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合集下载

《社会学》第六讲: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社会学》第六讲: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社会学》第六讲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1、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卢梭:人类应该在公共秩序(通过社会化和一定的社会控制实现)和个人自由之间实现二者的平衡。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适度的社会控制(平衡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很难实现的原因有:①人们对自由与控制的重要性的看法不同。

②利益的复杂性。

③现实的复杂性。

2、社会控制的概念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

3、社会控制的类型①统治与制约:统治是建立在外在的强制力量基础之上的控制方式,当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运用强制性手段迫使他人去遵守既定规范时就表现为统治;制约也称社会制约,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由于人们认同某种规范而产生的,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控制方式。

②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正式控制也称形式化的社会控制,是使用比较成型比较正规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非正式控制是指用不那么成型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

③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如果一个人感觉到是外在的社会环境对其行为产生了约束和压力,使其不敢违反社会规范,即外在控制;内在控制的直接控制力量来自于行动者本身,如果一个社会成员接受和内化了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规范,自觉地实践角色规范,这就是实现了内在控制。

④积极的控制与消极的控制:积极的社会控制是建立在积极的个人顺从动机之上的,以倡导、鼓励为特征的防止违规行为发生的控制方式;消极的社会控制是指运用惩罚手段来制裁某些违规行为的控制。

4、社会控制的方式①习俗、道德和宗教②政权、法律和纪律③社会舆论与群体意识从众与服从:米尔格拉姆有效区分了社会控制的两个重要层面即从众与服从。

从众是与同辈一样的行动,同辈指的是和我们处在相同地位且没有特别权力指导我们行为的个人;服从则是对等级结构中具有较高权威者的依从。

二、越轨行为对社会学家而言,越轨行为这个名词并不代表堕落或邪恶。

越轨行为是破坏规范或违反群体与社会期望的行为。

越轨行为及社会控制

越轨行为及社会控制

繁和越持久,且接触时的年龄越小,当事人变为越轨者的可能性越大。
• 标签理论
——标签理论家们突出地强调越轨是相对的这一事实。一个行为及 其违反者只有当被他人标签为越轨时才变成了越轨。 ——两种越轨:初级越轨(primary deviance),即偶尔卷入违反 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未对个人的心理形象和社会角色扮演发生持续 的影响; 二级越轨(secondary deviance),卷入违犯社会规范的行为, 并被其他人标签为越轨者而且越轨者本人也这么接受了。 在二级越轨中,越轨者必须围绕越轨者的角色来认知他们的行为 和自我观念。他们可能以某种方式穿戴,使用一种特殊的、只有他 们自己人才知道的俚语。他们越清楚地将自己界定为越轨者,他们 就越可能被其他人当作越轨者。经过一段时间后,即使那些对他们 的名声一无所知的人,由于他们呈现出来的形象就可能一眼看出他 们是越轨者。 ——关注越轨过程而非结果 标签理论家们曾将成为一名职业越轨者的过程分为三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是权威者或关系密切的人对越轨行为的察觉;第二步是对越 轨者的标签;第三步是越轨群体或越轨亚文化为加入该群体或文化的 人提供越轨行为的社会支持。这样个体就开始了他的越轨生涯 (deviant career),也即接受了越轨亚文化中的越轨认同与生活 方式。
• 文化传递理论
失落并不一定导致越轨。例如,许多贫民区的孩子,受教育和挣 钱的机会经常被抑制,但他们并未成为瘾君子、盗贼。正如心理学的 学习理论所指出的,要想变成越轨者,人们必须有机会去学习越轨。 那些习得了赞成越轨行动的观念的人,比其他人更有可能采取越轨的 方式。 越轨,像遵从一样,是从一个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习得的。 ——虽然社会环境试图劝导人们遵从社会规范,但教导的内容并非总 是一致。 如家长的言传与身教并不一致。 ——在某些企图纠正越轨行为的地方实际上却在传授越轨行为。如在 监狱。 萨瑟兰的差异性联合理论(theory of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认为,每个人都受到了遵从和越轨行为的双重影响。这些影响在个人 的思想中展开斗争,哪个方面在思想上占了上风,哪个方面就会去引 导人们的行为。如果走向越轨的社会化强度超过走向遵从的社会化程 度,一个人就会变为越轨者。萨瑟兰指出,有几个不同因素打破平衡 偏向越轨:与教唆越轨的人联系越密切,与之交往的次数越多、越频

越轨行为的社会学解释

越轨行为的社会学解释

越轨行为的社会学解释一、社会规范与角色社会规范是社会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设立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期望和要求。

越轨行为的发生往往与个体违反社会规范有关。

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和权利,越轨行为可能源于个体对角色的不当扮演或对规范的漠视。

二、社会结构与不平等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个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位,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可能导致某些群体在社会资源分配、机会获取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增加其成员的越轨行为。

三、文化冲突与认同文化冲突是指不同文化间的矛盾和冲突,可能导致个体的认同危机,从而引发越轨行为。

个体在面对文化冲突时,可能因为无法适应或无法选择合适的文化认同而产生越轨行为。

四、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群体压力是指群体对个体产生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可能导致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行为,即从众行为。

在某些情况下,从众行为可能引发越轨行为,例如在群体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个体可能因害怕被群体孤立或排斥而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越轨行为。

五、社会控制与惩罚社会控制是指社会通过各种手段对个体行为进行管理和约束,惩罚则是控制越轨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的社会控制和惩罚有助于减少越轨行为的发生,但过度的控制和惩罚可能引发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

六、社会变迁与适应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化,可能导致个体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和规则,从而产生越轨行为。

适应能力较差的个体可能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观念,从而成为越轨行为的受害者或实施者。

七、越轨行为的形成与预防越轨行为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包括个体心理、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

预防越轨行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例如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加强家庭教育、优化学校教育环境、改善社会环境等。

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控制和惩罚力度,从源头上遏制越轨行为的发生。

1.个体心理因素: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挫折、冲突、焦虑等心理状态可能导致越轨行为。

例如,自卑感、自我概念不明确等心理状态可能使个体偏离社会规范。

犯罪、越轨行为、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

犯罪、越轨行为、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

Page 446话题1说明犯罪、越轨行为、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社会控制、越轨与犯罪社会控制和社会化是鼓励人们遵从社会或群体的主流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并防止越轨行为发生的主要方法。

因此这些过程目的是在于,避免社会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维持社会秩序处于相对稳定,人们普遍遵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状态。

社会控制是通过一系列的积极和消极的制裁来实现的,他们是由一些社会控制领域的那些正式机构,专门设置了保证人必须要遵循的特定规范,尤其是法律系统–如警察、法院和监狱等,以及非正式的一些方式,如通过家庭、社区、同伴群体的压力,以及教育制度、宗教、工作场所和媒体等其他机构来实现社会控制。

家庭是非正式社会控制的一股重要力量。

社会控制指的是说服或迫使个人遵从社会或主流社会群体性的规范、价值观的各种方法。

越轨行为指的是某种违反规则的行为,它不符合特定社会或社会群体所制定的规范和期望。

Page 447活动:1、在每一种情况下,给出你通常期望符合以下两种情况的三个例子:(a)在你的学校或学院,(b)在你的同辈群体中,(c)在工作中。

解释在每一种情况下,如何执行这些规范,并概述了如果你不遵循他们就会受到的制裁。

2、建议和解释在每一种情况下,宗教和媒体可能进行社会控制的两种方法。

犯罪与越轨行为的社会建构犯罪的社会建构Newburn(2007年)认为犯罪基本上是一种标签,它与国家明令禁止的并具有一定法律制裁他们的某些行为有关。

虽然犯罪似乎是很容易被认定的,因为法律规定了什么是犯罪行为,但其实没有任何一种行为,它本身就是犯罪。

只有当“犯罪”的特定标签被应用于犯罪行为时,该行为才成为了犯罪行为,即使是非常相似的行为,也会由于不同法律执行机构的解释,以及行为发生的背景来区别对待处理。

例如,在某种情况下杀死某人本身不是一种犯罪行为:如果它发生在英国酒馆外面的一场刀战中,它很可能被定义为犯罪,但如果是在战争中与敌方士兵进行刀战的话,则不是犯罪行为了。

第十三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第十三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 什么是越轨行为?对社会学家而言,越轨行为这 个词并不代表邪恶与堕落。“越轨”(deviance) 是破坏规范或违反群体与社会期望的行为。根据 定义,酗酒者、有强迫性倾向的赌徒和精神病患 者,都被归类为越轨行为者。上课迟到也被归类 为越轨行为,同样地,在正式婚礼中穿着过于随 意也是一种越轨行为。就社会学的定义而言,随 着时间的不同,我们都可能是越轨行为者。我们 中任何人,都会在特定情景中打破被普遍接受的 社会规范。
• 奇型怪异的视觉摇滚乐队队员 视觉系摇滚,英文名为 Visual Rock。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的欧美。视觉系摇滚是在时代 进步,人们不再局限于听觉上 的满足而追求视觉冲击的基础上 产生的。视觉系用服饰和化妆 来表现音乐,乐队经常染不同 的发色,穿不同寻常的服饰。
• miyavi,日本著名视觉系 摇滚乐队之一SKIN乐队 的吉他手,脸上有3个洞 (右眉骨,左鼻翼和右下嘴唇), 6个耳洞,16个纹身, 其中一个纹身是一篇 长达331个字的经文。
• 第三,越轨行为并非总是自愿的。如有心理缺陷 的人违犯了与社会所认同的最基本规范是由于他 们不是“完整”的人。一些学者还发现,许多反 社会行为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越轨者缺乏 正确行动能力的结果。但如果将“不能遵从”的 范围过分扩大,那么作为我们司法制度基础的个 人责任概念就会遇到挑战。 • 第四,越轨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所为。某些类型的越轨行为并不一定是某个人行 动的结果,有些可能是团伙,甚至是由公司或政 府机构所为。

越轨行为是社会建构起来的,所以,不同时间与 文化下的诠释都可能不同。在一种文化中是越轨 行为,在另外一种文化中也许是被称许的。在拉 丁美洲、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许多国家中,斗牛 是颇受欢迎的运动,但对信奉印度教的人来说, 因为牛是神圣的动物,所以不难想象,如果看到 斗牛场中垂死挣扎的牛,他们的反映会如何?运 用社会学从他人和自己的观点来看待他人的文化, 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越轨行为是社会建构起来的。

第八章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第八章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成功的手段 (认真工作)
+ -
社会目标(获 得财富)
+ +
仪式主义 退缩 反抗
+ +
+
仪式主义者,放弃社会目标的追求,被迫按照社 会认可的手段生活。工作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职业倦怠感,忽视职业价值。
模式
非越轨行为 从众 越轨行为 创新
成功的手段 (认真工作)
+ -
社会目标(获 得财富)
+ +
仪式主义 退缩 反抗
模式
非越轨行为 从众 越轨行为 创新
成功的手段 (认真工作)
+ -
社会目标 (获得财富)
+ +
仪式主义 退缩 反抗
+ +
+
注:+表示接受,--表示拒绝,+表示以新的手段和目标来代 替
模式
非越轨行为 从众 越轨行为 创新
成功的手段 (认真工作)
+ -
社会目标(获 得财富)
+ +
仪式主义 退缩 反抗
的他人——如教师,亲戚,警察等贴上标签,描述为偏差
行为或犯罪者,他就逐渐自我修正,而成为偏差行为者或 犯罪者。

标签理论不注重探求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而是试图解释 为什么特定的人会被视为“越轨者”,一个人如何被贴上
越轨行为者的标签。
3.标签理论

标签理论认为,某些人或团体有权力定义标签,
并用在他人身上。(警察、法官、精神科医生、
风俗
习惯
道德
宗教
非正式群体内部的规范
从众与服从
二、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

正式控制:使用比较正规、成型的规则来约束人们 的控制方式。如政权、法律、条例、各种规章、守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十四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十四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度的三个维度
〔1〕控制力度。 〔2〕控制刚度。 〔3〕控制网络致密度。
〔二〕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三个角度
〔1〕历史的角度。 〔2〕社会稳定的角度。 〔3〕社会成员自由程度的角度。
〔三〕适度社会控制的意义
欠度控制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社会 秩序的维系。过度控制不利于社会成员发挥 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社会的运行与开展。 适度社会控制才能既发挥社会控制维系社会 秩序的根本功能,又能充分调动社会成员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社会控制的功能
社会成员由于各自的社会地位不同、自 身的素质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社会需要和社会 利益,他们对社会事物的看法及因此引发的 行动彼此不可能完全一样,而是呈现出多样 性。
第三节 社会控制体系
社会控制体系是一个系统,是通过社会 的组织、制度、文化等控制手段,及社会控 制的决策、实施、监控和反响等过程的运转 来实现的。
思考问题
1.社会行为是如何受到制约的? 2.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的关系是什么? 3.何谓适度的社会控制? 4.试分析社会越轨的功能。 5.试以失范理论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的社会越轨。
第十四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 越轨行为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概念与类型 第三节 社会控制体系
第一节 越轨行为
一、越轨的定义及类型
〔一〕社会越轨的含义 社会越轨〔social ance〕,亦称越
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 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 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标准的行为。
社会控制分为三类:
〔1〕对于意志的社会控制; 〔2〕对于情感的社会控制; 〔3〕对于判断的社会控制。
二、社会控制的特征及类型
〔一〕社会控制的特征 〔1〕社会控制的普遍性与阶级性。 〔2〕社会控制的统一性与强制性。 〔3〕社会控制的多重性与闭环性。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越轨行为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越轨行为
2019/2/25 11
三、越轨行为的社会功能
1.越轨行为的社会危害 破坏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稳定。 破坏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自觉性。 降低群体和社会的凝聚力。 2. 越轨行为的积极作用 积极的越轨行为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越轨行为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 越轨行为可以从反面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 越轨行为可以成为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的预警器。 2019/2/25 12

第二节 越轨行为的理论解释

一、自然环境、生物有机体以及心理因素的解 释
1. 用自然环境和生物有机体来解释越轨


2.用心理因素来解释越轨
13
2019/2/25
二、社会学的解释
与环境学、生物学、心理学不同,社会学家 在解释越轨行为时往往强调越轨行为是一种 社会现象而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因而, 社会学家更倾向于从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 社会结构的角度来解释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 其主要的理论解释有: 社会失范理论、亚文化理论、标签理论、差 异交往理论等。

2. 亚文化理论


亚文化理论又称文化传递理论,试图从人们的社会 文化背景中寻找越轨行为的原因,其特征是将越轨 行为也视作一种文化所规定的社会行为。 该理论认为,与社会主流文化不一致的较小的文化 组成部分就是亚文化,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内部包含 着许多亚文化,每一亚文化都有自己不同于主流文 化的独特的目标和价值。共享某一亚文化的群体就 是亚文化群,它是主文化群的一个分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越轨行为的界定
越轨不仅对社会学家而言是一个主要问题, 对整个社会而言也是如此。但不同学科提供的 解释方法不同,识别标准也不一样。 例如法律标准和宗教标准对越轨的界定都 是十分严格的。这两种标准都有着专门针对越 轨行为的成文规则,如基督教里有摩西十诫, 佛教里有五戒。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医学标准、 价值标准和统计标准对越轨行为的界定。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解析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解析

3、社会控制的内涵
1、消极的制裁和积极的引导 2、社会对人的控制和人对社会的控制:
双向控制 3、人与社会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控
制:社会成员互相监督、制约 4、对现有秩序的维护和新秩序的建立
第十一章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 越轨行为 第二节 社会控制
第一节 越轨行为
一、越轨行为的含义 二、越轨行为的特点 三、越轨行为的类型 四、越轨行为的原因 五、越轨行为的社会功能
一、越轨行为的含义
1、Deviance Behavior又称偏差行为、离轨 行为、偏常行为等。 轨:即规范、准则
四、越轨行为的原因:不同的理论阐释
生理学:天生犯罪论 意大利犯罪学家C.龙勃罗梭:天生犯罪论,企图从罪犯
身上找到一些异常特征 来说明犯罪与生理的联系。天生犯罪说曾盛极一时。 心理学:挫折-攻击理论 任何个人行为都是个人需求与自我控制力相互作用的结 果。当个人需求的力量过于强大,而自我控制的力量过 于弱小时,就容易出现越轨行为。自我控制力弱小有多 种原因,如没有经过良好的社会化、个人人格具有严 重缺陷、心理失调等。 社会学: 社会冲突、社会变迁、失范、紧张、亚文化、标签论等
并不是所有的反社会行为都构成犯罪行为,只有那些触犯刑法的 反社会行为才是犯罪。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曾把越轨行为划分为4种类型: ①变换手法者:
以不正当或非法手段来达到社会认可的目标,如靠盗窃、欺骗等非法 手段致富。
②形式主义者: 呆板地遵守社会制度,宁可达不到社会认可的目标,也不愿丝毫违反规 定,如死守教条的官僚主义者。
2、正功能 (1)越轨有助于澄清或重新定义社会规范:想当
然、视而不见 (2)越轨能增进群体的团结:
社会其他成员与越轨者: 亚群体与主流群体:一致对外 (3)越轨能促进社会进步: 革命、改革、创新

社会学概论第十讲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社会学概论第十讲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社会学概论第十讲社会越轨 与社会控制
第十讲 社会越轨和社会控制 (social deviance & social controls)
课堂目标
理解越轨的本质。
掌握越轨的理论视角,并能结合实例进 行分析。
了解社会控制的定义、分类与手段。
越轨的本质
越轨的定义 越轨行为的分类 越轨行为的社会功能
关于越轨的理论视角
生物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生物学视角中的越轨
✓ 观点一:犯罪者在遗传和发育上不如守法公民。
✓ 观点二:在解释越轨的问题上,将越轨行为作为各种 疾病,包括器质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的结果,这种倾 向称为用医学方法处理越轨问题(medicalization of deviance)。越轨更多地视为医学上的问题而非道德上 的缺点。
✓ 观点二:暴力和越轨都是社会习得(socially learned)的。研究证 明即使并没有真正从事过攻击行为的人也会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 习攻击行为。例如孩子对电视的模仿。如果暴力行为可以带来报 酬而没有受到惩罚时,儿童可能会采取暴力行动(阿尔伯特班杜 拉,1973)。
✓ 观点三:攻击行为经常由于挫折引起。当某种需要未能得到满足 时,人们可能遭受挫折,根据挫折—攻击(frustration-aggression) 假说,遭受挫折的总量取决于需要、冲动和欲望受到妨碍的强度, 反过来,攻击的程度与人们如何受挫折有关。
违规行为: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以及社会组织中的规章 制度的行为。对违规行为的惩罚比较严厉,违反社会 道德规范的直接后果是个人名誉方面的损失,违反组 织规章制度则可能导致个人职业前途或物质利益方面 的损失。
违警行为:违反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行为,它直接 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社会成员的安全。不遵守社 会公共秩序等行为会直接妨碍社会成员的基本利益。 一般都有明确的处罚条例。

对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对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对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摘要:越轨行为是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维系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需要利用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约束和调整,尤其是转型时期的中国,犯罪率的急剧上升,已经严重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因此,对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可以减轻由越轨行为产生的犯罪问题对社会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越轨;行为;社会控制在目前中国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有一些具有犯罪特征的越轨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生活秩序的正常维持、运行和发展,因此社会规范调适人们的行为非常重要,相关规定的制定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凝聚和协调。

自从社会规范产生时起,人们的行为同社会规范之间的偏离或违背亦同时存在,正因为如此,“一幅完整的社会画面不仅包括了与社会规范相吻合的人或事,还必须呈现出那些与社会规范相背离的人或事,即越轨现象的发生”。

一、越轨行为的内涵什么是越轨行为?目前学术界尚无明确界定。

作为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行为的越轨行为(亦称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也应该属于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可以将越轨行为纳入犯罪学的研究领域。

中外学者对越轨行为的界定都试图将人们的行为所违背或偏离的社会规范进行一定的范围限制,即希望明确人们的行为对众多不同层次的社会规范体系中哪一些社会规范的违背或偏离才能将其界定为越轨行为,但认识差异较大。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美国社会在较大范围内的动荡不安,犯罪的研究持续受社会学的不轨行为理论的影响,认为越轨是指一些社会的行为和社会的特点超出了社会和社会上传统的范围与标准。

在杰克,D.道格拉斯和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的《越轨社会学概论》中作者认为“越轨是被社会集团成员们判断为违反他们的价值观念或社会准则的任何思想、感情或行为”。

在美国学者杰克,D.道格拉斯和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的《越轨社会学概论》中,作者将“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观念的判断”作为界定“越轨”的范畴。

二、越轨行为的成因越轨行为如何形成,国外社会学家及犯罪学家们从社会原因、个人心理原因和个人心理原因对越轨行为的可能做出了解释。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14第十四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14第十四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在监狱中,老囚犯常常向年轻的同监犯人传授更多 更有效的犯罪方法。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的越轨也是 青少年次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说,越轨者并非 自己有意违背社会规范,他们也是遵从一种行为规范, 即越轨亚文化。
涂鸦文化
涂鸦文化最早是源自于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区,这是纽约最穷的 街区,多年的贫穷生活使得黑人青少年极度崇拜金钱,因此他们 追求一条迅速致富的捷径。有很多青少年做起了做起贩毒、老鸨 等违法的行当。做这些违法的事情很有可能被警察抓住,或被街 头小混混盯上。因此这些人纷纷组织起帮会来保护自己。一时间 布朗克斯涌现出无数黑社会组织,什么“原始骷髅”、“野蛮浪 人”、“标枪队”、“皇家巫师”、“七皇冠”等等,不一而足。 当时很多年轻人为了寻找一种归属感而加入到各种帮派中。那段 时间整个布朗克斯到处可见涂写得歪歪扭扭的帮派符号,混杂着 “厕所文学”似的猥亵图案。美国报纸形容布朗克斯“就像一个 原始人聚居地”。无怪人会把涂鸦和原始人联系在一起,因为人 类最早的文字和绘画就是刻在墙上的,那些壁画是史前人类留下 的唯一的文明记录。可随着纸张的出现,壁画反倒成了不开化的 标志。尤其是当城市出现后,现代人似乎已经习惯了建筑物光洁 的表面,任何图案都成了一种破坏,一种反文明的精神污染。
(三)、社会学解释 社会学的视角强调对社会环境的分析,即从社会环
境、社会关系或社会结构入手,探讨越轨行为产生的 社会原因。主要的学派有:
1.结构功能理论(默顿的失范论) 结构功能理论 是把越轨行为视为社会结构控制的失范,持该论点的 人认为,在社会迅速变动的时代,由于文化价值和社 会结构以不同的速率转变,原来的某些指导和约束人 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就可能失效,个人与他人就不存在 有道德意义的关系,这就是失范状态。失范说明社会 控制机制在两个维度上出现问题:集体意识丧失了社 会规定性隐而不显;个体意识丧失了自我规定性而使 欲望本身凸现出来。

第8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第8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第14章、越轨与社会控制一、什么是越轨(social deviance)?想一想:越轨= 犯罪?越轨者= 坏人?A. 某小学生因迷恋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

(学生学习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原则,因此属于越轨)B.. 某人穿奇装异服,追求标新立异。

(此人违反了常例,因此属于越轨)C. 某医院收款员私吞公款被判刑。

●越轨是一个程度从轻微到严重的“连续统”。

违例行为不道德行为违纪行为违法行为犯罪1、越轨的涵义:任何偏离或违反被绝大多数人接受的社会规范的行为。

什么是“轨”?——规范:通过使人们的行为可以预期而使社会生活成为可能。

规范带来秩序,没有规范就会造成社会混乱。

为何“越轨”有威胁性——破坏了行为的可预期性(社会生活的基础)。

①2、越轨的相对性:●从主观层面讲,越轨的界定是一个根据规范进行主观定义的过程,定义不同,越轨行为的性质就不同。

如:某医生为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而向患者本人隐瞒其真实病情(从动机和结果定义不属于越轨;从情感和道德定义,属于“欺骗”)某司机在十字路口闯红灯。

(据交通规则界定属于越轨;如开救护车抢救危急病人则另当别论。

)Henslin:有些行为,其严重性程度有时候取决自己的看法。

如果一位妇女穿着比基尼参加你的大学毕业典礼,你可能觉得新鲜好玩,但如果这位妇女是你的母亲,你的态度就不一样了。

一个男人有婚外情,你可能觉得正常,但如果这个男人是你的父亲呢?(P.202)贝克尔(Howard Becker, 1966):不是行为本身,而是人们对这种行为的反应,导致越轨。

●界定越轨是根据规范,而规范具有相对性。

任何社会规范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不同时间、地域、群体、条件下的规范不同。

例:A. 某大学老师在他的学生中找了一位女朋友并与她结婚生子。

B. 某人通过内部渠道购买了2支手枪并出现在南京街头。

(美国可以携带枪支)C. 某女子在商场购买了大量化妆品,浓妆艳抹一番之后去单位上班。

(在伊朗,妇女化妆违法。

)D. 某超市星期天上午卖了一瓶酒给一位15岁少年。

12越轨与社会控制

12越轨与社会控制

越轨与社会控制一、越轨(一)越轨的含义越轨,是指违反或偏离某个群体或社会的重要规范的行为。

◆越轨是一种病态,是一种机能障碍,因为它对社会稳定起瓦解作用。

◆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越轨行为却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环境。

◆越轨的定义也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化。

◆当被视为越轨行为时,还意味着这种行为必须是作为违规的行为而被视察,被定义的,并被贴上越轨的标签。

1、与越轨有关的几个概念注意:●越轨行为未必就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行为●越轨行为并非总是自愿的●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越轨行为,虽不被赞同,却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越轨可以是个人干的,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所为(1)越轨行为中的反常行为与不遵从行为反常行为是指接受社会规范的合法性但事实上却违犯规范的行为。

多数犯罪行为可以归为反常越轨行为。

不遵从行为是指不接受某些现存社会规范的合理性而刻意冒犯和反叛的行为。

(2)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虽然大多数犯罪行为是越轨行为,但不是所有的越轨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3)个人越轨、群体越轨和组织越轨2、社会控制和越轨社会控制:旨在防止越轨并鼓励遵从的努力内社会控制:引导人们自我激励并按遵从的方式行动的过程外社会控制:运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约束来促使人们遵从的各种外在压力对越轨的内在控制●内化:某个人对群体或社会的规范的认同●内化是对越轨行为进行社会控制的最有效途径对越轨的外在控制●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机制●非正式社会制裁是初级群体的主要功能●非正式制裁可能非常有效,但是,其效果常常有限●正式的社会控制机制3、越轨的功能(1)越轨的正功能①越轨有助于澄清并明确社会规范。

②越轨能增进群体的团结。

③越轨能带来社会的变迁。

④越轨有时能促使人们更愿意遵从。

(2)越轨的负功能①越轨强化人们不遵从的动机。

②越轨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社会解组:社会设臵的崩溃。

二、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的概念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社会学 第十一章 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社会学 第十一章  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另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控制理论认为犯罪是由人们社会 联系的纽带弱化所引起的。
(4)冲突理论和越轨
冲突理论学家认为,社会上有权有势的人同那 些没有权力和地位的人的价值观大不相同。
因为社会规则和法律是在社会权势参与下制定 的,因此无权无势的人越轨频率更高,只不过 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社会规则并非反映他 们看待事物的特殊方式。
标签理论认为违规是高度相对的,任何行为和 有此行为的人只有当被别人标志为违规时,才 成为违规的。由于他们把焦点放在“越轨者” 被标签的那一刻,故称为标签论。
2、主要理论——包括两个方面 (1)对越轨的界定 (2)转为越轨者的过程
初级越轨即偶尔卷入违犯社会规范的行为,并 未对个人的心理形象和社会角色的扮演发生持 续的影响。
4、个人违规与集体违规
有些行为的违规只是一个人单独行为的结果, 有些则是群体行为的结果。
三、越轨的特点
1、行为禁区的模糊性
2、越轨的普遍性
四、越轨的社会功能
1、越轨的负面功能 : (1)越轨行为的存在会弱化人们遵从的动机。
(2)越轨可以消弱人们对有组织社会生活的 必要的信心。
(3)越轨可以破坏一个社会体系借以存在的 人们的相互依赖关系。
一、自发性遵循——内在控制
1、规范内化 内化是指某个人对群体或社会的规范的
认同。
2、习惯
二、被迫遵循——外在控制 1、非正式控制 非正式控制的力量来自于民间。
(1)社会压力
(2)传言和闲话
2、正式控制 正式控制的力量来自专职机构,法律是
正式控制的主要依据,实际工作则由一 些正式组织执行,包括警察、法庭、监 狱这一法政系统。
除个人压力和紧张。
2、理性决定 有些越轨是精心策划,深思熟虑的结果,有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越轨行为是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维系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需要利用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约束和调整,尤其是转型时期的中国,犯罪率的急剧上升,已经严重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因此,对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可以减轻由越轨行为产生的犯罪问题对社会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越轨;行为;社会控制在目前中国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有一些具有犯罪特征的越轨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生活秩序的正常维持、运行和发展,因此社会规范调适人们的行为非常重要,相关规定的制定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凝聚和协调。

自从社会规范产生时起,人们的行为同社会规范之间的偏离或违背亦同时存在,正因为如此,“一幅完整的社会画面不仅包括了与社会规范相吻合的人或事,还必须呈现出那些与社会规范相背离的人或事,即越轨现象的发生”。

一、越轨行为的内涵什么是越轨行为?目前学术界尚无明确界定。

作为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行为的越轨行为(亦称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也应该属于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可以将越轨行为纳入犯罪学的研究领域。

中外学者对越轨行为的界定都试图将人们的行为所违背或偏离的社会规范进行一定的范围限制,即希望明确人们的行为对众多不同层次的社会规范体系中哪一些社会规范的违背或偏离才能将其界定为越轨行为,但认识差异较大。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美国社会在较大范围内的动荡不安,犯罪的研究持续受社会学的不轨行为理论的影响,认为越轨是指一些社会的行为和社会的特点超出了社会和社会上传统的范围与标准。

在杰克,D.道格拉斯和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的《越轨社会学概论》中作者认为“越轨是被社会集团成员们判断为违反他们的价值观念或社会准则的任何思想、感情或行为”。

在美国学者杰克,D.道格拉斯和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的《越轨社会学概论》中,作者将“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观念的判断”作为界定“越轨”的范畴。

二、越轨行为的成因越轨行为如何形成,国外社会学家及犯罪学家们从社会原因、个人心理原因和个人心理原因对越轨行为的可能做出了解释。

1.生物学派或生理学派的观点。

最早从生理方面寻找越轨行为原因的是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

他提出了天生犯罪类型说,企图从罪犯身上找到一些异常特征来说明犯罪与生理的联系。

他的天生犯罪说问世之后,曾盛极一时,但后来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抨击而被淘汰。

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生物染色体的研究。

一些学者发现,监狱的男性犯人中染色体为”XYY”结构的比例较高,并断言找到了越轨行为的生理原因。

但后来的研究证明,不少带有“XYY”染色体的男性也同样能过合乎社会规范的生活。

所以虽然某些越轨行为(如精神失常者的行为)与生理因素有一定的联系,但大多数越轨行为的发生并不能简单地归于生理原因。

2.以亚历山大、斯托布及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犯罪心理学派则认为“干出越轨之事可能是为了缓解下意识的犯罪感”。

任何个人行为都是个人的需求与自我控制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我控制力弱小有多种原因,如没有经过良好的社会化、个人的人格具有严重缺陷,以及心理失调等。

犯罪心理学派主要有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对越轨行为的解释与“挫折——侵犯”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人格有三部分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追求自私的满足,但本我的冲动要受到超我和自我的约束。

超我是社会中的禁忌、准则和规范在人意识中的反映。

超我在人格中起着”检查官”的作用,与之相背就会产生紧张、罪恶感、焦虑和紊乱。

自我则代表理性判断的能力,按趋利避害的原则行事,它在本我和自我之间以及本我和外界现实之间起调节作用,使彼此间的冲突降到最低限度。

按照弗格伊德的理论,一个人幼年时期的社会化如果未能正常进行,它的本我会有缺陷,内心也不会树立起正统的道德标难。

这样这个人就会有一“病态人格”或成为不受道德约束的人,从而产生越轨行为。

3.迪尔凯姆等社会学家则从社会、社会结构和社会冲突出发,认为“社会整合的加强会使越轨行为减少,社会的解体会使越轨行为增加”;建立在迪尔凯姆论点上的社会解组理论主张,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和社会整合有益于大家遵守公认的准则,而无秩序、社会分裂会造成犯罪和越轨行为。

从社会学的角度解释越执行为的理论主要有失范理论、差别接触理论、标签理论:(1)失范理论。

失范最初是由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引进社会学的。

用它来描述社会规范不得力、不存在或彼此相互矛盾时,在个人和社会中都会出现的混乱状态。

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默顿进一步发展了失范理论。

他认为,社会规范在两个方面指导着人们的行动:一是行动的目标,二是行动的手段。

在理想的社会状态下,社会规范对于这两个方面的指导和调节是谐调一致的。

当被社会认可的目标与社会所允许的达到这些目标的手段之间不一致时,失范状态便出现了。

例如,如果一个社会一方面看重人人都过富裕生活的目标,但是另一方面又不能使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以社会所承认的方式致富,那么一些“被剥夺者”很可能会采取越轨行为的方式以达到同样的目标。

(2)差别接触理论。

差别接触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萨瑟兰提出来的。

萨瑟兰认为,越轨行为与一切社会行为一样,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

谁也不是只接触遵纪守法者或只接触越轨行为者。

一个人是否会变成越轨行为者取决于他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哪方面的影响更大。

换言之,如果我们所交往的人,尤其是我们的好友把某些法律或社会规范说成是错误的或无关紧要的,那么我们也会倾向于接受他们的看法,也就会倾向于成为一个越轨行为者。

以上述假设为基础,差别接触理论把其注意力放在人们交往的对象及与之交往的频率、时间、强度等变数上,试图找出这些变数与越轨行为的关系。

(3)标签理论。

该理论认为,之所以会产生越轨行为。

是由于社会中的某些权力集团的主观认定,是他们给社会中的某些成员及其行为贴上了“越轨”的标签。

标签理论的著名学者乐莫特指出了“原生越轨行为”和“衍生越轨行为”,即将越轨行为分为初级越轨和次级越轨。

该理论指出,实质上每个人都会在此时或彼时从事越轨行为。

但这些行为多数是暂时性的、试探性的和轻微的,这种越轨行为被称为初级越轨行为。

这些行为也许没有被人意识到就过去了,当事人不认为自己是越轨行为者,别人也不这样看他们。

但是,如果这些行为被重要的他人(父母、雇主、老师、校长甚至警察)发现并公布于众,他们就很可能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

一方面,其他人开始按照这一标签对越轨者作出反应,例如,如果一个人被视为“同性恋者”,那么,他对于其它同性伙伴的友谊就很可能被解释为性爱的表示。

如果一个人被看作是骗子,那么,他的真话也会当作谎言。

另一方面,越轨者有意无意地接受了这一标签,形成了一种新的自我概念,并开始依此行动。

这时,初级越轨行为就转化为次级越轨行为。

三、越轨行为的特点1)越轨行为具有相对性,即它总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才成为越轨行为。

某一社会或群体中的越轨行为,在另一社会或群体中可能是正常或正当行为。

2)越轨行为必须是违反了重要的社会规范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个别人或少数人所具有的特殊爱好、行为特点,只要不与社会规范发生冲突就不属于越轨行为。

3)越轨行为是多数人所不赞成的行为。

任何社会或群体的大多数成员在其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某种越轨行为。

但是,只要人们不一再重复此种行为,就不会被视为越轨行为者。

4)越轨行为不完全等同于社会问题。

只有当某种越轨行为频繁地发生且对社会造成危害,使相当数量的人受到威胁时,才会转化为社会问题。

5)行为越轨的程度以及此种行为受到惩罚的程度取决于该种行为所触犯的规范的重要性,即取决于该规范在维系社会与群体上所处的地位。

当越轨行为触犯到与社会及其统治者生死攸关的规范时,其越轨程度与所受惩罚必然严重。

反之,则较轻。

四、越轨行为的控制社会因素的作用对于越轨行为而言是关键性的,所以本文对越轨行为的控制主要从社会学来分析。

在社会学家看来,防止越轨行为的有效途径有三条:(1)改变社会规范。

随着越轨行为的出现而改变原有的社会规范,它常常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例如,在我国解放前农村有许多地方,认为妻子为去世的丈夫守寡是贞节的表现。

现如今,这一规范已被彻底废弃。

这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大多数人都背离了某一社会规范,这种情况通常说明这一规范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其出路只有两条:要么进行修改,要么被取消。

例如,在许多传统社会中,婚前性行为是严格禁止的,但在现代社会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背离了这条规范,这一规范逐渐失去了它的约束力。

(2)消除越轨行为的原因和社会条件。

这是控制越轨行为的根本途径。

越轨行为理论在这方面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开展反对犯罪的公众运动,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标签理论认为,让越轨者恢复正常生活是防止继发性犯罪的切实可行的方式。

而根据墨顿的失范理论,减少越轨行为的有效方法是开辟更多的可以用合法手段获得成功的机会。

(3)增加越轨行为的成本。

惩罚或以惩罚相威胁,也是增加越轨成本的常用方法之一。

例如,对罪犯实施监禁,既是一种对犯罪行为施加的惩罚形式,也是威胁潜在罪犯的手段,以及防止同一罪犯再次犯罪的方法。

鉴于许多越轨行为对于个人来说是愉快的和有利的,因此,如果不对越轨行为实行适当的惩罚,增加越轨行为的风险成本,从事越执行为可能会成为人们的“理性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