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象的抽象思维
浅析意象油画中的抽象思维
体现 了传 统造型艺术语 言中的 自然抽 象意义。
[ 1 ] 许德民. 中国抽象艺术学. 复旦大学 出版社 , 2 0 0 9 . [ 2 ] 王以时. 当代 中国油画研 究. 四川美术出版社, 2 0 1 0 [ 3 ] 王东声. 意象油画研究. 文化艺术 出版社 , 2 0 1 0 .
写意为支撑 , 创 作融入“ 以意造型” , 寄情调 于形象之 中, 以人为 本, 以 自身 的存 在认 识客 观世 界 , 逐 渐加 强对 艺术精 神 性的探 求。我们 能从 当今 的文 化观 念 出发 理解传 统意象 , 也 能 以传统
意象认识 当代 的具 象、 抽象 。意象油画融入 了传统美 学观 , 以象 征的手 法 、 具 有抽象 意味 的形 象 , 结 合现 当代 艺术观 , 表 达现 实
果却难 以引起 观者对“ 梦” 的联想 , 其原 因也在 于画家 虽然肢解
了现 实世界 , 但被肢 解后零散 出现 的东 西仍然是具象 的, 画家并 没有对形 态做 出“ 简化一 变化一 符号化” 的“ 似与不似之 间” 的加 工, 只不过在 空间关 系上进 行 了非现 实的重组, 但这 些重组的具
同时追求传 统抽 象性 语言 , 如笔 墨、 肌理、 痕 迹等 , 画面 中融入
抽 象痕迹是 一种在 油 画创 造 中油墨在 画面上流 淌的痕 迹 , 呈现 出一种无规则 的抽 象形 态。抽象痕迹 相互之 间形似却不 雷
同, 产 生于偶 然 , 不 以主观 意志为 中心而难 于控制 , 可能增彩 亦 可能减色 。抽象 的痕迹来 源于具体 事物 的美 , 所反 映 出的是 一
关键词 : 意象油画 抽 象思维 运 用
论审美意象及其思维特征
论审美意象及其思维特征提要:审美意象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美学范畴,已被人们广泛使用。
然而关于审美意象的诸多问题,理论界至今理解不一。
为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审美意象的本质及其思维特征等问题作了一些探究。
1、审美意象的来源:审美意象在中国古代文论及诗论中统称为意象,《周易》首次把“意”和“象”联系在一起。
“象”在《周易》中有“自然之象”、“道之象”和“易象”等不同层面。
易象就是意象,但意象却不限于易象。
艺术形象也是一种意象,但意象却不一定就是艺术形象。
专指艺术形象的意象,是一种具有审美品格的特殊意象,即审美意象。
2、审美意象的特点:审美意象作为意象的一种,它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审美意象和非审美意象之间有着质的区别,以情感为特质,是审美意象区别于其它意象的基本特征。
3、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审美意象和其它意象的思维方式主要都是直观思维,但就其思维的心理机制及其功能来说,却有着质的区别,审美意象的直观思维实质上就是情感思维。
审美意象,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美学范畴,已被人们广泛使用。
然而何谓审美意象?审美意象和意象有没有区别?审美意象是否即“记忆表象”或“心理表象”?能否将它等同于艺术形象或意境?这些问题,理论界至今理解不一,不少文章、著作的提法从内涵和外延都未有明确界定。
有鉴于此,本文拟就审美意象的本质及思维特征等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审美意象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在中国古代文论和诗论中只称为“意象”,最早见之于《文心雕龙》的《神思》篇:“……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其后各种文论、诗论中屡见不鲜。
严格地说,审美意象只是一种特殊的意象,意象不一定是审美意象。
这要从“意象”一词的本源说起。
中国古代文论、诗论采用“意象”这一概念,是受《周易》启发的。
《周易》中未出现“意象”这一术语,但它已首次把“意”和“象”联系在一起来谈了:“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意象的四种含义
意象image一词是一个中西都有的概念。
但它的内涵和外延却是十分模糊的。
意象在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中主要有四种含义1 心理意象即心理学意义上的意象国内心理学界一般把它译为“表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所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
2内心意象即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的、超前的意向性设计图像在文学创作中则表现为艺术构思所形成的心中之象或曰“胸中之竹”。
3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这个概念简称“形象”。
不仅英美目前有这种用法而且在中国自明清以来也已演化到与“形象”一词等同的地步。
4专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
它的最早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系辞》。
其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所以意象的古义是“表意之象”。
这个“意”根据孔颖达的解释是指那种只有圣人才能发现的“天下之赜”即“天下深赜之至理”。
所以意象的古义是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可称为观念意象。
“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于汉代王充《论衡》。
其云“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
”这里的“意象”是指以“熊麋之象”来象征某某侯爵威严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形象。
历史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文学艺术追求的是那种最能体现作家艺术家审美理想的高级象征意象。
我国清代文论家叶燮在《原诗》说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诗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至理不可述之事至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
康德提出的最高审美范畴和中心概念叫做“Asthetische ldee”朱光潜先生根据这个概念的希腊文本意翻译为“审美意象”并把它看成是与典型、意境处于同样地位的艺术形象的高级形态。
“审美意象”是一种“借助于想象追踪理性”能把某种“理性观念”作最完满的感性显现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的表现力已达一种“最高度”Maximum即最高范本、最高理想的境地。
什么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本特点
什么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本特点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创造型人才,而形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决定因素。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什么叫形象思维?简单地说,“形象思维是依靠形象材料的意识领会得到理解的思维。
”从信息加工角度说,可以理解为主体运用表象、直感、想象等形式,对研究对象的有关形象信息,以及贮存在大脑里的形象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比较、整合、转化等),从而从形象上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是两种基本的思维形态,过去人们曾把它们分别划归为不同的类别,认为“……科学家用概念来思考,而艺术家则用形象来思考。
”这是一种误解。
其实,形象思维并不仅仅属于艺术家,它也是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和创造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
例如,物理学中所有的形象模型,像电力线、磁力线、原子结构的汤姆生枣糕模型或卢瑟福小太阳系模型,都是物理学家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的产物。
爱因斯坦是一个具有极其深刻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师,但他却反对把逻辑方法视为唯一的科学方法,他十分善于发挥形象思维的自由创造力,他所构思的种种理想化实验就是运用形象思维的典型范例。
这些理想化实验并不是对具体的事例运用抽象化的方法,舍弃现象,抽取本质,而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将表现一般、本质的现象加以保留,并使之得到集中和强化。
例如,爱因斯坦著名的广义相对论的创立实际上就是起源于一个自由的想象。
一天,爱因斯坦正坐在伯尔尼专利局的椅子上,突然想到,如果一个人自由下落,他是会感觉不到他的体重的。
爱因斯坦说,这个简单的理想实验“对我影响至深,竟把我引向引力理论”。
什么叫抽象思维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
形象思维的基本特点(一)形象性形象性是形象思维最基本的特点。
形象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形象,思维形式是意象、直感、想象等形象性的观念,其表达的工具和手段是能为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象、图式和形象性的符号。
找回纯正的中式思考方式:意象思维
找回纯正的中式思考方式:意象思维本期导读如果用一句话说明中国人的思维特点,那就是中国人喜欢用意象思维。
探寻思维深处的秘密,来听潘毅老师讲中国人的意象思维。
本文节选自#中医文化必修课#,长按海报图即可参与喜马拉雅123知识狂欢节,半价订阅。
国家的特色往往由思维方式来显现,意象思维就是我们最具特色的传统思维方式。
圣人立象《周易》有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说法。
什么是象?象有形象、征象、意象之分。
其中形象、征象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物象或自然之象,是万事万物表现出的诸如形状、颜色、质地、性质、构成、声音、气味、味道乃至感应、习性等自然形征。
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本质上就是以所感的「象」为凭的。
第二类是人为模拟象。
《周易》说:「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像」就是相似,说明《易经》的卦象,就是仿拟天地万物的形象而来。
圣人见天下万事万物无比繁杂,因而模拟自然界最基本的天、地、水、火、雷、风、山、泽等要素的基本形态或特征,归纳为八个基本卦。
再以八卦相互组合,推演成六十四卦,以象征万事万物所适宜的「象」,以及象与象之间的关系。
自然客观的「实象」,经过圣人的思维加工、联想、创造后,以卦符的形式作为自然万象的仿拟象。
而常见的拟象则有三种形式:一、卦符、太极图、八卦图、河图、洛书、干支等符号性拟象;二、阴阳、五行等体系性拟象;三、文字以及书画等各种艺术拟象。
区别在于:前两种是拟象成模,万物皆可入模,便于模仿操作、说理论道;而第三种仅为纯粹拟象,可表意,但一般不作为使用工具。
立「象」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尽它的意蕴,这就引出了「意象」这一个词。
各领域无不用到意象思维意象是什么意思?它是人们面对自然万物的形象、征象或拟象所产生的会意。
新版《辞海》解释为:「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
」意象思维,在中国文化中可以说无处不在。
我们不妨看看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1.文字是从象形到会意,大抵走的就是取象寓意的路子。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的关系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如下:
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一,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形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方法。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能在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相互交叉和转化、渗透,与灵感思维一起成艺术思维。
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特征,着重结合,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特征;抽象思维则侧重于分析,在艺术创造中要服从于形象思维规律,有机融合于形象思维中,二者在融合中共同发挥作用。
意象与抽象
“意象”与“抽象”摘要时代在进步,各种文明的良性基因差异互动、多样共存的局面,使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苦恼于究竟该怎样去“画”的问题。
西方绘画中的抽象造型法则,难以满足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
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别以及材料技法等因素,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象思维在油画中的应用这一课题的空白,目前依然没有得到填补。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和西方现代绘画的“抽象”入手,在“无序”中理清头绪,从两者之间的对比差异中寻求共通性,以期为美术创作开拓出一片包融了抽象意识的意象造型空间。
关键词:意象意象造型抽象趋共性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在美术界,对于怎样去“画”、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好画”等问题,一直是画家们讨论的热点。
当然评判标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笔者认为一幅“好画”,应以其独特的造型语言无声地诉说着画家的审美情趣和客观物象的精神面貌,又具备着能够把观者拉入其中任意畅游的能力。
这不仅是表现技法属于具象还是抽象的问题那么简单,而在于能否明晰“意象”与“抽象”的内在关系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意象”和“抽象”造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油画创作中运用中国传统意象造型法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力图能够为中国油画的健康发展开僻出一条新的途径。
一“得意而忘象”之中国传统审美法则“意象”在古代主要指实体一方的内心与表象,而现今所说的“意象”则是一个内涵精深、外延宽泛的概念。
意象是创作主体的情感感受和所描绘客体对象的统一,是游离于客观事物之上而又寄情于客观事物之中的一种可感的“意”。
1 儒、释、道思想的内在影响“意象造型”理念的提出,是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学说占有重要的统治地位,它们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儒家思想是一直贯穿中国文化艺术的一条重要血脉。
孔子及儒家代表人物把理性引导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不做抽象的玄思。
这样势必“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
中医的思维方法之一:意象思维
中医的思维方法之一:意象思维展开全文思维是指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思维。
思维方法属于思维科学的范畴。
思维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表达思想的工具。
按照现行思维科学的分类,一般来说把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类。
中医学中应用了许多不同的思维方法,这些方法的养成对学习中医和发展中医有着巨大的价值。
我们逐步进行一些讲解,以开拓大家的思路,更好地养成中医的思维习惯,学习和创新中医,并在学习和创新中发展中医。
意象思维的概念意象思维又称为形象思维。
它是直观观察和理性认识有机结合的思维方式。
思维的第一个阶段是把感官所获得并储存于大脑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信息储存于大脑里面,观察客观形象,并将这个形象的信息储存在大脑当中。
第二个阶段,运用比较、分析、抽象的方法,进行加工,加工的结果,要抽象出反映事物典型特征和本质属性的一系列的意象,由心而发,主观客观结合起来,最后要得出意象。
中国传统的意象思维方式可分为三类:1)符号意象思维,用某种符号来象征一些神秘的自然法则,如《易经》中的“--”“ -”,各种道教,佛教的灵符。
2)玄想意象思维,用选择出的意象符号来象征事物本质或某种“形而上”的东西,如老子、庄子的“道”、玄学中的“无”“自然”,朱熹的“太极”、“天理”等。
3)审美意象思维,通过塑造审美意象来达到某种带有文学艺术情趣的思想境界,如王维的诗、苏轼的词、中国的山水画等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
中医学中的意象思维和这种传统意象思维有类似的地方,也有所不同。
在中医学中,中医通过四诊收集的资料,有患者疾病现象的象,医生运用中医的理论对于这些象进行分析,把主观的心神和疾病的征象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的象,意象。
在这个基础上,以意象为基本单元,运用联想、类比、形象的这种方式,找出这一群病理信息,它们反映了什么样的一个证候,进行辨证,这个过程就是意象思维的过程。
在这里面意象思维强调的是对于客观事物进行全面地系统直观考察,一定要有丰富的直观经验。
分析诗歌中的诗意意象和抽象表达
分析诗歌中的诗意意象和抽象表达诗意意象和抽象表达是诗歌的重要元素,它们赋予诗歌以深度和内涵,使其超越了平凡的文字和句子。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中的诗意意象和抽象表达。
首先,诗意意象是指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来传达诗人的情感、思想和感受。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是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比喻来实现的。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里的“明月光”和“地上霜”就是诗意意象,通过描绘月光和霜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意象的运用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其次,抽象表达是指通过抽象的词语和概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与意象不同,抽象表达更注重内在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里的“白日”和“黄河”都是抽象的词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抽象表达,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无常的思考。
抽象表达使诗歌更具有哲理性和思想性,使读者能够深入思考和思索。
诗意意象和抽象表达在诗歌中常常相互交织,相互补充。
通过意象的描绘,诗人可以更好地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抽象的思考也可以为意象提供更深层次的内涵和解读。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里的“风急天高”和“猿啸哀”是抽象的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抽象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时代动荡和社会不公的思考。
同时,意象的描绘也为抽象的思考提供了具体的形象和情境。
除了意象和抽象表达,诗歌中还常常运用其他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意和表达效果。
比如,对比、排比、倒装等手法都可以使诗歌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通过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可以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诗歌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总之,诗意意象和抽象表达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赋予诗歌以深度和内涵,使其超越了平凡的文字和句子。
通过意象的描绘和抽象的思考,诗人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解读空间。
第二十一章意象思维
第二十一章意象思维汉字起源于算筹和十进位值制,起源于古代中国发达的数学。
汉字也起源于历法,八卦是历法的承载物,八卦图四周的线条组合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初的表意文字,这种表意组合在结构上要比算筹中“一”表意为“五”更加先进,更加复杂,更加具有文字的特性。
汉字是意象思维的结果,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思想的具体体现,汉字是中国数学高度发达的结晶,汉字是世界上最科学、最完美、最能够体现人类文明发展的文字。
汉字的表意不是简单的表达这一个字的意思,而是每一笔、每一画都透露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
以形表意,观形知意,意意相融,新意无穷,形和意的完美体现,意和形的相互映照,汉字就是对意象思维的最佳诠释。
文字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文字是思维方式的产物,分析性思维产生了表音文字,意象思维则产生了汉字,所以说,我们中华民族的基本思维方式是意象思维方式。
意象思维方式不但流淌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中,还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文化娱乐、恋爱婚姻、诗歌美术、言谈举止、建筑艺术、人际交往、大政国策、语言文学等等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汉字是世界上各种文字中唯一具有书法艺术的文字,它通过汉字字形的各种变化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对人生的认知,它是主观与客观的融合,它是意象思维的典型代表。
汉字的书法艺术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临摹拓写,可挥洒自如,可龙飞凤舞,也可自成一体,但不管怎么书写,表意始终都是书法的精髓和核心。
早在汉朝时期的蔡邕就就对汉字的书法艺术有过精确到位的描述:“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书法的书写与汉字产生的原理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写意,都是由意生象,由象表意,意由心生,情之所迫的结果。
意不能刻意为之,象也不可机械雕琢,要随心所欲,要笔随心动,要理解字句中的深意,要体会字句中的真情,理解与体会的交融,写出自己的感悟与心意。
中医的意象思维与意象模式中医的意象思维与意象模式
中医的意象思维与意象模式中医的意象思维与意象模式中医的意象思维与意象模式意象思维(即比类取象)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特色的思维方式,中医当然亦不例外。
古人认为“知地者智,知天者圣”(《周髀算经》)意思是说能用计量的方法直接测度大地的人是聪明人,而能结合取象的方法测度天体的人则是特殊聪明的人。
这里的取象不同于单纯直接的观象。
它是在大量观象的基础上,依靠思维的抽象活动,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概括、综合、归纳,确定出它的抽象属性,找出它们的共相,并借助于特定的形象加以标识。
这就是汉代易学家王弼的“立象尽意”和“得意忘象”。
这里的“意”是意象,这里的“象”则是现象和表象。
掌握了事物的内涵属性(即意象)后,则不再受具体事物表面现象的局限。
取象的内容除包含事物的表象外,还包含“特定事物的内涵属性、内部结构、实体与表象的关系,事物本身与其外界各事物的联系和制约关系等”。
(宋为民《中医全息论》重庆出版社1989年第61页)《周易》的八个本卦和六十四个重卦都是取象,其中象辞就是取象。
取象方法在中医理论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基础理论形成的关键所在。
中医通过对人体表象的直接观察,归纳出效法自然的意象生理、病理、病机模型,如藏象、经络、六经、气血营卫等。
以脏腑为例,五脏(心、肝、脾、肺、肾)都近似于实体,故类比其实象,拟之于地,取其共相(意象)为阴;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都呈现为空腔形体,故类比其虚象,拟之于天,取其共象为阳。
不懂这一点,是无法弄明白五脏六腑为什么分属阴阳,怎么和阴阳沾上边的。
又云“三阴三阳(六经)之名词,皆为病症深浅界限之符号,非必指脏腑中实质疾患。
”(时逸人《中国时令病学》)“变证为端,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尽之,则变而不变矣。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卷首》)在治疗方面,《脾胃论》“用药宜禁论”指出:“夫时禁者,必本四时升降之理,汗、下、吐、利之宜。
概念与意象:抽象思维的深层理解
概念与意象:抽象思维的深层理解
在探索抽象思维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普遍的误解:概念可以被图像化。
这种观点认为,每个概念都能在脑海中以图像的形式呈现。
然而,这种认识忽略了概念的抽象本质,导致我们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首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动物。
我们对动物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能够识别和理解它。
但是,如果我们尝试形成一个关于动物的意象,我们会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任何我们能够想象出的图像,都只能是某个具体动物的形象,或者是一些动物的混合体。
这样的图像无法代表“动物”这一广泛的概念,因为它包含了所有动物的特性,而不是某个特定的个体。
正如布鲁克斯所指出的,概念的普遍性使其无法被一个具体的图像所替代。
概念是广指的,而不是特指的。
如果一个概念能够被一个图像完全描述,那么它就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具体的物体。
概念的本质是抽象的,它代表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而不是某个具体物体的图像。
此外,我们还需要区分概念和理想化物体。
理想化物体是我们在思维和想象中用来代表一类事物的特别代表。
虽然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概念,但它们本身并不是概念。
概念是抽象的,而理想化物体则是具体的。
在教育和职业领域,能够将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像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概念,也有助于我们。
意象与思维
意象与思维前言:《意象与思维》本文是我对几年来研究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笔记心得的阶段性整理总结。
以我个人的体验与思考对心灵认知领域的一次概念再修正和再描述,希望对大家了解意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有所帮助。
-理论阐述-《意象与思维》解构描述的“思维”大多情况下是个名词,它是一个信息载体互动的空间,它是一个活动自组织网络,它是构成心智与产生意识的基础平台,它真实存在,承载了每一个不同的记忆,也创造了不同的心灵。
但对于每一个拥有心灵的动物来说,构成思维的基础元素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本文要具体描述的“意象”。
如果把“思维”诗意的描述成“大海”,那么构成“思维之海” 的每一个水分子是“意象”。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记忆和想象是属于心灵的同一部分,一切可想象的东西在本质上就是记忆的东西”,而智能系统的基本单元是——意象。
记忆和想象的过程都需要调用记忆网络中各个意象单元。
想象在调用意象单元时,进行加工和重组就会产生新的意象。
实验证明鼠脑中也存在意象类似的东西,老鼠自己的居住的小“窝”也有记忆的反应,而“窝”这个概念应该不是预编码于鼠脑内,而是后天形成的概念。
而组成“窝”这个概念的底层信息是预编码于鼠脑内的,比如一些特定几何形状、对于不同质感、颜色什么的有所相应的底层信息。
是它们共同组成了后天的“窝”概念。
这也就验证了,你可以感觉到的越多,思维和想象空间就越大,思维和记忆是后天组合的结果。
我们知道,大脑认知事物的过程离不开大脑中神经单元的互动作用,才会出现丰富多彩的。
每一个神经单元都是一个“模糊状态机”,也就是说在输入强度达到神经单元激活阀值的时候,该神经单元才会激活。
而带来输入强度的相关联结不只一条途径,而是许多条联结关系,这些多条联结输入也是状态也是模糊不可确定的,而且连接强度是可塑的。
所有神经单元都在一张抽象的神经网中互动,小小的环境输入也会在意识之海上产生涟漪,进而影响你我当前的感觉体验和行为模式,让我们的记忆像旋律一样响应和演绎。
关于意象的抽象思维
关于意象的抽象思维关于意象的抽象思维不同抽象水平的意象是如何行使着绘画、符号和记号这三大功能的?假如意象仅代表某种特定的内容,并不能反映这种内容的典型视觉特征,它就只能作为一种纯粹的记号。
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关于意象的抽象思维绘画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一种把感性形象和一般普遍性的概念融合在一个统一的认识性陈述中的理性活动,而这种思维活动得以进行下去的媒介就是意象。
既然思维活动是通过意象进行着,那么,大多数这类意象必定是高度抽象的,因为思维大多数是在高度抽象水平上进行。
所以作为具象与抽象中介的意象与抽象的关系更值得我们去探索。
关于抽象、具象以及意象之间的论述,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对抽象与具象的探讨,作为两者中介的意象似乎很少有人从本质上以哲学的角度来论述,只是偶尔会从造型或意境方面去解释意象。
那么我们今天所提及的意象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有待于我们从它的本质及其在思维中行使的功能方面去体会,了解。
具象、抽象及意象三者是从表现内容与事物的自然的近似程度来区分的。
意象,一般是从抽象和具象两个正好相反方向上揭示世界的,即可超越“实陈事物”领域(比之抽象),又可以位于那些专门再现事物的活动的抽象“作用力模式”之下(不如其抽象)。
它们实际上处于两者之间,成为接通这二者的桥梁。
一种意象在描绘某种事物,它自身又比被描绘的事物“抽象”一些,则该意象便会成为这种事物的“画”。
作为“画”的意象“总是捕捉被描绘事物或事件的突出性质,加以再现。
作为忠实复制的物象的绘画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与原物酷似的意象并不能把事物的本质清晰地呈现出来”。
当意象不如它代表的概念或观念抽象时,就成为这种观念或概念的符号,就是一种较为抽象的观念赋予可见的形体。
在艺术中,最理想的形态是那种不太逼真,但又与画家想要表达的观念相同构的意象。
这种意象不仅是思维活动进行的媒介,或者说,就是思维活动自身的血肉之躯。
在一般情况下,一种意象总是同时行使绘画和符号两种功能。
漫谈形象思维与意象思维的艺术
漫谈形象思维与意象思维的艺术人类的思维活动,不外乎是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
人类的一切艺术创造,最主要的思维方式即是形象思维,亦即意象思维方式。
理性思维,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普通准则,表现在形而下的是人类社会实践与自然客观的同步,即人的客观生命生存意识。
表现在形而上的是人类所普遍遵守的道德、伦理、法律法则等等。
形象思维,则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万物“形而中”与“形而上”的触景生情的情感思维,这种思维特点是:不具备生存的功利性,不具备理性思维的逻辑性,使人的精神刹那间进入忘我的自由愉悦状态。
西方美学理论把人和物象情感碰撞的美称之为“美的观照”,而东方人称之为“触景生情”,即由于人的情感移动,使主观物象立即成为人的情感化身,从而使物象同时具有了有血有肉有情的活生生的感观形象。
这叫做人之情感的“物化”或者说客观物象的“活化”。
所谓不具生存的功利性,就是说人的“触景生情”不是以物象对人生存的好与坏影响利益之间对等为前提。
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的最主要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是通过作者对于客观物象所发生的联想,幻想,想象等思维方法,使客观物象被打上情感的烙印,而这个带有情感的物象即成为了作者心中之象或意中之象。
就是说只有从客观之象转化为形中之象,再由形中之象到意中之象,亦经过这三个阶段递进转化,进行归纳和演绎的艺术抽象加工,这样便在艺术家头脑中形成了意象思维过程。
意象思维是与人生俱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因此它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思维形态。
意象思维首先是属于人类抽象思维的范畴,即属于抽象思维里面的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一方面注重对于事物的艺术概念的归纳,形成特有的形象概念符号,又一方面又注重事物的形象化。
事物概念的归纳一般不带有人的情感色彩,而物象的形象化却是带有人的情感色彩的,因为形象化意识是基于艺术情感作为本源的。
意象思维的第一媒介,来自于客观自然形态的物象即“第一性自然”,当着自然物象入居到艺术家心中时,可立即得到了艺术家心灵的关照,即是美的理念的关照,这个自然物象便成了艺术家心中美好的事物。
意象和抽象艺术形式培养创新能力
在造型艺术中,东方的意象和西方的抽象是两个自成体系的艺术形式。
东方艺术的意象性源自于中国古老的《易经》,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而西方抽象艺术则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虽然不到百年,但是对现代艺术产生了世界范围的深刻影响。
用意象和抽象两种不同的艺术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十分有价值的。
一、意象思维与意象绘画一意象思维释义意象源自于《周易》的立项尽意之说。
象是《周易》的核心范畴,《周易》之象是由八卦符号组成的,分别象征着天、地、雷、风、山、水、火、山、泽等八种自然之象,《周易》将天下万物纷繁杂乱的现象归结为这八种卦象,卦象虽然不是艺术形象,但从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来说,可以看出古人对复杂物象的高度概括能力。
在《周易》的基础上,中国历代思想家、艺术家都对意象深感兴趣,不断充实和丰富了意象学说。
西汉杰出的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首次提出了意象的概念;魏晋南北朝玄学代表人物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篇》中,对意、象、言的关系作了深入辨析;大美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开创了审美意象学说;唐宋时期是意象学说的综合发展和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时期,兴象意境成为评价艺术的新词;明代是意象学说臻于成熟的时期,意象透莹、意象玲珑、神韵意象意广象圆等成为评价艺术的标准。
二意象绘画中国独特的意象思维方式,产生了特色鲜明的意象艺术,如意象诗歌、意象音乐、意象绘画、意象书法等等。
单从意象绘画而言,就有一套完整的美学理论体系和绘画表现形式。
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谢赫提出了气韵生动,这是总结从先秦至魏晋一千余年绘画艺术创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也是中国绘画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
遵循此思想,之后的艺术家仍不断凝练出对意象绘画的见解,张萱提出了意象契合;张彦远提出了意在笔先,画尽意在;沈括提出了得心应手,意到使成;苏轼提出了成竹在胸;方薰提出了意象经营……。
这些见解使心与物的关系得到辩证统一的认识,也是对审美意象创造的高度概括。
二、抽象思维与抽象艺术一抽象思维释义造型艺术中的抽象思维有别于一般的抽象思维。
意象性思维课程
意象性思维课程意象性思维课程的介绍意象性思维是一种强大的认知工具,通过激活我们的感官和情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像和符号。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观念、问题和解决方案。
意象性思维课程旨在培养学员的意象性思维能力,并在各个领域中促进创造力和创新。
课程大纲第一课:认识意象性思维- 意象性思维的定义和原理- 意象性思维的优势和应用领域- 意象性思维与其他思维模式的比较第二课:感官刺激与意象构建- 如何利用感官刺激激发意象性思维- 创造力与感官体验的关系- 意象性思维的符号和图像构建技巧第三课:意象性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意象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关联- 意象化问题表述的技巧- 利用意象性思维找到创新解决方案的案例研究第四课:意象性思维的艺术性应用- 意象性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艺术家如何利用意象性思维表达他们的创意- 学习艺术家的意象性思维技巧并应用于自己的表达第五课:意象性思维的商业应用- 意象性思维与品牌推广的关系- 利用意象性思维打造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策略- 意象性思维在市场营销中的案例应用课程特点1. 实践导向:课程注重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和实践活动提高学员的意象性思维能力。
2. 多元化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工具,包括小组讨论、个人作业、案例分析等,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员需求。
3. 跨学科融合:结合艺术、科学、商业等不同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员的综合思维能力。
4. 个性化指导:根据学员的背景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意象性思维的潜力。
报名方式如果您对意象性思维课程感兴趣,请填写以下信息发送至[邮箱地址]:- 姓名:- 职业/专业:- 联系方式: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提供详细的课程安排和报名事宜。
结语意象性思维课程将帮助您发展新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并提升您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无论您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创业者,这门课程都将为您带来巨大的收益。
欢迎您报名参加意象性思维课程,一同开启创意思维的新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意象的抽象思维
关于意象的抽象思维
绘画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一种把感性形象和一般普遍性的概念融合在一个统
一的认识性陈述中的理性活动,而这种思维活动得以进行下去的媒介就是意象。
既然
思维活动是通过意象进行着,那么,大多数这类意象必定是高度抽象的,因为思维大
多数是在高度抽象水平上进行。
所以作为具象与抽象中介的意象与抽象的关系更值得
我们去探索。
关于抽象、具象以及意象之间的论述,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对抽象与具象的探讨,
作为两者中介的意象似乎很少有人从本质上以哲学的角度来论述,只是偶尔会从造型
或意境方面去解释意象。
那么我们今天所提及的意象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有待
于我们从它的本质及其在思维中行使的功能方面去体会,了解。
具象、抽象及意象三者是从表现内容与事物的自然的近似程度来区分的。
意象,
一般是从抽象和具象两个正好相反方向上揭示世界的,即可超越“实陈事物”领域(比之
抽象),又可以位于那些专门再现事物的活动的抽象“作用力模式”之下(不如其抽象)。
它们实际上处于两者之间,成为接通这二者的桥梁。
一种意象在描绘某种事物,它自身又比被描绘的事物“抽象”一些,则该意象便会
成为这种事物的“画”。
作为“画”的意象“总是捕捉被描绘事物或事件的突出性质,加以
再现。
作为忠实复制的物象的绘画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与原物酷似的意象并不能把
事物的本质清晰地呈现出来”。
当意象不如它代表的概念或观念抽象时,就成为这种观念或概念的符号,就是一
种较为抽象的观念赋予可见的形体。
在艺术中,最理想的形态是那种不太逼真,但又
与画家想要表达的观念相同构的意象。
这种意象不仅是思维活动进行的媒介,或者说,就是思维活动自身的血肉之躯。
在一般情况下,一种意象总是同时行使绘画和符号两
种功能。
假如某种意象被选择出来作为一种记号,它就只能作为一种间接的媒介使用,因
为它的作用就是使人看到它就想到它代表的内容。
这就是说,记号与它所代表的东西
之间在彤态上并不相似,因此它自身不能作为思维活动赖以进行的媒介。
意象还可以
用于“描绘”事物,而当它描绘的事物在抽象性方面低于这一意象自身时,这种意象就
成为这些事物的“绘画”。
作为绘画的“意象”“总是捕捉所描绘事物或事件的某些有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