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的中医辩证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中医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中医治疗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atherosclerosis)中常见的类型,为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动脉硬化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的总称,常见的有:①动脉粥样硬化;②动脉中层钙化;③小动脉硬化三种。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治疗一、诊断(一)诊断要点(1)中年以上有上述易患因素,渐出现脑力体力减退,或胸闷胸痛,或下肢凉麻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应考虑有发生本病可能。
(2)血脂异常。
(3)X线表现相应动脉壁内有钙化。
(4)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性病变。
(二)辅助检查本病目前尚缺乏敏感而又特异性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
血液检查病人多有脂质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血清胆固醇或(和)血清甘油三酯增高、血清脂蛋白增高、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90%以上的病人表现为Ⅱ或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血流变学示血黏度增高。
血小板活性可增高。
(1)X线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可以显示其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性病变,以及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脑X线、CT、磁共振显像有助于判断四肢和脑动脉的功能情况及脑组织的病变。
(2)多普勒超声:能判断四肢动脉、主动脉和肾动脉的血流情况以及狭窄程度,因无创伤性,可反复动态复查。
血管内超声和血管镜检查则是直接从动脉腔内观察粥样硬化病变,是最客观、有效的方法。
(3)心电图及其负荷运动试验:所示的特征性变化有助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放射性核素检查有助于了解脑、心、肾组织的血供情况。
(三)鉴别诊断(1)主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主动脉病变和主动脉瘤应与梅毒性主动脉炎和主动脉瘤鉴别。
主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主动脉内膜病变,病变从上而下进行性加重,以降主动脉为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瘤以腹主动脉最多,一般在肾动脉下方,疼痛可在背部、上腹部,可向胁部放散,X线检查可发现。
梅毒性主动脉炎是后天梅毒的晚期表现,通常都在初期下疳出现之后10~30年发生,病变的特点是主动脉中层破坏,引起平滑肌和弹性组织坏死,以及动脉周围炎症,冠状动脉口可有狭窄,主动脉根部扩张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动脉瘤,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不同,梅毒性病变一般以主动脉根部最重,至主动脉远端部分则渐减轻。
六大动脉硬化的中医辩证治疗
动脉硬化是指动脉血管壁发生增厚、变硬、弹性下降等病理 改变,导致血管内血流受阻,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起一系 列临床症状的疾病。
动脉硬化可分为六种类型:冠状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颈 动脉硬化、肾动脉硬化、四肢动脉硬化和肠系膜动脉硬化。
中医对动脉硬化的认识
中医认为动脉硬化的发生与体质、饮食、情志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其病机为本虚 标实,虚实夹杂。
本虚主要表现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而标实则主要表现为血瘀、痰浊、 寒凝、气滞等。
动脉硬化中医辩证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治疗原则
根据不同类型动脉硬化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 法进行治疗。
方法
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中医特色疗法,以及中西医结合的 综合治疗方案。
02
六大动脉硬化的中医辩证治 疗
2023-11-04
contents
目录
• 动脉硬化中医辩证概述 • 六大动脉硬化的中医辩证分析 • 六大动脉硬化的中医辩证分型及治疗策略 • 六大动脉硬化的中医辩证治疗方剂和药物
推荐 • 六大动脉硬化的中医辩证治疗案例分享
01
动脉硬化中医辩证概述
动脉硬化的定义和分类
补阳还五汤
由黄芪、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等中药组成,主治气 虚血瘀证,对脑动脉硬化引起的中风、偏瘫等有显著疗 效。
杞菊地黄丸
由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等中药组成,主治肝 肾阴虚证,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的肾动脉硬化有良 好效果。
中成药推荐
丹参滴丸
具有活血化瘀、舒肝解郁的功效,可用于胸痛、胸闷等症,对冠心病、心绞痛等引起的动脉硬化有较好疗效。
气血亏虚证
治以补益气血,方用八珍汤加减。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张微;黄小民【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变、吸烟人数上升、人口老龄化等等因素,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以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脂质在粥样硬化斑块沉积为特征,主要侵犯循环系统的大中型动脉,可使冠状动脉和颈动脉同时受累,从而引起心脏和颅脑的缺血性改变.【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1(009)002【总页数】3页(P216-218)【作者】张微;黄小民【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R256.2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变、吸烟人数上升、人口老龄化等等因素,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其以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脂质在粥样硬化斑块沉积为特征,主要侵犯循环系统的大中型动脉,可使冠状动脉和颈动脉同时受累,从而引起心脏和颅脑的缺血性改变。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目前认为AS与炎症、损伤反应、脂质浸润、血栓形成、免疫功能障碍等有关。
近年来祖国医学防治AS的疗效已得到医学界的认可,对治疗AS的各方面研究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1 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在中医的经典论著中,脉属“奇恒之腑”,为气血之通道,附属于心,无独立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也无“动脉粥样硬化”之称,但是以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和临床体征,在中医文献中早有阐述,涉及“眩晕”“头痛”“痴呆”“中风”“胸痹”“真心痛”等病症。
这是动脉粥样硬化依靠中医理论治疗的依据,也是中医实施对其防治、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2 病因病机2.1 痰浊致病“痰”是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异常、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与动脉粥化硬化密切相关。
中医怎么治动脉硬化?
中医怎么治动脉硬化?
对于患有动脉硬化的患者来说,全部都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手术对于身体的损伤是非常大的,因此就有必要找出一些比较保守的方法进行有效治疗。
今天就会详细的讲解一下关于动脉硬化的中医疗法,大家赶快来看一看需要具体使用的中药方剂吧。
1、扶正补虚法。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本质是本虚标实之证,所以补其不足十分重要。
扶正补虚法针对脏腑亏虚之证,而多采用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气等作用的方药。
有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的扶正补虚类中药有:淫羊藿、当归、何首乌、黄芪、党参、白术、桑寄生、牛膝、杜仲、沙棘、刺梨、绞股蓝、灵芝、蜂胶等。
2、活血化瘀法。
中医将血液的高凝状态、脂斑形成。
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的活血化瘀药很多,丹参、川芎、西红花、蒲黄、牡丹皮、桃仁、姜黄。
一些有破血作用的虫类药
如水蛭、蜈蚣等也有抗动脉硬化作用。
具有调节血脂作用的活血化瘀中药还有鸡血藤、大黄、虎杖、姜黄、地龙、桃仁、红花、三七、水蛭、丹参、郁金等。
3、祛痰降脂法。
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动脉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所以采用化痰降脂、利水渗湿等方法治疗。
常用药物如昆布,性味咸,寒,归肝、胃、肾经。
功能软坚散结,消痰,利水。
实验结果显示,昆布醇提取物能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这些作用有利于拮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
所以说,能够治疗动脉硬化的中医方法还是非常多的,在选择时就需要依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并确定治疗原则,以便能选择最为适宜的中药材进行针对性治疗。
与此同时,患者也要注意多加休息,不能让身体处于过度疲乏的状态。
动脉硬化的中医辩证治疗
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导致痰浊内生,痹阻脉络,使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失养而变脆,易导致血管破裂或血栓形成。
痰浊痹阻脉络
情志失调或年老体衰导致肝脾功能失调,肝郁气滞,脾虚生痰,痰浊内生,痹阻脉络,使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失养而变脆,易导致血管破裂或血栓形成。
肝脾功能失调
病机
脏腑功能失调
动脉硬化可导致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影响气血运行和津液代谢,加重痰浊和瘀血痹阻脉络的程度。
中医注重预防和保健,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疗效相对缓慢,对于急性疾病患者可能无法及时缓解症状。
疗效缓慢
缺乏标准化
专业知识要求高
中医治疗因人而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对于不同患者的疗效可能存在差异。
中医治疗需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理解和接受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动脉硬化的中医辩证治疗》
2023-10-27
目录
contents
中医对动脉硬化的认识动脉硬化的中医辩证分型中医治疗动脉硬化的方法中医治疗动脉硬化的优势与不足动脉硬化的预防与调护参考文献
01
中医对动脉硬化的认识
病因
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痹阻脉络,使脉络失养而变脆,易导致血管破裂或血栓形成。
针刺治疗
通过艾灸特定的穴位,温通经络、驱散寒邪,改善血液循环和代谢,对动脉硬化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艾灸治疗
针灸治疗
局部推拿
针对动脉硬化引起的局部疼痛和肌肉紧张,进行局部推拿按摩,可以缓解症状,改善血液循环。
全身推拿
通过全身推拿按摩,可以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对动脉硬化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
(二)诊断依据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3版)中的诊断标准(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及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血管早期病变检测的中国专家共识草案(2006年)。
健康的动脉具有弹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动脉壁会变硬,这种情况通常称为动脉硬化。
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局部有脂质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形成斑块,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它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主要影响身体内的大中动脉,如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
2.适合内科治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1mm。
3.急性冠脉综合征、脑卒中、严重心衰及肝肾功能不全等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心肌损伤标志物;(3)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凝血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血管内超声、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冠状动脉CTA、选择性动脉造影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1.西药治疗:(1)扩张血管药物(2)调整血脂药物: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酸螯合剂、其他调脂药;(3)抗血小板药物(4)溶血栓和抗凝药物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痰瘀痹阻证:化痰祛瘀。
(2)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
3.中医适宜技术:(1)针刺。
(2)穴位贴敷。
(3)耳针。
4.健康指导(七)出院标准。
1.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疼痛等自觉症状消失或改善。
2.血脂异常有所改善,动脉内中膜厚度稳定或变薄,斑块稳定或缩小。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西医病因
AS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本病是多因素的疾病,为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的环节所致,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遗传、高脂饮食、吸烟等。关于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学说有脂质浸润学说;血小板凝聚、血栓形成学说;内皮细胞损伤反应学说;平滑肌细胞单性繁殖学说以及神经、内分泌改变;动脉壁基质内酸性蛋白多糖质和量的改变学说等。目前较为一致的认识是内皮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改变是AS发生的始动因素,而导致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改变和结构损伤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如血脂过高、载脂蛋白平衡失调, 脂质过氧化物增多,血液动力学、流变性改变,吸烟,毒血症等;血小板 粘聚、释放活性物质、血栓形成、脂质沉积是AS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巨噬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吞噬脂滴,坏死、溶解则是AS形成的直接原因。
2.气滞血瘀: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方中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养血;柴胡、赤芍、甘草、行气和血;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合枳壳则升降气机而宽胸;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诸药配合,使血活气行。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在改善脂质代谢、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内皮细胞损伤、抗血小板凝集和对斑块的消退等方面均有明显作用。胁肋胀痛明显者,加青皮、白芥子,以增强理气通络止痛的作用;气郁日久化火者,加山栀、丹皮、川楝子以清热疏肝调气。临证若为气虚血瘀,症见疲乏无力,活动后气短,嗜睡懒言,易汗出,面色少华,舌淡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弱或涩,治宜益气活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用黄芪、人参、地龙、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等。
别名
中医:瘀证,痰证,脉痹,中风,胸痹,坏疽。
中医对动脉硬化是怎么理解的
中医认为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经活络、调和气血,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动脉 硬化。患者应该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 、瑜伽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06
中医预防
饮食调整
1 2
饮食清淡
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 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
气滞血瘀的危害:气滞血瘀可导致血脉瘀阻,使 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多种疾病。动脉硬化就是其 中之一,斑块形成、血管狭窄均为气滞血瘀所致 。
气滞血瘀的形成: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感受外 邪、久病不愈等原因均可导致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的防治:中医治疗气滞血瘀以行气活血 、化瘀通络为主,常用的中药包括桃仁、红花、 川芎、赤芍等。
04
中医诊断
四诊合参
望诊
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质、舌苔、皮 肤等,以了解病情。
闻诊
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嗅病人的口气 和排泄物等,以了解病情。
问诊
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家族史等 ,以了解病情。
切诊
通过把脉、触诊等,以了解病人的 脉象、体征等。
望闻问切
望诊
闻诊
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质、舌苔、皮肤等,以 了解病情。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水平。
运动规律
建议每周进行3~5次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以有氧运动为主。
医学干预
中药治疗
根据具体病情,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
针灸推拿
通过针灸推拿等方法可缓解动脉硬化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痰浊内阻
痰浊内阻是动脉硬化的另一 种中医病理机制。痰浊内阻 是指体内水湿运化失常,痰 浊内生,阻滞经络,影响到 气血运行。这种病理状态与 饮食不当、久病不愈、感受 外邪等因素有关。
脑动脉硬化症中医证治规律探析
2 . 1 心 肾不交 ,神府失 养型
主证 :头晕 目眩 ,头痛耳鸣 ,
心悸怔忡 ,失 眠多梦 ,入寐易醒 ,心烦焦虑 ,健忘神疲 ,注 意力不易集 中 ,腰 膝 酸 软 ,早泄 梦 遗、便秘 难 行 ,舌质 红 暗 ,津少 ,脉细数或弦数 。治宜滋 肾养 阴 ,清心安神 。常用 方为天王补 心丹 、交泰丸 、黄连 阿胶 汤之类 。药 物可随证选 用丹参 、玄 参 、生 熟 地 、黄 连 、肉桂、枣 仁、柏 子 仁 、远 志、茯神 、莲心 、刺 五加 ,夜交藤 、制首乌 、阿胶 等。
1 . 4 气虚血淤 ,脉络 闭阻 《 内经》 指 出 “ 上气不 足 ,脑 为之不满 ,耳为之苦鸣 ,头 为之苦倾 ,目为 之眩 ” 。“ 六 八 阳气 衰竭 于 上 ,面 焦 ,发 鬓颁 白” 。大 凡 年 长之人 阳气 渐 弱 ,头为 “ 诸 阳之 会 ” “ 清气 之府 ” ,清 气不 升 ,脑 失 聪 灵 ;《 伤寒论》 中又指 出 “ 其人 善忘 者必有 蓄血 ” ,阐 明了 淤血 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血 淤于脑 ,脉络 闭阻 ,血流 不畅 , 脑髓失其濡养 与灌 注亦 可致神 府功 能失 常。脑血 流 图检查 可有脑供血不 足 的阳性 表现 。气 虚与 血淤 在病 理上互 为 因 果 ,相 因为患 ,临床见症气虚与血瘀 常同时并存 。
人体 阴阳失 去平 衡是 造成 人体早 衰 的原 因之一 。患者若 平
素长期精 神紧张 ,心理负担重 ,环境 窘迫 ,处 于长期激动 、
兴奋或焦 虑忧 伤 ,伤及 脏腑 ,气血逆 乱 ,阴 阳失衡 ,内风 、 火热 、痰浊 、瘀血 由此 而生 。明代 张景岳云 :“ 痴呆 者 ,凡
中医如何治疗主动脉硬化四大药方供你选择
药物组成
熟地黄
补肾填精、养血滋阴,为君药。
山茱萸
补肾涩精,为臣药。
山药
补脾肺肾,为佐药。
泽泻、茯苓
渗湿利水,为使药。
功效主治
• 补益肝肾法主要用于肝肾阴虚型主动脉硬化,症见头晕 目眩、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等。
用法用量
• 建议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04
药方四:益气养血法
药物组成
黄芪
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 毒排脓的作用。
熟地黄
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作 用。
人参
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 津止渴的作用。
当归
具有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的作 用。
龙眼肉
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作 用。
功效主治
适用于主动脉硬化患者因气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苍白、神疲乏 力、头晕目眩等症状。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轻心脏负担,缓解心肌缺血。
中医如何治疗主动脉硬化四 大药方供你选择
2023-11-07
contents
目录
• 药方一:活血化瘀法 • 药方二:清热解毒法 • 药方三:补益肝肾法 • 药方四:益气养血法
01
药方一:活血化瘀法
药方一:活血化瘀法 药物组成
中药名称:丹参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用于治疗瘀血痹阻导致的胸痹心痛 ,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失眠,脘腹胀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5片,一日3次。
02
药方二:清热解毒法
药物组成
药物组成一:金银花 药物组成二:菊花
药物组成三:茯苓
药物组成
药物组成四:黄连
药物组成六:丹参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中医辨证治疗进展
闭塞性 动脉 硬化症中医辨证治 疗进展
赵 永 i f - 0 刘 明
济南 2 0 1 50 1 山 东 中医药 大 学附属 医院周 围血 管病 科 。 东 山
【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Hale Waihona Puke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治疗法 外
di1.9 9jin 10 o:0 36/.s .0 6—15 .0 0 1 .2 s 99 2 1. 14 1 文 章 编号 :06—15 (00 10 9 9 2 1 )一1 — 4 3— 2 1 3 1 0
通 。临床 以痛 、 、 、 、 为 主要表 现 。中 医辨 证 多 以病 因 、 纲 、 腑 辨 入扣 , 胀 吐 闭 炎 八 脏 疗效 自然 可观 , 对急 性 腹痛 运 用 “ 建 中 汤 ” 中补 虚 , 同时 告 之 同 大 温 也 证 为 主 。其治 法 常用 : 攻下 、 热解 毒 、 气 开郁 、 血 化瘀 为 主 。笔者 仁在 辨证 疼 痛 的 时候 , 明确 疼 痛 拒 按 非 皆 实 证 , 于 中焦 虚 寒 之 腹 痛 , 通里 清 行 活 要 对 虽
医学信 息
中医中药 ・中西医结合
ME IA F R A 1 N DC L 0 M T0 N .1 00 o1 21 ・3 3 ・ 41
中药“ 大建中汤" 治疗急症 的点滴体会
王晓敏 马登斌 王 素 兰
邯郸 0 60 50 1 邯 郸市 中 医院 , 河北
【 关键词】 中药“ 大建中汤” 急症 ;
闭塞 性 动脉 硬化 症 是 常见 的慢 性 肢 体 动 脉 闭 塞 性 疾 病 , 于 中 医 学 的 属 “ 脉痹 ” “ 疽 ” 范畴 。多 见 于 4 、脱 等 0岁 以上 的中老 年 人 , 性多 于 女性 , 男 由于 动 脉 内膜 粥样 改 变 , 导致 管腔 狭 窄 、 而 闭塞 , 发生 肢 体 血 液循 环 障 碍 , 至 出 甚 现 溃疡 或 坏疽 , 并冠 心 病 、 血 压 病 、 血 管 病 和 糖 尿 病 等 。随 着 我 国 常合 高 脑 人 民生 活方 式 和饮 食 结构 的变 化 , 闭塞 性 动 脉硬 化 症 的 发病 率 、 死 率 日趋 病
中医辨证治疗脑动脉硬化症78例疗效分析
本 组研 究结 果 ,观 察 组 、对 照组 治疗 总 有效 率 分别 为9 7 . 3 %, 7 5 . 6 %,观 察组 明显优于对 照组 。 比较两 组肺部 哕音 吸收时间 。对照
组7 - 1 5 d ,平均9 d 。观察 组6 - 1 3 d ,平均 7 d ,观察组 明显优于对 照组。 综上所述 ,痰热清 ,炎琥宁及 生脉注射 液扶正祛 邪法联用治疗 老
发应。严重 的老年感染性 肺炎常常会 造成一定 程度的肝 、肾、心功能 损 害,但试验 中未发现患 者服用痰 热清后 出现肝 、 肾、心功 能损伤 ,
・
中医中药 ・ 1 9 3
年感 染性肺炎 ,具有 明显抑菌 效果 ,患者耐受性好 ,值得推广 应用。 参考 文献 【 1 ] 宋 志香, 李刘 坤, 李 兴广 中药痰 热 清 注射 液 治疗 MR S A感染 性 肺 炎 的临床 观 察研 究 [ J ] . 中华 医 院感染 学杂 志, 2 0 1 0 , 3 1 ( 1 1 ) : 1 5 9 6 — 1 5
9 8 . -
【 2 ] 刘 红梅 . 纯 中药 制剂 治疗 老年 感 染性 肺 炎4 6 例疗 效 分析 【 J 】 . 航 空
航 天 医药, 2 0 1 0 , 7 ( 9 ) : 1 2 9 2 . [ 3 ] 张崇龙 , 周妹 . 术后 医 院感 染 性 肺炎 的预 防和治 疗 [ J ] . 中国实 用医 药, 2 0 1 2 , 7 ( 2 2 ) : 1 6 5 — 1 6 6 . [ 4 ] 袁玲 . 老年 肺炎 患 者 的临床 分析 及治疗 [ J ] . 按 摩 与 康 复 医 学, 2 0 1 2 , 3 ( 3 6 ) : 1 1 5 .
中医辨证结合食疗治疗脑动脉硬化30例
中医辨证结合食疗治疗脑动脉硬化30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结合食疗治疗脑动脉硬化的疗效。
方法30例病例分为风阳上扰、痰浊上蒙、瘀血阻窍、肝肾阴虚4型,食疗基本方为香菇,山药、丹参、黑木耳、泽泻、葛根、山楂。
结果总有效率为86.7%。
结论中医辨证结合食疗治疗脑动脉硬化疗效确切。
【关键词】脑动脉硬化;中医辨证;食疗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7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63-02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急性脑血循环尤其是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发病基础,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脑动脉管壁变性和硬化的总称,脑动脉硬化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辨证结合食疗治疗脑动脉硬化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来源于我院门诊或住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就诊的有眩晕、头痛患者,除9例为女性之外,其余均为男性,年龄最小45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16年,平均病程约为六年,患者均有高血脂或高血压病史,男性患者均有吸烟嗜好。
症状有头晕、持续性的沉闷感,头痛﹙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足趾麻木如蚁行感。
1.2中医辩证采用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加以补充而进行辨证分型。
1.2.1风阳上扰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滑。
1.2.2痰浊上蒙头重如裹,视物旋转,呕吐痰诞,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1.2.3瘀血阻窍眩晕,头痛,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
1.2.4肝肾阴虚眩晕,头目胀痛,腰酸膝软,失眠多梦,两目干涩,视力减退,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
2治疗方法2.1辨证治疗2.1.1风阳上扰型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其方药组成为:天麻10g、钩藤10g、栀子6g、黄芩10g、石决明15g、川牛膝10g、杜仲10g、夜交藤30g、夏枯草30g、龙胆草15g。
治疗动脉硬化中药方剂
治疗动脉硬化中药方剂
介绍
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可以导致血管堵塞和狭窄,进而引发心脏病和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中医药在治疗动脉硬化方
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动脉硬化。
方剂一:复方丹参片
主要成分包括丹参、防风、桔梗等。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祛瘀
通络的功效,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
防风和桔梗具有
祛风活络、消肿散结的作用。
该方剂可通过促进血液循环,保护血
管壁,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方剂二:川芎茶
主要成分为川芎、当归等。
川芎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能够改
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
该方剂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在动脉中凝聚成块,从而预防
和治疗动脉硬化。
方剂三:黄连阿胶汤
主要成分为黄连、地黄、川芎等。
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的功效,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
阿胶具有滋补血液、调理气血的作用。
该方剂可促进血液循环,保护心脏和血管健康。
方剂四:丹参鞣酸合剂
主要成分为丹参、生晒草等。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祛瘀通络的功能,生晒草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作用。
该方剂能够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
总结
中药方剂在治疗动脉硬化中具有一定的疗效,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和保护心脏血管健康等作用,可以预防和缓解动脉硬化的发展。
然而,患者在使用中药方剂治疗动脉硬化时,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剂,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中药
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中药中医辨证治疗。
心脾两虚,表现为头晕头痛,疲乏无力,心悸失眠,健忘,肢麻者,可用归脾汤加减(党参12克、黄芪20克、茯苓15克、炒白术1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龙眼肉12克、熟地12克,制首乌12克、阿胶10克、炒枣仁15克、远志12克、大枣5枚)以养血安神,益气健脾;心肾两虚,症见表情淡漠,沉默寡言,或自言自语,语无伦次,反应迟钝,健忘失眠,头晕耳鸣者,可选用六味地黄汤及生脉散加减(熟地20克、山药12克、山萸肉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五味子10克、阿胶10克、女贞子12克、白菊花12克、炒远志12克)以滋肾养血,交通心肾;若有大便失禁,可加肉桂6克、炒苡仁12克;小便失禁则加覆盆子15克、益智仁12克、升麻8克。
3.饮食疗法。
有高血压、糖尿病者,可用胡萝卜50克切丁,加入50~100克粳米煮粥,早晚食用。
脾虚乏力者,可用淮山药250克,研细并加炒米粉250克,调均匀,每次取1~2匙,开水冲服,每天3次。
若有肢体麻木、便秘,可用黑芝麻30克,粳米100克,煮粥经常食用。
4.单方验方。
据报道,用益气聪明汤(黄芪20克、党参15克、升麻5克、葛根15克、蔓荆子12克、白芍10克、黄柏8克、丹参20克、川芎12克、甘草10克)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总有效率达90%。
每日1剂,煎服2次,最多服药30剂。
亦可用葛根15克,煮水代茶,经常饮服。
5.针刺疗法。
心脾两虚者选用神门、三阴交、四神聪、百会、心俞、足三里;肝火旺加肝俞、太冲穴;心肾两虚者选用心俞、肾愈、三阴交、膻中等穴。
采用轻或中度刺激,隔日一次,5~7次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可稍休息数日。
6.艾灸治疗。
一般采用卧位,取足三里、绝骨穴。
方法是:在穴位处薄涂凡士林,将米粒大小艾柱直立于穴位点燃,待烧至皮肤,轻拍打局部,有水泡者可用敷料覆盖,每日更换敷料1次;以防感染。
一般先灸足三里,后灸绝骨,每周1~2次,每次1穴(双侧),每穴灸1~3壮,2穴轮换,10次为1疗程。
中医对糖尿病性肢端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认识和辨证施治
次 均要将患 肢不断地 抬高 ,使屈 伸的 幅度不断增大 ,易于解 除神经根
腰 部继而 向一侧下肢 沿骨 神经分布 区放射疼痛 。疼 痛多 由臀部 开 始 ,逐渐 扩大至大腿后 侧、小腿外 后侧、足背外侧 、足跟或足趾 。任 何使脑脊液 增高及神 经根受牵拉 的动 作 ,如咳嗽 、喷嚏、大便 、弯腰 用力等 ,均 可使疼痛加 重。脊柱畸形 ,多数患者 的腰部 脊柱有侧 凸, 脊柱 向前 的正常弯度减少 或消失 ,少数 患者甚至 向后 凸 ;脊柱活动受 限 ,前屈 时更显著 。压痛 点主要局 限在病 变部位的棘突 间隙或椎旁 , 常在4 、5 腰椎棘 突之 间或第5 腰椎和第 1 骶椎 突之间 ,或偏 向一侧 。按 压 痛点时 ,常可引起或加 重放射性疼痛 ,久 病之后部分 患者小 腿后外
股 四头肌萎缩 ,直腿抬高试验 和仰卧挺腹试验 均呈 阳性 ,拇趾 背伸或
跖 曲力减弱 。x 片提示椎 间隙变 窄或骨质增 生 ,生理前 突改变 ,椎管 .
造影剂 充盈 于椎间盘突出处 。
3 . 3治疗 时的注意事项
①在 治疗 期 间 ,患 者必 须休 息 , 以减轻体 重压 力 ,注意 腰部保 暖 ,使 突出物 回缩 , 巩 固疗效 防止复发。 ②医者 手法应根据患者 具体 情况 ,适当用力 、严 防因手法施术 不当造成纤维环再度 损伤 ,加 重病 情 。③症状 体征有所好 转 ,应适 当进 行肌力 的功能锻炼 ,对促进组 织 的恢复 、提 高和巩 固疗 效有一定作用 。④ 巨大的椎 间盘 突 出、中央型 间盘突 出伴 有椎管狭窄 或后纵韧带 已破 裂 ,髓核突入椎 管者 ,手法宜 轻不宜重 ,其他严重疾病 如如严重心脏 病、脑血栓 、孕妇 等 ,禁止使
者 主动5  ̄ 7 次 ,每
动脉硬化的中医辩证治疗
中医治疗动脉硬化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研究方向
中医治疗动脉硬化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临床研究、药理学研 究、分子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等。这些研究旨在深入探 讨中医治疗的机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药物、以及拓 展中医治疗动脉硬化的应用范围。
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动脉硬 化的前景十分广阔。未来,中医治疗动脉硬化将会与现代医 学技术和科学方法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
针灸治疗
耳针
01
取心耳、肾耳、神门等穴位,采用针刺或埋针法,每日一次,
十次为一疗程。
体针
02
取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一次
,十次为一疗程。
灸法
03
取关元、气海等穴位,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日一次,十次为揉法、推法、拿法等手法,每日一次,每次三十分钟。
感谢观看
05
中医辩证治疗动脉硬化的前景与展望
中医治疗动脉硬化的优势和局限
优势
中医治疗动脉硬化具有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特点,能够调理身体状况,改善血液 循环,促进血管通畅,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中医治疗动脉硬化 还具有较低的副作用和较低的医疗成本等优势。
局限
中医治疗动脉硬化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和严谨的科学验证,有些药物的疗效和 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同时存在个体差异和经验依赖等问题。
04
动脉硬化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案例分 析
治疗案例一:痰浊阻滞型动脉硬化
症状表现
胸闷、头痛、肢体麻木、舌质淡、苔白腻 、脉弦滑。
治则治法
化痰泄浊,活血通络。
方剂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中药
瓜蒌、薤白、半夏、陈皮、茯苓、竹茹、 丹参、桃仁等。
中医论治动脉硬化
《中医论治动脉硬化》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中医对动脉硬化的认识•中医论治动脉硬化的方法•中医论治动脉硬化的优势与局限•中医论治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中医论治动脉硬化的前景与展望01中医对动脉硬化的认识定义中医认为,动脉硬化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外邪内侵等因素导致脉管不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液脂质沉积,并逐渐钙化、硬化的一种疾病。
病名中医病名为“脉痹”,意为脉道内的痹阻不通。
动脉硬化的中医定义动脉硬化的中医病因寒邪侵入人体,造成气血凝滞,进而形成瘀血,痹阻脉道。
寒凝血瘀痰浊内蕴肝肾亏虚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或脾虚导致痰浊内蕴,阻碍气血运行。
年老体衰或久病伤肾,致使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脉道失养。
情志内伤,气机不畅,气血运行失调。
1动脉硬化的中医病机23寒凝血瘀或痰浊内蕴,导致脉道痹阻,气血运行不畅。
初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脉道失养,病情进一步发展。
中期病情深入发展,出现脉痹疮痍,即血栓形成,严重者可导致脏腑功能衰竭。
后期02中医论治动脉硬化的方法益气养阴法通过使用具有补气养阴功效的中药,如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等,调节患者体内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缓解动脉硬化症状。
活血化瘀法采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如当归、川芎、丹参等,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血管壁的压力,使动脉硬化得到缓解。
化痰降浊法运用中药如陈皮、半夏、茯苓等,化痰降浊,软化血管,减轻动脉硬化的程度。
中药治疗头针通过刺激头部穴位,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改善脑部供血,从而缓解动脉硬化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状。
体针刺激身体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达到缓解动脉硬化的效果。
针灸治疗针对病变部位进行推拿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血管,缓解动脉硬化症状。
局部推拿通过对全身各个部位进行推拿按摩,调和气血,平衡脏腑功能,从而改善动脉硬化的症状。
全身推拿推拿治疗03中医论治动脉硬化的优势与局限整体调节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节,通过改善患者的整体生理状况,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医案——冠状动脉硬化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愈胸痹病案:史某,男,55岁。
初诊:1965年10月11日。
主诉及病史:病经十余载,常苦胸闷、头昏、少寐,在当地服药千余剂,疗效不著,来宁求治。
自觉胸次痞闷,有窒塞感,呼吸不畅,腹部隐痛。
大便日二三行,质软,夜寐不酣。
诊查:西医检查为冠状动脉硬化、神经衰弱。
舌苔薄,脉细滑。
辨证:浊阴上乘,清阳被蒙。
治法:通阳泄浊,行气散结。
处方:全瓜蒌15g 干薤白10g 太子参15g 桂枝3g 半夏10g 陈皮6g 广郁金10g 白蒺藜12g 潞党参15g二诊:1965年10月17日。
上药服5剂后胸膺痞闷减轻,头昏已瘥,惟夜寐欠安。
患者喜甚,要求续服原方并加重剂量。
原方去白蒺藜,加远志10g。
按语脾弱之质,大便常溏,饮食不归正化,痰湿内生,浊阴上乘,清阳被蒙,是以头昏头重。
阴踞阳位,气机痞塞,以致胸膺痞闷,1痰浊内阻,阴阳平秘失常,故夜寐不安。
痰浊阻滞,肺气失宣,故呼吸不畅。
治以通阳泄浊,辛开苦降,滑利气机。
方用瓜蒌祛痰开胸,薤白通阳散结行气,桂枝通阳化气,半夏、陈皮化痰和中,党参健脾益气,郁金行气宽胸。
气行痰化,胸阳得旷而胸痹自解。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107-108,张泽生医案。
张泽生(1895-1985),字树霖,号扫尘,江苏丹阳市人,教授、主任医师。
16岁时从孟河费伯雄高足贺季衡学医,凡6载,由于勤学深研,尽得其传。
1919年起悬壶应诊,不久即名闻城乡,成为当时丹阳名中医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应聘至江苏省中医医院工作,先后担任南京中医学院教授、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历任丹阳市人民代表、江苏省政协常委及全国中医学会江苏分会常务理事等职。
张泽生教授精于中医内科,擅长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证,尤其对诊治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有独到经验。
他首先提出萎缩性胃炎以中虚气滞证居多,治疗应以温中理气为主的新论点,纠正了过去认为该病多胃阴不足的错误论点,先后发表《萎缩性胃炎的辨证论治》等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著有《张泽生医案医话集》,1983年“张泽生教授胃病诊疗与教学应用软件”通过省科委鉴定,荣获省科技成果奖和全国微机应用展览会荣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硬化的中医辩证治疗
文章目录一、t动脉硬化的中医辩证治疗二、t动脉硬化如何预防三、t动脉硬化吃什么食物
动脉硬化的中医辩证治疗1、动脉硬化的中医辩证治疗
痰瘀在胸,可见胸闷胸痛,心悸懊憹,急躁善怒,形体肥胖,乏力,舌黯或有瘀斑,苔厚腻或垢浊,脉滑实或弦。
治以祛痰开郁,活血化瘀。
方取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方:生黄芪300克,半夏90克,陈皮60克,枳壳90、克,茯苓120克,苍术、白术各90克,瓜萎150克,竹茹60克,桃仁、酸枣仁各90克,川芎90克。
赤芍药、白芍药各120克,当归120克,牛膝90克,甘草30克,生蒲黄(包煎)90克,葛根O克,郁金90克,延胡索90克,决明子150克。
上药共煎,去渣浓缩,加人鳖甲胶90克、鹿角胶90克、白文冰250克收膏。
每晨一匙,开水冲服。
风痰闭阻之轻者,可见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重者可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喉中痰鸣,苔厚腻,脉弦滑。
治以祛风通络,豁痰开窍。
方取牵正散加味。
常用方:白附子30克,白僵蚕60克,全蝎25克,鸡血藤120克,川芎90克,赤芍药、白芍药各90克,当归90克,半夏90克,苍术、白术各90克,明天麻60克,白芥子60克,海浮石90克,郁金90克,胆南星90克,陈皮90克,枳实90克,茯苓120克,石菖蒲90克,竹茹60克,钩藤90克。
上药共煎,去渣浓缩,加入鳖甲胶90克、鹿角胶90克、白文冰250克收膏。
每晨一匙,开水冲服。
2、动脉硬化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