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本剧编演问题的研究对策

合集下载

找准切入点 表演促精读——编演“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找准切入点 表演促精读——编演“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读 ,然 后 ,老 师 指 导 学 生 想象 对 话
羊 、 丈天 祥 就 义 的情 景 .启 发 学 生
理解 , “ 一个 中 国人 .无 论 在 怎 样 的境 遇 里 ,总 要 有 梅花 的秉 性 ” 的 含 义 。在 文 章 的 结 尾 ,为 了让 学 生 深 刻 理 解 这 段 话 , 我 寻 找 到 与 之 “ 承 接 ” 的点 : “ 当我 登 船 要 回 国 , 外 公 送 我 绣 着 梅 花 的 手 绢 时 .这 位
生 很快 就 明 白 了 “ 燕 子 低 飞 ” 与 下 雨 的关 系 。 二 、搜 寻 内容 “ 承 接 ” 点 .先
想 后演
“ 演 ” 与
“ 写 ” 的 过 程 中 ,凸 显人 物 语 言 表
超 越 文 本 ,依 据 现 实 生 活 的 实
际 进 行 憧 憬 式 的 联 想 或 想象 ,是 对 文 本 进 行 再 创 作 的 一 种 表 演 形 式
节 人 物 的赞 誉 : “ 这 梅 花 .是 我 们
四 、寻 找 课 文 “ 补 白” 点 .先 “ 补”后 “ 演”
中 国 最 有 名 的 花 , …… 愈 是 寒 冷 ,
愈 是 风欺 雪压 ,花 开 得 愈 精 神 ,愈
补 白 想象 就 是 根 据 文 章 内容 的
演 欲 ,又不影 响课标 的达成 呢?

直一_ 广 —鱼
找 准切 入 点
— —
表 演 促 精 读
编演 “ 课 本 剧 ” 在 小 学语 文教 学 中的 实 践 与研 究
文/ 广 州市 天 河 区第 一 实验 小 学 陈 惠 夷 彭 文 韶
在小学 语文教学 中 ,编演 “ 课本 剧 ”活动 广受学生 欢迎 。那么 ,在有 限的课 堂 时间 内如何既满 足学 生的表

《编演课本剧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研究》调查报告

《编演课本剧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研究》调查报告

《编演课本剧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研究》调查报告发布时间:2021-05-20T12:22:08.31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下作者:赛艳芬[导读] 新课标关于研究性学习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然而,作为农村小学,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因此我们选择“编演课本剧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研究”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综合性学习落在实处。

新疆呼图壁县大丰镇小学赛艳芬 831205新课标关于研究性学习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然而,作为农村小学,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因此我们选择“编演课本剧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研究”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综合性学习落在实处。

本课题组成员在课本剧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问卷、座谈、家访、反思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研究。

一、研究初期调查情况1、我们对大丰镇小学五、六年级32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放调查表328份,回收316份。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与分析,掌握了学生对于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看法和对编演课本剧认识的第一手资料。

2、2015年10月初,我们课题组继续跟踪了解了学生、教师对于此课题的看法、认识、建议、实践效果进行了调查和座谈了解。

我们发现:教师对于“编演课本剧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研究”实践工作做得不够细致,流于形式,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还相当欠缺,包括态度问题。

就此,直接影响了此次小课题研究的进度以及成效,需要深刻反思。

学生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很不理想。

存在的主要问题:(1)老师们对自己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是很清楚也很担忧的。

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的占63.6%。

双减背景下低段语文课本剧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

双减背景下低段语文课本剧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

双减背景下低段语文课本剧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一、研究背景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最好是把儿童的学习变成一种游戏似的,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这是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可以在课内外组织参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等活动。

”课本剧的编演就符合这一教育原则和大纲要求。

课本剧来源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朗读和角色扮演活动。

从问世以来,就深受学校师生的欢迎和喜爱。

尤其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本剧为语文素质教育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引来了一道清澈的活水,使长期沉闷的语文课堂显出了勃勃生机,使学生感受到了人文科学的无穷魅力,其良好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张扬。

苏教版小学语文低中年段教材中,有很多童话类、神话故事等的叙事类课文,教学中,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分角色朗读,在读中理解内容,不如师生互动、以演代讲,让学生用表演的方法学习课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表演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想象、说话能力。

我是这样来设计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教师就要善于摸透学生的心理,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

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

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

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在活动中没有批评和否定有的是赞赏和表扬,师生间平等、互动。

学生之间是团结协作的关系,因为表演不能仅仅靠一个或几个同学,而需要人人参与,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互相指出不足之处,互为参谋,达到合作的目的,既培养了合作精神,有发展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表演:主要指表演者利用技艺或专长来传达具体的事件或非具体的意象,以达到艺术或是娱乐的目的。

课本剧编演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课本剧编演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1502019年第1-2期课本剧是一种以语文教材为基础、以学生课堂活动为主体的综合性实践编演活动。

开展课本剧编演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合作、创新、表演等综合素养,更能使教师不断完善教育创新的授课理念。

鉴于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课本剧的内涵意义,更应该重视课本剧编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学生的兴趣爱好、编演能力水平等,还包括对课本剧编演内容的选择、编演效果的分析,以及传统教学思维给整个过程造成的制约等,以促进课本剧编演的良性健康发展。

一、课本剧的内涵意义课本剧是指以语文课本为基础,在尽量不改变原著作者意思的条件下,把课本内容改编成学生可以表演的剧本,尽量遵循课本原有的语言和感情进行表达,塑造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从而通过舞台展现出此课文的内涵。

课本剧是一种以语文教材为基础的学生编演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正因为如此,课本剧也就具有了一些戏剧的基本特征,但它又不同于真正意义的剧本演出,因为它不是由那些专业编写者撰写剧本再由专业演员出演的活动,而只是以课本为基础,老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演出的语文教学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课本剧是教学不断创新和改革的成果。

一方面,中职的学习压力与普通高中相比较小,因为没有升学压力,所以学生课余时间不用学习太多专业课,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编演课本剧。

另一方面,中职开设语文科目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而编演课本剧就是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等戏剧方式将课文内容演绎出来,与中职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

另外,课本剧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为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借鉴经验。

二、课本剧编演过程中的问题分析1.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对中职语文课本剧编演造成一定影响近些年好多大学在不断扩招,所以考上个大学不算是难事,上大学也成了一种普遍风气。

鉴于此,好多人都以上大学为理想,只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能力较弱,想选择中职学些专业技术就业。

小学高年级课本剧的实践研究

小学高年级课本剧的实践研究

小学高年级课本剧的实践研究作者:谢锦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30期摘要:小学语文教材课本剧,教材改编成话剧。

阅读课本,把它们改编成剧本,编排成剧目,表演出好剧本。

这套教材剧中诞生的“组合拳”是语文学科素养的组织与维持。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这部教科书剧都起源于法国思想家卢梭。

教材的发挥及其应用是比较深入的实践研究。

我国对课本剧的研究是在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提出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发布,汉语工具和实用性逐渐受到关注。

教科书是从结构主义和状况教育的角度出发,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在教师、学生、学校和家庭关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重要性,能提高教师的专门性开发水平,健康发展促进家庭学校培养与和谐互动。

本文采用访谈法结合对贵州省铜仁市B小学五年级的教学实践对课本剧的实践有了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课本剧;实践性;教学模式;优化语文教学一、课本剧的理念背景和人文价值(一)我国课本剧理念背景中国有使用教科书话剧和学生话剧的优良传统。

19世纪末,以李叔同、欧阳予倩等留日学生为代表的演剧运动掀开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序幕。

天津的南开学校、陶行知的晓庄学校、浙江的春晖中学等名校都有着学生演剧的光辉传统。

周恩来、廖承志以及曹禺、欧阳逸冰等老--辈革命家、艺术家也曾是学生演剧,这些都为课本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受考试中心教育压力的影响,教科书课本剧活动一度中断,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国教育者在教授概念、主题概念、读书概念等方面经历了重大变化。

教科书课本剧能够提供再次繁荣的机会,从各个方面形成了新的理解。

(二)课本剧的人文价值虽然有多种方法可以促进中国教育的培养和发展,但我认为教科书的写作和表演仍對今天的新课程有积极的意义。

它同新的课程改革一起出现,对学生中文理解能力的形成和人们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说课稿及反思 共三篇 部编版五年下册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说课稿及反思 共三篇    部编版五年下册

《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说课稿及反思(一)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怎么表演课本剧》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要求学生演一演课本剧,分小组讨论怎么表演课本剧,可以从“选择课文,改编剧本”“依据剧本,分配角色”“怎么演好角色”这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学习课文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

进一步学习、了解名著,激发学生热爱读名著的兴趣。

本单元配合“古典名著之旅”这一专题,安排了口语交际这项教学内容。

通过选文、改编、排练、表演课本剧使学生进一步感悟鲜明的历史人物的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剧的主要特点及改编的要求。

2.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主动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能通过自己的演绎,学会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从而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

4.进一步了解、阅读名著,激发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组进行剧本的交流和讨论,选好演出剧本,引导学生创编课本剧;能通过自己的演绎,学会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将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生动、形象,从而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选好演出剧本,引导学生创编课本剧;能通过自己的演绎,学会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将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生动、形象,从而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

四、说教法学法1.在表演中进一步感受课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特点,感受中国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放手学生选文、改编、排练、表演。

4、重视评议,鼓励为主,恰当指导,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叙述语言改编成人物对话。

五、说学情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和不少人打过交道:亲戚、邻居、老师、同学……具备了一定的交际能力,因此学生是有话可说的。

课本剧编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探析

课本剧编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探析

课本剧编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探析一、引言课本剧是指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故事或文章内容,由学生们自编自演的戏剧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剧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学形式,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文将就课本剧编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进行探析,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课本剧对学生的价值1. 提高语文表达能力课本剧编写能够让学生在模仿他人、理解表演、表达自己的过程中,增强语文表达能力。

在课本剧中,学生需要在台上表演自己所饰演的角色,要求他们清晰地表达台词,刻画角色的性格和情感,这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2. 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在课本剧的编写和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团队。

每个学生都要扮演一个角色,而角色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要求学生之间要有紧密的配合和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互相协作,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这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3. 增强学习兴趣课本剧的编写和表演,是一种非常生动和活泼的学习形式。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能够将课本中的文字和内容真实地体验和感受到,从而更容易地吸收和理解课堂知识。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4. 培养审美情趣课本剧的编写和表演需要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还要考虑舞台布景、服装、音乐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这就需要学生在课本剧中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参与课本剧的编写和表演,学生能够对艺术产生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师如何进行课本剧教学1. 确定教学目标在进行课本剧教学前,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

要明确课本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还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语文课本剧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与研究

语文课本剧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与研究

语文课本剧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与研究在当今的教育领域,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多元化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语文课本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形式,逐渐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它将语文课本中的文字内容转化为生动的舞台表演,让学生在参与和观看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对语文课本剧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一、语文课本剧的概念与特点语文课本剧是依据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改编而成的戏剧形式。

它通常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角色扮演、台词对白、舞台布景等手段,将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展现出来。

语文课本剧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直观性它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形象,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2、参与性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趣味性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语文课本剧在教学中的应用1、选择合适的课文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改编成课本剧的课文。

一般来说,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对话较多的课文更容易改编。

2、编写剧本在编写剧本时,要忠实于原文的主题和主要情节,同时可以对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使剧情更加完整和连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剧本的创作。

3、角色分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表演能力,合理分配角色。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

4、排练与指导学生在排练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包括台词的表达、动作的设计、舞台的走位等方面。

同时,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现个性。

5、正式演出在课堂上或学校的活动中进行正式演出,让学生有机会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成果。

三、语文课本剧在教学中的效果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参与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和语言,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剧编演实践思路

小学语文课本剧编演实践思路

小学语文课本剧编演实践思路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和普及,使得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逐渐受到重视,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成为主流。

学生天性喜欢表演,借助课本剧表现语文课文,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热情,进而提升其自学能力。

课本剧编演能够有效且深入地挖掘学生的学习天赋,还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有着积极作用,需要教育工作者给予足够重视。

一、梳理字词——理解词语内涵字词梳理在课本剧创作前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与前提所在,带领其梳理字词能够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并能够对词语感情色彩进行辨析,同时能够灵活遣词造句,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1]例如,在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牛郎织女》教学中,教师需要梳理课文字词,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多音字“落”,以及重点字词“稀罕”“拗不过”“恋恋不舍”“相依为命”“富丽堂皇”“一五一十”等。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稀罕’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能够给出各种答案,包括难得、很稀少、很宝贵等。

教师继续引导:“大家用我们之前理解词语的常用方法,能够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它的吗?”有学生回答:“我是将这两个字分别拆开,其中‘罕’是‘罕见’,‘稀’是‘稀有’,组词后再进行理解。

因此,这两个字就是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词语,即稀奇、少有、少见,那么文章中那辆车不‘稀罕’,那么对于牛郎来说,‘稀罕’的是什么?”学生能够很快回答:“老牛!”教师对其进行总结:“是的,之前我们讨论过‘相依为命’的意思,现在大家知道老牛是牛郎真正稀罕的东西,那你们能够真正理解相依为命的意思吗?”学生通过思考后能够回答:“相依为命就是牛郎与老牛相互依靠过活,两者谁也不能离开对方。

”因为年龄较小的原因,缺乏相应的经验与历练,所以在对课本剧进行编排时,会存在一些课文理解上的问题,难以真正把握人物性格,从而影响课本剧编排效果,所以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并传授相关技巧,保障学生编演“到位”,在课本剧中梳理字词不仅要让学生对字词含义产生深刻理解,同时还需要展开想象。

编演课本剧的构想和实施计划方案(最新)

编演课本剧的构想和实施计划方案(最新)

编演课本剧的构想和实施计划方案现将关于“编演课本剧”的案例研究的初衷和预计实施计划向各位领导同仁汇报一下。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我们如皋市高中全面融入课程改革是从20XX年开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自然成为这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我在前两届学生中尝试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编演过古装课本剧《闺塾》,现代剧《茶馆》,现代版戏剧《长亭送别》。

这些实践活动均取得过良好的效果,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给我们做老师的以很大的启示。

我们就想把主动权多交给学生,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是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课程改革强调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而且强调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让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这也是我们尝试这个微型课题的理论依据。

二、活动目标的确定在“编演课本剧”的实践活动中,我们把“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作为研究的目标,尝试研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挑战性。

三、活动计划的实施我们的活动准备按四个步骤实施。

即发动、动员阶段,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展示阶段和总结评价阶段。

在确立了活动的主题和目标之后,我们就进入第一阶段,发动和动员学生参与。

我们课题小组的三位老师找来班干部,让他们发挥带头作用,做好宣传工作,明确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是瞎胡闹。

我们也听取了学生的意见,他们对编演课本剧也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一则是他们都十七八岁,正是朝气蓬勃、好展身手的年龄段;二则对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尝试本身就有一种新奇感、刺激感,而追求新奇刺激又是高中学生的天性,因此这一活动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拥护、支持。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剧编演的作用与实施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剧编演的作用与实施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剧编演的作用与实施建议摘要】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特别是小学生的表现尤为突出,随着孩子们认知水平、知识能力的不断提高,表演能力也相应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将适合表演的课文编排成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课本剧,让学生参与进来钻研、琢磨、领悟课文主旨,进而编排,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课本剧、编演、小学语文、提高前言:所谓课本剧编演,顾名思义,就是把语文课本中部分优秀的、经典的可以编排表演的课文或片段经过师生共同编排形成简单的剧本,由师生共同参与、表演,以“剧”的形式再次展现课文内容或情节。

笔者从事基层语文教学工作近30载,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剧编演的作用与实施建议,有我自己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剧编演的作用(一)课本剧的编演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和语文课教学相辅相成。

学生参与课本剧编演,这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只有把课文内容理解透了,才能把课本剧编演的淋漓尽致、情景再现。

试想,从头至尾地讲,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教师手中,表面上看是如期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实际效果如何?也许有同学听得昏昏欲睡,也许有的同学听完了就像走马观花一样,一堂课结束了好像什么也没留下。

课文?将相和》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与其你大讲特讲廉颇如何居功自傲,蔺相如如何谦虚恭让,还不如在课本剧中塑造廉颇蔺相如等不同的形象,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讨论设计,然后挑选合适的角色进行表演,这不仅使课堂异彩纷呈,更是一场视觉盛宴,我想这一定会给每一位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也是对课文的理解的升华,何必苦口婆心一遍遍去讲解。

(二)课本剧编演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团队集体意识。

课本剧的编演对每个学生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每个学生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参与进来。

xxx演的怎么样,ooo演的怎么样,如果要换我来演这个角色,我该怎么怎么样。

在一次课本剧编演中,张宇饰演《晏子使楚》里的楚王,当时同学们都觉得他没有把楚霸王的骄横傲慢、霸气不可一世的神态展现出来,强烈建议调换角色,李龙同学毛遂自荐,不顾一切奔上前台,那形象活脱脱一个楚霸王,与张宇的表演判若两人,孩子们激情高涨,欢呼雀跃,积极参与,出谋划策。

小学语文课本剧的编演

小学语文课本剧的编演

小学语文课本剧的编演一、语文教学的困惑及走出困惑的途径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感叹:"课文已分析得很细了,学生还是听不懂,不喜欢听。

"也经常听到一些学生问:"老师,我们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有一些学生语文考试成绩优异,可遇到使用语文知识技能的实际场合就束手无策。

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少慢费差"现象,这些现象也是和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相悖的。

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受教育者通过学习,能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发展并具有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笔者认为,应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语文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会兴趣盎然,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

编演课本剧是其中一种方式,笔者试谈谈语文教学中该活动方式的意义及要求。

二、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兴趣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1、形式新,学生学课文有兴趣。

过去在教学某一课文时,教师照本宣科,全面繁复,点滴不漏,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现在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并且要表演,形式一翻新,学生的兴趣自然来了:选哪一篇?怎样编?谁来演什么角色合适?能不能演好?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去思考,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才能解决问题。

要编演课本剧,戏剧的有关知识可是基础中的基础,过去学生对戏剧常识都是不熟悉的,现在老师借着编演课本剧的东风,趁着学生兴趣盎然的劲头渗透有关的戏剧常识,学生乐听、爱听,也会主动去学习了,并且把需要编演的课文也认认真真的研读下来,同时因为编演的需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寻求相关的资料来充实课文,弥补不足。

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就显得主动、积极,而且有了一定的深度。

2、内容新,学生学语基有兴趣。

在编演过程中,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首先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把记叙性文章改编为戏剧,剧本里有简单的舞台说明,大部分是对话。

小学语文课本剧编演探究

小学语文课本剧编演探究

小学语文课本剧编演探究作者:钟赟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9年第03期摘;要:课本剧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钻研精神。

课本剧是一种生活的回归,是艺术的创作。

课本剧的编演是对小学生组织协调和团结协作能力的考验,同时也能帮助小学生提升表达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参与课本剧的编演,使小学生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和提升审美体验。

本文针对如何编演小学课本剧一题做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课本剧;意义;如何编演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3-035-1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

在平时的课堂上,总是避免不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情况,即便是学生发言,也是个别代表发表言论,达不到人人参与的要求。

参与课本剧的编演,能激发学生的编写和展演的天赋,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

一、教师指导编演课本剧自然离不开课本的内容,只有在对课本的理解之上,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作和演绎好剧本。

在编演课本剧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其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对内容进行初步的理解,包括文章的背景,创作意义和人物个性。

还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细节进行深入的探究,品味琢磨,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掌握文本的内涵,发挥对文本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这篇课文时,三年级的学生要把一段文字演绎成动作和画面,容易只关注到人物语言,而忽略动作带来的其它内涵。

在教学时,教师应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抢”这些词语上来体会杂草的蛮不讲理、气焰嚣张。

在引导学生关注这几个词语后,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在编写的时候,加入杂草的语言,用上“哼哼”这样的嘲笑,“怎么样,你不服气吗?”这类语句,来彰显杂草的蛮横。

在最后杂草被除草剂消灭后,小稻秧“吸足了营养,又向上挺了挺身子”,虽看似简单的一句结尾,但是如果教师加以指导,让学生感悟“又”字所有的内涵,学生立马就会明白,这是小稻秧们成长的样子,于是他们在编演时,会形成前后的对比,让这个课本剧显得更有教育意义。

课本剧在小学课堂实践中的应用对策

课本剧在小学课堂实践中的应用对策

课本剧在小学课堂实践中的应用对策一、引言课本剧是指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角色扮演、剧本排练等形式进行的戏剧实践活动。

它集中了语言、文学、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在小学课堂实践中运用课本剧,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

本文将从课本剧的意义、实行方法、实践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四个方面探讨课本剧在小学课堂实践中的应用对策。

二、课本剧的意义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本剧可以使学生在模拟戏剧中,切实感受到掌握知识所带来的乐趣和收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小草》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小草、雨水、阳光等角色,并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到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过程,从而更深刻的理解文章中的内容。

2.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课本剧实践活动,学生需要在虚拟的舞台上进行现场表演,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学习《太阳的礼物》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分配和剧本编写,并且学生在表演前需要进行大量的讨论、排练和完善,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本剧实践中,学生需要协同合作,才能将剧本中的角色分配到不同的学生中,并且通过多次排练完成一场完美的演出。

因此,课本剧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本剧的实行方法1.分析教材,确定剧本。

在开展课本剧之前,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确定适合戏剧形式的情节和角色。

选择教材中富含情节与人物的部分进行改编,可以创作出有趣的剧本。

2.安排角色和分组。

在确定了剧本后,需要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和组队。

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和擅长的方向,确定适合他们扮演的不同角色,并且根据人数多少,将学生分为不同大小的组别,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角色来扮演。

3.进行排练。

在安排好角色和分组后,需要进行排练。

小学语文教学课本剧的编排及实践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课本剧的编排及实践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课本剧的编排及实践探讨摘要:课本剧编排是语文学科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表现力和协调能力以及创造力,还让语文教学充满更多趣味性和形象性。

课本剧通过艺术化的改变课本内容,添加了美术和音乐等元素,可以创设更生动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提升审美能力,从而促进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剧;实践探讨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课本剧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实践和探讨。

很多语文教师都尝试采用课本剧这一教学形式辅助语文学科的教学,课本剧教学的特点概括为六点:表演性和直观性、体验性和创造性、审美性和综合性。

课本剧教学还能够发挥学生的表演天赋,锻炼学生的胆量及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一、小学语文教学采用教学课本剧的必要性(一)培养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课本剧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科目,课本剧编排能够开发学生的智慧,训练思维,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同时,课本剧作为艺术和教育相融合的产物,还是美育的一种方式,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剧本知识,欣赏戏剧和话剧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二)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课本剧的编排、练习和表演,需要学生一起配合,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在编排与实践中形成多元的认知体验。

课本剧编排表演可以让学生在语言运用情境中提升语言能力,激发兴趣,感受团队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团结意识。

(三)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课本剧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辅助手段,小学生对语言学习充满了新奇,对语言的探索与追求都充满了好奇,对语言的学习和研究的各种活动都有着天然的兴趣和喜爱,它以小学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给予语文课堂教学以新的生命,不仅符合小学语文的教学方针,同时也完善了学生高效学习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尝试课本剧编演的实践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尝试课本剧编演的实践研究

探索篇•课题荟萃一、关于课本剧编演的分析目前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篇精彩的故事文章,这些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被学生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消化了这个人物,同时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感染了每个学生,对于学生的人格建设具有很好的塑造作用。

因此我们为其建造了一个更适合的平台,为模仿文章故事创建一个更好的环境,更大程度地优化课堂氛围,增进学生对文章的了解。

因此如何做好编剧演的活动变得至关重要。

二、课本剧编演的具体步骤实践(一)熟悉课本知识作为课本编剧演的关键步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文章内容,通过上课的学习与下课的积累研究,不断理解文章内容,熟悉文章中情节变化,每个人物的心理变化,只有通读研究熟悉了文章的内容才能为后边的演绎打好基础,因此,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不断了解解读和剖析,才能更好地演绎。

(二)选取合适的情节当熟悉了课本的内容之后,那么选取合适的片段进行演绎,如何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便成了需要研究的问题。

要选取的段落,需要简单的人物背景,少数的演员,简单的人物形象,在小学生的理解范围内,合理安排故事情节,安排合适的学生。

同时需要极强的故事性增加学生的兴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一般都会受学生的青睐,每个学生在演绎过程中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情绪与性格。

更重要的是要让几个简单的情节就能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在故事简单有转折的情况下,如何做到一个更好的课本编剧演,故事情节的选择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因此更加需要任课老师的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与认真对待的步骤。

(三)故事情节编剧对故事情节的编剧并不是要求按照书中的内容读出来,这个也是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只有指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编排,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再将其放到故事中的大背景下,每一个人物应该有更加合理的语句、表情等,这样,每一个小演员的表演才能更加的自然。

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搬书中的内容,虽然并不会改变故事的本身,但在目前的舞台背景下会显得并不合适。

这时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深入剧中人物的内心,挖掘他更应该有的性格情感,如何发出更合适,更能推动剧情发展的台词,这需要更加深入的熟知课本,不断磨合揣摩,加深学生的理解。

课本剧编演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课本剧编演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课本剧编演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金卫红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9年第02期课本剧是一种以语文教材为基础、以学生课堂活动为主体的综合性实践编演活动。

开展课本剧编演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合作、创新、表演等综合素养,更能使教师不断完善教育创新的授课理念。

鉴于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课本剧的内涵意义,更应该重视课本剧编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学生的兴趣爱好、编演能力水平等,还包括对课本剧编演内容的选择、编演效果的分析,以及传统教学思维给整个过程造成的制约等,以促进课本剧编演的良性健康发展。

一、课本剧的内涵意义课本剧是指以语文课本为基础,在尽量不改变原著作者意思的条件下,把课本内容改编成学生可以表演的剧本,尽量遵循课本原有的语言和感情进行表达,塑造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从而通过舞台展现出此课文的内涵。

课本剧是一种以语文教材为基础的学生编演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正因为如此,课本剧也就具有了一些戏剧的基本特征,但它又不同于真正意义的剧本演出,因为它不是由那些专业编写者撰写剧本再由专业演员出演的活动,而只是以课本为基础,老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演出的语文教学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课本剧是教学不断创新和改革的成果。

一方面,中职的学习压力与普通高中相比较小,因为没有升学压力,所以学生课余时间不用学习太多专业课,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编演课本剧。

另一方面,中职开设语文科目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而编演课本剧就是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等戏剧方式将课文内容演绎出来,与中职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

另外,课本剧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为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借鉴经验。

二、课本剧编演过程中的问题分析1.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对中职语文课本剧编演造成一定影响近些年好多大学在不断扩招,所以考上个大学不算是难事,上大学也成了一种普遍风气。

课本剧编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课本剧编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课本剧编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江苏省沛县大屯街道关庄小学 朱艳花“学讲方式”课堂,要求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融入文本情境,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课本剧的编演是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有益举措。

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扮演文中的某一个具体形象,模拟他们的声音特点,甚至加上一些动作表情等,融入课文来情景化表演。

可以在课外活动的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做好计划,精心组织,准备道具,多次排演,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课本剧的表演,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整个准备和编演的过程中更深入地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也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个性表现力,从而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要做好课本剧内容的选择小学教材中适宜做课本剧编演的题材一般有小古文、诗歌、寓言故事和古代的人物传记等。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以对话和朗读为主的角色对话和朗读训练,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可以进行课本情境和舞台演出等方面的相对综合的编演训练。

例如低年级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根据课本《小蝌蚪找妈妈》进行课本剧的表演,主要的内容是进行语言上的模拟。

让小学生模拟出小蝌蚪、鲤鱼妈妈、乌龟和青蛙的不同声音特点,着重训练声音的音色特点的语句节奏的表现力。

中年级的小学生,可以让他们进行《草船借箭》的课本剧表演,模仿诸葛亮和鲁肃在船上的举止动作和对话,着力表现出诸葛亮的镇定自若和鲁肃的摸不着头脑以及成功后的佩服和赞叹。

再如六年级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围绕课文《负荆请罪》进行课本剧的编演,让学生扮演廉颇和蔺相如的语言特点和动作,设置场景和情境来进行舞台式的课本剧表演。

可以只选取课文中的某一个小的段落,选取那些最能够表现出戏剧冲突的情节和具有鲜明人物形象特点的片段,让学生来进行编演。

二、要做好课本剧角色的搭配教师要根据孩子的日常表现和性格特点,做出相关角色的挑选,选取最能够表现出人物特点的同学来担任出这些角色。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课本剧编演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课本剧编演的实践研究

所谓课本剧编演,是指教师将教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将文本主旨及作者所传达的感情,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表达、演绎。

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开展这样的活动,能够切实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高涨的热情,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小学语文高段教学实效。

一、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课本剧编演的实践意义1.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小学生尚处于成长初始期,年龄较小,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对于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具备一定的表演天赋。

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成长特点出发,把握教学内容与课本剧编演之间的契合点,给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使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感受文本内容[1]。

总的来说,课本剧编演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还可以有效强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切实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让学生以更佳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使文本内容逐步渗入学生心里。

2.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使得我国教育领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促使学生逐步养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良好习惯。

就课本剧编演来说,它是一种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分角色朗读、扮演,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挑战性。

学生不但要有较扎实的语言功底,如语言表达、阅读理解等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表演素质,如组织协调能力、艺术素养等[2]。

在演绎过程中,学生会与角色充分融合,重现文本情境,并适当渗透个人言行,从而在极大程度上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进行课本剧编演,可以使学生真切感受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体验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如:《景阳冈》中对于武松和“大虫”的动作描写是这样的:“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只剩下口里喘气。

”为了给学生带来更加真实的感受,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本剧的编演。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十分积极,全身心投入其中,课堂氛围立刻变得活跃起来。

小学课本剧的改编探究

小学课本剧的改编探究
小 学 生课 本 内容 . 不 是 所 有 的 课 文 但
减 . 保 戏 剧 情 节 集 中 突 出 。例 如 对 确
于 教 材 中静 止 状 态 的 描 述 . 人 物 和 如 背 景 介 绍 ,缺乏 动作 性 的 情 节 等 . 可 以进 行 适 当 的处 理 。与 主 题 无 关 . 或
有一 定 的故 事 性 . 具 备 了可 以成 为 即 戏剧 冲突 的 戏 核 就可 以进 行 改 编 。 所
谓 “ 核 ” 是 一个 完 整 的核 心 事 件 。 戏 就 这 个核 心 事 件 有 完 整 的发 生 、 发展 和
进行 改编 时 . 中 的重 要 情 节 线 索 和 其
人 物都 必 须 忠 实 于 原 文 。 2人物 形象鲜 明 , . 富有 表演性 。人 物形 象 是否 鲜 明突 出 .直接 关 系 到课
课 文 .人 物形 象在 文 章中 就 已经非 常 丰满, 因此改 编较 为容 易 。 因为高 年级
戏 剧作 品 小 学课 本 剧 的 排 演 在 倡导
优 化 课 堂 学 习 . 阔学 生 视 野 . 渠 开 多 道 多 方 面 拓 展 学 生 能 力 的 现 代 教 学 活 动 中起 着 相 当 重要 的作 用 . 受 广 深
可 有 可 无 的 内 容也 可 以删 去 如 在改
理 为 可用 戏 剧 方 式 呈 现 的人 物 形 象 .
才能பைடு நூலகம்进行 排 演 如学 习 “ 磁铁 的作 用 ”
都 适 合 改 编为 课 本 剧 除 了要 遵 循 课
本 剧 的 一般 特 点 外 . 演 性 和 戏 剧 性 表 是 选 择 适 于 改 编 课 本 剧 题 材 的 前 提 条 件 。小 学课 本 剧 在 题 材 的选 择 上 , 要 注意 以 下 两个 方 面 1 事情节 集 中 . 有戏 剧性 。 . 故 具 无 论 是 哪 个 学 科 的教 材 . 只要 内容 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本剧编演问题的研究对策辽宁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回诗琪丛德琪郭薇薇【注:本论文为校级创新训练项目《课本剧的编演与推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本剧是学校师生共同编写、排练的以所学课文、学校生活为素材,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模拟,展示升华课文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反映学校生活、学习的一种话剧表演形式。

它对于活跃班级文化生活、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与能力,提高他们全面深刻地学习理解、感悟掌握课文内容的自主想象创造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最好是把儿童的学习变成一种游戏似的,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这是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可以在课内外组织参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等活动。

”课本剧的编演就符合这一教育原则和大纲要求。

一、小学课本剧编演的意义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指导小学生编演课本剧就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的形式。

语文老师可以把一些形象鲜明、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推荐给学生,由学生自由选择,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或编或导或演,一切遵从个人意愿。

编演课本剧对小学生学好语文,对他们全面发展是大有裨益。

它是“大语文”教育观的具体活动形式之一,是口头表达能力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之一,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它不仅化被动的写作为主动的投入,锻炼了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鉴赏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都极大地得到加强和提高;更有价值的是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大大地增强了语文学习的动力及兴趣。

2.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过去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有限的时空内,学生对许多知识和观点只能被动地接受,时间一长,就会感到语文课索然无味。

编演课本剧则没有这些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个性特长,把剧情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原动力。

”编演课本剧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

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

学生具有很大的潜力,只要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充分地展示出自己的组织才干、活动能力、表演才能、文学潜质等。

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的各种能力就可以得到极大的促进和提高,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只要教师指导得法,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地探求知识的良好品质;只要教师敢于放手,舍得放手,学生就会进发出自身所蕴藏的巨大的创造力,表现出令人敬佩的创新精神。

4.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编演课本剧过程中,学生读写听说能力训练得以全面提升,个性特长得以尽情发挥,自尊心、自信心得以普遍增强,“双基”训练也落到了实处。

学生把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自会兴趣盎然,从而达到真正提高能力的目的。

5.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新课标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能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相沟通和理解。

课堂表演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能力。

演出一台戏,光靠少数人不行,要大伙儿通力协作才能成功。

学生中擅长表演的,就可当演员或导演;擅长美术的,就可制作一些小道具;写作水平较高的,就改编或写剧本……各扬其长、相互配合。

而且,学生还要学会处理平时排演中的许许多琐碎事务,如服饰道具的筹集、保管,人员的召集,练习场地的安排;还要经常探讨,不断改进;演出结束要虚心听取观众的意见等。

所以,在表演中,学生要做到“三要”:一是要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评价和行动改进;二是要讨论、质疑,积极思索,相互碰撞,不断产生更好更有创意的构思;三是要组织、主持排演小组节目,及时地把好的构想化为舞台形象。

二、小学课本剧编演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

现代教育强调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过程中,从选择教材到选择扮演的角色,从服装的选择到道具的设计,从人物的语言到人物的动作,都应在不违背该课本剧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充分满足不同程度及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诱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发展。

2.开放性原则。

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

在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过程中,给学生营造的是一个群体交流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相互讨论、各抒己见。

在对剧中人物的性格、语言、动作、神态以及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处理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教材,要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积极探索,开放自己的思维,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信息交流的渠道呈多向性,使课本剧的表演呈开放性。

3.实践性原则。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本剧是学生的表演活动,因此,在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动口去讲、动情去演,使学生在活动中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4.情感性原则。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课本剧的编演过程中,学生根据所扮演的剧中角色反复诵读人物的语言,这些诵读使课本的平面“符号语言”成为学生扮演角色的“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立体现实语言,通过学生的表演和对白,使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因学生为其赋予了情感和生命而得以复活,课文中隐含的思想也会因与学生的经历和感悟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

这种以演促读、以读促演的方法,把教材中的“思想教育”融入自由、轻松、愉快的表演中,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思想教育。

5.创新性原则。

课本剧来自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

它必须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起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作用,才能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小学课本剧编演的对策(一)小学课本剧编演内容的对策课本剧的内容丰富多彩。

但是,课本剧作为一种能通过表演来使观众知道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受到一种什么教育的表演性活动,它的内容要求是:有一定对话或动作构成的情节,有一个以上的活动场面,有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思想。

基于此,在选择编演课本剧的内容时一般可选择故事性较强的课文。

一般是童话、寓言、记叙文或叙事性较强的诗歌。

知识性的课文通过改造后也能用相声等形式进行表演。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作为综合性学习形式之一的课本剧其内容可以不限于语文课本,不限于语文学科,而是以语文学科为主,兼顾各门知识的综合,应该说其学习资源是无处不在。

1.教科书资源。

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本剧可以依托教科书进行开发。

许多课本剧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按照课本主题或通过改进来设计改编的,比如《黄香温席》、《母亲的手》、《陈毅孝母》等。

还比如象《晏子使楚》、《赤壁之战》、《草地夜行》等都可以进行课本剧的尝试。

2.课外书资源。

课本是小天地,课外书是大课堂,其内容包罗万象,汇纳百川,钻进课外书,就是投身生活。

根据新课标要求,大多学校和教师都规定学生购买小学生课外必读篇目。

3.影视、网络资源。

电影、电视、网络作为当今世界的大众媒体,其覆盖面之广,信息量之大,已毋庸置疑,教师家长只要引导得当,学生收益应该是很丰富的。

教师对学生收看什么电视节目,收看时间等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合理化的安排。

有的节目还是很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博见多闻和勇于创新的。

如果能正确指导学生如何上网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等,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样也是课本剧素材的来源。

还何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背景投影,旁白提示,朗诵配乐等在整台演出中效果会更好。

4.生活资源。

生活中处处有资源。

在课本剧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包括乡土、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

这样在情感态度上有利于让学生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沉浸于大自然中,围绕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开展活动,让学生获得对大自然的亲近而美好的感情,借此将关爱自然、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浸润在心灵深处。

(二)小学课本剧编写对策指导学生完成课本剧的编演,要按一定规范操作,同时又要灵活掌握,注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内容必须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范围;幕前词、台词和旁白必须要简短明了,通俗易懂,富有儿童情调;结构尽量单纯,头绪和悬念不要太多;情节要层次清楚,自然流畅。

1.明确主题。

课本剧的编写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是忠实于原文的主题,还是推陈出新?,是将原文进行改编,还是提出一个新的主题?任何一个课本剧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批判什么;学习什么,反对什么……此环节相当于分析教材时对中心思想的把握。

2.安排人物。

夸美纽斯说:“强迫孩子们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们。

”确定演员应尊重学生的意愿,一般不用指定方式确定演员。

最好是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同学投票表决的方式来确定。

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3.构思情节。

编演课本剧,既可以忠实于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也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和表演的需要增添人物,增删情节,如续编故事等。

这一环节的编写工作,需要师生展开想象,具有创新意识;大胆构思,不要拘泥于教材。

对内容可以进行调整,该删的删掉,要补充的另外找资料补充。

这对于经常要对学生的作文作批改增删的语文老师也应该是驾轻就熟的。

4.设计台词、动作。

课本剧的表演主要靠演员的语言和动作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因此,在编写剧本时,教师就必须根据剧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认真提炼每个演员的个性化台词,设计每个演员的个性化动作。

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5.设计道具。

恰当的音乐和道具能渲染气氛,增加表演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编写剧本时,还要考虑根据情节的需要配置什么样的音乐,设计演员所需要的头饰、服装和道具。

制作道具最好是交给学生来完成,教师只作一些指导,有时候也可以利用家长的资源。

这样能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运用学过的多种知识和已经形成的多种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指导小学生课本剧表演对策夸美纽斯说:“强迫孩子们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们。

”确定演员应尊重学生的意愿,一般不用指定方式确定演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