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概论教案第二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

合集下载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
教法
多媒体演示与课堂讲授相结合




一、课堂常规:师生相互问好、点名、介绍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等。
以下教学内容均有多媒体演示。
二、社会体育体制的含义(重点)
三、社会体育组织领导机构的功能
社会体育组织领导机构的类型
四、我国开展社会体育的几个主要制度
一、关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含职业标准介绍)
教法
多媒体演示与课堂讲授相结合




一、课堂常规:师生相互问好、点名、介绍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等。
以下教学内容均有多媒体演示。
二、体质与体力
1、体质的含义
2、体力与体质的区别
三、中国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
1、老年人体质测定与监测
2、成年人体质测定与监测
3、幼儿体质测定
四、本章小结
五、课后思考题(作业)
3、学生学会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
重点
难点
1、体育锻炼的科学基础:生物学基础;2、心理健康的定义以及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教法
多媒体演示与课堂讲授相结合




一、课堂常规:师生相互问好、点名、介绍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等。以下教学内容均有多媒体演示。来自二、体育锻炼的科学基础
1、体育锻炼的生物学基础(难点)
五、本章小结
六、课后思考题(作业)




主题
第三章社会体育管理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明确社体育管理的内涵;了解关于社会体育管理的历史长河。
2、了解社会体育管理的结构构成要素。
3、了解社会体育管理结构详细内容。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 第二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  第二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

第二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学时分配: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掌握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规定、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

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2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掌握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规定、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规定、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

教学难点: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社会体育管理部门构成与隶属关系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第二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第一节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一、社会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管辖调控社会体育事务的责权划分、组织结构、职能配置与运行方式、运行机制等的总和。

其组织体系包括:政府与社会组织两种类型我国社会体育管理体制包括:行政机构、社会组织、体育社团、基层体育组织等系统。

这个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责权划分和职能配置。

责权的分配决定职能的配置二、体育行政部门(一)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根据《体育法》第4条“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体育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管理体育工作”====国家体育总局(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国家体育总局下设群众体育司(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本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地方体育局(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其它有关部门==也有的地方是文体局、文教局)中也设有群众体育科群众体育处、街道办事处(五)乡、民族乡、镇政府的其它有关部门三、与体育有关的群众组织(一)与体育有关的社会团体这里的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青年人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作为某一部分人的群众性组织,与这些人群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能够对他们产生较大影响。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二、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体育的概念、范畴及其与其他体育领域的关系;2.掌握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特点;3.理解社会体育的功能与作用,培养社会体育的积极价值观;4.分析社会体育的影响因素,了解社会体育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内容1.社会体育的概念与范畴1.1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1.2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的区别与关系2.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与特点2.1规范化的体育组织2.2大众体育的崛起2.3体育产业的发展2.4国际化的体育交流与合作3.社会体育的功能与作用3.1健身保健和促进身心健康3.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3.3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化教育3.4塑造文化形象和促进社会和谐4.社会体育的影响因素4.1经济因素4.2政治因素4.3文化因素4.4教育因素4.5科技因素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介绍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等知识点;2.实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案例,用来解释社会体育的功能与作用,以及影响因素;3.学生报告:学生根据指定的主题或阅读材料,撰写小组或个人报告,并进行展示和讨论;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社会体育场馆、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五、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学生报告评估:根据学生报告的内容和表现,进行评估;3.期末考试:针对整个课程的内容进行笔试,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4.课堂参与度评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进行评估。

六、参考教材1.丁文祥.体育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2.张宝庆.社会体育与公共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24年。

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为16学时,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概述与社会体育的概念与范畴(2学时)第二周: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与特点(3学时)第三周:社会体育的功能与作用(4学时)第四周:社会体育的影响因素(4学时)第五周:综合复习(3学时)以上即为《社会体育概论》的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教案-第一讲社会体育概论

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教案-第一讲社会体育概论
二、教学准备
1.备教材,详尽了解该节课所涉及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制作课件、教案。
2.备学情,提前从该班级辅导员处了解该班级学生的学识程度、基础以及普通话掌握水平,学风状况,班级纪律等。
3.备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适合该节课知识讲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学习高等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社会体育设施可分为公共体育设施、单位体育设施和商业体育设施三大类型。
社会体育的特点:
健身性与娱乐性;全民性与普遍性;闲暇性与自主性;多样性与灵活性;公益性与社会性;时代性与永恒性;民族性与世界性。
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结构
我国现行的社会体育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管辖调控社会体育事务的组织机构包括体育行政部门、群众组织、体育社会团体和基层体育组织,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体育管理体制的组织系统。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举例法
多媒体教学法
课程思政
知识点:社会体育的概念以及国家社会对体育的重视。
思政元素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事业改革,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同学们在课余学习以及生活中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课后总结
本节课为2022级休闲体育1班第一节课程,总体来讲学生课堂参与较为积极,从课堂表现来看教学效果较好,只是网课原因,个别学生由于网络问题中途出现掉出课堂问题,课后也进行了处理。
教学难点
通过对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和机构的学习深入分析造成社会体育整体特点的原因。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学情分析
一、课堂常规
1.师生问好
2.第一次课,教师进行自我介绍,给予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知识的信心。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
授课题目
社会体育概论
教学时数
2学时
授课时间
第5周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社会体育参与、体育人口慨念状
教学基本内容:社会体育参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知并理解社会体育参与以及体育人口概念
难点:我国体育人口概况
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法、提问教学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二章 社会体育参与
第一节 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社会体育参与:人们为了实现身心健康、活跃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交往等目的,采用体育锻炼、娱乐休闲体育或健美体育等方法进行有意识的、有计划的体育行为。
1.扩大体育参与是社会体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2.社会体育参与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3.参与程度是衡量国家社会体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4.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1)社会环境层面
2.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籍、文献、网络资料):
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1997
田玉普.我国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发展.体育科学,1986(2)
教学后记:
(2)社会体育管理层面
(3)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人因素
第二节 体育人口概述
1.体育人口的概念
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2.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第三节 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1.体育人口的基本情况
2.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1)体育人口的活动场所
(2)体育人口的活动内容方法
(3)体育人口的组织形式
(4)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分析
3.我国体育人口的状况评价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设计 (2)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设计 (2)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设计1. 背景介绍社会体育是指以促进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提高文明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目标,贯彻全民健身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而进行的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的发展背景下,加强社会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而针对社会体育概论课程的教学设计,更是影响着学生们对于社会体育认知和实践的情况。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社会体育的认知和了解,以及准确掌握社会体育的相关概念,了解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体育的地位作用,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在未来工作和学习中运用社会体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程内容及安排本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部分,理论课主要是在教室内进行,涵盖以下知识点:•社会体育的定义和概念•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社会体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社会体育的理论基础•社会体育的组织与管理•社会体育的特点与规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每个知识点安排一个课时,在每个课时结束后进行小测验。

下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述社会体育知识点•讨论法:根据教材,布置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讨论•案例法:根据社会体育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践课主要在室外进行,涵盖以下体育项目:•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每个体育项目安排一节课(实践课共五节),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专业教练进行指导和讲解,向学生传授技巧和知识。

实践课评价方式采用考勤、成绩和口头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4. 教学评估课程教学评估主要有两个方面:理论课的小测验和实践课的成绩。

理论课每个知识点结束后,进行小测验。

小测验采用单选题、多选题和填空题的方式,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计算分数时,按照平时分、课堂表现、小测验、期末考核所占比例计算。

实践课则采用成绩、考勤以及口头评价的方式。

根据平时的表现情况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分数分别对考勤(10分)、成绩(60分)、口头评价(30分)进行计算。

社会体育概论

社会体育概论

第二章 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 与法规制度
第一节 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 第二节 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规定 第三节 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 第三章 社会体育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十章
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概述 娱乐体育 社交体育 自然体育
第一节 社会体育基本要素概述 第二节 社会体育活动 第三节 社会体育参与者 第四节 社会体育的组织 第五节 社会体育的设施 第六节 社会体育的服务方式 与应用技术



2 .体育理论课程的解体
二战以后,体育科学出现了单科突进的 发展态势,首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 等学科从体育理论中分化出来;接下来运动 训练学、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理 论分开,剩下体育理论成为体育科学的纲领 性学科。
3 .国际体育科学的研究动向

A、国际大众体育的学术交流频繁; B、欧洲共同体议会举行有关大众体育的讲座; C、世界大众体育大会举行多届。

根据分布地域:城市体育、农村体育、社区体 育、乡镇体育、单位体育、家庭体育、公园体 育、广场体育
根据社会体育产生的渊源:民族传统体育、民 间体育、古代体育、现代体育

三、社会体育的特点

1、健身性与娱乐性; 2、全民性与普遍性; 3、余暇性与主动性; 4、多样性与灵活性; 5、公益性与社会性; 6、时代性与永恒性; 7、民族性与世界性。
(三)体育科学发展的趋势
1 .我国体育科学体系的“跛足现象”,缺失了 对社会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各学科的研究。因此 造成了: A、人们对社会体育学中的许多分支学科如:康 复体育、残疾人体育、妇女体育、老年人体育等 方面的知识缺乏; B、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忽视了参加体 育运动对多数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改善的研究; C、运动心理学忽视了参加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 健康的益处的研究。

社会体育概论

社会体育概论

感觉、知觉 思维、智力 情绪、情感 性格、意志
➢ ➢
➢ 社会素质(表现)

社会参与 社会角色 人际关系

➢ 综合素质(表现) (躯体、心理、社会)
应变力 适应力 疾病抵抗力
三、社会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 (一)社会体育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是提高 国民素质的重要环节;
➢ (二)社会体育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 (三)社会体育是综合国力的一种表现。
(一)国外大众体育热潮的形成:
➢ 1.人口构成的老龄化; ➢ 2.劳动构成的脑力劳动化; ➢ 3.膳食结构的高营养化; ➢ 4.消费结构的社会服务化; ➢ 5.疾病构成的文明病化。
(二) 我国社会体育的迅猛发展
➢ 1 .体育人口的迅速增长; ➢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 3 .体育场馆建设取得较快发展; ➢ 4 .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民族
➢ 发展社会体育的本质:就是让更多的人更加舒 适和谐、更加科学健康地参与社会体育活动。
➢ 对终生体育的研究基本属于教育学、卫生 学和健康促进理论方面的研究。
➢ 对身体锻炼的研究,要利用生命科学、心 理学、美学、体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知 识。
第一章 社会体育概述
第一节 社会体育的概念与特点
➢ 一、社会体育概念 ➢ 社会体育是指在闲暇时间里,居民自愿参加的
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增添情趣、增加交往、增 长技能为主要目的的自主性体育活动。 ➢ 社会体育是人们为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而 自主参与的体育活动。
➢ 在1918年我国开始使用“社会体育”一词。并且提出: 社会体育者,指学校、军队以外一般社会之运动而言, 期以锻炼身心,养成坚实之国民也。
➢ “群众体育”一词,我国至迟也在1929年开始使用。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体育概论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编码:
学时/学分:26/1 课程性质:必修课
执笔人:审批人:编写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社会体育概论》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导论性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

本书为普通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从增强人民体质,增进社会健康,延长人的寿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美、消遣、娱乐、休闲、保健、医疗、康复、社交等多个角度,对社会体育进行了广泛的论述。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了解和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社会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社会体育指导、体育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法规制度的主要内容[修改版]

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法规制度的主要内容[修改版]

第一篇: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法规制度的主要内容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法规制度的主要内容时间:2004/6/28 12:08:25一、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度(一)我国体育锻炼标准制度的发展1954年,以群众性锻炼活动刚刚兴起之时,中央体委经政务院批准发出通告,在全国实施劳动卫国体育制度。

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委颁发了《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1964年改名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1975年正式称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又经几次修改,1990年经国务字批准,国家体委发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

为了推动职工和军人的锻炼活动,总工会和总政治部、总参谋部还分别制定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配套的《全国职工健身七项标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育锻炼标准》。

目前,国家体委正在组织力量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做进一步修改,已进行增加武术内容的试点,并拟增加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标准。

(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的主要规定根据这一法规的规定,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全面施行,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可以根据条件施行。

施行工作由体育行政部门会同教育等部门督促所属基层单位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卫生部门负责卫生医务监督工作。

各地体育场馆应当创造条件,建立辅导站和测验点,为锻炼者提供方便。

锻炼标准按年龄分为四个组别,19岁以上为成年组。

共设跑、跳、投等五类测验项目,在一年内按测验累积总分确定达标的等级。

二、广播体操、工间操制度(一)广播体操制度1951年,全国体总、教育部、卫生部等发出《关于推选广播体操活动的联合通知》,逐步在全国建立起广播体操制度。

1954年和1955年,国家体委及有关部门分别发出联合通知,先后推出了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

到1989年,已经推出了7套成人广播体操,5套少年广播体操和7套儿童广播体操。

1992年,国家体委等发出了《关于在幼儿园(大班)中施行幼儿广播体操的通知》,建立起幼儿广播体操制度。

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教案第二讲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特点

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教案第二讲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特点
2.问题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解了我国社会体育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管理体制与结构,同学们想不想进一步具体的了解我国的社会体育活动到底有哪些呢?
这些运动项目或者体育活动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接下来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社会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动的特点和内容。
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关于具体的社会体育活动的总体内容和特点。
3.推进新课
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
我国社会体育活动主要包括三大类:
①健身体育;
②健美体育;
③娱乐体育。
1健身体育
体育健身体育亦称体育锻炼,它是伴随着人类的生存需要而产生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2健美体育
健美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为增强体质,塑造体形,形成优美的姿势和动作,从而达到人体日臻完美的一种综合性体育活动。
第二讲
授课时间:2022年10月8日1.2节
授课题目
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了解具体社会体育活动的整体特点和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图片、教师讲解和举例子等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纷杂知识的学习能力。
素质目标:在了解我国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特点之后能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社会民情和总体体育环境。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具体到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以及社会体育活动的总体特点。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进行总结记忆。
三、简单介绍下节课将学内容,宣布下课。
学情分析:
本课程针对学生为2022级高职一年级新生,该阶段学生对高职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处于适应阶段,所以需要让学生快速的适应高职知识体系及教学方法,在此之中学习本节课知识。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组审核签字
3娱乐体育

大学本科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

大学本科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

第一篇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社会体育导论》(四年制本科用)⏹课程简介《社会体育导论》是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导论性课程。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了解社会体育及其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社会体育活动的指导和管理能力,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教学大纲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本教学大纲是根据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教学时数为依据,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社会体育导论》为教材制定的。

二、目的任务通过社会体育导论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体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地位和功能,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掌握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社会体育活动的指导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课程类型:1.课程编号:0911012.课程性质:必修课3.适用专业:社会体育4.课程学时/学分:32学时/ 2学分,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 1.5学分,实践教学8学时/0.5学分。

5.先修课程:无绪论1、建立社会体育科学的必要性(重点)2、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重点)3、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重点)4、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了解)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第一节: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一、社会体育的概念(重点)二、与社会体育相关的概念(了解)第二节:社会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况(了解)二、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重点)三、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简况(重点)四、当代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状况(重点)五、我国社会体育的未来(重点)第二章: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第一节: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一、生产方式(了解)二、工业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的生产方式(了解)三、生产方式对社会体育的影响(重点)四、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作用(重点)第二节: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一、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要素(重点)二、生活方式的转变向社会体育提出的问题(重点)三、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四、第三节:社会体育与大众健康(重点)一、健康的概述1、健康的定义2、健康的标准3、健康的社会性二、体质概述1、体质的概念(重点)2、体质的指标(重点)3、体质的民族性(了解)三、亚健康概述(重点)1、健康程度的分类2、亚健康的定义3、引起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四、亚健康与社会体育(重点)第四节:社会体育与社会文化一、社会体育与企业文化建设(了解)二、社会体育与社区文化建设(了解)三、社会体育与大众文化(了解)第三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功能第一节: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一、确定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的依据(了解)二、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重点)三、我国社会体育的任务(重点)四、实现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的基本要求(重点)五、实现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第二节:社会体育的地位与功能一、社会体育的地位(重点)二、社会体育的功能(重点)第四章:社会体育参与第一节:社会体育参与概述一、社会体育参与的概念(了解)二、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重点)三、社会体育参与的意义(了解)四、社会体育参与的形式(重点)第二节: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重点)一、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体因素二、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外部因素第三节:体育人口概述一、体育人口的概念(重点)二、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了解)三、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了解)四、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了解)五、我国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评价(重点)六、我国体育人口状况的评价(了解)第四节:非体育人口(重点)一、准体育人口的一般情况二、不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一般情况第五章:影响社会体育发展因素第一节: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宏观因素一、政治(了解)二、经济(重点)三、文化(了解)四、传播媒介(重点)第二节: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中观因素一、体育体制(重点)二、体育管理水平(了解)三、社会体育指导员(了解)四、场地设施(了解)第三节: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微观因素(重点)一、家庭二、受教育程度三、经济条件四、体育观念和需求因素五、个人的身体状况六、个人生活方式七、交际圈第六章:社会体育活动原则、内容与方法第一节: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重点)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二、科学求实的原则第二节: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一、健身类体育活动(了解)二、康复类体育活动(重点)1、康复类体育的特点2、康复类体育活动的适应症及禁意3、康复类体育活动的手段和方法三、休闲类体育活动(重点)1、休闲类体育的特点2、休闲类体育的作用3、休闲类体育的分类4、休闲类体育开展的原则第三节:社会体育活动练习方法(重点)一、重复练习法1、重复练习法及其特点2、重复练习法的作用3、重复练习法的分类二、持续练习法三、变换练习法四、间歇练习法第四节:社会体育活动指导方法(重点)一、讲解法二、示范法三、预防和纠正错误法四、练习中的保护与帮助法实践课1:1、试设计一组变换远动负荷练习?第七章:社会体育的分类指导第一节:社会体育的人群分类一、妇女体育(重点)1、女性的解剖生理特点2、妇女体育的特点3、影响我国妇女参与体育的因素4、女子体育健身一般原则5、女子体育健身二、老年人体育(重点)1、老年人的身心特征2、老年人体育特点3、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原则4、老年人健身体育的指导原则6、老年人常用体育锻炼方法三、残疾人体育(重点)1、残疾人健身锻炼指导2、指导残疾人进行健身锻炼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社会体育的社会组织分类一、社区居民体育1、社区居民体育的功能(了解)2、我国社区居民体育的基本特征(重点)3、我国社区居民体育兴起的时代背景(了解)4、我国社区居民体育的现状(重点)5、我国社区居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重点)二、企事业职工体育1、职工体育的意义(了解)2、体育的形式(了解)3、职工体育的组织范围(了解)4、职工体育的发展概况(了解)5、当前我国职工体育的特点与改革(重点)三、农村体育1、农村体育的概念和意义(了解)2、农村体育的特点(重点)3、我国农村体育的主要管理组织(了解)4、改进农村体育工作的措施(重点)四、家庭体育(重点)1、家庭体育的特点2、我国家庭体育现状3、我国家庭体育发展趋势及对策实践课2:1、通过查资料对你所在乡镇(或社区的)群众体育现状做一了解并对群众体育工作提出改进措施或体会。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1)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1)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群众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教学后记:
2.社会体育的功能
健身功能、文化娱乐功能、社会情感功能、经济功能
第四节 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1.社会体育体制正在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一)社会体育的组织管理:从单纯的政府行为走向社会共同行为
(二)社会体育的运作形式:从公益型走向经营与公益结合型
(三)社会体育的目标:从单一目标走向目标多元
(四)社会体育的内容和手段:从单调枯燥走向丰富多彩
(五)社会体育参加者心态:由被动参与到主动投入
2.社会体育将全面走向社会化
3.社会体育的科学化水平将有较大提高
4.社会体育管理呈多样化的格局
补充内容
思考题、讨论、作业、技能操作:
1.什么叫社会体育?什么是群众体育?社会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区别是什么?
2.社会体育的功能是什么?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籍、文献、网络资料:授课题目社会体育概论
教学时数
2学时
授课时间
第4周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社会体育概念、历史与现状,了解社会体育的结构功能以及发展现状
教学基本内容:社会体育概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知并理解社会体育
难点:认清社会体育的能拱结构以及发展现状
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法、提问教学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
绪论:
2.与社会体育相近的概念
群众体育、大众体育、全民健身、体育锻炼、娱乐体育、余暇体育、生活体育、终身体育
第二节 社会体育的历史与现状
1.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史
2.国外大众体育蓬勃发展的经济和社会背景

社会体育指导员概论、体育赛事的组织(讲稿)

社会体育指导员概论、体育赛事的组织(讲稿)

社会体育指导员概论、体育赛事的组织(讲稿)一、我国社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1、我国的社会体育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3、我国社会体育的奋斗目标二、社会体育法规制度1、体育法制与社会体育法规制度2、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法规制度的主要内容3、社会体育工作的有关法规知识三、依法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工作1、社会体育指导与公民的体育健身权利(1)公民享有法律保障的体育健身权利(2)获得体育指导是公民体育的权利(3)社会体育指导与公民健身权利的实现2、依法调整社会体育指导中的各种关系(1)依法调整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管理组织的关系(2)依法调整社会体育指导员之间的关系(3)依法调整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健身群众的关系3、依法维护健身群众的合法权益(1)保证体育健身指导的科学性(2)提高体育健身指导的服务质量(3)维护健身群众的尊严和安全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行为规范1、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规范化(1)社会体育指导工作规范化的意义(2)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规范化内容(3)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规范化建设2、业务指导方面的基本规范(1)业务指导方面应坚持的主要原则(2)业务指导方面应遵守的规范内容3、管理服务方面的基本规范(1)管理服务方面应坚持一健身群众为本的原则(2)管理服务方面应遵守的规范内容4、礼仪举止方面的基本规范(1)礼仪举止方面的应坚持的主要原则(2)礼仪举止方面应遵守的规范内容五、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职责1、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工作职责(1)经常开展社会体育指导服务(2)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3)增强健身群众的体质与健康(4)促进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2、传授健身技能中的主要职责(1)传授体育项目动作技能(2)传授恰当运用体育项目技能健身的职责要求(3)传授合理安排健身锻炼的职责要求3、组织健身活动中的主要职责(1)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技能教学活动的职责要求(2)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的职责要求(3)组织开展健身培训交流展示活动的职责要求4、健身咨询宣传中的主要职责(1)宣传科学健身的理念和知识中的职责要求(2)推广科学健身方法和经验中的职责要求(3)科学解答健身群众提出的有关问题中的职责要求六、基层业余训练以及群众性体育活动与比赛1、基层业余训练概述2、基层业余训练计划的内容与制定3、群众性体育活动与比赛的工作特点4、群众性体育活动与比赛的组织发动与实施5、群众性体育活动与比赛的计划与安排。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绪论主要知识点:社会体育概论科性质、社会体育的研究对象、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第一节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主要知识点:社会体育概念、群众体育概念、大众体育概念、全民健身第二节社会体育的历史与现状主要知识点: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国外大众体育的兴起过程第三节社会体育的结构与功能主要知识点:社会体育的结构类型及其特征、社会体育的功能第四节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主要知识点:社会体育发展的社会化、产业化趋势第二章社会体育参与第一节社会体育参与概述主要知识要点:参与社会体育是国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途径、、影响人们参与社会体育的因素第二节体育人口概述主要知识点:体育人口的概念,体育人口的制定标准第三节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主要知识要点:体育人口结构、总量、对我国体育人口现状的评价第四节非体育人口第三章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第一节生产方式及其变迁主要知识要点:生产方式概念、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第二节生产方式与社会体育的关系主要知识要点: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的相互关系、体育意识的阶段性特征第四章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第一节生活方式概述主要知识要点:生活方式概念、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要素第二节急剧变化中的生活方式主要知识要点:社会转型、恩格尔系数、消费性支出、城市化、工业化第三节亚健康与社会体育主要知识要点:亚健康概念、引起亚健康的原因、亚健康与社会体育之间的关系第五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一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概述主要知识要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产生背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地位和意义第二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与组织实施主要知识要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组织实施第六章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第一节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概述主要知识要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地位与作用、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第二节职业标准的内容与实施主要知识要点:职业标准的主要内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考核鉴定、申报与审批第七章社会体育的经费和场地设施管理第一节社会体育经费管理主要知识要点:社会体育经费的筹集、分配与使用、监督和管理第二节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主要知识要点: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的分类、场地设施的管理任务、场地设施的管理内容第八章职工体育第一节职工体育的意义与任务主要知识要点:职工体育概念、任务第二节职工体育的管理主要知识要点:职工体育的组织管理、资金管理设施管理、竞赛管理第九章农村体育第一节农村体育的意义与任务主要知识要点:农村体育的意义、农村体育任务、农村体育特点第二节农村体育管理主要知识要点:农村体育的组织管理系统、农村体育的组织管理方式第十章社区体育第一节社区体育概述主要知识要点:社区体育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社区体育的功能、我国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社区体育管理主要知识要点:社区体育的管理原则、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社区体育管理的基本环节和内容第十一章体育锻炼的原理与方法第一节体育锻炼的生物学意义主要知识要点:身体锻炼的人类进化论基础、身体锻炼的生理学、生物学及其医学价值第二节身体锻炼的心理学意义主要知识要点:心里健康及其标准、身体锻炼产生的心理效益机制、参加身体锻炼的动机第三节体育锻炼的美学意义主要知识要点:人体美的含义、人体美与身体锻炼第四节身体锻炼的原则、内容与方法主要知识要点:身体锻炼的原则、内容、方法第十二章娱乐体育原理与方法第一节娱乐体育的一般概述主要知识要点:消遣、娱乐的概念和性质,消遣、娱乐与体育活动,娱乐体育的特点第二节娱乐体育的内容与分类主要知识要点:消遣活动的内容、娱乐的内容、娱乐体育的内容第三节娱乐体育方法的选择与活动原则主要知识要点:娱乐体育的社会定位、娱乐体育方法的选择第十三章运动处方第一节运动处方概述主要知识要点:运动处方概念、运动处方分类、运动处方的实施原则第二节运动处方的内容主要知识要点: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度、运动处方的格式第三节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主要知识要点:机能检查与运动设置、提高运动能力的方法、注意事项第十四章健康评价与体质测定第一节健康的一般概述主要知识要点:健康标准的界定、健康程度第二节体质与体力主要知识要点:体质、体力第三节中国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主要知识要点:国民体质测定的常用指标、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国民体质监测结果第十五章终生体育第一节终生体育概述主要知识要点:终生体育概念、终生体育意义第二节终生体育的实施主要知识要点:生长发育与终生体育、社会角色的转换与终生体育、终生体育的基本模式第十六章老年人体育第一节老年人体育概述主要知识要点:社会老龄化趋势、老年人体育的特点第二节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主要知识要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人常见病第三节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主要知识要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第四节老年人身体锻炼的指导原则主要知识要点:身体锻炼的指导原则、心理指导原则第十七章妇女体育第一节妇女体育概述主要知识要点:妇女体育的社会意义、妇女体育的特点第二节女性特殊时期的体育锻炼主要知识要点:月经期的体育锻炼、妊娠期的体育锻炼、更年期的体育锻炼、女性健美第十八章残疾人体育第一节残疾人体育概述主要知识要点:残疾人体育发展及其社会意义、残疾人体育的特点第二节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原则与方法主要知识要点: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第十九章社会体育科研方法第一节社会体育的科学研究方法概述主要知识要点:社会体育研究的意义与内容、社会体育研究的程序、社会体育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二节社会调查方法主要知识要点: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设计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设计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设计一、引言社会体育概论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社会体育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旨在设计一份社会体育概论的教学方案,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体育的概念、特点和历史发展。

2.了解社会体育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和管理情况。

3.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4.发展学生对社会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内容1.社会体育的概念和特点1.社会体育定义和概念2.社会体育的主要特点和作用2.社会体育的历史发展1.中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2.世界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3.社会体育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1.社会体育组织形式2.社会体育的活动类型和内容4.社会体育的管理情况1.中国社会体育的管理机构和主管部门2.社会体育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四、教学策略1.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图表、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2.推崇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体育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强调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和表达看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实行课程设计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体育的实践运作和管理情况。

五、教学评估1.采用课堂测验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2.课堂测验主要考察学生对社会体育概论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小组讨论主要考察学生对社会体育实践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彼此交流和互相学习。

六、总结社会体育概论是一门基础课程,涉及面较广,故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

本文提出的教学方案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社会体育的兴趣和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综合能力。

《体育政策与法规》教学大纲

《体育政策与法规》教学大纲

《体育政策与法规》教学大纲一、说明(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通过《体育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体育法学的基本理论。

了解体育法在体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掌握体育法在体育实践中如何运用,培养知法、懂法、守法和能够主动适应体育法律调整各种体育社会关系的专业人才。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导论、法学概述、体育法学概述、体育法律体系、中国体育法制建设、体育法运行、体育法律与体育行规竞赛规则和规程、竞技体育法律制度、学校体育教育法律制度、体育社会团体的管理、合同法在体育活动中的应用、体育纠纷及其解决机制。

本课程的内容涉及的体育法律较多,在教学中重点在学校体育教育法律以及体育纠纷及其解决的机制内容上,引导学生在体育教育工作中做知法、懂法、守法和能够主动适应体育法律调整各种体育社会关系的人才。

(三)教学方法依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认真备好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充实与提高与本学科相关的各方面知识,与本科学的前沿性的科研成果紧密结合进行教学。

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启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培养,不局限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释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密切联系体育实践,适当增加课外体育实践课,提高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宜以讲授法为主,讨论、提问等其他方法为辅。

教学手段上以传统的板书加POWERPOINT讲述为主,部分内容尽量使用电教手段如多媒体、电教片等辅助教学,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使学生易于接受。

(四)考核方式考试方式为考查,内容包括书面作业和平时课堂表现,其中书面作业占70%,平时占30%。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二、大纲内容第一章体育法学概述第一节体育法的基本概念及本质特征与体育政策、体育育道德的关系第二节体育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体育法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意义第四节体育法律与体育政策、体育道德的关系说明和要求基本要求:掌握体育法的概念及本质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学时分配: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掌握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规定、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

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2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掌握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规定、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规定、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

教学难点: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社会体育管理部门构成与隶属关系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第二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第一节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一、社会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管辖调控社会体育事务的责权划分、组织结构、职能配置与运行方式、运行机制等的总和。

其组织体系包括:政府与社会组织两种类型我国社会体育管理体制包括:行政机构、社会组织、体育社团、基层体育组织等系统。

这个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责权划分和职能配置。

责权的分配决定职能的配置二、体育行政部门(一)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根据《体育法》第4条“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体育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管理体育工作”====国家体育总局(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国家体育总局下设群众体育司(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本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地方体育局(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其它有关部门==也有的地方是文体局、文教局)中也设有群众体育科群众体育处、街道办事处(五)乡、民族乡、镇政府的其它有关部门三、与体育有关的群众组织(一)与体育有关的社会团体这里的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青年人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作为某一部分人的群众性组织,与这些人群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能够对他们产生较大影响。

同时,这些社会团体具有完善的组织系统,从中央到地方,以至于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有自己健全的组织机构,这就为在其中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对体育发展的作用《体育法》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中的职责和作用。

四、社会体育团体(一)各级体育总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是全国群众性体育组织,成立于1949年。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包括中央、省、地、县体育总会的组织结构。

(二)各级行业系统体育协会行业系统体育协会是指在民政部门登记的体育社会团体,是按行业或系统组织起来的群众性体育组织。

目前全国性行业体育协会有火车头、金融、石油、煤炭、前卫、等。

全国性系统体育协会有农民、残疾人、老年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学生、中国技工学校等。

(三)各级运动项目协会运动项目协会也称单项体育协会,是指按运动项目组成的群众性体育组织,是在民政部们登记的体育社会团体。

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门球、棋类等运动项目协会,在基层比较普遍。

(四)传统体育项目协会传统体育项目协会是指按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组成的群众性业余体育组织,是指在民政部门登记的体育社会团体。

成立全国性传统体育项目协会的包括轮滑、龙舟、毽球、风筝、钓鱼、信鸽、冬泳、太极拳、舞龙舞狮等。

五、基层体育组织(一)街道社区体育组织街道办事处不设立体育行政部门。

我国大多数街道都成立了社区体育协会,这是最普遍的基层体育组织。

(二)乡镇体育组织乡、民族乡、镇政府是我国农村基层政府。

由于我国法定体育行政部门设在县级以上政府,乡级政府不设立体育行政部门,为了发展当地的体育事业,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体育组织。

(三)基层单位体育协会基层单位体育协会是指我国基层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体育协会,是群众性业余体育组织。

(四)体育指导站体育指导站是指在当地体育行政部门或街道、乡镇政府领导或指导下,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体育组织。

它一般有三种职能:一是组织职能,即吸引和组织体育爱好者前来参加体育活动;二是指导的职能,即对前来参加体育活动的体育爱好者进行体育指导;三是阵地的职能,即为活动者提供场地,并保持体育活动的科学、健康、文明。

(五)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第二节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规定一、体育法制建设的意义和任务(一)意义1、加强体育法制建设可以保障人民的体育权利,使体育更好地为人民服务;2、可以依靠法律手段管理事业,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3、可以合理合法地处理体育中的矛盾冲突,协调各种关系;4、可以推动体育改革,促进体育发展;5、可以进一步提高体育战线依法行政,依法治体水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任务1、搞好体育法制宣传,增强全社会的体育法律意识,创造良好的体育法制舆论环境;2、增强体育队伍的法律素质,遵守体育法律规定,提高体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水平;3、加快立法步伐,健全体育法规体系;4、加强体育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健全体育执法监督法规制度;5、加大体育执法监督工作力度,维护体育法律尊严;6、加强体育法制科学研究,创新体育法制理论,培养体育法制方面的专门人才。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有关法律对社会体育的规定(一)、《宪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体育法》1、对社会体育基本制度的规定《体育法》在“社会体育”部分规定:“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体育锻炼标准,进行国民体质监测。

国家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社会体育活动进行指导”。

2、国家对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责任的规定:规定:“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

“社会体育活动应当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遵循因地制宜和科学文明的原则。

3、政府对社会体育资金的投入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责任的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自筹资金发展体育事业,鼓励组织和个人对体育事业的捐赠和赞助”。

4、国家对体育社会团体、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和体育健身经营活动责任的规定“国家鼓励、支持体育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组织和开展体育活动,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全国性的单项体育协会管理该项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工作”。

5、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专业教育,建立各类体育专业校、系、科,培养运动、训练、教学、科学研究、管理以及从事群众体育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是我国社会体育的四项法定基本制度。

一、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一)《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发展沿革(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体系《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军人体育锻炼标准》和《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标准》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划了1995—2010年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两期工程:第一期工程(1995—2000),其中分为三个阶段第二期工程(2001—2010),其中分为两个阶段(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内容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通知》。

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面向21世纪的体育发展规划。

(二)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就是一个能够不断为全国人民改善体育健身的环境和条件,有效地支持全国人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满足全国人民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使全国人民健康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的服务和保障系统;是一个由若干服务要素和保障要素组成的,按一定结构和层次构架的,具有体育服务和体育保障功能的整体。

全民健身体系的本质是:服务性和保障性三、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1993年12月4日,国家体委发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低到高共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国家级。

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中的:初级、中级、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师相对应。

四、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2001年8月7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并开始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

社会体育指导员属于第4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第4中类:饭店、旅游及健身娱乐场所服务人员。

第3小类:健身娱乐场所服务人员。

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体育场地工、康乐服务员、保健按摩师等同属于健身和娱乐场所服务人员。

五、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2003年7月4日,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国家民委、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发布实施《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实施办法》。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适用于3—69岁公民,包括:幼儿、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系统完整的国民体质测定体系。

六、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1999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

该《通知》重申了对民间组织实行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

除《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的可以免于登记的社会团体以外,所有民间组织都必须依法由民政部们统一登记,其它任何部门无权登记、颁发证书。

七、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1999年11月18日,公安部发布实施《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

该《办法》规定,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1、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提出书面申请;2、应当对活动的具体内容、安全保卫措施承担全部责任,并制定安全保卫工作方案;3、个人举办的活动必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法人和其它组织举办的活动必须有合法身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