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本剧编演问题的研究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本剧编演问题的研究对策

辽宁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回诗琪丛德琪郭薇薇【注:本论文为校级创新训练项目《课本剧的编演与推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课本剧是学校师生共同编写、排练的以所学课文、学校生活为素材,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模拟,展示升华课文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反映学校生活、学习的一种话剧表演形式。它对于活跃班级文化生活、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与能力,提高他们全面深刻地学习理解、感悟掌握课文内容的自主想象创造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最好是把儿童的学习变成一种游戏似的,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这是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可以在课内外组织参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等活动。”课本剧的编演就符合这一教育原则和大纲要求。

一、小学课本剧编演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小学生编演课本剧就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的形式。语文老师可以把一些形象鲜明、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推荐给学生,由学生自由选择,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或编或导或演,一切遵从个人意愿。编演课本剧对小学生学好语文,对他们全面发展是大有裨益。它是“大语文”教育观的具体活动形式之一,是口头表达能力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之一,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仅化被动的写作为主动的投入,锻炼了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鉴赏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都极大地得到加强和提高;更有价值的是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大大地增强了语文学习的动力及兴趣。

2.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过去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有限的时空内,学生对许多知识和观点只能被动地接受,时间一长,就会感到语文课索然无味。编演课本剧则没有这些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个性特长,把剧情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原动力。”编演课本剧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学生具有很大的潜力,只要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充分地展示出自己的组织才干、活动能力、表演才能、文学潜质等。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的各种能力就可以得到极大的促进

和提高,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只要教师指导得法,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地探求知识的良好品质;只要教师敢于放手,舍得放手,学生就会进发出自身所蕴藏的巨大的创造力,表现出令人敬佩的创新精神。

4.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编演课本剧过程中,学生读写听说能力训练得以全面提升,个性特长得以尽情发挥,自尊心、自信心得以普遍增强,“双基”训练也落到了实处。学生把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自会兴趣盎然,从而达到真正提高能力的目的。

5.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新课标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能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相沟通和理解。课堂表演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能力。演出一台戏,光靠少数人不行,要大伙儿通力协作才能成功。学生中擅长表演的,就可当演员或导演;擅长美术的,就可制作一些小道具;写作水平较高的,就改编或写剧本……各扬其长、相互配合。而且,学生还要学会处理平时排演中的许许多琐碎事务,如服饰道具的筹集、保管,人员的召集,练习场地的安排;还要经常探讨,不断改进;演出结束要虚心听取观众的意见等。所以,在表演中,学生要做到“三要”:一是要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评价和行动改进;二是要讨论、质疑,积极思索,相互碰撞,不断产生更好更有创意的构思;三是要组织、主持排演小组节目,及时地把好的构想化为舞台形象。

二、小学课本剧编演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现代教育强调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过程中,从选择教材到选择扮演的角色,从服装的选择到道具的设计,从人物的语言到人物的动作,都应在不违背该课本剧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充分满足不同程度及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诱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发展。

2.开放性原则。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在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过程中,给学生营造的是一个群体交流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在对剧中人物的性格、语言、动作、神态以及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处理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教材,要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积极探索,开放自己的思维,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信息交流的渠道呈多向性,使课本剧的表演呈开放性。

3.实践性原则。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课本剧是学生的表演活动,因此,在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做、

动口去讲、动情去演,使学生在活动中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4.情感性原则。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本剧的编演过程中,学生根据所扮演的剧中角色反复诵读人物的语言,这些诵读使课本的平面“符号语言”成为学生扮演角色的“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立体现实语言,通过学生的表演和对白,使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因学生为其赋予了情感和生命而得以复活,课文中隐含的思想也会因与学生的经历和感悟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这种以演促读、以读促演的方法,把教材中的“思想教育”融入自由、轻松、愉快的表演中,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思想教育。

5.创新性原则。课本剧来自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它必须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起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作用,才能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小学课本剧编演的对策

(一)小学课本剧编演内容的对策

课本剧的内容丰富多彩。但是,课本剧作为一种能通过表演来使观众知道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受到一种什么教育的表演性活动,它的内容要求是:有一定对话或动作构成的情节,有一个以上的活动场面,有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思想。基于此,在选择编演课本剧的内容时一般可选择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一般是童话、寓言、记叙文或叙事性较强的诗歌。知识性的课文通过改造后也能用相声等形式进行表演。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作为综合性学习形式之一的课本剧其内容可以不限于语文课本,不限于语文学科,而是以语文学科为主,兼顾各门知识的综合,应该说其学习资源是无处不在。

1.教科书资源。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本剧可以依托教科书进行开发。许多课本剧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按照课本主题或通过改进来设计改编的,比如《黄香温席》、《母亲的手》、《陈毅孝母》等。还比如象《晏子使楚》、《赤壁之战》、《草地夜行》等都可以进行课本剧的尝试。

2.课外书资源。课本是小天地,课外书是大课堂,其内容包罗万象,汇纳百川,钻进课外书,就是投身生活。根据新课标要求,大多学校和教师都规定学生购买小学生课外必读篇目。

3.影视、网络资源。电影、电视、网络作为当今世界的大众媒体,其覆盖面之广,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