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医师资质授权及分级管理

合集下载

介入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医师资质授权制度

介入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医师资质授权制度

介入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医师资质授权制度我院各专科介入诊疗医师资质授权制度参考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管理技术规范行,由科室主任具体负责,医院相关职能部门统一领导管理。

我院介入诊疗医师资质授权根据介入手术分级和介入医师实际介入手术水平决定。

第一条分级原则:按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进行介入手术分级制。

第二条介入手术医师分级: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所有介入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取得相关专科介入培训合格证或经过相关专科介入诊疗系统培训1年并合格。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临床工作不满3年,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工作不满2年者。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临床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并从事住院医师工作2年以上者。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工作不满3年,或临床博士生毕业从事临床工作不满2年者。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临床博士生毕业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不满3年者。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上者。

(七)主任医师。

第三条手术分类: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要求,将手术分为: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第四条各级医师手术范围(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参加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可参加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三级手术,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一些四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进行四级手术。

介入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医师资质授权制度

介入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医师资质授权制度

介入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医师资质授权制度手术是医疗领域中一项重要且复杂的治疗手段,为了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许多医疗机构逐渐引入了介入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医师资质授权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制度的内容、目的和实施过程,并探讨其对医疗机构和医生个人的影响。

一、介入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介入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指根据手术的难度、风险和创伤程度,将手术分为不同的级别,并对不同级别的手术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操作规范。

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程度,可以将介入手术分为简单介入手术、中等难度介入手术和复杂介入手术三个级别。

对于简单介入手术,例如血管介入、导管置入等,一般要求医生具备一定的经验和临床技能即可进行。

而对于中等难度和复杂介入手术,则需要医生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通常需要经过更长时间的培训和实践才能胜任。

为了实施介入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

首先,医院应该明确各级别手术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制定相关的技术操作指南。

其次,医院要建立健全的培训体系,确保医生能够接受必要的学术、技术培训,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该加强对手术过程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二、手术医师资质授权制度手术医师资质授权制度是指在介入手术领域中,通过特定的程序和考核,对医生进行资质认证和授权,确认其具备独立开展特定手术的能力和水平。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和质量,同时也是对医生个人能力的认可和激励。

手术医师资质授权一般包括两个层面的认证,即手术的独立实施资质和手术的高级实施资质。

手术的独立实施资质要求医生具备一定的手术经验和技术能力,并能够独立地、安全地完成特定手术。

而手术的高级实施资质则要求医生在特定领域内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能够应对复杂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

介入诊疗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2023范文免修改)

介入诊疗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2023范文免修改)

介入诊疗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1. 背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介入诊疗成为了现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建立和完善介入诊疗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2. 目标介入诊疗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医师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安全、准确地进行介入诊疗,并将其限定在合法授权的范围内。

3. 管理制度3.1 资质要求为了获得介入诊疗医师的资格,医生需要满足要求:拥有有效的医师执业资格至少有3年的相关临床工作经验接受过正规的介入诊疗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通过相关考试评估并取得相关资质认证3.2 授权管理介入诊疗医师资质认证机构将负责对医师进行资质认证,并根据其专业背景和能力进行评估。

认证机构将颁发认证证书,证明医师已经具备进行介入诊疗的资格。

3.3 授权范围认证机构将根据医师的专业背景和能力,将其授权范围限定在特定的介入诊疗领域或技术上。

医师在超出其授权范围的介入诊疗行为将被视为违规行为。

4. 监督与评估为了确保医师的继续专业发展和提高,介入诊疗医师的授权将定期进行复审。

认证机构将对医师的继续教育情况和临床实践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继续授权。

5. 违规处理机制对于违反介入诊疗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的行为,将采取相应的纪律和法律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警告、暂停执业资格、吊销执业资格等。

6. 结论介入诊疗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

通过明确的资质要求和严格的授权管理,可以有效地规范介入诊疗行为,并提高医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维护患者的权益。

同时,监督和评估机制的建立,可以促使医师不断学习和提高,保持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

只有通过这样的制度建设,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介入诊疗医疗体系。

介入医师资质授权及分级管理.doc

介入医师资质授权及分级管理.doc

医院介入诊疗医师资质授权制度与流程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是指除神经血管介入、心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以外其他介入诊疗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对非血管疾病和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介入技术。

其中,非血管介入疾病诊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或经体表孔道途径对非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肿瘤介入诊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对肿瘤进行诊断断和治疗的技术。

为了确保介入诊疗操作的安全和质量,明确各级医师操作权限,根据《综合介入技术管理规范》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与流程。

一、介入诊疗医师资质授权制度(一)、综合介入诊疗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或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2.有 3 年以上综合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

3.经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综合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4.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医师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有 5 年以上综合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经卫生部综合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专业护士及其他技术人员经过相关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叮叮小文库拟从事综合介入诊疗的医师应当接受不少于 6 个月的系统培训。

拟从事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的医师应当接受不少于12 个月的系统培训。

二、介入诊疗医师资质授权流程申请者向所在科室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介入诊疗资质授权申报表》,由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对其进行考核,做出综合评价,报医务部审核,经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评审,分管副院长审批。

医师提出申请,填写《介入诊疗资质授权申报表》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审核医务部审核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评审分管副院长审批叮叮小文库附件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分级目录一级手术1.一般动静脉造影术和其它部位插管造影术2.一般部位的经皮穿刺活检术3.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4.胸、腹腔置管引流术5.中心静脉置管术6.胃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术7.各个部位脓肿、囊肿穿刺引流术8.经皮瘤内注药术9.经皮一般畸形血管硬化术10.透视下金属异物取出术11.经皮穿刺或经 T 型管取石术二级手术1.各部位肿瘤化疗灌注及栓塞术(颅脑除外)2.输卵管再通术3.肺大疱及胸膜腔固化术4.经皮肾造瘘术5.消化道支架植入术叮叮小文库6.肾上腺动静脉造影术7.经皮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肿瘤手术8.鼻泪管成形术9.经皮腰椎间盘切吸/ 激光气化 / 臭氧注射术10.肝、肾囊肿消融术11.经皮穿刺肿瘤热消融术(射频/ 微波 / 激光消融)12.经皮穿刺肿瘤冷消融术(氩氦冷冻术)13.经皮胃造瘘术三级手术1.经皮经肝食道胃底静脉栓塞术2.经皮肝胆管内外支架术3.脾动脉栓塞术4.宫外孕介入治疗术5.肿瘤相关的血管支架植入术6.精索静脉曲张硬化栓塞术7.泌尿系支架置入术8.除神经系统以外的外周动脉 / 静脉栓塞术9.颈外动脉分支栓塞/ 化疗术10.经皮椎体成形/ 椎体后凸成形术( 除外上段胸椎和颈椎)11.心血管内异物取出术12.各部位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头颈部除外)叮叮小文库13.经皮血管药盒置入术四级手术1.颅面部血管疾病的无水酒精 / 硬化剂治疗术2.经皮颈椎间盘切吸 / 激光气化 / 臭氧注射术3.气管支气管支架植入术4.上段胸椎和颈椎经皮椎体成形 / 椎体后凸成形术5.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6.头颈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7.颅面部高血循病变的辅助性介入栓塞术8.其它准予临床应用的新技术。

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为确保手术(介入)安全和手术(介入)质量,加强各科室与医师的手术、介入诊疗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手术(介入)分类: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难度要求,把手术分为:⒈Ⅵ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⒉Ⅲ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⒊Ⅱ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⒋Ⅰ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微创(腔镜)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类手术中,也可单独分列;二、手术医师分级:⒈甲等资质:主任医师或晋升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6年,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⒉乙等资质:副主任医师或晋升主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6年,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⒊丙等资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⒋丁等资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住院医师,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⒈甲等资质:具有Ⅰ、Ⅱ、Ⅲ、Ⅳ类手术资格,并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⒉乙等资质:具有Ⅰ、Ⅱ、Ⅲ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Ⅳ类手术,特别优秀者可经科室考核、医教部审核批准可开展新手术或引进新手术。

⒊丙等资质:具有Ⅰ、Ⅱ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Ⅲ类手术。

⒋丁等资质:具有Ⅰ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Ⅱ类手术。

四、手术医师分级资质的评定:⒈各科要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名单报医务部备案),具体负责各专科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考核工作。

⒉各科根据各科工作实际,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手术分级目录(Ⅰ、Ⅱ、Ⅲ、Ⅳ级)和各级资质医师准入基本要求报医务部,经医院医疗质量评审专家委员会核审后公布执行,手术分级目录可根据学科发展,不断补充完善和修订。

⒊丁等、丙等资质资格评审工作由科室负责,报医务部审核、备案、公布后生效;乙等、甲等资质资格评审工作由科室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和医院手术权限管理委员会专家组二级评审,分管院长审批,医务部公布后生效,申报评定流程如下:本人申请,并附 2名上级医师推荐信科内审核申请人是否达申报相应资质规定手术种类及例数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考核报医务部医院手术权限管理委员会专家组评审、分管院长审批院网公布生效⒋新入院人员由本人根据临床经历和能力申报相应的资格,经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专家组考核(应进行手术考察)报医务部参照第3条评审决定,乙等及乙等以下资质有3个月考察期,甲等资质有6个月考察期,期满考察合格方最后生效。

介入诊疗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

介入诊疗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

介入诊疗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
诊疗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是指对医师进行资质评价和授权管理的一套制度和程序。

这个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师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保障患者的安全权益。

1. 医师资格认定:医师需要通过相关考试和评价来获取医师资格证书,证明其具备从事医疗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医师职称评定:医师需要经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学术成果,通过相关评审程序来评定职称级别,以准确反映医师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贡献。

3. 医师执业注册:医师需要在注册机构注册才能合法开展医疗活动,注册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医师资格证书、学历证明、职称证书等。

4. 医师授权:医师在特定领域的临床实践中,可能需要接受授权才能开展某些特殊的医疗技术或进行某些操作。

这种授权一般需要通过专业评审和培训来获得。

5. 医师继续教育:医学领域的知识和技术都在不断进步,医师需要通过参加教育培训和持续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知识,保持与时俱进的专业水平。

6. 医师考核和纪律管理:医师在从业过程中,需要接受定期的考核评价,以确保其工作质量和职业标准。

对于违反职业伦理或规定的医师,还需要进行纪律处理。

这样的诊疗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确保医师的专业水准和质量,提高诊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也可以为医师提供一个规范和公正的评价与发展环境。

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为确保手术(介入)安全和手术(介入)质量,加强各科室与医师的手术、介入诊疗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手术(介入)分类: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难度要求,把手术分为:⒈Ⅵ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⒉Ⅲ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⒊Ⅱ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⒋Ⅰ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微创(腔镜)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类手术中,也可单独分列;二、手术医师分级:⒈甲等资质:主任医师或晋升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6年,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⒉乙等资质:副主任医师或晋升主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6年,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⒊丙等资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⒋丁等资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住院医师,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⒈甲等资质:具有Ⅰ、Ⅱ、Ⅲ、Ⅳ类手术资格,并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⒉乙等资质:具有Ⅰ、Ⅱ、Ⅲ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Ⅳ类手术,特别优秀者可经科室考核、医教部审核批准可开展新手术或引进新手术。

⒊丙等资质:具有Ⅰ、Ⅱ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Ⅲ类手术。

⒋丁等资质:具有Ⅰ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Ⅱ类手术。

四、手术医师分级资质的评定:⒈各科要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名单报医务部备案),具体负责各专科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考核工作。

⒉各科根据各科工作实际,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手术分级目录(Ⅰ、Ⅱ、Ⅲ、Ⅳ级)和各级资质医师准入基本要求报医务部,经医院医疗质量评审专家委员会核审后公布执行,手术分级目录可根据学科发展,不断补充完善和修订。

⒊丁等、丙等资质资格评审工作由科室负责,报医务部审核、备案、公布后生效;乙等、甲等资质资格评审工作由科室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和医院手术权限管理委员会专家组二级评审,分管院长审批,医务部公布后生效,申报评定流程如下:⒋新入院人员由本人根据临床经历和能力申报相应的资格,经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专家组考核(应进行手术考察)报医务部参照第3条评审决定,乙等及乙等以下资质有3个月考察期,甲等资质有6个月考察期,期满考察合格方最后生效.⒌升入高一等级资质的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医院医疗安全委员会认定手术有缺陷的,视情形可予以降级(降级后需重新申报)或暂时降级3、6、9个月或停止某一类型手术等处理.事件在一年内发生的,推荐该医师升级的二名上级医师丧失1年的手术资质升级推荐权,一年后发生的不再影响上级医师的升级推荐权.⒍擅自越权超范围手术的,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处理,造成后果的,自负一切责任(包括经济责任),并予以手术资质降级处理。

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为确保手术(介入)安全和手术(介入)质量,加强各科室与医师的手术、介入诊疗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手术(介入)分类: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难度要求,把手术分为:⒈Ⅵ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⒉Ⅲ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⒊Ⅱ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⒋Ⅰ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微创(腔镜)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类手术中,也可单独分列;二、手术医师分级:⒈甲等资质:主任医师或晋升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6年,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⒉乙等资质:副主任医师或晋升主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6年,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⒊丙等资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⒋丁等资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住院医师,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⒈甲等资质:具有Ⅰ、Ⅱ、Ⅲ、Ⅳ类手术资格,并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⒉乙等资质:具有Ⅰ、Ⅱ、Ⅲ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Ⅳ类手术,特别优秀者可经科室考核、医教部审核批准可开展新手术或引进新手术。

⒊丙等资质:具有Ⅰ、Ⅱ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Ⅲ类手术。

⒋丁等资质:具有Ⅰ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Ⅱ类手术。

四、手术医师分级资质的评定:⒈各科要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名单报医务部备案),具体负责各专科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考核工作。

⒉各科根据各科工作实际,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手术分级目录(Ⅰ、Ⅱ、Ⅲ、Ⅳ级)和各级资质医师准入基本要求报医务部,经医院医疗质量评审专家委员会核审后公布执行,手术分级目录可根据学科发展,不断补充完善和修订。

⒊丁等、丙等资质资格评审工作由科室负责,报医务部审核、备案、公布后生效;乙等、甲等资质资格评审工作由科室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和医院手术权限管理委员会专家组二级评审,分管院长审批,医务部公布后生效,申报评定流程如下:⒋新入院人员由本人根据临床经历和能力申报相应的资格,经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专家组考核(应进行手术考察)报医务部参照第3条评审决定,乙等及乙等以下资质有3个月考察期,甲等资质有6个月考察期,期满考察合格方最后⒌升入高一等级资质的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医院医疗安全委员会认定手术有缺陷的,视情形可予以降级(降级后需重新申报)或暂时降级3、6、9个月或停止某一类型手术等处理。

介入医师资质授权及分级管理

介入医师资质授权及分级管理

医院介入诊疗医师资质授权制度与流程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是指除神经血管介入、心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以外其他介入诊疗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对非血管疾病和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介入技术。

其中,非血管介入疾病诊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或经体表孔道途径对非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肿瘤介入诊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对肿瘤进行诊断断和治疗的技术。

为了确保介入诊疗操作的安全和质量,明确各级医师操作权限,根据《综合介入技术管理规范》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与流程。

一、介入诊疗医师资质授权制度(一)、综合介入诊疗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或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2.有3年以上综合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

3.经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综合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4.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医师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有5年以上综合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经卫生部综合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专业护士及其他技术人员经过相关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拟从事综合介入诊疗的医师应当接受不少于6个月的系统培训。

拟从事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的医师应当接受不少于12个月的系统培训。

二、介入诊疗医师资质授权流程申请者向所在科室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介入诊疗资质授权申报表》,由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对其进行考核,做出综合评价,报医务部审核,经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评审,分管副院长审批。

附件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分级目录一级手术1. 一般动静脉造影术和其它部位插管造影术2. 一般部位的经皮穿刺活检术3. 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4. 胸、腹腔置管引流术5. 中心静脉置管术6. 胃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术7. 各个部位脓肿、囊肿穿刺引流术8. 经皮瘤内注药术9. 经皮一般畸形血管硬化术10.透视下金属异物取出术11.经皮穿刺或经T型管取石术二级手术1.各部位肿瘤化疗灌注及栓塞术(颅脑除外)2.输卵管再通术3.肺大疱及胸膜腔固化术4.经皮肾造瘘术5.消化道支架植入术6.肾上腺动静脉造影术7.经皮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肿瘤手术8.鼻泪管成形术9.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激光气化/臭氧注射术10. 肝、肾囊肿消融术11. 经皮穿刺肿瘤热消融术(射频/微波/激光消融)12. 经皮穿刺肿瘤冷消融术(氩氦冷冻术)13. 经皮胃造瘘术三级手术1.经皮经肝食道胃底静脉栓塞术2.经皮肝胆管内外支架术3.脾动脉栓塞术4. 宫外孕介入治疗术5. 肿瘤相关的血管支架植入术6.精索静脉曲张硬化栓塞术7.泌尿系支架置入术8. 除神经系统以外的外周动脉/静脉栓塞术9.颈外动脉分支栓塞/化疗术10.经皮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术(除外上段胸椎和颈椎)11. 心血管内异物取出术12. 各部位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头颈部除外)13. 经皮血管药盒置入术四级手术1. 颅面部血管疾病的无水酒精/硬化剂治疗术2. 经皮颈椎间盘切吸/激光气化/臭氧注射术3. 气管支气管支架植入术4. 上段胸椎和颈椎经皮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术5.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6. 头颈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7. 颅面部高血循病变的辅助性介入栓塞术8. 其它准予临床应用的新技术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介入诊疗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

介入诊疗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

介入诊疗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为规范我院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保障质量安全,根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手术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该制度。

一、管理组织架构建立院科两级医疗技术资质及授权动态管理组织。

院级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科级以科室为单位成立科室医疗技术资质审核小组(科主任为组长、组员原则上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至少2名),具体职责按照《医疗技术管理制度》中要求执行。

二、手术医生权限(一)实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由本机构执业的医师决定,实施按照三级及以上手术管理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由5年以上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机构执业医师决定,术者由符合本规范要求的医师担任。

术前应当制订手术方案和患者管理方案,明确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二)实施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应当由本机构执业医师决定,实施按照三级及以上手术管理的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应当由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机构执业医师决定,术者由符合医院相关制度要求的医师担任。

术前应当制订手术方案和患者管理方案,明确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三)实施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应当由本机构执业医师决定,实施按照三级及以上手术管理的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应当由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机构执业医师决定,术者由符合医院相关制度要求的医师担任。

术前应当制订手术方案和患者管理方案,明确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四)实施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应当由本机构执业医师决定,实施按照三级及以上手术管理的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应当由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机构执业医师决定,术者由符合医院相关制度要求的医师担任。

介入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医师资质授权制度

介入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医师资质授权制度
3.投诉处理:医疗机构应设立投诉渠道,对患者关于介入手术的投诉及时回应并处理。
九、政策支持与推广
1.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开展介入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医师资质授权制度的实施。
2.资金保障:政府应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帮助医疗机构完善介入手术相关设施、设备,提高手术安全性。
3.推广与应用:医疗机构应积极推广介入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医师资质授权制度的成功经验,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十一、手术安全评估
1.医疗机构应定期对介入手术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2.风险评估:针对每例手术,由具备资质的医师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安全改进:根据手术安全评估结果,医疗机构应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改进,提高手术安全性。
十二、手术费用管理
1.收费标准:医疗机构应依据相关规定,合理制定介入手术收费标准,并向社会公开。
3.高级培训:针对具有中级资质的医师,通过专项技术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其复杂手术的操作能力,达到高级资质要求。
4.继续教育: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介入手术相关的学术活动和继续教育课程,使医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
七、信息管理与公开
1.医疗机构应建立介入手术信息管理系统,对手术医师资质、手术病例、手术效果等进行详细记录。
2.改进措施:针对质量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并跟踪实施效果。
3.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手术团队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提升整体手术水平。
二十一、手术培训与考核
1.培训计划:医疗机构应制定系统性的手术培训计划,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以提升医师的手术技能。
2.考核制度:建立严格的手术医师考核制度,确保医师在通过考核后才能独立开展手术。

介入诊疗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

介入诊疗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

介入诊疗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介入诊疗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介入诊疗的质量和安全,各国纷纷建立了相应的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

本文将就介入诊疗医师资质的认定、培训和监管以及授权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一、介入诊疗医师资质的认定为保证医师在介入诊疗领域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各国普遍采用了一定的认定程序。

一般而言,医师需要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培训经历,同时需要通过特定的考试和考核来获得介入诊疗医师资质。

1. 专业背景和培训经历医师在申请介入诊疗医师资质时,一般需要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培训经历。

这包括医师专业学历、相关专业领域的实习经验、进修和培训课程等。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医师具备良好的医学基础和相关专业知识。

2. 考试和考核为了评估医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各国常常设立了介入诊疗医师资格考试,并且要求医师通过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资质。

考试内容通常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两个方面,以全面评估医师的专业素质。

此外,医师在获得介入诊疗医师资质后,还需要参加定期的考核,以确保其专业水平和技能的更新和提升。

二、介入诊疗医师培训和监管为了确保介入诊疗医师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操作能力,医疗监管机构通常制定了相应的培训和监管政策。

1. 专业培训医师在申请介入诊疗医师资质前,通常需要接受专业培训。

这些培训通常由医疗机构或相关学会组织,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

专业培训的目的在于确保医师掌握了介入诊疗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操作规范,从而提高医师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操作能力。

2. 监管机制为了保证医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各国医疗监管机构对介入诊疗医师进行监管。

监管机构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介入诊疗医师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

此外,医疗监管机构还会对医师的犯错记录和不良事件进行监测和处理,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授权管理制度为了维护医疗秩序和规范医疗行为,各国普遍建立了介入诊疗医师的授权管理制度。

(完整版)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完整版)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为确保手术(介入)安全和手术(介入)质量,加强各科室与医师的手术、介入诊疗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手术(介入)分类: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难度要求,把手术分为:⒈Ⅵ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⒉Ⅲ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⒊Ⅱ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⒋Ⅰ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微创(腔镜)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类手术中,也可单独分列;二、手术医师分级:⒈甲等资质:主任医师或晋升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6年,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⒉乙等资质:副主任医师或晋升主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6年,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⒊丙等资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⒋丁等资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住院医师,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⒈甲等资质:具有Ⅰ、Ⅱ、Ⅲ、Ⅳ类手术资格,并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⒉乙等资质:具有Ⅰ、Ⅱ、Ⅲ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Ⅳ类手术,特别优秀者可经科室考核、医教部审核批准可开展新手术或引进新手术。

⒊丙等资质:具有Ⅰ、Ⅱ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Ⅲ类手术。

⒋丁等资质:具有Ⅰ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Ⅱ类手术。

四、手术医师分级资质的评定:⒈各科要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名单报医务部备案),具体负责各专科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考核工作。

⒉各科根据各科工作实际,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手术分级目录(Ⅰ、Ⅱ、Ⅲ、Ⅳ级)和各级资质医师准入基本要求报医务部,经医院医疗质量评审专家委员会核审后公布执行,手术分级目录可根据学科发展,不断补充完善和修订。

⒊丁等、丙等资质资格评审工作由科室负责,报医务部审核、备案、公布后生效;乙等、甲等资质资格评审工作由科室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和医院手术权限管理委员会专家组二级评审,分管院长审批,医务部公布后生效,申报评定流程如下:⒋新入院人员由本人根据临床经历和能力申报相应的资格,经科室医师资质分级评定专家组考核(应进行手术考察)报医务部参照第3条评审决定,乙等及乙等以下资质有3个月考察期,甲等资质有6个月考察期,期满考察合格方最后生效。

介入医师资质授权及分级管理之欧阳术创编

介入医师资质授权及分级管理之欧阳术创编

医院介入诊疗医师资质授权制度与流程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是指除神经血管介入、心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以外其他介入诊疗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对非血管疾病和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介入技术。

其中,非血管介入疾病诊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或经体表孔道途径对非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肿瘤介入诊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对肿瘤进行诊断断和治疗的技术。

为了确保介入诊疗操作的安全和质量,明确各级医师操作权限,根据《综合介入技术管理规范》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与流程。

一、介入诊疗医师资质授权制度(一)、综合介入诊疗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或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2.有3年以上综合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

3.经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综合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4.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医师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有5年以上综合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经卫生部综合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专业护士及其他技术人员经过相关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拟从事综合介入诊疗的医师应当接受不少于6个月的系统培训。

拟从事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的医师应当接受不少于12个月的系统培训。

二、介入诊疗医师资质授权流程申请者向所在科室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介入诊疗资质授权申报表》,由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对其进行考核,做出综合评价,报医务部审核,经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评审,分管副院长审批。

附件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分级目录一级手术1. 一般动静脉造影术和其它部位插管造影术2. 一般部位的经皮穿刺活检术3. 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4. 胸、腹腔置管引流术5. 中心静脉置管术6. 胃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术7. 各个部位脓肿、囊肿穿刺引流术8. 经皮瘤内注药术9. 经皮一般畸形血管硬化术10.透视下金属异物取出术11.经皮穿刺或经T型管取石术二级手术1.各部位肿瘤化疗灌注及栓塞术(颅脑除外)2.输卵管再通术3.肺大疱及胸膜腔固化术4.经皮肾造瘘术5.消化道支架植入术6.肾上腺动静脉造影术7.经皮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肿瘤手术8.鼻泪管成形术9.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激光气化/臭氧注射术10. 肝、肾囊肿消融术11. 经皮穿刺肿瘤热消融术(射频/微波/激光消融)12. 经皮穿刺肿瘤冷消融术(氩氦冷冻术)13. 经皮胃造瘘术三级手术1.经皮经肝食道胃底静脉栓塞术2.经皮肝胆管内外支架术3.脾动脉栓塞术4. 宫外孕介入治疗术5. 肿瘤相关的血管支架植入术6.精索静脉曲张硬化栓塞术7.泌尿系支架置入术8. 除神经系统以外的外周动脉/静脉栓塞术9.颈外动脉分支栓塞/化疗术10.经皮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术(除外上段胸椎和颈椎)11. 心血管内异物取出术12. 各部位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头颈部除外)13. 经皮血管药盒置入术四级手术1. 颅面部血管疾病的无水酒精/硬化剂治疗术2. 经皮颈椎间盘切吸/激光气化/臭氧注射术3. 气管支气管支架植入术4. 上段胸椎和颈椎经皮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术5.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6. 头颈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7. 颅面部高血循病变的辅助性介入栓塞术8. 其它准予临床应用的新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介入诊疗医师资质授权制度与流程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是指除神经血管介入、心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以外其他介入诊疗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对非血管疾病和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介入技术。

其中,非血管介入疾病诊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或经体表孔道途径对非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肿瘤介入诊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对肿瘤进行诊断断和治疗的技术。

为了确保介入诊疗操作的安全和质量,明确各级医师操作权限,根据《综合介入技术管理规范》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与流程。

一、介入诊疗医师资质授权制度
(一)、综合介入诊疗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或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2.有3年以上综合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

3.经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综合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4.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医师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有5年以上综合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经卫生部综合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专业护士及其他技术人员经过相关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拟从事综合介入诊疗的医师应当接受不少于6个月的系统培训。

拟从事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的医师应当接受不少于12个月的系统培训。

二、介入诊疗医师资质授权流程
申请者向所在科室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介入诊疗资质授权申报表》,由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对其进行考核,做出综合评价,报医务部审核,经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评审,分管副院长审批。

附件
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分级目录一级手术
1. 一般动静脉造影术和其它部位插管造影术
2. 一般部位的经皮穿刺活检术
3. 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
4. 胸、腹腔置管引流术
5. 中心静脉置管术
6. 胃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术
7. 各个部位脓肿、囊肿穿刺引流术
8. 经皮瘤内注药术
9. 经皮一般畸形血管硬化术
10.透视下金属异物取出术
11.经皮穿刺或经T型管取石术
二级手术
1.各部位肿瘤化疗灌注及栓塞术(颅脑除外)
2.输卵管再通术
3.肺大疱及胸膜腔固化术
4.经皮肾造瘘术
5.消化道支架植入术
6.肾上腺动静脉造影术
7.经皮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肿瘤手术
8.鼻泪管成形术
9.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激光气化/臭氧注射术
10. 肝、肾囊肿消融术
11. 经皮穿刺肿瘤热消融术(射频/微波/激光消融)
12. 经皮穿刺肿瘤冷消融术(氩氦冷冻术)
13. 经皮胃造瘘术
三级手术
1.经皮经肝食道胃底静脉栓塞术
2.经皮肝胆管内外支架术
3.脾动脉栓塞术
4. 宫外孕介入治疗术
5. 肿瘤相关的血管支架植入术
6.精索静脉曲张硬化栓塞术
7.泌尿系支架置入术
8. 除神经系统以外的外周动脉/静脉栓塞术
9.颈外动脉分支栓塞/化疗术
10.经皮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术(除外上段胸椎和颈椎)
11. 心血管内异物取出术
12. 各部位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头颈部除外)
13. 经皮血管药盒置入术
四级手术
1. 颅面部血管疾病的无水酒精/硬化剂治疗术
2. 经皮颈椎间盘切吸/激光气化/臭氧注射术
3. 气管支气管支架植入术
4. 上段胸椎和颈椎经皮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术
5.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6. 头颈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7. 颅面部高血循病变的辅助性介入栓塞术
8. 其它准予临床应用的新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