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5.2.2《季风的影响》(教师用卷)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5.2 生态系统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5.2  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一、单选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的人为原因是()A. 农业发展的历史悠久B. 过度放牧和过度砍伐C.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D. 干旱和大风现象2.下列能正确地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是()A.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 食物链和食物网C. 阳光、水、空气和生产者、消费者D. 非生物环境和环境中的所有生物3.青青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数量比例图如图,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的数量变化曲线是()A. B. C. D.4.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B. 牛和田鼠之间是竞争关系C. 猫增多不会影响土蜂的数量D. 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5.若某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其种群数量如图所示,在这四种生物中最有可能是生产者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6.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中,开始的生物通常是指( )A. 各种动物B. 绿色植物C. 细菌D. 真菌7.如图为某些科学概念间的关系,表中符合该关系的是( )A. AB. BC. CD. D8.“叶落归根”,落叶最终将在下列哪项的作用下回归土壤( )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阳光、水分9.下列生态系统中,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 海洋生态系统B. 森林生态系统C. 农田生态系统D. 草原生态系统10.我国的呼伦贝尔草原是最大的牧业基地,那里曾经有许多狼,对牧业构成了威胁.为了保护牧畜,曾开展过大规模的捕狼活动,其结果是()A. 牧业大力发展,牛羊没有天敌B. 牧场的牧草肥沃,牛羊没有天敌C. 牧草受到虫害的严重破坏,牧业受到严重影响D. 牧草受到野兔的严重破坏,牧业受到严重影响二、多选题11.有关部门从位于日本福岛附近渔场捕捞一批玉筋鱼,检验出放射性铯,铯能在生物体内积累,该渔场中生活着玉筋鱼、卤虫、鹰爪糙对虾、黑鮶、金藻等生物,玉筋鱼捕食以金藻为食的卤虫,黑鮶捕食玉筋鱼和鹰爪糙对虾,鹰爪糙对虾捕食卤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上述5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群落B. 该渔场中鹰爪糙对虾和玉筋鱼是捕食关系C. 上述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中有2种食物链D. 经较长时间后体内铯含量最高的生物是玉筋鱼三、填空题12.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包括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因素。

5.2第2课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学案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021年)

5.2第2课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学案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021年)

第2课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达标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以及不同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

〔综合思维〕2.结合详细区域,解释地方性分异规律。

〔地理实践力〕自主学习·必备学问根底预习一、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的主导因素:①水分、②热量状况。

2.主要分布地区:高大的山体。

3.表现:高大的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

〔1〕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③垂直带谱。

〔2〕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全都。

〔3〕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像。

方法技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1〕热量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热量渐渐削减。

〔2〕降水量变化:迎风坡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表现为少→多→少;背风坡较少。

〔3〕植被: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表现为森林→灌木→草原草甸→荒漠→冰川。

二、地方性分异规律1.含义:地方性分异规律是④较小尺度的分异规律。

2.形成的主导因素:地形、⑤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

3.温带潮湿区不同地形的植被特点不同地形水分条件及缘由植被特点高而陡的山坡降水较多地转化成坡面径流,未被土壤汲取,水分条件差只能生长耐旱的植被,如针叶林〔或灌丛〕低洼的河谷地带周边汇水丰富,水分条件好生长着⑥草甸植被地形平坦、高度适中的地域水分适中生长着⑦落叶阔叶林4.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发生范围地方性分异是发生在较小的尺度上的,诸如坡麓、坡面、坡顶的地貌部位差异,是最重要的小尺度地域分异,岩性和土质的分异也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缘由。

由于基岩风化壳直接影响土壤的发育,在相同的地貌部位,岩性的差异可以形成不同的小环境,生长不同的植物种类。

例如,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土壤呈碱性,多生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土壤呈酸性,多生长油松。

自我诊断1.推断正误〔1〕越高山地的垂直带谱越简单( ×)解析:〔1〕山地垂直带谱的简单程度取决于纬度、海拔和相对高度三个因素。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下-5.1国土与人民第1课时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下-5.1国土与人民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第1课时《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1.中国的半球位置: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位于半球。

2.中国的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部濒临洋,西南临近北部深入内陆。

1709.82万平方千米998.47万平方千米师: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在哪里?2.中国疆域的“四至点”:【指认并记忆】最北端:;2.中国与美国(本土)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师:出示图片“我国的温、热带水果”—苹果、椰子、香蕉【新知拓展】舟山渔场、长芦盐场【大视野】1.“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材料:2013年9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伟大构想,基于哪些位置优势?【拓展阅读】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

在世界面积相当的几个大国中,仅有美国与我国纬度位置相似。

我国优越的纬度位置,决定了我国气温适宜,适合人类居住,也决定了我国南北跨度较大,气候类型多样,气候差异较大,便于发展多种农业。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

东部面临广阔的太平洋,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我国东部形成季风气候。

季风在一年内交替进退,使我国降水产生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从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受降水的影啊,我国自然景观的干湿地带性分异特别明显。

此外,我国的海陆位置也决定我国同时拥有陆上和海上对外联系的便利条件。

自古以来,我国通过陆地通道与中亚、西亚、欧洲交往频繁。

近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外联系紧密,陆上通道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从中俄边境火热的边境贸易,到投资阿富汗开采铁矿,再到兴建通过缅甸的陆上输油管线,我国与周边陆上邻国的联系更加紧密。

我国东部面临广阔的太平洋,不仅可以从海上与隔海相望的近邻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还可以籍由出海口,与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联系。

《季风的影响》教学设计

《季风的影响》教学设计

《季风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学教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们地形的多样性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形成我国气候的多样性;
2、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知道我们的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3、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了解我们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及不同的自然景观。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及季风的分布;
3、运用地图、降水柱状图说明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自己生活的家乡的气候及气候对周围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培养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
二、学教内容
季风的影响
三、教学课型
新授课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流程
六、学教测评
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风向判断,这幅图反映的是影响我国的(冬、夏)季风。

(2)①气流是季风,来自太平洋。

②气流是西南季风,来自。

(3)我们把受①和②气流影响明显的地区(填写字母),称为季风区,而西北内陆受这种气流影响不够明显F,称为区。

(4)E区和F区的大致界线是()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C.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七、课后反思。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综合探究五 认识台湾》高频题集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综合探究五 认识台湾》高频题集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综合探究五认识台湾》高频题集考试总分:88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6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8分)1. 下面关于台湾的叙述错误的是()A.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B.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C.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D.是“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2. 小瑞随父母从台北到北京探亲,恰逢传统节日—中秋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小瑞一家可能参加的节日习俗活动是()A.元宵灯会B.清明植树C.赛龙舟D.吃月饼(2)台湾省也有相同习俗,这表明台湾省与祖国大陆共有()A.四季分明的气候B.种类多样的物产C.优美独特的风景D.同根同源的文化3. 丽丽到台湾探亲前查阅台湾的相关资料,你认为符合事实的是( )A.居民多为高山族B.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C.河流短小,水能资源贫乏D.森林覆盖率高,生物资源丰富4. “女王头”是台湾省野柳地质公园的象征,人们在至今已4000多岁的“女王头”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下图为“台湾省简图”、“女王头景观”。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野柳地质公园()A.位于中纬度北温带B.位于高雄市的西北方C.能证明海陆的变迁D.属于人文旅游资源(2)下列关于台湾省的美称及其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方甜岛——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甘蔗的生长B.葡萄之乡——夏季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葡萄生长及糖分积累C.日光之城——地势高,空气稀薄,是我国年平均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D.海上米仓——临近黄河,引黄灌溉形成肥沃的良田5. 台湾省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综合探究五 认识台湾》同步练习(含答案) (1)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综合探究五 认识台湾》同步练习(含答案) (1)

《综合探究五认识台湾》总分 100 分,共 2 大题 11 题选择题(总分 50 分,共 9 题)1. (5分) 台湾岛降水的分布特点是()A. 东多西少B. 西多东少C. 南多北少D. 南少北多2. (5分)在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上,来自宝岛台湾的农产品大受欢迎,这些农产品最可能是()A. 大米、菠萝B. 苹果、梨C. 棉花、甜菜D. 哈密瓜、大豆3. (5分) 台湾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糖料作物分别是()A. 水稻和花生B. 高粱和甘蔗C. 小麦和甜菜D. 水稻和甘蔗4. (5分) 下列关于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台湾岛是我国第二大岛B. 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省是湖南省C. 台湾东部是肥沃的平原D. 日月潭是台湾的风景名胜5. (5分) 关于台湾省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势低平,山地少平原多B. 气候复杂多样,降水南北差异大C. 河流短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D. 生物多样性,有“世界花园”之称6. (10分)台湾气候宜人,冬无严寒,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树木常绿,素有“天然植物园”、“蝴蝶王国”“水果之乡”之称。

根据材料完成问题。

(1) 下列四幅图中,与我国台湾台北市的气候类型相符的是()A.B.C.D.(2) 材料反映出台湾台北市主要的气候类型是()A. 温带大陆性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高原高山气候D. 地中海气候7. (5分) 据图可判断台湾为热带、亚热带气候的信息是()①森林分布②纬度位置③农产品种类④地形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8. (5分) 关于我国宝岛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气候暖湿②东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③岛上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美称④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9. (5分) 以下是关于台湾西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开发历史悠久②地形平坦而开阔③土壤肥沃④交通便利⑤金、铜等金属矿产资源丰富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④⑤C. ②③④⑤D. ①③④⑤非选择题(总分 50 分,共 2 题)10. (22分) 读“台商在大陆投资分布示意图”和“我国台湾省略图”,完成下列各题:(1) 台商在大陆最主要的投资地是____ 省和____ 省。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5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学情分析:本课位于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的第二课“山川秀美”的第二课时“季风的影响”,在第一课时中,已经介绍了我国五种地形及其主要分布。

这课主要通过了解五种气候类型在我国的分布和范围,以及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的学习,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生主要生活在东南沿海地区,对季风应当是深有体会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地形的多样性对我国五种气候类型的影响。

2.知道我国的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3.知道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了解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及不同的自然景观。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及季风的分布。

3.通过读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学会判断气候类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自己生活的家乡的气候及气候对周围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培养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

3.形成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我国的五种基本气候类型和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季风对四季降水变化的影响及其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由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引发学生思考,这里的“春风”是指什么风?为什么春风不能“度玉门关”呢?学完这一课,请同学们等一下来回答。

【板书】季风的影响【新课讲解】一、中国的五种气候类型师:展示宁波一年四季的风景图,从宁波的天气情况出发,讨论宁波的气候类型。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师:引导学生看【图3-14】“中国的气候类型图”,讨论我国五大气候类型及各气候的主要特点。

生: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二、季风气候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什么气候对我国的影响最大?生:季风气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我国的季风。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行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地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地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建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共同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控各类基础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视察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潜能,增加对世界各地地理知识的认识,让学生们养成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精神状态。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认识大洲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控其地势、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势特点、气候特点。

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控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

包括地理位置、地势、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控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势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

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控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

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势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

本章的重点是掌控以上各国的地势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掌控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

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散布。

三、重点、难点: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干资料,说出各大洲的地势特点和蔼候特点;2、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干资料,说出几个大国的人文特点,能简单分析人—地内在关系;3、初步学会国家和地区的分析方法;四、教学措施1、认真研究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掌控教材重点、难点。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爱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一)(考点4、5)(35张ppt)

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一)(考点4、5)(35张ppt)

二、中国的疆域
1、领土四至 历史与社会七下P3
约东经 73°
约北纬 53°
约东经 135°
约北纬 4°
2、陆地面积
(1)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 面积相等世界第三位
(2)重要意义:幅员辽阔的国土,不仅为中华民族 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间,还蕴藏着丰 富的自然资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 物质基础。
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 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区

流经的主要地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形区
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地位
中国第一大河
中国第二长河
三、中国的大河
长江概况
黄河概况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
主要支流
渭河、汾河等
湘江、汉江、赣江等
众多的港口如武汉;古代水利工 黄河下游是举世闻名的“地
4、陆上邻国
5、隔海相望的国家
隔海相望的国 家
东面 东南
与日本和韩国相望 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 尼西亚相望
三、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
1、行政区划
划分目的:中国国土辽阔,为便于管理,促进经济 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 划分方法: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 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民族乡)三级。在必要时,国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 区。
3、海域岛屿
(1)海域:中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 米。中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 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区。 (2)岛屿:台湾岛是我国的第一大岛,海南岛是 第二大岛, (3)大陆海岸线:P4第一段最后一句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五单元第二课《山川秀美》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五单元第二课《山川秀美》教案
- 采用美观的字体和排版,使板书看起来更加整洁、美观。
- 在板书中加入一些有趣的谚语或诗句,如“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增加板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八、教学反思
在教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山川秀美》的过程中,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反思。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1. 课前准备:在课前,我为学生提供了预习资料,包括PPT、视频和文档等,并设计了预习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在课前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3. 时空观念: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时空观念,了解地理现象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
4. 区域认知: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区域认知,培养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5.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中国地理的特点
2. 山脉、河流、湖泊、草原、沙漠等自然景观的识别和理解
e. 中国的主要湖泊有哪些?
f. 中国的主要草原有哪些?
g. 中国的主要沙漠有哪些?
h.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i. 地理环境的利用与保护措施有哪些?
2. 判断题:
a. 中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亚,北临北冰洋。
b. 中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c. 中国的主要山脉包括昆仑山、天山、秦岭等。
- 气候特点:中国的气候类型、气候分布、主要气象灾害。
2. 山脉:
- 山脉的概念:山脉的定义、特点、分类。
- 主要山脉:中国的主要山脉分布、走向、特点。
3. 河流:
- 河流的概念:河流的定义、特点、分类。
- 主要河流:中国的主要河流分布、流域、特点。

高中地理 专题10《季风(3)》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专题10《季风(3)》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专题10《季风(3)》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专题10《季风(3)》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上海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地理新课题“10季风(3)”教学计划人教版必修1[学习水平要求]理解: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冬夏季盛行风向及对气候的影响简单应用:根据热循环原理,阐明谷地风和海陆风的风向变化,并解释原因。

根据气候面数据,总结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综合应用:根据1月、7月等温线或等压线图判断海与陆、冬与夏以及盛行风向,并说明理由联系实际评价季风对我国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利弊【基本知识梳理】知识梳理[课堂测试]默写专题10.2相关知识【教学理念与学生活动设计】难度分析【例1】简答:美国东南部从地理位置上看和中国东南部一样,都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部沿海,但气候类型不同。

(1)美国东南部的气候类型是什么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虽然美国东南部、中国东南部,都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部沿海,但中国东南部的季风远比美国东南部典型。

这是因为: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北美大陆面积远远小于欧亚大陆,冬季的冷高压和夏季的热低压都不明显,所以季风也不明显。

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冬夏季风向明显,导致冬夏季气温和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季风从高纬内陆吹向海洋,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夏季风从低纬海洋吹向陆地,气候暖热、潮湿多雨。

所以亚热带湿润气候较亚热带季风气候而言,冬夏温差更小,全年降水分配更为均匀。

【答案】:(1)亚热带湿润气候(2)亚热带季风气候(3)两者的相似性是:均为亚热带,夏季炎热,冬季温暖,四季分明,降水丰富。

差异表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向变化明显,降水集中在夏季;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夏温差小于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分布较季风气候区平均。

地理季风初中教案反思

地理季风初中教案反思

地理季风初中教案反思首先,本次教学成功的地方在于:1. 教学内容贴近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季风现象,如春季的风沙、夏季的暴雨等,让学生认识到季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季风的兴趣。

2. 采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季风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利用动画、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季风的形成过程,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3. 结合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季风的影响。

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季风对植被、土壤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对季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若干问题,如“为什么季风会形成?”“季风对我国农业有哪些影响?”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本次教学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 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在讲解季风形成的原因时,我花费了较长时间,导致后续内容讲解不够充分,学生对季风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的了解不够深入。

2.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体关注不足。

在课堂讨论环节,我较多地关注了部分表现积极的学生,而对于那些较为内向、不敢发言的学生关注较少,可能导致这部分学生对季风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

3.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本次教学主要采用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评价,而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较为缺乏,不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以上不足,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注重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本次季风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五篇

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五篇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具有困难多样、季风气候显 著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2、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得出另 一特点—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距海洋远,深化大洲大陆内部)
3、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且分布广,得出亚洲气候 的又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安排图和 降水年际改变图。
第10页 共21页
难多样的特点。 为什么亚洲气候困难多样? 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困难多样
的缘由。 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造
成的影响 成因: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风弱,从海洋上
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假如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夏季风 强,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假如过多,就可能形成 水灾。
第5页 共21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2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依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缘由。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驾驭探讨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 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 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示目标 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第1页 共21页
物进行分析、探究的爱好; 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3.进一步形成主动参加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沟通的学
习习惯。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2020年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整理版第一单元中华民族人民的家园一、国土与人民1、辽阔的疆域(1)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黑龙江省)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省)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黑龙江省)(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欧洲面积相等。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15个陆上相邻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个隔海相望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4)我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英国的海陆位置:四面环海,海洋岛国。

蒙古的海陆位置: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典型内陆国。

美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濒临太平洋。

(5)濒临的海域——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主要岛屿: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2、行政区划(各省区的行政中心和简称见书本P7)(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内蒙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新)、西藏自治区(拉萨+藏)、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宁)4个直辖市:北京(京)、天津(津)、上海(沪)、重庆(渝)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23个省:山西(太原+晋)、河北(石家庄+冀)、陕西(西安+秦)、青海(西宁+青)甘肃(兰州+甘)河南(郑州+豫)、湖北(武汉+鄂)、安徽(合肥+皖)湖南(长沙+湘)、广东(广州+粤)、山东(济南+鲁)福建(福州+闽)、浙江(杭州+浙)、江苏(南京+苏)、江西(南昌+赣)云南(昆明+滇)、贵州(贵阳+黔)、四川(成都+蜀)海南(海口+琼)、台湾(台北+台)3、众多的人口(1)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3.7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详细目录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详细目录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详细目录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1.辽阔的疆域
2.行政区划
3.众多的人口
4.多民族的大家庭
第二课山川秀美
1.复杂多样的地形
2.季风的影响
3.母亲河
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
1.秦岭—淮河分南北
2.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
3.交流与互补
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北方地区
1.红松之乡
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
第二课南方地区
1.水乡孕育的城镇
2.富庶的四川盆地
3.开放的珠江三角洲
4.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第三课西北地区
1.丝路明珠
2.草原风情
3.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第四课青藏高原
1.海报最高的牧区
2.高原圣城——拉萨
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
第一课规则的演变
1.规则之“源”
2.规则之“变”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
1.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2.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
第三课生活的故事
1.生活的时代印记
2.生活的代际差异
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
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
1.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
2.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
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
1.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2.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
1.中华文明的曙光
2.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五单元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单元测试总分 100 分,共 2 大题 16 题单选题(总分 36 分,共 14 题)1. (2分) 中国领土的最东端是()A. 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B. 曾母暗沙C. 帕米尔高原D.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2. (2分) 某食品卫生许可证为“赣卫食字(2015)第38号”,该食品生产地是()A. 安徽省B. 江苏省C. 浙江省D. 江西省3. (2分)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A. 广东省B. 云南省C. 甘肃省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 (2分) 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A. 维吾尔族B. 壮族C. 蒙古族D. 藏族5. (2分) 太行山是()A. 山西和山东的分界山B. 东西走向的山脉C. 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山D. 暖温带和亚热带的界线6. (2分) 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A. 柴达木盆地B. 华北平原C. 黄土高原D. 成都平原7. (2分) 下图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是()A. AB. BC. CD. D8. (2分)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A. 南多北少B. 东多西少C. 南少北多D. 东少西多9. (2分) 山区不利于发展()A. 旅游业B. 采矿业C. 耕作业D. 林业10. (2分)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福建地区的这一谚语反映了季风气候具有的特征是()A. 雨热同期B. 不稳定性C. 复杂多样D. 温差较大11. (2分) 歌曲《我的祖国》中“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你认为这条大河最可能是()A. 长江B. 黄河C. 海河D. 黑龙江12. (6分) 长江、黄河是中华的母亲河,读图,完成问题。

(1) 长江和黄河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的是()A. 西藏和青海B. 青海和四川C. 青海和甘肃D. 西藏和云南(2) 从长江、黄河流向可推断我国()A. 山区面积广大B. 地势西高东低C.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D. 地势呈阶梯状(3) 关于长江、黄河的水系特征,正确的是()A. 黄河的支流比长江多B. 黄河的流域面积比长江大C. 黄河的长度比长江长D. 两河上游河段河流落差大13. (2分) 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8日,搭乘2名中国航天员的神州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草原上顺利着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风的影响》总分 100 分,共 2 大题 12 题选择题(总分 50 分,共 10 题)1. (5分) 下列气候类型中,对我国东部地区影响最大的是()A. 地中海气候B. 温带大陆性气候C. 高原山地气候D. 季风气候2. (5分) 小明向远在英国的朋友彼得介绍自己家乡的气候时这样说:“我们这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小明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述气候的()A. 阴晴和风雨B. 天气和降水C. 气温和降水D. 冬季和夏季3. (5分) 我国下列城市中,雨季最长的是()A. 哈尔滨B. 广州C. 武汉D. 拉萨4. (5分)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其中的“西北风”和“东南风”反映了我国的哪一种气候特征()A. 季风气候显著B. 气候复杂多样C. 海洋性特征显著D. 南北温差大5. (5分) 我国珠江流域与西亚一带纬度大体相当,然而西亚是一派沙漠景观,珠江流域却是绿野相连,城市和人口密集。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纬度B. 海陆分布C. 季风D. 地形6. (5分) 关于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北方的雨季比南方长B. 夏季风推进迟缓,雨带徘徊在南方,容易导致南涝北旱C. 夏季风推进迅速,导致我国南北方普遍多雨D.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7. (5分) 古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玉门关()A. 夏季风来得迟B. 受夏季风影响非常小C. 年降水量稀少D. 雨季来得迟8. (5分) 下列对季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季风是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的风B. 夏季风能带来丰沛的降水C.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D. 亚洲大陆夏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偏北风9. (5分) 我国全部属于热带气候的省级行政区是()A. 广东省B. 台湾省C. 云南省D. 海南省10. (5分)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福建地区的这一谚语反映了季风气候具有的特征是()A. 雨热同期B. 不稳定性C. 复杂多样D. 温差较大非选择题(总分 50 分,共 2 题)11. (18分) 读“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回答问题。

(1) 图中A、B代表的区域,表示非季风区的是__ 。

(2) 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____ 。

(填海洋或陆地)(3) 夏季风难以到达B区域的原因是:距离海洋较__ ,且受到________ 的阻挡。

(4) A、B所代表的区域,降水较多的是__ ,当地降水主要集中于__ 季。

12. (32分) 观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回答以下问题。

(1)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不受夏季风影响,主要原因是()A.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B. 纬度位置太靠C. 纬度位置太靠北D. 山脉完全阻挡了夏季风(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均分布在我国的季风区内B. 非季风区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C. 我国东部地区既受冬季风影响,又受夏季风影响D. 非季风区既不受冬季风影响,又不受夏季风影响(3)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水灾的主要原因是()A. 冬季风势力过弱,降水过少B. 夏季风势力过强,北方旱,南方涝C. 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D. 冬季风势力过强,雨带停留在华南地区(4) 你的家乡处于季风区吗?季风会给你的家乡带来哪些好处与灾难?答案总分 100 分,共 2 大题 12 题选择题(总分 50 分,共 10 题)1. (5分) 下列气候类型中,对我国东部地区影响最大的是()A. 地中海气候B. 温带大陆性气候C. 高原山地气候D. 季风气候【答案】D【解析】对我国东部地区影响最大的是季风气候。

故选D。

2. (5分) 小明向远在英国的朋友彼得介绍自己家乡的气候时这样说:“我们这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小明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述气候的()A. 阴晴和风雨B. 天气和降水C. 气温和降水D. 冬季和夏季【答案】C【解析】描述气候通常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描述。

故选C。

3. (5分) 我国下列城市中,雨季最长的是()A. 哈尔滨B. 广州C. 武汉D. 拉萨【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气候受季风影响显著,降水空间分布自东南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上述四个城市中广州的年降水量最高,雨季最长。

故选B。

4. (5分)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其中的“西北风”和“东南风”反映了我国的哪一种气候特征()A. 季风气候显著B. 气候复杂多样C. 海洋性特征显著D. 南北温差大【答案】A【解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西北风”和“东南风”分别是我国冬季风与夏季风的风向。

故选A。

5. (5分) 我国珠江流域与西亚一带纬度大体相当,然而西亚是一派沙漠景观,珠江流域却是绿野相连,城市和人口密集。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纬度B. 海陆分布C. 季风D. 地形【答案】C【解析】同纬度地区的西亚属热带沙漠气候,一派沙漠景观,而珠江流域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降水丰沛,绿野相连,故两者的差异主要因素是季风,故选C。

6. (5分) 关于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北方的雨季比南方长B. 夏季风推进迟缓,雨带徘徊在南方,容易导致南涝北旱C. 夏季风推进迅速,导致我国南北方普遍多雨D.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答案】B【解析】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

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

因而,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

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故选B。

7. (5分) 古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玉门关()A. 夏季风来得迟B. 受夏季风影响非常小C. 年降水量稀少D. 雨季来得迟【答案】B【解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东西部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和冬季风影响显著,降水相对丰富。

西部受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较少。

而古诗中的“玉门关”位于甘肃省,在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处,受季风影响小,故古人发出“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感慨。

故选B。

8. (5分) 下列对季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季风是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的风B. 夏季风能带来丰沛的降水C.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D. 亚洲大陆夏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偏北风【答案】D【解析】季风随季节变化风向有明显变化,夏季风一般温暖湿润,带来降水,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吹偏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沛的降水,故此题D的表述错误,根据题意选择不正确的,故选D。

9. (5分) 我国全部属于热带气候的省级行政区是()A. 广东省B. 台湾省C. 云南省D. 海南省【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全部属于热带气候的省级行政区是海南省;广东省、台湾省、云南省境内既有热带气候,也有温带气候。

故选D。

10. (5分)“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福建地区的这一谚语反映了季风气候具有的特征是()A. 雨热同期B. 不稳定性C. 复杂多样D. 温差较大【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季风具有不稳定性,有时会造成灾害。

夏季风迟到早退,则雨季短,会引起旱灾;早到迟退,则雨季长,会引起涝灾。

冬季风强烈会爆发寒潮。

故选B。

非选择题(总分 50 分,共 2 题)11. (18分) 读“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回答问题。

(1) 图中A、B代表的区域,表示非季风区的是__ 。

【答案】B^^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B代表的区域,表示非季风区的是B。

(2) 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____ 。

(填海洋或陆地)【答案】海洋【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海洋。

(3) 夏季风难以到达B区域的原因是:距离海洋较__ ,且受到________ 的阻挡。

【答案】远; 高大山脉【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季风难以到达B区域的原因是:距离海洋较远,且受到高大山脉的阻挡。

(4) A、B所代表的区域,降水较多的是__ ,当地降水主要集中于__ 季。

【答案】A^^a; 夏【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所代表的区域,降水较多的是A,当地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

12. (32分) 观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回答以下问题。

(1)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不受夏季风影响,主要原因是()A.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B. 纬度位置太靠C. 纬度位置太靠北D. 山脉完全阻挡了夏季风【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不受夏季风影响,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故选A。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均分布在我国的季风区内B. 非季风区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C. 我国东部地区既受冬季风影响,又受夏季风影响D. 非季风区既不受冬季风影响,又不受夏季风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材料可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有部分地区在非季风区中,所以A表述错误;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在青藏高原,所以B表述题意;我国东部地区既受冬季风影响,又受夏季风影响,所以C符合题意;我国非季风区很多地方受冬季风影响,不受夏季风影响,所以D表述错误。

故选C。

(3)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水灾的主要原因是()A. 冬季风势力过弱,降水过少B. 夏季风势力过强,北方旱,南方涝C. 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D. 冬季风势力过强,雨带停留在华南地区【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

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所以C符合题意。

故选C。

(4) 你的家乡处于季风区吗?季风会给你的家乡带来哪些好处与灾难?【答案】是。

有利影响:季风气候温瑷湿润,适宜人类生存;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乡位于季风区,季风气候温瑷湿润,适宜人类生存;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