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为实现业务活动目标而建立的各种制度和措施,旨在规范和监督企业各项活动的进行,保证企业能够有效运作,预防和识别风险并及时加以控制。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运作效率,降低风险,保障资产安全,提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就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进行探讨。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合理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应当符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有针对性地规范企业内部各项活动,并能够在实践中保证其有效执行。

2. 完整性:内部控制应覆盖企业各个环节和业务活动,确保对企业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和控制。

3. 及时性:内部控制应当能够及时发现和反映企业的异常情况和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风险扩大。

4. 可靠性:内部控制系统应该是可靠的,其设计与执行应得到有效实施。

5. 适应性:内部控制应当能够适应企业经济环境变化、组织结构变化、管理层变化等因素的变化。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常用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包括自评价、外部审计评价、内部审计评价等。

自评价:企业内部自评价是企业对自身内部控制效果进行自主性评价的过程。

企业可以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框架》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自我评价体系,并通过自查、自评、自改的方式,不断改善和完善内部控制。

外部审计评价:外部审计评价是指由独立的专业人员或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评价。

外部审计评价通常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两个方面。

内部控制的设计评价主要是评价内部控制的制度设置是否合理;内部控制的执行评价主要是评价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除了以上评价方法外,企业还可以借鉴一些国际上的内部控制评价指导原则,如《美国SOX法案》、《企业内部控制基础框架》、《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等,以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的水平。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合法合规性和资产的安全性,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控制措施。

其有效性评价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判断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完善、科学和有效。

1. 目标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评价其有效性首先需要考察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实现。

企业是否能够合理运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等。

2. 组织结构: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还需要具体考察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否合理和完善,包括是否明确责任和权限,部门间是否协作配合,管理层是否有效履行领导和监督职责等。

3. 内部流程: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还需要考察企业内部流程是否合理、规范和高效。

采购流程、销售流程、资金流程和人事流程等是否明确、规范和高效。

4. 内部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还需要考察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是否完善和有效,包括内部审计、内部检查和内部报告等。

企业内部是否有有效的内部监督力量,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1. 方案设计评价法: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首先需要考察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和科学,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可以通过查看企业内部控制手册、审查内部控制流程图和制度文件等来进行评价。

3. 绩效评价法: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还需要考察企业内部控制的绩效,即企业内部控制的达成情况和效果。

可以通过比较实际经营情况和预期经营情况,分析差异和原因,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绩效。

4. 内部审计评价法: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具有专业性和独立性。

通过内部审计的评价,可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客观、全面和专业的评价。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是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可以从目标实现、组织结构、内部流程和内部监督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可以采用方案设计评价法、工作效能评价法、绩效评价法和内部审计评价法等方法进行评价。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中国流通业自改革开放后,蓬勃发展,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内部控制环境涉及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在日益增长的监管压力下,内部控制环境的评价指标的构建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此,本文力图探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期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服务。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概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组织架构、决策程序、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和合规控制等五个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被认为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维护企业的稳定运营的重要保障。

1、组织架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组织架构是指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强弱。

企业设计组织架构时,需要考虑组织内部的功能与职责角色分配,从而实现管理有序化。

2、决策程序指企业内部重要事项的决策程序,主要涵盖决策程序的定义、组织运行和实施等内容。

正确的决策程序有助于管理层对企业的经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管理机制指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下的激励机制、财务审计机制、责任制度、信息报告机制等。

这些机制能够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有效保障企业的发展。

4、管理制度指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组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运营管理制度、安全技术管理制度等。

这些制度能够有效的指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实现企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5、合规控制指企业合法遵守《公司法》等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违规,规范经营行为,保障企业合规经营秩序。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综合评分指标综合评分指标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包括组织架构、决策程序、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合规控制等多种指标,有助于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进行整体评价。

2、定量分析指标定量分析指标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经营关键比率分析、定量考核模型、经济效益评价、绩效评估模型等。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而建立并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

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管理层防止和解决各种风险,使企业运作更加有效和高效。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探讨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企业能够达到其经营目标和控制风险的能力。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合规性:企业内部控制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的要求,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规定。

2.全面性: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应当覆盖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层面,对各种风险有一个全面的防范和管理。

3.灵活性: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及时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业务活动的调整。

4.适应性: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应当具备一定的适应性,能够随着企业的规模和经营范围的扩大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内部监督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如下所示:1.审计评价:审计机构可以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评价。

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和操作的全面审查,发现可能存在的弱点和风险,提出改进建议。

2.风险评估:企业可以通过对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层面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控制不力的方面,进而加强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3.内部自评估:企业可建立内部评价机制,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自评估。

通过员工的自查和自评,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4.关键风险指标评价:企业可以建立关键风险指标评价体系,通过监控企业关键业务活动的指标,及时发现风险点,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5.管理层评价: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对内部控制效力进行检验和评估。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对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发现和解决各种潜在的风险点,保障企业的经营安全。

浅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浅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4 企 业 发展 潜力 指 标 : 、 主要 通过 营业 收 入 增 长率 来反 映 。 业 收入 增 长率 一 本年 营 营 ( 业收入 上年营业收入) /上年营业收入。 该 指标 可 以从企 业 的市场 营销 能力 和经 营趋 势 的 角度 来 反 映企 业 发展 潜 力 。 ( ) - 定性指标 C O报 告针 对 内部控 制 , OS 划分 了五 个 要素 。根 据这 种 划 分 , 者认 为 定 }指 标 可 笔 生 以划 分 为 以 下几 方 面 内容 : i 内部 控 制环 境评 价 指标 : 、 内部控 制环 十 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境 评价 指标 丰要 川 _评价企 业 内部 控制 的基 企业 内部 控 制 评价 指 标 体 系 要 从 定 性 础 条 件情 况 , 能够 从 侧 面反 映 出企 业 内部控 制未 来 的 执行 能 力 。共 包 括五 方 面 内容 : 企 指 标和 定量 指 标 两 个方 面 着手 。


企 业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 系基本
内 容
( ) 一 评价 主体 《 企业 内部控 制评价指 引 中明确规 定 :企业 可 以将组 织和 实施 内部 控制 评价 的 “ 工作授权给企业内部的审计稽核部门 , 由该 部 门全权 负责 。 ”同时 , 企业 内部 的审计 由于 稽 核 部 门是企 业独 立设 置 的部 门 , 其独 立性 牧强, 而且其工作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也较强 , 小仅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 睛况 , l知晓企 而 _ 业 内部的风险管理程序。所以, 企业 内部控 制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主体 , 多为 业内部 审计稽核部 门。 ( ) f ̄据 - 评' C r 在 企 业 内部 审 计 稽 核部 门的 评 价 过程 中, 实施评价的依据主要是我国内部审计协 会 20 年 4 1 03 月 2日颁 布 的 内部 审讣 具 体 准则第5 号 ——内部控制审计 根据指标 。 规定 , 严格对企业 内部控制指标进行分析评 价 , 汪评 价 结果 的 公允 性 和合 法 性 。 保 ( 评价内容 三) 企 业 内部 控 制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评 价 内 容侧 重 十两 点 : 企业 内部 控 制的设 计和 运行 , 主要 评价 内部控 制 指标 评价体 系的 这种设 计 和运 行 是否 有 效 。详 见表 l 。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内容摘要: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检验,是对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执行过程的监控。

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公司审计,都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状况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因此建立科学严格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仅是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实施的要求,也是保证企业经营战略有效执行的基石。

关键词:内部控制指标评价模型企业内部控制涉及面广,定性因素多,利用单一指标不能对其全面评价。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后,判断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经营中运用内部控制评价系统进行监督评价,要以防范风险、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营效率为宗旨。

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建立的必要条件有:存在预先确定的标准;能够计量结果;能够纠正偏差。

因此,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目的是完成既定目标或标准。

一旦目标确立,组织中所有成员都明确与自己奖惩相结合的业绩目标及成果。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执行和评价,三者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只有通过三者的高效互动,企业才可能达成既定的内部控制目标。

而在此过程中,内部控制评价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关键评价指标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是内部控制评价的载体,也是内部控制评价内容的外在表现。

最佳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能综合反映多种内部控制因素,将定性的评价因素和定量的评价指标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相结合,结果静态评价与过程适时动态评价相结合,有形评价指标与无形评价指标相结合,所有者利益与市场顾客导向评价相结合四方面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评价的体系构成按内部控制的设计、实施、运行的整个过程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评价内部控制设计是构建内部控制的前导性工作,其合理性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的构建效果和运行效果,是构建内部控制的基础。

设计合理性评价就是要从整体上分析其构成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是否合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内部控制的系统性评价。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有效性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有效性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有效性作者:刘惠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34期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一政策文件中明确指出,企业要充分借助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性和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并编制相应的审计报告。

但我国国有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政策指引和统一标准限制。

在评价方法应用不合理的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存在失实现象。

本文以国有企业为研究主体,以企业业务环节和管理流程为主要内容,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国有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一、内部控制评价有效性的相关概述依据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内部控制评价就是指对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一系列制度、方法和措施进行全面评估,既要考虑到内控制度本身是否具备可执行性,还要对内控系统运行流畅性进行全过程评价。

通常认为,内控评价工作从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这两个方面展开。

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评价重点在于内控制度的运行,包括内控执行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并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信息支持;而第三方审计机构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则更多关注财务报表信息,以财务信息准确性、内部管理有效性和业务流程规范性为评价维度。

一般情况下,企业会采取内部审计部门为内控评价主体、外部审计机构为辅助工具的形式,定期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而外部评价通常是为了满足企业财务审计、政策法规以及管理质量提升等目的;内部评价则是为了突出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并有效发挥内控评价在会计信息质量、业务流程设置以及资产运营保值等方面的作用。

此外,从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层面来说,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模糊评级法、穿行测试法等。

企业需要联系自身管理需求,选择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依据国家对现代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内部控制评价指导等相关文件,联系行业特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及管理需求等关键因素,针对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的制度建设、风险防范、业务控制以及监督审计等全过程,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方法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建立在风险管理基础上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以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促进经营活动合法合规、提高内外部信息的可靠性及准确性的一种管理手段。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保障企业经营活动无误、规范、透明,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评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各项要素是否完整、科学、切实可行,在实际运作中能否顺利实施,从而确定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并提出改进建议。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一种方法是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准则、评价目标、评价指标等。

这些评价指标可以从五个层面进行考虑: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人员素质等方面。

评价控制环境的有效性可以从企业文化、道德风险、领导者行为等角度考察。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确定企业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的过程。

评价风险评估的有效性可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控等方面进行考察。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包括企业内部流程、制度和规程等措施。

评价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可从流程完整性、制度规范性、流程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考察。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和保障,包括企业内部信息的收集、传递和使用,以及各级管理层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等。

评价信息与沟通的有效性可从信息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考察。

5. 监督与反馈监督与反馈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闭环过程,包括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和改进等。

评价监督与反馈的有效性可从监督机制、反馈机制、改进效果等方面进行考察。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方法。

问卷调查可以通过发放问卷,收集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知和评价意见,从而了解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满意度和建议;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面评估机制,可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外部审计则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评价其有效性。

[我国内部控制评价小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

[我国内部控制评价小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

[我国内部控制评价小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一、引言2022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发布《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原定于2022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但由于条件尚不够成熟推迟了执行时间。

根据该规范,上市公司管理层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年度评价和转向评价。

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2022年4月,监管部门又相继出台了基本规范的相关指引,进一步完善了内部控制相关法律,至此,我国内部控制监管规定正式实施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关于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2.关于评价所采用的内部控制框架评价指引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评采用基本规范、应用指引及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而并没有采用国际上认可度比较高的框架。

这提高了我国刚颁布的一系列内部控制规范的强制力和地位,有利于促进法规的实施。

但却不利于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但是我国涉及到内控的有关规定政出多门:06年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等。

2006年沪深两市分别颁布了针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指引》,要求上市公司遵循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公司章程及董事会议事规则等内部制度、合法授权使用和处置资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可靠等基本目标。

这些法规的范围相互交叉,内容多有重叠,同一个公司可能同时适用不只一个内部控制规范。

因此,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评价依据各不相同。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要融合,正因为有风险才需控制,两者是一个事件的两个方面,在实践中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基本上是一致的。

融合后,企业设一个风险控制部就够用了。

我国内部控制法规和其他法规之间的融合度不高,使得内部控制评价的执行的必要性降低,也增加了企业的执行成本。

3.评价结论的判定标准基本规范要求企业方和注册会计师均应将缺陷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三级。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通过对企业
各种资源和活动的监督、管理和评价,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高效和安全,防
范和减少各种风险,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益。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在实际应用中是否能够达到预期
的目标和效果。

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能够保证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合规性强,资产
安全和业务运营高效。

有效的内部控制还可以减少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增强企业的可持
续竞争力。

1.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

这种方法重点考察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完善程度、内部控制环境、风险管理能力、控制活动执行情况和信息反馈等方面的情况。

2. 内部控制流程评价方法:通过对企业各个业务流程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了解
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漏洞,评估内部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这种方法侧重于对
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的内部控制措施进行评价,包括审批流程、制度执行、风险防范和内
部监督等。

3. 内部控制自评方法:企业内部根据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要求,自行开展对内部
控制的评价工作。

这种方法强调企业自主性和主动性,通过自评的方式检查和发现问题,
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4. 第三方审计方法:企业可以通过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这种方法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能够为企业提供独立的
评估结果,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万 别。
结合 以上各位学者的观点 , 笔者认为: 企业 内部控制的有
C O报告( 9 ) OS 1 2 提出, 9 如果董事会和管理层能够合理 效性是可 以衡量的,其判断标准主要是看企业的内部控制活 保证经济实体的经营目标得到实现、 财务报表可靠、 遵守法律 动是否能 为其 目标 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如果保证 的水平处 和规章制度 , 内部控制系统是有效的。K MG( 9 9) 则 P 1 9 在其 于有效内部控制的区间内 , 内部控制是有效的 ; 则 反之 , 如果 《 内部控制: 实务 指南》 中强调 内部控制有效 性包括设计有效 保证的水平低于合理水平 , 则内部控制是无效的。

Hale Waihona Puke 址 审计委 员会 聘请外部 审计 师对评 价报 披 露内部控制重 大和重要缺 陷 ,极少 告 进行审计 ,就会 出现 自己组 织评价 数报告所披露 的所谓 缺陷也大 多不是 几乎无缺 自 己聘 请 审计 的 “ 自我评 价 ” 问题 , 既 真正 的内部控制缺陷。显然 ,
不利于保证评价 的质量 ,也 不利于保 证 审计的质量 。这可以从 目前我 国一 些 上市公司提供 的内部控制评 价报告 质量状 况得到证 明。近年来 , 国有越 我 来越多 的上市 公司开始在年 度报告 中 提 供董事会 或其审计委 员会 编制 内部 告了解 的情 况看 ,这些报告 几乎没有 陷披露 的内部 控制评 价报告 与我 国上
要素等相关内容以及财政部最新 出版 的 《 业内部控制评价 e e ts i d T )T et m_ f r hc ( 时间单位 企 v n x ( F 、h meI 1 t ihTW) if e i i ew a 指 引》 试图构建一套适合我 国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成效评价 来测量内部控制有效性模型并提出用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度 ,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一、引言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保障企业经营稳健、规范运作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监管机构的重视。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因此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与目标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其经营目标,通过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设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运行机制,有效管理和监督本企业所有相关方的行为,确保企业活动的规范性、合法性和合规性的一种管理手段。

其目标主要包括保障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保护企业资产、促进经营活动的高效性与合理性、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减轻各类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重要性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能否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能否保护企业的利益并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保护企业的利益: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能够预防和发现各类内外部风险,保护企业的人员、财产和其他资源的安全,降低经营风险,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改善企业运营效率: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节约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达到最佳经济效益。

3. 提升企业信用和声誉: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能够合规经营,提高经营透明度,树立企业的良好信誉和声誉,增强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对企业的信任。

4. 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促使企业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引导企业人员遵循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为了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指标进行评价:1. 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应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企业是否遵守这些规定进行评估。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概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大,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日益受到关注。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对于防范风险、提高运营效率、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

文章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目的和原则进行概述,以明确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和要求。

通过对现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的梳理和评价,分析现有评价体系的优缺点,为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接着,文章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构建一套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流程在内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并详细阐述各组成部分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实现方法。

文章将提出实施该评价体系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以期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话题背景介绍: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推进,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加,如何保障企业的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相关监管机构的关注。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制度、流程和控制措施,对企业的运营活动进行规范、监督和约束,以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和资产的安全完整。

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

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规范运营。

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可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规范业务流程,确保企业各项运营活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还能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运营环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方法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利益和资产、防范风险,建立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和措施。

其有效性评价旨在衡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经营的正常有序。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包括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评价、内部控制体系评价和内部控制流程评价。

其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文件审查法、内部控制流程评价法、实地核查法和内部控制指标评价法。

文件审查法是通过查阅文件、资料和记录来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主要是通过分析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内部管理文件、核算报表、风险管理文件等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包括是否规范、合规、完整、权责清晰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本低,但其缺点是难以发现未被记录在案的问题和变通的做法。

内部控制流程评价法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各个控制流程进行评价,包括流程设计、流程实施、流程监督等方面。

主要是通过分析企业的流程图、相关文件和资料,结合实地调研和了解员工操作情况,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直接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评价,发现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但其缺点是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实地核查法是通过实地走访、交流、观察和检查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主要是通过直接观察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访谈相关人员,了解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得真实、直接的信息,发现实际存在的问题,但其缺点是易受被评价对象的主观因素影响,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内部控制指标评价法是通过制定内部控制指标,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主要是通过制定内部控制的关键指标,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量化评估,以此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量化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但其缺点是指标的设定和评价标准的确定可能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全面评价。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指标体系设计初探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指标体系设计初探

得 、验收入库、存货保管 、领用发 出、盘点清查 、 存 货处 置等 。存 货 应 控 制 的风 险 主要 包 括 :因 存 货采 购安 排 不 当 ,导 致 存 货 积 压 或 短 缺 ;因 存货 保 管不 善 ,领 用 发 出监 管 不 严 ,导 致 存 货 损 坏 、 变 质 、被盗 、流 失 等 损 失 ;因存 货 盘 点 工作 不 规 范 ,导致 财务 信 息 不 准 确 ,资产 和利 润 虚增 等 方 面 的风 险 。固定 资产业 务 主要 有 :固定 资 产取 得 、 验 收入库 、登 记 投 保 、运 行 维 护 、更 新 改 造 、盘
2 1 年 第 4期 0 1
●业务 技 术
评 价 企 业 内部 控 制 北林业 大学 柏春 华 张 纬
摘要:企业在实施 内部控制时,应根据企业面,的现实以及潜在风险,设计 出符合 自身特点的评价 I 当 内部控 制有 效性 的指 标 ,依 此 对 企 业 内部控 制 有 效性 进 行 系统 评 价 ,从 而保 证 国 家方针 政 策 的正 确 执 行 ,保证 企 业健 康发 展 。 关键 词 : 内部控 制 评价 指 标 有效 性 中图分 类号 :F 3 29


( )采 购业 务及 其 风险 二 采 购是 指企业 购买 物 资 ( 接受 劳务 ) 及 支 或 付款 项等 相 关 活 动 。采 购 主 要 业 务 流 程 是 :编 制 需求 计划 、物 资请 购 、确 定 供 应 商 、订 立采 购 合 同 、物资 供应 过 程 管 理 、验 收 、退 货 与 折 让 、编 制付 款凭 单 、付 款 、确 认 与 记 录 负 债 等 。采 购 与 付款业 务 应控 制 的风 险 主 要 包 括 :因请 购 依 据 不 合理 ,导 致企业 资 产流 失 、资 源浪 费或 发 生舞 弊 ; 因供应 商选 择 不 当 ,导致 所 购 物 资 质 次 价 高 ;因 验收程 序 不规 范 ,造成 账 实 不 符 或 资 产 损 失 等 方 面的 风险 。 ( ) 资产 管理 及其 风 险 三 资 产管 理是 指 企 业 对 存 货 、 固定 资 产 、无 形 资 产等 资产 的管 控 。存 货 业 务 主要 包 括 :存 货 取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评价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评价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评价机制【摘要】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企业财务稳健运行和防范风险至关重要。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企业运行顺利的基础,通过合理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内部控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监督和落实来不断完善和改进。

持续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还能有效防范潜在风险,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加强内部控制的实施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应该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不断提升其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

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企业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机制、内部控制概念、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方法、问题和改进、监督、落实、持续完善、重要性、实施效率、企业管理1. 引言1.1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评价机制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套组织、流程和制度,旨在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有效性和适当性,同时提高经营效率和降低风险的管理方式。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评价机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治理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合理、内部控制的执行是否到位、内部控制的监督是否有效等。

还需要引入专业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如风险评估、控制自评、内部审计等,全面地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控制环境不够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合理、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改进途径,如加强内部控制培训、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等。

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落实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环节,需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注重内部控制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完善和加强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本文旨在综述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有两个不同角度,一是基于内部控制要素的内部控有效性度量,一是基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度量。

接着在确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确定指标体系结构及其各指标如何量化,然后略作展开,重点指出权重如何确定。

标签:内部控制有效性内部控制要素内部控制目标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要素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

设计有效性的根本判断标准是所设计的内部控制是否能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主要体现为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适当性。

对财务报告目标而言,所设计的相关内部控制是否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是判断其设计是否有效的标准;对于合规目标而言,所设计的相关内部控制是否能够保证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判断其设计是否有效的标准;对于资产安全目标而言,所设计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合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对于战略、经营目标而言,由于其实现还受到很多不可控的因素的影响,因而判断相关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有效的标准,是所设计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合理保证的董事会和经理层及时了解这些目标的合理性和实现程度、从而调整目标和改进控制措施。

而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指现有内部控制按照规定程序得到了正确执行。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同时满足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标准的内部控制,也可能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不能提供绝对保证。

由此,我们可以将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界定,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对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二、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度量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有两个不同角度,一是从内部控制要素来评价,即内部控制健全性;一是从内部控制目标来评价,即内部控制的效果。

按照内部控制要素来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基于提供给企业管理者的自我评估模型需要,是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其内部监督五个方面来构建的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内部控制工作的特点,采用定量或者定性评价方法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控指标评价体系

内控指标评价体系

内控指标评价体系
内控指标评价体系是一个用来评估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指标体系。

它通过对一系列内部控制指标的评估,来判断目标企业内部控制的全面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常用的内控指标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目标设定与战略规划:评价企业是否设定了明确的经营目标和战略规划,并是否与内部控制相一致。

2. 风险管理与控制环境:评价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环境,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措施等。

3. 控制活动: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包括对投资决策、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控制。

4. 信息与沟通:评价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内部信息和沟通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分析和传递等。

5. 内部监督与评估:评价企业内部监督和评估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包括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定期检查等。

6. 监管合规:评价企业是否能够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并建立了相应的合规制度和流程。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状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

浅析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指标体系——从审计角度出发探索一般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指标体系

浅析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指标体系——从审计角度出发探索一般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指标体系

法 律 法 规 的 遵 循 性 目 标 )
风 险 评 估 U 3
性 目标和相关法律法规 的遵 循性 目标 , 我们就认 为内部控制 的
设计和运 行是有 效的 ; 同时 , 过外 部独立第三 方注册 会计师 通 对 企业 内部控制 出具的审计报告促使企业 不断改进 , 如此循环 让内部控制更加有效。
两方 面的矛盾 : 益方和债 务方 。权益方 的矛盾是指企业 的所 权
二级指 标层D
l是否按照国家相关法 条规定设立各级机 _
有者和经 营者都谋求 自身利益最 大化产生 的矛盾 , 企业所有者
为了保护 自身 的利益不受损 害, 生了内部控制对经营者 监督 产 和约束 的需要 ; 务方的矛盾是指债权 者面 临着一定 到期 不能 债 被偿付的风险 , 因此债权人有需要 并且有权力 了解企业 的 内部
报 标 表 设 可 定 靠 U 2 性 目 标
各个部 门的风险进行 监控 : 3制 定 有 合 适 的 风险 管理 政 策 . 1 依据 自身情况分 别有 长期战略和短期 目 . 标; 2 董事会下设专 门的战 略委员会 ,或者指 . 战 略 目标 财务 部 门或其 他 部 门履行 战 略制 定工 定 C 6 作; 3 有专 门分管战 略规划 的经理,监 管战略 . 的层层分解和落 实; 4 制定有 战略规划 制度,切实监督和保证 .
l有 关 于 员 工 招 聘 、 培 训 计划 、 作 业 标 准 _ 人 力 资 源 和升职 的政策 : 和 工 薪 福 2 有 ( 工资、股 权等 ) 激励 政策; 利C 4 3 有合 适的职工 福利 政策 l 明确 企 业 目前 的规 模 、 生命 周 期 ,制 定 _ 与之相适应的企业风 险偏好 : 风 险 管 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2 { S9, S10, S11}
R H3 { S12, S13, S14, S15, S16, S17, S18, S19, S20} H4 { S21, S22, S23}
H5 { S24, S25, S26, S27} 在该指标体系中, R 为目标层指标 ( 一级指标) , 旨在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有 效性; H 为准则层指标 ( 二级指标) , 即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最主要指标, 包 括 H1, H2, H3, H4, H5 共五个评价因素。S 为具体因素层 ( 三级指标) , 是影响 目标层指标 R 的 更具体的指标, 影响 H1 的指标 主要包括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共 8 个指标; 影响 H2 的指标有 3 个即 S9, S10, S11; 影响 H3 的主要有
118 经济经纬
5 财经科学6 2012/ 5 总 290期
财政部、证监会等五 部门联合发布了 5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6[ 5] ( 以 下简称 / 基本规范0) 。2010 年 4 月, 财政部颁布了 5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6。[ 6] 这些关 于企业内部控制文件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理论界和实务界日益开始关注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的评价问题。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概述
( 一)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 就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而言, 目前,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能否合 理地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以及内部控制的内容上。COSO 报告 ( 1992) 认为, 如果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能够合理地保证经济实体的经营目标得到实现、财务 报表可靠、遵守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 则内部控制系统是有效的。COCO 则认为 / 有效控制0 取决于内部控制系统能在多大程度上合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INTOSAI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upreme Audit Inst itut ions, 国际最高审计机构组 织) 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符合三个标准: 适时适量标准、成本效益标准、功 能设计的一贯性标准。KPMG ( 1999) 在其 5内部控制: 实务指南6 中则强调内 部控制有效性主要包括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两方面, 而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的 有效性需要一个持续的监督过程。此外, 国外学者 Kinney ( 2000) 认为, 有效的 内部控制过程实质上是管理企业大量的信息以支持管理决策、保护企业财产, 从 而合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本文借鉴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 内部控制有效性 是指建立在持续监督基础上, 完成内部控制制度计划以及达到计划结果的程度。 当企业认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杜绝本应杜绝的错弊行为时, 内部控制无 效; 否则, 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有效的, 有效程度取决于其在多大程度上保证目 标的实现。内部控制的判断思路如图 1 所示:
国 5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6 和 5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6, 综合目前学术界关 于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主流观点, 主要从公司控制活动执行的有效性角度来设 计内部控制活动质量评价体系, 分别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 息与沟通及监督活动五个方面, 拟定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测评的 27 个主要指 标体系, 进行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和研究。
四、构建模型进行评价
在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之后, 需要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本文主要采用层 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建立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模型, 具体如下:
122 经济经纬
5 财经科学6 2012/ 5 总 290期
( 一)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H1 { S1, S2, S3, S4,6 2012/ 5 总 290期
经济经纬 119
王河流[ 8] 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 借助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内部 控制有效性测评指标体系。韩传模、汪士果[ 9] 利用三维结构解析企业内部控制系 统, 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示意结构的递阶层次指标体系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然 而, 在实际评价中, 由于内部控制体系本身的动态性、综合性、复杂性, 评价中 常出现的各种偶然因素以及评价模型固有的风险以及使用缺陷等导致了不管是定
性评价方法还是定量评价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二、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一) 科学性原则 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繁多, 因此, 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必须遵循 科学性原则, 即必须符合客观规律, 符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 力求科学、准确地 反映公司、控制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层次结构, 准确地揭示企业经营管理所面临的 各种风险情况。指标体系的设立时应该做到范围明确、概念清晰、算法设计合 理。 ( 二) 全面性和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 COSO 理论, 组成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五个因素作用力不一, 企业 内部控制有效性程度是所有要素组合效应的反映, 各个构成因素之间具有一定逻 辑关系。全面性原则要求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剖析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 性的各因素; 系统性原则要求把内部控制各组成部分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 统, 从而, 以整体的观点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系统设计、系统评估相关指标。 ( 三) 可操作性原则 内部控制活动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具有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 对内部控制活动 有效性的评价既要能真实地反映公司内部控制活动情况, 也要考虑到评价工作本 身的实际可执行性, 应尽可能做到数据易于查询和收集, 简繁适中, 易于操作。 ( 四) 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根据我国 5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6, 我国很多企业在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 时实施自我评估和社会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这样, 公司实施内部控制活动的评价 工作沉重繁琐, 势必要消耗企业大量有限的资源, 因此, 对内部控制活动的评价 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公司内部控制活动涉及的程序繁多, 业务错 综复杂, 对公司的影响程度各异, 因此, 在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有效性时, 应 抓住公司内部控制活动的关键和重要环节, 选择具有较强综合性、重要性、代表 性的指标进行评价。
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借助层次分析法及模糊数学的
120 经济经纬
5 财经科学6 2012/ 5 总 290期
相关理论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 一) 指标体系的主要框架 本文基于企业经营管理中普遍应用的 COSO 5内部控制 ) 整合框架6, 参考我
经济经纬 121
( 二) 主要指标体系的设计 根据构建的内控有效性评价框架, 设置内控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所 示: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 价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R
二级指标 H
三级指标 S
企业文化 S1
组织架构 S2
管理者素质 S3
内部控制 管理哲学及风格 S4
环境 H1 党政联席及审计委员会 S5
本指标体系的评价目标是内部控制有效性, 将各影响因素进行层层分解, 得 到评价体系的目标层 ( 一级指标) 、准则层 ( 二级指标) 和具体因素层 ( 三级指 标) , 从而构建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总框架, 见图 2:
图 2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总框架
5 财经科学6 2012/ 5 总 290期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周小燕
[ 内容摘要]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 是当前企 业内部控 制实施中 必须面临 的重要问 题。 本文借鉴国际公认的内部控制的重要 文献 COSO 报 告, 从内部 控制有效 性的内涵 入手, 试图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 合的方式 来评价企 业内部控制 有效性。文 章采用 定 性分析法构建对内部控制 有效性判 断的基本 框架和总 方向, 在此 基础上, 运 用模糊 综 合评价法构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 价指标体 系和综合 测评模型, 以 期有效地 确定企 业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程度。 [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有效性; 影响因素; 评价体系
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 首先不得不考虑内部控制的体系框架问题。对 此, 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权威的是由美国会计学会 ( AAA) 等多个专业团体组成 的 / 内部控制委员会0 于 1992 年 9 月颁布的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里程碑式的纲 领性文件 5内部控制 ) ) ) 整合框架6 ( 简称 COSO 报告) 。[ 1] COSO 报告包括三个目 标, 五个组成, 即其旨在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及相关法 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五个组成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 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此后, 根据美国颁布的 5萨班斯 ) ) ) 奥克 斯利法案6 ( Sarbanes- Oxley Act ) , 2004 年 9 月, COSO 委员会正式颁布了 5企业 风险管理整体框架6[ 2] (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tegrated Framework) , 该报告 将 COSO 报告的五要素扩充为八要素, 是迄今为止内部控制最 新的理论研究成 果。我国为了进一步促进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管, 分别 于 2006 年 6 月和 9 月发布了 5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6[ 3] 和 5深 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6, [ 4] 并先后在上市公司内部施行。2008年6月,
人力资源政策及实施 S6
发展战略 S7
社会责任 S8
风险评估 目标设定 S9
H2
风险识别 S10

风险分析 S11

筹资业务 S12

采购业务 S13

生产业务 S14

存货业务 S15
制 控制活动 固定资产业务 S16

H3 销售业务 S17


对外投资业务 S18
资金结算与管理 S19
信息与 沟通 H4
图 1 内部控制判断思路
( 二)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目前而言, 学术界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判断组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分别是 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调查表法、德尔菲法、流程图法和 文字描述法等。陈汉文、张宜霞[ 7] 认为定性方法主要基于详细评价和风险基础评 价两种理念, 并认为风险基础评价相对来说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和效率。此外, 也有部分学者借助各种数学模型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定量研究, 骆良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