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学派医案的学习
谈医案学习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作用与方法
 ̄ s r c T i atcee p oe o o n eme s rsa o t a e od n g me t o c re t r be f ta t hs r l x lrssmec u tr aue b u krc r s i we ma a e n m u rn o lmso r f p
员。研究方向: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
Pr blm sa un e m e s e n c r sM a ge e o e nd Co t r a ur so Re o d na m nt
o el c p t n l H g td ns f at Oc u a i a H h o Co e eS u e t
中医各 家学 说 是研 究历 代 著名 医家 学 术思 想 、 术 成就 学 和 临床 经验 , 阐述 中医 重 要 学术 流 派 的 学术 思 想 源 流 、 内容
和影响 、 主要学术流派 的形成与发展的- f综合性学科 “ - - j 。 这 就要求对 中医各家学 说的学 习和研 究应从两 大方面入
医案学 习在 中医各 家学 教学过程 中有重要 的作用与特有 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 中医各 家学 ; 医案学习; 作用 ; 方法
中图分 类 号 :- 0 R 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4 6 5 (0 0 0— 0 80 1 0— 8 2 2 1) 8 0 6— 2
心得体会中医各家学说学习心得
中医各家学说学习心得中医各家学说学习心得第二篇、浅谈《中医各家学说》本科教学的点滴体会中医各家学说学习心得第三篇、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各家学说学习心得《中医各家学说》体会和启发刚开始上课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一这门学科很像《中国医学史》的延伸,只是对于各个医家介绍的更加细致。
但在上了两次课后,我发觉我开始的想法是错误的,它确实是在介绍各位医家,但更重要的似乎是让我们学习他们的学术思想而不是他们的生平。
我觉的学习了各家之后我对学过的每位医家都有了系统的认识,虽然还是很模糊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别人一说就知道我学过这人,但要是再问他以什么出名就完全不知所以。
而且我觉得通过这门学科我对他们的学说是怎么来的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一一大部分都是起源于《内经》,但更有趣的是,同一段文字他们会因为所处时代背景不同种种原因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各自的理解都偏向于两个极端了,却真的取得了疗效,并且都成为一代名医!这真是太有趣了。
看着他们的思想变化过程和思考方式,我想以后我们也许能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成为一个有所长的医生,而且是那种希望有所创新有自己特色的医生,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xx075吴学军第四篇、中医各家学说千金翼方读后感中医各家学说学习心得读千金翼方有感通过读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可以从中看出其在方剂学上博采众方以及养生思想在其中的体现。
《千金翼方》,唐孙思邈撰,约成书于永淳二年(682)。
作者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经验,以补早期巨著《千金要方》之不足,故名翼方。
此书共30卷,北宋时期校正医书局对其传本予以校正,并刊行全国。
《千金翼方》全书30卷,计189门。
合方、论、法共2900余首。
卷1〜4论药物,引录《唐本草》的大部分内容,卷5〜6系妇人疾病;卷9〜10论述伤寒;卷11为小儿病;卷12〜15阐述养生长寿。
集中体现了古代延年益寿学说同防病、治病相结合之特色。
卷16〜25论述中风、杂十二症病证名。
卷26〜28系针灸;卷29〜30为禁经,其中虽有禁咒之术,但亦不乏心理疗法内容。
中医各家学说怎样学习各家学说
怎样学习各家学说(一)循名责实,勘误求真在学习各家学说时,必须重视对许多专用名词、概念及有争议问题的研究,各种学说,产生于各个不同时代,出诸医家的各自阐述,受到时代的影响或囿于个人学识,因而在一些“名”、“实”问题上常会出现某种程度的误解或附会;学习时倘掉以轻心或不求甚解,便会令人困惑不解。
因此一定要历史地有分析地来看待它们,要通过医家们所议论问题之名,来探求其实质所在。
如有关相火问题的讨论,历代医家在《内经》“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基础上,各自进行了阐发,刘完素称:“三焦相火无不足”;张元素称:“命门为相火之原”;李东垣称“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朱震亨称:“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又称:“相火之气,经以火言之,盖表其暴悍酷烈,有甚于君火者也,故曰:相火元气之贼”;张介宾称:“凡火之贼伤人者,非君相之真火,无论在内在外,皆邪火耳,邪火可言贼,相火不可言贼也”等等。
显然,历代医家们围绕着“相火’的名称,阐述了各自的见解,然而归根到底这些不同的观点是由于对相火概念的不同理解而引起的,刘张以运气结合脏腑来理解相火的生理作用,但刘则提示了相火有余的害处,而李氏根据自己的体会把它引申为“元气之贼”,当作邪火论;朱氏总结了前人的论述,既强调了它的生理作用,又指出了它的病理危害;张介宾则在苦寒盛行的流弊下,严格地区别了邪火和相火,以避免过用寒凉克伐真阳,把相火局限在生理之火的认识中。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相火之名,来分析其概念和实质,这样既可扩展视野、深化认识,又可不为某种观点所纠缠,而有利于学术的发展。
研究各家学说务必忠实于前人原著精神,如实地反映医家的学术本来面貌,不能曲解误会,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明确问题的实质。
中医界长期以来,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着对前人不正确或失实的评价,而这些评论又往往出诸名家的著作,遂使谬误流传,影响甚大。
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中医临床思维培养模式新探
第17卷第12期·总第308期2019年6月·下半月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任应秋先生执教北京中医学院后,集前贤及自身研究中医之体会,认为欲造就大批高级中医人才,必须师百家之长,集前人理论与经验之大成。
经过数年的努力研究,1959年编撰了《各家学说及医案选》,介绍了历代著名医学家的学术思想与经验,并附以验案印证。
后经卫生部批准将各家学说正式列为高等中医院校本科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并由他主编了第1版《宋元明清各家学说及医案选》。
其后又经20年的潜心研究,提出中医学发展史上存在着7大医学流派,即医经、经方、河间、易水、伤寒、温病和汇通。
并以此为主线,主编了全国高等中医学院教材《中医各家学说》第3版教材[1],从此该教材基本成型。
中医各家学说是中医学研究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理论及其特色诊疗经验的一门学科,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到临床的桥梁,对学生临床能力及临床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高校基本上针对大三的学生都开设这门课程的原因,因此在常规教学中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证能力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中医各家学说的课时设置少,教学模式单一,同时因为课程中涉及各家医学思想,这些医家思想互相对立,观点不一,很难统一,知识不能形成体系,导致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教学困难很多,学生也很难掌握,进而出现厌学而不重视该课程,学生普遍反应学完中医各家学说,虽然学习了中医历史上各家学派的百家争鸣的学术风采,但是到了临床不知道如何运用,不知道哪个医家的思想能解决当下的临床问题。
虽然近年相继出现诸多教学模式,例如案例教学、专题教学、目标教学等,由于客观实际问题,理想化的教学模式也有很多难以转变为现实的困难。
如何培养中医思维,一直是中医各家学说教学改革的焦点。
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医临床思维,丰富学生的临床专业知识,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基础,笔者有以下思考。
中医各家学说心得
中医各家学说心得
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医学说涵盖了多个学派和流派,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理论。
其中,最为知名的中医学派包括黄帝内经学派、伤寒论学派、金匮要略学派等。
这些学派都有着不同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强调整体观念和预防为主。
黄帝内经学派是中医学中最为重要的学派之一,它提出了“上医治未病”的理念,强调通过预防和调整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来避免疾病的发生。
伤寒论学派则注重疾病的辨证论治,通过对病情综合分析,选取最为适合的治疗方法。
金匮要略学派则更加注重药物治疗,提出了许多有效的中药配方。
除了以上的学派外,中医学还有许多其他的流派和理论,如针灸学派、养生学派、气功学派等。
这些学派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治疗方法,但是它们都融合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和哲学思想,为人类的医学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之,中医各家学说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无论是预防和调理,还是治疗和康复,中医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内涵与学习方法学指导
《 中医各家学说》 是中医类 本科专业 传统的专业 主干课程 , 为“ 一代不如一代” 。深入分析 中医的这些困境 , 你 就会发现其 包括 中医学 、 中西 医临 床 、 针灸推 拿专业 的 同学在 学习 完 中医 实很多 问题都 出在 “ 传承 ” 方 面。愿意继承发 扬 中医的人 越来 而少部分愿意继承发扬中医的人也 没有真正找到 学习 中 基础课 程和临床课程之后 , 都 应当学 习本 门课程 。国家 中医药 越少 , 管理局对 本门课程 的定位 是 “ 中医理 论提 高课 ” 与“ 临 床 提 高 医的方法 , 这 些 问题 实 际 上在 《 中 医各 家学 说 》 中都 有 答 案。 课” , 顾名思 义 , 这 门课 程 是 一 门“ 提 高专 业 水 平 ” 的 课 程 。那 么 《 中医各 家学说》 无非是讲 医家 与流派 的, 如何 学习 中医 、 传承 本课程是 如何承担 起提 高同学 们专业 水平 任务 的 呢?这 和 中 中医, 在《 中医各家学说 》 教材 里会一 目了然 , 很多 历史上 的 中 医学 自身的学术特 点有 着密 切的关 系。中 医学在几 千年 的发 医是如何成为 中医临床 大家 的、 如 何提 高 自己的医术水 平 的 、 展历程 中产生 了灿若 星河的历代名 医与 中医各 门各 派 , 这些名 又如何把 中医各 门各派的学术精华 流传 下去的 , 在 课程里都 有 医的思想 、 学派 的主张保存 在浩 若烟 海 的中医古 籍文 献之 中 , 详细讲解 。古人说“ 见贤思齐 ” , 这些 中医大家就是我们学 习的 不管是对 当今 中医理 论的研究还是 中医临床 的发 展 , 都 具有无 榜样 , 他们 的成名成家之路值得 我们思 考与借鉴 。另外 , 《 中医 法估量的价 值。在历经 千年之后 , 仍然 是中医学理 论与 临床的 各家学说》 里记录有大量历代大家的临床经验 , 而选 录入《 中医 核心部分 。因此 , 《 中医各 家学说 》 课 程承担 了相 应 的使命 , 是 各家学说》 的历代 医家都是在 当时 、 甚至到后世 , 中医界公认 的 门以讲授历代 中医 大家 与中医各 门各 派学术 思想 与 临床 经 临床大家 , 因此如果学 习好 《 中 医各 家学说》, 那 就是拜 了多 少 验 为 主 要 内容 的 重 要 课 程 。 位名医为师呢?这是 对 中医真正 的薪 火相传 , 也 是解 决好 “ 传 1 通 向名 医 之 路— — 本 课 程 的 重 要 性 承” 问题的有力武器。 《 中医各 家学说 》 以讲 授历代 中医大 家学术 思想与 临床 经 2 “ 学” 与“ 行” 的结合——本课程 的学 习方法 验 为主要内容 , 学好 《 中医各家学说》 有助 于同学们 在 中医理 论 如何学好 中医呢?有一位 中医前辈 曾经说过 , 要想 学好 中 与 临床之 路上的成长 。历代名 中医都 是在师事前 贤 、 贯 通百 家 医 , 无非就是两条路 : 一 是不 断临床 , 大量实 践 ; 二是 博览 经典 的基础上 才成长起 来 的。同学们 只有不 断地 去学 习这 千年沉 文献 , 师法前贤。仔细考量这两条道 路 , 实际便是 “ 学” 与“ 行” 淀 下来 的宝 贵 临床 财富 , 最 后 才能 真正成 长 为一名 优 秀的 中 两者 。果真 能以“ 学” 致“ 行” , “ 行” 有所 “ 学” , “ 学” 与“ 行” 结 医。因此 , 《 中医各家学说 》 又被誉 为是 “ 通 向名 医之 路” , 这是 合 , 想必 自能深入医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早在 “ 十五 ” 期间就 赞扬本课 程 “ 提 高…‘ 指 导 …‘ 桥梁” 的重要 作用 。其 中所 谓 的 倡导 中医学 人要 “ 渎经 典 、 做临床” , 这 一 倡导 实 际 就 体现 了 “ 桥 梁作用 ” 并 不是 说 本 课 程 是基 础 课 程 与 临 床课 程 的 “ 桥 “ 学” 与“ 行” 的结合 。《 中 医各 家学 说》 既是一 门课程 , 也 是一 梁” , 而是指本课 程是 架设从 “ 中医课 程学 习 ” 到“ 中医临 床工 门 同学们未来不断学 习中医、 不断提高 自身 中医水 平的学 习方 作…‘ 中医科研工作” 的桥 梁。事 实也证 明本课 程完全具 备这一 法学指导 。因此 , 不仅学好本 门课程需要 “ 学” 与“ 行” 的结合 , 作用 , 建 国 以来 , 中医界出过不少 有名 的中医专 家。例如 , 2 0 0 9 本 门课程实 际上就是一部 中医“ 学” 与“ 行” 的方法学 汇编。而 年由 国家卫生部 、 国家 中医药管 理局 、 国家 人事 劳动保 障部 评 要学好本门课程 , 应在 以下几 个方 面下功夫 : 选 了我 国首届 三十名 “ 国医大 师” 。这三 十名 “ 国 医大 师” 中有 2 . 1 理清源流脉络 : 由于《 中医各 家学说 》 以讲 授历代 医家学
教材感想之《中医各家学说》
教材感想之《中医各家学说》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讲《各家学说》真的是听热闹。
觉得中医真是有意思哈!有爱用凉的,有爱用补药的,有爱用热的。
那时的思考水平也这样了!后来稍微有点见识了,就越来越觉得《各家学说》编的厉害,大有可学之处。
因为《各家学说》论述了历代名医的理论及收录医家原文,所以《各家学说》教材可以当做工具书使用。
比如想查查都谁论述注解《伤寒论》了,查查教材就知道了。
那么这些古代名家,有何具体著作,查查教材引用书目就知道。
见到的情况多了之后,感觉用各家学说一次比用“派”好一词贴切。
因为历代医家的学说,实际是对某一问题的体会,人家体会深运用好,有理有方,那么就是一个学说。
还有古人陈述某一学说,也是针对时弊而来。
这看病不动脑子的古来有之,听说寒凉好,就拿一顿寒凉的堆了给病人,又听说温补好附子熟地的一起上。
于是,就是出现反对滥用的著述了。
《各家学说》收录并讲解这些内容,给学习者的提示是——莫执一端而行,唯辨证施治才是正道。
因此,多看看病再读教材,感觉是不一样的。
下面说对教材的遗憾。
教材未能详细介绍清季至民国时期的各家学说,是个小遗憾。
毕竟距今天最近的,也应当是影响最大的。
还有对于近代地方特点特色,如能介绍介绍也是很有意义的。
比如四川医家学说,这也是我特别感兴趣的内容,蜀中奇才甚多,每见用药平淡,却是奇效迭出。
这个单独编个教材,由四川医家学者讲讲好。
还有山西西北东北的,也是值得研究的学习的。
又如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医家,不仅医术了得,且宣传上,也是有特色的。
这个虽不能列入学术,但是于如今诊所行医,却是大大有用的。
谈《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学派医案的学习——以易水学派为例
第 8 卷第 l 期 ・ 8 总第 9 8期 21 0 0年 0 9月 ・下 半 月 刊
◎ 。DAU擞 屦RC栏 CEI] I EI N DDO E I远 F iS C C ' T 为 ' A N O O
-
径较 为单一 ,多为教材 、相关书籍 上的现 有信息 ,不能 有效的利用 网络等资源 , 综合分析 问题 的能力有待提高 ,
横 向比较少 。P L是 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其优 势就在 B 于通 过 问题解决 的过程 获取并应用 知识 ,培养学 生解 决
实际问题 的能力,将所教所学所用 紧密结合 。
参 考 文献
【 】 lO C S,T mby .Th otbep t n rbe p c 1 Ba V SH T a lnR M ep ra l ai t o lm ak:a rbe e p p o lm
中医各家学说心得体会2000字
中医各家学说心得体会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形成了多个不同的学说和体系。
这些学说不仅反映了中医发展的历史脉络,同时也代表了不同医家对于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独特理解和经验总结。
在学习和实践中,我对于中医各家学说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1. 阳明学说阳明学说强调“以己观察”,即通过观察病人的整体情况和表现来判断病因和治疗方案。
个人的生活习惯、情绪状态以及环境等因素对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践中,我发现不同病人相同疾病的治疗效果可能会有所差异,这与其个人的差异有关。
因此,我在诊断和治疗时,除了关注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还会注意观察其整体情况。
2. 气血学说气血学说认为,人体的健康与气血的平衡密切相关。
气血的运行和调节对于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在诊断和治疗中,我注重通过询问病人的体验和感受,以及观察其面色、舌体和脉象等来判断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况。
同时,我也注重通过调节饮食、运动和情绪等方面来调节气血的平衡,以达到治疗和养生的目的。
3. 理气活血学说理气活血学说强调通过调节气机和血液循环来改善病人的病情。
在实践中,我发现很多疾病的病因和病机都与气机的运行不畅和血液循环不良有关。
因此,在治疗中,我会采用一些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药物和疗法,如逍遥散、桃红四物汤等,来改善病人的气机和血液循环状况,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4. 温通散寒学说温通散寒学说认为,寒邪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通过温通散寒可以改善病人的病情。
在中医诊断中,我会关注病人的体温、手脚冰冷和喜温喜热等情况,以及寒邪症状,如怕冷、喜暖等。
在治疗中,我会选择一些具有温通散寒作用的药物,如八角茴香、生姜等,来调理病人的体质和改善病情。
5. 湿邪学说湿邪学说认为,湿邪是引起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可以通过清利湿湿邪来改善病人的病情。
在诊断中,我会关注病人的舌质、尿液和大便等,以及湿邪症状,如浮肿、肢体沉重等。
在治疗中,我会采用一些具有清利湿湿邪作用的药物,如茵陈蒿、陈皮等,来调理病人的体质和改善病情。
浅析《中医各家学说》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 . 2发现学习 主动探索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指出:大学生应 “ 以 自学为 主 , 堂教 学为 辅 , 步培 养学 生具 有无 师 自通 , 新知 课 逐 更 识 的能力 。” 因而 , 培 养学 生 自学 的能力 , 动学 生主动 学 习 如何 调 的积 极性 , 当前 搞好 教学 改革 的关 键 。对于 医学类 专业 学生 乃是 尤其 如此 , 医学类 专 业学 生应 养成 自主学 习 、 终身学 习 的习惯 。 为 了实 现让学 生从 医 案 中获得对 医 家主要 学术 思想 的认识 , 养 主 培 动探 索 , 自主发 现 的能 力 , 者认 为 最好 的方式 无 疑要 算美 国著 笔 名教 育 心理 学 家 布鲁 纳 ( rnrJ) 出的 发现学 习【, 学 生在 Bu e, 提 . l让 l J 学习情境中, 经由自己的探索寻找而获得问题的答案。发现学习 最本 质 的特 征是 强 调 探究 过 程而 不 是 现成 的知 识 。在 发现 学 习 中 , 生 的主 要 任务 不 是 接受 和 记住 现成 的知 识 , 学 而是 参与 知识 的发 现( 再发 现 ) 程 ; 师 的主要 任 务 也不 是 向学生 传 授现 实为 过 教 成的知识 , 而是向他们提供所需要的一些事实、 事例或问题, 引导 学生 主 动积 极思 考 , 独立 开展 探 索 , 自行 发 现并 掌 握相应 的 原理 或结论 。 医家 医案为 材料 , 发现 学 习的方式 , 生从 中发现 以 用 让学
16 2
内蒙古中医药
浅析《 中医各家学说》 教学研究中存在 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刘 琼 李成 年
摘 要 : 对 近年 来有 关 《 通过 中医各 家 学说 》 学研 究 的文献 进行 系统 收集 、 教 归类分 析 , 出 当前教 学研 究 中存 在 着 用时过 多 、 指 不利 于 发 现 能力 的培 养和 不 能 实现 有效 的 知识 迁移 的 问题 。针 对这 些 问题 提 出用设 置情 境 , 医案教 学 、 现 学 习 , 动探 索 、 发 主 医案分析 , 知识
中医各家学说及医案选讲义
中医各家学说及医案选讲义一、中医各家学说概述中医各家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和提炼。
中医各家学说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兵家、杂家等学派,各家学派的思想体系、学术特点和诊疗风格都有所不同,但在临床实践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医家生平与学术特点1.扁鹊:被认为是中医的开山鼻祖,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2.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同时也是体育医疗的创始人。
3.张仲景:被誉为“医圣”,其著作《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之作,提出了辨症施治的原则。
4.孙思邈: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在医学理论上主张养性修身,临床实践中擅长治疗杂病及养生保健。
三、医学流派及其影响1.经方派: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强调辨症施治,方药使用严谨,对后世影响深远。
2.温补派:以调理身体、温补阳气为特点,主张使用温性食物和药物,对慢性病治疗有独到之处。
3.攻邪派:以祛除病邪为原则,主张使用攻下、催吐、利尿等手段排除病邪,对于急性病症疗效显著。
四、医案选择原则与标准1.代表性原则:选择的医案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医家的学术特点和诊疗风格。
2.典型性原则:选择的医案应具有典型性,能够体现某一疾病的病理变化和演变过程。
3.实用性原则:选择的医案应具有实用性,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五、经典医案解析与评价通过对经典医案的解析,深入理解各家学说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评价医案的实用价值和科学性,探讨医案对现代医学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六、医案应用与临床实践学习各家学说的诊疗特点和处方用药规律,掌握其临床应用技巧和方法,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诊疗水平。
七、医案研究方法与创新学习和掌握医案研究的基本方法,如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综合研究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研究和实践,推动中医各家学说的发展和进步。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PBL教学案例设计浅析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PBL教学案例设计浅析PBL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师生教与学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将PBL教学法引入《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对于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PBL教学案例的编写要注意几个问题,包括病案的选取,问题的设置以及线索的串联。
Abstract:PBL refers to the problem 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activeteaching method. The PBL teaching method into “theories of schoo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urs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and value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Preparation of PBL case teach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issues,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series problems of setting as well as clues.Key words:PBL;Theories of schoo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eaching methodPBL(Problem一BasedLeaning),以下简称P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师生教与学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和总结五个基本环节。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只为引导者。
PBL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HowardBarrowS创立,他把临床问题引入基础课中,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形成了一种由教师指导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单纯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了。
浅谈《中医各家学说》本科教学的点滴体会
学透 ,学精 ,学深 ,需要 “ 教 ”和 “ 学”双方 的共 同努力 ,各尽 其职,各尽其力 ,才能真正提 高中医理论基 础和临床 水平 ,为
将 来的中医药事业打下 坚实的基础 。文章从
【 关键词 】中医各 家学说 ;教 学;体会
【 中图分类号 】G 6 4
“ 教 ”和 “ 学”这 两方 面浅谈 《 中医各 家学说 》的几点教 学体会 。
( 1 . 广西 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 医院 ,广西 南宁 5 3 0 0 1 1 ; 2 . 广西 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 医药学院 ,广 西 南宁 5 3 0 2 2 2 )
【 摘 要 】中医各 家学说是一 门后期 综合性提 高的课程 ,学术 内涵深广抽 象,具有一定的难度 ,要在有限的课 时里,将其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8 - 1 1 5 1 ( 2 0 1 3 ) 0 5 - 0 2 5 1 — 0 2
S o me Ex p e r i e n c e o f TCM Do c t r i n e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t e a c h i n g
心得体会 中医各家学说学习心得体会作文
中医各家学说学习心得体会作文中医各家学说学习心得体会作文第二篇、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各家学说学习心得体会作文三世医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素女脉诀》中医理论体系内容: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方剂、本草、针灸、辨证、诊法、治则、养生、运气用阴阳学说阐明医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
说明各种事物的普遍联系②说明事物的平衡、不平衡③说明事物的互相转化④说明阴阳为矛盾共生用阴阳学说说明事物的互为转化:冬伤于寒,春生病热;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肠僻;夏伤于暑,秋生亥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确立学派的依据:①师承授受:亲炙(师徒面对面传授学习)、私淑(未曾见面,学习著作尊其为师)②学术争鸣:不同学派、不同医家六大学派:医经学派:《黄帝内经》;经方学派:经验方或仲景方;河间学派:火热立论;易水学派:脏腑病症;寒温学派:中医外感病;汇通学派:中西医汇通刘完素(刘河间)亢害承制论:①自然界运气承制是保持事物运动平衡的必要条件②五运之气偏亢到一定程度出现胜己之化的假象火热论:①火热病的广泛性②六气皆能化火③五志过极皆为热甚④火热病的治疗(表证宜汗解,里证宜攻下)张从正(张子和)处之者三,出之者三:天之六气、人之六味、地之六气合称三部之气,太过或者不及时变为三部邪气,侵犯人体导致三部之病,按照症状部位不同分为上中下治疗对应用汗(表解)吐(上涌)下(下泄)三法,使得邪去正安。
攻邪之法:汗吐下三法朱震亨(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①理论依据,源于内经②取类比象,天地日月③人体阴精,迟成早渴④精欲无涯,动火耗精⑤动静得宜,收心养性火热证的辩治:①实火可泻:正治法(黄连解毒汤热者寒之,小便降火极速,硝黄冰水)火郁发之:外受风寒(苍术柴胡),内有郁热(火郁汤)反治法:火盛者,当顺其性而发之必兼温散②虚火可补:滋阴降火法:阴血虚而相火旺(四物汤加黄柏)阴精虚而相火旺(大补阴丸)引火归源法:附子未津调,敷涌泉穴甘温除热法:人参,白术,甘草郁证病因病机:寒暑交侵(外)、饮食失节(饮)、七情内伤(情)、劳役过度(劳)导致气血佛有郁,导致血热湿痰(六郁)使得相因为病,变生他病(气湿痰热血食)10、孙一奎论命门:含义:命门乃肾间动气,蕴含着原气、动气生生不息的变化,为人身先天之太极,是原气生生不息运动变化的机理。
论学习中医各家学说的作用
论学习中医各家学说的作用
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千百年的发展,根据不同的地域条件,出现了几十家重要的学派,它们在中医学的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比如说,天水学派是以黄帝为主要理论依据的中华传统文化,它追求的是规律的自然节律,注重动态机理,充分挖掘机体统一伦理,关心疾病自然解决,注重整体平衡状态,在临床实践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此外,古极学派是以黄帝本素、黄帝内经为核心理论的学术发展。
它重视机体的动态机制,致力于明确变异的相对定论,以“机类”和“气机”两大领域为主要探讨范围,通过系统地研究机体能量生成、失衡及修复机制,在内服外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再者,宋明理学派是以明末理学家宋应明为代表的中医经典文化。
它强调活っきゅうしてみた阳气理论,重视支配调节机制,倡导,多元机理并行,追求辨证解构,以和平互利、规律自然的理念,被视为中国现代化医学的基础架构。
总之,学习各家学派的医学思想对我们现代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它也推动着中医药发展,改善了临床治疗技术,以及拓宽了中医心理学视野。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应用医案教学法的探讨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应用医案教学法的探讨林怡;戴铭【摘要】@@ 中医各家学说是以阐明和研究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医学流派和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学术成就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已经学过中医学各门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与掌握中医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理论和治疗经验,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思维,为今后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扎实基础.【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14)002【总页数】2页(P87-88)【关键词】中医各家学说;医案;教学研究【作者】林怡;戴铭【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中医各家学说是以阐明和研究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医学流派和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学术成就的一门学科。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已经学过中医学各门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与掌握中医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理论和治疗经验,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思维,为今后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而医家们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的重要载体就是医案,因此医案为后人提供了鲜活的实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最好桥梁。
故在授课过程中医案教学是一种较常采用的教学形式。
本文就中医各家学说的医案教学作一探讨。
1.1 医案需完整无缺医案作为重要的中医文献资料,能够体现中医学家的创新意识、缜密思维和正确判断,是医家们精湛医术的结晶,因此选择医案时需要强调医案的完整性。
尽量选择那些理、法、方、药全过程皆完备,辨证结论正确无误,且辨证过程逻辑性强,易学易懂的医案,而简略不明、存在争议和容易产生歧义的医案则弃之不用。
例如《名医类案》卷二消渴中有一则医案:“东垣治顺德安抚张耘夫,年四十余,病消渴,饮水无度,小便数多。
李曰消之为病,燥热之气盛也。
”本病案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辨证论治上都难以明确判断,症状表现也让人觉得模棱两可,而患者饮食情况、精神状态等可以帮助我们定性定位的资料也没有记载,因此这样的医案我们是尽量避免使用的。
谈医案学习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作用与方法
谈医案学习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作用与方法赵艳【摘要】对中医各家学说的学习和研究应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医家的理论贡献,一是医家的临证经验.因此医案学习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与特有的学习方法.【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0(023)008【总页数】2页(P68-69)【关键词】《中医各家学说》;医案学习;作用;方法【作者】赵艳【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北京,1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0中医各家学说是研究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阐述中医重要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源流、内容和影响、主要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
这就要求对中医各家学说的学习和研究应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医家的理论贡献,一是医家的临证经验,而从目前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来看,多侧重于深化理论认识,对于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研究却有待进一步的深化。
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医案这一宝贵临床资料的学习,深化学生对医家临证经验及其学说的认识。
1 医案学习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作用1.1 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医案,又称诊籍、脉案、方案、病案,是医生临床实践的记录。
中医医案起源很早,据《周礼》记载,当时的医生已经有关于疾病名称及治疗结果的记录。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曾经把自己诊治病人的情况做过详细的记录,称之为“诊籍”。
宋金元时期,医案专著开始出现,集中的医籍附案亦逐渐增多,医家立案蔚然成风,许叔微、钱乙、杨介、孙兆、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陈自明、罗天益、滑寿等医家均有医案传世,或分析病因病机,或阐明辨证治法,或论述方药运用,具有以案证理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医家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明清时期,医案发展日趋成熟,医案著述受到广泛重视,如张山雷在《古今医案评议》中说:“多读医案,绝胜于随侍名医,直不啻聚古今之良医,而相与晤对一堂,从上下其议论,何快如之!”因此,在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过程中,应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学习分析一定量的医家医案及后世运用其学说的验案,将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历代医家的学说思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发挥学说指导临床、融入临床的重要作用。
中医各家学说教学浅议
中医各家学说教学浅议关继华;李和平【摘要】中医各家学说是研究历代著名医学家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阐述中医重要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源流、内容和影响、主要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该课程在学术方面充分反映了中医学的多样性、独特性、实践性和发展性,涉及中医理论与临床各方面内容,具有明显的综合性、提高性和实用性,在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该学科曾在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备受重视。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理念与现代中医教育出现了一些矛盾,应引起中医教学上的关注。
本文通过浅议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和方法,纵观我国历代著名医学先贤们的学术发展特点,引导学生钻研祖国医学的精随所在,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中医学的“知识、素质、能力”的提高。
【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8(031)004【总页数】2页(P491-492)【关键词】中医各家学说;教学理念;高等中医药教育;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学术流派;中医学;学术成就【作者】关继华;李和平【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救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G642中医各家学说是研究历代著名医学家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阐述中医重要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源流、内容和影响、主要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该课程在学术方面充分反映了中医学的多样性、独特性、实践性和发展性,涉及中医理论与临床各方面内容,具有明显的综合性、提高性和实用性,在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该学科曾在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备受重视。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理念与现代中医教育出现了一些矛盾,应引起中医教学上的关注。
本文通过浅议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和方法,纵观我国历代著名医学先贤们的学术发展特点,引导学生钻研祖国医学的精隨所在,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中医学的“知识、素质、能力”的提高。
浅谈《中医各家学说》本科教学的点滴体会
浅谈《中医各家学说》本科教学的点滴体会杨丽琴;石川【摘要】中医各家学说是一门后期综合性提高的课程,学术内涵深广抽象,具有一定的难度,要在有限的课时里,将其学透,学精,学深,需要“教”和“学”双方的共同努力,各尽其职,各尽其力,才能真正提高中医理论基础和临床水平,为将来的中医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从“教”和“学”这两方面浅谈《中医各家学说》的几点教学体会。
%TCM Doctrine is a late improvement courses, academic the connotation and deep abstract,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difficulty, to a limited class, and thoroughly learned it, learn deep need to "teach" and ""the joint efforts of both sides, each doing their job, do their bit in order to truly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basic and clinical level,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rticles from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 the "Chinese medicine Doctrine" a few teaching experience.【期刊名称】《大众科技》【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2页(P251-252)【关键词】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体会【作者】杨丽琴;石川【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 530011;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广西南宁 53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中医各家学说是中医专业的后期综合性提高的一门课程,是主要阐明和研究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的中医学术流派、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一门学科。
古代中华医学的医案与学派
古代中华医学的医案与学派中国历史悠久,医学也是如此。
早在五千年前,中国就有了自己的医学体系——中华医学。
中华医学注重以天地人三才相合为基础的“阴阳五行”学说,探索人体的生理与病理,各个学派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以医案和学派为线索,介绍中华医学的历史和演变。
一、医案医案,指的是中华医学历史上的一些医疗案例记录,是医者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也是推动医学发展的重要资源。
这些医案记录了医生对于病人症状的细心观察,对于药物的辨证施治,以及对于疾病的深入理解等方面的成功案例。
通过这些医案,一方面可以探索中华医学的基本理论、医疗技术等,另一方面也能了解中华医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和特点。
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医案之一,便是《伤寒杂病论》。
此书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部名著。
该书以“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个病证为主线,讲解了针灸、药物理论、辨证论治等内容。
此书所记录的医案,涵盖了寒湿、热病、瘟疫等多种疾病,便于日后医治类似病症的患者。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医案,为扁鹊治刘备风邪。
《史记》中记载了扁鹊在刘备奉迎项羽时诊断他患了风症,并用针灸和草药进行治疗的故事。
本案中,扁鹊除了使用常见的草药,还将针灸方法应用于治疗风症中,展现了他深厚的医术水平和广泛的医学知识。
二、学派学派是医学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组织形式。
中华医学历史上,也存在着不少的学派。
学派的出现,为医学界内部促进交流和探讨提供了一个平台,不同的学派之间通过对话、交流、辩论,从而不断发展壮大。
三个最为著名的学派分别是“黄帝内经学派”、“丹溪学派”、“气学派”。
黄帝内经学派,是以“黄帝内经”为基础的一种理论体系。
黄帝内经是中国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也是夏商周时期著名的医书之一。
该学派主张强调把人体看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来控制病情,辨证施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与黄帝内经学派相比,丹溪学派更加突出了方药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卷第18期·总第98期 2010年09月·下半月刊61径较为单一,多为教材、相关书籍上的现有信息,不能有效的利用网络等资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横向比较少。
PBL 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优势就在于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取并应用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所教所学所用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1] Barrovcs H S ,Tamblyn R M .The portable patient problem pack :aproblem—based learning unit[J].J 0f Med Edu,1977,52(12):1 002-1 004. [2] 吕磊,张正厚,李光宗,等.浅谈医用物理学PIlL 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原则[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6):722-725.[3] 王瑾,王晓棵,吕晓萍等.作为指导教师在PBL 教学中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6):659-660.[4] 王继春,郑兰艳,史俊岩等.病原生物学PIlL 模拟病例的的设计[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181-184.(收稿日期:2010-06-30)谈《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学派医案的学习——以易水学派为例赵 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110029)摘要:医家的临证经验是中医各家学说学习和研究的重点之一,医案作为医生临床实践的宝贵记录是《中医各家学说》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
本文以易水学派为例,论述了学派医案学习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与方法。
关键词:《中医各家学说》;易水学派;医案学习;中医教育学doi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8.050 文章编号:1672-2779(2010)-18-00061-02Discusses the Function and Method of Learning Medical Record of Yishui School in Teaching of Schools of Chinese Medical TheoryZhao Ya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he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10 029)Abstract :A study and research on the medical experiences of doctors is an important point in teaching of Schools of Chinese Medical Theory. As valuable medical literature, we must start with learning medical recor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unction and method of learning medical record of Yishui School in teaching of Schools of Chinese Medical Theory.Key words :Schools of Chinese Medical Theory ;Yishui School ;learning medical record中医各家学说是研究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阐述中医重要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源流、内容和影响、主要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i]医家的临证经验是中医各家学说学习和研究的重点之一,医案作为医生临床实践的宝贵记录是《中医各家学说》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
本文以易水学派为例,论述了学派医案学习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与方法。
1 学派医案学习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作用医案,又称诊籍、脉案、方案、病案,是医生临床实践的记录。
医案作为中医临证的资料,具体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综合应用,学医者通过阅读医案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到他人的经验。
章太炎对中医医案作过很高的评价,他称“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名家工巧,悉萃于是。
学者要想寻求前人心得,钻研医案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中医医案起源很早,据《周礼》记载,当时的医生已经有关于疾病名称及治疗结果的记录,可视为医案之雏形。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曾经把自己诊治病人的情况做过详细的记录,称之为“诊籍”,被视为后世医案之滥觞。
秦汉以降,医学崇尚方书,直至隋唐五代,医案亦未能取得突破性发展。
这一时期,医案散见于医籍、史书、笔记、方志和文集等著作中,数量少且内容简,目的主要是用以证明某方、某药的疗效及反映医家的医疗成果,缺乏对病证的详细描述与分析。
宋金元时期,医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此时医案专著开始出现,集中的医籍附案亦逐渐增多,医家立案蔚然成风。
许叔微、钱乙、杨介、孙兆、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陈自明、罗天益、滑寿等医家均有医案传世,或分析病因病机,或阐明辨证治法,或论述方药运用,具有以案证理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医家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明清时期,是医案发展的成熟和鼎盛时期。
此时,个人医案专著大量增加,医案类书问世,部分医家开始对医案进行整理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仅明代现存的个人医案专著就有30余种。
江瓘父子将散见于各类书籍中的医案分类著录,集成了医学史上第一部医案专著《名医类案》。
此后,医案著述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如张山雷在《古今医案评议》中说:“多读医案,绝胜于随侍名医,直不啻聚古今之良医,而相与晤对一堂,从上下其议论,何快如之!”将医案按照学派进行分类,并指导学生有重点地阅读,对《中医各家学说》的学习和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派医案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将学派的理论与临第8卷第18期·总第98期 2010年09月·下半月刊62床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学术流派与历代医家的学说思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发挥理论指导临床、融入临床的重要作用。
其次,从学派和医家的角度学习医案,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医家形象,让我们如见其貌,如闻其声,从而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医家与学派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特点,有助于提高对学术流派及医家研究的整体水平。
2 《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学派医案的学习方法作为中医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具体反映形式,传统中医医案的记述特点绝不同于西医乃至现代中医的病案,具有明显的叙事性特征,与古代的笔记小说非常接近。
传统中医医案以人物为中心,把疾病诊疗与具体的人物密切联系在一起,通过人物的活动来反映疾病情况和诊疗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医的象思维方式。
因此,对于传统中医医案的学习,除把握时、地、人及文化等影响因素外,更应从医家和学派出发,教师可以在讲述各医学流派时,分别总结各派医案,简单明了地向学生进行介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各派的主要临床特色。
以易水学派为例,因其开山张元素为河北易水人,故而得名,是继河间学派之后一个重要的中医学术派别,在脏腑病机和辨证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张元素重视致病的内因,探求脏腑病机,运用五运六气阐发遣药制方理论,著有《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珍珠囊》等。
在张元素脏腑辨证学术思想的影响下,易水学派的一些医家逐步转向对特定脏腑的专题研究,各有创见。
李杲侧重探讨脾胃内伤病机,制定益气升阳、甘温除热大法,创制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名方,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成为易水学派之中坚。
王好古重视脏腑内伤阳气虚损的一面,发挥为阴证论,著有《阴证略例》,专门阐发阴证病因病机和辨证治疗。
罗天益著《卫生宝鉴》,深入发挥李杲脾胃内伤学说,继承与发展了东垣用药心法,此四子师承授受,形成了易水学派,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教师可以从《脾胃论》、《兰室秘藏》、《东垣试效方》、《阴证略例》、《卫生宝鉴》等易水学派医家的著作中选取医案,使学生了解易水学派医案概貌,有助于更好地体会易水学派及相关医家的学术思想。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搜集一些能够全面反映各派医家学术特色的医案,这就包括了后世继承及运用该派思想的相关验案,不仅可使学生全面了解各派医家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领悟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收稿日期:2010-05-06)摘要:有鉴于当前医学生虽然技术水平相对有了提高,但他们的人道主义精神,对病人的同情心、对生命的关爱却相对淡薄了,故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学生实行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是十分迫切的。
且对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来说,《黄帝内经》蕴含丰富的医学人文精神内容,因而尝试在《内经选读》教学中加强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
实施的原则为理论联系实际,即与本课程具体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不占用大量的时间。
如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如儒家的“仁爱”舍生取义的精神等;对《内经》中医学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予以例举;并结合当前实际医疗情况,阐扬了高尚的人文品格。
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黄帝内经》;医学;人文精神doi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8.051 文章编号:1672-2779(2010)-18-0062-03Thinking of Reform Medicalhumanism in Studies of NeiJingXuanDuWang Hong wu 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 (300193)Abstract : Some young doctor’s technical competence have increased, but their sympathy and the love and care to the patient became weak, so its' urgent to teach student with medical-humanism.Studies of NeiJingXuanDu a course that includes knowledge of TCM and ancient literature, so its' possible for the teacher to teach them medical humanism. The methods are that the content must combine with the book and it doesnt' possess lots of time. For example, loyalty and for-bearance kindness and generosity put forward by Kong Zi and sacrifice ones' life for a just cause put forward byMeng Z was taught in that cours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not only increase knowledge of medicine, but also expand and advocatemedical humanism. It gives the students proper guidance.Key words :Studies of HuangDi Neijing ;Medical humanism ;The reform of teaching鉴于当前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迈进过程中,教育规模的扩张使部分医学院校特别是中医院校生源质量下降,人文素质参差不齐;加之医学教育课时紧张,许多学校片面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忽视了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医学教育出现一定程度的人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