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大佛寺导游词

合集下载

甘肃景点导游词200字

甘肃景点导游词200字

甘肃景点导游词200字甘肃景点导游词200字篇1朋友,你来过张掖吗?如果你来过,那你一定要去看张掖的标志性建筑——大佛寺。

如果你来过张掖而不曾看过大佛寺,你一定会感到遗憾。

大佛寺,原名“迦叶如来寺”明宣德赐名“宝觉寺”清康熙赐名“弘仁寺”因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故尔又称大佛寺。

几年前,我曾随爷爷奶奶进去参观、游览过大佛寺。

来到大佛寺门前,雄伟的山门便呈现在我眼前。

山门上方,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着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大佛寺”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一进大门,没几步,便是一座历经沧桑的木质牌坊。

穿过牌坊,是一个宽阔的由青砖铺成的甬道,甬道两旁古木参天。

沿着甬道向前走,有一个供人们上香的香炉。

再往前,就是放置卧佛的卧佛殿了。

殿旁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西夏国师嵬?在此掘出一翠瓦覆盖的卧佛而初建大佛寺”云云,详细讲述了大佛寺的来历。

整个寺庙占地约1。

5万平方米。

等我走出来,脚已经开始出汗,腿也酸了起来,不用说,我走得疲乏了。

据称,现存的大佛寺建筑,历经上百年的岁月沧桑,面积仅剩初建面积的四分之一了。

为了重现大佛寺当年的风貌,市政府采取措施对原有建筑进行了整修,并在大佛寺正门前修建了大佛寺广场,以期达到保护文物的目的。

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保护这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吧!甘肃景点导游词200字篇2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的白塔山上,因山头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

白塔山山势巍峨起伏,蟠结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势。

白塔原为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在兰州病故的一西藏萨迦派喇嘛而建。

现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

清康熙54年(1720_年),巡抚绰奇补旧增新,扩大寺址,起名“慈恩寺”。

白塔七级八面,高约17米,下筑圆基,上着绿顶,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铁马铃。

塔外通涂白浆,如白玉砌成。

白塔山1958年辟为公园,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为三台建筑群,依山而筑,飞檐红柱,参差有致,各建筑以亭榭回廊相连,四通八达。

9张掖大佛寺

9张掖大佛寺

张掖大佛寺各位游客朋友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张掖大佛寺。

张掖素有“戈壁水乡”的美称,更因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在古代被称为“金张掖”。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张掖大佛寺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张掖这一方沃土上。

张掖大佛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历时五载,在西夏贞观三年竣工。

据现在已有900多年了。

它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

因寺内塑有著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老百姓叫它“卧佛寺”或“大佛寺”。

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

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

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

张掖大佛寺还有一个神秘的传说,据说是西夏有一个国师,一日静坐,忽听附近有丝竹声音,于是掘地三四尺得翠瓦金砖覆盖的碧玉卧佛一具,因而就建起了这座坐东面西的佛殿。

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

其中,大佛寺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

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

这里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

在历史上大佛寺又是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古刹之一。

大佛寺经国家多次拨款修葺,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3A级景区。

今天已成为集文物收藏、陈列、展出、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现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经阁、土塔三处。

大佛殿殿高33米,面阔9间,殿门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左为“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入三摩地”。

最新的甘肃大佛寺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

最新的甘肃大佛寺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

最新的甘肃大佛寺导游词范文大佛寺创建于古夏崇永安元年(1098年),距今近九百年。

拒记载,一个叫嵬咩的和尚出外云游,一日间隐约闻有丝竹之声,循声寻去,却不见演秦着,疑为“天乐”,后在天乐响处掘得碧玉卧佛一尊,于是便在此建寺,遂为大佛寺创建之始。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最新的甘肃大佛寺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最新的甘肃大佛寺导游词范文(一)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现在已有900多年了。

它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因寺内塑有著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老百姓叫它“卧佛寺”、或“大佛寺”。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

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

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张掖大佛寺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

大佛寺景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

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1 / 19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

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

景区级别:4A级景区这里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张掖大佛寺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

在历史上大佛寺又是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古刹之一。

据记载:笃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

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出生于大佛寺。

大佛寺经国家多次拨款修葺,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4A级景区。

今天已成为集文物收藏、陈列、展出、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游览胜地。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_甘肃导游词_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_甘肃导游词_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原名迦叶如来寺,明永乐九年(1420xx年)敕名宝觉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敕改宏仁寺,因寺内有巨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占地约23000平方米,坐东朝西,现仅存中轴线上的大佛殿、藏经阁、土塔等建筑。

大佛殿面阔九间(48.3米),进深七间(24.5米),高20.2米,二层,重檐歇山顶。

殿内有彩绘泥塑31具,为西夏遗物。

其中卧佛长34.5米,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室内卧佛像。

卧佛后有十大弟子群像,旁有优婆夷、优婆塞及十八罗汉等塑像。

藏经阁面阔21.3米,进深10.5米,单檐歇山顶。

土塔原名弥陀千佛塔,为砖土混筑密宗覆钵式塔,主塔高33.37米。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甘肃大佛寺的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一)坐落在浙江省新昌县西南的南明山。

大佛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原名石城寺,宋初改名宝相寺,清初又称南明寺,民国十四年(1925)始称大佛寺。

南朝齐永明三年(485),开窟凿小石佛千余尊,次年(486)扩开凿大石佛像,至梁天监十五年(516)石弥勒大像方始完工。

隋开皇十七年(579),智者大师圆寂于大石佛像前。

大佛寺因石雕弥勒大佛像而名扬中外,民间称其为弥勒道场。

大佛寺自明万历年间起,以临济为宗。

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千佛院、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西方殿、方丈殿、“智者大师纪念法塔”、两个放生池以及东西厢房等。

大佛寺与日本佛教天台宗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

日本比睿山天台宗开祖最澄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入唐求法,到此参学。

大中七年(853),最澄的弟子义真之徒园珍、园载入唐历访名刹,于公元885年到石城寺。

此后,日本佛教界凡到天台国清寺朝拜者,必到新昌大佛寺朝礼大佛和智者大师塔。

1983年,大佛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二)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要讲解的是张掖大佛寺,张掖素有“戈壁水乡”的美称更因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在古代被称为“金张掖”而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张掖大佛寺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张掖这一方沃土。

甘肃导游词5篇介绍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范文_0920

甘肃导游词5篇介绍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范文_0920

2020甘肃导游词5篇介绍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范文_09EDUCATION WORD甘肃导游词5篇介绍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范文_09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张掖大佛寺源于汉晋,创于西夏,兴于元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千年名刹。

东晋时期,涅盘宗师昙无谶到河西走廊一带弘法,涅盘教义在张掖广为传播。

西夏时期,国师嵬咩在“迦叶如来寺”故址掘得古涅盘佛像,并在原址重修寺院,建大雄宝殿,塑涅盘佛像,形成大佛寺雏形。

宋元之际,宋恭宗赵显降元后曾避祸大佛寺,元始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滋�睦尔据传都出生在大佛寺,忽必烈的生母别吉太后死后曾奉安大佛寺。

明洪武、宣德、成化和万历时期对大佛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维修。

当时的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前山门、牌楼、钟楼、东阳楼、西阳楼、金刚天王殿、卧佛殿、大乘殿、轮藏殿、弥陀千佛塔、后山门、内外圆殿、北庑、南庑及原迦叶如来寺遗存的建筑,仅东西中轴线上就有9座建筑,真正体现了“xx之尊”的皇家气魄。

明正统年间,英宗朱祁镇将《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共收经1621部,6361卷)颁赐大佛寺。

时任钦差镇守甘肃等处总兵、御马监兼尚宝监太监、鲁安公王贵以名贵绀青纸和金银粉书写600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并入藏大佛寺。

至此,大佛寺以大殿、大佛、大藏经名闻天下。

清康熙、雍正年间,张掖大佛寺虽屡有维修,但寺院已辉煌不再,开始走向衰败。

著名诗僧卜舟于康熙末年重游大佛寺时感慨之余,写下了“那堪牲牧厂,驼马践苔斑”的诗句。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发和西部大开放的实施,张掖大佛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为切实加强大佛寺保护,从1985年开始,原张掖市在大佛寺原址先后修复牌坊一座、钟鼓楼两座、山门一座、金塔殿一座、南北配殿各一座、大成殿一座、藏经殿一座,并修复了因地震损坏的土塔塔顶,使张掖大佛寺这座历经千年的西夏国寺,得以重现历史原貌。

甘肃导游词5篇甘肃张掖大佛寺导游词_0194文档

甘肃导游词5篇甘肃张掖大佛寺导游词_0194文档

2020甘肃导游词5篇甘肃张掖大佛寺导游词_0194文档EDUCATION WORD甘肃导游词5篇甘肃张掖大佛寺导游词_0194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原名迦叶如来寺,明永乐九年(1420xx年)敕名宝觉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敕改宏仁寺,因寺内有巨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选5篇甘肃张掖大佛寺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张掖大佛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

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

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

这里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

在历史上大佛寺又是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古刹之一。

据记载:?V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

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出生于大佛寺。

大佛寺经国家多次拨款修葺,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3A级景区。

今天已成为集文物收藏、陈列、展出、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游览胜地。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寺院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史载西夏国师嵬在此掘出一翠瓦覆盖的卧佛而初建大佛寺。

关于甘肃张掖丹霞地貌的导游词(7篇)

关于甘肃张掖丹霞地貌的导游词(7篇)

关于甘肃张掖丹霞地貌的导游词(7篇)关于甘肃张掖丹霞地貌的导游词(通用7篇)关于甘肃张掖丹霞地貌的导游词篇1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要讲解的是张掖大佛寺,张掖素有戈壁水乡的美称更因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在古代被称为金张掖而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张掖大佛寺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张掖这一方沃土。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历时五载,在西夏贞观三年竣工。

历史上明朝永乐九年敕赐为宝觉寺,在康熙十七年又改称为宏仁寺,现在张掖大佛寺的别名有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宏仁寺。

说道张掖大佛寺还有一个神秘的传说,据明宣宗朱瞻基《敕赐宝觉寺碑记》称西夏是有一个叫嵬咩(mie )的国师,一日静坐,忽听附近有丝竹声音,于是掘地三四尺得翠瓦金砖覆盖的碧玉卧佛一具,因而就建起了这座做东面西的佛殿。

说到大佛寺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建筑,首先大佛殿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式的两层建筑,这在我国古代是最高的建筑形式,在殿门的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作为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如三摩地、元演法。

大殿面宽九间纵深七间规模宏大给人以精神震撼。

在大殿的屋脊上蹲坐有吻兽,檐下额枋上雕有龙、虎、狮、象、鹿等象征威武吉祥的珍禽异兽。

张掖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脚长4米多,为亚洲最大的室内木台泥塑卧佛,如果大家还不能想像这尊佛有多大,我就更形象的描述一下,这尊大佛的一根手指就能平躺一个人,他的耳朵可以容8个人并排坐下,大佛侧身而卧,金装彩绘,面容慈祥、体态丰满。

在大佛的胸前有一个字表示佛法常转,吉祥万德。

由于大佛是木台泥塑的,所以大佛内部有很大的空间用来储存物品,1966年就在大佛腹部发现了石碑、铜佛、铜镜、铜壶佛经等。

1977年还在大佛寺附属建筑金塔下出土了五枚波斯银币,这五枚银币就成了中外交往的有利见证。

细心地游客不难发现,大佛双眼微启,似睡似寐,这不正映衬了大佛寺山门的楹联吗!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难明有些游客也许不明白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前一联就是大佛的实体形象,卧佛在那千百年来无声无语;而后一联则是无数的的人来到大佛前哭诉自己人生苦恼,许下心愿,大佛双眼微启仿佛在认真倾听却默默不语。

甘肃大佛寺导游词

甘肃大佛寺导游词

甘肃大佛寺导游词【篇一】坐落在浙江省新昌县西南的南明山。

大佛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原名石城寺,宋初改名宝相寺,清初又称南明寺,民国十四年(1925)始称大佛寺。

南朝齐永明三年(485),开窟凿小石佛千余尊,次年(486)扩开凿大石佛像,至梁天监十五年(516)石弥勒大像方始完工。

隋开皇十七年(579),智者大师圆寂于大石佛像前。

大佛寺因石雕弥勒大佛像而名扬中外,民间称其为弥勒道场。

大佛寺自明万历年间起,以临济为宗。

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千佛院、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西方殿、方丈殿、“智者大师纪念法塔”、两个放生池以及东西厢房等。

大佛寺与日本佛教天台宗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

日本比睿山天台宗开祖最澄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入唐求法,到此参学。

大中七年(853),最澄的弟子义真之徒园珍、园载入唐历访名刹,于公元885年到石城寺。

此后,日本佛教界凡到天台国清寺朝拜者,必到新昌大佛寺朝礼大佛和智者大师塔。

1983年,大佛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篇二】张掖大佛寺位于张掖市西南隅,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涅槃像而得名,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

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

史载西夏国师嵬眻在此掘出一翠瓦覆盖的卧佛而初建大佛寺。

现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经阁、土塔三处。

大佛殿殿高33米,面阔9间,规模宏大。

殿门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左为“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入三摩地”、“袛园演法”。

殿内有木胎泥塑佛像,金装彩绘,形态逼真,视之若醒,呼之则寐。

卧佛身后塑十大弟子,两侧廊房塑十八罗汉,殿内四壁为《西游记》和《山海经》壁画。

张掖导游词

张掖导游词

张掖导游词篇一:甘肃张掖旅游景点导游词张掖旅游资料张掖概况张掖作为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丽的山川,淳朴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独具西部特色的绚丽画卷和开发旅游的有利条件。

其突出特点是:一是人文资源十分丰富。

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张掖为第二批国家38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史料佐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群在黑河流域繁衍生息,大禹导弱水于合黎、周穆王西巡、隋炀帝西巡张掖会见西域27国使臣、唐玄奘取经时张掖瞻仰各寺院、流沙河擒拿沙僧、高老庄猪八戒招亲等神奇传说和历史故事。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西游被张掖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风光所吸引,旅居一年之久。

自汉武帝设郡至汉末300多年,作为丝路要邑的张掖与西域各国商贸往来十分活跃。

自唐以后这里作为佛经的传入必经之路,佛教很是兴盛,历史文物古迹遍布全区,古代文化瑰宝散落各地,现有不可移动的文物点816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张掖大佛寺、黑水国,肃南马蹄寺、文殊寺,高台骆驼城、许三湾,民乐圆通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各个时期的文物藏品23000多件。

张掖大佛寺寺内的木胎泥塑卧佛是目前世界之最。

寺内金经为我国稀世之珍;肃南马蹄寺石窟群中金塔寺内的高肉雕彩塑飞天实属洞窟艺术之罕见珍品;高台骆驼城古遗址周围汉墓群为全国之最,山丹境内明长城为全国最完整的城段。

还有不少近现代革命纪念建筑物、国际友人捐赠文物等。

二是自然景观得天独厚。

为历代皇家屯兵养马的山丹军马场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堪称世界第一;风光旖旎的祁连山群峰夹山寺,苍松叠峰峦,蓝天映雪山,草地遍牛羊;还有险峻神秘的”七一”冰川、自然风化的风雕群落、瓜果飘香的绿洲农业、高新技术农业及祁连山各种珍禽动植物,形成了别具洞天的自然景色。

三是裕固风情独具特色。

热情好客的裕固民族用自已独特的生活方式,醇香扑鼻的奶茶和优美深情的祝酒,手抓羊肉飘香的帐蓬,以及传统的射箭、赛马、狩猎、别具的服饰,隆重的婚礼,优美的民族歌舞,盛情款待八方来客,四海宾朋。

甘肃大佛寺导游词

甘肃大佛寺导游词

甘肃大佛寺导游词甘肃大佛寺导游词1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现在已有900多年了。

它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因寺内塑有著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老百姓叫它“卧佛寺”、或“大佛寺”。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

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

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张掖大佛寺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

大佛寺景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

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

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

景区级别:4A级景区这里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张掖大佛寺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

在历史上大佛寺又是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古刹之一。

据记载:笃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

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出生于大佛寺。

大佛寺经国家多次拨款修葺,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4A级景区。

今天已成为集文物收藏、陈列、展出、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游览胜地。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甘肃大佛寺导游词2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要讲解的是张掖大佛寺,张掖素有“戈壁水乡”的美称更因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在古代被称为“金张掖”而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张掖大佛寺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张掖这一方沃土。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历时五载,在西夏贞观三年竣工。

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范文

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范文

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范文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甘肃大佛寺,我将为大家介绍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佛教寺庙。

甘肃大佛寺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该寺以佛教为主,内部有大殿、钟楼、鼓楼、藏经楼、方丈楼等建筑,规模很大,是甘肃地区的著名寺庙之一。

现今寺内还居住着数十名僧人,为信众们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和帮助。

首先,我们来到寺庙的正门,门前有一对鲁祖石像,据说是唐代开元年间石雕大师鲁班和他的妻子所塑。

进入大门,便能看到天王殿,里面供奉着四大天王,他们分别掌管四个方位,是护法神。

大雄宝殿是寺内主要的建筑之一,内部供奉着唐代的佛像,状态栩栩如生,是寺内最为珍贵的文物之一。

接着,我们来到钟鼓楼,钟楼高约30米,楼上有一个重达4.5吨的大钟,钟声在整个寺庙传颂,宣告着佛法的存在。

鼓楼里则是挂着从唐代传承下来的鼓,每天早、中、晚三次敲击,为佛教信徒们打起警钟,提醒他们不要迷失心灵。

藏经楼是寺庙内最宁静的地方,内部保存着大量的佛经和经文,其中许多都来自唐朝。

方丈楼则是僧人的起居之处,这里有着古老的建筑和细致的雕刻,是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历史遗产。

最后,我们来到寺庙的后山,有着漂亮的山石和飞瀑流泉,这里是寺庙善事的场所,也是僧人们修行和念经的地方。

站在山上鸟瞰寺庙,感受到那里的宁静和祥和。

在这里,我们不仅能领略到甘肃地区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更能感受到中国佛教的历史和精神。

甘肃大佛寺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值得大家一来探访。

感谢各位的观赏,下面还有时间让大家自由活动,祝各位旅途愉快!在甘肃大佛寺,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浓郁。

在这里,每一个建筑、每一件文物、每一个仪式都充满着历史传承和宗教信仰的气息。

甘肃大佛寺由于其古老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多次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庙内所供奉的佛教文化珍品是人类传世的瑰宝。

其佛像造型优美,表情凝重庄严,富有深刻的哲理意蕴,深受人们的崇拜和喜爱。

大佛寺的导游词通用(精选5篇)

大佛寺的导游词通用(精选5篇)

大佛寺的导游词通用(精选5篇)大佛寺的导游词通用篇1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潼南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

潼南县大佛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市潼南县1.5公里的定明山山脚,是潼南县市级风景名胜区--定明山运河风景名胜区中著名的游览胜地。

寺创于唐咸通年间(860-873年),初名"定名院",又名"南禅寺"。

明朝在大雕像之上覆盖七重飞阁以蔽风雨,今尚完好,寺内古壁上存有历代名人题咏,其中飞霞、天开图画等,颇有艺术价值。

景区内的摩岩饰金大佛高达27米,是全国最大的饰金大佛,居世界第8位。

大佛寺现在尚存大佛殿、观音殿、玉皇殿、鉴亭四座木质结构古建筑,多系清末遗物。

其中大佛殿堪称壮观,殿高33米,依山傍水,高阁飞檐,结构独特。

因大佛殿中有一尊释迦尼坐像一尊,周身贴金,金光灿灿。

像高27米,结跏趺坐,头系螺髻,袒胸,套双领外衣,左手置于膝间,右手平胸,施无畏印,形态庄严肃穆,双目炯炯传神,气势尤为雄伟。

故称之为大佛寺。

大佛寺保存着从隋唐至今的.儒家、佛家、道家造像104龛,700余尊,并有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朝廷重臣的题记、诗咏、碑碣、造像等83则;镏金楹联镌刻20则;水文题刻5则;景区内不仅金仙伟岸,而且怪石成趣、侠雨兴云、山清水秀、风景宜人。

其中最著名的景观有:玉皇殿、观音殿、大佛殿、石磴琴声、鉴亭、顶天佛字、关羽像、救苦天尊、翠屏秋月、海潮音。

据碑记所载,潼南大佛始凿于唐朝末年,先凿佛首,北宋靖康丙午年(1126年)开雕佛身,至南宋绍兴辛末(1151年)全像竣工,前后历时二百多年,是石刻造像中罕见的珍品,为"蜀中四大佛"之一。

寺院区内存有大小造像七百余躯,宋至清朝题刻碑碣83则,是重庆境内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在大佛寺侧的崖壁上,集中了七个年号的洪水题记。

题刻始刻于明,续有大明正德十四年、乾隆四十六年、同治十二年、光绪十五年、民国三十四年、1981年历次大洪水标记线和题记。

介绍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范文

介绍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范文

介绍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范文甘肃大佛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珍品。

它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境内,始建于唐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游客来到大佛寺,可以欣赏到千年古刹的壮美与佛教文化的厚重。

首先,大佛寺的门前有一座高达17.6米的大型钟楼,钟楼高大宏伟,上面刻有唐朝宰相韩愈撰写的“身尽报国功,魂归故里思”的字样。

钟楼中储存了两口巨钟,分别为明代专为大佛寺献宝铸造的“乐慈钟”和清代道光年间集资倡建的“大佛寺钟”,钟声洪亮悦耳,令人震撼。

接着,从钟楼步行入口向里走,就可以看到前厅的大雄宝殿。

这座大殿是大佛寺的主殿,内有24根砖木结构的梁柱撑起斗拱翘檐屋顶,飞檐翘角,构造精巧。

“三佛”,佛牙,骨灰,眼泪是大殿的保留之物,展现了大佛寺深厚的佛教底蕴。

此外,大雄宝殿里还陈列着汉代的木雕系列佛像,是中国古代木雕技术的杰作之一。

其次,大殿后面的东西两侧是大佛寺藏经楼和碑亭。

藏经楼是唐代木结构古建筑,也是后世寺庙建筑的范本,它的脊间、曲檐、榀栱等许多构造元素都可以在后续的建筑中看到。

碑亭则是保存着多部历代的石刻拓片和经文,是大佛寺研究古代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的重要载体。

最后,大佛寺的后院是由悬挂式连廊连接的三组建筑群构成,分别为三圣殿、紫陌阁和珍珠楼。

三圣殿是以唐代泥塑佛像为主的大殿,佛像高度巨大,表情庄严肃穆。

紫陌阁和珍珠楼都是明代建筑,除了保存着珍贵的建筑史料外,还展出了大佛寺保留下来的历代文物和艺术珍品。

总之,甘肃大佛寺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地标之一,既是历史文物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

游人来此不仅可以感受到寺庙深邃神秘的气氛,也能欣赏到人类智慧创造出来的古代建筑巨作。

在寺内闻香、许愿、转经,无不感受到来自寺庙的一份宁静与安详,是一次难以忘怀的旅行体验。

2023年甘肃导游词(通用10篇)

2023年甘肃导游词(通用10篇)

2023年甘肃导游词(通用10篇)2023年甘肃导游词篇1大佛寺创建于古夏崇永安元年(1098年),距今近九百年。

拒记载,一个叫嵬咩的和尚出外云游,一日间隐约闻有丝竹之声,循声寻去,却不见演秦着,疑为“天乐”,后在天乐响处掘得碧玉卧佛一尊,于是便在此建寺,遂为大佛寺创建之始。

此寺原来规模宏大,是由牌楼、山门、大佛殿、万圣殿、藏经殿、配殿、僧舍和佛塔组成的完整建筑群,并有双眼井、木爪树、金塔六角亭鼎等。

万石洪钟重两千余斤,声透九霄。

殿宇巍峨壮观,古木参天,是一个清静去处。

元、明时期,大佛寺的影响远及欧亚。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留居甘州游览名胜,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里,对大佛寺规模宏大的建筑、精美的卧佛塑像大加赞赏,推崇备至。

古哈烈国沙哈鲁王使臣亦曾游览大佛寺,在他的记载中说;“雕刻功夫精致,故诸像皆与活人无异。

”寺原名“迦叶如来寺”,明永乐九年(1411年)敕赐“宝觉寺”,后又改“弘仁寺”。

清朝乾隆年间重建。

到本世纪40年代,寺内建筑大部已毁。

现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经殿和土塔三处。

1985按布局迁建了牌楼、山门,又迁建了三座散存的殿堂。

大佛殿为全寺主体建筑,坐东西面,为两层楼结构,重檐歇山顶,高20.2米,宽48.3米,进深24.5。

面阔九间,进深七间,总面积1370平方米。

四周木构廊庑。

殿檐下额枋上雕有龙、虎、狮、象等。

正门两侧嵌各用50块方砖拼成的浅浮雕两幅,每幅4.6米见方,刻工精细,富丽浑厚,是砖雕艺术的精品。

殿内彩塑现存31雕。

正中佛坛上,塑释迦牟尼涅槃像,身长35米,肩宽7.5,佛手指中可睡一人,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泥塑卧佛。

像为木胎泥塑,中空。

金妆彩绘,面部贴金,右胁而卧。

造像丰满端秀,怡静安详。

大佛身后塑迦叶、阿汉等十大弟子,南北两侧塑十八罗汉,间隔得体,色彩胁调,神熊各异,栩栩如生。

大殿四壁和二层板壁上绘有壁书,约530平方米,内容有佛、菩萨、弟子、诸天神将、佛经故事及《西游记》人物等,线条流畅,色泽清丽。

的甘肃大佛寺导游词范文

的甘肃大佛寺导游词范文

的甘肃大佛寺导游词范文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现在已有900多年了。

它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因寺内塑有闻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老百姓叫它"卧佛寺'、或"大佛寺'。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

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

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张掖大佛寺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浩大了。

大佛寺景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

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

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美丽。

景区级别:4A级景区这里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张掖大佛寺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

在历史上大佛寺又是与西夏、元朝王室有亲密关系的古刹之一。

据记载:笃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

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诞生于大佛寺。

大佛寺经国家多次拨款修葺,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4A级景区。

今日已成为集文物保藏、陈设、展出、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巡游胜地。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最新的甘肃大佛寺导游词范文篇2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现在已有900多年了。

它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因寺内塑有闻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老百姓叫它"卧佛寺'、或"大佛寺'。

甘肃导游词景点(精选8篇)

甘肃导游词景点(精选8篇)

甘肃导游词景点(精选8篇)甘肃导游词景点篇1大佛寺创建于古夏崇永安元年(1098年),距今近九百年。

拒记载,一个叫嵬咩的和尚出外云游,一日间隐约闻有丝竹之声,循声寻去,却不见演秦着,疑为“天乐”,后在天乐响处掘得碧玉卧佛一尊,于是便在此建寺,遂为大佛寺创建之始。

此寺原来规模宏大,是由牌楼、山门、大佛殿、万圣殿、藏经殿、配殿、僧舍和佛塔组成的完整建筑群,并有双眼井、木爪树、金塔六角亭鼎等。

万石洪钟重两千余斤,声透九霄。

殿宇巍峨壮观,古木参天,是一个清静去处。

元、明时期,大佛寺的影响远及欧亚。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留居甘州游览名胜,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里,对大佛寺规模宏大的建筑、精美的卧佛塑像大加赞赏,推崇备至。

古哈烈国沙哈鲁王使臣亦曾游览大佛寺,在他的记载中说;“雕刻功夫精致,故诸像皆与活人无异。

”寺原名“迦叶如来寺”,明永乐九年(1411年)敕赐“宝觉寺”,后又改“弘仁寺”。

清朝乾隆年间重建。

到本世纪40年代,寺内建筑大部已毁。

现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经殿和土塔三处。

1985按布局迁建了牌楼、山门,又迁建了三座散存的殿堂。

大佛殿为全寺主体建筑,坐东西面,为两层楼结构,重檐歇山顶,高20.2米,宽48.3米,进深24.5。

面阔九间,进深七间,总面积1370平方米。

四周木构廊庑。

殿檐下额枋上雕有龙、虎、狮、象等。

正门两侧嵌各用50块方砖拼成的浅浮雕两幅,每幅4.6米见方,刻工精细,富丽浑厚,是砖雕艺术的精品。

殿内彩塑现存31雕。

正中佛坛上,塑释迦牟尼涅槃像,身长35米,肩宽7.5,佛手指中可睡一人,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泥塑卧佛。

像为木胎泥塑,中空。

金妆彩绘,面部贴金,右胁而卧。

造像丰满端秀,怡静安详。

大佛身后塑迦叶、阿汉等十大弟子,南北两侧塑十八罗汉,间隔得体,色彩胁调,神熊各异,栩栩如生。

大殿四壁和二层板壁上绘有壁书,约530平方米,内容有佛、菩萨、弟子、诸天神将、佛经故事及《西游记》人物等,线条流畅,色泽清丽。

最新的甘肃大佛寺导游词范文

最新的甘肃大佛寺导游词范文

最新的甘肃大佛寺导游词范文最新的甘肃大佛寺导游词范文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的是甘肃著名的历史古迹——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它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寺庙之一,也是中间区域唯一保存了唐代文物、造像和建筑的寺庙。

这里最著名的当属寺内的南北双塔。

北塔高33.3米,南塔高33.96米,两塔造型相似,但南塔比北塔高出一些。

塔的底座是八角形,相当庞大,上面则是由12层檐台构成的。

每层檐板上还有大量的石雕和青瓷器坛子,形式极其丰富。

有一层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顶部的巨大甩缽。

来到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当属大雄宝殿了。

它是大佛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也是坐庄大殿,整座殿宇规模庞大、气势恢弘,是佛寺的精髓之所在。

殿内正中供奉着唐代沉银佛像,高达23.35米,重约46.5吨,是全国最大的古铜佛像之一。

佛像是坐姿土体,胸肌饱满、腰身修长,左手托鼎、右手放膝,端庄威严,十分雄伟。

大雄宝殿的左侧有一座“千人壁”,是18个壁龛排列成的,檐顶的石雕和镂空栏板细部精致,材料考究,是唐代石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同时,寺内还有五百罗汉殿、藏经楼、山门殿等建筑,构成了寺庙的独特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大佛寺曾经经历过多次战火洗礼,各殿、塔均被毁或烧,只有唐代铜佛、北塔、千人壁等古迹幸免于难,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荣誉感。

大家是否知道,大佛寺的铜佛像是在唐玄宗年间创制完成的,距离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它不仅是现代人们了解唐代造像、建筑和艺术等方面的资料瑰宝,也是我国文化传统遗产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料。

最后,欢迎各位游客来到大佛寺,感觉这座古老的寺庙所传承的历史文化,感受神秘的佛教艺术,让我们在接受古代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能够传承发展新时代的文化精神。

谢谢大家!大佛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而且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被誉为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和唐代建筑艺术的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甘肃导游词)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30341甘肃张掖大佛寺导游词Tour guide of Zhangye Buddhist temple in Gansu Province甘肃张掖大佛寺导游词甘肃张掖大佛寺导游词(一)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要讲解的是张掖大佛寺,张掖素有“戈壁水乡”的美称更因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在古代被称为“金张掖”而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张掖大佛寺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张掖这一方沃土。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历时五载,在西夏贞观三年竣工。

历史上明朝永乐九年敕赐为宝觉寺,在康熙十七年又改称为宏仁寺,现在张掖大佛寺的别名有“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宏仁寺”。

说道张掖大佛寺还有一个神秘的传说,据明宣宗朱瞻基《敕赐宝觉寺碑记》称西夏是有一个叫嵬咩(mie )的国师,一日静坐,忽听附近有丝竹声音,于是掘地三四尺得翠瓦金砖覆盖的碧玉卧佛一具,因而就建起了这座做东面西的佛殿。

说到大佛寺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建筑,首先大佛殿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式的两层建筑,这在我国古代是最高的建筑形式,在殿门的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作为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如三摩地、元演法。

大殿面宽九间纵深七间规模宏大给人以精神震撼。

在大殿的屋脊上蹲坐有吻兽,檐下额枋上雕有龙、虎、狮、象、鹿等象征威武吉祥的珍禽异兽。

张掖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脚长4米多,为亚洲最大的室内木台泥塑卧佛,如果大家还不能想像这尊佛有多大,我就更形象的描述一下,这尊大佛的一根手指就能平躺一个人,他的耳朵可以容8个人并排坐下,大佛侧身而卧,金装彩绘,面容慈祥、体态丰满。

在大佛的胸前有一个“”字表示佛法常转,吉祥万德。

由于大佛是木台泥塑的,所以大佛内部有很大的空间用来储存物品,1966年就在大佛腹部发现了石碑、铜佛、铜镜、铜壶佛经等。

1977年还在大佛寺附属建筑金塔下出土了五枚波斯银币,这五枚银币就成了中外交往的有利见证。

细心地游客不难发现,大佛双眼微启,似睡似寐,这不正映衬了大佛寺山门的楹联吗!“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难明”有些游客也许不明白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前一联就是大佛的实体形象,卧佛在那千百年来无声无语;而后一联则是无数的的人来到大佛前哭诉自己人生苦恼,许下心愿,大佛双眼微启仿佛在认真倾听却默默不语。

等到若干年后,这些经历了世事沧桑的人回想起他们笑了,而后又像卧佛一样眼观世间变化笑看苍生前来询问。

大家听了大佛的故事也许会疑问为什么佛教会盛行?这主要还是出于政治的因素,古代君王用佛教教义来愚化大众,使他们甘于压迫,此外宗教的传统、苦难的生活和人们心灵上的寄托都促使了佛教的盛行。

大佛教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武灭佛究其原因还是佛教的实力扩张威胁了其统治,包括出家人过多影响人口出生、生产、兵役、赋税等。

穿过历史的层云大佛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精神上的启迪。

钟鼓楼(bell tower and drum tower) 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

钟楼和鼓楼的合称。

钟鼓楼有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

宫廷中的钟鼓楼始于隋代,止于明代。

它除报时外,还作为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

城市中的钟鼓楼早为专用报时建筑。

古代里坊制城市(见里)实行宵禁,早晚击鼓为启闭坊门的信号。

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西安钟楼鼓楼是现存最古老的实例。

此外,唐代寺庙内也设钟和鼓,元、明时期发展为钟楼、鼓楼相对而建,专供佛事之用。

镇远楼,俗名鼓楼,又名靖远楼,位于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

是仿西安钟楼建造,平面方形,建在一座砖砌的坛上,面阔3间,进深3间,底宽16米。

台平面呈方形,台底宽32米,高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重檐四面坡,攒尖顶。

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典雅庄重,完全是中国民族形式的传统建筑。

楼下有十字洞,通向东西南北,可以通过行人和小型车辆。

洞门上方嵌刻着匾额,东“旭升”,西“贾城”,南“迎熏”,北“镇远”。

楼上四面悬有匾额:东“金城春雨”,西“玉关晓月”,南“祁连晴雪”,北“居延古牧”。

清顺治四年(1647年),米喇印、丁国栋反抗清廷,曾因诱杀巡抚都御史张文衡,分巡西宁道林维造,镇守总兵刘良臣,烧毁此楼。

顺治七年(1650年)重修。

竣工后,亦悬额四面:“九重在望”、“万国咸宾”、“声教四达”、“湖山一览”。

据《重修甘州吊桥及靖远楼记》碑刻,镇远楼于明正德二年(1520xx年)由都御史才宽负责兴建,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曾数次维修。

楼东南角悬有唐代铜钟一口,铸造工艺精湛,形体浑厚雄伟,钟的外壁略呈黄色,又带铁青色。

钟高1.3米,直径1.1米,上细下粗,略呈喇叭口形,下口六耳。

钟身有三层图案,每层六格。

上层其中三格为飞天。

飞天头戴花冠、袒上身、下着裙、赤脚、手捧花束,形象优美,颇似敦煌莫高窟壁画中飞天的风格。

中层亦六格,其中三格是朱雀、玄武。

朱雀是长颈、长腿、长尾、展翅;玄武是长嘴、长尾、展翅,作奔走状,下层为六格,其中三格为青龙白虎。

这口大钟铸造用合金;六分其金,而锡居一,它既能承受重击,又能产生宏亮的声音,钟声可传至金城的各个角落。

楼上北侧树立重修甘州吊桥及镇远楼碑一块,至今保存完整。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现在已有900多年了。

它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因寺内塑有著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老百姓叫它“卧佛寺”、或“大佛寺”。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

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

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

大佛寺景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

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

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

张掖古称“甘州”,从唐代安史之乱以后,一直是回鹘王廷——“牙帐”所在地,史称甘州回鹘。

北宋仁宗天圣六年,即公元1020xx年,以今天银川一带为中心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人,攻下了甘州;八年之后,全面占领了河西走廊。

为了加强对河西的经营和管理,西夏政权积极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其中包括兴建寺院、翻译佛经的活动。

到崇宗李乾顺统治时期,西夏国力鼎盛,凉州的护国寺和张掖的大佛寺都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

1966年在卧佛腹内发现石碑、铜佛、铜境、铜壶、佛经等,还有一块铅牌,记载了明成化年间在河西发生的一次地震,是供了河西地震史的新资料。

1977年在大佛寺附属建筑金塔殿下出土的五枚波斯银币,则是古代中外贸外贸易往来的见证。

此外,该寺碑有明宣宗《敕赐宝觉寺碑记》、明通政使穆来辅《重修宏仁寺碑记》等。

寺中藏有《大藏经》等众多佛经南宋投降元朝的一位皇帝在此出家,不当皇帝了,转身却成了一代名僧。

[在殿后的藏经阁里,还藏有唐宋以来的佛经6800余卷,其中一部明英宗敕赐的《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经》,为全国仅存的几部经书中最完整的一部。

元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来到张掖,被大佛寺的塑像精美宏伟建筑和张掖的繁华所叹引,曾留居一年之久。

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出生于大佛寺。

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白世永问不明。

这是大佛寺山门的副楹联。

大佛寺蕴涵有哪些秘密,令人疑问百世而不得其解呢?也许值得询问的问题太多了,不说别的,光涉及大佛寺的传说就扑朔迷离,不能不让人疑问。

张掖大佛寺位于张掖市西南隅,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涅盘像而得名,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甘肃张掖大佛寺导游词(二)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现在已有900多年了。

它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因寺内塑有著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老百姓叫它“卧佛寺”、或“大佛寺”。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

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

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张掖大佛寺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

大佛寺景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

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

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

景区级别:4A级景区这里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张掖大佛寺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

在历史上大佛寺又是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古刹之一。

据记载:笃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

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出生于大佛寺。

大佛寺经国家多次拨款修葺,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4A级景区。

今天已成为集文物收藏、陈列、展出、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游览胜地。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甘肃张掖大佛寺导游词(三)张掖是一座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城市,也是一座坐落在湿地上的城市,被誉为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塞上江南”,宜居、宜游、宜学的“湿地之城”,明净、清新、亮丽的“清凉之都”,文明、和谐、繁荣的“戈壁水乡”.张掖最大的芦苇面积达2万多亩。

黑河湿地常见的挺水植物有:芦苇、菖蒲、荻、水蜡烛、水芹、水葱、泽泻、灯芯草、水蓼、水莎草等. 著名景点:丹霞地貌、张掖湿地公园肃南马蹄寺、张掖大佛寺、张掖木塔寺、山丹军马场、山丹新河驿、张掖甘泉公园、张掖河西学院、张掖镇远楼、肃南康隆寺猎场、张掖森林公园、张掖东大山、龙首山、道巷庙、甘州古塔、诸葛楼、东山寺和西武当、黑水国遗址及汉墓群、许三湾城及墓群、牍侯堡、民勤会馆。

张掖风景及相关图片(20张) 张掖市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奇特,造型各异的古建筑,构建精巧,绚丽多姿,古有"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之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