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音乐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面埋伏音乐鉴赏
也许,沉静的钢琴在弹着巴赫,优雅的长笛在吹着莫扎特,大气
磅礴的交响乐队在合奏着贝多芬,然而,只有琵琶,依然在娓娓地叙述着《十面埋伏》这个中国的古老故事……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
象鲜明。是琵琶武曲的顶峰之作,它用音乐叙事的手法完美地表现了名闻古今的楚汉之战,琵琶的演奏手法在此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十面埋伏》表现的是公元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
壁县东南)大战的情景,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据《史记》载,在垓下大战中,刘邦的汉军以30万的大军包围了只剩下10万人马的楚军,并设“十面埋伏”的阵法,将地处四面绝壁的垓下大营团团包围,使项羽陷入重围。深夜,箫声起处,汉军利用四面的楚歌来瓦解对方的斗志。楚营的官兵听到熟悉的乡音,思念父母妻儿之情油然而生,又见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于是纷纷逃走。夜半时分,自知败局已定的项羽与虞姬诀别,仓皇突围。刘邦命数千铁骑穷追不舍,最后,在乌江边展开了生死决斗,项羽终因寡不敌众,拔剑自刎。
琵琶曲《十面埋伏》用深刻的音乐语言和演奏技巧,再现了这一
战役的全过程。琵琶用它清丽圆润的声响,含着泪,淌着血,悲壮地、如泣如诉地弹出一节节短歌,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大型套曲结构形式,全曲有十三个章节: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
琵琶开始在高音区使用“轮拂”的手法,渲染了强烈的战争气氛。军营垒垒,战旗猎猎。此后,又用多种手法,表现了擂鼓三通、人声鼎沸、军炮齐鸣、铁骑奔驰等有声有色的壮观场面。“吹打”是全曲中旋律性较强、气息宽广雄壮的曲调,琵琶用细腻的“轮指”奏出的长音,模仿古代军中筚篥的吹奏,形象地再现了汉军由远而近、浩浩荡荡、气壮山河的威武军容。
“点将”、“排阵”和“走队”,以整齐紧凑的节奏,富于弹性
跳跃的音调见长,琵琶用“扣、抹、弹、抹”的组合指法,演奏十六分音符节奏,又用“摭分”、“摭划”的指法,描绘出调兵遣将的情景和穿着胄甲、手持剑戟的士兵们在操练中迅速变换队形和矫健有力的步伐。
“埋伏”是一段内涵深沉的音乐,一张一弛的节奏音型和加以模
进发展的旋律,造成了一种紧张、神秘而又恐惧的氛围。夜幕笼罩着四野,伏兵神出鬼没地步下了十面埋伏阵。
“鸡鸣山小战”旋律的动向是先递升后递降,跌宕起伏,多变的
节拍和连续无间歇的节奏型,既表现了鼓角相闻、金戈铁马的战况,又刻画了兵士们前赴后继、奋不顾身的情景。琵琶运用了“刹弦”的左手技法,发出犹如刀枪剑戟交错撞击的声音。
“九里山大战”是整个乐曲的高潮。琵琶以快速的“夹扫”,表
现雄兵百万席卷之势,铁骑纵横的雷霆万钧之力。在隆隆的炮声和哒哒的马蹄声中,突然,一声凄厉的、喑哑的箫音传来,一声声苍凉的直入骨髓。当楚歌四面唱响之时,正是虞姬拔剑起舞之时,美人含泪舞剑,将生命与血混着爱情唱响了一曲隽永的挽歌,让天地为之动容。琵琶用“并双弦”和“推、拉”的技法,犹如置身于千军万马,
呼号震天,刀光剑影,惊心动魄的场面中,对立鲜明地烘托出那个凄婉之夜,英雄与美人,刀剑与热血的悲凉。
“项王败阵”用慢起渐快的同音进行旋律和马蹄声的节奏音型
来表现项羽奋力突围。单调的乐声,反衬出曾经的辉煌,驰骋的蹄声,仍不免让人挂肚牵肠。
“乌江自刎”乐曲凄切悲壮。江边,一只小船来接应项羽,面对
最后抉择,项羽拒绝渡江。已登上彼岸的乌骓马远见自己的主人持剑自刎,悲伤欲绝。它发出苍凉的哀鸣,撕心裂肺地跳起,滚地而亡。最后,四弦猛“划”后断然“急煞”,声如裂帛,音乐戛然而止。天意兴刘,人心慕项。“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三首表现汉军庆贺胜利的牌子曲一般不奏。
一曲《十面埋伏》断弦滴血,断了项羽的归路。一曲《十面埋伏》,浩气长存,演奏了几千年。明代王猷定在所著的《四照堂集》中是这样描绘当时的琵琶名手演奏此曲的情景:“当两军决斗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
34 52
班级:086911
姓名:陈颖
学号:069108168
指导老师:魏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