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题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草题辞

教学目的:1、理解《题辞》的基本内容及艺术手法。

2、了解鲁迅思想的矛盾及斗争,学习鲁迅敢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教学重点:目的2

学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广东籍评论家林贤治在《鲁迅的最后十年》一书的开篇这样写到:“鲁迅死于20世纪而活在21世纪……作为现时代的一份精神遗产,它博大沉重,燃烧般地富于刺激,使人因深刻而受伤、痛楚、觉醒,甘于带着流血的脚踵奋力前行”。鲁迅死了,但他精神永远鼓舞我们前进,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说的下是鲁迅。我们知道,20世纪是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世纪。一百年来的惨痛与悲壮的经历,辛酸与激昂的感情都深深注入了现代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鲁迅,用诗、小说、杂文,也用他的散文和散文诗,对国家与民族前途命运苦苦思索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也是留给我们充满战斗的丰富的精神产品,共收入散文诗23篇,中学学过的有《风筝》、《雪》等。加上《题辞》共24篇。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野草题辞》。

二、课文朗读

三、背景分析

(分析作品,为了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应将作品置入产生作品的社会背景去感受。)《题辞》写于1927年4月26日,是作者编写《野草》集后为集子写的序,也是用散文诗的形式来写,且也是反抗战斗的、欢呼革命的乐观主义的诗。

1927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4.12上海、4.15广州)清党期间,鲁迅仍在广州中山大学担任教职。自从踏足这块“革命策源地”以后,他对中国的政治地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至于为一时的风云变幻所迷惑。然而,时局的发展竟大出于他的意料。他本对国民党抱有幻想的,但根本不曾想到整个党和军队,会如此快速地掉转枪头,对付先前的合作者(共产党)。他从来未曾看见这样杀人的,北京“三一八”惨案仅杀掉四十余人,他已经说是“出离愤怒了”,如今何如?他用了“被血吓得目瞪口呆”的话,形容此时的感受。出于义愤,他以辞职表示抗议,然后在广州“白云楼”住下。可是,像他这样阴郁易怒又关心国事的人,是注定做不成现代的隐者的;他当然要说话的

四、作品分析

可是,他不说感到充实(似有好多的话),而要开口又感到空虚(不知说什么),实则想说而说不出,为什么?现实给他太多的意想不到了。(《记念刘和珍君》中就说“我无话可说。”),因此沉默时感到充实,开口时感到空虚,就产生了这样一种矛盾彷徨的“淡淡的哀愁”。(参考注解2)

集子写出来了,作者说他过去用在写作集子上的“生命已经死亡”,何意?过去的已过去,且过去的思想已经轰毁(进化论的轰毁)。这是作者大胆的自我否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过去的一切都没有意义,因为这些作品实实在在地生存过战斗过。所以作者还是感到满足的。

但作者认为自己的作品没有生长出高大的乔木(即价值伟大的作品)来,只产生一些不足道的“野草”(23篇散文诗)。说明作者对看书的作品还是不满足,于是便“自责”自己有罪过了。这是作者不断进取的表现。

虽然集子只能算作野草,那么野草的特征是什么呢?(吸取水、露、陈死人的血和肉),因而生命力强。而《野草》)集在作者来也不是什么伟大的作品,上不了档次。但这些作品是在风雨腥血中诞生,是在同旧世界不屈不挠的搏斗中生长发育的,它凝结着先烈们的鲜血和生命,因此反动势力也很不容易剥夺它的生存权的。如果它遭到反动派的摧残,作者还是“坦然、欣然、大笑、歌唱”。(生存过,起过作用,已足够了)

第八节“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这“地面”象征产生“野草”的社会背景。作者是憎恶这个时代的,所以希望革命的地下之火烧尽旧社会所产生的一切东西,不论是伟大的乔木还是渺小的“野草”。作者面对着白色恐怖的血腥现实,不但毫不退缩畏惧,消极悲观,反而相信地下之火“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当然就“坦然,欣然、大笑,歌唱”,(期待革命之火到来把黑暗的世界烧掉,即使烧掉自己也在所不惜)。表现作者积极乐观的反抗战斗精神。“地火”象征地下革命之火。

作者在第九节提出“静穆”不能大笑、歌唱,那“不静穆”为什么“或者也不能大笑而歌唱”呢?(革命之火没有爆发,愿望不能实现,所以不能大笑歌唱,而革命风暴真的来了呢?作者不知道自己能否欢迎革命,所以“或许也不能大笑而且歌唱”,(思想还在迷茫)但此时作者用这一丛野草(23篇散文诗)来奉献于在这光明与黑暗交替的时候;新的方生与旧的未死的时候;应该过去的东西还未过去,应该到来的东西还未到来的时候,不怕任何人对作者的任何评论。目的是为了鼓舞人、友人、爱人;也为了揭露兽、仇和不爱者(目的是表明自己改变社会的决心)。

“野草”集有如此意义,所以作者认为这个时期的生命虽死亡但非空虚,但作者还是希望野草的死亡和朽腐火速到来,为什么呢?因为《野草》根植于旧社会,只有这样黑暗的旧社会才需要《野草》的揭露,若《野草》继续存在下去,就证明促成它生长的旧社会依然存在,那比起自己不生存、不战斗更不幸。如果野草火速地死亡与腐朽,那证明旧社会已经被推翻了,这才是作者的真正愿望。

所以最后作者说“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说的是因为野草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产生的,就好像人的身上长出疮疖(jiē)一样,如果人都还活着,那证明那病菌还在,人死了,病菌自然跟着死了。所以希望“病菌连同人”一起消亡,即旧社会和旧社会中产生的一切东西一起消亡。

(总体意思:我的这本散文诗集出版了,虽说没有什么伟大的价值,但这些作品是在同旧世界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写出来的,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所以还是喜欢的;但如果有一个新的社会到来,推翻产生这本散文诗集的社会土壤,那我的作品失去了社会意义也在所不惜。)

五、艺术特色

就其内容来看,鲁迅先生不仅能敢于自剖心灵,同样有语言极强的张力,其作品内涵的深遂、广博和独特!我们不难看出,譬如说:1、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2、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无可朽腐。

全篇用象征写法,充满形象和比喻(地火――地下革命之火,野草――比喻“渺小”,不象“乔木”伟大);抑扬顿挫的协和韵律贯穿全篇(上2);多用迭句(第五节和第八节)不但可以反复吟诵,而且突出思想感情的表现,有音乐美,朗读起来琅琅上口,音调铿锵,在思想感情上给读者以昂扬的战斗精神和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