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疾病的综合介入治疗
周围血管性病变的介入治疗

t aum a t a m e r re t nt.
Ke r s y wo d
Ra i l g i t r e to a d o o y, e v n i n l n
An ip a t g o ls y
S nt e t s
周 围血 管 的含 义 ,通 常 是 指 肢 体 血 管 等 外 周 血 管 。它 的病 变 有动脉 、 静脉 、 动静 脉联合 的病变 。按病
疗 效快 的 治 疗 方 法
关键词
放射学 , 介人性
血管成形术
支架
I t r e t o l Th r p f Pe i he a s ul r Di e s n e v n i na e a y o r p r l Va c a s a e F n ‰ Z u n a gG " h a g口 m D p r me t fRa i lg . h n h i i t s ia . h n h i %黜 ea t n o d oo y S a g a x h Ho p t 1 S a g a S 0
失 。通 常需 行动脉 血 管造 影检查 。
介 人 治疗主 要包括 溶栓 、球 囊扩 张和支架 植入 等 方法 。 国外作 者统 计 19 年 至 19 93 9 7年期 问 血管狭窄 闭塞病 变行 介入治 疗人 数 由 9万递增 至 2 O万 。 此类 患
综合介入门诊看什么病

综合介入门诊看什么病在现阶段背景下,随着各种疾病类型越来越复杂,很多患者去医院看病的时候不知道挂什么科,有些患者不知道什么科室看什么病,提起综合介入门诊,相信很多人并不了解,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关于综合介入门诊的内容。
一、“性价比高的”介入门诊众所周知,各类医院都开有门诊,如内科门诊、外科门诊、妇科门诊、儿科门诊以及多种多样的专科甚至是专病门诊。
然而,近年来各大医院已经先后开放了“介入门诊”的情况,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就表示“很生疏”了,不知道能够看什么病。
因此,有必要多多推介这方面的信息,让民众更快地了解这与内、外科并列的“第三大诊疗体系”。
由于知晓度不高,与传统的各科门诊相比,目前选择看“介入门诊”的人少得多。
所以,现阶段介入门诊医生往往不必匆忙,有较多的时间与患者交流,选择挂“介入号”的患者也用不着等候太多的时间,预约挂号也很方便。
以较小的成本享受一对一的咨询服务,性价比很高的。
那么介入门诊到底是什么?二、介入门诊的职能?微创介入治疗是一种现代高科技微创性治疗,在CT、DSA、MR、超声等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穿刺针、活检枪、消融针、支架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灶进行诊断和或局部治疗。
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特点。
以现场常见的介入门诊为例,目前可以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周围血管疾病、肝癌、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肝血管瘤、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输卵管妊娠(宫外孕);精索静脉曲张;食道、胆道等腔道梗阻性疾病(吞咽困难、黄疸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的介入诊疗;皮下药盒系统、输液港植入术;各部位脓肿、囊肿的引流及硬化;各部位病变影像导向下的经皮穿刺活检等。
三、综合介入门诊看什么病?1肿瘤疾病介入治疗对肺癌、肝癌、肝转移癌、胃癌、食管癌、肾癌、胰及十二指肠肿瘤、宫颈癌、膀胱癌、妇科肿瘤、肢体肿瘤等均有显著疗效。
外周介入的前景及注意事项

外周介入的前景及注意事项外周介入指的是介入性治疗手段应用于患者体外循环系统以外的血管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和淋巴管。
外周介入的治疗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周围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等多种疾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外周介入治疗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成熟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外周介入治疗的前景十分广阔,但同时也需要患者和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外周介入治疗的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外周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这些疾病。
相比传统的手术治疗,外周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另外,由于外周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外周介入治疗得到有效控制和治愈,这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其次,外周介入治疗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很重要。
首先是治疗前的评估工作。
在进行外周介入治疗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外周介入治疗。
此外,医务人员还需要详细向患者介绍治疗的目的、过程、风险和注意事项,让患者能够充分了解并配合治疗工作。
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治疗后,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康复护理,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定期复查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等。
总的来说,外周介入治疗的前景非常广阔,但在进行治疗过程中也需要患者和医务人员注意一些事项。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相信外周介入治疗技术会更加成熟和完善,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周围血管介入的护理

1 . 1 一般资料 : 2 0 1 1 —2 0 1 2年 收 治 在 我 院进 行 外 周 血 管 介 入患者 2 6例 , 其 中 颈 动 脉 狭 窄 6例 , 经 皮 腔 内肾 血 管 成 形 术1 O例 , 四肢 动 脉 狭 窄 5 例, 锁 骨 下 动 脉 狭 窄 5例 。
示 波 及 生 命 体 征 。术 后 鼓 励 患 者 大 量 饮 水 , 记 录 液 体 人 量
密 观察血压 、 心律 、 心 率及脉 搏的变化 , 同 时 观 察 心 电 图 的
及时 、 有 效 的 干 预 治疗 , 最 大 限 度 地 降 低 心 脑 血 管 病 和 死 亡
风 险 。 目前 治 疗 措 施 包 括 非 药 物 治 疗 、 药物 治疗 、 经 皮 介 入 及 外 科 手 术 。近 年 来 血 管 腔 内 介 入 治 疗 技 术 迅 速 发 展 , 成
・
5 9 4 ・
山 西 医 药杂 志 2 0 1 3年 5月 第 4 2卷 第 5期 下半 月 S h a n x i Me d J , Ma y 2 0 1 3 , Vo 1 . 4 2 , No . 5 t h e S e c o n d
周 围血 管 介入 的护 理
3 . 1 . 7 术 前患者准备 : 术 前 患 者 卧床 休 息 , 保持情 绪稳定 , 于患者左侧 肢体建立 静脉通道 静脉滴注 0 . 9 氯 化 钠 注 射 液, 人 导 管 室 时 给 予 苯 海 拉 明 肌 肉注 射 , 患 者 排 空 膀 胱 人 导
管室 。 3 . 2 术 中 护 理
山西省心血管病 医院( 0 3 0 0 2 4 ) 唐 璐
周 围动 脉疾 病 ( p e r i p h e r a l a r t e r i a l d i s e a s e P A D) 是 指
周围动脉急慢性闭塞疾病的综合介入治疗

周 围动 脉 急 慢 性 闭塞 疾 病 的综 合介 人 治 疗
张希 全 凌 宝存 潘 晓琳 朱 , , , 伟 董 , 戈 郭 锋 ,
淄博 2 50 ; . 530 2 解放军一四八医院普外科 山东 淄博 250 ) 5 30
吸 86 55 )局部溶栓 +PA48 96)FA+内支架 置入 42 61 ) .%(/8 , T I.%( 1,r / .%(/4 。结论 : 0 经皮经 腔综 合介入 治疗 周 围动脉
急慢性 闭塞疾病是安全有 效的方法 。恰 当选用局部 溶栓、 血栓碎 吸、T P A和内支架置入技术并个体 化有机地组合应用 , 可
(. 1解放军一 四八医院介入心 内科 ( 济南军 区介入诊疗专科 中心) 山东
【 摘
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局部溶栓, 血栓碎吸, 经皮血管成形(e u n u tn a e rn olt eA 和内支架置入, pr t e sr s t t gp s ,r) c a o a c h ea i s y
1 TeCn rfI e etnl I 18hH st ,Zb 50 ,P. C i . h et n r noa ,PA 4 t o il i 2 30 e o tv i pa o5 R. h a n
2 Dp r e ee l u e PA 18hH sil i 5 0 ,尸. C i . eat n o nr r r m t fG a S g y, I 4 t o t ,Zb 2 30 pa o5 R. n h a
【 b rc O j teT uyh etfh la tobli t r b as, , n et pn tn nr tg ct A s at be i :o t e fcot clh m o s( eh m  ̄li m t 】 cv s d t e eo r y s h t o s) ad t l t o e n u sni a a o ta a e m i i
血管外周介入手术原理介绍

血管外周介入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经皮的方式,借助血管造影机、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的引导,将介入器械(如球囊、支架等)引入患者的心脑血管以外的周围血管系统。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器的影像引导下,医生可以对病变部位进行精准定位,并对病变部位进行相应的治疗,如重新成形血管、恢复血流供给等,从而达到治疗血管疾病的目的。
这种手术方法具有简便安全、微创伤性、合并症少、定位准确、可重复性等优点,因此在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血管外周介入手术具有许多优点,但仍然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什么是“介入治疗”?哪些病适合介入治疗

什么是“介入治疗”?哪些病适合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也称为介入性治疗,是一种以非手术方式通过导管或穿刺技术进入体内,利用影像引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相较于传统的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因此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介入治疗的优势有哪些1. 创伤小: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介入治疗通常只需要小切口或穿刺口,使患者的创伤更小。
这意味着术后的疼痛更轻、恢复时间更短,并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2. 快速恢复:由于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介入治疗患者通常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
许多介入治疗患者在手术后不久就可以出院,并减少了住院时间和康复过程。
3. 高效性:介入治疗常常可以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并为许多疾病提供了更可行的治疗选择。
对于许多疾病,介入治疗可以提供同样或甚至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了手术所带来的孤立风险。
4. 准确性:通过使用影像引导技术,如X射线、CT、MRI等,介入治疗可以更准确地定位和目标治疗区域。
这可以帮助医生更精细地进行操作,并最大程度地保护周围组织和器官。
二、介入治疗的局限性1. 适应症限制: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进行介入治疗。
有些疾病可能需要开放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才能更好地治疗。
此外,某些情况下,患者的身体状况或其他因素可能不适合接受介入治疗。
2. 高度专业化:介入治疗需要由专门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生和技术团队执行。
这种高度专业化使得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受到医疗资源和专业人员的限制。
在某些地区可能缺乏专业的介入放射科医生和设备。
3. 操作风险:介入治疗虽然创伤小,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
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血、感染、穿孔等并发症。
此外,对于某些复杂疾病和治疗方法,可能需要更加复杂的操作技术和更高的风险才能实施。
三、哪些疾病适合使用介入治疗1. 神经介入治疗:神经介入治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通过导管或穿刺技术将医疗器械引入神经血管系统,以减缓、控制或消除疾病。
周围血管介入治疗业务介绍

咯血血管应用解剖:支气管动脉:发自降主动脉,T5-T6水平异位支气管动脉:超出T5-T6,起自主动脉弓、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头臂干、腹主动脉等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侧支(NBSA):是大咯血的最主要供血动脉,甚至是唯一的来源,尤其是慢性肺部病变伴有严重胸膜增厚的病例。
常见的NBSA起源为: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肋颈动脉、甲状颈干,胸最上动脉、膈下动脉等病因:主要为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肺脓肿、肺动静脉畸形等建议以下情况采取造影:1、CTA已经明确异位支气管动脉或NBSA开口,但反复探查导管不能探查。
2、术前无CTA参考又经反复探查未能发现异常血管者。
3、急性大咯血,内科治疗无效者4、反复咯血,肺部病变广泛或肺功能差,无法肺切除者5、需要手术治疗,但暂时不具备手术条件,必须先控制出血者6、术后反复咯血者7、长期、反复中小量咯血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造成影响者消化道出血血管应用解剖: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双侧髂内动脉病因:消化道溃疡、肿瘤、憩室、息肉、创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等建议以下情况采取造影:1、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2、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者3、出血部位不明者4、预防性出血栓塞,止血赢得二次手术治疗机会者5、CTA检查假阴性者6、出血部位较明确,排查可疑部位供血动脉者7、外科手术引起肝脏损伤从而导致胆道出血者8、患有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肾血管性病变分类:肾动脉狭窄、闭塞、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出血等临床提示肾动脉狭窄线索,建议采取造影:1、腹部、腰部可闻及血管杂音2、顽固性高血压、恶化性高血压;反复发作高血压3、不明肾衰,而尿常规正常,特别是老年人4、一侧肾萎缩或者两侧肾脏长径相差1.5-2.0cm5、抗高血压治疗时出现肾衰竭,特别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拮抗剂(ARB)时6、肾脏取石术后肾动脉出血7、肾动静脉瘘引起的不明原因血尿下肢动脉闭塞临床表现:下肢无脉、疼痛、苍白、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病因: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好发四肢中小动脉及伴随静脉动脉粥样硬化:好发腹主动脉、髂股动脉糖尿病:好发股、腘动脉及下动脉动脉血栓形成:好发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痉挛、雷诺病等介入治疗方法: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 )、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血管成形术静脉滤器置放和取出适用范围:静脉血栓形成、已发生肺栓塞梗死者。
了解外周血管性介入治疗及其器械

了解外周血管性介入治疗及其器械外周放射介入治疗在中国始于80年代初期,经过十来年的应用、发展,在临床治疗领域内,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
但纵观介入治疗的现状,在中国仍有不断发展之空间,特别在设备、器材之研制及应用方面。
总括而言,介入性技术可分为血管性介入技术及非血管性介入技术。
血管性介入技术与器械:血管内介入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导向下,利用穿刺针、导丝和导管外套、导管等器械所进行的诊断与治疗操作,器械主要包括:一、穿刺针-三类血管造阳穿刺针经皮血管造影穿刺针不同于一般皮下、肌肉注射针,其作用是将导丝和造影管引入血管,是现代血管造影必不可少的设备。
理想穿刺针的条件是针头锋利,切缘光滑和粗细适中,针的外径大小以"号"(Gauge)表示,"号"愈大,外径愈小。
1 针的结构一部件穿刺针此针长2.5--7cm,针径18--22号,针柄多为塑料,主要用于穿刺血管的前壁。
静脉穿刺如锁骨下静脉、颈内外静脉穿刺可用此针,减少对血管附近结构的损伤和减少出血。
用于动脉时主要为小动脉如桡动脉穿刺。
两部件套管(鞘)针由外套管(鞘)和针芯构成:A、针芯平钝:套头端尖锐,呈450斜面,针芯头端平钝,稍短于外套馆,藏于外套管内,如Riley氏针。
B、针芯尖锐:外套管头端平钝,针芯尖锐,露出于外套管之外,如Sedinger氏针和我公司经销的实芯穿刺针。
外套管有金属和塑料两种,针芯也有空心和实芯之分。
金属套管针尾大都有基板,针长4.0-7cm,针径21--18号,针内通过.018~0.038英寸导丝。
针柄部结构有两种类型:内腔呈光滑漏斗形,利于导丝由尾端插入针内腔;另一种为针杆向后延伸至柄端内腔,操作时,尤其是在经此延伸管的后口喷血时,插入导丝不方便,为此又设计了便于导丝插入的部件。
三部件套管(鞘)针由外套管(鞘)、内针和闭塞器组成。
外套管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内针为金属质地,前端尖锐,用于穿刺血管。
血管介入相关知识点总结

血管介入相关知识点总结一、血管介入的适应症1.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适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
2.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脑血管造影和血管内治疗,适用于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3. 周围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下肢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脚病、下肢血管闭塞症等。
4. 肾脏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肾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适用于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瘤等。
5. 肝胆胰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肝门静脉压力测定、肝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适用于肝动脉瘤、肝静脉闭塞症、胆总管狭窄等。
二、血管介入的检查方法1. 血管造影:通过导管在患者血管内进行放射透视,以显示血管的形态、腔径和血流情况。
2. 血管内超声:通过导管在患者血管内进行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的结构、血栓和斑块等。
3. 血管内压力测定:通过导管在患者血管内进行压力测定,可评估血管内压力和阻力。
4. 血管内成像:通过导管在患者血管内进行放射透视和超声成像,可显示血管内病变的形态和位置。
三、血管介入的治疗方法1.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通过导管在患者血管内植入支架,以扩张狭窄血管并恢复血流。
2. 血管内球囊成形术:通过导管在患者血管内放置球囊并进行扩张,以治疗血管狭窄和闭塞。
3. 血管内血栓溶解术:通过导管在患者血管内注入溶栓药物,以溶解血管内栓子。
4.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通过导管在患者血管内进行栓塞治疗,以停止异常血管的血流供应。
四、血管介入的并发症1. 血管穿孔:因操作不当、血管壁脆弱或病变严重导致的血管穿孔,可出现出血、血肿和血压下降等症状。
2. 血管狭窄:因介入操作或血栓形成导致的血管狭窄,可引起血流减少、缺血和坏死等症状。
3. 血管栓塞:因溶栓药物使用不当或栓子移位导致的血管栓塞,可引起血流阻塞和缺血症状。
4. 感染和出血:因操作不洁或血管损伤导致的感染和出血,可引起发热、疼痛和贫血等症状。
心血管介入治疗科室介绍

心血管介入治疗科室介绍一、科室概述心血管介入治疗科室是我院重点科室之一,承担着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科研工作。
我科室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包括心内科医生、护士、技师等,同时配备了国际先进的心血管介入治疗设备,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心血管介入治疗服务。
二、业务范围我科室业务范围涵盖了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2.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3. 高血压病介入治疗4. 心力衰竭介入治疗5.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6. 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三、专业技术我科室采用国际先进的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包括:1. 冠状动脉造影术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PTCA、支架植入术等)3.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4. 射频消融术5. 心脏瓣膜介入治疗(如TAVR等)6.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如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等)四、医疗设备我科室拥有国际一流的心血管介入治疗设备,包括: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2. 心脏彩超仪3. 电生理设备4. 心脏起搏器5. 射频消融设备6. 血管内介入手术器械五、科研与教学我科室高度重视科研与教学工作,已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并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
同时,科室致力于培养心血管介入治疗人才,为全国各地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六、科室文化我科室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秉持严谨、敬业、创新、协作的精神,努力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心血管介入治疗科室将继续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与治疗,为广大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
外周血管介入幻灯主题

周围血管疾病主要指除心脑血管病变以外的外周动脉、静脉狭窄-梗阻性病变及真性或假性动脉等扩张性病变。
此类疾病不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而且一直是内外科临床治疗的难题。
就其危险因素来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年龄所关联的血管粥状动脉硬化扮演至为重要的角色,而这些也与心脏血管疾病相同.有研究显示,在周围血管疾病的族群中,约有30-50%的患者也同时具有心脏冠脉的疾病(查文献出处).同理,也可以发生在颈动脉,肾动脉等全身动脉系统.恰如明代大儒方孝如指喻所言:“虽其病在指,然一身病也”。
其临床表现,可以从无症状,间歇性跛行,到慢性溃疡不愈或者炭疽型行成,临床上常以Fontain 或Rutherford 分类来区分严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引起全身动脉血管损伤的缓慢进展的疾病,累及供应不同脏器的动脉血管。
在每个人的血管系统里,动脉粥样硬化都或隐匿或明显、或广泛或局限地发生并进展。
病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的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就已经存在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发特点与高风险性,更容易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
而周围动脉硬化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起病相对隐匿,早期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人口老龄化,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合并出现了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影响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和整体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许多以周围动脉粥样硬化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往往因为没有充分意识到潜在的心血管风险而疏于预防,失去了治疗冠心病的最好时机。
周围动脉疾病患者是冠心病患者的高发人群。
1/3的周围动脉疾病患者患者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病变(查文献出处)。
在最近的一项前瞻性调查中,390例择期颈动脉支架术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两支,三支病变及左主干狭窄患者的发病率分别为17%,15%,22%,和7%(查文献出处)。
而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中,只有39 %出现心脏症状(查文献出处)。
这意味着大多数颈动脉狭窄合并严重冠心病的患者都没有表现出冠心病的症状。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配合及护理1、麻醉及手术体位(1)麻醉方式:一般采用局麻(2)手术体位:平卧位,双下肢分开并外展;行颈静脉穿刺者用无菌巾包裹头发,肩部垫一软枕,头偏向一侧,充分暴露颈静脉。
2、物品准备(1)介入造影手术包(2)介入治疗手术耗材(3)常用药品及抢救器材①常用药品:生理盐水、肝素、利多卡因、抗凝药、溶栓药(替罗非班等)造影剂100~150ml。
②常规抢救药品:多巴胺、阿托品、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等。
③常规抢救器材:心电监护、除颤仪、吸氧装置、吸引器。
3、手术步骤及护理配合4、术后护理1、常规护理⑴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局部渗血或皮下血肿。
⑵密切观察穿刺侧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温度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询问有无疼痛及感觉障碍。
⑶心理护理:病人由于术后常常在右颈部留置导管及导管鞘,使病人产生不适感,护理人员应给病人解释留置导管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关心体贴病人,使病人情绪稳定,配合治疗和护理。
⑷出血:出血为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并非常见的并发症,但是一旦发生内脏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可以导致病人死亡,应给予高度重视。
一旦发生穿刺部位、皮肤黏膜、牙龈、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等出血,应立即停止使用抗凝和溶栓药物。
⑸生命体征的观察: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护,术后遵医嘱测血压、脉搏、呼吸直至平稳,同时观察有无对比剂反应及肺栓塞的发生。
如果有异常现象,应协助医师及时处理。
⑹溶栓导管的护理: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受压、扭曲和折曲、阻塞。
溶栓导管引出部皮肤每日用碘伏消毒,并根据情况更换敷料,防止局部感染和菌血症的发生。
⑺足背静脉溶栓的方法和护理:当采取足背留置针静脉推注尿激酶时,可根据栓塞部位扎止血带,最常用的是大腿、膝关节上、距小腿关节(踝关节)上方个扎止血带一根,目的是阻断表浅静脉,让药物通过深静脉注入,以达到更好的溶栓效果,推注完毕后从肢体远端每间隔5min依次去除止血带。
注意扎止血带应松紧适宜,并按时松解。
周围血管介入学书籍

周围血管介入学书籍周围血管介入学是一门涉及血管疾病诊断、治疗的专业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对于学习周围血管介入学的人来说,有一本好的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值得推荐的周围血管介入学书籍,并简述其主要内容和特点。
1. 《周围血管介入学的基础与临床实践》该书是周围血管介入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由多位知名专家编写。
书中内容涵盖了周围血管介入学的临床前、临床中、临床后各个环节,包括解剖学基础、技术原理、手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等。
该书条理清晰,内容详尽,适合作为周围血管介入学的入门读物。
2. 《周围血管介入学手册》这本书是一本实用性极强的手册,由多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合著。
书中介绍了周围血管介入学的常见疾病及其治疗方法,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下肢动脉疾病等。
每种疾病都结合了病例分析和手术详解,对于临床操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3.《周围血管介入学临床操作技巧》该书是一本操作性强、图文并茂的书籍,由多位主任医师编写。
书中重点介绍了周围血管介入学手术中的技术要点和操作技巧,比如血管穿刺、导丝引导、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等。
读者通过学习这些操作技巧,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周围血管介入学临床指南》这本书是一本权威性的指南,由名医团队编写。
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周围血管介入学的诊断治疗指南,包括多种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手术选择等。
对于从事周围血管介入学研究的医生来说,这本书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总之,周围血管介入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需要结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来进行诊疗。
以上推荐的书籍是在周围血管介入学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著作,涵盖了基础理论、临床实践、操作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这些书籍能够帮助到正在学习周围血管介入学的人们,使他们在相关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应用。
血管介入器械如何选择?

血管介入器械如何选择?血管介入器械如何选择?血管介入诊疗的常用器材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常用器材应包括:导管、导丝、球囊扩张导管、血管内支架和内支架移植物、滤器以及各种穿刺器械等几大类。
导管的选择用于周围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导管种类较多,可分为诊断用造影导管和治疗用导管。
诊断用造影导管又可分为选择性造影导管和非选择性造影导管。
其中,常用的非选择性造影导管有:多侧孔猪尾造影管和多侧孔直头造影导管。
其最高流量可达20-25ml/s。
选择性造影导管,按用于不同部位的要求有着不同的形状,如常用于主动脉弓上几支动脉的导管有HeadhunterI、Ⅱ、Ⅲ型等三种导管和Simmon I、Ⅱ、Ⅲ型等三种导管;用于肾动、静脉的RDC型导管及SimmonI、Ⅱ、Ⅲ型导管;用于髂动、静脉的Cobra I、Ⅱ、Ⅲ型导管和SHK型导管。
选择性造影导管多数不带侧孔,其最高流量可达7-8ml/s。
不同外血管部位治疗所用导管的选择与前述的选择性造影导管基本相同。
另外还有一种治疗所用的溶栓导管,为多侧孔设计,灌注段长度可达7.cm,可直接深入到血栓之中进行局部灌注治疗。
另有一种可用于辅助诊断和治疗的导引导管(Guiding catheter),为同轴内芯设计,其壁薄而腔大,便于其他器械在其腔内的通过,外径可达到7~9F。
其支撑力也较强,头端可视,便于定位。
因其头端可设计成不同形状而用于不同的血管部位,如头颈动脉、肾动脉、髂动脉以及多用途型。
导丝的选择导丝为进入人体外周血管的“先行者”。
其作用在于:①导入作用;②支撑作用;③开通作用;④交换作用。
目前所用导丝,其表面一般均覆有亲水膜,以保证其在血管腔内的润滑穿行。
常分为普通(软)导丝、加硬导丝和专用微导丝。
其中,普通(软)导丝为一般造影和治疗所用,直径多为0.035in (0.89mm),有一定的硬度和扭控力,长度可有145cm、180cm以及长为260cm的交换导丝。
其前端可设计为不同长度(2-lOcm)的软头,以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8/20
13
禁忌症:除一般禁忌证外,还有以下情况 1.多处狭窄或闭塞,长度>15cm,和(或)伴严重钙化。 2.已经两次血管腔内治疗,而后需要治疗的再次狭窄或闭
塞。 3.股总动脉或股动脉(>20cm,累积腘动脉)的慢性完全闭
血、急性内脏出血、女性月经期及妊娠或产后10天内 2.凝血功能障碍者
2019/8/20
27
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 2.器材准备 3.溶栓药物
2019/8/20
28
操作方法: 1.血管造影 2.插管后灌注溶栓药物 3.溶栓终止:血栓基本溶解、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继
2019/8/20
11
2019/8/20
下肢动脉CTA 主要分支:髂总动脉-髂外动
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 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 背动脉
12
介入治疗适应症: Fontaine分期Ⅱ期以上,血管狭窄程度>70%,静息状态下
跨压差>10mmHg,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1.单处狭窄或闭塞<15cm,未累积腘窝以下腘动脉。 2.单处或多处病变且流出道血流不连续而无法为血管旁路
21
2019/8/20
22
下肢动脉栓塞溶栓术
由脱落的栓子或其他异物堵塞下肢动脉造成下肢动脉血流障 碍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栓子通常停留在血管分叉处,引起血管管径的变化。 缺乏有效的侧枝循环是栓塞事件导致严重缺血的原因。
2019/8/20
23
下肢动脉栓塞--临床症状
动脉栓塞,发病突然,无侧枝循环代偿,出现急性肢体 缺血症状。
周围血管疾病的综合介入治疗
2019/8/20
1
定义:外周血管介入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 血管途径对除颅内血管、心脏血管以外的其他血管进行 诊断或治疗的技术,不包括经血管途径对肿瘤性疾病进 行诊疗的技术。
2019/8/20
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栓塞溶栓术 主动脉夹层植入术
塞病变。 4.腘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2019/8/20
14
器材: 穿刺针、导管鞘、导丝、导管、与之匹配的球囊导管、支
架,压力泵等。
2019/8/20
15
操作方法: 1.选择入路:是介入治疗成功的基础 2.相关血管造影:明确病变部位、狭窄程度、范围 3.闭塞段开通:是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4.球囊扩张:原则:球囊直径>病变两端血管直径1cm,长
2019/8/20
球 囊 扩 张 后 造 影
19
介入球囊扩张
houhuazhang
腘动脉闭塞
2019/8/20
20
并发症及处理: 1.扩张血管破裂:植入覆膜支架或外科修补 2.动脉穿孔:小者可自行闭合,大者覆膜支架或外科处理 3.远端动脉分支栓塞:溶栓 4.支架移位、断裂:必要时外科手术
2019/8/20
2019/8/20
9
非手术治疗 全身治疗 去除高危因素
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 戒烟 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压 降血脂,应用他汀类药物 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 步行锻炼 扩张动脉,改善微循环:凯时、德纳
2019/8/20
10
手术治疗 腔内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支架置入
介入结合手术治疗
2019/8/20
25
下肢动脉栓塞溶栓术
适应症: 1.急性血栓闭塞(<10天)且能耐受介入手术治疗 2.肢体动脉等大血管急性血栓形成 3.栓子脱落性栓塞造成继发血栓形成者,行PTA及支架植
入后血栓形成
2019/8/20
26
禁忌症: 1.各种活动性出血:如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外伤性出
“5P”:疼痛(pain)、苍白(pallor)、无脉 (pulselessness)、麻痹(paralysis)、感觉异常 (paresthesia)。
2019/8/20
24
1、非手术治疗:纤维蛋白溶解制剂(尿激酶、链接酶)静脉滴 注或微量泵泵入;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解除 血管痉挛。
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
胖及高密度脂蛋白低下等
2019/8/20
5
下肢动脉闭塞症 症状、体征
症状 间歇性跛行 静息痛 坏疽
体征 皮温低、肤色差、末梢循环差;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踝肱指数(ABI)降低; 溃疡、坏疽。
2019/8/20
6
2019/8/20
7
分期:Fontaine分类法
度>病变血管长度1cm或稍长。 5.球囊扩张后造影复查 6.植入支架:原则:支架直径较正常血管直径>10%-15%,
长度覆盖病变,两端各超出病变0.5-1.0cm。
2019/8/20
16
股动脉狭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囊成形
2019/8/20
术前DSA
PTA术后DSA
17
男 80岁
2019/8/20
18
球 囊 扩 张 前 造 影
2019/8/20
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
定义:是动脉粥样硬化累积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 塞,从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 化疾病在下肢的表现。
常累积大中动脉,呈多节段分布。 分期方法:Fontaine分期及Rutherford
2019/8/20
4
动脉硬化 高危因素
续溶栓无改善者等
2019/8/20
29
并发症: 主要为出血
2019/8/20
30
髂股动脉狭窄-动脉溶栓
股动脉下段血流截断,动脉留置导管溶栓后复查血管再通
2、手术治疗:(1)适应症:腘动脉或肱动脉分支以上的动脉 栓塞;动脉栓塞后肢体尚未坏疽者,应争取在6-8小时内手术治 疗。(2)传统外科切开取栓,主要用于下肢炎症(血栓闭塞性 脉管炎、大动脉炎等免疫性血管病变)或发育不良(如腘动脉 压迫综合征)性下肢缺血病变;
3.介入治疗: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动脉置管溶栓术;机械性 栓子切除术。
分期 临床症状 Ⅰ 无症状 Ⅱa 轻度跛行 Ⅱb 中到重度跛行 Ⅲ 静息时缺血性疼痛 Ⅳ 溃疡或坏疽
(治疗效果的评定)
2019/8/20
8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外科手术 介入治疗:血管腔内治疗: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血管
腔内支架植入术、机械性硬化斑块旋切术、超声消融术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