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公共政策终结
2020公共行政学第十章参考答案
2020公共行政学第十章参考答案归国家开放大学所有第十章行政执行1、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哪些要点?答:(1)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2)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3)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是务实性的、付诸于实际的行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步骤或实际行动来落实政策;(4)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
(5)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
2、简述行政执行的特点?答:(1)综合性;(2)目的性;(3)具体性;(4)强制性;(5)灵活性。
3、简述行政执行的原则?答:(1)忠实决策的原则;(2)迅速有力的原则;(3)创新灵活的原则;(4)计划安排的原则;(5)团结协作的原则。
4、行政执行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
(2)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途径。
(3)行政执行是实现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
(4)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准。
5、简述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答:(1)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
(2)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
(3)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
(4)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
(5)行政指挥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
6、简述行政指挥的原则。
答:(1)统一指挥原则。
(2)法定权威原则。
(3)果断有力原则。
(4)准确权变原则。
(5)合理授权原则。
7、简述行政指挥的方式。
答:(1)口头指挥。
(2)书面指挥。
(3)会议指挥。
(4)现代通讯指挥。
8、简述行政控制的作用。
答:(1)行政控制是完成计划的重要手段。
(2)行政控制是行政工作方向正确的重要保障。
(3)行政控制是贯彻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
(4)行政控制是保证行政目标实现的重要机制。
9、简述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章 政策终结与周期 【圣才出品
第十章政策终结与周期1.解释政策终结和政策周期的概念。
答:(1)政策终结的概念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或政策)行为。
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①强制性。
一项政策的终结总是会损害一些相关的人、团体和机构的利益,遇到强烈的反抗,因此,往往靠强制力来进行。
②更替性。
政策终结意味着新旧政策的更替,是政策连续性的特殊表现。
③灵活性。
政策终结是一个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必须采取审慎而又灵活的态度,处理好各种动因和关系(2)政策周期的概念政策周期是指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这几个阶段后形成的一个周期;同时它还表明,新的政策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常常是原有政策的延续,是为适应新情况而对原政策加以修改调整,从而形成政策的一个新周期,实现新老政策的交替循环。
2.简述政策终结的种类、方式与作用。
答:(1)政策终结的种类①功能的终结即终止由政策执行所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
在政策终结的所有内容中,以功能的终结最难。
②机构的终结伴随着政策终结进行的机构缩减或撤销就是机构终结。
有些机构是专门为某项政策而设立的,随着政策的终止,机构也随之撤销;有些机构往往同时承担着多项政策和功能,某项政策的终止不足以导致机构的撤销。
③政策本身的终结政策本身的终结所遇到的阻力较小。
这是因为,就某项具体政策而言,其目标比较单纯,政策更改的成本远比功能转变、组织调整要少得多,因而容易得到实际部门的认可。
再加上政策的可选择性较大,也使得政策本身的终结在操作上比较容易实现,不像机构终结那样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和约束,不容易操作,实行起来步履维艰。
④项目的终结即政策的具体项目以及执行措施的终结。
在所有终结内容中,项目的终结是最容易达成的。
因为具体项目以及执行措施与实际问题连接,结果好坏或影响怎样有目共睹,容易达成共识。
(2)政策终结的方式①政策废止即直截了当地宣布一项政策的废止。
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
7、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公共政策的调整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 规律进行的,坚持尊重客观实际。
渐进调适原则。一项政策在实施一段时间之后,由于采 取了大量的宣传贯彻手段,投入了一定的人力、财力、 物力资源,业已在人民群众当中造成了一定程度影响, 多数人也己经基本上认同和接受了该项政策,并取得了 心理上的平衡。这时,如果政策调整幅度和范围过大、 过急,人们从心理上和行动上都难以适应这些变化,就 会对政策表现出疑虑和担心,从而对调整后的政策采取 观望甚至抵触情绪。因此,政策调整的幅度和范围要考 虑到社会承受的程度,这就要求政策调整一般要循序渐 进,逐步剔除新形势下不适用的部分,保留仍然可行的 部分,同时对更新部分加大宣传力度。
政策关系调整
政策系统内部和不同政策之间存在着各种横向和纵向 的关系。
由于政策问题相互关联,因此在同一时间、同一范围 内实施的公共政策一般不只一项。但如果不同部门之间不 注意协调和呼应,就会造成政出多门的现象,这些政策往 往只从本部门的职责、利益出发,相互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和冲突,导致执行困难或执行偏差。
机构的终结
伴随着政策终结进行的机构缩减或撤消,就是机构终 结。有些机构是专门为某项政策而设立的,随着政策的终 止,机构随之撤消;有些机构,往往同时承担着多项政策 和功能,某项政策的终止不足以导致机构的撤消。因此, 通常通过缩小规模,减少经费等办法对机构进行缩减。伴 随着政策终结进行的机构缩减或撤消,就是机构终结。
追踪反馈原则。政策调整是动态发展的,它需要不断收 集反馈信息,然后提供给决策者,以判断政策对象和政 策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并最 终决定是否要对政策进行调整以及进行什么样的调整。 这种再决策过程也叫做追踪决策。一方面表现为政策调 整首先要对原政策进行回溯分析,找出失误和偏差产生 的环节和原因,而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正和补充。另一 方面,当政策的实施结果与预期的效果存在较大差距, 公众中也产生了强烈的政策调整的诉求,但此时政策偏 差原因还没完全弄清楚,调整的详细方案和具体步骤也 还来不及出台,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采取权宜的办法 ,先抓住问题最突出或影响最大的部分进行调整,然后 再跟踪调整、逐步完善。
公共政策终结
缓冲策略是指在公众终结政策 的意愿比较强烈的情况下,采 用明确的时间表,分阶段、有 步骤的终结公共政策的策略选 择。
9.3.2 缓冲策略
二、关于缓冲政策: 1、终结条件: 缓冲策略与休克策略相似,也是一种比较强力的终结策略,但 是,政策终结的压力、时效性和紧迫性都不如休克策略面临的 情况。在某些情况下,虽然有强烈的政策终结意愿,但是政策 牵涉面比较广,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的政策终结过程也会采用 缓冲策略。 2、终结方式: 第一种是从组织、人员、预算等方面逐步终结政策。 第二种是从政策的变更、过渡、终结等方面逐步终结政策。
(1)政策制定阶段; (2)政策执行阶段; (3)政策评估阶段; (4)政策监控阶段;
(5)政策终结阶段。相应地,政策周期 的研究也是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的。
3.政策周期的现实意义: (一)巩固和发展现行政策,保持政策的 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三)促使政策终结,提高政策绩效。 (四)推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社会经 济发展。
9.3.5
逆动策略
二、关于逆动策略: 1、终结条件: 一是政策终结要求必须十分迫切,且其威胁性极大 ; 二是阻碍终结的力量极大,使正常的终结过程几乎 无法运行。 2、终结方式: ①保留政策,使其继续运行一段时间,拒绝改良; ②放任政策的危害性结果蔓延到一定程度,有意削 弱对该政策的压制力度。
9.3.5
Logo
感谢聆听!
Spring
time
winter
time
Autumn
Summer
time time
Logo
政策执行者无法绝对“价值中立” 公共政策具有弹性空间 成本收益实际预期差距过大
Logo
第十章 政策终结与周期
段调整,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在经济领域表现突出。经济领域的经 济政策周期现象还表现在经济扩张政策与经济紧缩政策的相互交替的变 动上。在我国,党代会或重要人代会具有很强的政治动员作用,产生新 的领导人,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拟定新的经济计划,实行使经济繁荣扩 张政策。
第三节 政策变化
一、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 政策变化及其模式是新近政策科学文献讨论的一个新主题。受著名科学 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科学历史主义理 论尤其是科学进步模式的启发,有 些西方政策分析学者对政策变化模式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依据库 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的观点,科学进步表现为前科学——常规科 学——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的发展过程,其 中” 常规科学——反常——危机——科学革命“则是科学革命的结构性模式 。 简而言之,科学进步表现 为范式孕育成长的常规科学时期,也包含着范式 转换的 革命时期,科学进步就是在渐进与突变,积累与革命的 交替中实现 的。
政策分析学者还对政策周期的各个环节中构成政策风格的因素进行了详
细的分析。综合看来,变项主要有两个;(1)政策主体的构成,其中包 括行动者及其观念、价值观、思维方式。(2)国家所具有的自主性,包 括行政管理能力等。 三、政策发展中“范式”的变化 政策变化的第二种模式是范转变或政策风格的改变。在此种政策变化模
教训,扬长避短,提高政策的功效。 3.推进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全面改革之中,改革给我们带来了生 机和希望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通过对政策周期及其互动关 系的研究,制定出一套相互配套的改革政策,以在新体制内形成相互制 衡的机制,可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向前发展。 三、政治——经济周期 政策过程与经济过程不可分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尤其是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政策作为一国政府干预社会经济 生活的主要手段, 用以纠正市场缺陷时,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更为密切。当 政策干预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时,经济就逢勃发展;当政策干预与经济 发展相悖时,经济就呈现出波动, 萎缩乃至停滞状态。由于政策本身是 一个运动的周期过程,周期 性的政策变化必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使经济发展随着周期 性的政策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周期。 四、我国的政策周期及其特点 从政策与政策之间的更替来说,我国的政策周期一般较短,政策目标不
第十章:政策终结
从社会领域看,如果与个人全面发展相关的公共需求 长期得不到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现状会进 一步加深。而且,我国当前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 给体系的不公平会继续拉大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社 会两极分化、阶层断裂会持续下去。相反,如果这些 公共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满足,我国才有可能逐步进入 一个和谐社会;从市场化改革来看,也有两种分野: 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能够根据公共需求变动来及时地调 整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及时地改造公共产品和公 共服务体系,就有可能建立一个好的市场经济,老百 姓会更加拥护改革。反之,就可能进入一个坏的市场 经济,从而使改革限于停顿甚至失败。
从劳教制度出台的历史背景看,或许有 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那是一个无法无 天的时代,是广大公民权利意识并未觉 醒、法律制度遭到漠视的时期。随着时 间推移,这个制度的荒谬性与野蛮性必 然凸显出来,茅、贺等先生虽然未经全 体公民授权,但其建议,一定会获得相 当高的民意。
因为,文明世界对剥夺一个公民自由可 以接受的底线是,不仅要接受处罚的公 民有证据确凿的“犯罪事实”,而且只 能接受依据法律,符合法定程序的处罚。 几个人凑到一块一商议,一个未经法定 程序通过的行政管理制度就可以剥夺公 民的基本人权,这是不可理喻的行为。
今年8月23日的《法制日报》就报道了一件 “怪事”:江西有个小偷4年前偷了两根项链, 但公安机关认为不构成犯罪,就由南昌市劳动 教养管理委员会对其处以劳动教养,谁知小偷 坚定地认为自己犯罪了,所以一纸诉状将南昌 市劳教委告上法庭,要求撤销劳教决定,转为 追究他的刑事责任。是这个小偷疯了吗?当然 不是,小偷是从趋利避害的角度考虑,宁可被 判刑,也要逃避俗称“二劳改”的劳动教养。 因为具体就他的罪行而言,劳教比判刑重得多。
第十章公共政策的调整和终结
第十章公共政策的调整和终结本章要点:1、政策变动就是指一个或者多个现有政策被新的政策所代替,或者现有政策某些方面被修改。
政策变动是政策系统的一种常态表现,是政策系统对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
政策变动是否有章可循,很多学者都试图从现实中建构出模型来,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周期型、Z字型、学习型等。
政策变动包括政策调整和政策终结。
2、政策调整,是在政策评估和监控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 (尤其是政策执行的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原有政策中不适应政策对象和政策环境变化的部分,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增删、修正和更新,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政策的调整主要有政策的增删、政策的修正、政策的更新等几种形式。
公共政策调整有一定的程序:重新界定问题、提出调整方案、选择调整方案、执行调整决定。
3、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计划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计划的一种行为。
政策终结有如下四种基本类型,功能的终结、机构的终结、政策本身的终结、计划的终结。
一般而言,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如下六种:废止、替代、合并、分解、政策缩减、政策的法律化。
由于政策终结涉及一系列的人员、机构和制度等复杂因素,因此,政策终结碰到许多困难或障碍,这就要求政策决策者运用高度的智慧和技巧,采取灵活的策略,加以妥善处理。
4、政策本身是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旧的政策渐趋终结,新的政策不断产生,从而形成政策循环往复的周期现象。
政策周期一般可分为政策的生命周期和政策的变动周期。
政策的生命周期是指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这几个阶段后形成了一个周期。
政策的变动周期指的是公共政策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同样或相似的政策现象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不同政策周期的时间长度是不一样的。
这主要和政策目标的大小远近、环境变化以及实施的难易相关。
第一节政策变动概述一、政策变动的含义简单的说,政策变动就是指一个或者多个现有政策被新的政策所代替,或者现有政策某些方面被修改。
第10讲 公共政策的终止
国家发改委2008年12月1日起解除 年初对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 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乳品、鸡蛋等 食品类商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1、公共政策终结的涵义及特征
2、公共政策终结原因 3、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
4、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
5、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
一、公共政策终结的涵义及特征
1、公共政策终结的涵义 公共政策终结指政策决策者对政策进行 评估后,采取措施终止过时的、多余的、 不必要的、无效的政策的行为。 2、公共政策终结的特征 ――强制性 ――更替性 ――灵活性
第十讲 公共政策的终结
据新华社报道 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9月18日公布第109号总局令, 决定自公布之日起,对《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予以废止。 同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称,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维护人 民群众身体健康,国务院决定废止1999年12月5日发布的《国务院关 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9]24号)中有 关食品质量免检制度的内容。 据介绍,为了促进企业提高质量,避免各种重复性的检查,减轻企 业负担,从2000年开始,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组织实施了产品 质量国家免检制度。 企业获得免检,需自愿申报,产品必须达到质量长期稳定、市场占 有率高、质量保障体系健全等条件,经国家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连续三次以上抽查合格后,才能确定为免检产品。免检产品生产企业 必须定期报告质量状况。质检总局每年组织对免检产品开展国家监督 抽查,实施严格监管,确保产品质量。
四、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
1、政策终结时机的可预期性 --突然启动式 --传播试探性信息 2、政策终结过程的长短 --急遽式 --渐进式 3、旧政策终结与新政策出台并举 4、正当利益补偿
两税合并历程: --1980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 经营企业所得税法》。 --1982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 所得税法》 --1991年,将原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 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 业所得税法》合并而成《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 业所得税法》。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 例》开始施行,形成了内外两套企业所得税制。 按照税法规定,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大约是外资 企业的两倍。
公共政策终结的形式有哪些
公共政策终结的形式有哪些
公共政策终结的形式有:政策废止、政策替代、政策合并、政策分解、政策缩减、政策的法律化。
公共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对资源的战略性运用,以协调经济社会活动及相互关系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
一、公共政策具体包括内容
1.管理政策。
以实施罚款、奖励、禁闭等规章为重点,保证公众对公共必需品的平等使用。
2.分配政策。
通过安排、部署各种公共计划,达到全体公民都能享受使用国家天然资源及智力资源,并通过直接津贴和保险来分配财政资金。
3.分配政策。
以满足公民最低限度的物质需要为目标,把各种赋税收入引向各种援助计划。
4.立法政策。
注意力在于运用它的权力和拥有的资源来改变
整个环境。
二、公共政策特征
1.价值相关性
与政策的价值相联系的是其利益相关性,多数公共政策都涉及到对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价值的分配。
2.合法性
政策的合法性应该通过法定程序获得,这种法定程序可以通过立法机关通过,或者经过得到立法机关明确授权的有关部门的认可。
3.权威性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与其合法性紧密相关,而权威性又与强制力相联系。
公共政策终结的内容和作用
公共政策终结的内容和作用公共政策终结的内容和作用一、前言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方案和措施,其目的是提高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公共政策可能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效果,甚至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对这些政策进行终结。
二、什么是公共政策终结?公共政策终结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程序和措施来废止或撤销已经实施过时或无效的公共政策,并采取新的措施以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三、为什么需要公共政策终结?1. 节约资源:废止无效的公共政策可以节约国家资源。
2. 促进效率:废止无效的公共政策可以提高行政效率。
3. 推动改革:针对已经失去作用或者产生负面影响的公共政策进行终结,可以推动改革进程。
4. 保护市场竞争:一些旧有的公共政策可能导致市场垄断或者不健康竞争,及时进行终结可以保护市场竞争。
5. 适应社会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公共政策可能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社会需求,需要进行终结。
四、公共政策终结的程序和措施1. 政策评估:政府应该对已经实施的公共政策进行定期评估,检查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分析其影响。
2. 公众参与:政府应该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并在决定是否终结某一项公共政策时考虑到公众的反馈。
3. 法律程序:政府应该根据相关法律程序来废止或撤销不再需要的公共政策。
4. 逐步减少:对于一些已经失去作用但仍然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共政策,可以采取逐步减少的方式来终结它们,以避免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
五、如何避免公共政策失效?1. 定期评估:政府应该对已经实施的公共政策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2. 公众参与:在制定新的公共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公众的需求和反馈。
3. 透明度:政府应该公开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和执行情况,让公众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
4. 创新思维:政府应该鼓励创新思维,采取新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六、结论公共政策终结是政府为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资源、推动改革等目的而进行的重要措施。
10——第十讲 公共政策的调整与终结
(三)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
1、预设性原则 2、程序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五、公共政策终结概述 (一)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 (1)政策使命的结束。 一项政策实施一段时间后,政策决策者发现政策目标已经实 现,政策问题已获解决,政策已没有继续存续下去的必要。 (2)失误政策的废止。 通过评估,政策决策者发现所执行的政策是无效的或失效的 政策,无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如再执行现有的政策,势必造成 危害,必须终止原政策,制定出新的政策来替代它。 (3)稳定的长效政策转化为法律。 政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在现在和将来一段时期内都 是有效的,政策决策者通过国家立法将其转化为法律。这也是一 种政策终结。
四、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程序和原则
(一)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
1、政策增删 在保持现行政策的基本内容和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公共政 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适应范围和时间等进行增补和删减。
由于对公共问题和未来情况认识不足,或者有了新的思路和 方法,或者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新的对象,这就要求政府对原有政 策进行增补。 由于对公共政策的目标、作用范围、政策手段等规定不再适 合新的形势或情况,这就要求对原有政策进行删除或缩减。
六、公共政策终结的力场分析与策略
(一)公共政策终结的倡导者 1、政策反对者 在他们看来,他们反对的政策背离了某种正当的社会生活的 准则。或者背离了某种传统的价值观念. 阻止这项政策,在他们看来是为了维护被忽视的准则。 2、既得利益者 这部分人政策终结的主张起因于他们认为重新对社会资源进 行分配的意愿。他们认为,现在的政策或者当初就是不公正的政 策,或者现在已变成为不公正的政策,因此,按照现实状况(实 力)重新制定政策是惟一正确的选择。
(四)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 (1)节省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政策终结首先意味着结束其政府政策行为,这就可以减少或 停止人力、物力的耗费,甚至撤销相关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机构, 从而节省政策资源。 政策终结后,节省的资源可以转向其它领域,创造出新的价 值。 (2)避免政策僵化,提高政策活力。
公共政策分析 之政策终结 - 厦门大学
我个人比较赞同李昌平的观点,也就是说要采取范式变化的方式来终 结农村税费政策,因为它引起了人们普遍性的不满,或者说反常积累已经 到了可以采取范式变化的程度。 而且还有必要加大对农业的转移支付力度,扶持农业的发展。同时, 在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时,建立起对农村学生助学贷款的制度。因为 知识改变命运,它能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命运,而且是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的命运。 下面,我对取消农民负担的阻碍因素和可采取的策略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
为什么说在经济扩张政策要实行重工轻农,扩大工农业增长比率;而紧 缩政策是实行重农轻工,缩小工农业增长比率?经济扩张和紧缩政策和工农 业生产有什么关系?
案例 关于农村税费--调整还是取消
现在的三农问题主要是由四项不合理的政策造成的: 一、 现行的农村税费制度, 二、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三、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四、 岐视性的就业政策。 这四项政策就象四座大山一样压在我们的父老乡亲身上,形成 新的剪刀差―― 城乡之间的剪刀差,并且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一 方面我们在城市里看到的是一派现代化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农 村却是一片萧条,有些学者认为,我们的农村已经是“垂死的农 村”。城乡剪刀差到现在已经到了不能再扩大的地步了,它的存在 不仅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影响到整个国 民经济的发展和全社会的稳定。为此,现行的农村政策需要作出变 化,以防止城乡剪刀差的进一步扩大。
第一、是中国农民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发达国家如法国,每年向农 民人均补贴40000人民币以上。不发达的国家如印度,不找农民要负担, 还提供免费教育和医疗。如果我们的农民每年要交几千亿的负担,怎么 参与国际竞争呢?世界上仅有中国和越南找农民要钱(都是社会主义国 家 ) 。 第二、中国农业GDP的比重仅占15%,却要养活70%的人口,还承担 广大农村的公共品安排已经是不可持续了,根本无力承担税费任务。 第三、按照温铁军的观点,农民的土地承担着社会保障功能,没有那 么种经济学认为社保资料应该纳税。 第四、找农民收100元税费,却要支出94元成本,找农民收税费已经 背 离 了 税 收 “ 取 之 于 民 , 用 之 于 民 ” 的 本 质 。 第五、按照国际惯例,中国应该进入“以工补农”阶段了。 所以,不仅要取消农民负担,今后要逐步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医疗 卫生保健的投入。
第十章修改版2政策终结
《国家公务员法》(2005年通过)
• 公务员:依法履行公职, 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 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 《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 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 定》、《国家公务员暂行 条例》同时废止
三、政策终结的障碍
• • • • • • • 1、相关者的心理抵触 2、现存机构的持续性 3、行政机关的联盟 4、利益集团的阻碍 5、法律程序上的复杂性 6、社会舆论的压力 7、高昂的成本。一是终结行为本身要付出的成 本;现有政策的沉淀成本。 • 案例:户籍制度与异地高考难的问题
三、中国特有的政策周期
• 中国的经济周期属于典型的政治性经济周期,主 要是由政治因素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心发展 经济,中央银行于是增发货币,地方政府在政绩 指标激励下,也会大规模增加投资,或者向民间 开放某些产业。 • 结果:促使经济走向了繁荣。但不幸的是,这种 繁荣的持续性不佳:货币过多增发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旦达到一定水平,政府和中央银行为 维持经济稳定,就必须采取紧缩措施,而紧缩措 施又会影响到大量企业和投资的资金链断裂。结 果经济增长率下降,甚至出现经济的衰退。
3 、政策终结形式
• • • • • • (1)政策废止 (2)替代 (3)合并 (4)分解 (5)缩减 (6)政策的法律化
(1)政策废止 • 即直截了当地宣布一项政 策执行废止。 •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 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 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 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 矫正制度
废止劳动教养制度
政策废止
• 即直截了当地宣布一项政策执行废止。
–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暂时调整 规定的有关行政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公共政策终结的行政权力限制思考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通过完善监督机制和提高监督效力来限制行政机关在公共 政策终结中的权力。
建立健全的外部监督机制,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媒 体监督和公众监督等,对行政机关的政策终结行为进行全 方位的监督。同时,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建设,提高监督 效力,对滥用权力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理。
挑战:行政人员素质和能力不足
制定明确的政策终止程序
通过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政策终止的程序,包括启动、评估、决策和执行等环节, 确保行政权力在政策终结过程中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强化法律责任追究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应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形成有效的法律威 慑力。
强化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通过立法、司法、行政和社会监督等 多种途径,对行政权力在政策终结过 程中的行使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资源分配
行政机关负责分配政策执 行所需的资源,确保政策 的顺利实施。
行政权力对公共政策终结的影响
推动政策终结
行政机关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 时,会推动政策的终结。
影响终结效果
行政机关对政策终结的态度和行动会 影响终结的效果,包括政策是否能够 得到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目标。
限制政策终结
行政机关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限 制政策的终结,导致政策无法得到及 时调整或废止。
强化信息公开和透明度
及时公开政策终结的相关信息,接受 社会监督,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 行。
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加强培训和教育
通过定期培训、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行政人员对政策终结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专业素养和判断能 力。
建立激励机制
通过设立奖励制度、晋升机制等方式,激励行政人员积极履行职责,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公共政策的终结.
公共政策终结的内涵 公共政策终结的意义和作用 公共政策终结的依据 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
公共政策终结的内涵
是指政策制定者通过对政策进行慎重的 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 过时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 行为。
公共政策终结的意义和作用
可以提高政策体系的绩效 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 可以促进政策体系的优化 可以避免政策僵化。总之政策终结是政
策更新、政策发展、政策进步的逻辑起 点
公共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终结的依据
总政策改变 政策所赖以存在的客观条件(环境)发
生了变化 政策自身的消极作用大于其积极作用 政策自身的局限性大于有效性
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
政策废止 政策替代 政策合并 政策分解 政策缩减
公共政策的调整和终结政策变动概述
2
二、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
政策变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到每一项政策, 可能影响其变动的因素是千差万别的。决策者的 变动、政策环境的变化、政策资源的限制、政策 的失效或低效、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等都可能 引起政策的变动.。
3
三、政策变动的分类
1、断裂型和渐变型; 2、部分变动、重大变动和完全变动; 3、目标变动、计划或项目变动、资源变动、机
22
4. 利益集团的阻碍。由于公共政策大多涉及利益与 价值的分配,因而各利益集团必然千方百计地努 力影响公共政策。当政策终结迫在眉睫时,反对 政策终结的利益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必然会采 取各种合法或非法的途径如游说或行贿等,以阻 止政策终结。利益集团的存在,使得公共政策终 结更为困难。
23
5. 程序上的复杂性。任何政策的确定和组织机构的建立, 都是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的,同样,政策的终止和 组织机构的撤消,也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来办理。程序 上的复杂性往往影响政策终结的及时进行。立法机关在 考虑终止某项政策或法律时,往往顾虑重重,举棋不定。 因此,许多政策经终结行为因此受阻于法律的滞后性。
15
3、政策终结的内涵
►是指政策制定者通过对政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 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不必要的或无 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如下三种情况都可以看作政策终结: (1)政策使命的结束; (2)失误政策的废止; (3)稳定的长效政策转化为法律。
第10章 政策终结
2.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政策法律化
3. 法律局限性的制约
法律具有天生保守的倾向和难以应变的弊端。 法律无法全面涵盖和适应已经存在或即将发生的社会现象。 法律语言的拙劣导致自由裁量范围的扩大化。
法律总是存在从管理走向强制、从控制走向压制的潜在危险。
法律执行的成本问题。 法律的实现总要受制于一定的外部条件。
政策合并 合并就是指旧的政策虽被终止,但其要实现的功能并没有被取消, 而是被合并到其他的政策内容中去。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政策分解
分解就是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 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分解作为政策终结的形式之一,虽然从形 式上终结了原有的政策,但其实质性内容却通过各个新的政策的形式 而被保留了下来。 政策缩减 缩减就是采取渐进的方式,一步步对政策进行终结,其目的是有 效缓解因政策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比 较稳妥地实施终结,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损失。 政策的法律化 政策的法律化(也称政策立法)指的是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 长期实行的、确实有显著效果的、比较成熟和稳定政策内容上升为国 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相应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关键词
政策终结 政策对象 政策形式
政策障碍 终结措施
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思考题
1. 2. 3. 4. 5. 6. 7. 8. 9. 政策终结针对的是哪些情况? 为什么要进行政策终结? 政策终结有哪些类型? 政策终结有哪些对象? 政策终结有哪些表现形式? 什么是政策法律化? 法律有哪些局限性? 政策终结障碍何在? 政策终结应如何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还有更让人恼火的。有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不过问自己 的档案,一旦档案被学校打回原籍,容易失去 ‚踪影‛, 补办就相当麻烦。据了解,一旦档案丢失,当事人必须 回到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学校重新填表盖 章,找回曾经的记录。如果是已经工作了,还需要在工 作单位的人事部门重新登记。 • 早在一九八八年,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加强流动人 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人调发[1988]5号’‛文件 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统一由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 事部门及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等机构负责。其它机 构不得承担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但由于历史的、体制 的原因,现在很多部门都在公开或私自管理人事档案, 除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外,劳动部门、失业管理 部门、社会保险机构、一些社会团体也在管理;国企在 管,一些私企也在管,一些民办中介机构利用各种名目 也在管 。目前一份人事档案每月的托管费用从 10~30 元不等,使用、调动都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一般只有 20多名人员的县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一年的人事档案收 入就达到两三百万。
• 6、成本上的障碍: • 一是现行政策的沉淀成本 • 现行的政策或组织机构已经投入了巨额成本 但没有得到回报。面对投入的沉淀成本,一方面, 对无效的政策,继续追加投资只会造成更大的损 失;另一方面如不继续投入已投入的巨额资金将 会由于政策的终结而彻底落空。现行政策已经投 入的成本越高,决策者越难下定终止政策的决心。 • 二是政策终止本身的成本。 • 不仅要筹措政策终结所需要的各项费用,而且为 了照顾各方面的利益与关系,还要对有关单位和 个人进行补偿。 • 在这些高昂代价的重压下,政策决定者在比 较权衡之后,很有可能改变初衷,放弃终结。
• 传统人事档案政策有何弊端?为何难以终 结?
•• 在美国和加拿大,个人档案网络化建设已非常完
备。在任何一个学校、组织学习或工作之后,个 人基本信息都会保存到这份网络档案中。美国通 过类似于中国身份证号码的“社会保险号码”来 建构公民档案,这个小小的“号码”包含着个人 的“信用记录”、“驾驶记录”、“司法记录” 等方面内容。而且,这种档案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有关部门查阅起来非常方便,比如,司法部门就 可以通过这个“社会保险号码”调查每个人的司 法记录。同时,公民个人也可以通过特定的密码 在网上进行查阅。
• • • • •
一、公共政策终结概述 二、公共政策终结的动力学分析 三、公共政策终结的内容与形式 四、公共政策终结的阻碍与策略 五、公共政策的周期
一、公共政策终结概述 问题
• (一)政策终结内涵
• 公共政策终结:政策主体在进行政策评估后,采取必 要的措施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 的公共政策及其相关内容的一种公共政策行为。 • 有三种情况导致政策终止: • 一是政策使命的结束。 • 二是失误政策的废止。 • 三是稳定的长效政策转化为法律。
(二)政策终结的特点
• • • • 1、政策终结不是一种消极行为,而是积极的政策变迁 2、政策终结不是自发的过程,具有强制性。 3、政策终结不是政策真空,具有连续性。 4、政策终结不是单一形式,具有多样性。
(三) 政策终止的作用
从政策周期来看,政策终止并不是一种消极 行为,而是积极的政策变迁。通过政策终止,政 策获得了更新和发展。 政策终止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 二是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 三是避免政策僵化
(二)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
• • • • • 1、通过交流互动消除人们的抵触情绪 2、借助政策评估争取力量 3、废旧与立新并举,缓和政策终结的压力 4、适当传播试探性信息,测度公共舆论态度 5、处理好政策终结、政策稳定与政策发展的关系
政策过程 政 策 问 题 确 认 制 定 公 共 政 策
政 策 合 法 化
公 共 政 策 执 行
公 共 政 策 评 估
公 共 政 策 终 结
第十章 公共政策的终结
• 本章重点:
• 政策终结的概念 • 政策终结的原因、方式 • 政策终结的作用
• 本章难点:
• 政策终结的障碍及对策
•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 组织的一员,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及同国际 接轨的要求,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或者 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一段时间需要修改、废 止的法律、行政法规50多件,需要停止执 行的国务院文件40余件,需要修改或者废 止的部门规定和其他政策1000余件。
• • • •
(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的前提 评估的结果直接决定该项政策的未来走向。 (三)利益格局的变动——政策终结的根本性因素 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协调分配机制,利益格局变 动是导致政策变动的根源和驱动力。 • 如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研究成果 《当代 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中提出了十大社会阶 层的划分,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议:自2006年 1月1日起全国免征农业税,‚皇粮国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 农业税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 收的一种税,俗称‚皇粮国税‛。农业税是一个古老的税种,已 在中国沿袭了2600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税在相当长时期 内,一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皇粮国税‛一直是农民天经 地义必须缴纳的。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6次会议颁 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这是我国的第一部农 业税收法律制度。农业税条例的施行,对于贯彻国家的农村政策, 正确处理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国家掌握 必要的粮源,保证基层政权运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 有专家向媒体表示,世界各国的税收制度基本不单独设立农业税 这一独立税种。当今世界主要农业生产国不仅不向农民征收税费, 反而给予农民大量的直接补贴。如2000年,美国对每公顷耕地直 接补贴为150美元左右,欧盟为300美元。德国60万农民从欧盟得 到122亿马克的补贴,德国各级政府又提供151亿马克的补贴,分 摊到每个农民头上人均高达4.5万马克。在法国,政府补贴一般 占农民年均收入的25%左右。 • 试思考:推动废除我国农业税的动力有哪些?
• 2、行政组织上的障碍: • 由于组织惯性作用,从原政策实施中获利者 (机构或个人)会团结起来,阻挠政策的终止。 • 安德森说:‚某一机构存在的时间越长, 它被终止的可能性就越小,经过一定的时间,会 形成对它的继续存在的条件和支持。‛
• 3、法律上的障碍: • 政策终止在法律程序上的延误,会对政策终 止的及时性产生影响。 • 4、利益集团的障碍: • 为确保已经获得的利益,利益集团会阻挠或 推迟政策的终止。 • 5、公共舆论的压力 • 公共舆论借助现代新闻传媒可以渗入到社会每一 个角落,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巨大的社会冲 击力
• 2、政策替代
• 废弃的政策和替代的政策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是相同的
• 如用医疗保险替代公费医疗 • 3、政策合并
• 一是将分解好的政策并入到另一个现行政策之中,被分 解的政策也就终止了; • 二是将两个或以上的分解过的旧政策并为一个新政策, 原先两种政策就终止了。
• 如两税合并
• 4、政策分解
• 去掉旧政策中失效的部分,保留有效的部分,与其他 政策一起组合为一项新政策。
三、政策终结的内容、形式
• (一)政策终结的内容 • 1、政策功能终结:终止由政策执行所带来的某种或某 些服务。 • 公共部门不再去提供与该政策有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 务。 • 在所有终结中,功能终结最为困难 • 2、政策组织终结:执行机构的终结 • 政策终止时,相应的组织就必须分解、压缩、转型、撤 销,人员则要重组、精简、分流。难度较大。
四是有利于促进政策优化。
二、公共政策终结的动力学分析
• (一)触发机制——政策终结的导火索 • 无效、过时的政策长期充斥社会,引发的大量社会问 题、冲突、矛盾以一个个事件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当 某个事件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强烈的变革要求时, 此事件即为政策终结的触发机制。 • 如2003年张先著乙肝歧视事件。
•
汤国基,1964年生,湖南宁乡县人,1983年毕业于湖南益阳 师范专科学校(现更名为湖南城市学院),知名青年作家,在 海内外发表作品三百多万字。但是,1983年毕业的汤国基并没 有像其他的同学那样在那个急需用人的年代里顺利地找到工作 单位,而是多次被拒绝。几次调动,几次被退;几次考研,几 次被拒。20多年来直到如今,汤先生一直没有正式的工作单位, 他以自由撰稿为生;汤先生因为有外界盛传的‚精神病‛多次 交女友而多次告吹 。 • 人事档案制度规定 ‚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 系亲属的档案‛。直到2003年6月,一位匿名人将其毕业鉴定、 处分决定复印件和精神病医学鉴定书的手抄件投到他信箱,他 才最终确认是档案里有问题。他曾得罪过的班主任给他加上了 ‚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不宜担任教学工作‛的评语。当年, 他是益阳师专建校以来第一个在诸多报刊上发表作品的学生, 才华初显又桀骜不驯的汤国基曾多次向媒体和教育部门写信, 反映自己学校师资水平不佳,并称自己的班主任周某和中文系 负责人‚不学无术‛。 至此,他才明白自己这些年来曲折人生 的根源。 • 与此相反,原全国特产经济办公室主任曹忠武通过在档案 中伪造干部履历、入党材料和专业证书,平步青云走上局级岗 位。2004年6月,这位‚三假干部‛因涉嫌23项罪行被判处死刑。
四、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与策略
• (一)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
• 1、心理上的抵触 • 琼斯说:‚那些与政策相关的人员都愿意看到政策继 续存在下去,却很少有人喜欢听到计划失败或计划改 变‛ • 对政策终结存在抵触情绪的主要有三种人: • 首先是政策受益者,他们担心因政策的终结会丧 失既得的实际利益。 • 其次是政策制定者,他们一般不愿承认政策的缺 陷或失败。对某项政策终结可能造成的后果具有本能 的恐惧感。 • 第三是政策执行者,终止某项政策可能危及他们 的发展前途时,这种心理抵触就更为强烈。
• 3、政策本身终结: • 承担政策活动的机构依然存在,而政策所担负的 功能则由新政策来担负。 • 4、政策计划终结: • 中止原来采用的措施、手段,使政策的具体推行 和贯彻的活动中止。 • 在所有政策终结内容中,政策计划的终结是最容 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