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野外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篇一」一、实习时间20xx年XX月XX号二、实习地点翠华山三、实习目的1、复习地质罗盘的使用,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和确定目标物的方位角;2、观察山崩地貌,解释各种山崩地貌的形成原因;3、认识山地土壤的特点,分析山区土壤的形成原因;4、了解山地水文特征,掌握堰塞湖的形成机制。

四、实习仪器地质罗盘、手持GPS、数码相机五、实习内容(一)实习区概况翠华山位于西安市以南23公里处的秦岭北脉(长安区太乙宫镇),秀美的湖光山色和其国内罕见的山崩地貌使翠华山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高峰环列,峭壁耸立,险不可攀,中有一天然水池,称“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

这块终南山的游览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

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

湫池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

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

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

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

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

湫池周围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

位于池西的风洞,为山崩遗迹,由巨大花岗岩相抵而成,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爽。

冰洞由巨石相依而成,虽夏亦有坚冰,四季阴冷刺骨,寒气逼人。

池东南有龙涎窝,东北有老君庵、金花洞、玉案峰等名胜。

(二)地质罗盘的使用(1)罗盘仪的构造:罗盘仪的种类很多,但其构造大同小异,都是由磁针、度盘和照准设备等主要配件组成。

地质工作中常用的八角罗盘(下图),磁针用人造磁铁制成,其中心装有镶着玛瑙的凹圆形轴窝,以便支于度盘中心的钢顶针上,并可灵敏地自由转动。

当磁针摆动静止时,其北端即指向磁北方向;在停止使用时应利用制动器把磁针托起,使之固定,在使用罗盘时,由于受磁倾角的影响,磁针并不水平,而是磁针北端向下倾斜,这是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的缘故。

地理科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5000字2篇

地理科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5000字2篇

地理科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5000字 (2)地理科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5000字 (2)精选2篇(一)地理科学野外实习报告1. 引言地理科学野外实习是地理学专业学生从课堂走向自然环境,亲身参与地理实地考察和研究的重要环节。

通过参与野外实习,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和观察自然地理现象,深入了解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地理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报告将对我的地理科学野外实习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反思自身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2. 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野外实习地点为西藏拉萨和珠穆朗玛峰,实习时间为2022年6月。

3. 实习目的和内容本次野外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亲身参与地理实地考察和研究,掌握野外地理科学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地理学理论的应用能力。

实习内容包括珠穆朗玛峰地理环境调查、拉萨城市地理环境调查和西藏高原生态环境研究。

4. 珠穆朗玛峰地理环境调查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使用了GPS定位仪测量了珠峰的海拔高度和地理位置,还通过现场观察和拍摄照片来记录山峰的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和生物多样性等情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珠穆朗玛峰的主峰海拔8848米,呈现出典型的冰川地貌特征,山顶覆盖着永久性的冰雪。

由于海拔高、陡峭的地形和严寒的气候条件,珠峰的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主要有一些高山植物和动物。

此外,珠穆朗玛峰还是登山运动的圣地,吸引了许多登山爱好者来挑战极限。

5. 拉萨城市地理环境调查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也是西藏文化和宗教的中心。

我们在拉萨城市进行了地理环境调查,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交通状况等方面。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拉萨是一个高原城市,地势较为平坦,城市规模逐渐扩大。

城市规划方面,拉萨将重点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大力保护和传承西藏的文化和历史遗迹。

土地利用方面,拉萨市区主要由住宅区、商业区和文化遗产区组成,城市绿化面积逐年增加。

交通方面,拉萨市交通发达,有公路、铁路和民航等多种交通方式,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地图学实习报告_2

地图学实习报告_2

地图学实习报告一.前言• 1.实习地点: 陕西省蓝田县汤峪镇;时间: 7月3日—7月6日• 2.蓝田县位于西安市东南部, 县域东部和南部为秦岭山地, 北部为断块低山丘陵, 西部为白鹿塬。

全县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塬面平缓, 氵产河、灞河谷地纵穿中部。

汤峪镇即位于氵产河上源, 西距西大南校区约25KM, 介于109°8′13 " ~109 ° 17′19" E和 33 ° 6′05"_34 °5′39" N之间。

北与西安市长安区为邻、南与商洛柞水县一岭之分、西接蓝田县史家寨乡、东连蓝田县焦岱镇, 依山傍水, 风景秀丽, 是西安乃至西北地区著名的温泉疗养胜地。

度假区所在汤峪镇是西安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全镇总面积132平方公里, 辖26个行政村、121个村民小组、2.6万人。

汤峪镇交通方便, 境内有汤法一级公路、汤横公路、汤槐公路直通310国道, 眉县南环公路横穿全镇腹地。

镇区电力充足, 邮政电讯四通八达。

• 3.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大家对地图学知识的理解, 增强大家的读图能力, 掌握图上作业的方法与技能。

培养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实习内容:1:2.5万地形图设计路线、考察与“图实对照”练习地形图定向、定点方法练习、1:10000地形图阅读、遥感影像分析, 全面了解实习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分布特点。

利用1:10000地形图进行指定区域的内容要素更新, 编制地物要素分布图。

图上坐标、长度、面积量算, 勾绘汇水面积, 绘制地势剖面图。

要求:遵守纪律, 注意安全。

二.图上量算地面点坐标量算方法与例证——量算1: 2.5万地图上白家圪塔东南角的点位坐标(附图)要求算点的平面直角坐标, 首先先找到白家圪塔东南角的位置, 确定其所在方里网格的左下方格网点的平面坐标值(x, y): x=3768, y=19335, 再量算出白家圪塔东南角到下端和左端方里网格的距离, 分别为l=14.2mm和k=26.5mm, 白家圪塔西南角所在方里网格的矩形沿横坐标方向长为40mm, 沿纵坐标方向长为40mm, 计算l, k对应的实地长度L,K。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实习总结:就是实习完成后进行的整体性总结和概括。

在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是如何克服的。

总结自己获得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希望能够帮到你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篇1】年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地理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研究打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习的主要目的具体为: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一)实习任务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的了解。

(二)实习要求1.实习前要熟悉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区域情况,做好相关知识准备2.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团结互助,注意安全3.实习时要认真听讲,勤于观察分析,作好实习笔记4.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结合专业知识和自身体会,提交实习报告。

5.实习后要把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理念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地点时间:8月29日—9月3日路线地点:幕府山——燕子矶汤泉湖——阳山碑材火石峰——棒槌山黄山六合方山南采场四.实习内容南京地质地貌概况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通用17篇)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通用17篇)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通用17篇)地理野外篇1作为一名地理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在暑期进行了两周实习。

通过实习,初步了解了授课的基本流程,相信这次实习为我大三的专业课程学习会有一定的帮助,也为今后工作积累一点的经验。

现在,对这十来天的实习生活做一个大体的回顾。

一、备课备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

备课时不仅要对说讲述的内容熟悉掌握,而且要有主有次、重点突出。

这样才能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完成自己的授课任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因为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和其它学科有很密切的联系。

备课时不仅要注意对本学科知识的熟练掌握,还要注意其它学科的融会贯通。

考虑到地理知识的理论性强,学生很难领会。

我特地增加了一些图片模型,是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们便于接受。

如讲到褶皱地貌时,因为我们地处平原,学生大多没看见过褶皱地形。

如果在课堂上展示褶皱模型和做书本挤压成褶皱的实验,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褶皱地貌及褶皱地貌的形成原因。

如在讲解民风民俗时,适当地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视频,当地的标志性建筑,节日活动时的视频录像等等,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对当地的民风民俗一目了然。

二、教学仪器的应用随着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学中越来越普及。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应用新技术。

由于本人电脑知识的缺乏和操作不熟练,为了不在课堂上出差,这回我可把电脑知识恶补了一回。

对地理模型的选用,也要注意大小,既要让全班同学都看得见、看得清,还要方便易拿,不给教学活动造成麻烦。

在展示完后,要放到学生们看不见的地方,不要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在照片的选择上要注意它的数量,太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只注意图片,而不重视所讲内容,本末倒置。

太少了容易忽略一些代表性的事物,学生不能更好地熟悉当地人文现象,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

三、授课站在讲台上和坐在下面感觉就是不一样。

野外地理实习报告5篇

野外地理实习报告5篇

野外地理实习报告5篇野外地理实习报告5篇在现在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野外地理实习报告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野外地理实习报告篇1实习地区:儋州蚂蝗岭—千年古盐田—龙门激浪—三亚南山寺—兴隆热带植物园—文昌石头公园—东寨港红树林实习内容:1、识别地质、地貌、生物、土壤、水文、气象气候、生态环境等要素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2、认识海南省的宗教、人口、民族等各人文地理要素以及农业、经济、交通等经济地理要素。

3、收集海南省各旅游区的特色景点和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各旅游区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现状,所存在的表面问题等方面的信息。

4、了解各旅游区的管理制度和存在的问题实习时间:20xx年 7月 13 日→ 7 月 16 日指导教师:唐少霞、赵从举、袁建平、王军广、余天虹等。

实习课题:综合自然地理实习实习目的:1、为了贯彻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2、为了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对一个地区自然地理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海南岛的自然自理概况及其开发旅游业的有利资源优势。

4、使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实习的注意要点和学会对区域地理要素的分析方法。

5、培养学生用唯物辨证主义看待和和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

6、培养学生野外收集信息、网上搜索信息和综合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海南岛旅游业的发展如此迅速具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

海南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常风较大,气候资源多样。

海南岛年平均气温在23-25摄氏度之间,全年无冬。

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全岛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

海南岛海岸线长达1617.8千米,沿岸84个港湾可开发成港口,已开发18个。

海南岛四周多为优质沙滩,可开发成海滨旅游胜地。

近海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渔场6.65万平方千米,水温适中,海洋生物丰富,有鱼类1000多种,藻类200多种。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3篇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3篇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3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3篇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理野外实习报告3篇,欢迎大家分享。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篇1一.序言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

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

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

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

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

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

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

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总结(通用6篇)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总结(通用6篇)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总结(通用6篇)地理野外总结篇1美好的时光总是感觉很快就过去了,短短的十天天童实习在我们刚沉浸于其中的乐趣时就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多么美好的一段回忆。

第一天大部队出发清晨六点,闹钟把我们从梦乡中拉醒。

这是进大学以后为数不多的几次早起,因为今天不是一般的日子,我们要出发去宁波天童进行为期十天的实习。

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在上海火车站的候车室会合,每一个人都是重型装备(身上背一个包,手里还提着一个),最有趣的是有一个女生寝室全体都拖一个箱子,快赶上一支登机的空姐队伍了。

一路上,大家都很兴奋,长达6个小时的路程,对于整个车厢都是同学的我们来说,就像一次集体活动,打牌、聊天、做游戏,时间在欢笑声中走过,刚火车停住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已经到了宁波。

下了火车,又上了公共汽车。

我们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

又过了一个小时,到了,我们终于达到了“传说中”的华东师范大学天童实验基地。

虽然看上去有些简陋,但是看到了“传说中”的老王站长,感觉到好亲切,我相信我一定会在这里度过美好的十天。

我们这一届的学生特别的多,所以住房问题很成问题,不过在老师们的安排下,一些都井然有序。

第一天,我就看到了“传说中”的天童蚂蟥和马路(为什么特指天童蚂蟥,只是因为它的名字对我们早已如雷贯耳)。

晚饭,不记得是什么了,但是我还记得那是不错的一顿,比我们想象中的好很多。

吃过之后,大家各自收拾东西,第一天就这样在忙碌中度过了,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第二天踏查地形,率先砍树又是清晨六点,李立老师用扩音器把我们震醒,这是我们才意识到,以后的每天,这个时候就该起床了,而不再是7:30。

吃过早饭,片刻休息之后,天童实习就真正开始了。

早上,是踏查地形,有王希华老师带队,绕着周边的山林,熟悉一下地形,顺便认识植物。

由于来之前就知道实习过后会考认植物,所以从第一天起,大家就对植物特别感兴趣,一路上,紧跟着老师,记录笔记,遇到不认识的植物就采,(不过不能乱采,采集植物标本要求新叶老叶皆有,不能单采一片叶子,花期的最好有花,结果的要有果实,蕨类最好连根一起)几段路下来,每人手里都是一大把的植物。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2篇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2篇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精选2篇(一)报告主题: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报告时间:XX年XX月XX日1. 实习背景和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和研究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在自然环境中的应用情况,提高我们对地理学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实地野外实习,加深对自然地理的了解和认识。

2. 实习地点和行程安排本次野外实习地点为XX国家公园,行程安排如下:2.1 第一天:到达目的地,进行团队建设和安全培训。

2.2 第二天:进行生态系统调查,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进行样本采集和数据记录。

2.3 第三天:进行地形地貌观测,包括测量山峰高度、观察河流形态等。

2.4 第四天:进行气候观测,记录气温、湿度、降水等数据,并与气象预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5 第五天:进行土壤采样和分析,探究土壤的组成和质地等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6 第六天:进行植被调查,了解当地植被的分布和适应特点。

2.7 第七天:总结实习经验,撰写实习报告和交流分享。

3. 实习过程和收获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入学习了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地考察中。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入了解了自然地理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同时也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学的理解。

在各项实习任务中,我们通过观察、测量和数据记录等方式,获取到了大量的实地数据,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

在生态系统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不同地理区域的生态系统差异,并进一步了解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在地形地貌观测中,我们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加深了对地形地貌的认识。

在气候观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并对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土壤采样和分析中,我们了解了土壤组成和性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进行土壤采样和分析。

在植被调查中,我们对当地植被的分布和适应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仅提高了对地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培养了实地工作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地图学野外实习报告

地图学野外实习报告

地图学野外实习报告
地图学野外实习报告
第一篇:地图学野外实习报告
②利用直长地物标定:利用直长地物此次实习我们首先是用罗盘测定水库旁边的水文台的方向,是W245° 即北偏西15°. B. 利用罗盘确定两个地图和实地都有的明显标志物的方向,然后利用建立坐标的方法来确定我们所在地在图上的位置,即是利用已知明显地物来确定所在地。

A. 通过地形图与实地地物的对照,先对照大而明显的山顶、山脊、谷地,然后再顺着 4 山脊、谷地的方向,根据方向、距离、高程及关系位置对照山顶,鞍部、山背、山谷等地形细部。

a) 先通过罗盘确定地图的真北方向; b) 确定观测点在图上的位置,用直尺切于该点; c) 向实地目标(中国移动塔)瞄准,并沿尺边向前画方向线。

利用相同方法绘出黑板冲大桥桥墩与观测点之间的方向线。

村子旁边分布着蔬菜地,村子里还种有柿子树。

公路为一般的两车道,沿着水库堤坝呈东北--西南的走向,为村民的出入带来了方便。

在地图上原有的民居主要分布在北部,现在在村子的南部也有分布,有继续延伸的趋势。

由于建设公路,使得小山丘与原来山体分隔开。

5 山丘上的植被主要是草本植物及很少的乔木幼苗,由于季节已进入冬天,草本植物大部分都开始枯萎。

山丘旁边到水库堤坝边上地势相对陡。

从山
丘东侧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实习过程的路线,从华泰旅游度假中心东北公路拐弯处、养鸡场(原豆腐厂)以及大松子园,我们环绕小山丘走了一圈。

在山丘与原来山体相连的一侧,我们看到了山丘从顶到底部的土壤层分布,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

在底部的母岩,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下,覆盖着一层风化物。

最新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报告(优秀5篇)

最新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报告(优秀5篇)

最新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报告(优秀5篇)最新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报告篇一一、实习的具体技术要求水准测量:(1)方法是采用“s水准仪、中丝法、配合木质双面水准标尺、观测顺序是后后前前或黑红黑红,要求尺子三丝能读数。

(2)每测段进行往返测。

限差如下:1、仪器i角<20′。

2、前后最大距离<100m。

3、前后视距差≤3m。

4、每站的前后视距累积差≤10m。

5、同一尺子黑红面读数之差(去尺常数)≤3mm。

6、黑红面高差只差≤6mm。

7、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5mm。

8、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限差<±20mm。

9、环线闭喝差限差<±25mm。

(3)注意事项:①各测段采用测站数必须是偶数站,观测时打伞,记录时须将观测者、记录员、测站的起点及终点、日期书写清楚。

②前后尺读中丝时,须调平符合水准气泡,尽可能使前后视距相等,保证测站只有一次调焦。

③每站记录员计算完毕,确认无误后,允许观测仪器搬动,后尺方可前移,此时相应前尺变为下一站后尺,不得移动。

④在观测中,若确需设间歇点,则可选择坚固稳定的两个点,立尺(不放尺垫)并观测这两个点的高差并在手簿中注明间歇点字样。

⑤立尺人员不得离开尺子和尺垫,沿公路施测时,注意安全,要尽可能在路边立尺,当到达已知点开始返测时,前后两尺应互换。

当天成果要由记录员和组长进行检查,测段成果交有指导教师及时验收。

(4)工作过程:①验收仪器②室外测段施测。

③手簿管理(路线长,各页测站高差累积注在页面下方)往返测高差验收。

④按照水准网图,组成环线。

构成平差图形,绘出图形标出高差及方向。

⑤内业解算⑥完成过5秒点的高程成果成表。

二、导线的观测:①导线布设车逼和导线,导线变数6到8条边;边长观测采用全站仪、(精度为一方向中误差2秒)及j(一方向中误差6秒)经纬仪,测导线按前进方向左角观测,记录要特别注意,观测方向顺序。

②3个以上方向半测回要归零,观测水平角之后,观测垂直角,二者分开进行,在手簿中一定要记录清楚仪器高和觇标高(精确到毫米),③导线连接角要观测两个测回,第一测回起始方向配置读盘为0°0′若干秒。

地理野外实习心得体会报告(2篇)

地理野外实习心得体会报告(2篇)

地理野外实习心得体会报告地理野外实习是地理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地考察不仅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次地理野外实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地理学的魅力和重要性,并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在实地考察中,我深刻意识到了地理学的实用性。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地理理论知识,但是在实地考察中才真正感受到这些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比如,在一个湖泊边观察水生生物群落的分布,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物种的分布情况来研究生物群落的竞争和适应能力;在一个山区考察断裂带的特征,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地质构造的断层、褶皱等现象来了解地壳运动的规律。

这些实地考察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地理学的知识,还让我明白了地理学的重要性。

其次,在实地考察中,我感受到了地理专业的特殊性。

地理学是一门学科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涉及到了地貌学、气候学、土壤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并且还需要兼顾统计学、测量学等方法的运用。

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内涵的丰富性。

所以,作为地理专业的学生,我们必须掌握各个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要学会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地考察中,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另外,在这次地理野外实习中,我还学到了很多实践技能。

比如,测量技术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需要通过测量仪器来测量地形、地貌等参数,以获得准确的数据。

这需要我们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且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野外生存技能也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天气变化、野生动物等不可预测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必须具备应对的能力,确保自己和同伴的安全。

最后,这次地理野外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实地考察,我不仅学到了地理知识,还收获了人生的经验和启示。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需要与同伴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地图实习报告6篇

地图实习报告6篇

地图实习报告6篇地图实习报告篇1开学两个月以来,我们学习了旅游制图其应用、地图概括、旅游地图符号与色彩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着重学习了地形图方面的知识,如高斯-克吕格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三北方向、分幅编号。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长安集》包括求算点的位置、地面点的高程、圈定汇水面积并计算、量算长度等方面的室内量测任务。

在各方面理论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我们前往鹫峰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5天的地图学实习。

11.11日上午,我们乘校车到达鹫峰国家森林公园。

下午2点准时开始定向越野比赛。

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鹫峰1:10000地形图上的基本地形单元、如何通过直长地物进行读图对照,然后大家分三组开始开始分头行动。

我所在的第二组抽到的点号为0-1-2-27-24--20-21-22--26-0。

我们首先对各点位置进行了分析。

其中0号点为原点,2、1、26、22、21沿京张铁路从北向南分布,27、24、20分布在东部居民区。

我们的主要活动范围在2139423-2139424之间。

所以,我们首先北上利用铁路定向,很快找到了1号点的位置。

但是因为距离计算不对的缘故我们顺着铁路走过了2号点,走上公路的准备返回的时候,才又发现了2号点。

秉着有路不越野的原则,我们返回1号点,从1号点向东沿公路前进标准地图学实习报告模板标准地图学实习报告模板。

但是居民区地形复杂,岔路繁多,我们凭着对路的大致方向感,在指北针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四十七中,并小憩了一下,补充了能量,然后继续向对的方向前行,我们找到了我们心中的27号点。

在此途中,我们看见了一名党员户和邮局,农家乐、飞机场、凤凰关爱残疾人疗养院、47中、阳台山养老院、部分果园林地边界等要素,并测量出了居民区中三条明显的东西走向的主干道。

并对景点普照寺进行了量测。

体会到了这里人们的淳朴。

后来继续在整洁的小巷子中穿梭。

凭借着方向感,我们不知不觉的经过了24、20号点吧。

一路西行我们走上了铁路,沿铁路顺利找到了21,22,26号点的准确位置,此时天色已晚,我们加速返回,最终5点之前回到驻地。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精选7篇)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精选7篇)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精选7篇)地理野外篇1一.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3、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和采集,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修整、土壤剖面层次划分,形态描述和记录。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简介地点:浙江省杭州地区时间:20xx年8月27日 20xx年9月2日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

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河网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

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

无霜期230-260天。

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

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

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别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

由于以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杭州市域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上述各内在因素(20xx医药公司出库员实习报告)(包括岩石、构造、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人类文化等)及其彼此间的共同作用,铸就了杭州地域综合体系统(包括杭州自然地理综合体系统)三.实习时间、地点和任务实习时间20xx82820xx82920xx91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篇2前言本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活动是在大学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专业课程,对气象、土壤、植物、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学习完成后,于20xx年xx月13日至20xx年xx月19日,在莫世江教授、陈群利副教授、丁卫红副教授、张群生老师的带领下,和全体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20xx级地理科学本科班同学,在北海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等地区,主要针对土壤、植被、气候、地貌、地质、人文景观的实习活动。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总结_实习总结_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总结_实习总结_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总结通过实习,初步掌握野外工作方法和相关技能,并在实习中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分析地貌现象的初步能力,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地理野外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总结篇一美好的时光总是感觉很快就过去了,短短的十天天童实习在我们刚沉浸于其中的乐趣时就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多么美好的一段回忆。

第一天大部队出发清晨六点,闹钟把我们从梦乡中拉醒。

这是进大学以后为数不多的几次早起,因为今天不是一般的日子,我们要出发去宁波天童进行为期十天的实习。

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在上海火车站的候车室会合,每一个人都是重型装备(身上背一个包,手里还提着一个),最有趣的是有一个女生寝室全体都拖一个箱子,快赶上一支登机的空姐队伍了。

一路上,大家都很兴奋,长达6个小时的路程,对于整个车厢都是同学的我们来说,就像一次集体活动,打牌、聊天、做游戏,时间在欢笑声中走过,刚火车停住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已经到了宁波。

下了火车,又上了公共汽车。

我们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

又过了一个小时,到了,我们终于达到了“传说中”的华东师范大学天童实验基地。

虽然看上去有些简陋,但是看到了“传说中”的老王站长,感觉到好亲切,我相信我一定会在这里度过美好的十天。

我们这一届的学生特别的多,所以住房问题很成问题,不过在老师们的安排下,一些都井然有序。

第一天,我就看到了“传说中”的天童蚂蟥和马路(为什么特指天童蚂蟥,只是因为它的名字对我们早已如雷贯耳)。

晚饭,不记得是什么了,但是我还记得那是不错的一顿,比我们想象中的好很多。

吃过之后,大家各自收拾东西,第一天就这样在忙碌中度过了,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第二天踏查地形,率先砍树又是清晨六点,李立老师用扩音器把我们震醒,这是我们才意识到,以后的每天,这个时候就该起床了,而不再是7:30。

吃过早饭,片刻休息之后,天童实习就真正开始了。

早上,是踏查地形,有王希华老师带队,绕着周边的山林,熟悉一下地形,顺便认识植物。

地图学实习报告4篇

地图学实习报告4篇

The love is deep and ruthless, and the heart is not old.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地图学实习报告4篇地图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测量与地图学是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通识课。

野外实习与考察环节十分重要。

为了让学生掌握测量与地图学的理论与野外作业手段,提高动手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我们将对该课程涉及到的多方面的内容进行实习工作。

二、实习时间:20__年11月28日—12月4日三、实习地点:陕西省测绘局西安地图出版社、地图印刷厂;中国煤航遥感院测绘公司、地理信息系统公司;西安煤航地图制印公司;骊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实习主要内容:1、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控制点加密、地图数字化与遥感图像处理流程、4D产品的生产。

2、自动安平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操作与实践。

3、地图制版与印刷、地图的图面配置设计/数码打样/出菲林片/制作PS版/双色印刷与四色印刷/CTP技术。

4、了解平面与高程控制的布设要求与方法。

地形图的野外定向读图与填图、利用航空像片、遥感影像和GPS野外行进、导航。

五、实习报告要求:图文并茂;使用学术性语言;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能明显区分出来;字数不限但要涵盖核心内容。

地图学实习报告篇2一.实习目的:1、了解地形测量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步骤。

2、熟练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等测量工具的操作使用。

3、明确地形特征点的选择。

4、掌握距离、角度、高程测量的方法。

5、根据实测地形点勾绘等高线图。

6、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所学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7、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与同学合作的能力。

8、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的工作素质。

二.实习内容:学会综合熟练运用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钢尺等工具,进行高程测量、方位角测量、控制测量等工作;对学校白马湖及其周围地形进行测量和计算,然后按1:500比例尺转绘到图纸上;接着扫描,导入MapGIS软件进行数字化,最后进行整饰,包括图例,标题,比例尺等;导出成果,打印装订在实习报告中。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4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4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标题: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摘要:本次野外实习是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来加深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认识。

实习地点选择在某山区,通过观察山地地貌、水文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引言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地球表层及其自然地貌、天气气候、动植物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的理解,本次野外实习选择了某山区作为实习地点。

二、实习过程1. 山地地貌观察:我们对山地地貌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包括山峰、山谷、地势起伏等特征。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山地地貌的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水文地貌实验:我们选取了一条山间小溪进行水文地貌实验。

通过测量河流流速、水位、水质等参数,并采集河水样本进行化验,我们了解了水文地貌对环境的影响。

3. 生态环境调查:我们对山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调查,包括植被、动物分布等。

通过观察和采集样本,我们了解了山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演替规律。

三、实习成果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自然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

我们掌握了山地地貌、水文地貌和生态环境的观察和调查技巧,并能够分析和解释相关现象。

同时,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意义和作用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四、总结与展望本次野外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我们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学相关理论的理解,并掌握了实践技能。

但是,仅凭这次实习还远远无法涵盖自然地理学的全部内容,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继续深化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并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由于实习内容的具体性质和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以上报告仅供参考,具体报告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撰写。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4篇(二)在本周的自然教学户外实习中,我参与了一次有关生态保护的活动。

这次活动是由学校的生态保护俱乐部组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提供实际行动来保护生态系统。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总结2篇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总结2篇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总结 (2)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总结 (2)精选2篇(一)地理野外实习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学习经历,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我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了地理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

下面是我对地理野外实习的总结和反思。

首先,地理野外实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互影响及其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去了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比如山区、湖泊和海滨等,通过观察地貌特征和自然环境,我深刻意识到自然地理条件对当地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例如,海滨地区的旅游业会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山区的农业和林业发展也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

同时,地理实习也让我了解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改造,比如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环境变化和生态破坏等,这对我们关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其次,地理野外实习培养了我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实习中,我通过观察地貌、水系、植被和人文景观等要素,学会了准确分析和判断地理现象。

例如,在考察湖泊地区时,我们通过测量湖泊的水质指标、植被分布和鱼类种群等,分析了湖泊健康状况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这使我意识到地理实习不仅仅是通过眼睛去看,更重要的是用科学方法去观察和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

再次,地理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伴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包括测量地理数据、制作地图和采集样品等。

通过分工合作和信息交流,我们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并且在团队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

同时,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向我们介绍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这对我们深入了解当地情况和开阔视野非常有帮助。

最后,地理野外实习激发了我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求知欲望。

实习中的亲身体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地理学的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地理学的兴趣。

我将充分利用实习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地图学实习报告三篇

地图学实习报告三篇
地图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测量与地图学是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通识课。野外实习与考察环节十分重要。为了让学生掌握测量与地图学的理论与野外作业手段,提高动手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我们将对该课程涉及到的多方面的内容进行实习工作。
村子旁边分布着蔬菜地,村子里还种有柿子树。公路为一般的两车道,沿着水库堤坝呈东北--西南的走向,为村民的出入带来了方便。在地图上原有的民居主要分布在北部,现在在村子的的楼房,不难看出村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
在村子观看我们走过的路线,发现周围的植被并不茂盛,而且乔木类型主要为华山松和圣诞树,还有少量的滇油杉、水杉等。在地势低的地方主要种着蔬菜,尤其是水库干涸的部位,村民已将其改为蔬菜地。在菜地旁,稀稀拉拉的种着几棵柿子树(柿子属柿科,高大落叶乔木)。我们实习季节是在冬季,降雨稀少,水库里的水源补给不足,水量储备少。水库里水的面积已不能达到原来水库的最大面积的三分之一。
③利用前方交绘法标绘。当目标较远,不易目测距离时,可在两个站立点上用前方交绘法标绘,其步骤是:
A.根据交会线的交角大于30°、小于150°的原则,在实地选两个站立点。
B.在第一点上标定地图,确定该点在图上的位置,用直尺切于该点,向实地目标瞄准,并沿尺边向前画方向线。
C.在第二点上,用与第一点上相同的方法也画出方向线的交点就是目标的图上位置,绘出相应的符号即可。
②利用直长地物标定:利用直长地物(如直长的的铁路、公路的路段、河渠)标定地图,应先在地图上找到这段地物,对照两侧地形,使地形与实地的关系位置概略相符,再转动地图,使图上直长地物符号与实习直长地物的方向一致,地图即以标定。
③利用明显地形点标定:先确定站立点在地图上的位置,再选定远方一个实地和图上都有的明显物形点(如山顶,独立物等),将直尺边切于图上的站立点和该地形点上,转动地图,通过直尺边照准实地的明显地形点,地图即以标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目的地形图是野外地理调查的重要工具,掌握地形图的野外应用,对地理工作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从根本上说,地形图野外应用是一种技能,并且只有通过野外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在野外实习过程中,通过读图、用图和填图的实践,不但可以巩固和扩大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地形图知识,并且还可以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地形图野外应用的技能。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为今后的地理野外工作,地理考察时使用地形图打下一定的基础。

并通过野外实习的具体行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作风。

2、要求根据野外实习计划,实习的时间为1-2天,在实习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在理解地图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次实习,掌握地形图的识图、用图和填图的基本方法,并达到有较熟练的技能和技巧,要求每组填绘一张地形利用现状图和野外实习小结。

二、实习前的准备工作1、地形图每小组领一份1∶1万比例尺《松茂》地形图。

2、使用仪器与工具罗盘、直尺、橡皮、图板、三角板、铅笔、望眼镜、高度计、GPS、胶布、图钉三、实习内容与方法步骤1、识图1)熟读地形图上各类地物符号2)通过实习观察,通过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了解制图综合的特点。

3)在实习区内,熟悉地形的六种基本形态。

(植被、地貌、水文、人文、居民、交通)2、地图与实地对照(1)标定地图①利用指北针标定:利用指北针标定地图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常用的方法是在磁北方向线(磁子午线、PPˊ连线)上标定,在地图的南、北内图廓线上,各绘有的一个小圆圈“⊕”,并分别以磁南(P)磁北(Pˊ)表示,有的地图Pˊ在北图廓外的分度尺上,这两点的连线,就是本图幅的方向线。

标定时,使指北针直尺边切于磁北方向线,准星朝向地图的上方,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对准指标,地图即以标定。

②利用直长地物标定:利用直长地物(如直长的的铁路、公路的路段、河渠)标定地图,应先在地图上找到这段地物,对照两侧地形,使地形与实地的关系位置概略相符,再转动地图,使图上直长地物符号与实习直长地物的方向一致,地图即以标定。

③利用明显地形点标定:先确定站立点在地图上的位置,再选定远方一个实地和图上都有的明显物形点(如山顶,独立物等),将直尺边切于图上的站立点和该地形点上,转动地图,通过直尺边照准实地的明显地形点,地图即以标定。

(2)对照地形对照地形的原则,先特殊后一般,先大后小、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综合对照。

在山地和丘陵地对照时,可先对照大而明显的山顶、山脊、谷地,然后再顺着山脊、谷地的方向,根据方向、距离、高程、形状及关系位置对照山顶、鞍部、山背、山谷的地形细部。

在平原地区对照时,可先对照主要的道路、居民地和突出的独立物,再根据关系位置逐点分片进行对照。

实习时,首先确定对照图上地貌和观察实地地貌的范围。

然后读出图上实地地貌形态的数量,再和实地进行对照。

最后由教师抽查学生阅读地形图和实地观察地貌的效果。

3、用图(按地图徒步行进)(1)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实习地使用地图,在标定地图方位以后,为实地进行实地对照,应先确定自己的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由于情况不同,采用方法也不同。

A.利用明显地形点确定当站立点在明显的地形点上或其附近时,在图上找出该地形点的相应位置,则该位置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B.直尺交绘法确定当站立点位于直长地物上时,首先利用直长地物标定地图的方向,然后在直长地物的两侧选择一个图上和实地都有的明显地物,以图上该明显地物为轴心,将直尺边靠在图上明显地物的轴心上并瞄准实地相应的明显地物,再沿直尺变向后划方向线,该方向线与图上直长地物的交点在图上的位置;C.利用后方交绘法确定当站立点在不位于明显地物时,可利用后方交绘法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其方法是先用罗盘标定好地图的方向,然后在远处选择两个图上和实地都有的明显地物(两个实地明显地物的夹角应≥30°和≤150°),以图上两明显地物为轴心,分别将直尺边靠在图上两明显地物的轴心上并瞄准实地相应的明显地物,再沿直尺变向后划方向线,两方向线在图上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2)路线行进读图前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组织)①选择并确定行进经路线:根据规定的任务要求和地形的情况,选择好行进的路线并标绘出来;②确定方位物:沿行进路线细致地研究地物,在岔路口和特殊的地方确定出明显方位物,并进行编号注记;③测量激距离:利用曲线计,在图上量出各段和全程路线的实地距离。

④熟记地图:主要是熟记沿途经过的村镇、河流、桥梁、岔路口、高地和各个方位物的数量、顺序、名称、关系位置和地形特征。

力求做到胸中有图,未到先知;(3)进行时的要领①在出发点上,标定地图的方位,对照地形明确行进的方位。

②行进中,要随时对照地形,做到人在实地走,心在图中移。

在转折点、岔路口、居民点进出口,以及复杂地形出有怀疑时,应仔细对照,找出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以保持正确的行进方向。

③如果走错路线,应沉着回忆所走过的方位、距离和地形特征,进行实地对照,确定出站点在地图上的位置,然后插到行进路线上继续前进。

当走错的距离较短时,也可返回原路,重新前进。

4、填图(1)在地图上标绘地形特征点为了准确地将欲标绘的地形特征点标绘在地形图上,必须掌握在地形图上标绘目标的方法。

标绘时,先在地形图上定出目标点的位置,在汇出相应的符号。

①利用准确地形点标绘。

当目标在明显地形点附近时,根据目标位于明显地形点方位、距离等,按其关系位置即可标绘在图上。

②利用极坐标法(光线法),当目标附近无明显的地形点时,根据目标位于明显地形点标绘。

其步骤是:A.准确标定地图;B.确定图上站立点;C.将直尺边切于图上站立点,向实地目标瞄准画方向线;D.目测站立点至目标的实地距离,并依比例尺缩绘在方向线上,定出目标的位置,绘出相应的符号。

③利用前方交绘法标绘。

当目标较远,不易目测距离时,可在两个站立点上用前方交绘法标绘,其步骤是:A.根据交会线的交角大于30°、小于150°的原则,在实地选两个站立点。

B.在第一点上标定地图,确定该点在图上的位置,用直尺切于该点,向实地目标瞄准,并沿尺边向前画方向线。

C.在第二点上,用与第一点上相同的方法也画出方向线的交点就是目标的图上位置,绘出相应的符号即可。

(2)填图的方法步骤①、将1∶1万比例尺地形图贴在图板上。

②、在地形图上确定填图的范围,并进行实地踏勘,在踏勘时,确定站立点的位置和数目,并绘在草图上。

站立点的数目随填图内容多少而定。

③、在站立点上,运用标绘地形点的各种方法,标定目标点的位置,根据各目标的位置加绘符号;如标绘面状轮廓的转折点的位置,勾绘轮廓图形,加绘符号。

(3)精度要求各地形特征点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方法原则测出,严禁主观猜想,随意标定。

(4)成果如1∶1万比例尺《松茂》地形图四、土地利用现状图填图内容及分类1.耕地水浇地旱地菜地2.园地果园3.林地森林灌木林疏林地未成造林地苗圃4.草地天然草场人工草地未利用草地5.城乡居民地用地城镇农村居民用地6.工矿用地厂矿用地7.其他工矿用地五、实习路线与站点1、实习路线华泰旅游度假中心——省体育水上运动基地东南小坡——华泰旅游度假中心东北公路拐弯处——养鸡场(原豆腐厂)——大松子园——黑板冲大桥2、观测站点观测站点一:华泰旅游度假中心附近我们观测的第一个位置在松茂水库大坝的旁边上,位于大坝的东南侧,大坝旁边的建筑已有所改动,原有的一堵墙由于修公路的缘故已拆了一部分。

我们站在水库的堤坝旁,地势和缓,但在公路另一旁,地势突然变陡观测内容:A.目的物方位的测量利用罗盘定所在地周围的明显地物的方向: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

(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此次实习我们首先是用罗盘测定水库旁边的水文台的方向,是W245°即北偏西15°.B.利用罗盘确定两个地图和实地都有的明显标志物的方向,然后利用建立坐标的方法来确定我们所在地在图上的位置,即是利用已知明显地物来确定所在地。

观测点二:省体育水上运动基地东南小坡在该位置上我们的目的有两个:A.通过地形图与实地地物的对照,先对照大而明显的山顶、山脊、谷地,然后再顺着山脊、谷地的方向,根据方向、距离、高程及关系位置对照山顶,鞍部、山背、山谷等地形细部。

理论联系实际,更加加深对等高线的特点的总结及其当地的地形的认知。

通过观察和对地形图的识别知我们所在地的东北边的小山等高线破碎出,通过实地观察知这是一个冲沟,等高线凸出的地方是山的山脊,且大多数山脊地区的等高线稀疏,等高线凹进地方是山的山谷,在大多数山脊的两边等高线都很密集。

B.利用后方交绘法确定站立点,通过理论知识学习,认识到在野外工作中确定自己所在地在图上的位置是很重要的,通过对站立点的确立可以使已知地物与地图上的相应地物相对应,并很好地找到实地的地物的变化,一边很好的填图。

利用后方交绘法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的具体步骤如下:a)先通过罗盘确定地图的真北方向;b)确定观测点在图上的位置,用直尺切于该点;c)向实地目标(中国移动塔)瞄准,并沿尺边向前画方向线。

利用相同方法绘出黑板冲大桥桥墩与观测点之间的方向线。

d)两条方向线交汇的点就是我们观测的准确位置;e)用罗盘进一步确定,测量出两个物体在我们观测点的方位(中国移动塔的方位是292°,黑板冲大桥桥墩的方位是332°)。

观测站点三:大松子园村松茂水库位于学城的的东北方向,它的地理位置是东经102°50′40″,北纬24°50′00″。

大松子园村位于松茂水库的北部,公路穿插村子而过,村民的楼房及大部分的建筑物沿着公路的主干道呈条带状分布。

村子旁边分布着蔬菜地,村子里还种有柿子树。

公路为一般的两车道,沿着水库堤坝呈东北--西南的走向,为村民的出入带来了方便。

在地图上原有的民居主要分布在北部,现在在村子的南部也有分布,有继续延伸的趋势。

村民的房子主要为一层到三层的楼房,不难看出村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

在村子观看我们走过的路线,发现周围的植被并不茂盛,而且乔木类型主要为华山松和圣诞树,还有少量的滇油杉、水杉等。

在地势低的地方主要种着蔬菜,尤其是水库干涸的部位,村民已将其改为蔬菜地。

在菜地旁,稀稀拉拉的种着几棵柿子树(柿子属柿科,高大落叶乔木)。

我们实习季节是在冬季,降雨稀少,水库里的水源补给不足,水量储备少。

水库里水的面积已不能达到原来水库的最大面积的三分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