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

谈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
谈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

谈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

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人, 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艺术家, 但每个人都会接触艺术,这则是必然的。因此, 艺术教育所指向的学生素质的培养越来越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应该是综合的, 对包括技法在内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 比之艺术能力,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另外, 艺术创作与欣赏又是不可分的,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 欣赏本身就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是观者对艺术作品的再创造。正因如此,近几年来,中学美术教材在经过多次的改革试用后,欣赏课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当前对欣赏课的教学存在着很多弊端, 把欣赏课上成是教师的“讲授”课,教法、学法单一, 教师讲课累,学生学得枯燥,教学效果差。完全失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 更谈不上对学生审美情感的体验。现对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经验赘述如下: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真正可以体会它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响以及交互功能等方面带给我们的全新感受, 使美术欣赏课从一门“老师讲、学生看、听理解的过程, 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全方面调动学生的审美兴趣。

现行中学美术欣赏课是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教学过程

美育的最有效手段是多接触艺术”。事实上, 在偏僻的乡镇, 学生很少有机会去感受真正的美术作品的魅力, 而多媒体的运用, 接近了学生与大师、大师作品之间的距离,比如, 在教学浙江版八年级美术下册《让世界更美好》一课时, 在情景导入时, 本人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赏视频《地球之肾一一湿地》《生命之水》等相

关视频, 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当前地球所面临的困境, 也是人类所关注的问题, 从而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内心情感! 另外, 多媒体的运用还可以实现学生的想象, 升华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等等, 故欣赏课的教学离不开多媒体的运用。

二、有意识、逐步地传授理论知识

美术欣赏课的目的, 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作品本身, 更需要让学生学会欣赏, 教师在此过程中应以独到的智慧、个性及人格魅力扮演“授人以渔“的角色。对于学生而言, 他们首先要学会的是对美术语言的了解, 美术语言包括点、线、面、色调、材质等各种美术要素, 好比文学中的词汇; 以及这些要素在相互联系并构成美术形式时所具备的审美形式规律: 对称与均衡、节奏渔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 也称为“组织原理” ,就像文学中的语法, 学生只有在习得美术语言的基础上, 才能对各种不同的作品进行欣赏的探索。

三、注意作品的文化情境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 都是

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

出来的, 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 不可避免的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故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 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环境中去,个人认为,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史的讲解不仅仅是成为活跃课堂氛围的调料, 更应成为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有效手段。如在欣赏马格里特的油画《红模型》时, 只有先引导学生认识马格里特及这幅作品的创作历史背景, 才能体会作品的文化内涵。不然, 怎样去理解认识作品中脚(或鞋)与砂砾、英国硬币木板等元素的结合。

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教师是沟通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的桥梁。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资料,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只有学生真正与大师或作品之间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学生才真正读懂了作品, 读懂了大师, 从

而达到了学生真切的审美体验过程。

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看法。因欣赏过程本身就与欣赏者的情感、内心活动有关, 因此, 相同的作品产生的情感反应本身就具有多样性, 故老师应尊重学生的看法。

总之, 美术欣赏课教学要体现出人文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新教学理念。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科教兴国,要实施素质全面教育,美术教育尤为重要。中学美术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审美教育。美术课在中学是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及艺术的感受与审美能力,能推动学生在德、智及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能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及修养,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虽然中学美术教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现在整个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普遍只重视语文、数学、外语等与升学考试具有相关的学科学习,对艺术学科方面的学习较轻视,导至学校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艺术才艺方面表现的较不理想。由于上述原因的影响,学生的艺术潜能没有有效的得到开发和发展,对艺术课不感兴趣。使艺术课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艺术课的教学管理难度增大。所以有不少的地方和学校不重视美术课,特别是落后地区的中学。素质教育只是在会上说说纸上写写而已,更别说美育。有些中学干脆不开美术课,即使有也名存实亡。他们只重视考试分数、升学人数,甚至对美术考生考入大学也不认可。这样使很多中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审美教育,缺乏审美修养,美丑不辩,良莠不分,往往把优秀的作品当作毒草。 美术不仅现在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从古至今都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人类社会开始造型艺术就产生了,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打制石器过程中,逐步培养造型技能,萌芽出审美观念。古代人们对美也有相当的感受,他们通过对美的追求从而为改造世界、推进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形势,美术(审美艺术、造型艺术)更为重要,现在物质文明建设已达基本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尤为重要,人们已从追求物质生活迈向追求精神生活的阶段。现代工业、商业、建筑等都离不开美术知识,警如要盖一栋大楼,设计时必须考虑大楼的外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以及与自身用途的协调性。试问,若设计者不具有较高的美术知识和审美能力行吗?再如商标、包装、广告、装饰、服装、封面、食品等等,若都不考虑“美”那会出现怎样的情况,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所以可以说美术无处不有无处不用。

浅谈对初中美术欣赏课的认识

浅谈对初中美术欣赏课的认识 初中教材欣赏课所选用的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是美术家对美的事物和形式的探求和向往,也是人类对美的认识和探求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作品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引起广大学生主动欣赏和评价。欣赏的作品多了,学生慢慢地就会受到影响。既能开阔眼界,又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所以美术欣赏课对学生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时间一长,欣赏课对学生的美育作用就非常明显,它可以使学生逐步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爱国主义的培养、人类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及人类文明的传播都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上好欣赏课更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必备的基本功。 那么,该如何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呢?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在美术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来阐述一下自己的浅见拙识。 一、上好一堂欣赏课的关键,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除了要做好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多方面的知识,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饱满的热情。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可见榜样的示范作用。教师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是影响学生的无声命令,它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发展,以震撼心灵的方式推动发展的跃进,起到理论灌输达不到的效果。教师只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才更有可能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美好情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 二、教师首先要读懂作品的内涵 上欣赏课时,教师应首先用心去理解艺术作品的美感,读懂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然后才能引导学生去正确欣赏作品,把握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古今中外美术珍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作品有着特定的风格、历史背景、时代风尚和内涵情趣。中学生由于年龄限制,自身审美经验和艺术修养的不足,独自欣赏一些作品时可能会出现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上、观念上给予帮助和提高。教师对美术作品要有正确的分析和评价,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其积极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上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 以下是关于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一、欣赏作品的分类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裴尔的《椅中圣母》、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还有徐悲鸿的《八骏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等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备,它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对于提高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技能至关重要。三是同龄小朋友的优秀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呜。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如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这类作品制作精妙,具有很高的美术观赏价值,学生很感兴趣。 二、欣赏的角度 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教师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一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 ·

如《最后的晚餐》画的耶稣和门徒们共进晚餐,当耶酥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时,众门徒的惊异神情动态;1949斗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激动时刻;齐白石的《虾》表现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虾在水中嬉戏争食的情趣。 二是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家采用国画水墨技法,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寥寥数笔,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凡高《阿尔的吊桥》一国,画家采用鲜艳浓烈的色彩,有力的笔触,奔放的线条,使画面给人一种明快跳动的感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最后的晚餐》画中,画家把人物都安排在桌子的一边,全部面对观众,这种独特的构图法更便于表现众门徒的各种表情。三是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比如在讲达·芬奇的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以及他刻苦研究解剖学、透视学的有趣事例;在欣赏齐白石的画时,可以讲他三十岁学画,为了画好画,在家里养了很多花鸟鱼虫,经常观察写生的例子。四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鬼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 ·

初中美术教学中关于欣赏和创新的教学策略

初中美术教学中关于欣赏和创新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8-07-18T15:24:34.19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9月作者:金厚良 [导读] 美术欣赏课作为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金厚良四川省会东县嘎吉中学 615203 【摘要】美术欣赏课作为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9-078-01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担负着传授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的任务。通过美术欣赏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美术欣赏课,上好美术欣赏课。 1欣赏题材和内容的筛选 欣赏的题材和内容恰当与否,是一节欣赏课是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关键所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能激发儿童兴趣富有学生情趣的、易于学生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可采取以下方法归类:①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②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童化”的加工、处理;③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 2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美术欣赏课不能只凭教师的讲解,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是:①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②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③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④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3遵循欣赏课的规范程序 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要求一般是由浅入深的理解作品,逐步达到能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为了避免欣赏的随意性,在欣赏课的教学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大致的环节为:①描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等;②分析: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表述;③解释:介绍作者,并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④评价: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在这个操作流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作品讲授必要的美术术语,以帮助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如欣赏色彩时渗透“色调”的概念,在欣赏构图时,讲解一下“构图”的含义。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术语后,既能深入地赏析,又能自如地表达欣赏的感受。同时还要注意扣准学生的心态,激励学生反观“自我”来欣赏。如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你喜不喜欢这幅画?这幅画要是由你来画你会怎么处理?你猜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从而深化学生欣赏的感受;另外还要注意,要为学生创设想像的空间和自由交流与表述的环境,促使学生在欣赏中作出创造性的“理解”与“评价”,从而在规范的欣赏过程中提升欣赏的层面。 4加强知识整合 欣赏课如果只一味的欣赏作品,学生会感到乏味,把欣赏课教学与工艺、绘画结合在一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绘画与工艺等美术实践的“外力”。如教学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如上《捣练图》一课时,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欣赏一下现代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及审美特征,接着进入课题了解唐代人物画中的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最后为了进一步对本课的了解让学生结合唐代的人物造型特点临摹一张仕女图,通过比较与实践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还给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明示发展的方向,诱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 5创新教育的内容 5.1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小学低年级美术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曾经有过一个关于从创新能力的实验:一只跳蚤放在一个盖着透明玻璃板的瓶子里,跳蚤一跳就撞回来,跳来跳去形成了条件反射,当把玻璃板拿开之后,跳蚤再也跳不出这个瓶子了。实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在教育中,不可以限制了学生的独特个性和才能。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保护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 5.2创新技能 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能发挥出创新技能,它是实践能力的体现。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美术教育证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从而渐渐形成一种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还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5.3创新情感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仅仅是体现在实际的操作当中,还要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人格中。比如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在智利和创新情感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学生的创新能力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学生具有优越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特征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 美术欣赏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逐步认识和提高,美术欣赏将成为美术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

(完整版)中学美术欣赏课案例分析

中学美术欣赏课案例分析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始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 这是每一个人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从来没有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从目前中学美术欣赏课中,发现教师讲授时间很多,留给学生学的机会很少,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我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 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老师的个体劳动,老师可以自己做出决定,对教材作品哪些是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处理教材灵活,具体安排。但是,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欣赏还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要想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领会和感悟到美术作品的娱乐功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我感觉现在的“激情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 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目录 第一篇: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第二篇: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第三篇: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教学随笔 第四篇: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第五篇:初中美术课堂该怎么教学教学论文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素描 王立平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 一是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 二是应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技法和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

起。 一、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我认为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 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 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我不主张在素描基础练习上,采用变形的手法,在打基础的阶段,"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二、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 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之我见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 美术欣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占的比例较小,但是我们作为教师却不能小看了它,更不能忽略它。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初始阶段,美术欣赏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呢?在欣赏课中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构建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不断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要实现素质教育必须将美术欣赏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现代的传道者更应该注重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传授一些美术专业知识,美术教育中的欣赏课同样如此,教他们如何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比单纯的去欣赏作品本身重要的多。比如在《格尔尼卡》的教学的开始环节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今天来上一堂欣赏课,一谈到欣赏课有的同学觉得很难,面对一幅画他们不知从何入手;而有的同学却觉得很简

单,他们把欣赏与随便看看、粗略的浏览等同起来……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来欣赏一幅画呢?本节课以《格尔尼卡》为例告诉大家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欣赏一幅作品。” 音乐渲染、视听结合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在审美直觉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感觉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可音乐同样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语言描述、设置情景等手段,往往事半功倍。在欣赏时,播放一曲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就能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的和外界的干扰,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步入胜境。 在对作品《格尔尼卡》鉴赏之前,学生对画家、创作背景都还未做了解的情况下,我把《格尔尼卡》的画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大家谈谈对这幅画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同时,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用萨拉沙蒂的《流浪者之歌》渲染出一种恐怖、惨烈、悲壮的气氛。当然不光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评价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评价【摘要】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素质的发展,促进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初中美术教学评价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践与总结,主要从评价标准、评价手段、评价形式和评定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初中美术教学评价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评价,是初中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却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性的评价模式,缺乏科学的认识态度和正确的观念方法。评价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审美素质的提高,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甚至,有时会因评价不当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散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

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根据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美术学科的自身特点,我改变传统的美术课堂评价方式,不以作业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积极探究。以教师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作成果的尊重。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 1.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确立评价标准 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必须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评价标准应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如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评价标准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允许学生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教师对其作业应给予新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盖慈说:“没有什么东西更能增加人满足的感

初中美术校本课程

美术校本课程 巧用地方资源活学国家教材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材:格子的世界巧做窗棂 教师:吕家堡中学谢智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懂得欣赏小街里仿古的各构件(如:门、窗、廊、檐)。2、分析仿古窗格的特点,以及其中的装饰美感。 3、利用折、挖、剪、刻等技巧,能用纸质媒材塑造仿窗棂的平面造型作品。 教学实录: 一、欣赏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有一条小街,与高楼林立的闹市相比,它格外与众不同,总能让我流连忘返。我们一起去看看:那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街? (课件展示) 2、师生欣赏小街,边看边思考:小街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师小结:初次见到小街,你们会被黑瓦灰墙,整齐的石板,古典的六角宫灯所吸引。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千姿百态、造型丰富的木格子,窗面,门板,回廊,前檐,都留下它们的影子。总之,展现了一个多彩的格子世界。 二、探究学习: 1、再赏这些木格构件,留心观察:看到了那些熟悉的形状?学生看后交流。 (课件展示)

师小结:几何图案、文字图案、物象图案 2、分析这些方格的造型特点: 对称式:图案上下、左右、对角一样。 重复式:把一个图案反复出现几次。 自由式:灵活安排图案,自由组合。 3、拓展:窗框的外形也很有趣,除了这常见的方形,也可以用其他形状,如:足球场形、花瓶形、扇形、圆形、菱形等。(展示) 4、试一试:你有什么样的构思?请几位同学在异形的外框李设计窗棂,师生赏析,交流。 三、制作表现: 1、师:小街里的这些棂格,大都采用深色,而且是木制结构,所以它的仿古特色非常和谐、浓郁。看老师是如何用纸质材料表现这些格子世界的?(课件展示) 2、视屏展示制作方法。一种拼贴法:准备外框和等宽的纸条→拼摆造型→粘贴整理 一种剪刻法:构思画图→直接挖剪→整理完成 色彩搭配:可以选择单色、套色,对比强烈,装饰效果好。 强调:外框和图案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制作时,互相连接,不能脱节。3、学生制作,要求:运用纸质材料,选择你喜欢的制作方法,完成窗棂的平面作品。 4、展示作品,评价: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的仿古墙壁上。 四、拓展:古时传统棂格图案。(课件展示)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初探论文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浅谈 内容摘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中我就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结合了自己的实际经验,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讲述通过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想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音乐实践,以此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 关键词:直观教学;主体参与;营造氛围;情感互动现今在很多学生的眼中,仍有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其实自“学堂乐歌”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音乐课上只教唱歌的形式,确实一直延续了90多年。而到了现在,这种制度和观念却早已落后了。音乐欣赏,即感受与鉴赏,作为现今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它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创造音乐之 中。 但是,传统的欣赏教学已愈来愈不受学生的欢迎。在我们的欣赏课中,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然后进行初步欣赏;接下去就是分析曲子,乐器,表现手法,再度欣赏。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教师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于是往往出现教师在上面口若悬河,学生却是云里雾里,甚至根本不想听。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就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 问题。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我在工作中十分关注的问题。 通过实践和探索,我认为以下一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一、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许多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 去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教唱歌曲《阿西里西》时,我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傣家竹楼,把歌谱和歌词抄在水波荡漾之中,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在教唱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再者在学习戏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录像、听唱腔、见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等,通过这些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 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所以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一些直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的音乐欣赏、变抽象为直观。这样的方式能让教师教地更轻松,学生学地更乐意,更投入。

谈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

谈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 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人, 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艺术家, 但每个人都会接触艺术,这则是必然的。因此, 艺术教育所指向的学生素质的培养越来越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应该是综合的, 对包括技法在内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 比之艺术能力,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另外, 艺术创作与欣赏又是不可分的,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 欣赏本身就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是观者对艺术作品的再创造。正因如此,近几年来,中学美术教材在经过多次的改革试用后,欣赏课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当前对欣赏课的教学存在着很多弊端, 把欣赏课上成是教师的“讲授”课,教法、学法单一, 教师讲课累,学生学得枯燥,教学效果差。完全失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 更谈不上对学生审美情感的体验。现对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经验赘述如下: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真正可以体会它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响以及交互功能等方面带给我们的全新感受, 使美术欣赏课从一门“老师讲、学生看、听理解的过程, 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全方面调动学生的审美兴趣。 现行中学美术欣赏课是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教学过程

美育的最有效手段是多接触艺术”。事实上, 在偏僻的乡镇, 学生很少有机会去感受真正的美术作品的魅力, 而多媒体的运用, 接近了学生与大师、大师作品之间的距离,比如, 在教学浙江版八年级美术下册《让世界更美好》一课时, 在情景导入时, 本人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赏视频《地球之肾一一湿地》《生命之水》等相 关视频, 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当前地球所面临的困境, 也是人类所关注的问题, 从而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内心情感! 另外, 多媒体的运用还可以实现学生的想象, 升华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等等, 故欣赏课的教学离不开多媒体的运用。 二、有意识、逐步地传授理论知识 美术欣赏课的目的, 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作品本身, 更需要让学生学会欣赏, 教师在此过程中应以独到的智慧、个性及人格魅力扮演“授人以渔“的角色。对于学生而言, 他们首先要学会的是对美术语言的了解, 美术语言包括点、线、面、色调、材质等各种美术要素, 好比文学中的词汇; 以及这些要素在相互联系并构成美术形式时所具备的审美形式规律: 对称与均衡、节奏渔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 也称为“组织原理” ,就像文学中的语法, 学生只有在习得美术语言的基础上, 才能对各种不同的作品进行欣赏的探索。 三、注意作品的文化情境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 都是 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

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与学

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与学 莱州汇泉学校穆程远 摘要: 初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一方面为培养美术专业人才奠定基础;但更主要的任务,是为激活广大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独立的创造个性,以促进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格和品质。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学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特别在中学的美术教学中,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目标的,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艺术素质为主要目标。所以,在中学的美术教学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力,引导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启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也是对艺术认识的一种真实回归。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欣赏课的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课教与学 正文: 一: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新课改的今天,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体验艺术人生,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在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有很多成绩,但从具体实施过程来看还是有不尽人意之处。在“教”与“学”

上出现了矛盾与不足。 (一)“教”方面 1、缺少美学理论素养 美术欣赏课,不仅需要教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体会,更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他们应对美学、美术理论、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有深厚的了解和掌握,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方能符合教学的要求。这样就存在部分美术教师自身艺术素养的欠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存在不足,在上美术欣赏课时对技能的片面强化或者对美的过分倚重,均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同时,忽视了学生对美术学习动机与兴趣、情感与审美的心理基础,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性,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使职高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受到影响。 2、缺乏教学艺术手段 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长期以来,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即是教师按教材照章教学,以课本为经典将美术作品介绍给学生,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审美品味。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的。同时也有一部分美术教师在从事美术教育时过分强调美术技法的教育,使学生认为学习美术必须具备绘画的天赋,而忽视了审美教育。 在现有的美术欣赏教材中,包含了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

初中美术示范课教案设计:感受春天(造型、表现)

初中美术示范课教案设计:感受春天(造 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作品欣赏与评析,感受春天理解自然美艺术美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畅想春天,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并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评析不同作品中艺术家对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的不同。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对生命与自然的亲近、热爱。并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与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有关春天的文学作品,描与春天的图片资料、与春天相关的录音带。板书设计纸条。 2、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笔、草稿纸。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分组竞赛法。 (一)引导阶段: 1、设教学情境,导入课题。 请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来聆听下面的声音。(播放有关于春天的信息声音及音乐的录音)然后提问:

(1)同学们听到了哪些声音? (2)判断这些声音应该是哪个季节的声音并说出理由。采取学生自由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根据学生回答导入课题。 (设计目的:用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声音再分析回答问题的方式导入课题,可以在课的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2、刚才我们聆听了春的声音,现在让我们走下座位,把目光投向窗外,亲眼去看一看春天,观察哪些征候或现象传达了春的信息。(学生观察) (设计目的:让学生走下座位观察,可以通过适当的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竞赛。以组为单位用语言去描绘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用学生的掌声作标准评出优胜组。 (设计目的:通过竞争式的语言描绘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分组竞赛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的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二)发展阶段: 1、布置学生以组为单位选择作品进行赏析,同时将问题布置到各组,要求根据赏析集体讨论后回答。 (1)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春天?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3-07-09T15:37:36.54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周政[导读] 以上就是本人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周政 (涉县第五中学河北涉县 056400)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发挥美术教学的育人功能。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因教学方法不当,致使美术欣赏教学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欣赏兴趣 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是欣赏成功的关键。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在学校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的今天,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中外美术史上的名作以及它们的艺术特点,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也提高了欣赏课的有效性。 2.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 初中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去思考和研究问题了,对别人的意见不轻易相信。这也正是审美活动所必需的,因为艺术欣赏不仅是逻辑推理,而且带有许多主观情感因素。为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尝试了以下做法:一是学生对作品进行理解而发现美、感受美。二是学生亲身体验来发现美、感受美。三是学生通过把多种学科融合到一起来发现美、感受美。 3.教师要充分理解美术作品,找到欣赏的切入点 提高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是欣赏课成功的关键。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办呢?光备好课是不够的,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要根据作品的特点来决定讲解的切入点。有的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有的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注;有的侧重于造型与材质的表现力;有的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但是,无论教材怎样变化,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能找出一件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美点。例如我在讲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荷花蝌蚪图》时,首先请学生介绍一些齐白石的生平故事和作画风格,使学生对齐白石的作画风格有所了解,齐白石的绘画创作,常把表现对象的形神与自己的感受体验相融合,通过情景交融的形象,来创造一种诗意。这样,既把生活写活了,又表现出老人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荷花蝌蚪图》可以说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创作的。教师欣赏课教学的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上来,逐渐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4.综合判断并进行个性化评述 学生对作品进行感性与理性的判断之后,形成的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观赏,还没有经过自身的主观判断,以自己的喜好与价值观形成对这个作品真正意义上的欣赏与评述。而这个过程正是学生鉴赏能力提高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喜好,进行作品评述,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色,对学生的独到的见解给予保护和赞扬。特别是对于一些学生表现出对所欣赏的作品表示出不喜欢,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他是作者会怎样画,这样学生的审美与创造能力就得到了相辅相成的促进。 5.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有人认为,不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教学就不是成功的教学,甚至在优质课竞赛中,对没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一票否决,这是错误的。相反,那种因循守旧,在教学中不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在美术教育中,只有适时、适当、适量、实效地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才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欣赏的过程就是认识作品,把握思想内涵,与艺术作品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在当前应试教育没有真正的转变,升学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魅力,创新求变,提高课堂效益,才有可能从学生有限的精力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而真正地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6.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组织好课外活动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把握好一讲、二看、三谈的方法。一讲,就是讲概念、讲常识。讲的方法要灵活多样,讲述力求做到准确、生动,易于学生理解;二看,就是让学生看范画、看图片及美术作品展等。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幻灯、投影仪等,展示典型作品,并进行技法演示等;三谈,主要是指个别提问、集中讨论、创作交流等。其间,教师要做到正确引导,注重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由于美术欣赏的范围极其广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为此,教师要组织好课外活动,可利用专题讲座、美术作品展览、校园艺术节、读书交流会等校内、校外课外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7.培养学生的自我感受能力,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中,常常有一些学生不爱发言。原因是当他们看到欣赏主体形象后,产生了思维定势,对欣赏主体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先入为主的理解。使进一步的赏析思维活动受到阻滞。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改变了以前先看作品后谈感受的作品欣赏模式:一开始先不让学生看原作品而仅把作品题目告诉学生,让他们讨论该怎样表现这一题目。 以上就是本人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思考。好的欣赏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还能帮助学生发掘感受作品的深层意蕴,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鉴赏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2-12-12

浅谈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浅谈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中学美术欣赏课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美学观,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完整意义上的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初中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有了正确的审美观,将产生正确的艺术思想认识,提高辨别能力,为人生旅程提供想象的风帆,从而实现完整意义上的人生。 一、落实新课程理念,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样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正是提高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基本途径。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出于知识能力培养的局限,许多教师往往把意趣横生的美术欣赏课程上成了美术专业知识教学课。分析美术作品,特别是绘画作品,主要从作品的构图、造型、色彩、笔触、肌理这些角度来进行,对于一般学生,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无懈可击,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这种忽视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教法实在是无的放矢。久而久之,美术作品在学生眼里会变得深不可测、高不可攀,这势必挫伤学生好欣赏课的积极性,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有的美术欣赏教学过多注重作品内涵的分析,把美术欣赏教学变成了历史回顾或文学欣赏。美术作品包括纯美术作品和实用美术作品。其中纯美术作品是指仅能够供人们观赏的独立的艺术作品,比如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等。实用美术作品是指美术作品内容与具有使用价值的物体相结合,物体借助于美术作品而兼具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比如陶瓷艺术等。然而美术作品必然与历史背景或文学作品有关,于是部分教师就喧宾夺主,大谈其历史渊源、作品出处、文学特性等,忘记或淡化了对美术作品本身的感情与认识、感受与理解、这种历史课或语文课式的美术欣赏课即使上课内容再生动充实,也无法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这种教法的后果是偏离了从美术作品中使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丰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一)情境教学 这充分显示了教师创意造境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欣赏教学。其特点强化了欣赏教学的赏悦性,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需要和欣赏对象的性质,采用多媒体教学,语言描绘,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审美情境,教师可以出一些背景材料,学生畅谈感受和领悟,教师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欣赏对象的深层意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