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湖心亭看雪》ppt课件共28张

《湖心亭看雪》ppt课件共28张

崇祯五年十二月, 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 鸟声俱绝。
明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 下了三天,西湖中人、鸟、声音都消失 了。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晚上初更,我撑着一叶扁舟, 裹着裘 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惟.长堤一痕 惟:___只____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_尽__力___,__文___中__指__痛___快_____ (7)及.下船 及:___等__到____
5.虚词意义及用法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表__反__问___,__哪__里__ (2)更有痴似相公者. __代__词___,__…___…__的__人
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更定 地点:西湖,前往湖心亭 人物:余,舟子,两金陵人,童子
事情:余独往湖心亭看雪,喜遇知音, 强饮三大白而别
作者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等有何作用?
开头三句话交代了作者看雪的时间和背 景。本文写于明亡后,作者却沿用明朝的 纪年,表现出对故国深深的思念。同时, 从时间、地点两个方面引出下文的大雪和 湖上看雪,为读者呈现出一派萧杀的冷寂 景象。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 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 (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líng)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nán)喃曰:“莫说相公痴,更(gèng)有 痴似相公者!”

13 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21张PPT)

13 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21张PPT)

不寻常的行踪
特立独行,不随流俗,有闲情雅致
研读课文,赏奇景悟痴情
舟子评价张岱:“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舟子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张岱的“痴”的?
痴于景:
三个与字,营造出天人合一的朦胧境界, 给人天地之间茫然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 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
文 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
两三粒人影罢了。
很,非常。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
哪能。
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还。
译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
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湖心亭看雪
chónɡ zhēn
ɡ崇ēnɡ祯五年十二ná 月,余住西c湖uì。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
sōnɡ dànɡ
凇 沆 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jiè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ɡènɡ
qiǎnɡ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
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
有痴似相公者。”
再读课文,梳理注释翻译
湖心亭看雪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 (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
•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 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请找出文中舟子对张岱的评价语
考题2: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表达效果。
(1)衬托出环境的清幽空旷; (2)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不 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是晚明江南文人独立不羁精神的写照,其根
源是魏晋风度)
(3)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做伏笔。
5·张岱追求怎样的山水之境? 在文中找出相应语句支撑你的观点。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程度副词,非常
哪能 还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酒杯 表顺承
南京
客居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尽力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等到
船夫
旧时对士 痴迷 人的尊称
像 ……的人
第2段
译文
•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 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张岱35岁,着悠游的生活。
写文之时
清朝顺治帝登基;顺治元年(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张岱50多
岁,过着隐居避乱、潜心著述的生活。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等。1647年,写下《湖心亭看雪》
考题:如何理解“痴”字的含义?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32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32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③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这只小船是作者租用的,小船上的两三人,可能是两个舟子,靠出租 小船为生,他们无心观雪,真正想观雪的只有作者,因此作者用了一个“独”字。
小结“痴情”
张岱之“痴”,一方面是缘于其特立独行的精 神,追求自由的天性。他的“痴”是个性的张扬和抒 发,他的“痴”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他在与自然 的对话中,感受着自由的可贵,体现出文人特有的生 活性情。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如何理解文中舟子所说“莫说相公痴”中 的“痴”?他“痴”表现在何处?
(1)“痴”于行: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 的时间,不寻常的行踪。“是日更定” “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众不同、不随流俗。
(2)“痴”于景:“雾凇沆砀……舟中 人两三粒而已”——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 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既痴迷,又备 感孤寂落寞。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课文翻译
公元1632年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 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 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 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晚上八时左右 撑(船) 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
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 ①作者去湖心亭赏雪,旁若无人,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乎所以,忘记一切俗念, 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清高的境界,所以“独”字表现了他的高洁。
➢ ②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作者认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进不了他的内 心,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和心中所想是不理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 的,“独”字表现了他文人雅士的孤傲清高。
板书设计:
看雪年月、地点和环境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31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31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鸟兽的细
毛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
撑,划
人两三粒而已。
小草 全
白气弥漫的 样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大雪下了三天, 湖中游人与鸟声都消失了。这一天凌晨,我划着一只小船, 穿着皮毛衣,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 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交融在一起),上下全白了。 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露出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 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 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 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 面,悠远脱俗,物我合一。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三)议“奇遇”,三悟痴心
1.清高孤傲、痴迷自然的张岱寒夜去看雪,却没想到湖心亭 竟还有两人客游于此,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何会有这样 的心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题解读
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的一个小岛上, 是赏雪的地点。“看”是欣赏、观赏的 意思,“看雪”点明事件。文题简洁、 明了,表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作者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 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 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清兵南下灭亡 明朝,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可后来失败了。于 是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 后怀旧的伤感情绪。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 之思和沧桑之感。擅长散文,著有《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等绝代文学名著。

《湖心亭看雪》课件完整版

《湖心亭看雪》课件完整版

明代文学特点及时代背景
明代文学特点
明代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流派,表现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 创作风格。同时,明代文学还注重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反对封建礼教和理学束 缚。在小说、戏曲等领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时代背景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的过程。在政治上,明 朝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在经济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出现;在文化上,明代文学在继承前代文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
05 课堂活动与互动 环节
分组讨论:如何欣赏雪景之美?
分组讨论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围绕“如何欣赏雪景之美”展开 讨论。
讨论内容
引导学生从雪的颜色、形状、质感 、光影等角度欣赏雪景之美,同时 结合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探讨雪景 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小组展示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讨 论成果,分享欣赏雪景的方法和感 受。
VS
主要作品:《陶庵梦忆》、《西湖梦 寻》、《夜航船》、《琅嬛文集》等 。
《湖心亭看雪》创作背景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 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 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 创作的小品。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 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 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 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 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 人生渺茫的慨叹。
意境营造及审美感受分享
幽静清远的意境

13 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27张PPT).ppt

13  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27张PPT).ppt

高、孤芳自赏、孤高自傲
的文人情怀,表达了淡淡
的愁绪以及故国之思。
C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回忆录《陶庵梦忆》,作者对故国往
事的怀恋,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其间,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却
可从中窥知。
B. 文章开篇交代看雪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作者选择在“人鸟声俱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大举南下。张岱避居浙江剡溪山。在此期间,他 写下了《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书中主要追忆了当年风月繁华、故国往事, 凡记叙过去的行踪皆用明朝纪年。《湖心亭看雪》就是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
本文写于明朝灭亡后,大约1645年,它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追忆在 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 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赏奇景悟痴情
张岱
“功名耶落空 , 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 锄头耶怕重, 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
——张岱《自题小像》
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
学家。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 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他崇尚“冰雪人格”,在诗文中多赋 予冰雪高洁的灵魂,论诗亦主张“冰雪之气”。其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 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 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没有正面写雪,而写“大 雪三日”后人声鸟鸣断绝,寂寥凄清。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没有直接写雪, 而是写出了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完 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

《湖心亭看雪》ppt课件共27张

《湖心亭看雪》ppt课件共27张


请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 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 \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张岱
2011年6月24日,杭州被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在申遗文 本中,西湖被称作是“中国传统 文化精英的精神家园”,古往今 来,西湖的山色湖光成就了多少 文人墨客笔下的佳作名篇。同学 们,我们一起来回味下!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 沙堤。——白居易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 宜。——苏轼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红。——杨万里
• 关于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中, 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 堆成小岛,在山上建成亭阁, 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 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 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 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 地方,因而常有文人墨客到此 赏景。
走进作者:
• 不多余。
• (1)给文章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 (2)舟子此时是大惑不解,这就照应了前文 的“ 独 ”字,非常巧妙。
• (3)正是舟子的话,就点出了“我”雪中遇知 音的惊喜,这一趟真是不虚此行,“我”不仅 赏到了奇景,还遇到了知音。
小结
大雪三日天水茫, 更定看雪小舟孤。 后生学子如相问, 一片痴心在雪湖。
• 寄托 ,以此来掩埋一切的悲哀。 • 寒夜赏雪是对自己情怀的一种 释放
• 把自己消融在这个雪的世界里, 享受 着 这份独处。
• 追寻“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 追寻心灵的皈依,现实世界他无力扭转乾 坤,只有将这份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排解在 这天地苍茫之中。

《湖心亭看雪》优秀ppt课件

《湖心亭看雪》优秀ppt课件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结:品味作者写景 全景:上下一白——空旷,纯净,沉寂 近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置换量词“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条,舟中人两三个而已”体会量词使用之精准传神,突出大雪漫漫中人与物之渺小,令人产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感。
2
三岛(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
3
十景(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苏堤春晓、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4
西湖孤山
蘇堤
白堤
阮 公 墩
小瀛洲
花港观鱼
苏堤春晓
断桥残雪
雷锋夕照
柳浪闻莺
南屏晚钟
平湖秋月
曲院风荷
三潭映月
双峰插云
西湖
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 风格,体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
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就
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
图”成就一首千古绝唱。
1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2
——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
3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山阴人。明亡后隐居,著述。著有《西湖梦寻》《快园道古等。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

湖心亭看雪 (共30张PPT)ppt课件

湖心亭看雪 (共30张PPT)ppt课件
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空 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 这么冷的天。才凌晨时分,作者独自到湖心 亭看雪,你能看出作者的心境吗?
(孤怀雅兴,超凡脱俗 、孤芳自赏、清高孤傲、卓然独立。)
ppt课件
9
品“痴景”
张岱去湖心亭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读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 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
更有痴似相公者!”
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ppt课件
5
一小舟 一
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绒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
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
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
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
怪诞的风……
ppt课件
17
悟“痴心”
背诵景物描写部分,说说这样的雪景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ppt课件
29
湖 心 亭痴 看 雪
痴行 痴景
痴情
大雪晚上独往
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 一芥、两三粒
独——与众不同 痴——醉情山水 喜——知己之乐
ppt课件
超凡脱俗 孤芳自赏 清高孤傲 不随流俗
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 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 的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 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 心中淡淡的愁绪。

湖心亭看雪优秀(完整) PPT教学课件

湖心亭看雪优秀(完整) PPT教学课件

非常高兴
哪能 还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客此。
尽饮 酒杯
客居,动词
3、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等到
不要
更有痴似相公者!”

19
到亭上,有两 人铺毡对坐,一童 子烧酒炉正沸。见 余,大喜曰:“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 三大白而别。问其 姓氏,是金陵人, 客此。
来到湖心亭,竟然




张岱

1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2
绿最
杨爱
——
阴湖
里东
白 居 易
白 沙 堤
行 不 足
3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4
未能抛得杭州去 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
5
6
湖 心 亭
7
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
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
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 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 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nán) 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1
注意节奏
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12
第一段: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
既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又有一种孤独、落寞之感 27
2 写湖心夜景
其总的印象是
( 雾凇沆砀, 天与云, )
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全景
广漠
特写景物是 (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

13《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4张PPT)

13《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4张PPT)
大白而别。 •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作者见有人在,是惊喜的。但并不写自己惊喜,而说对方大喜。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实为作者的心声。同饮则是幸逢知己的
快乐,给画面增添了一分暖色,然这又使人想到“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不过是一种虚幻的慰藉罢了。 • “强饮”是本不能饮,但为了酬谢知己而不可不饮。





张 岱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文学创作上,张岱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史 学上,张岱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 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琅 嬛文集》等。
张岱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后,他曾参 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 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 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文本赏析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 作者从听觉角度写雪,一个“绝”字,刻画出雪后西湖的寂寥空旷。 这是高度写意的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 威严。
• 使人想起《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 寒江雪。”柳宗元是从视觉着眼的,天地茫茫,唯余一渔翁。而张岱 笔下则是“人鸟无声”,可无声正是人的听觉感受,因而无声中仍有 人在。两首诗的因果顺序正好相反,柳诗为渲染独钓的渔翁,而张岱 则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 湖心亭 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只小船,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第13课 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28张PPT).ppt

第13课 湖心亭看雪 课件(共28张PPT).ppt

6、这篇文章容易让我们想起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 飞绝,万径人
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假如淡泊功名、终生不仕的张岱在湖
感 知
心亭上遇到柳宗元,他们会成为知交吗?

观点一:以文会友。一诗一文,无论是氛围的“绝”,还是心境的“独”,

都是不谋而合的。其背景阔大与人物渺小的对比,情与景交融手法的运用
湖 心 亭 看 雪作
者 : 张 岱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体会本文白描的手法。
2.整体感悟,细心品 读,体会本文的审美 意境。
3.联系作者的生平事 迹及创作背景,体会 其家国之思。
第一课时
探究几处标点
你觉得哪些标点符号可以改一改?辨析改前和改后的差别。
1、“有两人铺毡对坐”后的“,”改为“! ”。 改之前让人感觉作者的内心较为平静或至少表现得平静, 改后表示作者内心和金陵 客一样激动喜悦。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后的“!”可以改为“?! ”。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晋陶渊明独爱 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 啸”“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等等。
认识一位痴人
2.关键词提炼。
(1)如果要把第1段中表明天气和寂静氛围的词语提取出来,用7个字
表达,你会怎么概括? 大雪三日声俱绝。
(2) 如果要把第1段中点明时间、交通工具和事件的词语 提取出来, 用7个字表达,你会怎么概括?
改之前突岀大喜之情,改后同时强调出乎意料的惊讶。 3、你还能找到哪些?
认识一位痴人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段,选择课文中的词语或短语, 来替换标 题中的“湖心亭”三字,形成新的文章题目,并结合替换后的题目说说 你对作者的认识。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8张PPT)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8张PPT)
湖 心 亭 看 雪作
者 : 张 岱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 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 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 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 赏景。
中国四大名亭:
滁州醉翁亭 杭州湖心亭 北京陶然亭 长沙爱晚亭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寓居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 舍骏马,鲜衣美食,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一生未 曾仕宦。1645年,清兵攻陷南京。明亡时张岱48岁,从此失去安 逸的家园的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但最终失败。张岱对明亡刻 骨铭心,感慨良深,眼见复国无望,又不愿成为清顺民,披发避 居山中著书立说,沦为无籍之民。
文体知识
小品文:一种富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散文。其 文体并无定式,尺牍、传、游记、序跋等均可包容。 特点: ①通常篇幅不长; ②结构松散随意; ③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
熟读全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 (ɡēnɡ)定矣,余/挐(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sōnɡ)沆(hànɡ)砀(dàn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定语后置,“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分别是“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的后 置定语,翻译时应提前
初步感知
1.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每件事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层 出游气候环境
一 件
独往湖心亭看雪

第二层 舟中所见雪景

《湖心亭看雪》全ppt课件

《湖心亭看雪》全ppt课件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 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补充
或提问。
角色扮演:模拟文中人物对话场景
角色分配
根据文章内容,选定几个关键 场景,学生自愿选择扮演文中 人物,如张岱、舟子、童子等

对话准备
学生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 准备对话内容,可加入适当的 想象和发挥。
表演过程
在讲台上或教室内选定区域进 行表演,其他同学观看。
思考并回答: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拓展阅读资源推荐
《雪夜闲游多秉烛》——描述 雪夜景色的古诗,可加深对雪 景描写的理解
《湖心亭》——关于湖心亭的 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介绍,有 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
《现代散文选读》——选取与 课文相似的现代散文进行阅读 ,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湖心亭看雪》全ppt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归纳与拓展 • 思考与讨论环节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张岱生平及主要作品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 ),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 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 、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 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 故自称“蜀人”),明清之际史学家 、文学家。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挖掘
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分析“湖心亭看雪”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交融,探讨中国传 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
诗词歌赋的引用与化用
挖掘文本中引用的诗词歌赋,理解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 响,并分析其对文本主题的深化和拓展。
传统美学与审美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 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 《背影》)
朱自清仅用“攀”、“缩”、“微倾”这三个极 凝练的动词逼真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攀爬月台时的努 力,真实地再现了父亲的背影,我们的眼前似乎就 出现了那令人终生难忘的感人背影,父亲攀爬月台 的背影将永远定格在读者心中。没有一处过多的形 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白描,只是写实, 乍读很平淡,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 深情。这就是白描的力量。
上下一白 (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酒杯) 是日更定 (这)
是金陵人 (是,判断动词)
导学
❖ 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
“莫说相公痴,“更痴有”痴似相公者。”
导学
寻找“痴似相公者”
1、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 2、作者与两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时的心情如何?
描写雪景的语句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我能行
dài chóng zhēn

崇祯
gēng cuì
更定 毳衣
sōng hàng dàng

jiè zhān
雾 凇 沆 砀 长堤 一芥 铺毡
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1)一词多义: 是日更定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还) 上下一白 (副词,全)
惟长堤一痕 (数词,一)
(2)词类活用: 客此: 客,客居,名词作动词。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 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 公痴,更有似相公者!”描写雪景的语句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白描
“白描” 原是中国画的一 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 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 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 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不 用形容词加以修饰,只以质朴的 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 象的描写方法。可写景,可写人。
习练
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才是“淡妆”(白描),并说说白描的作用。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白描)
②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曲院风荷
苏 堤 春 晓
断桥残雪 平 湖 秋 月
苏堤春晓 花 港 观 鱼
雷 锋
三三潭潭映印月 月


关于西湖的诗句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湖心亭 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 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 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 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 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迁移
❖ 比较本文与《江雪》一文的异同?(从写法、 表达感情两方面)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 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白描写人: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 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 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 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 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 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 眼睛特别明亮。
——孙犁《芦花荡》中的老头子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对九个景物进行了排列,勾勒 了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 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 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思乡思家 的情绪就很自然地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 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胯下长度跋涉 的瘦马,啥感觉?只能断肠!仅28字就达到了一种 千古绝唱的效果,这就是白描。
④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白描)
⑤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周密《观 潮》)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 远 《天净沙秋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