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各项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范本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范本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为做好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管理工作,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工作健康,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存在冲击地压危险的工作区域。

三、责任主体:1.公司负责人负责制定、实施和组织落实本制度。

2.安全部门负责协助制定和实施本制度,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3.相关部门负责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落实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管理措施。

4.所有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规定,并积极参与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管理。

四、管理要求:(一)危险识别和评估:1.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确保所有危险区域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2.制定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标识和警示标志,明确区域边界和管控措施。

(二)培训和教育:1.对所有员工进行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安全操作和应急预案的培训,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2.定期组织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示范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和逃生技能。

(三)设备和工具:1.确保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内的设备和工具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2.配备适宜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鞋、防护眼镜等,要求员工在进入危险区域前必须佩戴。

(四)工作控制:1.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和工作程序进行操作,切勿冒险行事。

2.在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内工作时,必须按照安全通道和指定路线行进,不得擅自离开或改变路径。

3.组织制定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工作的计划和安全措施,并进行适时的调整和优化。

(五)监督和检查:1.安全部门定期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员工对于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管理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反馈。

3.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员工,将依据公司内部制度进行处理。

五、制度评估与修订:根据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实际情况,公司管理层将定期对本制度进行评估,如果需要,将进行修订和完善。

六、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相关部门必须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实施和落实。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范本(二篇)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范本(二篇)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管理,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是指存在地质灾害、地震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区域。

第四条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应遵循科学评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管理责任应落实到相关单位和个人。

第六条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管理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第二章管理措施第七条对于已经确定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应按照管理责任划分为一般管理区域和重点管理区域。

第八条一般管理区域的管理措施如下:(一)在入口处设置告示牌,明确警示标识和文案,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二)加强巡逻,在重要节点设置专人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隐患并进行处理;(三)禁止人员随意进入,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四)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工作流程。

第九条重点管理区域的管理措施如下:(一)在入口处设置警示标识和文案,明确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二)加强巡查,每日至少进行一次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三)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包括围栏、警示线等;(四)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和处置流程。

(五)进行定期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条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风险。

第三章管理责任第十一条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管理责任由相关单位和个人承担。

第十二条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和工作职责。

第十三条相关单位应设立专门的管理岗位,落实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

第十五条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报告和处理问题。

第十六条个人在进入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时,应严格遵守管理规定和安全操作要求,不得擅自闯入。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制度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制度

2023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制度•冲击地压防治管理体系•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措施•冲击地压现场管理与监测•冲击地压应急管理与处置目•冲击地压防治培训与演练•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制度的完善与修订录01冲击地压防治管理体系1冲击地压防治管理组织架构23由公司领导、安全监察、生产技术等部门组成,负责决策、协调和指导工作。

冲击地压防治领导组负责日常管理,组织协调各单位冲击地压防治工作。

冲击地压防治办公室负责技术研究、方案制定、监测预警等工作。

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中心冲击地压防治职责分工公司主要负责人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生产技术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协同其他部门开展工作。

安全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落实情况。

基层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冲击地压防治措施,保障工作效果。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流程方案制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冲击地压防治方案,明确具体措施和责任人。

监测预警利用监测系统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

实施治理按照方案采取治理措施,确保工作效果。

反馈调整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和调整,持续改进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制度。

效果评估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治理措施落实到位。

02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措施采用国内外行业认可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标准,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监测、验收等环节的标准。

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标准制定符合矿井实际情况的冲击地压防治规范,明确防治流程、技术要求和责任分工等。

防治规范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标准与规范预测预报利用先进的地质勘查技术和设备,对矿井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进行预测和评估,确定危险等级和影响范围。

数据监测与分析安装监测设备,对矿井围岩和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和预测冲击地压危险。

冲击地压预测与评估工程设计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和冲击地压危险评估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工程设计,包括巷道布置、支护方式、排水系统等设计。

施工管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现场管理,确保防治工程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安全生产责任制(5篇)

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安全生产责任制(5篇)

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是矿井负责冲击地压防治的业务管理部门,对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一、部门职责第1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2条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

第3条落实职工安全技术培训计划,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参与组织矿井冲击地压防治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第4条参与灾害预防处理计划、事故应急预案和生产安全费用计划编制。

第5条分析划定矿井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做好冲击地压的监测预报工作。

第6条落实防治冲击地压的技术方案、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并对施工现场的防冲工作进行指导。

第7条做好矿井冲击地压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技术资料的统计,为制定防治冲击地压的技术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并整理归档。

第8条开展冲击地压防治的科研攻关、技术研究、新技术推广。

第9条按规定为操作人员配齐工具、安全防护用品等。

第10条做好本单位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监督、管理。

第11条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执行事故分析制度。

二、责任追究第12条未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负直接责任。

第13条未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或未按规定进行考核的,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负直接责任。

第14条未落实本单位职工安全技术培训计划,或未开展业务培训的,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负直接责任。

第15条未参与灾害预防处理计划、事故应急预案和生产安全费用计划编制或组织实施不力的,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

第16条未分析划定矿井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未做好冲击地压的监测预报工作,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负直接责任。

第17条未落实防治冲击地压的技术方案、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负直接责任。

第18条未落实矿井冲击地压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技术资料统计的,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负直接责任。

第19条未按规定为操作人员配齐工具、安全防护用品,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负直接责任。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制度汇编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制度汇编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制度汇编冲击地压是在土石方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它不仅会影响施工安全和质量,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有效防治冲击地压是土石方工程施工中必须重视的环节。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和顺利推进工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制度。

以下是对这些制度的汇编:一、冲击地压的定义冲击地压是指土石方工程中,由于土体与支撑结构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瞬间较大的地压力,从而引起地基变形和隧道坍塌等严重事故。

二、相关法律和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3、《地下工程施工安全规程》三、施工前的防范措施1、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和分析,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案和工法。

2、按照工程环境和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3、对施工现场进行周密的安全检查,确保施工场地符合安全要求。

四、施工中的防范措施1、加强对土体变形及支撑结构的监测和测量,及时发现变形情况。

2、对施工现场进行随时的安全巡查,确保施工过程中没有存在安全隐患。

3、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五、事故处理和处罚1、一旦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必须立即组织救援和处理,保障人员安全。

2、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责任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对相关责任人或单位进行处罚或追究其法律责任。

总结:冲击地压是土石方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风险问题,对施工人员和周边环境安全均有影响。

加强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避免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施工和社会的安全和利益。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模版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模版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模版1. 引言危险地压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地层性质等因素导致地表或地下产生变形、断裂或塌陷,从而对安全造成潜在威胁的现象。

为了加强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管理,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制定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2. 危险区域划定2.1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和专家意见,划定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范围;2.2 确定危险区域边界,并制作相应的标志牌或标识;2.3 危险区域的划定应该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和沟通,确保划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 危险区域监测与预警3.1 建立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监测系统,包括地质监测、地面形变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3.2 对危险区域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发现任何地质变化或潜在风险;3.3 建立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预警机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4. 准入管理4.1 对进入危险区域的人员进行认证和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4.2 在进入危险区域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安全措施和防护装备的检查和确认;4.3 建立进出危险区域的登记制度,记录人员的进出时间和目的,确保人员的安全。

4.4 若发现有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应立即采取措施将其引导离开,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

5. 应急处置5.1 建立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责任人的职责和任务;5.2 危险区域内发生事故后,及时启动应急处置程序,进行紧急救援和人员疏散;5.3 保证应急救援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应对各类突发情况;5.4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升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6. 安全教育和培训6.1 对进入危险区域的人员进行常规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危险区域的特点、应急处理措施等;6.2 建立危险区域安全知识库,提供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咨询;6.3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7. 相关责任部门的协作7.1 建立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的协作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合作关系;7.2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享信息、讨论问题,协商解决方案;7.3 加强与其他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合力,提升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管理水平。

冲击地压综合管理制度

冲击地压综合管理制度

冲击地压综合管理制度一、背景冲击地压是指因工作面上覆盖层岩体受到矿压影响在深部破裂,并向工作面传递矿压力的现象。

随着煤矿深度的增加以及采矿技术的不断更新,冲击地压问题已经成为煤矿生产中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

要想有效解决冲击地压问题,必须建立科学的综合管理制度。

二、冲击地压综合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矿工安全:冲击地压是煤矿生产中的一大安全隐患,建立科学的综合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2. 提高煤矿生产效率:通过对冲击地压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减少因地压引起的停产和停工现象,最大程度地保障矿井的正常生产。

3. 保护煤炭资源:冲击地压不仅对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也会损耗煤炭资源,建立综合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

4. 促进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的综合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煤矿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冲击地压综合管理制度的构建1. 规章制度建设(1)建立完善的冲击地压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2)制定冲击地压防治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明确应对各种情况的应急措施。

(3)建立冲击地压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汇总总结每起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2. 人员培训(1)加强对矿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教育,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对矿工进行冲击地压防治的技术培训,提高矿工应对地压的能力。

3. 技术设备更新(1)引进先进的地压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工作面的地压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更新矿井支护设备,提高支护设备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4. 安全生产监督(1)加强对矿井的安全生产监督,定期检查冲击地压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的矿井及时进行整改。

(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维护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炭资源的保护。

四、冲击地压综合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案1. 预防矿井冲击地压的发生(1)科学分析矿区地质构造,合理布置工作面,减少冲击地压的发生可能性。

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安全生产责任制

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安全生产责任制

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治冲击地压是一项重要的安全生产措施,它涉及到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办公环境的稳定性。

下面是一些建议来制定办公室安全生产责任制以防治冲击地压:
1.明确责任:确定每个人在办公室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和职责。

包括对办公室安全规章制度的熟悉和执行,以及发现安全隐患时及时上报和解决。

2.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冲击地压的认识和理解。

培训包括对冲击地压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的介绍,以及逃生和自救技巧的演练。

3.设立警示标识:在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区域设置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例如,标明危险区域、禁止靠近或站立、注意脚下等。

4.定期巡视检查:派遣专门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确保办公室的安全生产。

5.应急预案:制定冲击地压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疏散路线、应急联系人和紧急救援设备等,并组织定期演练,确保员工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

6.安全设施:安装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护栏、安全网等,以防止冲击地压时产生的物品掉落或损坏等危险。

7.定期维护:定期维护办公场所和设备,确保办公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维修人员应及时处理并修复所有存在的安全隐患。

8.加强沟通:员工和管理层之间要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办公室安全生产问题,及时获取和处理安全隐患反馈信息。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办公室的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办公环境的稳定性。

冲击地压人员管理制度

冲击地压人员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冲击地压防治工作,保障矿井安全生产,防止冲击地压事故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等法律法规和矿井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矿井内所有涉及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相关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等。

三、人员准入制度1. 凡进入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冲击地压防治培训合格证书。

2. 人员进入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时,必须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制度,明确人员进入的时间、区域、危险程度和人数。

3. 井下现场设立管理站,负责人员准入、限员、监督检查等工作。

四、人员培训与考核1. 矿井应定期对涉及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相关人员,包括班组长、技术员、区队长、防冲专业人员等,进行冲击地压防治的教育和培训。

2. 培训内容包括《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矿井冲击地压防治主要技术措施、重大隐患判断等。

3. 培训结束后,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作业。

五、人员限员制度1. 采掘工作面冲击危险区域:掘进工作面从迎头退后200米范围内)进入人员不得超过9人;采煤工作面及两巷超前支护范围内进入人员生产班不得超过16人、检修班不得超过40人。

2. 将采掘工作面每条顺槽安装LED屏的地点作为防冲限员管理站,各安装一部防爆电话,便于调度室与进出人员的联系。

六、交接班制度1. 严禁在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进行交接班,交接班时,带班领导、班组长、安全员、瓦斯检查员等关键岗位人员或其他人员必须采掘工作面顺槽口以外场所进行交接班。

2. 交班人员要认真如实地介绍当班带班区域各工作面(点)的安全状况、设备的运转情况、有无安全隐患,以及下一班检查重点及其它注意事项。

3. 未完成当班任务或发现隐患,未处理完毕,不准离开工作地点,等待下一班带班人员到达交接地点并完成交接后,才能离开。

七、监督检查1. 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对冲击地压人员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本制度的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职、撤职等处分。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3篇)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3篇)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1.危险区域警示制度:即采掘工作面进入预测的防冲危险区域时,实行挂牌警示,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注意事项,落实相关防冲措施。

2.危险区域限员制度:即控制工作面及顺槽生产人数,悬挂危险区限员牌板,正常生产期间,回采工作面作业人员不得超过____人,综掘掘进工作面不得超过____人;危险区治理期间50m范围内不能超过____人,严禁人员在危险区顺槽内休息、停留,严禁从事与防治冲击地压无关的任何工作,工作面在沿空侧端头割煤期间,严禁除煤机司机外的其他人员停留。

3.封闭管理制度:即对经检测分析具有冲击危险的采掘工作面进行封闭管理,除解危检测人员外,严禁任何人员进入,在150m以外设置拉线挂警戒牌。

4.危险区准入制度:即进入封闭区需要逐级请示,执行“准入证”制度,特殊情况下必须由矿总工程师批准。

冲击危险工作面有扰动工序(割煤、放煤、移架)后____个小时根据冲击危险监测情况限时准入。

5.双危制度:即通过资料分析研究,确定工作面危险时段、危险区域;对危险时段、危险区域不得安排其他工作,进行重点防冲卸压治理。

6.停采制度:工作面出现局部冲击危险时,工作面停采进行卸压治理,危险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7.其他规定(1)实施解危时,必须编制专门措施,由矿总工程师审批。

解危后,以钻屑法为主,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效果检测,确认危险解除后方可进行采掘作业。

(2)解危主要采用钻孔卸压、爆破卸压,也可视情况采用强制放顶、断顶(底)、煤层注水等方法。

(3)采用大直径钻孔卸压时,必须有防止诱发孔内冲击伤人的专项安全措施。

(4)冲击地压煤层采用煤层爆破处理措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超前松动爆破、卸压爆破方法,消除冲击地压危险。

(5)在冲击危险区域作业的所有人员必须熟悉冲击地压发生的征兆及应急措施,发现异常立即撤出或躲到安全地点避灾。

(6)检测及解危人员应时刻注意围岩动态变化情况,发现有冲击征兆时,必须及时通知现场人员撤出危险区域,并设好警戒,同时将情况向矿调度室汇报。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一、概述冲击地压是指卸载矿体造成的强烈冲击波在运动过程中沿着矿体底部和上部开采空间中传播,形成的缝隙和破坏,会引发地面沉降、塌陷、坑陷等地质灾害。

因此,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矿山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内容是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的概述、管理内容和管理措施。

二、管理内容1. 制度的制定针对不同的矿山,制定适合自身的管理制度,包括管控措施、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等。

同时,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更新,使其具有针对性、时效性。

2. 区域划分根据地质条件、采矿方式、技术水平等因素,将矿山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对每个区域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进行评估,然后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同时,对于高危区域要进行重点监测和管控。

3. 监测预警通过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对冲击地压危险性进行实时监测。

当监测结果超出预警值时,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组织人员撤离等。

4. 应急响应在冲击地压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撤离并进行紧急处理,以减少事故对人命财产的危害。

同时,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

三、管理措施1.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矿山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如防护措施、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

通过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够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并保证操控人员的安全。

2. 加强人员培训加强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相关知识的培训,如冲击地压的形成原因、规律、应对方法等。

并对操控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3. 加强设备维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对于矿山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强对设备的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于老旧设备,要及时更换或修复以免造成安全隐患。

4.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进行逐一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上报并进行整改。

并要加强对于隐患的排查,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同时,要加强对于安全行为的监督,规范人员行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简介冲击地压是指地面以上或地下工程在施工或运行过程中引起的地面的临时或永久沉降或变形,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严重的安全风险。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资产安全,必须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进行管理。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在实践中,根据冲击地压危险等级的不同,管理制度也有所不同。

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划分危险区域首先,需要对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灾害的区域进行风险评估和划分,将危险区域划分成不同的等级。

一般来说,危险程度越高的区域,管理要求也越严格。

建立管理责任制在划分好危险区域后,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责任制,明确负责人员和管理职能部门,并要求相关部门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监测与预警为了防患于未然,需要对危险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通过对区域内建筑物、道路、桥梁等的变形、振动等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发布风险预警在发现危险情况后,需要对周边人员和单位进行有效的预警。

预警方式可以采用大喇叭、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使人们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通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核实措施在确保相关人员安全的情况下,需要对危险区域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

比如加强监测,加固管道、桥梁等建筑物,进行临时疏散等。

后续处理与复查在采取措施后,需要对区域内的安全状况进行复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如果发现仍存在安全隐患,则需要继续采取行动防止事故发生。

结语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不仅是建设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极其关键的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周边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冲击地压各项管理制度

冲击地压各项管理制度

目录一、总则 ......................................................................二、防治冲击地压综合管理制度 .................................. (一)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制度 ..................................... (二)防冲工作矿长办公会议制度 .............................. (三)防冲巡回检查制度............................................. (四)微震事件分析处理制度 ..................................... (五)预警处置及效果检验制度.................................. (六)监测数据保存制度............................................. (七)监测数据分析制度............................................. (八)防冲信息报送及发布更新制度........................... (九)防冲设计规划管理制度 ..................................... (十)防冲设施设计施工验收与归档制度 ................... (十一)防冲例会制度 ................................................ (十二)防冲隐患排查制度......................................... (十三)冲击地压事故汇报和分析制度....................... (十四)防冲工作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 (十五)防冲管理工作组织协调制度...........................(十六)防冲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十七)防冲教育培训制度......................................... (十八)交接班管理制度............................................. (十九)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物料捆绑制度 ................... (二十)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躲炮制度........................... (二十一)冲击地压危险区限员管理制度 ................... (二十二)卸压工程量化考核管理办法.......................三、附则 ......................................................................山东新河矿业有限公司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暂行)一、总则(一)为加强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防冲管理,提高矿井整体防冲水平,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本综合管理制度。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制度大全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制度大全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制度大全目录一、总则 (2)二、组织与职责 (3)2.1 管理机构设置 (4)2.2 职责分工 (6)2.3 协调机制 (7)三、监测与预警 (8)3.1 监测网络建设 (9)3.2 数据采集与分析 (11)3.3 预警等级划分 (11)3.4 预警响应措施 (12)四、防治技术与措施 (13)4.1 防治技术选择 (14)4.2 施工工艺要求 (15)4.3 工程措施设计 (16)4.4 安全防护措施 (18)五、培训与教育 (19)5.1 培训内容 (20)5.2 培训方式 (21)5.3 教育普及 (22)六、监督检查 (23)6.1 监督检查计划 (24)6.2 监督检查实施 (26)6.3 监督检查结果处理 (27)七、应急管理 (28)7.1 应急预案制定 (29)7.2 应急资源储备 (31)7.3 应急演练 (32)7.4 应急处置 (33)八、考核与奖惩 (34)8.1 考核体系建立 (35)8.2 考核方法与标准 (36)8.3 奖励与惩罚措施 (38)一、总则为了加强冲击地压防治工作,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提高矿井生产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矿范围内的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冲击地压隐患排查、监测预警、防治措施落实、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管理。

本矿成立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

本矿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本矿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冲击地压防治相关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本矿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应用先进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和装备,提高矿井冲击地压防治水平。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本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二、组织与职责为有效防治冲击地压,应成立冲击地压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导、协调和监督防治工作。

冲击地压各项管理制度

冲击地压各项管理制度

冲击地压各项管理制度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各项管理制度被视为保障社会运行顺利的基本法则。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一些个人或团体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目标,采取冲击地压各项管理制度的手段。

这种行为不仅会扰乱原本的秩序,还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教育等多个方面探讨冲击地压各项管理制度的现象。

首先,政治领域是冲击地压各项管理制度的主要领域之一、政治体制是国家社会生活的基本制度安排,保障政府及其机构的运行和管理。

然而,一些政治家或政治团体为了争取更高的权力或更多的资源,会采取冲击地压各项管理制度的方式。

例如,利用宣传手段操纵舆论、夸大自身实力等,以迫使其他政党或政治团体接受自己的要求。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政治运作,还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和不稳定。

其次,经济领域也是冲击地压各项管理制度的重要领域之一、经济管理制度是保障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基本法则,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经济繁荣的关键所在。

然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一些企业或个人会采取冲击地压各项管理制度的手段。

例如,通过不正当手段竞争、逃税漏税等违法违规行为,以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威胁到其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了不良影响。

此外,教育领域也常常受到冲击地压各项管理制度的影响。

教育管理制度是保障教育质量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法则,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

然而,为了追求表面的成绩和评价,一些学校或个人会采取冲击地压教育管理制度的手段。

例如,通过舞弊、贿赂教师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以达到个人或团队的目标。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平性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种冲击地压各项管理制度的行为,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遏制。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各项管理制度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其次,社会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和规定。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范文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范文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范文冲击地压是指矿山或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岩体运动、变形或崩塌而对工作面造成危害的现象。

由于其具有难以预测、瞬间发生的特点,冲击地压成为了矿山安全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建立科学合理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一、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划定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划定是决定矿山安全和生产能否正常进行的重要依据。

可参考如下方法:1.岩体稳定性评价方法通过对地下岩体进行科学评价,分析其稳定性、掌握其运动特征,确定危险区域。

可以采用岩体稳定性评价指标、岩体结构解析及岩层力学参数等进行定量评估,以科学的方法确定冲击地压的危险区域。

2.地质勘探调查在矿井开采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调查,掌握地层构造、地质构造变化情况等,为划定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提供依据。

地质调查应包括对岩体裂隙、地层变形、构造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矿井开采的风险区域。

3.现场监测方法利用先进的地震仪、应变计、应力计等监测设备,对矿井地下岩体进行实时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判断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及时预警并划定危险区域。

二、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1.管理责任设立专门的冲击地压风险管理部门,明确部门的管理职责。

由专业人员负责危险区域划定和管理,确保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2.风险评估与防控根据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划定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措施。

评估包括人员及设备的逃生预案、紧急救援预案等,确保在发生冲击地压事故时,能够及时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置。

3.培训与教育对从事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冲击地压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冲击地压的形成机理、应急处置方法等,提高员工自救和互救能力。

4.技术设备配备完善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所需的技术设备。

包括先进的监测仪器、安全防护装备等,提高对冲击地压危险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减少危害程度。

5.风险管理与监督建立风险管理的监督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

冲击地压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冲击地压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冲击地压事故,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冲击地压防治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

2. 严密监控,及时预警。

建立健全冲击地压监测预警体系,对冲击地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预警,确保安全。

3. 科学防治,技术创新。

积极引进、推广先进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4. 责任明确,奖惩分明。

明确各级人员责任,严格执行奖惩制度,确保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三、冲击地压防治职责1. 矿长对本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2. 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制定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

3.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4. 技术部门负责制定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措施,指导现场施工。

5. 采掘区队负责执行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措施,确保现场安全。

四、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措施1. 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与危险等级划分。

根据煤层地质条件、开采深度、构造应力等因素,对矿井进行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划分危险等级。

2. 监测预警。

采用微震监测、钻屑法监测等方法,对矿井冲击地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预警。

3. 防治技术。

根据冲击地压危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卸压、加固、支护、留设保护煤柱等。

4. 效果检验。

对防治措施实施效果进行检验,确保防治效果。

5. 安全防护。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制定冲击地压避灾路线,确保人员安全。

五、冲击地压防治工作要求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全体员工对冲击地压防治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2. 定期培训。

对从业人员进行冲击地压防治知识培训,提高防治技能。

3. 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4. 强化监督检查。

对冲击地压防治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确保防治工作质量。

冲击地压各项管理制度

冲击地压各项管理制度
现场作业人员需根据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 冲击地压现场管理措施和作业规程,确保安全生 产。
03
主要内容及分类
冲击地压危险源辨识
总结词
通过对作业区域的全面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冲击地压危险源 。
详细描述
对矿井范围内的工作区域进行全面的实地勘察,结合地质勘 测报告和开采计划等相关资料,对可能产生冲击地压的区域 进行识别和标注。
总结词
全面、准确、及时
具体规定和要求
冲击地压危险源辨识必须全面,涵盖所有作业区域和设备,不留死角;辨识 结果应准确,根据地质条件、开采条件等因素,评估危险程度和发生概率; 辨识工作应按时进行,及时更新,保证其时效性。
冲击地压防护措施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总结词
科学、有效、可行
具体规定和要求
冲击地压防护措施应依据辨识结果制定,科学合理,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冲击 地压事故的发生;措施应切实可行,符合现场实际情况,便于实施和监督;同时 应定期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评估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冲击地压现场管理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总结词
严格、规范、有序
具体规定和要求
冲击地压现场管理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作业人员的操作行为; 现场布置应合理规范,符合安全要求,确保人员安全和应急救援通道畅通; 同时应加强现场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冲击地压应急救援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总结词
快速、准确、高效
制度背景
近年来,冲击地压给煤炭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不仅影响生 产,而且直接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
为了适应煤炭生产的需要,加强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技术 管理,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效果,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有 必要制定冲击地压各项管理制度。
02

冲击地压预警管理制度

冲击地压预警管理制度

冲击地压预警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1.1 总论冲击地压是指地下矿山开采中,由于岩层失稳或者岩石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地质灾害现象。

冲击地压是一种危及矿山安全和生产的重要地质灾害,对矿山的开采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建立健全的冲击地压预警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降低矿山事故的发生率,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

1.2 目的和任务冲击地压预警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前发现和防范冲击地压的发生,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

具体任务包括:1.2.1 制定冲击地压预警管理制度的规定,明确相关责任人和管理流程。

1.2.2 建立健全的冲击地压监测系统,及时反馈地质信息。

1.2.3 提前预警冲击地压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措施。

1.2.4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二章冲击地压预警管理制度的建立2.1 制度的建立为了建立健全的冲击地压预警管理制度,矿山应该组建专门的管理团队,并明确相关责任人和管理流程。

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以确保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同时,要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适应矿山开采的实际情况。

2.2 预警监测系统的建立冲击地压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期性,因此建立健全的预警监测系统至关重要。

该系统应包括地质勘查、地质监测、地质预警等多个环节,以确保及时反馈地质信息,提前预警风险。

2.3 预警措施的制定一旦发现冲击地压的迹象,矿山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包括停止开采、疏散人员、加固工程等。

同时,要建立应急预案和预警预案,明确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和责任人,以确保灾害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2.4 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为了提高矿工对冲击地压的认识和防范能力,矿山应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

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矿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素质,确保矿山的安全生产。

第三章冲击地压预警管理制度的创新3.1 制度的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矿山开采的深入,冲击地压预警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创新。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是指在地质构造复杂、岩层稳定性差、存在多次地震或地质灾害的地区,由于重力作用、岩石运动或地下水流动而导致地层发生挤压、挤出、下沉等现象,使地表发生变形、坍塌和断裂等,对人员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区域。

为了保障人员安全、科学规划土地利用以及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制定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二、定义和范围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指的是地质条件复杂、岩层稳定性差、存在地震、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风险的区域。

危险区域的范围根据地质勘察、地震预测、地质灾害监测和专家评估等多种方法确定。

三、管理机构和责任1.政府相关部门是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的主体,负责制定管理政策、规划、调配专业技术力量等。

2.财政部门应保障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所需的资金。

3.相关企事业单位应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工作。

4.公众应积极参与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遵守相应的管理规定。

四、管理流程1.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认定流程:(1)开展地质勘察,收集地质灾害、地面塌陷等相关数据。

(2)根据地震预测、地质灾害监测等方法对危险区域进行评估。

(3)组织专家对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和认定。

2.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流程:(1)建立危险区域档案,记录区域的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历史等信息。

(2)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固建筑物、疏散人员、修复环境等。

(3)加强监测,定期对危险区域进行检验和评估。

(4)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

五、管理措施1.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包括危险区域的划定、危险等级评定、预警措施等。

2.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技术手段。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加强监管,对违反相关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并积极落实整改措施。

5.加强科学研究,推动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总则 (1)二、防治冲击地压综合管理制度 (2)(一)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制度 (2)(二)防冲工作矿长办公会议制度 (5)(三)防冲巡回检查制度 (7)(四)微震事件分析处理制度 (8)(五)预警处置及效果检验制度 (9)(六)监测数据保存制度 (13)(七)监测数据分析制度 (15)(八)防冲信息报送及发布更新制度 (17)(九)防冲设计规划管理制度 (18)(十)防冲设施设计施工验收与归档制度 (19)(十一)防冲例会制度 (20)(十二)防冲隐患排查制度 (21)(十三)冲击地压事故汇报和分析制度 (23)(十四)防冲工作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24)(十五)防冲管理工作组织协调制度 (27)(十六)防冲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30)(十七)防冲教育培训制度 (33)(十八)交接班管理制度 (35)(十九)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物料捆绑制度 (36)(二十)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躲炮制度 (40)(二十一)冲击地压危险区限员管理制度 (41)(二十二)卸压工程量化考核管理办法 (42)三、附则 (46)山东新河矿业有限公司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暂行)一、总则(一)为加强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防冲管理,提高矿井整体防冲水平,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本综合管理制度。

(二)公司经理(矿长)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防冲的全面管理工作;总工程师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技术负责人,负责防冲的技术管理工作;公司副经理(副矿长)根据防冲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合理组织矿井生产,协调各专业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防冲副总、防冲办主任在分管范围内负责落实责任。

(三)加强对综合管理制度中各项要求的实施和落实,确保能够长期有效的运作。

(四)本管理制度以《煤矿安全规程》、《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暂行规定》、《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规定(试行)》《淄矿集团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规定为依据,针对新河矿业公司具体情况进行编制。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山东新河矿业有限公司各单位及机关科(部)室。

二、防治冲击地压综合管理制度(一)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制度为切实加强防冲基础工作,对生产区域防治冲击地压提出预防处理措施,特制定本制度。

1、冲击危险的监测预报每天以监测日报表的形式进行预测,每周以周例会的形式进行预测,每月以矿长办公会议的形式进行预测,发现异常及时向公司经理(矿长)、总工程师汇报,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判定,判定有冲击危险时,由总工程师组织实施解危。

2、冲击危险程度分为三级:Ⅰ级(严重冲击危险区):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进行解危处理的地区;Ⅱ级(中等冲击危险区):需要进行解危处理的地区;Ⅲ级(无冲击危险区):可以正常工作的地区。

严重冲击危险与中等冲击危险区统称为有冲击危险区。

3、冲击危险程度可以采用经验类比分析法、钻屑法、应力在线监测、微震监测等方法确定,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时,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确定冲击危险性临界指标,并存档备案。

4、用经验类比分析法评定冲击危险级别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1)本煤层已发生冲击地压,或相似条件下的采区已发生冲击地压。

(2)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

(3)煤层老顶为厚5m以上,抗压强度大于70MPa的坚硬岩层。

(4)孤岛形、半岛形煤柱或停采线附近遗留煤柱。

(5)上部煤层遗留煤柱或停采线附近遗留煤柱。

(6)煤层厚度和倾角有突然变化。

(7)褶曲和断层地质构造带。

(8)煤炮剧烈、频繁。

(9)巷道煤(岩)体位移量。

5、钻屑法监测钻屑法监测采用直径42mm的钻头,施工时记录每米钻进时的煤粉量,接近或超过临界指标时,判断为有冲击危险;记录钻进时的动力现象,如声响、卡钻、钻孔冲击等现象,作为鉴别冲击危险的参考指标。

6、利用微震监测系统进行工作面冲击危险的监测预报。

(1)SN/DTSS井下分站布置要覆盖整个监测范围,要随着重点监测区域的变化调整SN/DTSS分站布置位置。

(2)重点监测区域的SN/DTSS分站不少于4个。

(3)SN/DTSS分站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安装布置,分站放置平台要坐落在稳定完整的岩体上,要避开扰动。

(4)要保证井上下微震监测系统24小时连续监测,一次断电时间不大于8小时。

(5)发生微震信号后,要在4小时内确定出所有信号参数,发生破坏性冲击现象时,要在2小时内确定出所有信号参数。

(6)将每天的监测信息整理后形成报表,报总工程师、分管副总。

(7)根据微震能量变化情况对矿井冲击危险程度进行预报。

7、利用应力在线监测系统进行冲击危险的监测预报要保证井上下应力监测系统24小时连续监测,当监测区域内一组测点达到黄色以上预警,要及时汇报分管领导并做好记录,由分管领导组织实施解危。

8、冲击地压记录(1)冲击地压防治专门机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填写冲击地压事故记录卡和冲击地压事故统计表。

(2)冲击地压发生时间、地点、破坏程度等情况要立即向公司领导汇报。

9、对其他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区域,如孤岛工作面、高应力集中区、构造应力区、边角煤采空区大面积悬顶、沿空掘巷等,要作为隐患排查的重点,确定可能发生冲击的地点,并制定防治冲击地压的专项措施。

10、在有冲击地压的采煤工作面,应坚持顶板动态监测,结合工作面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进行冲击危险预测预报。

11、当监测到井下地压活动异常时、煤粉量超标、微震事件能量超标等有冲击危险情况时,应立即进行分析,通知有关单位采取预防措施。

12、由于冲击地压的突发性和多变性,在施工过程中,应对预测预报资料、图表不断进行检查,不断补充和修正。

13、预报内容应包括地点、范围、对生产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等,预报结果应尽量根据现场情况做到准确,预报不具有完全的准确性。

14、防冲监测人员应做好预测预报资料整理、报送、存档等工作。

(二)防冲工作矿长办公会议制度1.防冲工作矿长办公会每月召开一次,时间规定为每月最后一周周五召开。

2.办公会由总工程师主持,矿长出席。

3.会议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

4.办公会参加部门及人员有:矿生产口班子成员及有关副总工程师,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处、生产技术部等部门负责人及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

5.会议主要内容(1)由防冲副总工程师作《月度防冲工作总结及下月防冲工作规划》报告,通报本月防冲安全情况及下月防冲安全工作重点。

(2)各业务科室、基层单位汇报上次会议安排工作的落实、完成情况,下月本单位防冲工作安排以及现场本单位无法解决需矿协调解决的防冲安全问题。

(3)各专业副总工程师、分管副矿长汇报本月分管范围内防冲工作及下月防冲工作重点及措施。

(4)总工程师根据汇报及现场生产情况,分析当前矿井防冲安全形势,安排部署各单位下月防冲工作落实。

(5)矿长对本月防冲工作进行总结,同时对本次会议提出的问题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下月防冲工作重点进行安排和部署。

6.由生产技术部负责会场安排,并建立参会人员签到薄。

7.由生产技术部对会议内容进行记录并整理下发会议纪要。

8.各区队利用班前、班后会进行防冲工作矿长办公会纪要的学习,并做好传达贯彻落实。

(三)防冲巡回检查制度为全面提升的冲击地压防治水平,确保矿井安全稳定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1、防冲专项检查每月一次。

2、参加防冲专项检查的人员要有一名部长带队,包括相关区队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

3、防冲专项检查范围为全矿井下冲击危险区域内的所有回采及掘进工作面。

4、检查内容根据包括物料和设备捆绑、超前支护、防冲监测设备完好性及卸压措施的执行和落实等。

5、每个检查人员必须认真对应检查表进行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升井后分单位进行汇总,并制作隐患通知单下发各责任区队。

6、安全办公会通报井下各单位隐患情况,并向存在隐患的单位发放隐患整改通知单并落实整改,并由该单位领导在隐患通知单上签字确认,生产技术部备案。

7、对查出的隐患各责任单位及时进行整改落实,整改完毕后将隐患整改单报送生产技术部,迟送或未报送的按照矿质量标准化考核标准,每次扣除本月质量标准化的相应分数。

8、生产技术部安排专人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落实,对未进行整改落实的,按照矿质量标准化考核标准扣除本月质量标准化的相应分数。

9、检查人员如责任心不强,检查不认真,走过场,没有查出现场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要进行责任追究。

(四)微震事件分析处理制度1、生产技术部监测室值班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当井下发生微震事件时,防冲监测室监测人员要立即处理数据,完成微震事件定位后,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地点、能量、数据处理人员等信息情况。

2、当发生105J以上能量微震事件或破坏性冲击事件时,要在10分钟内确定出微震事件的相关参数,并立即通知科室值班人员和现场值班人员。

3、大能量微震事件发生后,现场安监员对整个采掘区域进行查看,认真记录现场破坏情况,并及时上报生产技术部和生产调度指挥中心。

4、大能量微震事件发生后,生产技术部值班部长要立即整理事件定位参数和现场破坏情况,并上报矿总工。

5、生产技术部立即组织相关技术员对微震事件发生区域进行分析,利用钻屑、矿压、应力等监测手段判断采掘面冲击危险性。

6、对发生的具有破坏性的微震事件要建档备案,详细记录事件发生的能量、震级和震源位置及现场破坏范围和位置。

(五)预警处置及效果检验制度为更好的做好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充分利用防冲监测系统实现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监测预警,及时落实解危措施以及科学的评估卸压措施的有效性,特制定预警处置及效果检验制度。

冲击地压监测预警应以钻屑法和应力监测为主,微震监测为辅,结合采场矿压监测数据对冲击地压危险性进行综合监测预警,以矿井为单位确定各项预警临界指标值。

1、钻屑法检测预警(1)冲击地压采掘工作面、重点监控的煤柱区域及应力等方法监测异常区域必须进行钻屑法检测。

对存在冲击危险的煤柱区、特殊地质构造区,根据应力监测结果,制定专门的钻屑检测方案,实行长期监控。

(2)矿井要建立钻屑法实施台帐,对所有原始数据保留完整存档。

并每月安排专人对矿井钻屑煤粉量进行统计、分析,形成钻屑检测分析报告,其中钻屑监测报表必须当天报矿总工程师或防冲副总审阅并签字。

钻屑检测方法实施过程中,若出现以下现象,表明该区域具有冲击危险性,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①任何一米的煤粉量超过对应钻屑量临界指标时;②在施工钻屑法检测孔的过程中发生严重吸钻、钻杆卡死、煤炮频繁等动力现象时。

(3)钻屑法指标超出预警值的处理方法①在钻屑检测过程中判定单个钻屑孔具有冲击危险性,须在距离该钻屑孔2m范围内,重新补打钻屑孔验证,若验证钻屑孔仍判定具有冲击危险性,要求必须在两钻屑孔所含区域及左右10m范围内进行大直径钻孔卸压措施;措施完成后,再进行钻屑法检测,直至消除冲击危险。

②在钻屑检测过程中判定连续两个钻屑孔具有冲击危险性,要求必须在连续两个钻屑孔所含区域及左右10m范围内进行大直径钻孔卸压措施;措施完成后,再进行钻屑法检测,直至消除冲击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