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项目教学教案
中药药理学项目教学教案第一章:中药药理学概述1.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3 中药药理学的意义与展望第二章:中药药效成分2.1 中药药效成分的分类与特点2.2 常见中药药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实例2.3 中药药效成分的提取与分析方法第三章:中药药理作用机制3.1 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的分类3.2 中医药理学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3.3 实例分析: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与应用第四章:中药药效评价方法与指标4.1 中药药效评价方法概述4.2 药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与判定4.3 中药药效评价实例分析第五章:中药药理学研究案例解析5.1 案例一:中药抗肿瘤作用的药理学研究5.2 案例二:中药抗氧化作用的药理学研究5.3 案例三:中药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药理学研究第六章:中药药理学在抗炎药研究中的应用6.1 炎症反应的药理学基础6.2 中药抗炎作用的药理学机制6.3 常用中药抗炎药的药理学研究案例第七章:中药在心血管药理学中的应用7.1 心血管疾病的药理学基础7.2 中药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7.3 常用中药心血管药物的药理学研究案例第八章:中药在抗肿瘤药理学中的应用8.1 肿瘤药理学基础8.2 中药抗肿瘤作用的药理学机制8.3 常用中药抗肿瘤药物的药理学研究案例第九章:中药在神经系统药理学中的应用9.1 神经系统的药理学基础9.2 中药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9.3 常用中药神经系统药物的药理学研究案例第十章:中药药理学在消化系统药理学中的应用10.1 消化系统的药理学基础10.2 中药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机制10.3 常用中药消化系统药物的药理学研究案例第十一章:中药药理学在呼吸系统药理学中的应用11.1 呼吸系统的药理学基础11.2 中药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机制11.3 常用中药呼吸系统药物的药理学研究案例第十二章:中药药理学在免疫系统药理学中的应用12.1 免疫系统的药理学基础12.2 中药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12.3 常用中药免疫系统药物的药理学研究案例第十三章:中药药理学在内分泌系统药理学中的应用13.1 内分泌系统的药理学基础13.2 中药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机制13.3 常用中药内分泌系统药物的药理学研究案例第十四章:中药药理学在泌尿系统药理学中的应用14.1 泌尿系统的药理学基础14.2 中药对泌尿系统的作用机制14.3 常用中药泌尿系统药物的药理学研究案例第十五章:中药药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15.1 中药药理学的国际化和现代化15.2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创新技术与方法15.3 中药药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与方法。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课程设计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并通过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掌握中药药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从事中药研究和开发提供必要的实验技术支持。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药理学实验的基本原理;2.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实验操作技能;3.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科学实验论文写作。
三、教学内容3.1 实验一:血管舒张作用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了解中药对血管舒张的作用以及测量中药的抗高血压能力。
实验原理在细胞培养系统中,可通过测定其对血管的舒张作用,来对中药的血管扩张作用进行评测。
实验步骤1.提取不同种类中药;2.考虑药物体积、浓度,制作不同浓度的药液;3.分别取得鸡冠中冠、香附、黄芪三种药液,测量其对血管舒张的作用;4.测量浓度为0.008g/mL的氯化铵的血管扩张作用;5.将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实验结果1.得出不同浓度中药的收缩压、舒张压变化;2.得出药效度可比性以及其扩张血管的能力。
3.2 实验二:炎症模型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中药抗炎作用的评测。
实验原理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中,可通过模拟炎症反应,来对中药的抗炎作用进行评测。
实验步骤1.提取不同种类的中药;2.将细胞存活率测量器移液到不同培养皿中;3.将药物添加到不同培养皿中;4.经过一定时间后,将药物注入培养皿中;5.测量存活率和细胞死亡率;6.将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1.通过对不同浓度药物的影响研究,测定药物的抗炎作用;2.通过实验结果,进一步对药物途径、治疗和炎症治疗的作用进行研究和总结。
四、实验考核实验之后,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考核:1.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按照实验要求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等作业。
2.实验后,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表现和实验报告,进行考核和评分。
五、总结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的课程设计,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掌握中药药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从事中药研究和开发提供必要的实验技术支持。
药理与中药药理实验第二版教学设计
药理与中药药理实验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所产生的药效及其机制的科学,中药药理是研究中药物在生物体内所产生的药效及其机制的科学。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包括: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药物分类、药理学基本概念和药物作用机制等知识;2.让学生掌握中药的药理学知识、了解中药材的药理作用、药效以及毒副作用;3.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的操作技能,了解实验室常用的基础设备和仪器;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药理学基本概念1.药物的定义、分类和临床应用;2.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3.药物的剂量-反应关系; 4.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2. 中药药理学1.中药材的基本属性及药理学分类;2.中药药理的基本理论和特征;3.中药的药效、毒副作用及药物相互作用。
3. 药理实验1.实验室常见设备和仪器的使用;2.药效测定实验;3.中药药理实验;4.不良反应实验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效以及中药材的属性、药效、毒副作用等内容。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药效测定、中药药理等方面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
3.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4.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药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等知识。
四、考核方式1.课堂测验 30%;2.实验操作 30%;3.期末考试 40%。
五、参考资料1.普通药理学:方俊,高杨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中药药理学:李开双,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3.药理实验指导书:陈宝瑞,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药药理学教学设计 (2)
中药药理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掌握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药效成分及其临床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中草药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草药的基本概念、种类、性质,掌握中药的常见品种、加工制作和用药方法。
二、教学内容1. 中药药理学基础•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作用•中药的基本分类和性质–中药的四性、五味、功效、归经等基本属性•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技术•中药的剂型和药效评价方法2. 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应用•清热解毒类–银翘解毒片、板蓝根等•滋阴补肾类–熟地黄、枸杞子等•行气活血类–川芎、丹参等•止咳平喘、祛痰化痰类–杏仁、桔梗、枇杷叶等3. 中药治疗常见疾病的应用•中药治疗感冒、咳嗽、头痛、胃痛、腹泻等疾病的常见方剂•中药治疗补肾、滋阴、养血、调经等方面的常见方剂和药物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通过讲授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中药的认知和理解。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和中药剂型的制作方法。
•病例分析:通过病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药治疗常见疾病的应用。
•视频教学: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加深学生对中药的印象和认识。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点名:通过点名,检查学生听课的情况和学生的出勤率。
•作业和考试:布置相应的作业和考试,检查学生对中药药理学的掌握情况和掌握程度。
•课堂互动:通过课堂互动,检查学生对中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教师讲授内容的反应和提问。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常见中药成分的提取和分析技术。
3. 学习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常见中药成分的提取技术。
3.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操作流程。
4.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提取仪器、分析仪器、实验室用具等。
2. 实验材料:中药材、化学试剂、实验动物等。
3. 实验指导书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中药药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讲解(30分钟)1. 教师讲解常见中药成分的提取技术,包括提取方法、条件和操作步骤。
2. 引导学生了解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三、实验操作(45分钟)1. 教师演示中药成分提取的实验操作流程,包括药材处理、提取剂的选择、提取条件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四、实验数据分析(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2. 学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讨论结果。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拓展1. 介绍其他中药成分的提取和分析技术,如有效成分的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等。
2. 介绍中药药理学实验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如对照实验、重复实验等。
3. 介绍中药药理学在临床应用中的案例和实例,如中药复方的研究、中药药效的评价等。
三、教学资源推荐1. 《中药药理学》教材或相关教学书籍。
2. 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书或相关实验教材。
3. 中药药理学研究论文或相关学术资料。
四、教学反馈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3. 学会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3.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中药药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2. 实验:指导学生进行中药药理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药药理学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
二、第一章: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教学内容: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
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1. 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1.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1. 讲解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 介绍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等。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第二章: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教学内容:1. 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
2. 常见中药的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1. 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
2. 常见中药的作用机制。
教学难点:1. 常见中药的作用机制。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1. 讲解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菌、抗肿瘤等。
2. 分析常见中药的作用机制,如皂苷、生物碱、多糖等成分的作用。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四、第三章: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学内容:1.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1.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
实验一附子炮制前后致小鼠中毒死亡的情况比较实验目的:用小鼠死亡数观察附子炮制前后毒性的不同实验原理:附子的有毒成份主要是乌头碱。
它的性质不稳定,经长时间用水浸泡和加热煎煮炮制,都可使乌头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
生附子中乌头碱含量高,经过炮制后乌头碱含量减少,毒性也降低,引起动物中毒死亡的剂量就比生附子大得多。
实验器材:小鼠笼(或罐)、电子天平、注射器(1ml),小鼠灌胃针头。
药品:生附子和熟附子水煎液1g/1ml、苦味酸。
材料:小白鼠。
体重18-22g,雌雄不拘。
实验方法1,取4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0.2ml/10g的生附子和炮制后的附子水煎液灌胃。
30min后观察两组小鼠中毒症状和死亡数有无不同。
2,生附子灌服后约20min动物出现腹部收缩,身体摇摆,步态不稳和不安静等现象;30min 左右可能死亡。
而炮制附子水煎液灌服后则无此中毒现象。
观察结果并记录。
实验结果:思考题:1.中药炮制后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2.为预防附子中毒,应如何降低其毒性延胡索炮制前后镇痛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醋酸扭体法观察延胡索炮制前后镇痛作用的变化实验原理:延胡索的醇制浸膏、醋制浸膏、散剂等均有明显镇痛作用。
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丑素次之,甲素较弱。
延胡索乙素为镇痛主要有效成分,其镇痛作用较吗啡弱但优于复方阿司匹林,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
与吗啡等麻醉性镇痛药相比副作用少而安全,没有成瘾性。
镇痛时对呼吸没有明显抑制,也无便秘等副作用。
生品中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煎液中有效成分低,醋制后生物碱成盐,易溶于水,镇痛作用增强。
左旋四氢巴马汀是一个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 受体,使纹状体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增加有关。
实验方法:取4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0.2ml/10g的生延胡索和炮制后的延胡索水煎液灌胃。
45分钟后分别腹腔注射0.7%冰醋酸溶液。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第一章:中药药理学概述1.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1.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3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1.4 中药药理学的意义与发展前景第二章:中药药效学实验方法2.1 中药药效学实验设计原则2.2 中药药效学实验的基本技术2.3 中药药效学实验的评价方法2.4 常见中药药效学实验案例分析第三章:中药药动学实验方法3.1 中药药动学实验设计原则3.2 中药药动学实验的基本技术3.3 中药药动学实验的评价方法3.4 常见中药药动学实验案例分析第四章:中药药理学实验器材与设备4.1 中药药理学实验器材的分类与选用4.2 中药药理学实验设备的使用与维护4.3 中药药理学实验器材的安全操作规程4.4 实验器材与设备的管理与保养第五章:中药药理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5.1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2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5.4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注意事项第六章:常见中药成分提取与鉴定技术6.1 中药成分提取的原则与方法6.2 中药成分鉴定技术概述6.3 常见中药成分的鉴定方法6.4 实验案例:某中药成分的提取与鉴定第七章:中药药理学实验案例分析7.1 抗炎药中药实验案例7.2 抗菌药中药实验案例7.3 活血化瘀药中药实验案例7.4 免疫调节药中药实验案例第八章:中药药理学实验安全与伦理8.1 中药药理学实验安全知识8.2 实验中的生物伦理问题8.3 实验中的化学伦理问题8.4 实验中的动物福利问题第九章: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实践9.1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与任务9.2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9.3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方法与技巧9.4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评价与反馈第十章: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进展与趋势10.1 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10.2 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的发展趋势10.3 中药药理学实验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10.4 未来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药药理学概述难点解析: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中药的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等多个方面,需要学生掌握其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教学设计
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教学设计简介药理学是医学、药学等学科中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药物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
而在许多医学和药学专业中,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必修课程,涉及中药物的药理作用和药效等内容。
为了更好地教授药理学和中药药理学,我们需要设计一些实验教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
实验教程设计设计1:药物的化学与药理学研究本实验旨在教授药物的化学与药理学研究方法,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选取一种具有化学反应的药物,如阿司匹林。
2.在化学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实验,观察阿司匹林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情况。
3.将实验结果与已知阿司匹林的药理学作用进行对比。
4.结合实验结果及对阿司匹林药理学作用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药物的化学反应和药理学机制。
设计2:药理学实验——酒精的药理作用本实验旨在使学生了解酒精对人体的药理作用,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将实验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实验生进行初始检测,以了解两组实验生在初始状态下的生理指标。
2.将实验组实验生口服一定量的酒精,对照组实验生不口服酒精。
3.同时监测两组实验生的生理指标变化,并分析生理指标的变化与酒精的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
4.通过实验结果及对酒精的药理作用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其对人体的影响。
设计3:中药药理学实验——黄芪的药理作用本实验旨在教授黄芪的药理作用与中药的药理学研究方法,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选取黄芪作为实验材料,制备出黄芪水提取液。
2.将实验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实验生进行初始检测,以了解两组实验生在初始状态下的生理指标。
3.实验组实验生口服一定量的黄芪水提取液,对照组实验生不口服黄芪水提取液。
4.同时监测两组实验生的生理指标变化,并分析生理指标的变化与黄芪的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
5.通过实验结果及对黄芪的药理作用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研究方法。
设计4:药物毒理学实验——铅的毒性作用本实验旨在教授药物的毒性作用,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将实验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实验生进行初始检测,以了解两组实验生在初始状态下的生理指标。
中药药理学项目教学教案
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案(___学年第一学期)学科中药药理学学时34教师姓名曲超青岛农业大学教案2014~2015 学年第2 学期二○一五年三月青岛农业大学教案注:表中()选项请打“√”课程开设总学时,课堂讲授、实验及其它教学时数:总学时:1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6学时使用教材、参考书或说明:【格式】[序号]作者. 书名[M].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份举例:[1] 杨世海. 中药资源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2] 方成武,王文全. 中药资源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注:1.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整个教案只用一个封面。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课程开设总学时,课堂讲授、实验及其它教学时数:总学时:1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6学时使用教材、参考书或说明:【格式】[序号]作者. 书名[M].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份举例:[1] 杨世海. 中药资源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2] 方成武,王文全. 中药资源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注:1.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整个教案只用一个封面。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课程开设总学时,课堂讲授、实验及其它教学时数:总学时:1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6学时使用教材、参考书或说明:【格式】[序号]作者. 书名[M].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份举例:[1] 杨世海. 中药资源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2] 方成武,王文全. 中药资源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注:1.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整个教案只用一个封面。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第一章:中药药理学概述1.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中药的作用原理与作用特点1.3 中药的药效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1.4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第二章:中药对神经系统的作用2.1 中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2.2 中药对周围神经系统的作用2.3 中药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2.4 中药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第三章:中药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3.1 中药对心脏的作用3.2 中药对血管的作用3.3 中药对血压与血液循环的影响3.4 中药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四章:中药对免疫系统的作用4.1 中药对免疫细胞的作用4.2 中药对免疫分子的作用4.3 中药对免疫性疾病的作用4.4 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五章:中药对消化系统的作用5.2 中药对胃肠运动的作用5.3 中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5.4 中药消化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六章:中药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6.1 中药对激素水平的影响6.2 中药对内分泌腺体的作用6.3 中药对内分泌失调的治疗作用6.4 中药内分泌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七章:中药对呼吸系统的作用7.1 中药对呼吸中枢的作用7.2 中药对呼吸道的作用7.3 中药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7.4 中药呼吸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八章:中药对泌尿系统的作用8.1 中药对泌尿器官的作用8.2 中药对尿液与排泄的影响8.3 中药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8.4 中药泌尿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九章:中药对血液系统的作用9.1 中药对血细胞的作用9.2 中药对血液凝固与抗凝的作用9.4 中药血液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十章:中药对骨骼系统的作用10.1 中药对骨骼生长与发育的影响10.2 中药对骨代谢的作用10.3 中药对骨折愈合的作用10.4 中药骨骼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十一章:中药对皮肤及附属器官的作用11.1 中药对皮肤的作用11.2 中药对毛发和指甲的作用11.3 中药对附属器官(如汗腺、皮脂腺)的作用11.4 中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实验研究第十二章:中药对生殖系统的作用12.1 中药对性腺的作用12.2 中药对生殖器官的作用12.3 中药对生殖系统疾病的作用12.4 中药生殖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十三章:中药对感官系统的作用13.1 中药对视觉器官的作用13.2 中药对听觉器官的作用13.3 中药对嗅觉和味觉的作用13.4 中药在感官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与实验研究第十四章:中药对炎症与免疫的作用14.1 中药抗炎作用的机制14.2 中药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14.3 中药在治疗炎症性疾病中的应用14.4 中药抗炎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十五章:中药的毒理学研究15.1 中药的毒性评价方法15.2 中药的毒性作用机制15.3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与风险管理15.4 中药毒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与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展开,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中药药理实验设计
第三章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第一节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提问:与化学合成药相比,中药药理作用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中药作用的两重性中药对机体既可产生治疗作用又可产生不良反应。
在疾病的治疗原则上,传统中医药学特别强调既要治病求本,又要标本同治,即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由于中药作用的多效性,应用中更能显示其标本兼顾的优势。
如清热药治疗感染性疾病,既能通过解热、镇痛等作用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产生对症治疗,又能通过抗菌、抗病毒等作用产生对因治疗。
(*解释中药作用的多效性:中药成分复杂,一味中药本身就是一个小复方,导致中药作用的多效性。
如:人参中已发现皂苷、挥发油、多糖、有机酸、微量元素等,其中人参皂苷有30余种,作用各不相同,人参全药应用时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物质代谢等均可产生影响。
相比而言,西药也可同时表现几种作用,如阿托品有解痉、抑制腺体分泌等多种药理作用,但从作用机理分析,都是M-R阻断作用。
因而,中药作用的面比西药要广泛得多。
)中要之有毒无毒、十八反、十九畏、禁忌等,强调了中药的不良反应和毒性,传统口服给药方法显示中药具有毒性低,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中药单体制剂和静脉注射剂的应用,中药的不良反应和毒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常见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肾毒性等。
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中药作用的差异性表现在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
(1)中药药理学是实验药理学,通过研究中药对动物(正常动物和病理模型动物)的作用来揭示中药药理作用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大多数中药对人和动物的作用基本一致,如动物实验发现黄连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也有效;丹参对人和动物抗血栓作用一致等。
但差异性也同样存在,如人口服茯苓煎剂可出现利尿作用,但家兔和大鼠灌胃均未发现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由此提示,动物实验结果尚不能完全显示中药对人的作用。
可考虑是方法学的问题影响了中药作用在动物身上的表达。
(2)中药作用的个体差异除与年龄、性别、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外,中医药理论还特别强调人的体质对用药的影响,如阳盛阴虚或阳虚阴盛之体,其实质尚待研究。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一)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一)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介绍本教程主要介绍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实施技巧。
实验目的•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实验材料•中药样品•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光谱仪•其他常用实验设备和试剂实验步骤1. 中药样品的准备和提取1.1 准备所需中药材料,并鉴定其品质和真伪。
1.2 按照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提取方法,如水煎提取、乙醇提取等。
2. 药理活性实验2.1 活性成分分析:使用HPLC等技术检测中药样品中的活性成分。
2.2 动物模型建立: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等,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2.3 给药方式和剂量选择: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和药物剂量。
2.4 药物作用观察和记录:观察和记录实验动物在给药后的生理和行为反应。
3.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3.1 统计分析: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3.2 结果解读:根据实验结果,对中药样品的药理作用进行解读和分析。
3.3 论证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对中药的药理机制进行论证和讨论。
安全注意事项•操作中要佩戴实验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中药样品。
•注意实验室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遵循实验动物伦理规范,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
结论本教程详细介绍了中药药理学实验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步骤,读者可以按照教程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同时,要注意安全和伦理规范,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
希望本教程对读者的学习和实践有所帮助!对不起,根据规则,我不能继续为您生成内容。
我已经为您提供了一份详细的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的示例,您可以根据这个示例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满足您的需要。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求,请随时告诉我,我会尽力提供帮助。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
教学方法:
结合理论实际,深入浅出。实验操作过程示教。
教学手段(挂图、幻灯、多媒体等):
1.幻灯
2.板书
3.示教
使用的教材及参考资料:
1.药理与中药药理实验
2.中药药理实验
3.中药学
4.中药化学
5.中药药理学
6.药理学教研室自编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
课后思考问题:
1.根据试验结果,试分析柴胡解热作用的特点。
1.实验是否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为什么?
2.分析茵陈蒿汤的利胆作用机制。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
授课题目:六、天麻对小鼠睡眠的影响
授课对象:中药专业本科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掌握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的表现。
2.掌握中药天麻的中枢抑制作用。
3.掌握药物协同作用的动物实验方法。
4.掌握中药药物的剂量换算及配制方法。
1.幻灯
2.板书
3.示教
使用的教材及参考资料:
1.药理与中药药理实验
2.中药药理实验
3.中药学
4.中药药理学
5.药理学教研室自编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
课后思考问题:
1.人参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是什么?
2.影响小鼠耐常压缺氧实验的因素有哪些?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
药理学教研室
2007年7月
授课题目:一、炮制对延胡索镇痛作用的影响(热板法、扭体法)
授课对象:中药专业本科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掌握热板法与扭体法的原理。
2.掌握热板法中小鼠痛阈值的测定方法及合格小鼠的筛选标准。
3.掌握小鼠扭体疼痛反应的评价方法。
4.掌握中药药物的剂量换算及配制方法。
3.示教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中药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1. 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药效学特性和作用规律的学科。
2. 中药的作用机制包括对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对生物分子靶的作用等。
3. 中药的药效学特点包括药效的时效关系、量效关系、个体差异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中药样品、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等)、生理盐水、试剂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酶标仪、PCR仪器、药理实验仪器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中药对实验动物的药效学实验a. 准备实验动物并对其进行分组。
b. 给予不同剂量的中药给实验动物。
c. 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的生理反应,如心率、血压等。
d. 分析中药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
2. 实验二:中药对生物分子靶的影响a. 提取实验动物的组织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实验。
b. 观察中药对特定蛋白表达的影响。
c. 分析中药的作用机制。
3. 实验三:中药对细胞培养的影响a. 准备细胞培养板并培养细胞。
b. 给予不同剂量的中药处理细胞。
c. 采用MTT法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中药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d. 分析中药的细胞毒性作用。
4. 实验四:中药对实验动物的毒理学实验a. 给予实验动物不同剂量的中药。
b. 观察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如体重变化、器官损伤等。
c. 分析中药的毒性特点和剂量关系。
5. 实验五:中药的综合药理学研究a. 综合分析实验一、二、三、四的结果。
b. 探讨中药的多靶点作用机制。
五、实验报告与评价2. 教师将对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结果分析的深度等。
3. 学生需参与实验报告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思考。
六、实验六:中药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1. 目的:探讨中药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
中药药理教案
中药药理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中药药理的基本概念、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内容,匡助学生全面了解中药的药理学知识,提高对中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2. 掌握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机制;3. 了解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领域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内容1.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1.1 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2 中药药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2. 中药的分类和作用机制2.1 中药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2.2 中药的主要作用机制2.2.1 活血化瘀作用2.2.2 温通散寒作用2.2.3 清热解毒作用2.2.4 补益调理作用3. 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3.1 中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2 中药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3.3 中药的合理用药原则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机制等内容。
2. 实例分析: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药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问题。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药药理学教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中药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中药药理学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中药药理学问题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进度安排本教案拟定为两个教学小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节课: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小时)1. 理论讲授:介绍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以及中药药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药药理学的理解和疑问。
第二节课:中药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1小时)1. 理论讲授:介绍中药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以及中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2. 实例分析: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药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中药行业工作中的中药药理学与临床应用实验教案
中药行业工作中的中药药理学与临床应用实验教案引言:中药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理学的研究对于中药行业的发展和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中药行业工作中,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验方法和教学案例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中药药理学及其在临床应用实验教案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个针对中药行业工作中的中药药理学与临床应用实验教案的范例。
一、中药药理学的重要性:1.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作用: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在机体内产生的药效、作用机制以及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科学,对于中药的研发、质量控制以及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药行业工作中,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析中药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并为中药的优化研发和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与定量、中药的药效和机制研究、中药在机体内的代谢与药代动力学等。
这些研究内容对于中药行业的产品质量控制、临床应用以及新药研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中药药理学与临床应用实验教案的重要性:2.1 实验教案的定义和作用:实验教案通过在实验室等实验环境中对中药的药效、药物代谢、药物机制等进行研究和模拟,为后续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中药行业工作中,编写中药药理学与临床应用实验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药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实验教案的内容和组成:中药药理学与临床应用实验教案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讨论等内容。
这些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中药的药理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方法。
三、中药药理学与临床应用实验教案范例:以下是一个针对中药行业工作中的中药药理学与临床应用实验教案范例,供参考:实验名称:中药XX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实验目的:探究中药XX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中药对机体各系统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 了解中药的药效学特点和药动学特点。
二、实验原理1. 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对生物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学科。
2. 中药的作用表现为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如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
3. 中药的药效学特点包括药效强度、药效速度、作用持续时间等。
4. 中药的药动学特点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中药样品、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等)、生理盐水、实验试剂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PCR仪器、酶标仪、显微镜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中药对神经系统的作用a. 准备实验动物并对其进行神经学检查。
b. 给实验动物给予中药样品,观察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c.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2. 实验二:中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a. 准备实验动物并对其进行心功能检查。
b. 给实验动物给予中药样品,观察其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c.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3. 实验三:中药对免疫系统的作用a. 准备实验动物并对其进行免疫功能检查。
b. 给实验动物给予中药样品,观察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c.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4. 实验四:中药的药效学特点研究a. 制备不同浓度的中药样品溶液。
b. 给实验动物给予不同浓度的中药样品,观察其药效强度和作用持续时间。
c.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5. 实验五:中药的药动学特点研究a. 给实验动物给予中药样品,监测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b.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五、实验报告与评价2. 实验报告需注重数据分析,包括统计方法的应用和结果的解释。
六、实验六:中药对消化系统的作用1. 准备实验动物并对其进行消化功能检查。
2. 给实验动物给予中药样品,观察其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教学设计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教学设计简介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学科,是了解中药药效、药物作用机制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基础。
而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则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药药理学知识的教材。
本篇文档旨在介绍一份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的教学设计,以供中药药理学相关教学者参考使用。
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中草药的淬取方法及检测2.中草药制剂的制备3.中药药效的测定方法4.中药药效的评价和分析方法5.药物安全性评价方法实验内容本次中药药理学实验共分为以下 5 个部分:实验一:中草药的淬取方法及检测要点: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药材,并利用常用淬取剂淬取;2.制备淬取液,并采用 HPLC 方法检测各组分含量。
实验二:中草药制剂的制备要点:1.以某种代表性的中草药为原料,制备其中一种制剂数量;2.采用相关的理化检测方法,对制剂质量进行分析。
实验三:中药药效的测定方法要点:1.选取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中草药药方,并根据剂型和用法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进行药效测定;2.采用常用的药效测定方法,对其药效进行测定。
实验四:中药药效的评价和分析方法要点:1.根据前两个实验得出的实验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药效进行评价和分析,包括无效、有效、高效等级的判定;2.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分析各个组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总体药效与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实验五:药物安全性评价方法要点:1.选取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药物,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价;2.采用常见的毒性实验方法进行毒性测定和评价。
教学方法和评价本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为“理论+实践”,即在传授中药药理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和操作经验积累。
评价主要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及结论等方面。
结束语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是一份重要的教学材料,它的设计方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指导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理解和掌握中药药理学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附子炮制前后致小鼠中毒死亡的情况比较
实验目的:用小鼠死亡数观察附子炮制前后毒性的不同
实验原理:附子的有毒成份主要是乌头碱。
它的性质不稳定,经长时间用水浸泡和加热煎煮炮制,都可使乌头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
生附子中乌头碱含量高,经过炮制后乌头碱含量减少,毒性也降低,引起动物中毒死亡的剂量就比生附子大得多。
实验器材:小鼠笼(或罐)、电子天平、注射器(1ml),小鼠灌胃针头。
药品:生附子和熟附子水煎液1g/1ml、苦味酸。
材料:小白鼠。
体重18-22g,雌雄不拘。
实验方法
1,取4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0.2ml/10g的生附子和炮制后的附子水煎液灌胃。
30min后观察两组小鼠中毒症状和死亡数有无不同。
2,生附子灌服后约20min动物出现腹部收缩,身体摇摆,步态不稳和不安静等现象;30min 左右可能死亡。
而炮制附子水煎液灌服后则无此中毒现象。
观察结果并记录。
实验结果:
思考题:
1.中药炮制后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2.为预防附子中毒,应如何降低其毒性
延胡索炮制前后镇痛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通过醋酸扭体法观察延胡索炮制前后镇痛作用的变化
实验原理:延胡索的醇制浸膏、醋制浸膏、散剂等均有明显镇痛作用。
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丑素次之,甲素较弱。
延胡索乙素为镇痛主要有效成分,其镇痛作用较吗啡弱但优于复方阿司匹林,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
与吗啡等麻醉性镇痛药相比副作用少而安全,没有成瘾性。
镇痛时对呼吸没有明显抑制,也无便秘等副作用。
生品中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煎液中有效成分低,醋制后生物碱成盐,易溶于水,镇痛作用增强。
左旋四氢巴马汀是一个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 受体,使纹状体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增加有关。
实验方法:
取4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0.2ml/10g的生延胡索和炮制后的延胡索水煎液灌胃。
45分钟后分别腹腔注射0.7%冰醋酸溶液。
15min后观察小鼠们15分钟内扭体的次数。
实验结果:
思考题:
1.炮制后延胡索镇痛作用增强的原因
实验二:生大黄制大黄对小肠运动的影响
实验目的:观察泻下药大黄、制大黄对小白鼠肠蠕动的影响以及它们的药理研究。
实验原理:大黄的主要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及二蒽酮类衍生物,大黄为泻下药的代表,临床发现病人大量服用大黄后会产生继发性便秘,在中医治疗中,常以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应用,以减轻此副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是因为大黄同时含有泻下作用的蒽苷及止泻作用的鞣质所致,蒽苷泻下作用强而作用时间较短,鞣质止泻作用强度较弱而作用时间长,大黄不同炮制品的致泻强度亦不同,生大黄的致泻强度高于熟大黄(九蒸九晒品、热压一次品及热压三次品)和制大黄酒(或醋)炒后泻下效力降低30%左右。
有研究表明,大黄煎煮时间越长,致泻作用愈小,以热水浸50℃以下减压浓缩为好。
实验步骤:取体重20±2g相近的小白鼠8只,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4只,用苦味酸做标记。
分别用上述3种炭末液0.2ml/10g体重灌胃。
给药30min后脱颈椎处死,切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肠的肠管,置于托盘上。
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从幽门至炭末前沿的距离作为“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取各组小鼠平均值,用公式计算炭末推进百分率。
炭末推进率=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cm)÷小肠全长(cm)×100%
实验结果:
思考题:1.大黄泻下的主要成分及机制
2.大黄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有何变化
实验三:猪苓泽泻对家兔的利尿作用
实验目的:学校导尿法,观察猪苓泽泻的利尿作用
实验原理:猪苓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具有利尿渗湿作用,且作用于黄芪、玉米须、木通、淡竹叶等。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实验研究表明猪苓的利尿作用与抑制肾小管对水、电解质的重吸收有关,但其利尿特点及分子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发现,其为利尿药,也有降血压的作用,可医治肾性水肿、心脏性水肿、烦热口渴、小便不利、泻痢及其他新陈代谢障碍等。
猪苓提取物对肾结石大鼠实验表明: 猪苓具有明显促进肾排泄Na+、k+、cl-,而抑制尿ca+排泄及抑制尿草酸钙结晶的生长与聚集作用,同时其肾脏骨桥蛋白(OPN) mRNA的表达也得到抑制,表现出明显的利尿和抑制尿结石形成作用,并具有明显的肾功能保护作用。
研究发现,猪苓含钾量不高(30mg) ,亦不稀释血液,其利尿作用可能是由于抑制了肾小管对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
泽泻性寒,味甘、淡,归肾、膀胱经。
具有利水渗湿、泄热之功效。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等症。
泽泻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这与其含有大量的钾盐有关。
泽泻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泽泻含三萜类化合物及甾醇、生物碱、苷类、黄酮、有机酸、氨基酸、多糖、挥发油等成分。
研究发现,泽泻对人及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使健康人尿量增加63%,尿中排钠、尿素量也增加,而泽泻经甲醇、苯和丙酮提取的组分T 10mg/kg给药可使猫和兔的血压下降。
实验步骤:取一只家兔称重,固定,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kg,固定在手术台上,插导尿管,排空膀胱内尿液,收集5~10min内尿液两次,一只家兔灌胃猪苓泽泻水煎液,另一只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30min后收集30min的尿液。
实验结果:
思考题:
1.影响中药利尿的因素有哪些?
2.猪苓利尿作用机制
3.泽泻利尿作用机制
实验四三七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
实验目的:学习玻片法测定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的测定,观察三七缩短出血时间的作用
实验原理:三七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
研究表明,三七的止血成分主要为三七素(Dencichine)。
三七素能促使血小板聚集、变形,释放ADP、血小板因子Ⅲ和钙离子等物质而达到止血作用。
三七中含有的三七皂苷与人参皂苷均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表现出剂量——反应模式。
在同等剂量下三七总皂苷与人参总皂苷的作用没有明显差异。
三七皂苷表现出对血浆凝血因子与血小板聚集性均有抑制作用。
且在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方面,三七皂苷与人参皂苷的作用相当。
人参三醇型皂苷具有溶血作用,人参二醇型皂苷的溶血活性很低。
因此,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实验步骤:取4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0.2ml/10g的三七和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
30min后剪去小鼠尾端尾巴3mm左右,每隔30秒用滤纸轻轻吸除尾巴上的血,直至血流自然停止。
然后45min左右,眼球取血滴于再玻片上两滴。
计时,每隔30秒用针头轻佻,直至有血丝出现,马上挑另一只予以验证。
即为凝血时间。
实验结果:
思考题:
1.三七及三七伤药片对凝血时间有何影响,此作用临床意义何在?
2.测定凝血时间有何临床意义?
实验五桔梗对小鼠的祛痰作用
实验目的:学习酚红从呼吸道分泌法,观察桔梗对小鼠的祛痰作用
实验原理:指示剂酚红自小鼠腹腔注射并经腹腔吸收后,可部分地由支气管黏液腺分泌入气道,有祛痰作用的药物在使支气管分泌液增加的同时,其由呼吸道粘膜排出的酚红也随之增多。
因而可从药物对气管内酚红排泌量的影响来观察其祛痰作用。
酚红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将气管放入定量的生理盐水中,加碳酸氢钠使其显色,用比色法,分光光度计,测出酚红的排泌量。
从而得到药物的祛痰作用。
实验步骤:取小鼠 4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桔梗水煎液组,按20ml/kg,体重,灌胃给药30min 后。
对照组给同体积生理盐水。
由腹腔注射酚红溶液0.5ml/只。
30min 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剥去气管周围组织,剪下自甲状软骨至气管分支处的一段气管,放进盛有3ml 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再加入0.1ml 碳酸氢钠溶液。
比较生理盐水组和桔梗组的液体颜色。
实验结果:
思考题:
1.桔梗祛痰作用的机制?
实验六人参对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
实验目的:了解人参对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掌握疲劳作用药物的常用筛选方法
实验原理:人参能促进人体对糖原和三磷酸腺苷等能量物质的合理利用,并使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转化为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为机体提供更多的能量,减轻体力运动时的疲劳。
本实验以小鼠游泳时间为指标观察人参的抗疲劳作用。
实验步骤:玻璃缸内加水,水深20cm,水温保持在20±0.5℃。
取4只小鼠,雌雄不限,称重,用苦味酸标记,随机分为两组。
给药组每只灌胃人参水煎液0.25ml/10g,对照组每只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给药后30min分别放入玻璃缸内游泳,立即计时并注意观察,当小鼠头部沉入水中10s不能浮出水面者即为体力耗竭,停止计时,记录小鼠游泳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分别算出两组的平均游泳时间实验结果:
思考题:
1.为什么人参可以抗疲劳?
2.影响小鼠游泳时间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