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上课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PPT教学课件
本文的中心是烛之武游说秦穆公而使之退 军。你觉得烛之武是如何利用这短短125字劝退 秦兵的?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以退为进,示弱臣服,消除敌意。
②“若 亡郑……君之薄也。”
亡郑有益于晋,无益于秦。
③“若舍郑……君亦无所害。”
存郑有益于秦。
投之以诚 说之以理 诱之以利
本文的中心是烛之武游说秦穆公而使之退 军。你觉得烛之武是如何利用这短短125字劝退 秦兵的?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 与秦接触。
晋
秦
崤山
新郑
公元前630年
郑
【识文断义】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 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师必退。”公从之。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 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 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书》。
• 6.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地叙述了一个
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体例。如《通鉴纪事本末》。
划分文章层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识文断义】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 贰于楚也。晋军函 陵,秦军氾南。
【交代故事背景】 秦晋围郑
以:因为,介词 于:对,介词 贰:从属二主(如逆子贰臣) 军:驻军(名用动)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烛之武一言,贤于十万师。
知人论世
•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约公元前442),春秋末期鲁国人,史学
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代表作《左传》以及现存最早的 国别体史书《国语》。
• 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
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 司马迁称左丘明为“鲁君子”。 •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重点字词
8、阙秦以利晋 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0、行李之往来 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2、失其所与,不知 13、吾其还也
1、晋军函陵,秦军范南。 2、因人之力而敝之。 3、且贰于楚也。 4、既东封郑。 5、夜缒而出。 6、与郑人盟。
1.何厌之有? 2.以其无理于晋。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失其所与,不知。 2.秦伯说,与郑人盟。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无能为也已。 5.何厌之有。 6.焉用亡郑而陪邻。
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之 辍耕之垄上
子犯请击之
是寡人之过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课堂练习
1.《 左 传 》 是 我 国 第 一 部 叙 事 详 细 、 完 整 的 _编_年__体____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 传》,相传为鲁国史官 _左__丘_明_____所著。具有很高的 文学价值,对后世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
执事:代指对方,表示恭敬。
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陪:增加。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行李:外交使者。
封:以……为边界。
肆:延伸、扩张。
济:渡河。
一词多义
夫 ①发语词:
夫晋,何厌之有?
②男人:
遂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那:
微夫人之力不及也。
烛之武巧妙利用 秦、晋两国之间的 矛盾,侃侃而谈, 不卑不亢,似乎处 处都在为秦国的利 益着想。说的秦伯 是心悦诚服,最后 答应撤军。
函( hán ) 氾( fàn ) 缒 ( zhuì ) 阙 ( quē ) 逢( páng )
佚( yì ) 朝(zhāo)
【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PPT教学课件
吃了无数次母亲做的捞面,但从没认真看过她擀面条的样子。想到这里,我轻轻来到院子里,厨房门开着,我站在离厨房几米远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母亲。 厨房里装的还是以前那种白织灯,夜色包围下加上腾空的水蒸气,白织灯散发的昏黄光线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母亲就在灯下,正用擀面杖擀面,擀面杖很粗大,她似乎要用很大的力气。面团在前后滚动的擀面杖下由崎岖粗糙变得慢慢平整,终于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上。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路,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
第五层:夫晋--唯君图之(晋君贪得无厌, 亡郑阙秦利晋的结果)
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一、善于揣摩心理。 机
二、善于分析利弊。
智 善
辩
三、善于利用矛盾。 的
辩
四、讲究语言艺术。 士
烛之武的成功最主要的表现在他的语 言艺术上,同学们请你们举几个表现卓越 语言艺术的例子。
晏子使楚、周恩来巧解外国记者的刁难 等等。 这些人身上体现的不仅是口才的艺术, 更是头脑、思想和智慧的胜利。在南北朝时 期,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一言之 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 师”
“别那么大口,小心烫着。” 我点点头。
“对对,放点醋,这样好吃,我去拿。” 她转身去厨房拿来醋,给我碗里倒。 “怎么样,淡不淡,再放点盐?” 我摇摇头。
“吃肉啊,那是我专门放面里的,快吃!” 我夹起一块肉吃在嘴里,她这才算满意,站在一边看我吃。我没有劝母亲去吃饭,因为我知道,我没吃完,她不肯去。 一碗面吃完,汗水顺着脸颊淌下,这捞面味道,一半在嘴里,香而纯,另一半在心里,有点酸楚。一小滴液体流进嘴里,涩涩的,咸咸的,不知道是汗,还是我眼角渗出的泪。 那个清晨 一大早,便被母亲叫起。我有些不满,平常我是总要在床上多赖一会儿的。可当我迷迷糊糊的看到母亲紧绷的脸庞时,我好像一瞬间明白了什么,心隐隐的颤抖起来。
第五层:夫晋--唯君图之(晋君贪得无厌, 亡郑阙秦利晋的结果)
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一、善于揣摩心理。 机
二、善于分析利弊。
智 善
辩
三、善于利用矛盾。 的
辩
四、讲究语言艺术。 士
烛之武的成功最主要的表现在他的语 言艺术上,同学们请你们举几个表现卓越 语言艺术的例子。
晏子使楚、周恩来巧解外国记者的刁难 等等。 这些人身上体现的不仅是口才的艺术, 更是头脑、思想和智慧的胜利。在南北朝时 期,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一言之 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 师”
“别那么大口,小心烫着。” 我点点头。
“对对,放点醋,这样好吃,我去拿。” 她转身去厨房拿来醋,给我碗里倒。 “怎么样,淡不淡,再放点盐?” 我摇摇头。
“吃肉啊,那是我专门放面里的,快吃!” 我夹起一块肉吃在嘴里,她这才算满意,站在一边看我吃。我没有劝母亲去吃饭,因为我知道,我没吃完,她不肯去。 一碗面吃完,汗水顺着脸颊淌下,这捞面味道,一半在嘴里,香而纯,另一半在心里,有点酸楚。一小滴液体流进嘴里,涩涩的,咸咸的,不知道是汗,还是我眼角渗出的泪。 那个清晨 一大早,便被母亲叫起。我有些不满,平常我是总要在床上多赖一会儿的。可当我迷迷糊糊的看到母亲紧绷的脸庞时,我好像一瞬间明白了什么,心隐隐的颤抖起来。
上课用《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的情况下又与楚国
05
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
06
秦军驻扎在汜南。
07
课文串讲
公元前630年
01
郑
02
新郑
03
秦
04
晋
05
秦 军
06
氾水
07
函陵
08
氾南
09
崤山
10
晋 军
11
秦晋围郑示意图
第一段仅25字,却道出很多内容,结合文章题目谈谈你的理解? ①“晋侯、秦伯围郑”,秦晋两国来势凶猛; 弱小郑国,兵临城下,危如累卵。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写出了秦晋围郑的原因都直接关系到晋国,而与秦国无关,这就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③“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两军分驻两边,互不接触,这就为烛之武秘密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
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使:派
若:如果
师:军队
辞:推辞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犹:尚且
为:做(什么) 已,同“矣”
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而:表转折,却
是:这
过:过错
然:可是
(烛之武)许之
许:答应
01
02
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敌军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
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烛之武临危受命
课文串讲
01
03
05
课文串讲
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烛之武的才能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听从
推辞 助词,主谓间取 尚且
动词,做
消句子独立性
“壮士不遇,英雄末路”,表达了自 己满腹才华却不被重用的委屈和不满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从了佚之狐的话。(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 了,不能干什么了。”
古代对男 子的尊称 顺承,才
Part 1
《左传》
全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作者:左丘明(鲁国史官)
内容:对孔子编纂的《春秋》的诠释和注解。
《春秋左氏传》
第一部记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三传 《春秋公羊传》
体例:第一部 编年体史书
《春秋谷(榖)梁传》
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
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
秦 晋
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
上,兵战为下。”——《孙子兵法》
何去何从?
亡郑利
(晋 )
舍郑利
(秦 )
与郑盟
还 同“悦”, 名次做动词,
高兴
结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天孙下、攘杨攘孙,戍皆之为,利乃往” 。
派遣
——司马迁
没有 那个人
达到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
依靠
损害
结交,同盟 同“智”
使状动语用后法置,句使,…“亡于,君灭有掉益” 介词,拿,用
把……当做边邑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
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 形作名,远地
哪里用得着 增加
(秦穆公),表尊敬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共74张PPT)
▪ 教训:一定要不断挖掘和重视人才,不要等 到危机出现后再重用人才。
▪ 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味太重。只身入 虎狼之地,能否说服秦伯谁也不敢打保票, 稍有不慎,惹恼了秦伯,自己掉了脑袋不算, 还可能被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后人 指指点点。抬出烛之武,既能提高成功的几 率,在成就烛之武的同时自己也落个“伯乐” 的美名。所以说他是一条狡猾的狐狸! ——嫉妒、红眼病。
2、从文中可看出,烛之武对国家大事了解得 很透彻。既然他一直不被用,他了解得那么 透彻想干什么?
▪ 与诸葛亮一样 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 准备。 尽管怀才不遇,但他的心始终没有 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 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 生一逞抱负的路径。“老骥伏枥,志在千 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 由。
惠公背约:
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 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 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 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 夕设版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 瑕”则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 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 现裂痕。
重耳过郑: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
(侧面写烛之武)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一个“必”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
第三课时
勇敢无畏
说退秦师: 夜縋而出
知难而上、义无反顾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夜:在夜里。名→状
既:已经
“
秦
晋
围 亡:使…灭亡。 [使动用法]
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 敢以(这事)烦……
越:跨过。 以:而。
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 鄙:把…当作边邑。 [名意动] 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 其:这件事 焉:为什么
▪ 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味太重。只身入 虎狼之地,能否说服秦伯谁也不敢打保票, 稍有不慎,惹恼了秦伯,自己掉了脑袋不算, 还可能被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后人 指指点点。抬出烛之武,既能提高成功的几 率,在成就烛之武的同时自己也落个“伯乐” 的美名。所以说他是一条狡猾的狐狸! ——嫉妒、红眼病。
2、从文中可看出,烛之武对国家大事了解得 很透彻。既然他一直不被用,他了解得那么 透彻想干什么?
▪ 与诸葛亮一样 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 准备。 尽管怀才不遇,但他的心始终没有 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 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 生一逞抱负的路径。“老骥伏枥,志在千 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 由。
惠公背约:
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 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 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 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 夕设版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 瑕”则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 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 现裂痕。
重耳过郑: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
(侧面写烛之武)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一个“必”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
第三课时
勇敢无畏
说退秦师: 夜縋而出
知难而上、义无反顾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夜:在夜里。名→状
既:已经
“
秦
晋
围 亡:使…灭亡。 [使动用法]
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 敢以(这事)烦……
越:跨过。 以:而。
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 鄙:把…当作边邑。 [名意动] 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 其:这件事 焉:为什么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说退秦师
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 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 还也。”亦去之。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 “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 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 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 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 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公和楚庄王。
3、十三经:《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
《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
《孝经》、《尔雅》、《孟子》。
烛之武退秦师
《僖公三十年·左传》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及其有关文言常识。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分析烛之武的形象,体会烛之武的劝说之词的魅力。 4、学习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情怀。
壹 文学常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 史著作,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相传为春 秋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粱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是对《春秋》的解释文本,长于叙 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
《春秋》是孔子据鲁国史书《鲁春秋》修订 的,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各国的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内 容),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 (叙事特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 典范。
史
书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
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 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 还也。”亦去之。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 “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 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 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 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 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公和楚庄王。
3、十三经:《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
《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
《孝经》、《尔雅》、《孟子》。
烛之武退秦师
《僖公三十年·左传》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及其有关文言常识。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分析烛之武的形象,体会烛之武的劝说之词的魅力。 4、学习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情怀。
壹 文学常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 史著作,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相传为春 秋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粱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是对《春秋》的解释文本,长于叙 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
《春秋》是孔子据鲁国史书《鲁春秋》修订 的,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各国的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内 容),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 (叙事特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 典范。
史
书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先秦价值观念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
为国以礼 忠诚不二
仁义 明智 信守道义
思辨看待
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国家都 是以利而合、因利而分,在 “利”“害”面前,“礼” “仁” “治” “武”又具 有相当的虚伪性。
总结全文
本文的动人之处: 1.烛之武的爱国主义精神,扶大厦之将倾的英雄气概; 2.烛之武高超的语言艺术,凭三寸不烂之舌退秦晋联军的魅力; 3.《左传》注重伏笔照应、讲究波澜起伏,注重详略得当的叙 事艺术。
贰 从属二主。
军 名词作动词,驻军。
重耳过郑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 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 国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 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 尽礼”为由,不听叔詹劝告,对重耳无 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 事。
郑、楚结盟
公元前632年四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 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 无险可据,又无礼于重耳,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 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今河南原阳西)。晋 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 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 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 也”。
惠公背约
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 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 许”为由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 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瑕”则指公元前651 年夷吾答应割让晋河东之地予秦一事。秦、晋两国之间的 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7页)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 年逃亡经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 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过楚国。 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 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是最终并没有感化 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必需要,还是在两年后 发动了这次战争。
《左传》介绍
《左传》本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 叙事具体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 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春秋》体例,记 述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 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 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它与《春秋公羊 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晋
秦
晋 军
秦
郑军
大家还了解哪些史书体例?
编年体: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例。
如:《春秋》《左传》等。
国别体: 先分不同国家,再在一国之内按年
代编写史书的体例。如:《国语》 《战国策》。
纪传体: 由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传记为
中心的史书体例。《史记》、 《汉书》、《后汉书》等。
朗诵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来自句和节奏烛之武是在什么状况下退秦师的?
烛 之 武 退 秦 师
导入: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一言之辩, 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 凭借自己的三寸之舌,说服秦伯不仅撤走 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 晋军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 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学习新课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介绍
《左传》本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 叙事具体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 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春秋》体例,记 述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 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 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它与《春秋公羊 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晋
秦
晋 军
秦
郑军
大家还了解哪些史书体例?
编年体: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例。
如:《春秋》《左传》等。
国别体: 先分不同国家,再在一国之内按年
代编写史书的体例。如:《国语》 《战国策》。
纪传体: 由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传记为
中心的史书体例。《史记》、 《汉书》、《后汉书》等。
朗诵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来自句和节奏烛之武是在什么状况下退秦师的?
烛 之 武 退 秦 师
导入: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一言之辩, 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 凭借自己的三寸之舌,说服秦伯不仅撤走 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 晋军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 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学习新课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ppt课件51张
版权声明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 为了您 和熊猫 办公以 及原创 作者的 利益, 请勿复 制、传 播、销 售,否 则将承 担法律 责任! 熊猫办 公将对 作 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 十倍的 索取赔 偿!
1.在熊猫办公出售的PPT 模板是免版 税类(R F:Ro yalty-Fr e e ) 正版受 《中国 人民共 和国著 作法》 和《世 界版权 公约》 的保护 ,作品 的所有权、版权和著作权归熊猫办公 所有, 您下载 的是PP T模板 素材的 使用权 。 2.不得将熊猫办公的PPT模板、PPT 素材, 本身用 于再出 售,或 者出租 、出借 、转让 、分销 、发布 或者作 为礼物 供他人 使用, 不得转 授权、 出卖、转让本协议或者本协议中的权 利。
1.在熊猫办公出售的PPT 模板是免版 税类(R F:Ro yalty-Fr e e ) 正版受 《中国 人民共 和国著 作法》 和《世 界版权 公约》 的保护 ,作品 的所有权、版权和著作权归熊猫办公 所有, 您下载 的是PP T模板 素材的 使用权 。 2.不得将熊猫办公的PPT模板、PPT 素材, 本身用 于再出 售,或 者出租 、出借 、转让 、分销 、发布 或者作 为礼物 供他人 使用, 不得转 授权、 出卖、测
朗读正音
秦军氾( fán )南
无能为( wéi )也矣 共( gōng )其乏困
夫( fú)晋,何厌之有 失其所与,不知( zhì) 秦伯说( yuè),与郑人盟
若不阙( quē)秦 版权声明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 为了您 和熊猫 办公以 及原创 作者的 利益, 请勿复 制、传 播、销 售,否 则将承 担法律 责任! 熊猫办 公将对 作 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 十倍的 索取赔 偿! 1.在熊猫办公出售的PPT 模板是免版 税类(R F:Ro yalty-Fr e e ) 正版受 《中国 人民共 和国著 作法》 和《世 界版权 公约》 的保护 ,作品 的所有权、版权和著作权归熊猫办公 所有, 您下载 的是PP T模板 素材的 使用权 。 2.不得将熊猫办公的PPT模板、PPT 素材, 本身用 于再出 售,或 者出租 、出借 、转让 、分销 、发布 或者作 为礼物 供他人 使用, 不得转 授权、 出卖、转让本协议或者本协议中的权 利。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共:通“供”供给
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名
今义:精神不好。
译文: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 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 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 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 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4. 以史为鉴,巧设离间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 晋,何厌之有?”
问题探究
5.品味郑伯劝说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问题探究
①首先,“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用 判断句诚恳地表明了态度,检讨过失,借此感染烛之武。从称谓看,用 “吾”“寡人(谦称)”称呼自己,放下身段;用“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称 呼烛之武,表达了敬重之意。
②其次,“恭维”。一个“求”字,郑伯身为国君,却能放下身份,难能 可贵;同时,较自然地向烛之武传达:“国难当头,拯救国家的重任非你莫 属。”其谦卑、恭维之态,可见一斑。
后一个 n.边界 阙:使动用法,使…受到损害削减 焉:从哪里
不使秦国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侵损,晋国从哪里取 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 晋国受益,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惟:希望 图:考虑
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 就率军回国。
补充
秦立晋君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逝世,他的宠妃骊姬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国君,晋国陷 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骊姬和奚齐,派人迎接晋献公之子重耳回国即位,重 耳辞谢;里克后又派人迎接重耳之弟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欲芮的意见, 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土地予秦,寻求秦国帮助。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 即晋惠公。
亡:使…灭亡。 使动用法。 敢:自言冒昧的谦辞 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44张PPT
▪ .第一段:交待事件背景及战争形势
▪ 原因:无礼于晋,贰于楚也
▪
伏笔一:秦、郑无利害冲突
▪ 形势:秦军函陵,晋军氾南
说明秦、晋两军来势凶猛
▪
伏笔二:秦晋两军分地驻守为烛之
武又说秦国提供了机会
精品PPT
第二段: 临危受命
▪ 1、面对困难,郑国君臣的表现如何?
▪ 答案:①佚之狐出谋划策,力荐烛之武;②郑 伯从谏如流,情真意切,感动了烛之武;③烛之 武面对郑伯的诚意,承担了说退秦师的重任
精品PPT
文学常识
一、史书常见的几种体例
(一)编年体:是一种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例
(1)《春秋》,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孔丘依据 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工整理修订而成)。
(2)《左传》,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事详明的编年史 (相传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
(3)《资治通鉴》,我国古代最大的编年体通史(北宋 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精品PPT
2、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精品PPT
3、焉 ① 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 焉用亡郑以陪邻?
阙:侵损、削减
13、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如果)没有
夫: 那
精品PPT
词句翻译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 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 知道那是困难的。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已经在东部把郑国当作疆界,又想扩张西部 的疆界。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削减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52张PPT)
志士、勇士、辩士
从故事发展来看,本文记叙有什么特点? 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留干去枝,详略得当。 对话简洁,语言精练。
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2、共其乏困 (共,通“供”) 3、何厌之有?(厌,通“餍”,满 足) 4、秦伯说 (说,通“悦”) 5、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词类活用
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延伸,扩张
疑问代词, 哪里。 阙:使动用法, 使……减少。
有利于
句首语气词, 表示希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考虑
之:代词,指阙秦以利 晋这件事。
亡郑与否利益分析
亡郑 于秦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邻之厚,君之薄也。 于晋 E、增强了实力 F、必攻秦 历史:曾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存郑 C、可得到郑之供给 D、君亦无所害
越过
边邑,名词意动用法, 把……当作边邑。
指郑国,形作名,远地。
反问句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
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增加判断句焉:疑问副 词,何,为 什么
以:连词, 而,表顺接。
放弃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以为:古:“以之为”,将…当 作 今:认为 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常用为主办国或主办方。
行李:古:出使的人。 今:出门所带的包裹。
乏困:形作名,缺少的东西。
同“供”, 供给
给予
曾经 恩惠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 也。
(修筑防御工事) (渡河)
而:连词,表转折。
名作状 在早上,在晚上
名作状,向东面
有何厌,宾 语前置 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D 不同于其他三个选项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见秦伯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 多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 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 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 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 历代散文的典范。
时代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 。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其一,郑国曾二次得 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 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 632 年时晋、楚之战中,郑 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 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 “盟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 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 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 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 也就必然了。
已,通 “矣”, 了。
共,通 “供”, 供给、供应。
厌,通 “餍”, 满足。
说,通“悦”, 高兴。
知,通 “智”, 明智,聪明。
3、古今异义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 (1)东道主 人。
• 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 •古义:出使的人。例:行李之往来。 ••今古义义::出缺门少时的所东带西的。包例裹:等共。其乏困 (3)乏困 。 •今义:疲劳。
•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否定判断) • 2、省略句
• (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 (省略介词“于”) • (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 (省略主语“烛之武”)
• (3)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 (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
• 3、宾语前置 • 夫晋,何厌之有? • (“有”的宾语“何厌”前置, • “之”作为标志。 • 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 • 4、状语后置 • 以其无礼于晋 • (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 • 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
•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
•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第一部词典
《尔雅》
•第一部神话集
《山海经》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论语》
•《左传》简介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 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 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 》和《公羊传》、《谷梁传》都 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 们又被称为“春秋三传”。《左传 》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 名《左氏春秋》。
(4)夫人 •古义:那人。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2、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 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 变薄弱。
•烛之武
•于秦
•亡郑以陪邻——失策
•(争取结盟)•建议: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说服秦伯 •(经过)
•晋有野心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离间)
•何厌之有
•(举例论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推理论证)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戌之,乃还
•秦晋退师 •子犯请击之……
•(结果)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晋文公——不可 •失其所与——不知
•吾其还也
•以乱易整——不武•Biblioteka 语解 释•1、且贰于楚也。
贰 •从属二主
:
•驻扎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 •推辞
:
•假如
•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 •把…当作边邑
:
•增加
•4、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 •出使的人
时又从属于楚)
•秦•1.秦晋的友好关系 •(秦晋之好) •国•2.扩张争霸的野心
•秦
•公元前630
•秦 军
•晋 军
•晋
•新
郑•郑
•烛之武说服秦君的四点理由 •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
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 乏困,君亦无所害。
•三、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释“秦晋之好”
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 被迫流亡,历经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 、秦国等诸侯国。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齐国是以 厚礼相待,而在经过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君说如 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杀了。重耳到了楚国,受到 优厚的招待,并许诺楚王,有朝一日两国交战先退避九 十里。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机,派人把重耳请到秦国 ,并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是历史 上的秦晋之好。今天两家要联姻,还说欲结秦晋,当由 此而出。再后来,秦穆公派兵把重耳护送回国当了国君 ,就是晋文公。
•四、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 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之。
•(•亡表郑面)•秦对
•舍郑
•对 秦
•亡郑
•(深入)
•对 秦
•无利,有小害
•无害,有小 利
•将有大 害
•分析利弊,层层深入
• 点拨: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 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
•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 。
•6、敝 •①坏,破旧。 •(例:使史更敝衣草屦。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②谦词,敝人 。 •③疲惫。 •(例: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资治通鉴》) •④损害,衰败。 •(例: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重要虚词例释
•1、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4、之 •① 唯君图之 •(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② 子犯请击之 •(代词,代秦军) •③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助词“的”) •④ 臣之壮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
•5、其 •① 君知其难也 •(他的,代词) •② 吾其还也 •(表祈使的语气副词) •③ 以其无礼 •(郑国,代词)
重要实词例释
•1、贰 •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 •(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远的地方。 •(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庸俗,鄙陋。 •(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 庄公十年》) •③看不起,轻视。 •(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左传 昭公十六年》)
• 3、许 • ①准许。 • (同现代汉语) • ②答应,听从。 • (例:“许之。”、“许君焦、暇……”) • ③赞同。 • (例: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 ④约数。 • (例: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 ⑤表处所。 • (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
即东封郑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 意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若不阙秦 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阙秦以利晋 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共其乏困 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 西。
4、特殊句式
• 1、判断句
• (1)是寡人之过也 • (“……也”表示判断)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 知道那是困难的。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已经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 的疆界。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削减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
•古汉语常 识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 能为也已
• (2)行李之往 来,共其乏困 • (3)夫晋,何 厌之有 • (4)秦伯说, 与郑人盟 • (5)失其所与 ,不知
•晋师撤离
分析人物形象
•烛之武 深明大义 “志士” 知难而上 “勇士” 机智善辩 “辩士”
•佚之狐 慧眼识才 “伯乐”
•晋文公 •头脑清醒 •理智判断
“霸主”
• ●《烛之武退秦师》结构图解
•烛之武退秦师
•不可 靠
•于秦有益
•秦晋围郑 •理由(无理于晋;贰于楚)
•(起因) •灭郑无益
•越国以鄙远——困难
•2、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目的,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目的,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3、焉 •① 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 朝济而夕设版焉 •(兼词,于此)
•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 薄也)。
•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
•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
•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D 不同于其他三个选项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见秦伯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 多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 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 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 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 历代散文的典范。
时代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 。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其一,郑国曾二次得 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 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 632 年时晋、楚之战中,郑 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 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 “盟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 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 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 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 也就必然了。
已,通 “矣”, 了。
共,通 “供”, 供给、供应。
厌,通 “餍”, 满足。
说,通“悦”, 高兴。
知,通 “智”, 明智,聪明。
3、古今异义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 (1)东道主 人。
• 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 •古义:出使的人。例:行李之往来。 ••今古义义::出缺门少时的所东带西的。包例裹:等共。其乏困 (3)乏困 。 •今义:疲劳。
•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否定判断) • 2、省略句
• (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 (省略介词“于”) • (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 (省略主语“烛之武”)
• (3)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 (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
• 3、宾语前置 • 夫晋,何厌之有? • (“有”的宾语“何厌”前置, • “之”作为标志。 • 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 • 4、状语后置 • 以其无礼于晋 • (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 • 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
•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
•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第一部词典
《尔雅》
•第一部神话集
《山海经》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论语》
•《左传》简介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 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 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 》和《公羊传》、《谷梁传》都 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 们又被称为“春秋三传”。《左传 》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 名《左氏春秋》。
(4)夫人 •古义:那人。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2、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 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 变薄弱。
•烛之武
•于秦
•亡郑以陪邻——失策
•(争取结盟)•建议: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说服秦伯 •(经过)
•晋有野心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离间)
•何厌之有
•(举例论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推理论证)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戌之,乃还
•秦晋退师 •子犯请击之……
•(结果)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晋文公——不可 •失其所与——不知
•吾其还也
•以乱易整——不武•Biblioteka 语解 释•1、且贰于楚也。
贰 •从属二主
:
•驻扎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 •推辞
:
•假如
•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 •把…当作边邑
:
•增加
•4、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 •出使的人
时又从属于楚)
•秦•1.秦晋的友好关系 •(秦晋之好) •国•2.扩张争霸的野心
•秦
•公元前630
•秦 军
•晋 军
•晋
•新
郑•郑
•烛之武说服秦君的四点理由 •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
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 乏困,君亦无所害。
•三、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释“秦晋之好”
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 被迫流亡,历经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 、秦国等诸侯国。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齐国是以 厚礼相待,而在经过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君说如 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杀了。重耳到了楚国,受到 优厚的招待,并许诺楚王,有朝一日两国交战先退避九 十里。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机,派人把重耳请到秦国 ,并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是历史 上的秦晋之好。今天两家要联姻,还说欲结秦晋,当由 此而出。再后来,秦穆公派兵把重耳护送回国当了国君 ,就是晋文公。
•四、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 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之。
•(•亡表郑面)•秦对
•舍郑
•对 秦
•亡郑
•(深入)
•对 秦
•无利,有小害
•无害,有小 利
•将有大 害
•分析利弊,层层深入
• 点拨: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 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
•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 。
•6、敝 •①坏,破旧。 •(例:使史更敝衣草屦。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②谦词,敝人 。 •③疲惫。 •(例: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资治通鉴》) •④损害,衰败。 •(例: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重要虚词例释
•1、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4、之 •① 唯君图之 •(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② 子犯请击之 •(代词,代秦军) •③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助词“的”) •④ 臣之壮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
•5、其 •① 君知其难也 •(他的,代词) •② 吾其还也 •(表祈使的语气副词) •③ 以其无礼 •(郑国,代词)
重要实词例释
•1、贰 •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 •(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远的地方。 •(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庸俗,鄙陋。 •(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 庄公十年》) •③看不起,轻视。 •(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左传 昭公十六年》)
• 3、许 • ①准许。 • (同现代汉语) • ②答应,听从。 • (例:“许之。”、“许君焦、暇……”) • ③赞同。 • (例: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 ④约数。 • (例: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 ⑤表处所。 • (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
即东封郑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 意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若不阙秦 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阙秦以利晋 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共其乏困 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 西。
4、特殊句式
• 1、判断句
• (1)是寡人之过也 • (“……也”表示判断)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 知道那是困难的。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已经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 的疆界。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削减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
•古汉语常 识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 能为也已
• (2)行李之往 来,共其乏困 • (3)夫晋,何 厌之有 • (4)秦伯说, 与郑人盟 • (5)失其所与 ,不知
•晋师撤离
分析人物形象
•烛之武 深明大义 “志士” 知难而上 “勇士” 机智善辩 “辩士”
•佚之狐 慧眼识才 “伯乐”
•晋文公 •头脑清醒 •理智判断
“霸主”
• ●《烛之武退秦师》结构图解
•烛之武退秦师
•不可 靠
•于秦有益
•秦晋围郑 •理由(无理于晋;贰于楚)
•(起因) •灭郑无益
•越国以鄙远——困难
•2、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目的,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目的,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3、焉 •① 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 朝济而夕设版焉 •(兼词,于此)
•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 薄也)。
•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
•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
•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