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质量通病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锚杆质量通病防治
锚杆被拔出桩折断排桩倒塌
1.现象
当挖土到基坑底,发现桩顶部挡土小墙倾侧甚多,顶部地面裂缝并延伸至围墙,旋即排桩倒塌,
上部土体滑动,下水道塌陷,水涌入基坑,有的塌至街道,第一层锚杆从土中完全拔出,护坡桩折
成三段,折点分别在二、三层锚杆处、折点处混凝土破碎,钢筋弯曲,第二、三层锚杆锚头拉脱,腰梁扭断开裂。

2.原因分析
(1)(1) 从事故现象看:第一层锚杆被拔出足以说
明锚固长度显然不够,开始产生桩顶的大量位移和裂缝并延伸,足以说明其前兆。

当第一层锚杆的有效锚固长度不能胜任桩受的水平推力时,锚杆被
拔出,此时桩受的水平推力集中到第二层锚杆支点,桩受到过大的不能胜任的弯矩而折断,而锚
头拉脱、腰梁扭断、裂开是受到复杂的招矩拉力所致,直至整排桩被巨大力所推倒。

(2)(2) 从事故发生后核算中发现,原计算错误在
于第一层锚杆间距为2m一根,第二层锚杆间距为1.5m
一根,
但计算桩受水平力系按单位长度(1m)计算,因此出现第一层锚团长度差1倍的误差。

作为设计计算者
必须记住由于一时的疏忽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3.防治措施
(1)锚团长度的计算应反复核算,避免错误。

(2)在工程现场必须作测试,以发现计算上可能出现的错误。

(3)(3) 从事故发生的情况看,第一层锚杆的锚团
长度非常关键。

因此认为多层锚杆支护体系的第一层锚扦锚因力特别重要,设计施工者应特别重视。

6.2.2 锚杆不起作用,桩折断,支护结构倒塌
1.现象
基坑较深,采用∮1.0m灌注桩、两层锚杆支护。

基坑挖到设计标高后不久,发现局部破坏,
先是锚杆端部脱落,横梁掉下,桩间土开裂,继而裂缝增大,桩顶地面较远处发生裂缝,
最后,桩断、支护结构倒塌,邻近自来水管断裂,基坑受泡,再次塌方,基坑一片汪洋。

2.原因分析
锚杆端部脱落,说明预应力拉后锚头没有错固住,横梁掉下说明这一排锚杆在桩端没有受力,
也就是锚杆不起拉结作用,使1m的大直径桩变成悬臂桩,受力后倾侧,桩间土开裂,位移大时
桩顶地面开裂并发展较远,最后桩因受弯矩太大而折断。

3.防治措施
(1)(1) 预应力施工应由有经验技工操作,如无经
验,应经过培训并由有经验工人予以指导。

当锚头锚住后还应检查横梁(一般为工字钢)是否受力。

当发现横梁脱落,应立即停止挖土,
研究原因,采取措施,如工地未能采取措施,则倒塌不可避免。

(2)基坑开挖时应作排桩的位移监测,随时可以发现桩有
无大的位移,发现后应研究原因,采取措施。

6.2.3 支护结构倒塌
1.现象
基坑深16m,密排大直径∮1.0m灌注桩,一层锚杆,地面距护坡桩边缘建双层工棚及移动式办公室。

施工期间支护桩突然断裂,排桩倒塌,工棚滑入坑,造成重大事故。

2.原因分析
(1)基坑边缘搭建工棚是重大违规事件,事故原因分析系地面超载,原设计未曾考虑这项外加荷载。

(2)基坑深16m,按该工程地质情况,一层锚杆的方案不安全,再加上超载,导致事故发生。

3.防治措施
(1)(1)支护方案决不能在基坑边建设工棚,也不能在坑
边堆放如钢筋类重物,必须堆重物或行驶塔吊、汽车吊时,应计算地面超载,以保证安全。

(2)(2)如能在基坑底上5m左右增加一层锚杆,则可增加
安全,但也应将超载计算进去,计算锚杆锚
固长度,灌注桩配筋、入土长度等。

6.2.4 锚杆倾角小,锚固力差
1.现象
锚杆设汁要求极限承载人为500kN,工程现场试验,倾角15o(与水平面的夹角)极限承载力
仅为400kN,同样长度改变倾角为25 o后,极限承载力为600kN,满足设计要求。

2.原因分析
锚杆的承载力与土体的极限摩阻力有关,一般情况下,上层土质较下层土质差,在同样锚
固长度情况下,倾角小时锚固体深入较好土体长度少,如上述试验,锚杆锚团长30m,倾
角15o时,在淤泥质粘土中约为15m,在粉质粘土中约为15m;而改为25 o时,锚固段在淤
泥质粘土中约为3m,粉质粘土中约为14m,在粉砂中约为13m,从附表6-1可以看出不同
土质的极限摩阻力差别很大。

3.预防措施
(1)正式施工锚杆前必须作锚杆基本试验,得出倾角、锚团长度关系,提供设计研究决定。

(2)倾角必须适宜,按规规定:倾角为15o~25o,不大于45o。

选择合适角度及合适极限
承载力是必要的。

6.2.5 锚县夹片滑脱,失去锚固作用
1.现象
锚具在拉锚固后不久,失起作用,即钢绞线在锚杆桩测试时不起拉结作用。

2.原因分析
(1)经锚具、夹片等检验发现夹片硬度不足HRC=40,不符合规规定。

(2)当锚杆受力时,夹片对钢绞线因硬度不足而滑脱,预应力锚固后经不起受力而滑脱。

3.防治措施
(1)夹片应采用表面渗碳工艺,提高硬度,使硬度HRC=50o~55o。

(2)钱杆施工完后应重新检查锚头有无松动、脱落,必要时重新将锚头拉一下。

(3)工厂交付锚具、夹片时应作详细检查验收,施工单位对锚具质量应切实负起责任。

6.2.6 锚杆与地下连续墙预留孔漏水涌砂
1.现象
基坑工程在做第二层锚杆施工时,墙外水
压力较大,水及砂从预留孔与锚杆钻杆外套管
间流入基坑,施工人员经验不足时,会将钻
杆拔出造成坑大量涌水涌砂,造成附近变电
室房屋开裂等事故。

2.原因分析
(1)采用地下连续墙及锚杆支护的工程,
一般在地下连续墙施工时,应在墙一定位
置预留孔洞,以便锚杆施工时穿过,如图
6-10所示。

锚杆外套管与地下墙预埋管之间
的空隙造成水流通道,粉砂在水压力作用下
涌入坑。

(2)拔出钻杆导致大量流砂从∮203孔中
流入坑,造成地面塌陷、房屋开裂。

3.防治措施
(1)在孔口设橡皮垫圈,以阻止砂与水涌人坑,见图6-10所示。

(2)在钻杆钻进时,保持钻头与外套管有一定距离,停钻时缩回外套管,避免水从套管进人基坑。

(3)灌注砂浆时保持砂浆压力(0.4~0.6MPa)。

(4)拔管时留下最后两节外套管,待水泥初凝后拔出。

附录Ⅰ单层锚杆支点计算(摘自《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一99)
单层锚杆支点力及嵌固深度如附图6-6及附图6-7所示。

1.基坑底面以下文护结构设定弯矩零点位置至基坑底面的距离h c1可按下式确定(附
图6-6):
e a1k=e p1k
2.支点力T c1可按下式计算:
T c1=(h a1∑E ac-h p1∑E pc)/(h T1+h c1)
式中 e a1k——水平荷载标准值;
e p1k——水平抗力标准值;
∑E ac——设定弯矩零点位置以上基坑外侧各土层水平荷载标准值的合力之和;
h a1——合力∑E ac作用点至设定弯矩零点的距离;
∑E pc——设定弯矩零点位置以上基坑侧各土层水平抗力标准值的合力之和;
h p1——合力∑E pc作用点至设定弯矩零点的距离;
h T1——支点至基坑底面的距离;
h c1——基坑底面至设定弯矩零点位置的距离。

3.嵌固深度设计值h d可按下式确定(见附图6-7):
h p∑E pj+T c1(h T1+h d)-1.2γ0h a∑E ai≥0
附录Ⅱ锚杆施工质量标准
钱杆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注浆管宜与锚杆体绑扎在一起,一次注浆管距孔底宜为100~200mm,二次注浆管的出浆孔
应进行可灌密封处理。

2.浆体应按设计配制,一次灌浆宜选用灰砂比1:1~1:2,水灰比0.38~0.45的水泥砂浆,
或水灰比0.45~0.5的水泥浆,二次高压注浆宜使用水灰比0.45~0.55的水泥浆。

3.二次高压注浆压力宜控制在2.5~5.OMPa之间,注浆时间可根据注浆工艺试验确
定或一次注浆锚固体强度达到5MPa后进行。

4.锚杆的拉与施加预应力(锁定)应符合以下规定:
(1)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5%后方可进行拉;
(2)锚杆拉顺序应考虑对邻近锚杆的影响;
(3)锚杆宜拉至设计荷载的0.9~1.0倍后,再按设计要求锁定;
(4)锚杆拉控制应力不应超过锚固体强度标准值的0.75倍。

5.锚杆倾角宜为15o~25o,且不大于45o。

6.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厚度不宜小于4m。

7.锚杆及土钉墙支护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见附表6-1。

锚杆及土钉墙支护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附录Ⅲ土体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
土体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
sik
二次灌浆、扩孔工艺时可适当提高。

2.本表摘自《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l20—99)。

6.3 基坑支撑系统
6.3.1 钢支撑失稳
1.现象
大直径灌注桩,钢支撑支护,水泥搅拌桩作截水帐幕,基坑深8m、9m不等,当土方挖到设
计标高时,一根支撑连杆断裂,围护桩大幅度位移,距坑5m 远的路面出现裂缝。

2.原因分析
(1)设计支撑系统截面偏小。

(2)未考虑长细比影响,安全度严重不足,随着基坑开挖深度加大,支撑系统承受压力增大,
造成杆件失稳破坏,支护桩大幅度位移。

3.防治措施
(1)(1) 支撑系统的设计计算应按《建筑基坑支护
技术规程》(JGJ 120一99)中第4章第5
节(4.5)支撑体系计算规定设计。

(2)(2) 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如土质情况,施工单
位等,设计时在安全系数方面可予适当考虑,对建设单位要求节约应通盘研究考虑。

6.3.2 角撑未及时支撑造成地面裂缝
l,现象
双排小直径灌注桩加两层钢支撑及角撑,坑深6.5m,挖土到设计底标高时,围护桩发生滑移倾斜,
造成道路及场地地面裂缝。

2.原因分析
(1)(1) 为了挖土方便,下层支撑中的(斜)角撑未
及时跟上支撑,改变了围护结构的受力情况,造成北边桩滑移倾斜,带动其他桩洲顷斜。

(2)挖土施工未按施工方案操作。

(3)市政道路地下水管破坏,大量水渗入基坑,降低土的力学指标。

3.防治措施
(1)(1) 基坑工程必须按照施工方案规定施工,即
如何分层挖土,何时加撑和斜角支撑等,
千万不能马虎,必须按方案施工。

(2)(2) 较多工程若发现有地下水管或化粪池漏水
现象,在设计前应调查了解,如发现问题则
在设计时应将士的力学指标如φ,c值予以考虑,即将地质勘探提供的指标,计算时适当提高
安全度,施工时发现有漏水,则应立即组织排除。

6.3.3 钢管支撑间距过大。

节点处理不当
1.现象
坑深11m,φ800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设两道φ914×11钢管支撑,间距8m。

挖土至设计标高时,
约30m长支护结构向坑侧倾斜2.5m,基坑底宽7m的土隆起1.8m,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工期。

2.原因分析
(1)支撑间距过大,支撑节点处理不当,延长数十米的结构向倾斜。

(2)灌注桩入土深度(嵌因深度不足),引起坑土隆
(3)基坑土的抗力不足,施工又逢雨季,基坑土体抗隆起稳定性不足,基坑实际已呈破坏状态。

3.防治措施
(1)支撑体系应按规定计算确定间距,处理好节点,如做钢围檩并与围檩焊接好。

(2)必须验算灌注桩嵌因长度,以防止坑被动土水平抗力不足。

(3)雨季施工应有基坑施工方案,主要是控制地面及地下水。

6.3.4 钢管支撑弯曲破坏
1.现象
淤泥质粘土地质基坑深10m,φ800灌注桩,校长16m,两道φ914×11钢管支撑。

基坑挖土到设计标高时,在宽度方向发生整体滑动,坑底大量土体隆起,地面、道路开裂,
钢文撑多处弯曲破坏,桩折断。

2.原因分析
(1)(1) 钢管支撑失稳破坏是重要原因,因为围护
桩体、支撑体系和土体三者互相作用组成基坑工程的整体,支撑体系的失稳就会导致整体破坏。

(2)(2) 灌注桩人土深度(嵌固深度)偏小,只有6m,
即嵌固深度与开挖深度之比为0.6,使坑底
被动土区土体抗力不足,引起坑土隆起,整体滑动破坏。

3.防治措施
(1)钢支撑的设计与施工应按附录各条执行。

(2)灌注桩的嵌固深度应进行核算,即核算被动土区水平抗力是否满足,不足时将产生土体隆起整体滑移。

6.3.5 钢筋混凝土支撑立校下沉,支护结构破坏
1.现象
基坑深9m,2层钢筋混凝土支撑,跨度20m。

施工中发现支撑立柱下沉达170mm,支撑梁下挠,
第一道支撑严重开裂,轴力达设计值3倍,坑底涌砂。

2.原因分析
(1)设计时未考虑软土地区支撑立柱下沉如此之多,导致梁开裂。

(2)支撑在温度变化后会产生应力变化,节点变化也会产生次应力,支撑立柱下沉,其轴力会大大增加。

3.防治措施
(1)将立柱支撑在较好的地层上,并提高沉降安全系数。

(2)尽量选用工程桩(一般软土地区都应用工程桩)作为立柱支承。

(3)钢筋混凝土支撑设计时要考虑温度、节点变位等次应力。

6.3.6 钢筋混疑土支撑破坏
1.现象
坑深10m,地面下20m为流塑状淤泥,800mm厚地下连续墙(未到细砂层),两道钢筋混凝土支撑。

挖土将到设计标高时,60m长地下连续墙整体滑移,坑底隆起,第一道支撑脱落,第二道支撑大部
分被剪断,外围地面塌陷约4m,附近民房受到损害,坑形成积水潭。

2.原因分析
(1)主要原因是土体失稳,造成工程结构整体滑动,被动区抗力不足。

(2)整体滑动导致第一道混凝支撑被拉脱落,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被剪断。

3.防治措施
(1)加深地下连续墙嵌固深度,可以深入到细砂层,避免基坑结构滑移破坏。

(2)增加被动土区的土抗力,采用地基处理方法提高淤泥质土的性能,如在坑侧做水泥土搅拌桩。

(3)避免整体滑移,就能保证钢筋混凝土支撑不被破坏。

6.3.7 拆除支撑时,邻近建筑物开裂
1.现象
基坑深7.2m,钢板桩及两道钢筋混凝土支撑。

拆除钢板桩及支撑时,距坑边6m的三层建
筑物产生严重开裂,但基坑开挖设置支撑时未发现裂缝。

2.原因分析
拆除混凝土支撑时应先换支撑,仍应支持钢板桩,否则钢板桩成为悬臂而加大位移,
导致6m外的建筑物随土的位移地基下沉,建筑物开裂。

3.防治措施
(1)拆除钢筋混凝土支撑时,应先作好牢靠支撑。

(2)肥槽施工时应回填夯实后才能拔出钢板桩。

附录Ⅰ基坑支撑系统质量检验标准
钢及混凝土支撑系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附表6-3
附录Ⅱ基坑工程支撑系统设计施工技术要点
1.钢支撑系统
(1)(1) 设计要验算允许偏心下引起的弯矩,施工
中要严格控制支撑轴线及交汇点的偏心。

支撑端点与地下墙、排桩接触的承压板、垫板要均匀接触,承压板中心与支撑轴线要尽量一致。

附图6-8 斜撑构造及A节点大样图
(2)(2) 斜向钢支撑与围护结构墙体或围檩相接处
要在墙体或围檩上设支撑钢支托。

如附图6-8A大样,使支撑轴力线与钢支托上的传力钢板相垂直。

钢托与地下墙平面图及锚固、构造见附图6-8。

锚固构造、钢托设计安全系数要提高,特别要求抗剪安全系数K≥2。

(3)钢支撑体系中的支承柱,要有足够的抗回弹和抗沉降的安全度。

(4)钢支撑中应设置预加轴力的顶力装置和测力装置。

2.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
(1)(1) 软土地层中支撑体系的支承柱抗隆起及抗
沉降的安全系数应予提高,如基坑设深工程桩,则应尽量以工程桩作文承柱。

(2)合理提高支撑立模的刚度和精度,严格控制偏心误差。

(3)验算温度变化引起支撑应力时,要考虑因升温而伸长时受到支撑两端外侧土体抗力的约束,
而支撑伸长又引起地下墙在强迫位移下产生的力,可由公式求得。

(3)(3) 在基坑外围地层性质差异较大时,围护结
构上各支撑点的向外侧位移不一致。

因土质差异大,亦会引起整个支撑体系的次应力,要进行平面支撑框架力验算。

6.4 截水帐幕
基坑挖土需在较干燥的场地进行,一般有地下水的场地必须降水和排水。

如果地下水很丰盛,
或地下水与江河、湖泊相连通,水降不下,排不尽,则不能采用降、排水;另一种情况是不能降水,
因降水会引起邻近建筑物的沉降而产生裂缝。

在这两种情况下,为控制地下水,就需采取截水帐幕措施。

基坑四周用截水帐幕,不让地下水进入基坑,同时将坑地下水抽出,截水后可以在基坑挖土。

这种方法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目前常用的是压力注浆截水帐幕法和深层搅拌水泥土截水帐幕法。

6.4.1 压密桩帷幕漏水
1.现象
基坑深5m,悬臂∮600mm灌注桩,长15m,桩间净距50mm,桩间采用压密注浆桩防渗。

基坑挖到设计标高打垫层时,靠马路一侧发生渗水多处,逐渐扩展到桩后土体中流失,
坑外地面开裂下沉,桩向坑倾斜,邻近建筑墙体出现裂缝。

2.原因分析
(1)(1) 压密桩的压力不足(仅0.5MPa)是主要原
因。

技规要求高压注浆压力应为20MPa,
即使按三重管法施工使用的低压水泥浆流也应大于1MPa。

(2)桩问间隙(50mm)以及止水桩径太小。

3.防治措施
(1)注浆压力应按规规定。

(2)止水桩径应大于l00mm。

6.4.2 灌注桩与高压旋喷桩结合不好
1.现象
基坑深8m,采用∮1000mm钻孔灌注桩,桩距1.3m,桩间以∮700mm高压旋喷桩形成止水帐幕。

基坑开挖后,帐幕不截水,发现多处漏水漏砂并有些涌砂,接着相邻湖泊水倒灌,支护桩倾斜,
外围地面塌陷,附近建筑物损坏。

2.原因分析
(1)(1) 高压旋喷桩与灌注桩在一般地质情况下,
可以结成帐幕,但在砂质很不均匀层中就会产生问题。

相同压力下,高压旋喷桩在不同的砂层中成形情况相差悬殊,在砾砂层中所形成的桩径很大,
高压水泥浆在孔隙中流出很远,有记录达4m远。

如钻机拔杆速度较快,则形成桩体不密实,
有裂缝、空洞等缺陷。

在中细砂中,孔隙小,浆液难扩散,但往往出现局部缩小,与灌注桩结合不好的现象。

(2)在桩较长的情况下,要做到控制垂直度,使两种桩结合组成帐幕不渗水,比较困难。

3.防治措施
(1)(1) 制订方案时应详细研究场地勘察报告,如
有不均匀砂层时,应研究是否应用高压注浆法,还是采用其他方法,如深层搅拌水泥土法。

(2)(2) 在采用高压注浆法时,灌注桩施工应记录
每根桩的垂直度,偏向何方,以便作高压注浆桩的参考,使两桩有良好结合,作成防水帐幕。

6.4.3 深层搅拌水泥桩施工质量差
1.现象
基坑深6m,∮480mm振动灌注桩支护,桩长9m,外侧3排直径500mm深层搅拌桩截水,
地下水与海水相通。

挖土深4m时坑漏水涌砂,坑外地面下陷,危及邻近建筑及道路,无法施工。

2.原因分析
(1)(1) 施工质量差是未作成截水帐幕的主要原
因。

基坑开挖后发现深层搅拌桩垂直度偏差过大,一些桩没有搭接,桩间形成缝隙及孔洞。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第5.4.2条规定截水桩的有效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50mm,
但设计和施工要求互相搭接50~100mm,实际有的搭接仅50mm。

3.防治措施
(1)设计的截水帐幕桩的搭接应大于150mm,同时对桩长的偏差提出要求,究竟应搭接多少应在方案中确定。

(2)必须严格按规规定施工,应特别重视截水桩是工程的关键部分。

6.4.4 深层搅拌桩截水帐幕深度不足
(2)高压喷射注浆法可用于既有建筑和新建筑的地基处理、深基坑侧壁挡土或挡水、基坑底部加固、
防止管涌与隆起、坝的加固与防水帐幕等工程。

(3)高压喷射注浆单管法及二重管法的高压水泥浆液流和三重管法高压水射流的压力宜大于20MPa,
三重管法使用的低压水泥浆液流压力宜大于1MPa,气流压力宜取0.7MPa,提升速度可取0.1~0.25m/min。

(4)高压喷射注浆的施工工序为:机具就位;贯入注浆管;喷射注浆;拔管,冲洗。

(5)高压喷射注浆可采用开挖检查、钻孔取芯、标准贯入、载荷试验或压水试验等方法进行检验。

2.深层搅拌法
(1)(1) 工程地质勘察应查明填土层的厚度和组
成、软土层的分布围、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地下水的侵蚀性质等。

(2)深层搅拌桩平面布置可根据上部建筑对变形的要求,采用柱状、壁状、格栅状、块状等处理形式。

(3)应保证起吊设备的平整度和导向架的垂直度,搅拌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5%,
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

(4)搅拌桩应在成桩后7d用轻便触探器钻取桩身加固土样,观察搅拌均匀程度,同时根据轻
便触探击数用对比法判断桩身强度。

检验桩的数量应不少于已完成桩数的2%。

(5)水泥土桩与桩之间的搭接宽度应根据挡土及截水要求确定,考虑截水作用时,
桩的有效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50mm;当不考虑截水作用时,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00mmo
3.高压喷射注浆法质量检验标准见7.13附录;深层搅拌法质量检验标准见7.12附录。

6.4.5 墓坑未作截水帷幕发生事故
1.现象
基坑深9m,∮1200mm灌注桩支护,桩长13m,中心距1.5m,桩顶圈梁,一道锚杆拉结,
坑外同时用降水井降水。

地质除上层为杂填土外,其余为淤泥质土。

基坑开挖后,
由于没有止水帐幕,坑外泥水不断向坑渗入,随开挖深度加大而增加。

某日大雨倾盆时,
坑边配电间随支护桩3根折断而滑入坑,附近楼房宿舍向基坑倾斜,最大达27cm。

房屋产生不同程度裂缝。

2.原因分析
(1)场地地下水位高,又是淤泥质土。

淤泥质土的流变性强,透水性弱,用管井降水不利,
水位差大促使渗流,使基坑外泥水进入坑,如采用良好的止水帐幕,则可避免这种现象。

(2)配电间不宜设置在坑边,必须设时,应计算桩及锚杆受力情况。

3.防治措施
(1)软土地区采用降水方法应按土的有效粒径及渗透系数来考虑确定。

采用止水帐幕方法可有效截住水源。

(2)基坑周边不应设建筑物,无法避免时,应专门设计防止支护桩及基坑塌坍的方案。

附录高压喷射注浆法及深层搅拌法技术规定和质
量检验标准
1.高压喷射注浆法
(1)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黄土、砂土、人工
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

当土中含有较多的大粒径块石、坚硬粘性土、大量植物根茎或有过多的有机质时,
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其适用程度。

(2)高压喷射注浆法可用于既有建筑和新建筑的地基处理、深基坑侧壁挡土或挡水、基坑底部加固、
防止管涌与隆起、坝的加固与防水帐幕等工程。

(3)高压喷射注浆单管法及二重管法的高压水泥浆液流和三重管法高压水射流的压力宜大于20MPa,
三重管法使用的低压水泥浆液流压力宜大于1MPa,气流压力宜取0.7MPa,提升速度可取0.1~0.25m/min。

(4)高压喷射注浆的施工工序为:机具就位;贯入注浆管;喷射注浆;拔管,冲洗。

(5)高压喷射注浆可采用开挖检查、钻孔取芯、标准贯入、载荷试验或压水试验等方法进行检验。

2.深层搅拌法
(1)工程地质勘察应查明填土层的厚度和组成、软土层的分布围、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
地下水的侵蚀性质等。

(2)深层搅拌桩平面布置可根据上部建筑对变形的要求,采用柱状、壁状、格栅状、
块状等处理形式。

(3)应保证起吊设备的平整度和导向架的垂直度,搅拌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5%,
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

(4)搅拌桩应在成桩后7d用轻便触探器钻取桩身加固土样,观察搅拌均匀程度,
同时根据轻便触探击数用对比法判断桩身强度。

检验桩的数量应不少于已完成桩数的2%。

(5)水泥土桩与桩之间的搭接宽度应根据挡土及截水要求确
定,考虑截水作用时,
桩的有效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50mm;当不考虑截水作用时,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00mmo
3.高压喷射注浆法质量检验标准见7.13附录;深层搅拌法质量检验标准见7.12附录。

6.5 土钉墙支护
基坑逐层开挖,在坡面用机械或铲施工成孔(上下左右),孔放钢筋并注浆,
坡面设钢筋网,喷射C20厚80~200mm细石混凝土,使土体、钢筋与喷射混凝土结合成
为土钉墙,见图6-ll。

土体的抗剪强度低,几乎没有抗拉强度,但
土有结构的整体性。

在土体放置一定长度和密
集分布的钢筋,与钢筋网细石混凝土面层结合形
成复合墙体。

在基坑开挖的边坡中应用土钉墙,
不仅有效地提高土体的整体结构,又弥补了土体
抗拉、抗剪不足,通过相互作用,土体自身结构
强度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改变了边坡变形和破坏
状态,显著提高了整体稳定性。

但是在松散砂土、软塑、流塑粘性土以及有
丰富地下水源情况下,不能单独使用土钉墙,尤
其是在饱和粘土及软土中更须特别谨慎,因为土
钉在这些土中抗拔力低,需要很长很密的土钉
软土的徐变还可使支护位移量增加。

在国外不建
议在软土中使用土钉墙。

6.5.1 边坡位移
1.现象
基坑深11.5m,土钉8层,用∮25mm钢筋,长7~13m,上下层间距1.3m,面层喷射100mm厚细石混凝土,
∮8—150mm×150mm钢筋网。

上部两排土钉施工顺利,当挖到-5m下时发现腐蚀软土层,监测发现边坡变形过大。

经研究补加两道空28、长16m预应力锚杆,在此同时市政地下水管道爆裂,水量较大,溢出地表,并发现边壁排水管水量大增,水质污浊,靠近坡脚处的基坑壁出现2cm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