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合共同备课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合共同备课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合共同备课一、课堂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1. 研究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 理解并运用本单元所涉及的语法知识;3.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所学内容进行交流和表达。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 课文阅读和理解;2. 词汇和短语研究;3. 语法知识讲解;4. 情景对话练。

三、教学准备为了顺利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1. 教科书和课本;2. 单词卡片和短语卡片;3. 电子白板或黑板;4. 活动小组分组表。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与本单元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步骤二:词汇和短语研究使用单词卡片和短语卡片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帮助他们掌握其发音和含义。

步骤三:课文阅读和理解让学生分成小组,一起阅读并讨论课文内容。

随后,进行问题提问和回答,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理解。

步骤四:语法知识讲解通过示范和解释,向学生介绍本单元所涉及的语法知识,并提供相关的例句和练,帮助他们掌握并运用这些知识。

步骤五:情景对话练邀请学生参与情景对话练,让他们在实际交流中运用所学内容。

可以组织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提供场景和角色卡片,让学生自由表达和互动。

五、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研究情况和掌握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学生来测试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 书面练:布置书面练,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交流和检查答案;3. 团队合作: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六、课后作业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布置以下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上的练题;2. 编写一个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小故事,使用所学的词汇和短语;3. 阅读一篇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以上是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合共同备课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步骤,希望能够对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辅导,请随时与我联系。

六下数学第五单元数学广角单元备课教学案例(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六下数学第五单元数学广角单元备课教学案例(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六下数学第五单元数学广角单元备课教学案例(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

例如,任意13人中,至少有两人的出生月份相同。

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

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是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

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

本单元用直观的方式,介绍了“抽屉原理”的两种形式。

例1描述的是最简单的“抽屉原理”:把m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

例2描述了“抽屉原理”更为一般的形式:把多于kn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k+1)个物体。

例3是“抽屉原理”的具体应用。

“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安排了许多“抽屉原理”的变式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抽屉原理”的理解,并学会利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导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导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四、突破措施1、应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在数学上,一般是用反证法对“抽屉原理”进行严格证明。

在小学阶段,虽然并不需要学生对涉及到“抽屉原理”的相关现象给出严格的、形式化的证明,但仍可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方式对某一具体现象进行“就事论事”式的解释。

本单元安排了一些需要学生解释原因的题目,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式进行“说理”。

最新小学数学六下第五单元 确定位置教案(共3课时)

最新小学数学六下第五单元 确定位置教案(共3课时)
-1-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件演示并强调: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观测点,00 刻度线对 准轮船的正北方向,观察灯塔 1 所在的边,读出度数。 学生先在图上量一量灯塔 1 偏离正北方向的角度,说出度 数,然后在书中填一填。 2.用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1)提问:是不是知道灯塔 1 在北偏东 300 方向就能把它 具体位置确定下来了呢? 课件演示:画出北偏东 300 这条射线,并提问:这条射线 上的点都在北偏东 300 方向,哪个点是灯塔 1 的位置呢? 还需要知道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 明确:看来,要想准确地描述灯塔 1 的位置,仅有方向还 不够,还需要说清楚距离。 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测量灯塔 1 到轮船的图上距离,计 算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3 厘米 3×10=20(千米) 学生汇报:灯塔 1 在轮船的北偏东 300 方向 30 千米处。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精确位 置需要具备两个要素,即方向和距离。 三、巩固练习 1.做第 51 页“练一练”。 提问:(1)本题中以哪儿为观测点? (2)要求灯塔 2 在轮船的什么位置,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3)如何求出灯塔 2 到轮船的实际距离? 学生在小组交流,动手测量,完成计算。 2.练习九第 1 题。 提醒:这道题内容比较多,要仔细读题,弄清题意,明确 题目要求。 提问:(1)图中以机场所在地点为端点,向四周画出了许 多射线,每相邻的两条射线的夹角是多少度? (2)“每相邻两个圆之间的距离是 10 千米”这句话是什 么意思? (3)飞机 A 在屏幕上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回答问题。 独立完成填空。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再次研究了确定位置。今天学习的确定位置, 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描述位置方法有很多,课前大家说了很多,课上又学了 一种。不同的情况,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描 述方法。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 2、3 题 教后反思 培优补差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章节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课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课型新授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的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1~3题主备人参备人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使用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过程与方法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学会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

教法与学法教法情景激趣、引导观察、启发分析、发现总结。

学法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总结汇报。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集体备课教学调整一、复习铺垫激情促思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口答,相互补充)(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2、师: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

当其中一种量变化时,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二、初步感知探究规律1、出示例1的表格。

说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1)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先观察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

)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得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板书:相关联的量)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寻找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国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发现一种量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

也可能发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变。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自行车里的数学主备:曾尚二次使用修改教师:六级下册第五单元《鸽巢问题》集体备课教案主备:曾尚二次使用修改教师:本教材专门安排“数学广角”这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和以往的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是新增的内容。

本单元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问题”,使学生在理解“鸽巢问题”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加以解决。

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

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是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人)。

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最先是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狄利克雷原理”,也称之为“鸽巢问题”。

“鸽巢问题”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

但“鸽巢问题”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论。

因此,“鸽巢问题”在数论、集合论、组合论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受到历史唯物注意的教育。

教学重点:应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会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鸽巢原理”,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3课时第一课时方法一:用数的分解法证明。

把7分解成3个数的和。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集体备课教案

于3。

更具一般性的仍然是假设的方法,即先把5本书“平均分成2份”。

利用有余数除法5÷2=2……1可以发现,如果每个抽屉放进2本,还剩1本。

把剩下的这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该抽屉里就有3本书了。

研究了“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的问题后,教材又进一步提出“如果一共有7本书,9本书,情况会怎样?”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前面的方法进行类推,得出“7本书放进2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4本书,9本书放进2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5本书”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这几个“抽屉问题”的特点,寻找规律,使学生对这一类“抽屉原理”达到一般性的理解。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归纳出“要把a (a是奇数)本书放进2个抽屉,如果a÷2=b ……1,那么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b+1)本书”的一般性结论。

教材第71页的“做一做”延续了第70页“做一做”的情境,在例2的基础上有所扩展,把“抽屉数”变成了3,要求学生在例2思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

教学建议教学例2时,仍应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自行总结“抽屉原理”。

例如,在解决“5本书放2个抽屉”的问题时,由于数据较小,学生用动手操作或分解数的方法仍有其直观、简单的特点,这也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方法。

但由于枚举的方法毕竟受到数据大小的限制,随着书的本数的增多,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

例如,可以提问学生“125本书放进2个抽屉呢?”由于数据很大,用枚举法解决就相当繁琐了,就可以促使学生自觉采用更一般的方法,即假设法。

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

这个核心思路是用“有余数除法”这一数学形式表示出来的,需要学生借助直观,逐步理解并掌握。

当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了本例中的三个具体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要把某一数量(奇数)的书放进2个抽屉,只要用这个数除以2,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数量比商多1的书。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章节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课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课型新授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的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1~3题主备人参备人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使用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过程与方法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学会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

教法与学法教法情景激趣、引导观察、启发分析、发现总结。

学法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总结汇报。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情促思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口答,相互补充)(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2、师: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

当其中一种量变化时,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二、初步感知探究规律1、出示例1的表格。

说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1)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先观察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

)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得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板书:相关联的量)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寻找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国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发现一种量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

也可能发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变。

)根据学生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肯定并确认这一规律,特别是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动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习效果。

一起看看学校六班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欢迎查阅!学校六班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一、复习目的1、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所学学问,使之更加系统和完善。

2、使同学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学问,并能应用所学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同学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学习力量,培育学习习惯,做好中小连接预备。

二、复习原则1、充分调动同学自主学习的乐观性,鼓舞同学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复习力量。

2、充分体现老师的指导作用,学问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习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动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习效果。

三、复习方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1、带领同学按单元整理复习,巩固基础学问。

老师要按单元抓准学问的重难点,进行相关学问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学问网络。

例如应用题的复习,可由简洁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简单的复合应用题,将学问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力量。

2、加强计算力量的训练平常教学中发觉同学的计算力量普遍较低,特殊是六(4)班,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特殊加强计算力量的训练。

同学计算力量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要让同学把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

让同学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挨次,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终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学问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4、讲练结合有讲有练,在练中发觉问题。

5、分层指导针对同学的详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习题分层,指导分层。

四、详细支配第一阶段:整体复习各个单元基础学问和力量的复习(书上总复习)1、分数乘、除法及其四则混合运算2、稍简单的分数应用题3、百分数及应用题4、圆的周长和面积其次阶段:综合练习,讲练结合(期末特训)给同学一些综合性的测试卷,通过练习发觉问题,并准时进行指导。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年 级
六年级
单元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的“抽屉原理”涉及三种基本的形式:第一种,只要物体的数量比抽屉多,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放进了至少两个物体。第二种,即是“把多于kn(k是正整数)个元素放入n个集合,总有一个集合里至少有(k+1)元素”。若k为1,就是第一种情况,可见第一种情形实际是第二种情形的特例。第三种情况是把无限多个物体(如红球、蓝球各4个)放进有限多个抽屉(两种颜色),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放进了无限多个物体(至少2个同色的球)。
在小学阶段,虽然不需要学生对涉及到抽屉原理的相关现象给出严格的形式化的证明,但是仍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用直观的方式进行就事论事的探讨。在学习中,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学具实物操作或者画草图的方式进行说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模型思想
抽屉原理的变式很多,应用更加具有灵活性。但是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和抽屉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找到问题中的具体情境和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影响能否解决该问题的范畴。建议在活动思考过程中,引导渗透如何寻找隐藏在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型。
(三)要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抽屉原理的应用广泛并且灵活多变,因此,用抽屉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抽屉问题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因此学习时,不必过于追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只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更允许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等直观方式进行猜想验证。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目标”的“第三学段”中提出:“尝试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索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以及几何直观、逻辑推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并欣赏数学美”。

六下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六下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复式条形统计图》集体备课六年级数学组:郑升芬祝刚红沈小辉执笔:沈小辉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经历了简单的统计活动,学习了单式统计图,了解了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统计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教学难点:生活中的信息转化成统计图来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也弄清楚两种图形各自的特点,学生能够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学生经历了简单的统计图,能过独立制作单式统计图。

统计的数据来自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能过理解并根据数据发现变化,以及推测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新,启迪探究1、谈话引入:这儿有两个片段想给同学们看看。

(出示有关刘翔和姚明的视频。

)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对刘翔和姚明了解多少?(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2、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我校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就要召开了。

这次的运动会可与以往不同啊!为了提高我校“秋季运动会”的知名度,我们学校想以其中的一位做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你更希望谁代表我们学校担任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学生各抒己见,产生意见。

)3、看来同学们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决定推荐谁比较好呢?(举手表决,统计)对!我们可以现场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

那么我们班的情况到底怎样呢?(举手表决)支持刘翔的同学请举手;支持姚明的同学请举手。

(现场了解统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刚才只是我们对本班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们整个年级同学的意见。

所以老师在课前收集和整理了六年级其他六个班同学们统计的情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图形和表格等工具,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数学研究态度。

2. 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分数乘法- 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 学生能够将分数乘法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应用题-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答分数乘法的应用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能够运用图形和表格等工具,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异分母分数的乘法。

2. 学生能够解决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法的意义。

2. 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计算。

- 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分数乘法的应用题。

-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图形和表格等工具,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4. 总结与反思- 学生通过总结和反思,巩固分数乘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五、教学评价-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和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分数乘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六、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材、练题等,帮助学生研究和巩固知识。

- 教师利用图形和表格等工具,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新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新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新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新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单元,主题为“空间与几何”。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引导学生进入图形的世界,通过深入探究和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计算以及空间位置的感知。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巩固并扩展他们对平面图形的理解,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的基本特征及性质。

同时本单元还将涉及一些简单的空间位置知识,为后续的立体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单元名称:几何图形与空间观念知识与理解: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平面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等)和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等)的主要特征及性质。

技能: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能进行图形的变换(如平移、旋转等),并能在生活中识别和应用这些图形。

空间观念:通过实际活动和模型操作,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培养他们对图形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内容一:平面图形的性质及特征。

包括线段、角、三角形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这些图形的性质的学习。

重点是对图形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难点在于图形的性质的实际应用问题。

内容二:立体图形的认识与理解。

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重点是立体图形的特征理解和计算,难点在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内容三:图形的变换。

包括平移、旋转等图形的变换方式的学习。

重点是理解变换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变换操作,难点在于变换的实际应用问题。

内容四:空间观念的培养。

通过各种活动和模型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三维空间,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采用直观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方式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鸽巢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鸽巢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鸽巢问题的背景和应用;2.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方法;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2.掌握鸽巢问题的解决方法;3.运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情景。

三、教学内容1.鸽巢问题的引入;2.鸽巢问题的理论解析;3.鸽巢问题的习题训练;4.鸽巢问题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鸽巢问题,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2.解释鸽巢问题的概念,定义鸽巢问题;3.演示鸽巢问题的基本解法,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确认学生对鸽巢问题的理解;2.给学生讲解更复杂的鸽巢问题解法,引导学生探索更多解题技巧;3.让学生进行解题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1.讲解鸽巢问题的应用实例,展示如何将鸽巢问题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给定的鸽巢问题情景;3.小结本单元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估利用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作业来评估学生对鸽巢问题的掌握情况,注重学生的解题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解题方法,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同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确保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准确。

七、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关于鸽巢问题的练习题;2.设计一个鸽巢问题情景,用文字描述解题过程。

八、拓展阅读推荐《数学百科全书》中关于鸽巢问题的相关章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鸽巢问题的应用范围。

以上为本课教学大纲,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广角鸽巢问题》这一单元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
过程
集体备课
教学调整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会描述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例题2
(1)出示例题问: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信息?你能在图上指出清凉岛大约在什么位置吗?
(2)师:怎样才能在图中画出清凉岛准确的位置呢?
师:你能按要求算一算,画一画吗?
三、组织练习,巩固深化
1.利用方位板练习
师提出要求:北偏东30度;南偏西60度;北偏西45度;南偏东80度。
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把线拖制指定的位置。
2.练习九第3题
师出示题图:要求先说说从题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可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由组长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教师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主备人
梁世和
参备人
全体数学教师
使用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平面图描述具体的行走路线。
过程与方法
在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体验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应用确定位置的知识,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难点
描述不同的行走路线。
教法与
学法
师:从这副图上,你还可以看到什么?启发学生认识到: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度方面;灯塔2在轮船的北偏西55度方向等。




追问:这样来描述物体的方向有什么好处?
2.学习求图中物体间的实际距离。
师:为了更加精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仅有方向还不够。想一想,还需要什么?
追问:灯塔1到轮船的实际距离你能算出来吗?说说你打算怎样计算。

2024年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2024年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2024年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第五单元的基本概念,如正比例、反比例等。

能够熟练运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按比例分配、比例尺的应用等。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比例关系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发现数学规律。

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和实践。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精神。

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性质。

比例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按比例分配、比例尺等。

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内在逻辑关系,能够灵活运用。

在复杂情境中分析并建立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顾已学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初步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及性质。

开展小组讨论,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关系,并能举例说明。

教师讲解典型例题,强调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学生总结归纳。

3. 巩固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等,让学生充分练习比例关系的运算。

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4. 拓展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展示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5.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和方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全套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全套教案
合作探究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有4枝铅笔,3个盒子,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出示各种情况。
板书:(4,0,0)(3,1,0)(2,2,0)(2,1,1),
问题:4个人坐在3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4支笔放进3个盒子里呢?
(二)研究规律
师:如果盒子里有蓝、红、黄球各6个,从盒子里摸出两个同色的球,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分小组讨论后汇报。
再出示做一做第2题,汇报后得出:问题结论只与球的颜色种数也就是抽屉数有关。
拓展应用
有红色、白色、黑色的筷子各10根混放在一起,让你闭上眼睛去摸。
(1)你至少要摸出几根才敢保证有两根筷子是同色的?
总结: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总结
有关抽屉原理,你还有哪些疑问呢?
作业布置
做一做
板书设计
抽屉原理(一)
例1、有4枝铅笔,3个盒子,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4,0,0)(3,1,0)(2,2,0)(2,1,1)
个性修改
合作探究
(二)教学例2
1.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教师给予表扬后并总结:
合作探究
二、活动探究、深入了解:

六 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研讨活动记录及教案

六 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研讨活动记录及教案
难点:正反比例的判断。
教学内容分析
与教学策略
本单元在学生具有比和比例的知识,认识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对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积一定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本单元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简单应用,重视正、反比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淡化脱离现实背景判断比例关系,不安排应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前两道例题都是关于正比例的,分别教学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后一道例题教学反比例的知识。
1、细致安排学生的首次感知。
2、变换情境,让学生反复感知,重温发现正比例关系的方法。
3、建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
本单元教学要形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概念是一类现象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形成概念要对感性认识进行抽象与概括。
4、应用概念,判断比例关系。
5、认识并简单应用正比例的图像,强调数形结合。
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本单元在学生具有比和比例的知识认识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对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积一定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4.20
主备人
吉鸿海
参与人
陈晓艳
研讨
内容
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1、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和反比例的量,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3、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3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3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3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同学们,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每当周一升国旗时,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热爱国旗就是热爱祖国,国旗对我们这么重要,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一些国旗的知识呢你对国旗的大小有哪些了解学生思考回答(挖掘学生生活经验)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明同学们平时认真观察,是个有心人。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活动一:探究比例的意义1.你了解到哪些关于国旗大小的知识学生交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

2.你们仔细观察,结合我们上节课学的比的相关知识,估计一下每种规格国旗长和宽或者宽和长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规律(1)猜测预设:生1、长和宽的比值相等;生2、宽和长的比值相等,(2)小组验证每个小组任选两种规格国旗,验证一下每种国旗长和宽之间存在的规律。

(3)展示交流小组验证结果,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得出结论。

预设:每种国旗的长和宽的比都是3:2,他们的比值相等。

每种国旗的宽和长的比是2:3,他们的比值相等。

教师小结:240:160与144:96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把比值相等的式子写成240:160=144:96 或 240/160=144/96我们把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括号中的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老师:王力参与研讨老师:夏任华、徐小春、罗芳
主备老师:王力参与研讨老师:夏任华、徐小春、罗芳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王力参与研讨老师:夏任华、徐小春、罗芳
课题“抽屉原理”的具体应用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在了解简单的“抽屉原理”的基础上,使学生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应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抽屉问题”,找出这里的“抽屉”是什么,“抽屉”有几个,再利用“抽屉原理”进行反向推理。

课前准备课件、纸盒1个,红球、蓝球各4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讲《月黑风高穿袜子》的故事。

一天晚上,毛毛房间的电灯忽然坏了,伸手不见五指。

这时他又要出去,于是他就摸床底下的袜子。

他有蓝、白、灰色的袜子各一双,由于他平时做事随便,袜子乱丢,在黑暗中,无法知道哪两只是颜色相同的。

毛毛想拿最少数目的袜子出去,在外面借街灯配成相同颜色的一双。

你们知道最少应该拿几只袜子出去吗?
2.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揭示课题。

教师:这节课我们利用“抽屉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抽屉原理”的具体应用)
二、探究体验
1.课件出示例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