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公共经济学(刘宇飞)----复习和作业1-----00925012-----王沫尘
北京大学公共经济学刘宇飞作业及往年试题整理
北京大学公共经济学三次作业及2009、2011年试题任课教师:刘宇飞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注:2016年试题多与作业题相同复习与作业1一、理解并简述以下概念:1.帕累托效率和帕累托改善:帕累托效率:已不存在其它可行的配置可使得该经济中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比其初始状况严格地更好,而同时保持其他人至少与其初始状况一样良好。
帕累托改善:从原来的配置向新配置的转变。
2.外部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3.公共品:严格地讲,公共品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不能排斥不付费者的消费〕和非竞争性〔多增加一个使用者并不引起额外的成本增加〕的物品;但这种物品在现实中少而又少,所以,不严格地,公共品也可以指要么具有非排他性,要么具有非竞争性的物品,又可称为不纯粹的公共品。
4.俱乐部物品:即同时具有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5.共同资源:即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6.免费搭乘: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乘者。
7.非排他性:不能排斥不付费者的消费;8.非竞争性:多增加一个使用者并不引起额外的成本增加;9.纳什行为:在给定对方策略下选择自己的最优对策,同时假定自己的选择不影响对方的行为。
10.纳什均衡:如果有一组策略,其中给定A的策略,B 的策略是最优的;给定B的策略,A的策略是最优的,那么这组策略可以称为纳什均衡。
11.科斯定理: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可以忽略的条件下,外部效应的有关方面必然会达成自愿的交易,将外部效应内部化,获得令各方满意的结果。
12.公地悲剧: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而每一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枯竭。
公共物品因产权难以界定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或侵占是必然的结果。
13. 逆向选择:或对信息较少的当事方不利的选择。
公共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11章
第1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一、习题1.填空题(1)人们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称作这种物品的___ __。
(2)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与其社会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称作这种物品的____。
(3)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条件是:配置在每种物品或服务上的资源的____等于____。
(4)公共财政需要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
(5)公共物品的三个特性分别是____、____、____。
2.判断题(1)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帕累托效率可以完全实现。
()(2)一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3)一种物品或服务的净边际效益是正数,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这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上,会获得追加的效益。
()(4)效率是评判社会资源配置状况的唯一标准。
()(5)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包括资源配置职能、调节分配职能、替代市场职能、稳定经济职能。
()3.单项选择题(1)对于帕累托效率准则,下面唯一正确的解释是()。
A.如果对资源配置的任何重新调整都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况就符合帕累托效率准则B.对于资源配置的任何重新调整,如果要改善某人的境况不必以其他任何人的境况恶化为条件,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况就符合帕累托效率准则C.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大于其社会边际成本D.如果对资源配置的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况就符合帕累托效率准则(2)下面关于社会边际成本(MS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B.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C.一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D.社会边际成本实际上就是社会总成本曲线的斜率(3)为了使某种物品的产量最优,该种物品产量的增加应当持续到哪一点上()A.其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或其净边际效益为0B.其社会边际效益就会大于社会边际成本,从而其净边际效益为正数C.其社会边际效益就会小于社会边际成本,从而其净边际效益为负数D.其社会总效益等于社会总成本(4)下面哪个公式是完全竞争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MPB<MSB,且P=MPC<MSC=MPB=MSB=MPC=MSC=MPB>MSB,且P=MPC>MSCD. P=MPB<MSB,且P=MPC>MSC(5)下面关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论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公式 = 的含义是: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物品或服务数量()的总和B.公式的含义是: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他为了消费而实际可以支配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就是该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总量C.当一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增加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大于零D.当一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增加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小于零4.多项选择题(1)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的必要条件是()。
公共经济学部分课后答案(参考)
第一章导论1、公共经济学的定义是什么,其研究的内容是什么,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
它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分析和规范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的科学。
研究的内容:公共部门,即政府及其附属物。
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行为、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经济行为。
2、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是什么,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活动既不能忽视收益与成本,又必须以全社会的公正与公平为前提和目标。
由于存在市场失灵,政府有时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收入再分配功能;社会资源配置功能;宏观经济稳定功能。
3、政府定义以及政府的四个层次是什么,政府:国民经济中唯一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特定区域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实体。
政府除了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与辖区内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从事非市场性财富分配。
政府含义的四个层次:? 狭义政府: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及其内部各厅局、附属机构;? 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及其附属机构;? 统一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性公共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兴办的各种企事业,包括国有和公营):? 一般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性公共企业+政策性官方金融机构。
政府的经济行为:? 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政府为满足辖区内全体居民的公共消费需要,通过向社会成员征税或强制转移财富的办法来筹措资金,以不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和提供诸如国防、治安、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产品和服务。
? 费市场型社会财富分配:为了保证辖区内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与公正,维护社会稳定,采取税收制度和其他强制性手段对社会成员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
4、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的相互关系如何,财政学研究政府行为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是公共经济学的前身。
财政学的研究局限于财政收支,特别关注于税收。
公共经济学的传是人是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他在1959年出版的《财政学院里:公共经济研究》首次引入“公共经济”概念。
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生课程2013年春季学期上课时间:每周四7-9节(15:10-18:00)上课地点:理教314任课教师:李力行联系方式:lilixing@课程介绍:本课程为研究生专业课,要求选课同学具有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背景。
本课程将介绍公共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并以实证分析为基础,重点讨论个人和公司税收的经济效果、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以及中国财政税收制度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等题目。
考核方式:20%-出勤与课堂参与;25%-文献报告(1-2次);25%-审稿报告(1篇);30%-研究计划(学期结束后一个月以内提交)课程提纲:1. Taxation1.1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taxation: labor supply and taxable income1.2 Taxation and efficiency, tax avoidance and evasion1.3 Application to China2. Expenditure2.1 Social security2.2 Other public insurances2.3 Public goods, education, and program evaluation3. Fiscal institu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3.1 Economic theory of federalism3.2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China3.3 Interaction of fis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local governance阅读材料:1. Taxation1.1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taxation: labor supply and taxable incomeMacurdy, Thomas (1992). Work Disincentive Effects of Taxes: A Reexamination of Some Evidenc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Papers and Proceedings, May, pp. 243-49. Eissa, Nada (1995) “Taxation and Labor Supply of Married Women: The Tax Reform Act of 1986 as a Natural Experiment” NBER Working Paper 5023.Eissa, Nada (1996). Labor Supply and the 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 of 1981. In EmpiricalFoundations of Household Taxation, Chapter 1, M. Feldstein and J. Poterba, ed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And Comment by James J. Heckman)Feldstein, Martin (1995). The Effect of Marginal Tax Rates on Taxable Income: A Panel Study of the 1986 Tax Reform Ac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 ol. 103, No. 3, June, pp. 551-72.Meyer, Bruce and D. Rosenbaum (2001), “Welfare, the Earned Income Tax Credit, and the Labor Supply of Sin gle Mother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6 (3), 1063-1114. Salanie,Bernard. The Economics of Taxation, MIT press, 2003. Chapter 2 “Distortions and Welfare losses”Feldstein, Martin (1999). Tax Avoidance and the Deadweight Loss of the Income Tax,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 ol. 81, No. 4, November, pp. 674-80.Goolsbee, Austan (2000). What Happens When You Tax the Rich? Evidence from Executive Compens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 ol. 108, No. 2, April, pp. 352-378.1.2 Taxation and efficiency, tax avoidance and evasionThe Economics of Taxation, Chapter 1, "Tax Incidence."Auerbach, Alan J. and James R. Hines, Jr. (2002). "Taxation and Economic Efficiency,"Handbook of Public Economics, v3, Chapter 21, pp. 1349-61.La Porta, R. and A. Shleifer, 2008, “The Unofficial Econom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Marion, J. and E. Muehlegger, 2008, “Me asuring Illegal Activity and the Effects of Regulatory Innovation: Tax Evasion and the Dyeing of Untaxed Diesel.”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16(4), 633-666.Desai, M., Dyck A. and Zingales, L., 2007, “Theft and Tax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84(3), 591–623.Fisman, Raymond and Shang-Jin Wei, 2008. “Tax Rates and Tax Evasion: Evidence from “Missing Imports” in China”,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Cai H. and Q. Liu, 2009, “Competition and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ustrial firms”, Economic Journal, 119, 764-795.马光荣、李力行,“政府规模、地方治理与企业逃税”, 《世界经济》2012年第6期1.3 Application to ChinaWong, Christine and Richard Bird, 2008. "China's Fiscal System: A Work in Progress." In Loren Brandt and Thomas Rawski, China’s Grea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Ahmad, Ehtisham, “Taxation Reforms and the Sequencing of Intergovernmental Reforms in China: Preconditions for a Xiaokang Society,” in Public Finance in China: Reform and Growth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edited by Jiwei Lou and Shuilin Wang, World Bank, 2008Chong-en Bai and Binzhen Wu “Tax Reduction 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Behavior in Rural Areas” (农业税)Binzhen Wu and Xin Wang “Consumer Response to the Raise of Personal Income Tax Deduction” (个人所得税)Chen, Yuyu, Zongyan He, and Lei Zhang. “The Effect of Investment Tax Incentives:Evidence from China's Value-Added Tax Reform” (增值税)Jing Cai, Ann Harrison “T he Value-Added Tax Reform Puzzle” NBER working paper 17532(增值税)聂辉华、方明月和李涛,《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以东北地区为例》,《管理世界》,2009第5期(增值税)Li, Zhigang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Profit Taxes on the Productivit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Using Differential Timing of a Chinese Tax Reform”(企业所得税)Estelle Dauchy “The Impact of Tax Incentives for High-Tech and R&D Activities in China: An Empirical Estimation Based on the Enterprise Income Tax Reform” (企业所得税) 2. Expenditure2.1 Social securityDiamond, Peter, 1977. “A Framework for Social Security Analysi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 275-298.Feldstein, Martin, “The Optimal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0 (May 1985), 300-320.Finkelstein, Amy and James Poterba, “Adverse Selecti on in Insurance Markets: Policyholder Evidence from the U.K. Annuity Market,”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12 (2004), 183-208.Gruber, Jon and David Wise, “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and Retirement a round the World,”NBER Working Paper 6134.Krueger, Alan and Jorn-Steffen Pischke, “The Effect of Social Security on Labor Supply: A Cohort Analysis of the Notch Generation,”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10 (1992), 412-437.Feng, Jin, Lixin He and Hiroshi Sato, 2011 “Public Pension and Household Saving: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Zhigang Li “Estimating the Incidences of the Recent Pension Reform in China: Evidence from 100,000 Manufacturers”Feldstein, Martin. “Social Security Reform in China,” NBER Working Paper 6794. Also in China Economic Review, 10 (1999).Qian, Jiwei “Health Financing Reform and Fiscal Decentralization”Public Finance in China: Reform and Growth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edited by Jiwei Lou and Shuilin Wang, World Bank, 2008. Part VI.2.2 Other public insurancesMeyer, Bruce. “Unemployment Insurance and Unemployment Spells,” Econometrica, 58 (July 1990), 757-782.Chetty, Raj “Moral Hazard versus Liquidity and Optimal Unemployment Insura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16 (2008), 173-234.Bound, John. “The Health and Earnings of Rejected Disability Insurance Applicant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9 (1989), 482-503.Gruber, Jon. “Disability Insurance Benefits and Labor Suppl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8 (2000), 1162-1183.Gruber, Jon and Jim Poterba, “Tax Incentives and the Decision to Purchase Health Insurance:Evidence from the Self-Employed,”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9 (1994), 701-733.Manning, Will et al, “Health Insurance and the Demand for Medical Care: 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Experi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7 (1987), 251-277.Cutler, David and Jon Gruber, “Does Public Insurance Crowd Out Private Insuranc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1 (1996), 391-430.2.3 Public goods, education, and program evaluationSamuelson, Paul.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Nov. 1954, 387-389.Andreoni, James. “An Experimental Test of the Public Goods Crowding Out Hypothesi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December 1993.Chay, Kenneth and Michael Greenston e, “The Impact of Air Pollution on Infant Mortality: Evidence from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Pollution Shocks Induced by a Recession”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8 (2003), pp. 1121-1167.Angrist, Josh and Alan Krueger, “Does Compulsory School Attendanc e Affect Schooling and Earning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6 (1991), 979-1014.Card, David and Alan Krueger (1992) “Does School Quality Matter? Returns to Edu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Duflo, Esther. “Schooling and Labor Market Consequences of School Construction in Indonesia: Evidence from an Unusual Policy Experi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1 (2001), 795-813.Hoxby, Caroline. “How Teachers’ Unions Affect Education Produc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1 (1996), 671-718.Banerjee, Abhijit and Esther Duflo, 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abal Poverty, Public Affairs, 2011.3. Fiscal institu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3.1 Economic theory of federalismTiebout, Charles. “A Pure Theory of Local Public Expenditur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56, 416-424.Oates, Wallace and Robert Schwab, “Economic Competition among Jurisdictions: Efficiency Enhancing or Distortion-Inducing?”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88), 333-354. Weingast, Barry, (1995). “The Economic Role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11, 1–31.Oates, Wallace, 2005. Toward A Second-Generation Theory of Fiscal Federalism,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 12, 349–373Besley, Tim and Stephen Coate, “Centralized versus Decentralized Provision of Local Public Goods: A Political Economy Analysi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7 (2003), pp.2611-2637.Libman, Alexander 2010, “Constitutions, Regulations, and Taxes: Contradictions of Different Aspects of Decentralizatio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8(4) 395-418.Sonin, Konstantin 2010, “Provincial Protectionsim.”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8.3.2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ChinaQian, Yingyi and Gerald. Roland. (1998). “Federalism and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8, 1143–1162.Qian, Yingyi and B. R. Weingast. (1997). “Federalism as a Commitm ent to Preserving Market Incentive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1, 83–92.Enikolopov, Ruben and Ekaterina Zhuravskaya, 2007. “Decentralization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V olume 91, Issues 11-12Jin, Hehui; Yingyi Qian and Barry Weingast, 2005. "Regional Decentralization and Fiscal Incentives: Federalism, Chinese Style."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9(9-10), pp.1719-1742.Cai, Hongbin and Daniel Treisman, 2006. “Did Government Decentralization Cause China’s Economic Miracle.” World Politics, 58:505-535Cai, H., and D. Treisman. 2005. “Does competition for capital discipline governments?Decentralization, globalization and public polic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5 (3): 817-830Public Finance in China: Reform and Growth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Part I and II. Gordon, Roger and Wei Li, 2012. “Provincial and 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 Fiscal Institutions and Government Behavior.”in Capitalizing China, edited by Joseph Fan, Randall Morck and Bernard Yeung (NBER Working Paper 16694).Gordon, Roger and Wei Li, 2005. "Taxe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in Critical Issues in China'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edited by Yum Kwan and Eden Yu, pp. 22-40 Han, Li and James Kung (2010) “Urbanizing China: The Changing Fiscal Incentives of Local Governments.” Manuscript, HKUST.陶然、陆曦、苏福兵、汪晖,“地区竞争格局演变下的中国转轨:财政激励和发展模式反思—对改革30年高增长的政治经济学再考察和来自“土地财政”视角的证据”《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Public Finance in China: Reform and Growth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Part III.尹恒、朱虹,“县级财政生产性支出偏向研究”,2011.《中国社会科学》,1,88-101。
公共经济学复习要点及答案
公共经济学复习要点及答案复习要点第一章导论1、公共经济学对公共部门的理解2、政府经济行为的内涵3、公共财政的特征第二章政府职能1、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2、了解资源配置的方式3、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4、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范围5、政府的四大经济职能第三章公共产品1、公共产品的定义2、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无效率的解释3、林达尔模型4、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条件5、外部性的定义6、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7、矫正外部性的措施:内部化(征税、补贴)、管制、可交易排放许可证、8、科斯定理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1、一致同意原则2、投票悖论3、单峰和中位选民定理4、官员的目标5、利益集团6、寻租的概念以及寻租引起的社会成本7、官僚行为的特点第五章预算1、预算功能和原则2、功能预算论3、预算的原则4、绩效预算的原理5、部门预算的概念以及部门预算的优点第六章公共支出1、公共支出的分类2、公共支出的原则3、公共支出的瓦格纳原则4、公共支出的经济发展理论5、成本-收益分析法的步骤第七章公共收入1、税收的特征和要素2、现代税收原则3、税收前转和后转的含义4、中性税收的概念5、税收转嫁与需求弹性的关系6、所得税被推崇的原因7、税收的财政原则和效率原则第八章国民经济1、财政政策乘数2、财政政策工具3、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比较第十章地方政府1、地方政府的职能2、公共产品的层次性3、俱乐部理论4、蒂伯特模型的理论内容5、补助地方政府的必要性答案第一章导论1、公共经济学对公共部门的理解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同时介入一些准公共产品的提供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准则2、政府经济行为的内涵非市场性的生产活动和财富分配3、公共财政的特征公共性非竞争性法制性第二章政府职能1、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2、了解资源配置的方式传统社会的习惯计划方式市场方式企业方式混合方式3、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竞争失效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性问题市场的不完全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消息的不完全失业、通货膨胀以及经济的失衡收入分配公平问题4、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范围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公共选择5、政府的四大经济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经济发展第三章公共产品1、公共产品的定义指的是那种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其消费加以排他的物品;或者说,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答案(定稿)
《公共经济学》期末考试一、简答题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相比,研究的重点发生了那些转向?3 答:公共经济学已经从财政学所主要研究的政府收支问题转向更加注重研究这种收支活动的经济影响;转向分析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绩效水平;转向对各种类型的公共政策进行评价。
2、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28——34答: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资源配置失效。
资源配置失效是由垄断形成的不完全竞争、外部效应、公共产品的存在、市场不完全、不充分和不对称、偏好不合理造成的。
第二,收入分配不公。
第三,宏观经济波动。
3、简述外部效应的含义、如何纠正外部效应?29——30答:外部效应,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的现象。
外部效应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纠正外部效应一是根据科斯定律通过重新分配产权由私人交易自行解决;二是进行组织重构,合并与外部效应影响有关的企业;三是使用矫正性的税收(收费)政策和补贴政策。
4、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7答: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供给上的非排他性,即受排他成本或技术原因的限制,它很难排除“免费搭车”的问题;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即增加人消费这一产品并未相应增加其边际成本。
5、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分析意义是什么?90答:第一,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只有间接影响。
转移性支出则恰好相反。
第二,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政府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相对较软。
第三,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强,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软。
在公共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公共支出所配置的资源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
北大公共经济学刘宇飞作业与往年试题整理
大学公共经济学三次作业及2009、2011年试题任课教师:宇飞大学经济学院注:2016年试题多与作业题相同复习与作业1一、理解并简述下列概念:1. 帕累托效率和帕累托改善:帕累托效率:已不存在其它可行的配置可使得该经济中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比其初始状况严格地更好,而同时保持其他人至少与其初始状况一样良好。
帕累托改善:从原来的配置向新配置的转变。
2. 外部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3. 公共品:严格地讲,公共品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不能排斥不付费者的消费)和非竞争性(多增加一个使用者并不引起额外的成本增加)的物品;但这种物品在现实中少而又少,所以,不严格地,公共品也可以指要么具有非排他性,要么具有非竞争性的物品,又可称为不纯粹的公共品。
4. 俱乐部物品:即同时具有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5. 共同资源:即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6. 免费搭乘: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乘者。
7. 非排他性:不能排斥不付费者的消费;8. 非竞争性:多增加一个使用者并不引起额外的成本增加;9. 纳什行为:在给定对方策略下选择自己的最优对策,同时假定自己的选择不影响对方的行为。
10. 纳什均衡:如果有一组策略,其中给定A的策略,B 的策略是最优的;给定B的策略,A的策略是最优的,那么这组策略可以称为纳什均衡。
11. 科斯定理: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可以忽略的条件下,外部效应的有关方面必然会达成自愿的交易,将外部效应部化,获得令各方满意的结果。
12. 公地悲剧: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而每一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枯竭。
公共物品因产权难以界定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或侵占是必然的结果。
13. 逆向选择:或对信息较少的当事方不利的选择。
《公共经济学》
容外,还包括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既有内在性因素,也有外在
性因素。
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的外在性和市场
的不完全性或不充分性造成的,即市场机制发挥最佳
功能所要求的若干市场条件在现实的经济运动中往往
不具备或不完全或不充分,由此引起市场失灵。(市 场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具备的问题)
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
(四)政府的经济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第一,提供公共物品;
第二,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鼓励对基础产
业及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投资;
第三,政府对资源合理利用施加影响,如
通过立法或行政干预,控制环境污染,避免对
地方公共经济)
第一章 导论
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公共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分析和规
范公共部门的职能和作用的科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
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科学。
(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公共部门,即政府及其附属物。
公共经济学就是研究中央政府的经济行为、地方
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
选择过程涉及的伦理标准和社会结构问题,
是政府经济学与伦理学和社会学有了内在的联系。
第二章 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一、资源配置方式
(一)资源最优配置的涵义
1、狭义的资源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
谁生产(效率问题)
2、广义的资源配置:效率、公平、稳定(和谐
社会)
(1)效率原则
文字: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改进
(3)稳定原则 物价稳定、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公共经济学1-10章考核内容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导论一、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稀缺性”和“效率”1.经济学的本质—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
2.稀缺性—资源总体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具有有限、稀缺的特性。
3.效率—一项经济活动如果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即无法在不损及其他任何人生存状况的前提之下再提高或增加任何人的福利水平,这就是效率。
4.选择—由于现实世界资源的稀缺性,因此,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必须做出判断和决策。
5.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关于“稀缺性”与“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公共经济学:1.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及其效用的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公共部门—政府及其附属机构。
3.公共经济学的四个问题是:①生产什么?—用多少社会资源来生产公共产品?多少来生产私人产品?②如何生产?—这些产品是由公关部门来生产,还是由私人部门来生产?③为谁生产?—公共产品的受益群体是谁?④如何做出决策?—公关部门的决策是集体决策,如何决断?4.对公共部门经济问题的分析的四个阶段:①了解公共部门从事什么活动,这些活动又是如何组织的。
②分析并预测这些政府活动的全部结果。
③评估可选的政策。
④解释政治程序。
三、实证研究方法1.实证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与解释的分析方法。
“是怎样?”2.实证经济学—实证经济学是经济学中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与解释的一个分支。
3.实证性的表述—(见P4的表述)四、规范研究方法1.规范方法—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经济政策的结果进行价值判断。
“应该怎样?”2.规范经济学—规范经济学的内容则致力于对实证经济学的应用,其目的是就实际问题,包括公共政策问题而提出建议。
3.规范性的表述—(见P4的表述)五、公共经济学研究中的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是经济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可以揭示出一项具体政策对效率、福利水平的影响,而规范分析可以从公平的角度来对这些影响做出评价。
规范分析往往要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也离不开规范分析的指导。
北大刘宇飞的财政学
接受强制的理性算计: 同意的计算
• 比较接受强制的成本和收益,仍然进行 理性的算计。 • 若接受强制的收益大于成本,则接受强 制。 • 表决的成本:决策成本和外部成本
• 决策成本随做出决策所需人数的增加而 上升,若需全体一致同意,则决策成本 可能无限高。若只需1人即可做出决策, 则决策成本最低。 • 外部成本随做出决策所需人数的增加而 下降,若需全体一致同意,则外部成本 为零若只需1人即可做出决策,则外部成 本可能无限高。
ATTACKED
LOSE M-c-d -(c+d)
DEFEATED M-c-d
• 最优策略组合是(A-Win,Ad-Dnd) • 设存在不确定性 • V=(1/4)(2M-C-D)+(1/4)(M-c-d) +(1/4)(M-c-d)+(1/4)[-(c+d)] =M-c-d • 引入联合保护的成本为θ,则比较θ和M-c-d, 可判断个人是否愿意接受对自己的限制。
对强制的自愿接受
• 从全体一致同意原则说起 • 多数表决制意味着可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 • 接受强制的理性算计
全体一致同意原则
• 含义:从维克塞尔说起, • 优点:没有任何成员的利益会受到损害 • 缺陷:决策成本 少数人的策略行为 • 结论:多数表决制
多数表决制下的强制
• 多数表决制意味着肯定有少数人的利益 会受到损害。 • 问题:理性的个人何以会自愿接受可能 损害自己利益的这一制度安排?
• 加总两条成本曲线得到典型成员面对的 投票成本曲线。 • 考虑典型成员的收益,不会随投票所需 人数的变化而变化。 • 比较成本和收益,可以确定,个人可能 接受特定比例的投票表决原则。不会赞 成独裁,也不会选择全体一致同意。
公共经济学笔记
公共经济学第一版第一章公共经济学绪论一、思考题1什么是公共经济学从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经济政策的学科或者说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学科;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资源的非市场化配置和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分配;从政治学和行政学的角度出发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所以可以将公共经济学理解为是关注经济化的政治、政治化的经济以及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公共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特殊规律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如国有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的学科;2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即政府及其附属物的经济行为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所谓政府,就是国民经济中唯一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特定区域内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实体;政府除对特定区域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以外,还参与非市场性的资源配置、社会财富再分配和稳定经济的活动;特征3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有哪些关系2004辨析题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关联度表现在两个关联点上;第一个关联点是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管制、消费与生产调节及收入分配公平化等政府的微观经济行为;第二个关联点是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身也看成是一个单个经济单位,应用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对政府经济行为是否实现最大化准则进行分析与判断;公共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是一个双重角色,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它本身需要解决最大化的问题;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也是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在公共经济学中也广泛借鉴和使用了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如均衡理论等;公共经济学与宏远经济学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一些;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新公共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中,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政府干预市场的盛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在两个学科的研究领域中,都始终离不开政府的角色与作用;公共经济学中所研究的政府职能问题与宏观经济学的国家调控密切相关;福利经济学为考察政府的经济行为提供了理论启示,同时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原则已经成为公共经济学理论的重要价值判断原则之一;4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和法学有哪些联系与区别政治因素对政府经济行为的重要影响力的存在使得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的关系极为密切,政府的许多经济行为都受到政治因素影响,所以政府的许多经济行为必须借助政治学的框架进行分析;此外公共选择理论作为公共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一些基本的政治过程,使之成为了政治学与经济学的桥梁;法学与公共经济学的关系,法学为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法理基础,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问题都应当通过法学的探讨来研究,通过法律来规范;另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都是按照法律赋予的职权,多是通过法律手段实施的;这些都表明公共经济学与法学是密不可分的;二、知识点归纳1社会经济体系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经济主体,一类是私人部门,即企业与家庭;一类是公共部门,即政府及其附属物;2在不考虑国际市场因素的前提下,一国国民经济取决于政府、企业、家庭这三类角色的经济活动;①家庭→企业:家庭向企业提供劳动力、资本、土地、管理才能等各种生产要素;②企业→家庭:企业向家庭支付相应报酬,并向家庭提供各种商品和劳务;③政府→通过税收和政府支出→参与国民经济经济要保持正常运行:企业投资=家庭储蓄∪政府税收=企业支出+家庭支出3企业和居民→私人部门→收益或效用最大化为基本目标2005 填空题政府及其附属物→公共部门→在其经济活动收益与成本基本均衡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和社会秩序的公正与公平4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包括什么一般来说,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有三类要素构成:一、用于经济分析的基本逻辑、基本假设以及分析工具;其中最为核心的基本假设是最大化假设,最核心的分析工具是各种各样的均衡分析;二、经济分析的价值观,涉及到经济分析的基本价值判断;其中最核心的判断标准是帕累托最优准则;均衡分析与帕累托最优准则是一致的;三、政府治道的问题;其核心的问题是政府职能的界定和运作、政府具体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等;5民主政体下的政府公共部门的涵义界定的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中央政府或中央最高行政机关;这是涵盖范围最狭小的公共部门;是公共部门的最核心层次;第二个层次:广义政府;除了中央政府还包括立法、司法机构;第三个层次:除了广义的中央政府,包括地方政府和公共行政组织;第四个层次:被称为统一公共部门;在广义政府之上加上公共性企事业部门;此外政府兴办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也可以界定为公共部门;我们在讨论中国的公共经济问题时,只研究中央政府的经济行为、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资兴办和经营的按公共经济规则行事的政策性金融企业;6政府及其附属物有三大经济功能:①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②社会资源配置功能③经济稳定功能7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三个层次的内涵是第一层次是研究财政收支;即根据法律征收的税金和根据政治程序决定的预算支出各项费用;财政收支是政府经济行为的核心;第二层次是研究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对财政收支的总量和结构进行研究,以确定科学合理的规模和分配比例,控制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第三层次是研究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公共财政收支也应该有收益与成本的比较;8公共经济学的研究特征1公共经济学是以政府以及政府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的;2公共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及政府行为的;3公共经济学注重实际问题的研究;公共经济学都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政府在处理经济方面的问题而进行分析研究的;9公共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①公共财政学是公共经济学的前身,公共经济学把其研究范围扩大到了更广泛的公共政策问题上来;旧公共经济学:财政学→研究范围局限于财政收支,特别是税收新公共经济学:由财政学发展而来→研究财政收支及财政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③旧公共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即公共经济学的起源a 经济学的诞生:与政府治理国家的需要有密切联系;公共财政学是由经济学发展演变出来的一个分支;b 萌芽状态:公元16世纪欧洲已经出现关于公共财政理论的一些专着,而公共财政学正式公共经济学的起点;c 初露端倪:1662年威廉·配第发表了赋税论把国家经费分为6个项目,开创了公共财政学之先河;d 学术体系确立: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用来大量篇幅讨论了国家财政问题;亚当·斯密的理论贡献极大地丰富了公共财政学,也使公共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上学术舞台,旧的公共经济学也就此诞生;④新公共经济学的发展与演变:a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使经济学发生重大变革;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利息、就业与货币通论中主张国家对经济实施干预;b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推行,证实了凯恩斯的国家干预论的正确;c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经济职能日益显现和扩大,给公共财政学带来了大量新问题,于是新的理论需求导致了公共经济学从公共财政学中脱离出来;d 1959年美国公共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出版了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首次提出了“公共经济”这一概念;10现代公共经济学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基本问题:①政府或公共部门究竟应该从事哪些活动以及如何组织这些活动②如何理解和预测政府经济活动的全部影响③如何评价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所带来的影响11新公共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的区别2004 填空题①相对与公共财政学,公共经济学扩展了其研究空间,增加了两个开创性的研究领域:一是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政治范畴,提出了关于公共选择和公共决策的理论二是深入的研究了公共政策对经济的影响②公共财政学在方法论上基本是一实证为主的,而公共经济学在继承了财政学实证分析方法的同时,又借鉴了经济学体系中基本的规范分析方法;12公共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①实证分析方法:通过量化分析来验证命题和假设,是弄清“已经发生了什么”②规范分析方法:从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出发研究“应该怎么办”在公共经济学中,实证分析主要用于考察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各种政策的结果,规范分析则用于评价各种将要付诸实施的政策和政府形式的选择;真题:1.下面哪一个问题不是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A垄断产品的定价问题 B财政部制定税收政策 C中央银行制定利率政策 D教育部制定教育政策2.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AA二者都研究政府财政问题 B二者都关注社会公平问题C二者都由凯恩斯理论发展而来 D二者都以帕累托最优原则为基本分析工具3.判断:公共财政学是公共经济学的一个分支×4.填空:在国民经济运行体系过程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上都存在很大差别,公共部门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和社会秩序的公正与公平5.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章资源配置一、思考题1什么是资源配置方式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狭义的资源配置问题主要是指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等要素应用来生产生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知识点归纳 3广义的资源最优配置要求解决的问题包括效率、公平和稳定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对于资源配置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①习惯与传统;这种惯例通常具有法律或道德的约束力,成为传统社会中人们用来处理社会基本经济问题、进行资源配置时的一种方法和制度性约束;②政府的计划命令机制;计划或命令机制主要是由政府来作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决策;③市场机制;主要是由一种竞争的价格制度来决定的;帕累托状最优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以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即无论做任何改变都不可能是一部分人收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或“帕累托有效”;②帕累托效率准则的实际含义解释为: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做到了这一点,资源的配置就可以说是具有效率的;2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社会边际收益是指人们对该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的增加;社会边际效益可以通过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消费量而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一种产品的社会边际收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这是符合最一般边际递减规律的;社会边际成本是指每多一个单位该种产品所导致的资源消耗的价值增量;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弥补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来测定;一种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即实现“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配置在任何一种产品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收益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即为MSR=MSC;净边际收益MNS=0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一种具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可使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满足这样一种条件,即每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3市场机制是如何配置资源的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作用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着经济的运行;①价格机制是价格形成、价格变动及其作用的内在因素的有机联系和过程,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随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而变化,或同价值一致,或同价值背离,以灵敏的调节社会生产与需求,价格的这种运行机理就是价格机制;②供求机制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在商品的市场价值既定的条件下,供求关系的变动导致了市场价格的变动,反过来市场价格的变动又影响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这种关系和运动过程就是市场机制的运转过程;③竞争机制是市场竞争与价格、供求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竞争会引起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动,而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动反过来又引起竞争;总之,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在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基础上,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调节社会经济运行,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4如何界定市场的失灵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它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外部负经济效果、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分配不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广义的市场失灵除了狭义市场失灵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它主要是由市场机制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引起的;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①信息的不完全性失灵:一是交易中双方对于市场信息无法完全掌握出现“信息不完整”现象,这种现象导致消费者不能达到理论上的理性人的个人效用最大化目标;二是“信息不对称”现象;信息的不完全性会破坏市场经济运行的“优胜劣汰”的作用,社会资源无法最优配置;②外溢性失灵:当某些市场主体的行为给社会或其他主体带来经济损失时,不可能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也不可能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纠正,从而破坏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③公共产品问题: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市场本身无力解决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问题;④垄断性失灵:垄断影响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经济的作用,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⑤社会公平分配的失灵:在分配领域,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如果没有外力维护收入分配公平,社会的贫富差距将会变得严重起来,直至危及社会稳定;此外,市场机制在宏观经济调控、解决失业和通货膨胀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功能不足;5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配置资源的职能有哪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一般被概括为三个方面:1消除市场失灵:政府通过强制性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补充性的资源配置,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提供公共产品;政府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用以保证社会共同利益的实现;②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状态;政府应当适当用法律手段干预垄断,必要时天然垄断性产品应由政府统一组织生产;③纠正外部性;通过税收、罚款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对市场机制解决的不了的外部性问题进行纠正;④产业政策;政府可通过调整税率、财政补贴和政府采购等措施来鼓励或限制某些产品的生产,从而有效地鼓励高效率产业发展,限制低效率产业;2合理分配收入:政府为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而采取的财政措施有:①税收——转移支付制度;包括按照支付能力原则设计的税收制度和按照受益能力原则设计的转移支付制度;②政府可以将征收累进所得税筹集的收入用于公共事业投资以利于低收入阶层;③政府可对奢侈品以高税率征税,对日常用品进行补贴,借以加重高收入阶层的负担,减轻低收入阶层的负担;当前讨论的具体问题只要是防止贫穷,而不是限制高收入;3稳定经济:在政府所才用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中,财政政策在影响总需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体现在:①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这是指通过调整预算收支来调节社会总需求;②自动稳定器;这是指通过财政的某些制度性安排来发挥对经济的“自动”的稳定作用;支出方面累进所得税具有这种功能;支出方面失业救济金也可以发挥类似功能;6政府为什么会失灵政府失灵有哪些表现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失灵的原因有两个:金镝版——P38政府失灵七个来源①政府也是经济人,有自己的私欲,他们一样也会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行为的准则;政府官员也有经济人的另一面,也可能在经济活动中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因此政府决策不一定实现帕累托最优;②作为一般人,政治家和公务人员他们的理性、知识和才干也是有限的,他们拥有人类共同的弱点;政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事与愿违的情况,最终导致政府失灵现象;政府失灵的表现有:①政府的政策偏差;②政府政策的低效率;第一,是指政府所执行的政策不是最好的政策,即这种政策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优配置;第二,指政府作出决策的时限和效率的限制;③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包括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④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政府导致公共物品提供过剩或者成本增加,从而造成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⑤寻租活动;寻租活动会使政府决策和运作受到利益集团或个人所摆布;二、知识点归纳1资源的稀缺性规律表明对于任何一种资源相对于人们无止境的需求而言都是不足的;2政府或公共部门应该在资源优化配置中扮演什么角色——公共经济学基本问题3生产什么——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更符合人们的偏好如何生产——怎样用有限的要素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为谁生产——在消费者的收入一定情况下这些产品应该在消费者之间怎样交换才能使他们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以上是狭义的资源配置问题即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又即效率问题4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效率公平稳定——广义资源配置要解决的问题5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政治经济学讲义首先提出生产资源的最佳配置问题6福利边界曲线外部点代表的福利水平组合——当前无法实现;内部的点和线上点代表的福利水平组合——可能的社会福利水平;曲线上任意一点都满足效率的定义,即最优7帕累托最效率准则的意义:为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提供了一种最合理配置资源的理想状态和价值取向;8帕累托最优状态效率原则:经济学意义上的 / 实际含义 / 实现条件思考题19①MSR>MSC→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也就是说持续生产行为所带来的效用或者社会福利的增加是正的,应该有更多的资源配置到生产中去;②MSR<MSC→边际收益尚无法弥补增加的成本边际成本持续的生产行为会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应该将用于该种生产的资源转移一些到其他生产部门,减少产量;③MSR=MSC→配置在该种产品生产上资源的总净收益收益扣除成本实现最大化;在最优产量时,TSC曲线的斜率等于TSR曲线的斜率,这是两条曲线的垂直距离也最大,TSR-TSC就是社会总收益扣除其社会总成本之后的剩余,而这正是该种产品的社会总净收益;10公平原则:收入公平经济学中常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作为分析公平程度的基本工具A洛伦兹曲线直观的表现出社会财富是如何在不同阶层的家庭中分配的:①对角线——社会财富平均分配于所有家庭——绝对平等线②折线——唯一一个家庭拥有100%财富——完全不平等线③弧形曲线弯曲度越大则社会财富分配越不平等;弯曲度越小社会财富分配越平等;B定量评价财富分配的平等程度——基尼系数基尼系数=A/A+B 0≤基尼系数≤111稳定原则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抑制通货膨胀、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①抑制通货膨胀;就是设法使一般物价水平保持动态稳定,从而保持币值稳定;实质是防止物价普遍、持续、大幅度的上涨;②充分就业;在现实中社会中总存在着最低限度的失业;所以充分就业不意味着失业率为零;③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和社会福利总量的增长;④平衡国际收支;是指努力实现一国对外经济往来中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大体平衡,避免长期的大量盈余或赤字;12最低限度的失业包括:①摩擦失业②自愿失业③可承受的非自愿失业幅度13衡量经济增长幅度一般使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14市场经济:就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商品经济形势的运行方式或经济体制,本身不具有独立的社会基本制度属性,不固定地代表某种特定的经济制度和所有制关系;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握市场经济的含义:①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公共经济学笔记(5722)第⼀章公共经济学导论1、经济学的本质:它是⼀门关于如何选择的科学。
经济学的两⼤核⼼思想是稀缺性和效率。
“稀缺性”,指现实世界远⾮如此丰裕、完美,相对于⼈类的⽆限欲望来说,可得资源及产品数量总是有限、稀缺的。
“效率”,指最有效地利⽤所掌握的资源来满⾜需要或欲望。
2、“稀缺性”与“效率”的关系:(1)⼈们如此看重效率,⼒图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种种资源,就是因为资源的稀缺;(2)正是稀缺性的普遍存在,促成了⼈们对效率的要求。
3、经济学研究社会在稀缺性的条件下如何选择使⽤有限的资源时,通常会有四个最主要的问题:⽣产什么?如何⽣产?为谁⽣产?如何做出决策?2、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在社会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究竟⽤多少来⽣产公共产品,多少来⽣产私⼈产品?这是⼀个权衡取舍的问题。
(⽣产什么?)(2)这些产品应该由公共部门来⽣产,还是由私⼈部门来⽣产?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效率性。
(如何⽣产?)(3)对于同⼀种公共产品来说,有些社会群体可能从中受益匪浅,有些群体则可有可⽆,还有些群体却可能对之深恶痛绝。
那究竟应该为谁⽣产?(为谁⽣产?)(4)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均衡的产品价格由供给与需求决定,但是在公共部门,相关的决策却并⾮以此⽅式进⾏。
事实上,公共部门⾥⼀般都是集体决策,即社会⼀起做出的选择。
但这绝⾮易事,因为随着⼈数增多,达成⼀致会越来越困难。
(如何做出决策?)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蒂格利茨对公共部门经济问题的分析,通常有描述、分析、评估、解释四个阶段。
(1)描述公共部门从事的活动;(2)分析并预测政府活动的全部结果;(3)评估可选的政策;(4)解释政治程序。
规范经济学:试图改造这个世界,或者改善这个世界。
实证性的表述,我们总能够通过分析证据或经验例证来判断它是否正确。
规范性的表述,由于它涉及到伦理观念和价值判断,因此很可能根本⽆所谓对或错,从⽽也就不可能仅仅通过经济分析来做判断。
北京大学公共经济学(刘宇飞)---复习和作业3---王沫尘---00925012
复习和作业(三)说明:下面列出的是本课程的“公共支出具体分析”和“税收基本原理与应用”两部分的复习思考题。
可在其中选择若干对你复习这部分内容最有帮助的题目完成作业,或者,也可以结合课程中讲到的相关原理自拟题目并回答或分析。
篇幅要求:约相当于A4纸3-5页。
请于12月21日之前提交,纸板与电子版均可。
教师联系方法:助教:雷蕾:***************.cn刑天凌:*******************任课教师:刘宇飞:*****************.cn概念1.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法则是指,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公共部门重要性的增加和公共支出的增长。
原因在于,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会导致:经济交往日益复杂,社会冲突增加;对分配问题的关心日益加强;私人无力为大型项目有效融资。
2.受益原则:受益原则要求根据个人从政府支出中得到好处的大小决定征税的多少。
受益越大,征税越多。
3.支付能力原则:基本要求是横向公平、纵向公平。
具体地说,横向公平指地位相等的人应该被公平的对待;纵向公平是指,不同的人应该得到不同的对待,但仍要保证公平。
(亦即,不同的人应该得到公正的区别对待)4.横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地位相等的人应该被公平的对待5.纵向公平:纵向公平是指,不同的人应该得到不同的对待,但仍要保证公平。
(亦即,不同的人应该得到公正的区别对待)6.税收中性:利用经济学术语,税收中性指的是,税收不应该破坏现实中资源有效配置的一系列帕累托效率条件。
7.税收转嫁:法定纳税人会设法将自己法定的税负转移到别人身上,由别人承担。
8.税收归宿:税收负担的落脚点可以称为税收归宿。
思考题1.过去百余年间世界各国都有公共支出增长的趋势,试给出基本的理论解释。
答:基本理论主要有:瓦格纳法则;皮科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论;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改变偏好的其它因素;鲍莫尔的相对价格效应;政党竞争;利维坦。
以下进行详细介绍:瓦格纳法则: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公共部门重要性的增加和公共支出的增长。
(完整word版)公共经济学复习题及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2021〕一、简答题1、公共经济学研究重点的转向〔p3〕答: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已经从财政学所主要研究的政府出入问题转向更加侧重研究这种出入活动的经济影响,转向解析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绩效水平,以及转向对各种种类的公共政策进行议论等。
2、公共部门的定义〔p3〕答:公共部门包括政府部门、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NGO 〕和非营利机构〔NPO〕,它泛指拥有公共权益,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以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系统以及由政府投资、创立,并以国有形式运行的公营企业、学校、医院等组织系统。
3、简述完满竞争市场下到达均衡的条件〔p13-14〕答:当边缘收益大于边缘本钱时,厂商会增加产量以增加收益,而当边缘收益小于边缘本钱时,厂商会减少产量以减少损失,因此在完满竞争条件下,短期利益最大会〔均衡〕的条件为边缘本钱 MC= 边缘收益 MR=AR= 价格 P。
4、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p28-34〕答:一、资源配置无效二、收入分配不公三、宏观经济颠簸5、为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应发挥那些经济作用?(p35-39)答:一、资源配置二、收入分配三、经济牢固与增加四、公共部门经济作用之间的关系6、产生垄断的原因有哪些、垄断会造成哪些效率损失、政府应采用哪些对策?〔p28-29〕答:原因: 1.自然垄断的存在 2.资源垄断的存在 3.竞争性垄断的存在损失:〔1〕产量碰到限制,较高的垄断价格使得花销者福利碰到额外损失。
(2〕垄断行业自己缺乏尽可能降低本钱的竞争压力。
(3〕垄断者不积极地推进技术进步。
(4〕垄断者的寻租活动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对策:第一,对自然垄断行业,政府能够推行国有化、公共管制和公共定价措施。
第二,对于垄断竞争行业那么推行反托拉斯政策,利用反垄断法来促进竞争的程度。
7、外面效应的含义、怎样纠正外面效应?〔p29-30〕答: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获取补偿 ,或没有因为获取利益而付费的现象。
完整word版公共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2011)一、简答题1、公共经济学研究重点的转向(p3)答: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已经从财政学所主要研究的政府收支问题转向更加注重研究这种收支活动的经济影响,转向分析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绩效水平,以及转向对各种类型的公共政策进行评价等。
2、公共部门的定义(p3)答:公共部门包括政府部门、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NGO)和非营利机构(NPO),它泛指拥有公共权力,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以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体系以及由政府投资、开办,并以国有形式运行的公营企业、学校、医院等组织体系。
3、简述完全竞争市场下达到均衡的条件(p13-14)答: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厂商会增加产量以增加收益,而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厂商会减少产量以减少亏损,因此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利益最大会(均衡)的条件为边际成本MC=边际收益MR=AR=价格P。
4、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p28-34)答:一、资源配置失效二、收入分配不公三、宏观经济波动5、为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应发挥那些经济作用?(p35-39)答:一、资源配置二、收入分配三、经济稳定与增长四、公共部门经济作用之间的关系6、产生垄断的原因有哪些、垄断会造成哪些效率损失、政府应采取哪些对策?(p28-29)答:原因:1.自然垄断的存在 2.资源垄断的存在 3.竞争性垄断的存在损失:(1)产量受到限制,较高的垄断价格使得消费者福利受到额外损失。
(2)垄断行业本身缺乏尽可能降低成本的竞争压力。
(3)垄断者不积极地推动技术进步。
(4)垄断者的寻租活动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对策:第一,对自然垄断行业,政府可以实行国有化、公共管制和公共定价措施。
第二,对于垄断竞争行业则实行反托拉斯政策,利用反垄断法来促进竞争的程度。
7、外部效应的含义、如何纠正外部效应?(p29-30)答: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为获得利益而付费的现象。
财政学知识讲座(doc 30页)
比较财政学刘宇飞副教授2003.09第一讲:公共部门的必要性提纲•从市场失灵说起。
(姑且不论逻辑是否严谨,多数人的直觉如此,也不无道理)•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市场真的完全失灵吗?——存在私人解决的可能性•市场办法仍有局限性——政府部门仍然又发挥作用的空间。
•公共经济目标:效率和公平•公共经济职能:资源配置和收入再分配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外部效应•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垄断•收入分配公平•有益品市场真的完全失灵吗?•存在私人解决的可能性•外部效应:科斯定理•公共品的私人提供:纳什均衡及其他•信息不对称:发送信号与筛选机制•垄断:可竞争市场•收入分配公平:慈善捐赠•有益品:市场办法仍有局限性•政府部门仍然又发挥作用的空间公共经济目标:效率和公平•效率:帕雷托最优次优第三优次优原则•问题:如果某项帕累托效率条件未能满足,那么,是否还应该尽可能多地追求其它的帕累托效率条件的实现呢?•直觉的回答是肯定的。
•但次优理论的回答却是否定的。
•次优理论认为,一旦某一效率条件被破坏,那么,即使其余的效率条件可以实现,也不值得去实现了。
•次优理论的意义:在讨论公共经济目标时可以超越帕累托效率标准次优原则并未彻底否定帕累托最优原则•次优理论的问题:实现次优条件需要的信息远比有关的最优条件更为复杂第三优原则•黄有光的“三个世界”:最优世界:无扭曲、无信息成本和行政成本次优世界:有扭曲、信息成本和行政成本可以忽略第三优世界:有扭曲、信息成本和行政成本不可忽略•第三优世界信息丰富条件下,适用次优原则信息贫困条件下,适用最优原则信息稀缺条件下,适用第三优原则•第三优理论并未否定帕累托最优原则和次优原则应用•以经济改革为例•根据次优理论,必须在整个经济的所有经济部门都贯彻新的最优条件,否则就不如不改。
因为任何局部的改革都可能弄巧成拙。
•根据第三优理论,应该尽可能利用可以利用的信息,全盘策划,统筹兼顾,按部就班进行改革。
逐步进行改革还是符合效益的,至少在预期值上如此。
公共经济学(完整版)
机会均等是指所有人都应当有权利做他愿意而且能够做的任何事情。在这个原则中,“能 够做”非常重要,社会没有必要保证每一个人有权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它不允许在经济事务 上对人的歧视,也要求消除产品和要素市场进入的壁垒,从而鼓励竞争。机会均等为市场经 济中结果公平和过程公平之间搭建了互通的桥梁,机会均等带来了纵向公平,这是实现长期 均衡的条件之一。
边际替代率(MRS)是消费者用少量的 Y 交换 X 的交易意愿: MRSX ,Y
Y X
AB 线是两个人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轨迹,在这些点上它们的边际替代率是相等的,称为契约 曲线。
MRS
1 X1
,Y1
MRS
2 X2
,Y2
█ 生产条件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是等产量线的斜率,是生产者用一部分 K 交换 L 并且产量不会因 为交换而增加或者减少。
社会流动性是指家庭或者个人有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自己在社会收入分布中所处 的位置。机会均等和社会流动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个等级制度内是不可能实现社会 流动性的。
美国梦是人们能够通过发现并利用机遇来为自己和子女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人们心目 中更看重通往成功的机会,而往往忽视了许多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滑向社会的底层。 1.4 作为代理人的政府
(3)产品和要素市场的出清条件
产品: X 1 X 2 X
Y1 Y2 Y
要素: K X KY K *
LX LY L*
3.2 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 3.2.1 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 (1)消费条件:产品 X 和产品 Y 的边际替代率(MRS)对两个人来说是相等的。 (2)生产条件:资本和劳动力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对 X 和 Y 这两种产品来说是相 等的。 (3)消费—生产条件:在消费中,X 和 Y 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生产中 X 和 Y 的边际转 换率。 █ 消费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和作业(一)说明:下面列出的是本课程的“公共部门的必要性”部分的复习思考题。
可在其中选择若干对你复习这部分内容最有帮助的题目完成作业,或者,也可以结合课程中讲到的相关原理自拟题目并回答或分析。
篇幅要求:约相当于A4纸3-5页。
请于10月12日之前提交。
教师联系方法:助教:雷蕾:lei-lei@刑天凌:xtl_eco@任课教师:刘宇飞:liu.yufei@概念(以下解释均源自刘老师上课所提供的ppt内容以及刘老师所著《当代西方财政学》(第二版),2003年)1.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指的是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的境界:已不存在生产上的其它可行的配置可使得该经济中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比其初始状况严格地更好,而同时保持其它人至少与其初始状况一样良好。
2.帕累托改善:如果将一种可行的资源配置在不损害其他人福利状况的同时通过资源配置的转变至少使一人的福利状况得到提高,那么,这种转变就成为帕累托改善。
3.外部效应:或称为外部性。
如果某人的行为在市场机制之外对其他人产生了的有害的或有利的影响,那么就说这一行为具有外部性。
具体地说,若某人的行为对其他人的产生了有害的影响,却并不为此付费或提供补偿,则为负外部性;若某人的行为对其他人的产生了有利的影响,却并不收费,则为正外部性。
4.逆向选择:或对信息较少的当事方不利的选择。
指的是故意隐蔽信息从而给信息较少一方造成损害的现象。
5.道德风险或败德行为:道德风险,或败德行为,指的是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从而给信息较少一方造成损害的现象。
6.公共品:严格地说,公共品指的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7.俱乐部物品:把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称为“俱乐部物品”(club goods)。
8.共同资源:把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称为“共同资源”。
9.免费搭乘:免费搭乘是指人们通过不付款或不真实说出他们的优先选择的方法使得他们可以享受物品的利益,而不为之付费的行为。
10.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指的是不能排斥不付费者的消费。
11.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指的是多增加一个使用者并不引起额外的成本增加。
12.萨缪尔逊条件:即对于纯公共品而言,最优提供的条件为: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边际转换率。
这一条件最初由萨缪尔逊在1954年提出,因而被称为“萨缪尔逊条件”。
13.囚犯困境:是被广为引用的博弈论模型之一,它描述了无法相互沟通的个人之间由于出于自身理性考虑所进行的抉择往往并不符合双方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这一两难境地。
14.纳什行为:在给定对方策略下选择自己的最优对策,同时假定自己的选择不影响对方的行为。
15.纳什均衡:如果一组策略满足:A的选择给定,B的选择是最优的,以及B的选择给定,A的选择是最优的,那么这组策略可以称之为“纳什均衡”。
16.科斯定理: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可忽略的条件下,外部效应的有关方面必然会达成自愿的交易,将外部效应内部化,从而获得令各方满意的结果。
17.公地悲剧: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
则由此导致的资源过度使用,被称为“公地悲剧”。
如草场过度放牧、海洋过度捕捞等。
思考题1.为什么公共经济学教科书通常从论述“市场失灵”开始?答: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严谨地证明了竞争市场机制与帕累托效率之间的完美的对应关系,但是同时,他也指出了达到这种理想境界所需具备的前提和所需满足的条件,当这些前提和条件无法得到满足时,也就可以说竞争的市场失灵了。
这就意味着,一旦无法满足这些前提和条件,那么,竞争市场与帕累托效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就值得怀疑了,而这就意着市场的失灵。
因而竞争市场的失灵时公共部门介入经济获得了最为直接的理由,因而公共经济学教科书通常从论述“市场失灵”开始。
2.在发现市场失灵的种种表现之后,是否就应该主张政府全面介入以矫正市场失灵?为什么?如何更好地把握市场与政府的边界?答:不一定。
因为一部分市场失灵时可以通过私人协商的手段解决,并不需要政府介入。
德姆塞此证明,可排他公共品完全可以通过竞争市场有效提供;科斯定理表明,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可忽略的条件下,外部效应的有关方面必然会达成自愿的交易,将外部效应内部化,从而获得令各方满意的结果。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例子表明,即使存在“市场失灵”,在一些情况下,人们仍然可以通过私人协商的手段解决市场失灵而不需要政府的全面介入。
此外,沃尔夫曾提出关于“政府失灵”的认识,指出政府活动也有其缺陷,并不是万能的,实际上,导致市场失灵的很多原因也正是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致使发生的领域和形势有了变化。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派生外部性。
政府虽然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管制、拍卖许可权等办法叫矫正外部性,但是政府活动本身会引起新的外部性。
具体地说,政府活动可能会产生预料之内的预料之外的两类副作用。
就前者而言,比如多数表决制下通过的公共支出项目虽可使多数人受益,但对少数人来说就要遭遇外部不经济;就后者而言,比如房租管制,最低工资制等一些本与市某些应得到社会招股的团体收益的公共政策却偏偏是这些人的利益受到了伤害。
第二,内部性。
政府活动并不仅仅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组织目标,比如预算规模最大化,与此相应,不同的官僚部门还会使自己的行为遵循某种组织程序和规则,这些特点使政府部门具有了某种类似私人组织的内在目标,可以称之为内部性。
当内部性发生时,政府部门不顾及其行为引起的社会成本和收益,而只关心其所在部门的成本和收益。
第三,不完全竞争。
政府活动本身就是不完全竞争的,政府部门之间,甚至补贴那个官僚之间,很大程度上其职能都是不可相互替代的,或者说,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往往是垄断性的,斯蒂格利茨称之为真正的自然垄断。
因而政府部门在承担一项经济活动时,与私人厂商一样,也有强烈的偏好做一个垄断者,一旦如此,将使政府活动缺少可供比较的基础,人们无从判断它的运行是否有效,政府官员也缺少有效的激励,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也就无从谈起。
第四,分配不公平。
收入再分配是人们指望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另一重要领域,也姑且不论政府在这方面的表现如何,由于这一政策是由一小部分人做出的,就引起了另一类分配不公平的发生,即,权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利益分配的不公平,问题不仅是政治家可以享有种种非货币收益,而且,权力分配的不公平还可能导致滥用权力,使寻租活动由滋生蔓延的温床,从而又会加大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因而,在把握市场与政府的边界问题上,我们可以引用沃尔夫一再重申的精辟之见作为讨论这一问题的回答:“现实是要在不完美的市场与不完美的政府之间抉择;或者说是在不完美的程度和类型之间,在失灵的程度和类型之间进行抉择。
”总之,在上述准则之下,我们才能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问题下对到底选择政府还是市场解决经济问题作出理性判断。
3.试结合实例讨论对“公共品”概念的纯粹的理解和不纯粹的理解。
首先可以将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定义为纯粹的公共品。
但是,现实中很难找到这样的物品。
比如国防,本是公认最好的例子,但也有人争辩说他并不完全符合上述定义,因为当国家军事力量集中部署在北方时,就减少了南方得到的保护,从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排他性与竞争性;再如灯塔,包括萨缪尔逊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都曾举它作为公共品的典型例子,因为它既不易排他,又具备非竞争性,所以被公认为私人无动力提供,也不应有私人提供,但是科斯经过实证研究发现,在英国历史上相当一段时间内,等它恰恰是由私人部门提供,而且是很有效率的。
此外,对于公路桥而言,在技术上可以轻易做到排他,只要设置一个活动路障,一个收费亭和几个收费员就可以了。
因而,在上述例子下,我们除了纯粹的公共品,还可以放松对于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严格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定义不纯粹公共品。
首先考虑非排他性的定义,定量消费这一特点是不容易满足的(见上面关于国防的例子),因而我们可以将“不能不让不付费者消费”这样的特点作为非排他性的一个不太严格的定义。
其次考虑非竞争性定义,最需要放松的是“任何人”这一条件,很少能找到对任何人都不该排他的例子,更常见的情形是非竞争性往往只在使用者数目既定的有限范围内才存在,当使用者数目超过的这个限度之后,竞争性就会取代非竞争性。
比如拥挤的公路等等。
再放松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严格定义之后,可以考虑在此基础上定义不纯粹公共品。
我们可以将纯粹的公共品定义为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不纯粹公共品可答:对于纯公共品而言,最优提供的条件为: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边际转换率。
对于这一条件,斯蒂格格里茨曾用鲁宾逊和星期五生产枪支替代黄油的例子予以说明,罗森曾用亚当和夏娃生产烟火以替代苹果的例子进行解释,在他们的例子里,枪支和烟火代表公共品,黄油和苹果则代表私人品。
人们为多得到一单位枪支或烟火而愿放弃的黄油或苹果的数量极为边际替代率。
设两人边际替代率分别为(MRS XY)a=2/3;(MRS XY)b=1/3;再设该两人社会的生产可能性为,要想多生产一支枪或一单位烟火所必须放弃的黄油或苹果的数量也为一单位,即,MRT XY=1。
可通过比较MRS和MRT的关系来考察人们所愿放弃的私人品的数量是否足够用来转换为一单位公共品。
在这个例子中正好可以进行有效的转换,因为∑MRS XY = (2/3) + (1/3) = 1 =MRT XY。
如果不是这样,就无法实现公共品提供的高效率。
若∑MRS XY < MRT XY,则表明人们所愿放弃的私人品数量过少,不足以用来生产一单位公共品。
若∑MRS XY > MRT XY,则表明人们所愿放弃的私人品数量过多,用来生产一单位公共品会造成浪费。
无论过多或过少都不是公共品提供的最有条件,只有在∑MRS XY = MRT XY这一条件得到满足时才算达到了最优。
5.试说明公共品提供何以会发生市场失灵。
答:公共品的特征之一是可以同时向不止一个人提供收益,计,可以同时进入许多人的效用函数或许多厂商的生产函数。
而个人或厂商从公共品中得到的利益相对于公共品的提供成本而言,往往小得足以产生反向的激励,使任何个人望而却步。
与公共品的“共同消费”特点一致的是它不具备任何可分性,这种不可分性使得对经济产量的微调成为不可能,从而一般说来无法满足竞争市场有效性的要求。
与公共品上述特点相伴随的是它的另一大特点:非排他性。
因而,对于自利的个人而言,总存在着“免费搭乘”的激励,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公共品市场提供的失灵。
6.简要评述公共品提供的囚犯困困境模型。
答:囚犯困境模型描述了无法相互沟通的个人之间出于自身理性考虑所进行的抉择往往并不符合上方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这一两难境地。
在公共品私人提供这一例子中,囚犯困境表明,尽管提供公共品会给双方带来更大的利益,但是,理性的个人还是禁不住要选择不提供公共品,从而双方的利益都有所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