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中国的社会管理创新走向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0e57504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a.png)
金版教程 ·大二轮复习 ·历史
知识重构
知识线索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1、把握一条根本:列强四次侵华战争。两个要点:
一是列强侵华旳史实及其罪行,二是中国军民对抗外国
侵略旳经典史实及成果。
2、按时序梳理民族工业旳发展历程并归纳其特点、
原因及启示。
3、从三个阶段梳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地主阶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17页
金版教程 ·大二轮复习 ·历史
例4 [20知2识重3构 ·安徽高 热点聚焦 考]横1向链9接23年两题重4组月22日 课后测评 《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 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 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 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白( )
(2)从当代化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旳侵略增进了中国自然 经济旳解体以及中国近代工业旳诞生,推动了中国旳近代化。
(3)从文明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旳侵略打破了中国天朝上 国旳迷梦,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旳进程,西方近代工业文 明、民主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加速了中国由老式农业文明向近代 工业文明旳过渡。
(4)从社会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旳侵略,使人们在思想观 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 旳社会问题。
必修部分 模块二 专题五 第8讲 第9页
金版教程 ·大二轮复习 ·历史
知识重构
热点聚焦
横向链接
两题重组
课后测评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旳特征及历史作用
(1)主要特征:
①从企业旳产生看,中国民族工业走过了一条独特旳道路,是在列 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旳解体旳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 术开办起来旳。 ②从工业部门旳构造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其中又主 要是纺织工业。 ③从工业旳地域别布看,中国民族工业旳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 在沿海大城市。 ④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很落后 旳。 ⑤从企业产生发展旳全过程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外国资本 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旳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
热点专题08:展现大国担当,构建命运共同体(热点解读)
![热点专题08:展现大国担当,构建命运共同体(热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caf362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7.png)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解读和能力提升热点专题08:展现大国担当,构建命运共同体热点解读角度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聚焦热点】热点一:2022年11月18日,2022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泰国曼谷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团结合作勇担责任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建设和平稳定的亚太。
第二,坚持开放包容,建设共同富裕的亚太。
第三,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清洁美丽的亚太。
第四,坚持命运与共,建设守望相助的亚太热点二:2022年1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中国空间探索与创新全球伙伴关系研讨会致贺信。
“中国始终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航空航天科技发展。
”一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原则,倡导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外空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推动航天技术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热点三:2022年1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东盟各国议会间大会第43届年会闭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
栗战书指出,中国全国人大愿继续同东盟各国议会间大会和东盟各国议会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友好往来,增进团结合作,共同加强能力建设,造福本国和本地区人民,丰富发展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热点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
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
【常考设问】1.我国积极参与系列国际活动、提出中国方案说明了什么?①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紧密联系的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2024年高考真题)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政治试卷(无答案)
![(2024年高考真题)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政治试卷(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f9d04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a.png)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广东卷政治试卷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之后进一步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作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
对此,如下解读正确的是( )①“杀出一条血路来”指明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方向②“走自己的路”指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③“摸着石头过河”说明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④“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求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2023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强调要激励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奉献青春和智慧。
作出这一举措是因为()①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②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③人力资源大国优势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决定性因素④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2022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事业单位考试试题真题及答案
![2022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事业单位考试试题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14207a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4.png)
2022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事业单位考试试题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1年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致辞。
习近平指出,当前,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全球行动紧迫性持续上升。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
习近平提出三点建议,不包括()A.聚焦务实行动B.加速绿色转型C.维护多边共识D.下调经济增长预期正确答案:D2.2022年1月9日,我国最大海上油田()2021年原油产量达3013.2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原油增量约占全国增量的近50%。
A.春晓油田B.南海油田C.东海油田D.渤海油田正确答案:D3.2022年4月16日2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发射升空。
该星是世界首颗具备()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
A.一氧化碳B.一氧化硫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正确答案:C4.2022年6月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努尔苏丹出席“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三次会晤。
王毅表示,中国和中亚唇齿相依,安危与共,已成为并肩前行的命运共同体。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都将始终坚定支持中亚国家维护主权独立、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建设一个自主的中亚;坚定支持中亚国家保持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建设一个和平的中亚;坚定支持中亚国家加快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建设一个繁荣的中亚;坚定支持中亚国家联合自强、互利共赢,建设一个合作的中亚。
中方愿秉持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原则,加强同中亚国家团结协作,携手构建更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各方表示,面对当前动荡国际局势带来的新挑战,愿密切双多边协作,维护主权、安全、民族价值观,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共同打击“三股势力”,保障粮食安全,维护本地区和亚洲和平稳定发展。
各方高度评价中方为防止阿富汗人道危机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将共同致力于促进阿和平重建。
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专题一 改革开放走向富强,创新驱动促进发展
![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专题一 改革开放走向富强,创新驱动促进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ef3d7d92e3f5727a4e9625e.png)
合起来。
焦点链接
(4)敢于质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向传统挑战。 (5)要积极参加各种小发明、小创造活动。 (6)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原创精炼
1.截至2019年3月5日,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大型 展览(如下图)累计现场观众参观人数接近400万人次。参 观这项大型展览对于观众而言的意义有( A ) ①提高民族自豪感 ②认同改革开放 ③增强综合国力 ④提升国际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原创精炼
(2)【说明(表明、体现)类主观题】从改革的角度概括材料二 说明了什么。 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来自原创精炼热点聚焦
3.2019年8月,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 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支 持鼓励“双百企业”进一步加大 改革创新力度有关事项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了 九条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政策措施。《通知》提出,支持 鼓励“双百企业”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改革精神,主动
热点聚焦
探索、锐意创新。自2018年8月正式启动“双百企业”(“百家实 力型企业”和“百家成长型企业”)综合改革以来,截至2019年7 月31日,“双百企业”已累计完成改革任务2 524项,占全部改 革任务的31.24%,工作进度快于时间进度。“双百企业”在本 级和各级子企业通过“混改”共引入非国有资本5 384亿元。
原创精炼
2.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 动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十 分艰巨,3 000万左右的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这透露 的信息有( B ) ①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②我国还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挑战 ③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④我国的民众文化素质不够高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北京市燕山地区2024年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燕山地区2024年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bb53a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e.png)
北京市燕山地区2024年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
同时2024年( )①是“五四运动”105周年②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④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北京新中考改革方案公布后,北京市某校课堂有了变化:校园里丰收的柿子,成了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的教学素材;物理课增加了好玩的实验,老师们自制教具,让学生动手了解生活中的科学……这样的变化能( )①杜绝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在实践中创造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③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体味学习的快乐④引导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培养批判精神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漫画启示我们( )①调整心态,乐观面对人生②释放潜能,实现自我超越③学会沟通,正确处理冲突④直面挫折,增强生命韧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4.北京市对公交专用道进行调整,包括优化公交专用道启用时段、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放开使用、允许校车和单位通勤班车使用等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既提升了相关时段社会车辆通行的效率,也没有影响公交线路的运行。
公交专用道的调整说明( )A.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积极改进规则B.需要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C.只要人们达成共识,规则可以随便调整D.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受到惩罚5.小凡档案一:七年级男生,在同学和老师的眼中,沉默、内向,不喜欢说话,常常躲在角落,容易让人忽略他的存在。
小凡档案二:网龄一年半,喜欢在各个论坛游逛,有多个网名,喜欢发帖,有很多网友。
小凡的两个档案启示我们( )①网络交友方便快捷且真实,值得信任②应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建立友谊③网络打破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交往④应学会在集体中生活、成长,融入集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2024年2月27日,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
抓住六个关键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抓住六个关键推进社会治理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75a12e22a32d7375a4178090.png)
一
由媒体 、专家 、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共 同参与的第三 方监督 与评价制度 ,由独立的第三方对各地的社会 治理推进情况及 成效进行评价和发布 ,引导和推动
各地 加强社 会治 理创 新工作 。
些 与社会 治理 相关 的法律 条文分 散在不 同的法
层级 、不 同部 门在 社 会 治 理 中的职 责 分 工 是 什 么 ?
还 较为肤浅 ,囿于各种 因素的掣肘 ,实践 中社会治 理 创新还 存在着 一些有待解决的 问题 ,导致社会治 理 创新的综合效能难 以整体提升 ,我国的社会治理
创新 依然 任 重而道 远 。
当前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六个问题
“ 社会治理”十分强调 如社会组织
公 民 的 积极 参 与 。现 实 中 ,我 国社 会组 织 的数 量 尽
法并不熟悉 。与对 G D P 的追求相 比 ,一些党委政府
对 社 会 治 理 工 作 的 重视 程度 不 高 ,对 社 会 治 理 的 领
群体及广大人 民依据法律法规 政策共 同对社会公共 事 务进行规划 、组织 、规范 、引导 、协调 、服务 、
调 适 、监 督 和 控 制 的过 程 。纵 观 各地 社 会 治 理 的探
等进行怎样的调整和改进 ?如果不协同 ,相关部 门
及其工作人员应该承担什么样 的责任和后果 等 ,都 没有明确具体的统 一说法 。导致实际工作中 ,各部
标 ”变 成 像 经 济发 展 成 果 一 样 的 “ 硬 指 标 ” ,建 立
他人的尊重 ,自觉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少 。
5 . 社会治理创新的法律保障有待继续强化
从 目前 我 国社 会 治 理 领 域 的法 律 保 障 现 状 看 ,
初中道德与法治2024届中考热点押题分类讲解(热点聚焦+考点链接+实战演练)(人工智能)
![初中道德与法治2024届中考热点押题分类讲解(热点聚焦+考点链接+实战演练)(人工智能)](https://img.taocdn.com/s3/m/d004390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7.png)
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押题分类讲解(人工智能)一、热点聚焦:人工智能时代浪潮已至(一)人工智能:技术革新,未来已来从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到ChatGPT生成流畅自然的文本,再到Sora轻松制作以假乱真的视频,人工智能(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如今正逐渐成为现实,人工智能时代浪潮已至。
(二)AI发展引发热议: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热烈讨论。
人们对AI带来的巨大机遇充满期待,同时也对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表示担忧。
1.机遇:(1)经济增长新引擎:AI技术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2)社会发展新动力:AI将在教育、医疗、交通、环保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社会治理效率,改善民生福祉。
(3)生活方式新变革:AI将为我们带来更便捷、更智能、更舒适的生活体验。
2.挑战:(1)就业结构调整:AI技术可能取代部分传统工作岗位,导致就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分层加剧。
(2)伦理道德风险:AI技术应用可能引发数据隐私、算法歧视、责任归属等伦理道德问题。
(3)国家安全隐患:AI技术可能被用于网络攻击、信息操控等活动,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三)中国:AI发展方兴未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将其视为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机遇。
近年来,中国AI产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AI企业和研究机构,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领先优势。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导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年10月,中国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四)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人工智能+”行动:国家战略,产业升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预示着人工智能将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和社会变革。
聚焦社会民生热点 解决社会民生难题
![聚焦社会民生热点 解决社会民生难题](https://img.taocdn.com/s3/m/14d55f4bbe1e650e52ea99e7.png)
聚焦社会民生热点解决社会民生难题摘要民生,一直以来都是党中央,政府和人民热切关注的问题。
这些问题关系着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关系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甚至于未来发展进程。
我们口中常常说的:就业难、看病难、房价涨了、污染严重了……这些涉及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民生问题,苦了上一代,困着这一代,并且还会延续下一代,所以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针对这些热点难点,一条条政策措施也相应出台。
关键词民生教育就业医疗医保生态环境2013年,可以说是中国的又一个新纪元,新的领导班子上任,新的政策措施出台,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新的面貌,更好的未来。
同样,我们也希望一直关注的民生问题,与之而来的是更加有效有力的举措。
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是身在中国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的问题,有了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才是关键。
从“十八大”到“两会”,党中央、政府及人大代表都积极寻求解决之法,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一、教育问题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源泉,所以普及教育,让人们接受更优质、更高等的教育,是国家一直致力于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目标。
经过多年的努力,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更加惠民利民,农村孩子也享受到优惠政策,不仅可以免除学杂费而且还可以获得相应的补助,等等。
但是,在教育方面,仍然存在着大大小小许多问题,放之首位的便是教育公平问题。
我们经常可以再电视报纸杂志上看到: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一间颤颤巍巍的土坯房,里面是简单的桌椅,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听着同一个老师上着不同年级不同科目的课。
可以说,这一点都不夸张,甚至条件更差、更苦的依然存在于各个偏远农村,但这些都挡不住孩子们渴求知识,希望改变命运,造福家乡的殷切希望。
在农村,缺老师,少教室,少教材,少设备,与城市里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完善的设备,丰富齐全的师资相比,这是一个怎样的窘境啊!教育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因此,改善教育环境,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公平,更满意的教育环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使孩子们真正能“学有所教”。
党史主干知识梳理及高考题试炼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党史主干知识梳理及高考题试炼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27a9af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7.png)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2)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 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 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 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 党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河北省2021年高考真题历史试卷)下表为中共中央及相关组织颁发的部分 文件。这些文件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1935年1月
《关于进遵义城的口号和八项注意通令》《关于争 取少数民族的指示》《总政治部关于地方工作的指 示信》
1935年8月
《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 全体同胞书》
1935年11月 1936年7月
(2021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真题)琼崖土地革命时期,有歌谣“火 烧红白契,百姓喜分田,老爷眼白白,依仔笑开颜”,可见当时的情 景。1933年初,琼崖革命根据地和党中央失去联系,革命进入了异常 艰难时期。1937年7月,琼崖革命根据地与上级党委和党中央重新取 得联系,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决定这一革命进程的关键是 A.党领导人民坚持不懈的斗争 B.共产国际的指导帮助 C.险要地形利于革命力量保存 D.爱国华侨的有力支持
4.延安精神 ①延安精神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 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创业。其核心和主题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②延安精神是我们党长期培育发展起来的传统作风和革命精神的凝聚和体现, 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同时也是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中华民族精神 的生动体现。 史实: 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 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 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国革 命和建设的伟大的精神动力。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总体趋势及其政策含义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总体趋势及其政策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b307c531eefdc8d376ee3223.png)
/( 与 两 大 转 变 密 切 相 关 的 是 ! 中 国 社 会 流 动 机
制不论在内涵上还是作用方式上远比发达国家复杂 和多样 ! 表现为制度 . 政策和结构等宏观因素与先 赋 . 后致性因素交织地影响着中国社会流动 % 在过 去的 /$ 多年中 ! 与 发 达 国 家 一 样 ! 先 赋 性 机 制 和 后 致性机制是中国社会流动的两大重要机制 ! 但是 ! 它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
’( 在短短的 &) 多年历史中 ! 我国社会流动模式
先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 不像发达国家那样一直保 持着相对稳定 ! 不过 !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流动模 式在趋于普遍化 ! 其社会独特性在弱化 " 改革前与改 革后 ! 我国经历了两个社会流动模式 % 政治主宰型社 会流动模式和经济诱致型模式 " 政治主宰型社会流 动模式表现为 % 不论是在流动的具体表现形式还是 在流动机制上 ! 政治标准 $ 政治价值 $ 政治身份 $ 政治 手段 $ 政治改造 $ 政治运动等所有与政治有关的因素 起决定性的影响 " 从 ’*%*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社会主义改造 $& 反右 ’$ 人民 公 社 化 运 动 $ 四 清 运 动 直至 & 文化大革命 ’ 运动 ! 都 是 国 家 采 取 的 一 系 列 政 治改造运动 ! 不但依据的是政 治 标 准 ( 如 政 治 忠 诚 $ 出身的政治身份等 )! 而且采取的也是政治手段 " 在 这样的运动中 ! 既有整个阶层因不符合政治要求而 被取缔 ! 出现整个阶层的全体成员成建制地改变社 会经济地位 ! 也有成千上万的人因所谓的政治立场 问题而经历了在瞬息之间成为人民的敌对分子和异 己分子 ! 当然也有人因站对了政治立场而在一夜之 间青云直上 ! 实现了长距离的社会流动 " 改革开放后 ! 执政党放弃了政治改造运动 ! 清理 了过去的极 & 左 ’ 思想和做法 ! 将 工 作 重 心 转 到 经 济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7专题七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共34张PPT)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7专题七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b223ff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1.png)
(7) 为什么塞罕坝机械林场能够创造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①党的正确领导,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为推进林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我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我国全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④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默默无闻地守护着塞罕坝。
热点聚焦
热点集训
(5) 呵护国家生态安全,我们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①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②从身边小事做起,履行环保义务,落实环保行动。 ③树立绿色消费理念。 ④积极参与各种环保行动。 ⑤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等。
热点聚焦
热点集训
材料5:习近平塞罕坝考察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 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近60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 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打造人防、技防、 物防相结合的一体化资源管护体系,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实现了塞罕坝的 “绿色蜕变”。
热点聚焦
热点集训
材料3:《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2021年9月29日,江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省人大常
委会关于修改《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标志着三孩生育政策的配套法 规在我省正式实施。我省也成为全国第二个完成《条例》修改的省份。
(1) 实行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目的主要有哪些?
热点聚焦
热点集训
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五次中国城乡
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于2021年8月开展入户调查工作,为统筹制定应对人口老龄
科技革命新趋势下社会治理的挑战及路径
![科技革命新趋势下社会治理的挑战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9c7b8d6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8.png)
科技革命新趋势下社会治理的挑战及路径作者:白亚南杜笑天常远牛中盈来源:《重庆行政》2021年第06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既是基于我国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形成的科学研判,更是对主动把握新科技革命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一、科技革命新趋势下社会治理机遇(一)科技革命呈现高速化特征,推动社会高速变革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着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组织管理方式的高速变革[1]。
新技术发展使得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更加高效。
4G网络相对于2G和3G是一个大的进步,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
而5G时代会让我们的生活娱乐更便捷。
量子计算带来了经典计算无法比拟的巨大信息携带和超强并行处理能力[2]。
新技术革新速度不断加快,呈现出指数级增长趋势。
信息通信技术从3G发展4G,用了12年的时间,而4G到5G的发展仅用了7年时间。
新药研发借助于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药的研发周期只需要9~12个月,比此前传统的方式快20倍[3]。
新技术新应用蓬勃发展。
移动支付、滴滴打车、网络购物、订餐服务、共享单车等互联网经济时代下的新业态给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科技革命呈现智能化特征,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科技革命使劳动结构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演变,使生产工具由自动化逐步向智能化过渡,推动生产力构成要素发生质的变化,带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
得益于并行计算和并行处理带来的算力提升,人工智能在深度上,从计算智能,到感知智能,再到认知智能,体现在精准分析、智能推荐等更自然的人机交互和深层关系推理领域;在广度上,出现了远超过单个个体能力的群体智能,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物理时空限制,促成了基于互联网的群体智能发展。
自发形成的互联网群体智能现象证明了基于群体智能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性[4]。
聚焦“改革、转型与发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各领域两会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聚焦“改革、转型与发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各领域两会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https://img.taocdn.com/s3/m/f602577ca417866fb84a8e3d.png)
冯 军 ( 国政协 委员 ):海 外建立 全 孵化器使中小企业走 出去
冯 军 在 今 年 “两 会 ”上 递 交 提 案 : 建 议 国家在海 外 建立 企业 孵化 器 ,从 而使 中小企业 走 出去 。提 案 中指 出 ,实力 相对
“ 弱 ” 的 企 业 要 想 走 出 “国 门 ”只 能 依 薄
Ht: . dn c n . n t / e - ic 。 p/ 。rs。e。
特别报道 l I 誓歪四
使用 信 息技 术推 动 企业 的节 能减 排 。王 建 另一 大特 点 是充 分利 用信 息化 的手 段进 行 宙在提案 中提出 了以下 四点具体建议 :
一
了前 期 调研 , 郭为在 公 司 内网社 区上 建立
社会 变迁 ,更与 维系 社会 稳 定 、建立 可持
续发 展 的小康 社会 息 息相 关 。但 是 ,农 民 工 的相关 权 益得 不到 保 障 的 问题 一直 是 当
今社 会 关注 的热 点 ,针对 此 郭为 认 为有义 务 呼 吁 全 社 会 从 精 神 文 化 生 活 上 关 心 他
器 ”空 间不够 情 况下 ,报 名 的企 业则 以纳 息化与工业化深度 融合 冯 军 认 为 ,孵 化 器 可 以 向有 实 力 和 代 产 业体 系 的关键 一 步 ,持续 推进 信 息化 有 意 向在 海外 拓 展市场 的 国 内企 业提供 办 与工 业化 的融合 受到 了本 届两 会代 表 的高 公 、市场 推广 、品牌 建设 、研 发 、生 产 的 度 关 注 。 “ 息技 术 是 当代发 展最 快 的技 信 场 地 ,外 派工 作人 员签 证 服务 ,通讯 、 网 术 领 域之 一 ,牢牢 抓住 信 息技 术发 展 的重 络 等信 息方 面 的资源 以及 政策 、融 资、法 大 机遇 ,全 面提 高信 息化水 平 ,推 进信 息 律和 市场 推广 等 方面 的支 持 ,从 而鼓 励他 化 与 工业 化深 度融 合 ,是 转变 经济 发展 方 们 出 国创 业 的积 极性 和 开拓性 ,降低 他们 式 的重 要 途 径 。 ” 的创 业 风 险和创 业成 本 ,提 高他 们 的成活 率和成功率。 全 国政 协委 员 、中 国移动 董事 长 王建 宙 提交 了 以 “ 全面 提 高信 息化 水平 ,推 进
《现代视听》2020年目录总表
![《现代视听》2020年目录总表](https://img.taocdn.com/s3/m/88852dd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8.png)
《现代视听》2020年目录总表传媒观察特载传媒聚焦01 提升制度意识 强化“四力”训练/童兵01 抛却旧框架,拥抱新世界/胡翼青01 学习列宁新闻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写在列宁诞辰150周年之际/郑保卫01 纪实影像的媒介赋权及其反思/罗锋01 智媒时代主流价值引领需要“四个力”/王晓红01 “健康码”与老年人的数字化生存/彭兰01 数字新闻学:信息时代的新闻学新范式/常江01 平台经济的本质是善待创新者/朱春阳01 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敢于并善于回应时代真问题/戴元初01 数字文化研究的“嵌入性”/孙信茹01 消解悬置:智媒体时代的不确定性传播与沟通/陈刚01 2021年深化县级融媒体改革的新任务和新挑战/胡正荣04 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认识和思考/李昌文09 山东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 孙杏林 倪广宏 周琛13 提升服务能力 助力乡村振兴——关于山东省广播电视服务 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李德泉 綦宗金 许翠兰 李丹阳04 回望2019/策划:许翠兰 李丹阳05 2019年广播电视新闻事业与新闻舆论工作回顾/程磊12 稳定传统端 迈向新常态——2019年中国广播收听市场分析 /梁毓琳 赵景仁16 内容有态度 创新需升级——2019年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 观察与思考/赵红勋 吕成凤23 平台优势下的价值凸显与动能释放——2019年中国纪录片 产业发展新动向/张斌28 2019年中国电视剧年度回眸/丁明 宋法刚32 2019年中国电影关键词:关键问题与整体风貌/张伟38 2019年网络综艺盘点与思考——基于新受众的视角 /蒋东鑫 梁颐41 精品化趋势明显 类型化格局初现——2019网络剧年度盘点 /舒敏 李玥46 调整与变革:2019年网络电影行业发展综述/赵蓓52 从用户生产到专业生产——2019年中国短视频发展盘点 /赵鑫 李燕宾04 公共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策划:许翠兰 刘俊(特邀) 李丹阳05 聚人心、解民忧、共克艰——主流媒体在新冠肺炎疫情 防控中的表现评析/胡正荣 李荃08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传播艺术”提升论要:信息与舆情 ——基于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示例/刘俊13 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杨健 赵鋆16 社交平台中主流媒体的公共突发事件报道创新研究 ——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新冠肺炎报道为例/邵慧 李怡菲20 新冠肺炎疫情中主流报纸媒体的责任与担当/赵均 徐梁24 危机报道中的多媒体整合:人民日报新冠疫情首阶段报道述评 /李滢瑞 马瑞洁29 战“疫”报道中的融媒矩阵传播——以山东广播电视台为例 /张楚晨 高冒杰 郝娟04 迭代升级中的网络剧/策划:许翠兰 李丹阳05 从边缘到蓬勃:中国网络剧发展趋势研究/杨慧10 国内网络剧战略布局与发展路径/周敏 郅慧14 当前网络剧创作传播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前瞻/鲍楠18 论中国网络剧营销策略的创新与发展/张智华 陈昕23 好IP如何成就好剧:从开发制作到商业模式的全链路优化 ——以现象级IP剧《庆余年》为例/李锦04 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视听节目创新研究 /策划:许翠兰 李丹阳05 融合传播与角色转型:当前对农电视的探索与发展 ——以山东台“三农”电视节目为例/彭金棣 董江艳 邓云10 短视频时代的传统媒体农村节目:内容呈现与风格变迁 /王维 胡轩萌 王宇虹16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对农内容生产/石力月21 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像志 ——湖南卫视《乡村合伙人》节目评析/王平24 创新对农宣传 助力乡村振兴 ——寿光市融媒体中心发挥特色优势做活对农节目 /国征 王志霞04 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电影新力量 /策划:许翠兰 陈旭光(特邀) 李丹阳05 论新力量导演的网络化生存——中国电影导演“新力量” 系列研究之一/陈旭光 李卉11 新力量导演与电影的“新媒介美学”趋向/张明浩17 商业性·作者性·文化性 ——薛晓路导演的电影工业美学建构路径/宋法刚22 新力量导演的奇幻美学:传统文化元素的东方奇观打造 /李磊04 跨文化背景下中国影视产品“走出去”策略研究 /策划:许翠兰 李明毫(特邀) 李丹阳05 跨文化视阈下影视出海的内容题材与译制配音策略 /李宇09 中国视听节目“走出去”新特征与新趋势/朱新梅13 从文化输出观走向文化互惠观:透过“韩流”思考中国的 国际传播/张磊 胡亚楠18 从中外合拍看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王湲 王庆福23 中国电视剧在蒙古国广受欢迎的原因及经验探析/王丽04 媒体融合:从“相加”“相融”走向“纵深” /策划:许翠兰 黄楚新(特邀) 李丹阳05 因时而动应势而变 推进媒体融合纵深发展 ——解读《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 /黄楚新 李想09 国外媒体融合发展现状研究/田智辉 肖玉笛15 媒体融合攻坚战:地市级媒体并转/谭天19 县级融媒体中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曹爱民04 多屏时代广播全域营销模式探索与实践 /策划:许翠兰 李丹阳05 扬陈破圈,品效合一:新零售时代广电新突破/刘华07 城市广播政策类事件融媒体营销方案 ——以中山广播电视台旅游环保之声“家电下乡”项目为例 /王洪亮09 打造属于电台自己的私域流量/陈志坚11 广播私域流量精细化运营/李杰13 广电MCN运营直播带货的路径和模式 ——以河北广电MCN为例/王伟15 融媒之变,江苏广播跨场景营销的破局之策/李晓丹17 新时代少儿视听节目的进阶之道/策划:许翠兰 李丹阳18 成长的规训:媒介技术进步与儿童视听节目的变迁 /张建敏 叶家虹23 用视听内容呵护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新时代我国少儿视听节目的创新路径研究 /赵鑫 王润琦29 日常陪伴与成长引导:欧洲公共广播电视体系中的少儿 视听节目服务/王润珏 张帆34 新媒介语境下少儿电视频道发展路径探析 ——以卡酷少儿卫视为例/秦新春38 以少年之名:青少年综艺节目的创新方法与路径 ——以湖南卫视“730青少年节目带”为例/陈文浩43 教育传播视野下的少儿益智节目模式探析 ——以《加油饭米粒》为例/张琴04 新闻评论类节目“四力”提升对策研究 /策划:许翠兰 李丹阳05 评论表达与生态重构:5G背景下主流媒体的 挑战与提升路径/庄莹 黎双09 智媒时代电视新闻评论的守正创新 ——以央视《新闻1+1》为例/刘楠14 “可见的思想”:融媒时代广播评论的想象空间与实践 逻辑——基于对安徽交通广播《908锐评论》的考察 /罗锋 王艺添18 21世纪以来电视新闻评论主持话语的三种语态/王媛04 2019年度山东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析 /策划:许翠兰 李丹阳05 2019年度山东省优秀电视新闻作品评析/常庆09 2019年度山东省优秀电视社教(系列片、专题片、十佳栏目) 作品评析/唐锡光14 2019年度山东省优秀广播社教作品评析/张新刚17 2019年度山东省优秀电视社教(纪录片、特别节目) 作品评析/王倩21 2019年度山东省优秀广播新闻作品评析/赵鑫25 2019年度山东省优秀广播电视外宣作品评析/闫伟娜27 2019年度山东省优秀广播电视播音作品评析/刘文蓉04 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策划:许翠兰 李丹阳 05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 问题意识与逻辑起点/石力月11 媒介化社会与郡县之“治”:县级融媒体中心 建设的时代命题及提升路径/宋守山 李晓庆14 建得好必须“融”得好 融得好还需“唱”得响 ——关于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思考与探索/孟凡军18 立足深度融合 构建县域“大宣传”格局 ——宁津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经验谈/范世民20 县级融媒体中心服务群众的新路径/张华胜23 县级融媒体内容生产的四个关键/周传金 刘有杰25 从技术平台建设浅谈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和使用/赵兵对话探索思考27 内容·制作·营销:网络剧生产链现状解读 ——对话“电视剧鹰眼”内容主管邹春然/李丹阳59 习近平关于互联网系列论述的丰富内涵/杨永军 张彩霞32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綦宗金36 融媒时代澎湃新闻的差异化发展特色/黄楚新 朱常华39 跨媒介影像生产的多元路径:我国IP 电影类别 差异与票房表现研究/杨慧44 扎根互动活性的社交舆情:生存特征与扩散机制 /汤天甜 应春茜29 新冠肺炎疫情中政府公信力的损耗与重塑/郑亮 夏晴34 融媒体工作室管理模式创新研究/童云38 微信使用影响幸福感:主观社会支持与控制点的作用 ——基于2019年全国居民媒介接触与使用的实证调查 /杨颖兮 喻国明45 论智媒时代主流广电媒体的创新发展策略/高宪春49 重大疫情背景下中国电影终端市场的调试 ——以《囧妈》的网络首发为契机/李大伟 刘晓蕙27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及其治理策略/王军峰32 “声声”不息——声音传播视域下智能音箱的功能与伦理 /朱泓宇 姬德强46 建设性新闻的基础概念和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效果探究 ——以CGTN 微博账号为例/王茵24 新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后疫情时期广电媒体公益帮扶传播为例 /葛晓宇 马玉竹27 乐趣、利益还是道德驱使? ——从目标框架理论看环境传播对个体环保行动的影响 /周敏 杨玉婷30 试论5G 时代视频生态的社会影响与科学管理 /喻国明学术工作室36 论短视频与社会创新/郭海威 王晓红41 混合现实技术下的广告初探/段晓婧 李静27 当前我国对媒体融合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黄楚新 刘美忆33 碎片化传播语境下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困境与进路/边良26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舆论“四力”建设刍议/綦宗金29 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传统文化的仪式性传播/李丹33 新媒体环境下公共文化记忆的价值体系研究 ——以“南京长江大桥恢复通行”为中心的讨论/施海泉22 数字经济全球化:社交媒体出海的经济逻辑/魏明 彭希然 26 异化视阈下自媒体信息传播环境中“人”的主体性反思 /肖艳华31 媒体融合视角下红色旅游产业媒介技术应用模式及创新机制 研究/曹月娟 赵艺灵35 融媒体背景下电视问政节目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安顺德 赵学鑫39 强化舆论监督 讲好山东故事 ——探寻《问政山东》的成功之道/张新英 杨晓慧56 他者视角下的“中国故事” ——访BBC 著名电视主持人、纪录片制作人迈克尔·伍德 /王庆福 张华誉42 人物类非虚构短视频:看到其他人的活法 ——专访“箭厂视频”总制片人钟伟杰/钟伟杰 徐亚萍51 超越现实的追求与表达——对话纪录片制作人张以庆 /张以庆 刘忠波56 个人纪录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专访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导演余天琦/王庆福 余天琦 43 乡村纪录片的时代责任与乡土情怀——纪录片制作人焦波 访谈/刘忠波 焦波17 虚幻想象与现实权力:媒介仪式视域下青少年粉丝文化实践 /曾昕21 人工智能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空间与创新实践分析 /韩润磊 郝启帆25 《乘风破浪的姐姐》与当代女性身份认同/徐芳依29 智能语音生态下中国传媒产业的应对策略/廖秉宜 陈美汐 33 粤港澳大湾区视域下“南方+”APP 运营模式研究 /罗弦 袁梦28 山东省网络视听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綦宗金 孔愫愫31 电商中的算法和“信息茧房”/刘何雁34 云综艺:兴起逻辑、视听魅力及未来可能/刘瑞一39 基于地缘性符号的城市品牌形象传播构建——以南昌市为例 /杨雅婷2019年度山东省优秀广播电视作品创作谈“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如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主题征文选登37 践行“四力”:一条路折射大时代 ——《中国企业在欧洲修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开通》创作谈 /高昌洁39 新闻作品创作的“道”和“术” ——《孔雀为何向南飞》创作解析/陈官凯41 “逆袭”背后的挖掘——《从“买技术”到“卖技术” 山东炼铜企业逆袭的背后》创作谈/ 欧阳明哲42 融媒体环境下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守正创新 ——以《“海上巨无霸”交付巴西 “中国制造”加速走向世界》 为例/荆红卫 袁丹49 在振兴乡村征程中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新路径 ——以山东地区为例/张锡杰 樊瑞杰52 对农电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探析 ——以山东农科频道“中国农业创富大会”为例/陈晓阳56 融媒体时代涉农节目如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以CCTV-17农业农村频道为例/董艺莹37 让“新中国故事”活起来 ——新媒体创意互动作品《传家宝里的新中国》创作经验谈 /杨健 曹蕾39 全媒联动 协同生产 矩阵传播 ——“这就是山东·赢业了”融媒直播创作经验谈/董光强网络视听48 内容运营如何影响粉丝及其消费行为 ——以“黎贝卡的异想世界”为例/王文轩52 沉浸、在场与具身:技术转型视阈下的VR 电影/王晨阳52 数字造颜:社交媒体时代的视觉“反规训” ——基于网络空间自拍图像的研究/李勇 李静兰38 短视频“意见领袖”探究 ——基于“抖音”短视频热点话题的量化分析/程前 胡玄晔43 新媒介语境下网络涉案剧的叙事策略研究/李玥47 论中国电影评论类自媒体的演变与传播特征 ——以“Sir 电影”为例/邹安琪 何春耕50 大学生微信自我呈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谈拉成35 社交媒体时代中国形象传播力创新研究 ——以李子柒自媒体视频传播为例/李炜炜38 电视主持人跨界直播带货现象分析/张涵45 千万“云观看”背后:慢直播网民互动心理探析 /程雅堃 刘远47 微信社群和涉农电视节目的连接及效益转化/李艳群 李玉45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评论如何破局 ——人民日报客户端“锐评”栏目的守正与创新/高卓毓47 快手平台对用户互联网红利获利机制的影响分析 /马姚姚53 中国移动音频产业发展现状及成长趋势 ——基于媒介生态位理论的分析/陈周硕41 视频直播带货下的圈层传播与新商业形态/喻国明 王梦琦 45 拟剧论在社交媒体研究中的创新阐释:述评及展望/王元欣42 浅谈5G 技术视阈下直播的变化及形态/袁嘉潞 张亮子 45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Vlog 内容生产创新研究/付娆 赵鑫 48 论中国网络纪实节目的创作特点和价值取向/张智华 刘楚昱37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引导策略研究 ——以网络表情包为例/苏琦 陈亚桥41 呈现武汉“抗疫”——以央视新闻“武汉Vlog” 系列和《武汉:我的战“疫”日记》为例/司若 吴飞44 论中国网络自制剧营销的盈利模式/宋秉华48 沉浸传播视域下的电商直播消费场景重构 /罗晶 杨孔雨 王圣华纪录片研究影视艺术传播实务64 军事宣传话语的主流意识形态建构 ——纪录片《祖国在召唤》评析/刘忠波 关叶欣67 新时代现实主义电影:概念·语境·范式/罗翔宇 郝婷71 讲好中国故事 弘扬优良家风 ——《谢谢了,我的家》节目评析/门大泉67 互联网时代诚信建构中公益广告的舆论动员/胡亚婷 方艳70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转型/王长敏72 融媒体背景下主持人职业素养的提升/单芸58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齐鲁文化主题纪录片的 创新发展和传播/王华 曹卓一62 镜像我与梦叙事:电影《撞死了一只羊》的精神分析学解读 /陈红梅61 多导演视角下分段式电影的叙事思考 ——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例/高森60 电影与电影音乐特征研究/刘博远62 华莱坞武侠电影中的东方美学元素/黄佳楠65 影视评论的现存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孙翊铭57 中国电影跨文化叙事问题及能力提升思考/高凯50 当代中国伦理电视剧的突围之路/邵波54 《大江大河》对新时代电视剧创作的启迪/王帅56 《过昭关》:公路电影的去类型化与乡村哲学的突围/刘悦56 浅谈影视音乐的作用/陈希62 冰上运动与爱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论电视剧《冰糖炖雪梨》的创意 /张智华 王雪玉56 《八佰》:群像图谱、类型叙事与启蒙索隐/闫广祺61 主旋律电影民生视角的叙事呈现/姬晨晨 杨东胜54 从剧本创作角度谈新时期影视制作的困境与发展 ——兼谈内容与形式/牛烟生58 跨媒介叙事视角下网络剧《陈情令》的改编策略研究/高凯60 《送我上青云》:精神困境的诗意表达/李倩63 权力欲望:偶动画《女他》中的隐喻与象征/宋琦琦62 浅析韩国导演李沧东电影中的女性角色/杨建华 杨扬采艺66 时间的奇幻 生命的写实——中国“写实奇幻电影”的 创作特征与问题反思/李芝57 众筹观影:国产纪录片院线流通模式的创新研究 ——以“大象点映”为例/陈颂51 新中国纪录片国际合拍的演进与发展 ——基于跨文化适应的视角/韩岳54 媒体融合生态下纪录片IP开发的再思考/孟婷47 常规题材、正面宣传,如何出新出彩? ——以全国首档警务纪实观察类真人秀《守护解放西》为例 /金红50 从影视文化人类学角度浅析纪录片《人生一串》中的 饮食文化/安孟瑶55 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创作解读/刘纪慧60 用影像致敬“平凡” ——纪录片《齐心鲁力》《向春而行》创作有感/刘卫斌49 匠心雕琢 记录山东最美的“风景”——浅析《山东之美》 /贾庆萍51 纪录片国际合拍策略探析 ——以中英合拍纪录片《中国的宝藏》为例/李雪琼52 视觉奇观·文化解码·圈层突围 ——解析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2》/赵阳 郭珂静59 从《古墓派:互动季》看国产交互纪录片现状 /夏侯姿维 牛光夏64 抓住重大题材,把握时代脉搏,讲好中国故事 ——山东广播电视台近三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评析/陈琛66 从受众需求谈信息时代电视新闻创新/王镜宇62 基于长尾理论的小众综艺节目定位和传播策略 ——以音乐类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为例/张平66 人文关怀视角下老年人的电视形象建构 ——以《忘不了餐厅》为例/ 赵红勋 冯奕翡71 城市电视台观众会员制转换路径探索 ——以青岛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为例/李秋君 李蕾66 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挑战与创新/ 李丹阳70 融媒时代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发展研究 ——以《上新了·故宫》为例/ 刘阳73 去精英、信任感与场景化:正能量网红的媒介形象塑造 /谭超杰 李烨昶 肖辉馨75 谈电视问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朱文超78 新媒体环境下基层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 /惠萍 崔瑛瑛70 浅议H5技术在融合新闻中的应用/赵世聪72 《农民日报》乡村振兴战略报道分析/陈新民 许静卫 77 媒体融合助力民主协商实践创新 ——以济南电视台《商量》为例/海沫80 融媒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转型研究/赵华峰82 关于广播电视语言的文化性及规范性探析/李海霞84 文化综艺类电视节目中的文化共同体建构与文化自信重塑 ——以《中国地名大会》为例/林宏 王璇68 地方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态势与突围之策 ——以珠海“观海融媒”APP 为例/罗弦 柳卓楠71 历史题材电视片的深度开掘与多元表达 ——电视系列片《见证青岛解放》创作谈/江瑾74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构建健康有序的舆论传播生态 /孔令华 张静61 《问政山东》:提问的力量/李莎63 把握受众需求 弘扬主流价值 ——谈融媒语境下媒体主流价值传播的供给侧改革/张志勇66 新技术环境下新闻节目播音主持的创新路径/林阳 徐树华70 深度人文旅游广播节目的创意与策划 ——以《一带一路,小凤带路》为例/金小凤72 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体冲击下转型升级/王红霞59 内容、话语与样态:广播电视台打造抖音号的探索/侯晓文62 直播带货行业监管机制探究/张红梅64 党刊践行“四力”的实践与思考 ——以《党员干部之友》为例/唐亮67 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的形成与培养/徐桂玲69 新媒介环境下地方广电媒体的发展路径探析/孙滔58 蹲点报道的传承和创新/耿军 满倩倩62 媒体讲好故事的三个维度/郑晋64 融媒体时代,城市广播如何精细化运营短音频产品 ——以嘉广集团城乡生活频率(FM88.2)短音频创作为例 /金周斌66 怎样讲好乡村故事/徐汀69 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美食节目的提升路径 ——以济南台《美食乐翻天》节目为例/王敏 许娟 胡志远71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与发展/韩英65 提升新闻舆论“四力” 拓展时政报道新局面 ——《东方新闻》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分析/李云69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突发新闻事件直播 ——“潍坊微直播”实战举要/杜静静71 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受众的影响研究/张冰 单艳秀73 浅谈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转型之路/陈亚男64 转型升级 深耕内容——城市台影响力提升路径分析 /崔桂军 于新红68 融媒背景下微剧的发展空间探析/ 汪海东70 疫情科普传播中的多元文本呈现与共情叙事策略 / 王长潇 孙玉珠 张东寅决策与管理76 广播电视内容质量现代化监管的创新实践探究/黄薇莘71 关于建立媒体宣传效果评估体系的思考/刘方坤75 “十三五”时期山东省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调研组75 山东省智慧广电建设发展研究报告 /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调研组80 “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广播电视新闻舆论“四力”能力建设研究 /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调研组县市之窗68 县级政务新媒体融合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关于“高密发布”的探索与思考/王勇75 聚焦群众生产生活 立体传播服务百姓 ——县级融媒体中心服务群众理念探析/解玉升77 融媒时代基层广电从业者的能力提升路径/于敏79 县级广电如何服务于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冯兴华 冯英伟75 以色列电视业发展现状研究/李宇79 国际新闻报道对国家形象的自塑与他塑/周梦蝶79 缅甸电视业发展现状研究/李宇 74 印度尼西亚电视业发展现状研究/李宇78 世界性通讯社数字化转型路径探析:法新社/王润珏 朱玲莉81 越南电视发展现状研究/李宇79 阿联酋电视发展现状研究/李宇88 中国媒体对非洲传播策略探析 ——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例/罗令辉72 县级台做“活”经济新闻的路径方法/白东亚出版纵横74 全产业链的嵌入与耦合: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策略/吴敏71 拥抱理论抑或面向经验:媒介化研究的困境 ——评《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马新瑶 胡翼青81 媒介技术、信息爆炸与消逝的“童年” ——评《童年的消逝》/慕悦80 新中国三十年少数民族“媒介镜像”的国家呈现 ——评王华《民族影像与现代化加冕礼》/王军君 梁轩74 出版社短视频图书营销策略分析/李安统77 华语电影人口述历史类图书的编辑叙事研究/宋杨85 被视觉机器超越的人类知觉 ——评析保罗·维利里奥的《视觉机器》/张军芳国际传播74 新加坡电视发展现状研究/李宇78 韩国电视业发展现状研究/李宇专栏曼丽视界79 美国舆论战中的议题设置/程曼丽土掌门说80 在乡村春晚中发现文化治理/沙垚培仁新语81 “万事通”新闻媒体的“四根软肋”/邵培仁宇论传媒82 有线“大喇叭”到无线“大喇叭”: 农村广播的最后一公里/王宇光影絮语83 回望2019中国电影:“经验”与“超验”、工业与美学/陈旭光曼丽视界83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混沌期”及其特点/程曼丽土掌门说84 媒介、物质与威廉斯/沙垚培仁新语85 媒介时间的拐点:迎接时间突破空间的革命/邵培仁宇论传媒86 面对信息疫情,我们该怎么办?/王宇光影絮语87 “体制内的作者”宁浩/陈旭光曼丽视界83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美国“舆论集化”现象分析/程曼丽培仁新语84 文化基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根基与力量源泉/邵培仁宇论传媒86 直播带货,要不要一拥而上?/王宇光影絮语87 电影运动艺术与“奔跑”意象传达/陈旭光。
发挥党报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宣传引导作用的思考
![发挥党报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宣传引导作用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278d125915f804d2b16c1cd.png)
特别通过 《 深读 周刊 》 和《 索引版 》 加强
征迁拆违 、 全 民创业 、 养老保 险等社 会问 题和民生 问题 的政策阐释。
6 2 o l 3 年 第l o 期
勃 闻啦j 辱 r
新 闻 理 论 研 讨 专 题 I N E W S W O R L D
三是 发挥 党报社 会管 理正面 宣传 作
N E W S W O R L D I 新 闻 理 论 研 讨 专 题
发挥 党报 在创 新社会 管理 中 宣传 引导 作 用 的思 考
。袁 成 文
【 摘
要】 作 为舆论 主阵地之一 的地 市党报 , 发挥在社会 管理 中的宣传 引导作用尤为重要 。 为此 , 既要把握党报在社会管 理创 新 社会管理 宣传引导
多用一些 口语化 的表达 。在讲述形式 上 , 多采用故 事讲 述 , 娓娓道 来 , 容易 为普通 民众所接受 。多生产一些事理 明白晓畅 、
形式生 动活泼 、 语 言朴实 明快 、 价值 一 目 了然的 “ 家常便饭 ” 和“ 口头新 闻”, 成为 真正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报道 。
动仗 , 以营造 良好氛围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 和创新社会 管理 ,需要 社会 协 同、 公众参与 , 离不开强有力的舆论 引导。
一
是发挥党报 弘扬主旋律作用。 蚌埠
日报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 , 坚持 团结稳 定鼓劲 、 正 面宣传为 主, 按照贴近实际 、 贴
是 突出群 众观 点。 必须坚持 以人为
用。 设立了 “ 社 区深 处 ”专栏 , 在宣 传 中 央、 省、 市加强 和创新 社会 管理 的决策 部 署与 目标 、 宣传市 委市政府开展社会管理 的成绩 和经验的基础上 , 重点推 出社 区管 理 的典型 报道 , 普及 社会 管理知 识 , 推广 点加强文化 强市的报道 。 开设 “ 加快 文化 基层 、 深入群众 , 围绕核心价值体 系建设 、 文化产业等主题 ,精心采写编发 了一系列
浙江省温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模拟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温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模拟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8f944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c.png)
浙江省温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模拟试题一、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 T 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 F 涂黑)1.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2.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民族团结为前提和基础。
4.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5.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7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3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6.从1935 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 年,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前途命运。
这一时期的延安①见证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的出现②见证了党为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作的努力③见证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④集聚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以下对于百年奋斗中四个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表述正确的是①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②关键抉择、必由之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③三大改造、艰辛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④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新时代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扎根本国土壤,制度日益展现出旺盛的生机活力。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期末复习试卷)(B+班)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期末复习试卷)(B+班)](https://img.taocdn.com/s3/m/85083c3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6.png)
九上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期末复习试卷一、 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3分,18题共54分。
)1.(2023秋·浙江绍兴)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这句话说明国家和社会治理( )A .必须厉行法治,强化法治文化B .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C .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D .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感召力2.(2023秋·河南郑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确立了五年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到2025年,政府行为要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建设法治政府,就要( ) ①依法行政,防范决定权的滥用 ②使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 ④公正司法,使每一个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A .①④B .①③C .②④D .②③3.(2023秋·辽宁沈阳)《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历经三次审议将于2023年5月1日起施行。
该法的形成和实施过程是:“党中央提出建议→民主协商→政府起草→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政府执行"。
这一过程体现了( ) ①中国共产党行使立法权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③④4.(2023秋·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下图中政府的做法,有利于( ) ①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②限制政府权力,做到依宪执政 ③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④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5.(2023秋·辽宁沈阳)2023年春节期间扫黑题材电视剧《狂飙》聚焦现实题材,着力展现我国有伞必破、有网必破,高扬利剑,打击黑恶势力,保护人们平安。
此剧的播出( ) ①有利于杜绝各种违法乱纪行为②告诫人们始终不要越法律红线 ③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 ④警示各级执法机关要严格执法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6.(2023秋·广东惠州)下列事件能够直接说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是( )①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禁止法官、检察官与律师不正当接触交往制度机制的意见》②黄河保护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 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7.(2023秋·河南商丘)截至2022年3月底,共有257件次法律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参与人次150多万,提出意见近530万条。
思政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思政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b128c0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3.png)
39浙江省绍兴市元培中学 方 谊思政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摘 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初中思政课重要教学目标,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存在教条化、简单化、功利化等教学偏差。
为了让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思政课扬帆启航,我们要对教材进行全面梳理,以价值观关键词来统领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大部分内容,注重多元化课堂教学设计,通过设立单元主题、对应学科知识、学习实践应用的方式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浸润学生的心,落实于学生的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政课 教学二、多元化课堂教学设计(一)结合班级建设活动,营造价值观培育氛围敬业精神是人们热爱一件事情、一种职业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学生应从小培养敬业精神。
首先要培养他们专心致力于自己的学业,从学习中得到快乐。
中学阶段,学习是学生的重要任务,如何正确对待学习,如何享受学习都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能。
教师可以依托班级建设活动,为践行敬业价值观创造积极氛围。
我校要求初一各班组建八个小组,民主推举组长,自行讨论设计组名、组歌、组规等。
合作小组有多项功能,主要服务于学习和班集体管理。
组员人人有分工,有担任小组课代表的,有担任纪律监督员的,组长统领小组各项活动。
每月班级评选一次最优小组,由积分最高的小组获得,并在班级进行小组文化和当选理由的宣传窗展示。
有了这样的班级平台,课堂教学就水到渠成。
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学习新天地”前,教师布置前端学习任务:你是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有了小组,你的学习进步了吗?你在组核心价值单元主题学科知识梳理 教学活动例举富强民富国强之路创新美好生活七年级上册“少年有梦”“中国梦少年梦”——谈我的梦八年级上册“维护国家利益” “日新月异祖国”图片展九年级上册“富强与创新”科技发展对人类影响九年级下册“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大事年鉴记民主学习民主制度共议民主大事七年级下册“在集体中成长”“我的集体我做主”——班级今天我当家八年级下册“人民当家做主”走进社区 了解民生九年级上册“民主与法治”小记者访谈人大代表文明培养文明素养共创文明家园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文明城市创建 我是志愿者九年级上册“文明与家园”绍兴河道治理社会小调查和谐我们共同世界开放互动和谐七年级下册“共奏和谐乐章”我为和谐校园献一策八年级上册“承担社会责任”“和谐社会 人人有责”——我为社区共建做点啥九年级上册“和谐与梦想”“世界风云里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史回顾核心价值 单元主题学科知识梳理教学活动例举自由享受自由空间培养规则意识八年级上册“自由与规则不可分”看时事热点新闻 议自由与规则八年级下册“尊重自由平等”平等促进均衡发展保障平等权益七年级下册“在集体中成长”平等竞选我参与八年级下册“尊重自由平等”看时事热点新闻 议自由与平等九年级上册“走向共同富裕”谈脱贫攻坚年的百姓幸福生活公正维护公平正义彰显公正追求八年级下册“我国基本制度”模拟政协代表 参政议政有我八年级下册“维护公平正义”“我是小小陪审员”——社会活动之法院体验日法治走进法治天地崇尚法治精神七年级下册“走进法治天地”“保护我们青少年的法律”黑板报宣传八年级上册“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主题演讲八年级下册“坚持宪法至上”12.4国家宪法日活动宣传九年级上册“建设法治中国”表二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一、主题化学科知识梳理(见表一、表二、表三)2021.03(中)表一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内承担了和学习有关的哪些任务?你们小组学习综合实力如何?怎样提高?以上问题要求在小组内分享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聚焦:中国的社会管理创新走向
【关键句】
社会管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
社会管理向度由线性向互动的转变
社会管理服务由垄断向竞争的转变
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由一维向多维的转变
一、社会管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
(一)存在问题:
1、政府对社会的全面介入导致公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得不到完全发展,公民社会和社会自治发展缓慢。
2、政府在全面履行社会管理权以及公共产品供给权的同时,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与制约机制,为权力寻租和腐败滋生提供了便利。
(二)转变的目的:
1、多元的社会管理主体可以适应多元的社会现实,为公众提供高质量、差异化的社会公共服务。
2、社会管理主体可以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3、多元的社会管理主体也有助于缓解政府压力、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将精力和资源集中用于宏观调控领域。
(三)解决思路:
1、政府应明确在社会管理方面的责任,对于一些涉及社会公平、民生以及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领域,比如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环境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政府不但不能退出,而且要加强投入与管理,否则会导致社会的不满和政府公信力的降低。
2、政府应该积极培育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积极引导和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管理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制度环境,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员培训等方式,为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优良的外部环境。
3、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开辟多种渠道,调动、吸引广大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管理。
4、加强政府对多元主体的管理和监督。
当部分社会管理和公共物品提供从政府转移到非政府组织的同时,政府必须肩负起相应的管理和监督职责,保证多元主体间的依法、有序、高效的良性互动。
二、社会管理向度由线性向联动、互动的转变
(一)存在问题:
1、线性的社会管理模式难以应对多元社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众的利益和价值迅速多元化,社会进入了矛盾的凸显期。
一方面许多社会问题集中爆发,另一方面仍有大量问题尚未显现。
这种社会状态对传统线性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既要处理好向多元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复杂的、紧迫的社会问题,又要能够将潜在的问题消除于未然或者减小其爆发的破坏性。
线性的社会管理模式面对这些问题逐渐力不从心,社会发展要求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模式。
2、随着社会事务的迅速增多,处于中心地位的政府规模迅速膨胀,社会管理成本剧增,社会管理效率低下。
面对上述问题,实现社会管理向度由线性向互动
的转变显得尤为必要。
(二)解决思路
1、转变社会管理观念。
政府应抛弃“政府中心”的传统观念,对社会组织和私人部门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和前景报以信心,承认、保护和促进自主性社会的形成,努力构建多元主体间的伙伴关系,将“信任”融入社会管理过程。
2、明确互动主体的责任。
应在政府的主导下,构筑相应的法规范和制度,明确界定各类主体的职能范围,建立多元主体之间持续、互动、共赢的伙伴关系。
三、社会管理服务由垄断向竞争的转变
(一)存在问题:
1、“营利性公共领域”竞争机制缺乏。
政府垄断了部分营利性较强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由于缺乏竞争压力与风险,政府一方面没有动力建立成本核算、过程监督与绩效管理体系,造成冗员过多、成本过高、缺乏创新的局面;另一方面忽视公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社会管理服务方式简单、内容单一、质量低下。
2、投入较多、营利性较差的“强公共领域”的竞争失序。
由于营利性公共领域缺乏政府的物质支持和政策规范,导致了公共领域内赤裸裸的逐利现象,强势社会服务部门与私人部门相互勾结,压榨普通公众。
社会管理服务领域的垄断和竞争失序,造成了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差、效率低、公众不满意的局面。
因此,完善中国社会管理体系的过程不仅仅是破除垄断、引入竞争的过程,而且要更加注重政府的“补缺位”,发挥政府在规范和引导竞争方面的作用。
(二)解决思路
1、“补缺位”,完善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体系,为社会管理领域的良性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
由于过分重视经济发展,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的职能严重缺失,一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供给中存在竞争混乱、两级分化、质量低下的局面。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完善社会管理职能,规范公共服务的竞争秩序。
2、在市场准入环节,政府应该严格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信誉良好、技术先进、成本低廉的企业或非营利组织进行项目合作。
3、在市场监管环节,政府应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一方面,政府与企业都应依据法定的合同来确保合作双方履行各自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政府须制定完善的绩效评估标准、技术标准、价格标准等,迫使企业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原则,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4、应该充分认识到市场竞争的弊端,即市场竞争的利益取向、效率取向和工具取向,可能导致对公平、和谐等价值被破坏,过分强调政府的“退出”只会适得其反。
因此在一些公共性较强的领域引入竞争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和确保弱势群体的利益,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四、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由一维向多维的转变。
(一)存在问题:
中国社会管理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一维倾向严重。
因此,应该反思和借鉴西方绩效评估的经验,促进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由一维向多维的转变。
(二)解决思路:
1、绩效评估指标多维化。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该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相一
致,改变绩效进行评估过程中的“唯GDP”的“政绩”模式,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即:发展与秩序兼顾,效率与公平兼顾,服务产出与社会满意度兼顾,当前显性政绩与未来发展潜力兼顾,量的指标和质的指标兼顾。
2、绩效评估主体多维化,形成各个评估主体功能互补、相互制约的绩效评估体系。
一是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并举,政府自身的评估与党的评估、人大的评估、社会专业机构的评估相结合,弥补政府内部评估的片面性
二是重视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应将社会和公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价公共管理机构绩效的全面性、综合性重要标尺;
三是建立和扶持专业的非政府评估机构,如独立的调查机构、大学的研究机构、媒体的评估机构等,这些机构因其独立性可以保证评估结果的相对客观,并且因其专业性可以保证评估程序和结果的科学性。
3、多维度地看待绩效评估。
一方面,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监督作用,客观的看待评估所展现的积极效果和暴露的问题,根据相关的规定追究相关主体的责任,并及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另一方面,发挥绩效评估的激励作用,通过评估建立有序、透明的竞争机制,激发工作活力,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4、要正确认识绩效评估的先天缺陷。
应注重参与式管理、人性化管理等方式,全方位地激励员工,鼓励其通过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应强化对所有社会管理领域以及社会管理主体的社会管理绩效的评估,防止出现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的空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