲面体)。
※在画视图时,看得见的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的部分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
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的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探照灯、手电筒、路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出发的,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①观察光源;②观察影子。
眼睛的位置称为视点..;由视点发出的线称为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
※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就是常见的正投影,是当光线与投影垂直时的投影。
①点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仍是一个点;②线段在一个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线段垂直于投影面时,投影为一点;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等于线段的实际长度;线段倾斜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小于线段的实际长度。
③平面图形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平行的情况下,其投影为实际形状;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垂直的情况下,其投影为一线段;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倾斜的情况下,其投影小于实际的形状。
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xk y =(k 为常数,k ≠0)叫做反比例函数,即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其中x 不能为零)※反比例函数的等价形式: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0(≠=k x k y ←→)0(1≠=-k kx y ←→)0(≠=k k xy ←→ 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比例系数为k.※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有两种方法:①按照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判断;②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为定值<即k xy =>。
(通常第二种方法更适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画法的注意事项: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是直线,所“两点法”是不能画的;②选取的点越多画的图越准确;③画图注意其美观性(对称性、延伸特征)。
※反比例函数性质:①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②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③双曲线的两支会无限接近坐标轴(x 轴和y 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如图4所示)点P(x,y)在双曲线上都有||||S k xy S AOB OAPB ===∆矩形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 实验次数频数数据总数频数频率== 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由于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而各组频率的和等于1。
因此,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1。
※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两种不同表示形式,前者准确,后者直观。
用一件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件事件发生的概率。
可用列表的方法求出概率,但此方法不太适用较复杂情况。
※假设布袋内有m 个黑球,通过多次试验,我们可以估计出布袋内随机摸出一球,它为白球的概率;※要估算池塘里有多少条鱼,我们可先从池塘里捉上100条鱼做记号,再放回池塘,之后再从池塘中捉上200条鱼,如果其中有10条鱼是有标记的,再设池塘共有x 条鱼,则可依照20010100=x 估算出鱼的条数。
(注意估算出来的数据不是确切的,所以应谓之“约是XX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事件,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它能准确地衡量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不表示一定会发生。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下册)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一. 正切: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的邻边的对边A A A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 ”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 ∠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