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第四章思考题

第一二节

1.自然种群三个基本特征?

答:自然种群的三个基本特征如下:

○1空间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2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是变动的。

○3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能够的基因组成,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他物种,但基因组成同样的是出于变动之中的。

2.种群动态学?研究哪些问题?

答: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即研究下列问题:

○1有多少(数量和密度)。○2那里多那里少(分布)。怎么变动。○3(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4为什么这样变动(种群调节)。

3. 种群统计学?哪三类指标?

答:种群统计学就是种群的出生、死亡、迁移、性比、年龄结构等的统计学研究。

统计学的指标有以下三类:

○1种群密度,他是种群的最基本。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immigration)和迁出(emigration)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sex ratio)、年龄结构(age structure)和种群增长率(growth rate)。

4.种群的内分布型?一般可分为那三类?成群分布的原因?

答:种群的内分布型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的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种群的内分布型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类:○1均匀的(uniform)。○2随机的(random)。○3成群的(clumped)。

成群分布的原因:○1资源分布不均匀。○2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3动物的集群行为。

5. 种群数量统计的边界如何划分,常用的两种方法是?

答:

6. 三种生命表的区别?K因子分析?

答:(1)三种生命表是指动态生命表、静态生命表、综合生命表。

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这样的一组个体叫做同生群,这样的研究叫做同生群分析。

静态生命表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一年龄结构的调查资料而编制的,称作静态生命表。一般用于难以获得动态生命表数据的情况下的补充。

综合生命表是用来描述中种群中各年龄的出生率,它指的是同生群平均每存活个体在该年龄期内所产后代数,这样的生命表称为综合生命表。

(2)K因子分析

K因子分析是根据观察连续几年的生命表系列,我们就能看出在哪一时期,死亡率

对种群大小的影响最大,从而可判断哪一个关键因子对死亡率K的影响最大,这一技术称

为K-因子分析。

7. 存活曲线三个基本类型及其典型的代表生物种群?

答:存活率数据通常可用图表示为存活曲线。存活曲线可分为以下三类:

1I 型:曲线凸型,表示幼体存活率高,而老年个体死亡率高,在接近死亡寿命前得只有少数个体。如大型哺乳动物和人的存活曲线。

2II 型:曲线呈对角线型,表示在整个生活期中,有一个较稳定的死亡率。如一些 鸟类出现的模式。

3III 型:曲线凹型,表示幼体死亡率很高,如产卵鱼类、贝类和松树的存活模式。 8.解释人口控制的两条途径(用增长率r 的公式)

答:控制人口的两条途径是:

1降低R0的值,即使世代净降低,这就要限制每对夫妇的子女数。 ○

2增大T 的值,可以通过推迟首次生育的时间或晚婚来达到。 9.r 、r m 、和r 0的关系?

答:r 是指种群的自然增长率,是种群的实际增长率,用r 来表示。自然增长率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减计算出来。

R 0是指世代的净增殖率。

Rm 是指内禀增长率。

它们的关系是:r=lnR0/T

10.解释种群连续增长模型(密度无关的含义、简单计算)

答:大多数种群都要延续一段时间并且有,就是说在任何时候,种群都存在不同年龄的个体,。这个情况要用一个连续型种群模型来描述。涉及微分方程。假定在很短的时间d 内种群的瞬时出生率为b,,死亡率为a ,种群大小为N,则在无限的环境中种群的瞬时增长率r=b-a ,与它的种群无关。即:

dN/dt = (b=a)N = rN

其积分式为: rt t e N N 0=

11.简述逻辑斯蒂方程的公式、含义?其曲线常划分为哪几个时期?重要意义的体现。 答:(1)方程的公式:

⎪⎭⎫ ⎝⎛-=K N K rN dt dN (2)公式的含义:

(3)划分:逻辑斯蒂曲线常划分为5个时期:

1开始期,也可以称之为潜伏期,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 ○

2加速期,随着个体数的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

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密度增长最快。 ○

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 ○

5饱和期,种群个体达到K 值而饱和。 (4)重要意义:

1是许多两个相互作用模型的基础。 ○

2是渔业、牧业、林业等领域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

○3模型中的两个参数r和K,已经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的重要概念。

12.简述种群波动的原因,什么是不规则波动,周期波动?

答:(1)种群波动的原因:

○1环境的随机变化。因为随着环境的变化,环境容纳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2时滞或称为延缓的密度制约,在密度变化和密度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之间导入一个时滞,在理论种群中很容易产生波动。

○3过度补偿性密度制约,即当种群数量密度上升到一定数量时,存活个体数目

将下降。

(2)不规则波动

由环境的随机变化导致的小型的短寿命生物数量的不规则变化。

(3)周期性波动

在一些情况下,捕食或食草作用导致的延缓的密度制约会造成种群的周期性波

动。

名词解释

(1)单体生物:由一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个体的形态和发育都可以预测的生物称为单个生物。

(2)构件生物: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一构建单位,或构建,然后发育成更多的构建,形成分支结构。

(3)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他其他生物种群(如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植物建筑学结构:植物重复出现的构建的空间排列,称为建筑学结构:

(5)世代时间:是指种群中子代从母体中出生到子代再产子的平均时间。

(6)内禀增长率:当环境无限制(空间、食物和其他有机体在理想条件下) ,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7)种群平衡:种群较长时期保持数量稳定,称为种群平衡。

(8)最小可存活种群:种群以一定的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最小种群的大小。

(9)生物入侵: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将某物种带入栖息地,形成分布面积和数量增加,(10)无性系统分株:构建生物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可能会死亡和腐烂,这样就形成了许多分离的个体,这些个体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并且基因相同,这样的个体被称为无性系分株。

(11)同生群: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叫同生群。

(12)净增长殖率:是将存活率lx与生殖率mx相乘,并累加起来,即得净增殖率。(13)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14)密度:单位面积(空间)中物种个体的数目。种群密度由增长率决定。

(15)年龄结构:把每一年龄群体个体的数量描述为一个年龄群对整个种群的比例。(16)性比:指的是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