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联小学2013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地质灾害已经成为一项头等重要的工作。
为了及时发现和排查地质灾害隐患,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本文将对这次工作进行总结。
一、工作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建设活动都在高风险地质灾害区进行。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组织架构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小组,该小组由各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地质工程师组成。
小组成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识别隐患点并提出整改建议。
三、工作内容1. 制定计划:我们在开展排查工作前,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
根据地理信息和历史灾害数据,将工作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片区,并对每个片区制定具体的排查方案。
2. 地质调查:在排查过程中,我们深入地区内的潜在隐患点进行了详细地质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
通过这些调查,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质环境,发现潜在的隐患。
3. 隐患识别:根据地质调查的结果,我们对潜在的隐患点进行了识别。
通过观察地表特征、地形起伏等信息,我们能够准确地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
4. 风险评估:对识别的隐患点进行风险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我们结合地质调查和历史灾害数据,通过专业的评估方法对隐患点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
5. 整改建议: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我们为每个隐患点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加固措施、迁移方案等,旨在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
四、工作成果通过我们的努力,共排查了XX个高风险地质灾害区,发现并识别了XX个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通过风险评估,确定了每个隐患点的风险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在本次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排查工作进度不够紧凑、信息收集不够全面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加强工作组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信息来源,完善排查结果。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总结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总结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有所增加。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损失,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以下是对这些工作的总结。
一、排查工作的背景和目的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我们开展了此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排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规模、稳定性等情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排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一)成立排查工作领导小组为了确保排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由国土资源、气象、水利、交通等部门组成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排查工作。
(二)制定排查工作方案根据辖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排查工作方案,明确了排查的范围、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
(三)组织专业技术队伍抽调了地质、水文、工程地质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排查队伍,同时邀请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四)开展培训和宣传对排查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使其熟悉排查工作的要求和方法。
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三、排查的范围和内容(一)排查范围对辖区内的山区、丘陵区、河谷地带、交通干线、学校、医院、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区和重要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排查。
(二)排查内容1、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规模、稳定性、威胁对象和范围等。
2、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
3、已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运行情况和效果。
四、排查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一)资料收集与分析收集了地质、气象、水文、地震等方面的资料,以及以往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的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初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范围和重点区域。
地质灾难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地质灾难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
效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总结,现在我来为大家做一个工作总结。
首先,我们对各地区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实地勘察
和资料搜集,我们全面了解了各地区的地质灾害隐患情况,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隐患。
这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其次,我们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科学评估和风险分析。
通过地质勘测和工程
地质勘察,我们对各地区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科学评估,确定了各地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等级和风险程度。
这为我们制定地质灾害隐患防治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最后,我们制定了地质灾害隐患防治方案并组织实施。
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的具
体情况,我们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方案,包括加固山体、清理河道、修建防护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并组织实施了相应的工程。
通过我们的努力,有效地减少了地质灾害隐患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总的来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
产安全。
通过我们的努力,有效地减少了地质灾害隐患的发生,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我们按照相关要求和部署,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排查。
现将排查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一、排查工作的背景和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地质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也呈上升趋势。
为了切实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情况和发展趋势,为科学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依据,我们开展了此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本次排查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查清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的类型、规模、分布、稳定性等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隐患数据库;对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重点监测和预警,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排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为了确保排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以_____为组长,_____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排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协调。
在排查工作实施过程中,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排查的范围、内容、方法和步骤。
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干部组成排查队伍,采用实地调查、走访群众、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对辖区内的山区、丘陵、河谷等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了拉网式排查。
三、排查工作的成果经过为期_____的排查,我们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_____处,其中滑坡_____处、崩塌_____处、泥石流_____处、地面塌陷_____处。
对每一处隐患点,我们都详细记录了其地理位置、类型、规模、威胁对象、稳定性等基本信息,并拍摄了照片和视频资料。
通过排查,我们发现部分隐患点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一些隐患点的监测预警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的监测设备和人员;部分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不足,防灾减灾意识淡薄,存在麻痹大意思想;一些地方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不足,防治工程建设滞后等。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且威力巨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和排查各类地质灾害隐患,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居民的安全,我们积极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我们所进行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更好地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和效果。
一、工作目标和方法在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中,我们的目标是全面排查辖区内可能存在的各种地质灾害隐患,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1.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工作区域划分、排查人员配备以及排查时间安排等。
2. 召开培训会议,提高排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判别各种地质灾害隐患。
3. 进行实地勘察,查看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详细的勘测和分析,确定隐患点位。
4. 形成隐患点位清单,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以便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治理。
二、工作成果和亮点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并有以下亮点值得总结和肯定:1. 精确识别:我们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和地质灾害监测仪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识别出隐患点位,实现了快速排查和准确定位。
2. 多方合作:在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中,我们积极与相关专家、学者以及地质灾害治理单位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3. 预警机制建立:我们在排查工作中,结合历史灾害的经验教训,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并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隐患,为相关部门和居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帮助他们采取应对措施。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尽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和改进:1. 专业人员不足:由于地质灾害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我们在排查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难题难以解决,因此,我们亟需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引进,以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
2. 缺乏资金支持: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包括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等方面,然而,我们的财政支持有限,这给工作带来了困扰。
地质灾难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地质灾难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环境造成危害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失,因此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地质灾难隐患排查工作,现在我来总结一下这项工作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我们对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排查。
我们利用遥感技术和地质勘察手段,对潜在的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全面的排查,确保了对潜在隐患的全面掌握。
其次,我们对已经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我们对已经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灾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今后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我们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有效的治理和整治。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对存在隐患的地区进行了治理和整治,有效地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宣传和教育。
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向公众宣传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防范措施,提高了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这段时间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广大市民也能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共同参与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共同建设安全、和谐的社会。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本文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改进方案。
一、工作概述地质灾害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
为了及时发现和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和生活质量,我们组织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充分发挥了各级政府、专业机构和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了完善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体系,采取了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排查工作。
二、工作成果1. 建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信息平台我们建立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方便各级政府和专业人员及时获取排查数据。
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对排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强化巡查力度我们加大了对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区的巡查力度,通过定期巡视、航空遥感、地质雷达等手段,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同时,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提高巡查效率和精度。
3.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我们重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社会宣传和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材料、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此外,我们还与媒体合作,广泛传播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
三、问题与不足在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级财政限制和资金分配不均,导致排查工作受到一定的制约。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该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排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 人员培训需要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需要专业人员,但目前在一些地区,由于人员培训不充分,导致工作队伍的素质不高,排查效果有待提高。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提高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
3. 数据收集和分析不及时在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中,及时准确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存在信息共享不畅、上报不及时等问题,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有待提高。
XXX2013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XXX2013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预防为主、积极防范、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的原则。
突出重点任务,把握关键环节;实行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切实做好汛期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
克服麻痹思想,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保证发现、报告、处理等环节紧密衔接,做到机构、人员、物资三落实,并积极争取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保证对突发灾害事故得到快速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控制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或危害。
二、确立了工作目标建立健全了应对校园强降雨和突发地质灾害事故的运行机制;加强了学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领导,指导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防控各种突发事件,特别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
根据地质灾隐患点情况,设立了警示牌,划定危险区,并迅速向政府提出转移避险、工程应急治理方案。
要注重临灾避险,一旦发现险情必须设立危险警戒区,坚决防止师生进入危险区,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3、成立了构造机构为加强我校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领导,成立了黉舍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组长:XXX副组长:XXXXXX成员:各班班主任职责:负责领导、指挥、和谐我校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确保防汛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等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举行。
四、采纳的具体步伐一)提高了认识,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气象部门关于2013年气象降雨趋势的分析预测,我区主汛期在五月至八月,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尤为严峻。
我校保持清醒的认识,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进一步增强了紧迫感、责任感。
坚持把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
从即日起至八月底为主汛期,在主汛期内,我校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紧急行动,在已有安排部署的基础上,对校舍及周边进行了彻底、严密的拉网式排查,对各安全隐患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和维护,并逐个落实了专人负责,逐项采取安全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做好隐患排查和防汛救灾的各项工作,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我们按照相关要求和部署,认真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背景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也在逐渐上升。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细致的排查,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排查范围和重点本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范围涵盖了整个区域,包括山区、丘陵地带、河谷地带以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等。
排查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对这些隐患点进行复查,了解其变化情况,评估其稳定性和危险性。
2、山区居民点、学校、医院、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
这些区域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是排查的重点区域。
3、交通干线、水利设施等重要基础设施周边。
地质灾害可能会对这些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4、在建工程和矿山等人类工程活动区域。
人类工程活动可能会改变地质环境,引发新的地质灾害隐患。
三、排查方法和技术手段为了确保排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采用了多种排查方法和技术手段:1、实地调查。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排查区域,进行实地查看,了解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特征等情况。
2、遥感解译。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和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对排查区域进行宏观监测,快速发现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3、物探和钻探。
对于一些重点区域和复杂地质条件的地段,采用物探和钻探等手段,获取地下地质结构和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等信息。
4、群众报灾。
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鼓励群众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及时报告,以便及时进行核实和处置。
四、排查结果通过本次排查,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____处,其中新增隐患点____处。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总结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总结地质灾害是指在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活动作用下,引发的对人类生活、安全和财产造成直接或间接威胁的各种灾害。
为了及时发现、评估和处理地质灾害隐患,确保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我们进行了一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以下是本次排查工作的总结。
一、排查目标本次排查的目标是全市范围内的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但不限于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我们通过调研、现场勘察以及相关图件分析,选定了一些重点区域进行实地排查。
二、排查内容1. 隐患点界定根据已有的地质调查报告和专家意见,我们对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进行了界定。
在实际排查中,我们细致入微地搜索了地表变形、地下水位变化、植被状况等指标,将线索变成现实。
2. 隐患等级评估对于已确定的隐患点,我们进行了等级评估,根据地质背景、地面形态、人类活动等因素,将隐患点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这有助于我们优先处理高风险区域,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公众安全。
3. 隐患因素分析通过对各个隐患点的调查,我们分析了导致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地质构造、自然地貌、水文地质等,通过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灾害形成的原因,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排查结果通过本次排查工作,我们共发现了XX个地质灾害隐患点。
其中,高风险区域XX个,中风险区域XX个,低风险区域XX个。
对于高风险区域,我们已经采取了紧急措施,确保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隐患点管理方案,包括预警机制、危险区域划定、疏散预案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四、建议和展望1. 完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网络的建设,提高监测系统的覆盖范围和监测点密度,以便更早地掌握地质灾害的动态信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加强宣传和教育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公众的认知度和防范意识密切相关。
我们应加大对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力度,向公众普及地质灾害防范知识,提高公众的自防自救能力。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经验总结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经验总结地质灾害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现总结如下:一、排查前的准备工作1、资料收集在进行排查之前,需要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地质图、地形图、水文地质资料、气象资料、历史地质灾害记录等。
这些资料能够为排查工作提供基础信息,帮助我们了解排查区域的地质背景和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
2、人员培训组织参与排查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地质灾害的类型、特征、形成机制和排查方法。
培训内容还应包括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措施,确保排查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
3、制定方案根据排查区域的特点和收集到的资料,制定详细的排查方案。
明确排查的范围、重点区域、工作流程、时间安排和人员分工等,确保排查工作有序进行。
4、装备准备配备必要的排查装备,如地质罗盘、GPS 定位仪、无人机、全站仪、测距仪、照相机等,以及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登山鞋等。
二、排查方法1、遥感解译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和航空遥感影像,对排查区域进行初步解译,识别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变形区域。
2、地面调查通过实地踏勘,对遥感解译的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
观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斜坡形态、植被覆盖等情况,寻找可能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隐患迹象,如裂缝、位移、鼓包、坍塌、堆积物等。
3、工程地质钻探在重点隐患区域,进行工程地质钻探,获取地下地质结构和岩土体性质等信息,为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稳定性提供依据。
4、物探方法采用电法、磁法、地震法等物探手段,探测地下地质异常和隐伏构造,辅助判断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5、监测分析对已有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灾害体的变形趋势和发展规律,为排查工作提供参考。
三、重点排查区域1、山区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域。
重点排查陡峭的山坡、沟谷、河流两岸、公路沿线等部位。
学校地质灾害整治工作总结[合集5篇]
![学校地质灾害整治工作总结[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3420f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e.png)
学校地质灾害整治工作总结[合集5篇]第一篇:学校地质灾害整治工作总结学校地质灾害整治工作总结为贯彻落实精神,有效的防范、杜绝汛期地质灾害引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汛期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我校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确保师生安全及学校的财产不受损失,严格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和“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防汛抗洪原则,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使校园内外排水畅通,校内无积水,房屋不漏雨,室外电线、电器设施坚固完备不漏电等等,专门组织人力对全校及周边进行了拉网式的全面自查。
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检查内容:为了确保学校内在汛期不发生险情,组织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对全校各处进行了安全排查。
1、排查了各教室、办公室和门窗,房顶是否漏雨。
2、排查了学校用电设施、电源以及校内外的电器线路,结果都完好无损,无安全隐患。
3、组织人员排查了校园内的一些设施、排水道,对排水不畅通的下水道也都进行了清理,也排除了汛情隐患。
4、排查了学校周边环境,无险情。
二、防范措施1、加强排查、严加防范。
充分认识当前汛期地质灾害的严峻性,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灾情预测预报,注意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问题,一旦出现险情,及时向上级报告;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学校财产的安全;2、加强值班、落实责任。
加强值班,明确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确保责任到位。
坚持汛期全天值班和昼夜巡查,如遇险情,要第一时间上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3、加强防汛等地震灾害安全方面的学习,并及时传达有关安全会议精,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提出新的要求,不断提高全校教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4、利用校园之声广播,宣传栏和黑板报加强宣传。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5、利用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防汛度汛宣传,时时做到警钟长鸣,严厉杜绝事故的发生;6、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注意假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总结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总结地质灾害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类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和排除地质灾害隐患,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与防治工作。
以下是我校在某山区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总结。
一、背景介绍某山区地质灾害频发,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排查隐患,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我校地质工程专业的师生组成了一个工作小组,前往该山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隐患排查工作。
二、工作内容1.隐患点的选择根据以往的灾情报告和当地民众的反映,我们确定了10个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重点区域。
重点关注了山体滑坡、崩塌、危岩、地面沉降和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类型。
2.现场调查我们利用现代的地质参数测量仪器和技术,对每个隐患点进行详细的勘查和调查。
收集了地质勘查记录、土壤水分含量、地下水位等数据,并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隐患点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等级。
3.隐患点评估将采集到的数据和地质灾害隐患监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建立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确定每个隐患点的风险等级。
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
4.防治措施建议根据隐患点评估结果,我们向当地政府和居民提出了一些建议的防治措施。
主要包括加强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合理利用地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等。
5.宣传与教育我们利用当地广播电视台和网络等媒体,向当地居民宣传地质灾害的防范知识和应急措施,增强居民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地质灾害防治的专题讲座,提高居民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三、工作成果经过一个月的辛勤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排查隐患点50处,识别出20处严重隐患点,及时进行了疏散和紧急处理。
2.制定了11个隐患点的防治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预警措施。
3.向当地政府和居民宣传了地质灾害的防范知识,提高了当地居民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灾害损失,我们开展了全面、深入、细致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现将本次排查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一、排查工作背景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
我们所在的地区地形复杂,地质构造多样,加上近年来极端天气增多,地质灾害隐患日益突出。
因此,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排查工作目标本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查清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类型、规模、稳定性及危害程度,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隐患台账,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排查工作范围及内容(一)排查范围涵盖了辖区内的山区、丘陵、河谷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包括居民点、学校、医院、工厂、道路、桥梁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基础设施周边。
(二)排查内容1、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复查,了解其变化情况,包括隐患点的范围、规模、稳定性、威胁对象等。
2、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地质环境条件、灾害特征、成因机制等。
3、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工程建设活动进行排查,如切坡建房、修路、采矿等。
4、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包括监测预警设备的运行、群测群防体系的建设等。
四、排查工作组织与实施(一)成立排查工作领导小组为了确保排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以_____为组长,_____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排查工作,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制定排查工作方案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明确了排查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三)组织培训邀请地质专家对参与排查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使其熟悉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排查方法和工作要求。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总结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地质灾害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对我们的危害,我们进行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本文将对此次排查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
一、总体情况本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重点查找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并对其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调查。
在排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存在隐患的点位,如山体滑坡、土壤侵蚀、地面塌陷等。
总体而言,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集中在山区和河流附近,这些地方通常具有地质条件不稳定、土地利用不合理等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在本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地质灾害监测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等。
具体问题如下:1.地质灾害监测体系不完善:部分地区缺乏灾害监测设施,导致我们无法及时得到灾害的预警信息。
这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2.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如道路不平整、水利设施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不仅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不便,还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加剧。
三、改善措施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我们的危害,我们提出以下改善措施:1.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建设:完善地质灾害监测设施,建立和完善灾害预警系统。
通过预警系统,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考虑到地质条件和灾害隐患的因素,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
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大型建设,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修复和改造不合理的道路,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降低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4.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加强对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能力。
5.加强合作与协调:地质灾害治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跨区域的合作与协调。
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总结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们开展了全面、深入的地质灾害排查工作。
现将此次排查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一、排查工作的背景和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地质环境受到的影响日益显著。
同时,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也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此次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旨在全面掌握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规模、稳定性等情况,为科学制定防治措施、有效防范地质灾害提供准确依据。
二、排查工作的范围和内容本次排查工作覆盖了整个辖区,包括山区、丘陵、河谷等地质灾害易发区。
排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已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如滑坡体的位移、裂缝的发展、崩塌体的稳定性等。
2、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潜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3、对居民点、学校、医院、交通干线等重要场所周边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查,评估其遭受地质灾害的风险。
4、对在建工程、矿山等人类活动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督促相关单位落实防治措施。
三、排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为了确保排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地质灾害排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同时,抽调了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排查队伍,邀请了地质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排查工作按照“分区、分片、分点”的原则,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排查区域,每个区域明确责任人,逐村、逐户、逐点进行排查。
排查过程中,采用了实地调查、测量、访问等多种方法,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四、排查结果及分析通过本次排查,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____处,其中滑坡____处、崩塌____处、泥石流____处、地面塌陷____处。
与上一轮排查结果相比,新增隐患点____处,已有隐患点发生变化的____处。
从分布情况来看,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集中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其中____镇、____镇等区域较为突出。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专项总结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专项总结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中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一种灾害现象。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能力,我们开展了本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专项工作。
以下是对此次工作的详细总结。
一、工作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地质环境受到的影响日益增大,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也有所增加。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排查目的本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系统地掌握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类型、规模、危险程度等情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排查范围及重点本次排查工作覆盖了辖区内的山区、丘陵、河谷等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已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在建工程、交通干线、水利设施等周边区域;3、学校、医院、居民区等人员密集场所;4、矿山开采区、尾矿库等区域。
四、排查方法为了确保排查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我们采用了多种排查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资料收集与分析:收集以往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等相关资料,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初步确定可能存在隐患的区域。
2、实地调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实地,通过现场观察、测量、访问等方式,详细了解地质环境条件和灾害隐患特征。
3、仪器监测:利用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设备,对重点隐患点进行位移、变形等监测,获取实时数据。
五、排查结果通过本次排查,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____处,其中滑坡____处、崩塌____处、泥石流____处、地面塌陷____处。
隐患点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威胁人口____人,威胁财产____万元。
六、隐患特征及危害程度分析1、滑坡隐患:多为浅层滑坡,主要由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诱发,滑体规模一般较小,但在强降雨等不利条件下,仍可能造成较大危害。
2、崩塌隐患:多发生在陡峭的山坡和悬崖处,岩石风化破碎严重,受地震、暴雨等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崩塌,对下方道路和人员构成威胁。
地质灾难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地质灾难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
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对人们的影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全面的排查和总结,现在我来总结一下这项工作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我们对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排查。
在这个
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手段和技术,包括地质勘探、遥感技术和地质雷达等,以确保对隐患的全面排查。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成功地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后续的防范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其次,我们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分析。
我们根据隐
患点的地质特征、地形地貌和附近的人口密度等因素,对隐患点的危险程度进行了科学的评估,并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了加固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居民、修建防护工程等,以确保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的影响最小化。
最后,我们还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进行了总结和经验分享。
我们认真总结
了这次排查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我们还将这些成果和经验分享给了其他地区的相关单位,以提高他们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水平。
通过这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我们不仅成功地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地质灾害
隐患点,为后续的防范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还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对人们的影响,为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总结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总结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及其活动造成威胁和危害的自然现象。
为了保障社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进行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本文将对我们的排查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的应对策略。
1. 排查目的和重要性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目的在于确定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以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为社会提供及时有效的灾害防范,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排查的方法和范围在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时,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勘察、卫星遥感、地质探测等。
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排查的范围涵盖了城市建设用地、交通基础设施、工矿企业、农田等不同区域,以确保排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在我们的排查工作中,发现了多种地质灾害隐患,下面列举了其中几个典型案例:3.1 滑坡隐患在某市城区的山脚下,我们发现了一处滑坡隐患。
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次降雨导致山坡上部土壤的松散和水分的积聚,形成了明显的滑坡迹象。
我们建议当地政府采取相应的加固和排水工程,以防止滑坡的发生。
3.2 泥石流隐患在某县境内的山区,我们发现了一处泥石流隐患。
该地区地质条件较为特殊,地势陡峭,降雨量大。
我们建议当地政府进行疏导河道、加固河岸,并加强对降雨情况的监测和预警,以及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潜在的泥石流风险。
3.3 地震灾害隐患在某工矿企业的建设用地上,我们发现了地震灾害隐患。
该地区地质条件脆弱,位于地震带上,地震频繁。
我们建议该企业进行土建工程抗震设计,并加强员工的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4. 应对策略和建议在排查工作中,我们不仅发现了地质灾害隐患,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以下是我们的主要建议:4.1 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与自然因素紧密相关,我们建议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包括地质监测设备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建立地质灾害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总结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总结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条件恶劣的地区,由于地质过程的作用,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引起的自然灾害。
为了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开展了一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以下是我们的总结报告。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损失,我们组织了一支专业队伍,全面排查地质灾害的隐患点,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公众的安全。
二、排查范围1. 城市建设区:排查城市规划建设区域,重点关注建筑工地、居民区和学校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2. 农村地区:排查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河岸区域和道路旁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3. 旅游景区:排查旅游景区,确保游客的安全。
三、排查方法1. 空中遥感:借助无人机和航拍技术,对目标区域进行高空观察和拍摄,以便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
2. 田野调查:派遣专业人员深入目标区域,进行实地勘察和调查,通过观测和测量,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3. 数据分析:将遥感数据和田野调查数据结合,通过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级别和范围。
四、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1. 山体滑坡:在城市建设区和农村地区,我们发现了多个山体滑坡隐患点。
由于城市建设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一些山体的稳定性受到了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固和稳定山体。
2. 泥石流:在山区和河岸区域,我们发现了一些潜在的泥石流隐患点。
这些地区的地质条件容易引发泥石流,需要及时采取预防和修复措施,保护周边居民的安全。
3. 地面塌陷:在农村地区和城市建设区,我们发现了一些地面塌陷隐患点。
由于地下水开采、地质构造变动等原因,地面的稳定性受到威胁,需要加强监测和防治措施。
五、应对措施1. 山体滑坡隐患点:加固山体,采取防护措施,确保安全通行。
2. 泥石流隐患点:修复山体,加强防护措施,建设警示系统,提高人民的自救能力。
3. 地面塌陷隐患点:加强地下水开采管理,建设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地面塌陷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联小学2014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预防为主、积极防范、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的原则。
突出重点任务,把握关键环节;实行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切实做好汛期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
克服麻痹思想,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保证发现、报告、处理等环节紧密衔接,做到机构、人员、物资三落实,并积极争取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保证对突发灾害事故得到快速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控制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或危害。
二、确立了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了应对校园强降雨和突发地质灾害事故的运行机制;加强了学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领导,指导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防控各种突发事件,特别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
根据地质灾隐患点情况,设立了警示牌,划定危险区,并迅速向政府提出转移避险、工程应急治理方案。
要注重临灾避险,一旦发现险情必须设立危险警戒区,坚决防止师生进入危险区,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三、成立了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校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学校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王文友
副组长:王万才黄凤武
成员:各班班主任
职责:负责领导、指挥、协调我校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确保防汛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等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四、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了认识,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根据气象部门关于2013年气象降雨趋势的分析预测,我区主汛期在五月至八月,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尤为严峻。
我校保持清醒的认识,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进一步增强了紧迫感、责任感。
坚持把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
从即日起至八月
底为主汛期,在主汛期内,我校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紧急行动,在已有安排部署的基础上,对校舍及周边进行了彻底、严密的拉网式排查,对各安全隐患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和维护,并逐个落实了专人负责,逐项采取安全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做好隐患排查和防汛救灾的各项工作,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加强了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学生防护意识和能力
我校要加强了汛期安全教育,开展了主题班会,广泛宣传了做好汛期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普及有关防汛、度汛安全的基本知识。
特别是要加强防溺水教育,普及了溺水逃生自救知识,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
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印发安全宣传资料、家访、家长会、打电话等形式,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要加强防雷击教育,教育学生室外遇雷时,不要在大树下避雨,不要在水源边停留,不要触摸或靠近防雷地线、自来水管等管线;室内遇雷时,要离开电线、灯头、插座、电视机l米以上;不要打电话、看电视和听音响;应将家用电器的插头全部拔掉。
加强学生外出时防滑坡、防山洪等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三)提前应对,切实做好了汛期应急处置工作
汛期是事故多发时期,且事故危害大,对学生的生命和健康构成很大威胁。
保障学生的安全,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首要职责。
我校要切实做好了汛期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
一、是加强防汛队伍建设。
我校要建立了防汛抢险指挥系统和抢险队伍,并搞好必要的抢险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抢险效率,确保一旦出现险情,能够做到决策科学,组织有力,抢险及时,处置有效。
二、是完善防汛值班制度。
学校要强化了防汛值班工作,严格实行学校领导24小时带班和保卫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尤其是主汛期,学校主要领导和带班、值班人员要24小时开机,确保联络畅通,及时通报防汛工作情况。
学校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确保汛期值守不出问题。
三、是加强防汛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
制定预防和应急避险方案,提前疏通排水管道,除险加固,加强防范,确保了安全。
学校对防汛用物资、工具,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切实做好补充,对已经备好的物资,要安排专人负责收集、看管,保证抢险时拿得出、用得上。
四、是完善防汛预案和应急处置。
各学校要制定和完善汛期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学校预案要与教育局预案做好衔接。
同时,要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做好学校防洪、防雷电、防地质灾害各项准备工作。
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在第一时间开展自救,并按照事故报告的程序向有关部门报告。
遇到高危天气或突发洪水灾害时,学校校长要果断处置,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并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师生转移,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五、是落实汛期安全责任。
各学校要与家长、学生签订汛期安全责任书,明确监护责任,确保学生汛期安全。
(四)强化了措施,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取得实效
我校针对重点隐患排查治理行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员,扎扎实实抓好了整改工作。
一、是加强对校舍设施的隐患排查整治。
我校对所有校舍、校园内外的排水管道、水沟及有关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清理整治。
特别是位于低洼处的地方,围墙,畅通排水渠道,提高防洪泄洪能力,确保校园安全。
对检查中发现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建立了档案,及时上报,及时制定措施进行了整改,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
二、是加强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管理。
我校加大了对校园及周边易滑坡及危险路段、事故多发路段的监控力度。
教育学生远离沿河、河滩、泄洪口、山洪口、滑坡崩塌多发区、半山腰等地质灾害易发区。
对可能出现滑坡、落石、崩塌、漫水、冲刷等不良地质的路段,提醒学生行走一定要注意。
加大排查密度,采取警示、教育、专人引导等措施,避免在不良路段出现意外伤害事故。
针对我校大门口处于城乡混合、人口密集路口的情况,坚持了校门口交通安全值班制。
汛期学生涉水过路、过桥,落实了家长接送制度,切实保障上学和放学安全。
如遇强降雨等特殊天气可提前(推迟)学生上(放)学时间。
切实加强了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工作,坚决禁止非客运车辆接送孩子。
(五)做好了防地震演练和灭火演练,取得了实效。
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