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垦发展现状分析与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编号: 0093 时间: 2012-05-30 发表人: szx 类型:查看: 1673 次【字体:

大中小】

2008年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从体制上明确了海南农垦由省(海南省)部(农业部)共管改由海南省全面管理,在5年过渡期内,海南农垦逐步移交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海南农垦由此拉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体制改革序幕,并开始朝着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方向发展。

农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总结和反思,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有利于农垦的改革少走弯路、积极稳妥的推进。

农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农垦土地权益四分五裂,多方博弈争夺。

海南农垦拥有1180万亩土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除380多万亩橡胶林地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随着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农垦土地的价值和增值效应大大凸现,同时也引发多方博弈争夺土地权益。以土地为核心的各类矛盾开始出现。具体表现在:

(一)、围绕土地,农垦与地方政府在博弈。农垦土地目前虽然已大部分经土地确权,但仍然有许多用地是存在纠纷的,农垦的农场与地方周边乡镇紧密相连,土地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界划分的历史矛盾由来已久,因此,地方政府对这些土地的进一步确权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农垦的土地是国有划拨地,属农业用地范畴,农垦要利用土地进行项目开发,需要地方政府调整土地的用地规划,将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这项工作目前开展的并不顺利,这虽然有用地政策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甚至对农垦报批的土地开发项目,更是不理不问或拖着不办,使农垦项目的开

发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围绕土地,农场与周边农村在较劲。历史上,农场有不少土地系从周边农村划入,有的连村带地一起并入农场,成为农垦的“并场队”。随着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发展,农场周边的农村日益显现出人多地少的窘况,而农村土地价值的不断攀升,使得农民对土地的渴求日趋旺盛,难免衍生出土地权属问题和土地纠纷事件。

(三)、围绕土地,农垦系统内部的存续农场与海胶基地分公司、投资公司在角力,并出现土地权益失衡的状况。一方面,海胶基地分公司占用了380万亩橡胶林地,这部分原属于存续农场的土地,目前正由农垦方面陆续划归农垦集团公司名下,其中30%的土地已确权归属农垦集团公司,后续土地确权因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工作进展缓慢。另一方面,农垦集团下属的24家投资公司也从存续农场获得了相当数量可用于项目开发的土地资源。而存续农场则在这场角力中不断“瘦身”,变成了没有法人资格、土地资源所剩无几的“弱势群体”,农场赖以生存的土地除建成区和无法开发的滩涂地外,几乎没有可利用开发价值的土地,将这样的存续农场移交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肯定不愿接纳。存续农场失地(失去土地)、失业(失去橡胶主产业)、“失身”(失去法人身份),干部职工失意、失落、失志,对移交地方政府心存疑虑,对未来和前途感到迷茫,对农垦改革失去信心。可以说,目前存续农场的干部职工对改革的抵触情绪很大,对海胶集团、投资公司等“外来掠夺群体”的敌意也很大,这关系到稳定的大问题,我们应认真对待和深思。

二、政策缺乏前瞻性,留下后遗症。

农垦的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土地上千万亩,牵涉百万农垦人的利益,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农垦的改革在某些方面操之过急,政策的设计和制定缺乏前瞻性,没能通盘考虑,留下后遗症。

(一)、反哺政策缺失,存续农场负担沉重。为支持海胶集团上市,存续农场全盘接收了海胶集团剥离的不良资产和富余人员,作出了巨大牺牲。而海胶集团则将农垦最优质的橡胶资产装入囊中,甩掉了包袱,实现了轻装上阵。海南农垦在制度和政策设计上对海胶集团上市后如何为作出贡献和牺牲的农

场进行反哺,缺乏前瞻性,使农场未能从海胶上市中获取任何利益,依然负担重重。

(二)、橡胶长期承包政策仓促推出,引发混乱局面。海南农垦于2008

年推行国有开割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在没有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的情况下,对8个基地分公司匆匆试点数月便在垦区全面铺开,没有继续巩固以往多方联手共同为橡胶生产保驾护航的机制,相反却从橡胶产业的分家、土地的分割、权益的分配等方面将海胶基地分公司和存续农场等实体单位的橡胶联保机制

彻底打破,仅仅依靠海胶集团保安公司5000多名保安的力量开展护林保胶,工作陷入被动,垦区偷胶卖胶活动空前猖獗,干胶流失十分严重,护林保胶形势更不容乐观。

橡胶长期承包政策的仓促推出还导致掠夺性割胶盛行。在橡胶“长包”政策暴利的诱惑下,胶工强割现象屡禁不止,过去割胶是三天一刀或四天一刀,胶树有较为充分的休养生息时间。实行“长包”政策后,胶工为了眼前利益,常常一天一刀甚至一天两刀,竭泽而渔,橡胶树死皮率大大上升。据农垦有关橡胶专家调研估测,垦区橡胶树死皮率已高达40%以上。

(三)、政策倾斜橡胶深加工,忽视橡胶基础性生产,橡胶产量徘徊低谷。2004年垦区橡胶产量创下历史之最,达到23.32万吨;2005年由于遭受50年不遇的“达维”台风重创,橡胶产量锐减至16.24万吨;2006年为15.87万吨;2007年17.06万吨;2008年 15.47万吨;2009年16.18万吨,2010年18.43万吨(以上数据为海胶集团和有胶存续农场的橡胶产量之和)。农垦橡胶种植

面积没有减少,但产胶量一直没能达到2005年以前的水平。据农垦橡胶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橡胶树在遭受大台风的创伤后,3年就能完全恢复,产胶量能达到甚至超过台风前的水平,但海南农垦的橡胶产量一直在低谷徘徊,不可不反思。

三、改革的参与主体利益落差大,改革难以形成合力。

海南农垦的改革由农垦总局牵头,参与主体大致分为三部

分:农垦集团及其下属投资公司、海胶集团及其下属基地分公司、存续农常这三大改革参与主体无论是在产业、收入和归属感方面,均存在较大落差,农垦的改革没有形成合力。

(一)、产业。农垦集团正陆续将原属于存续农场的350万亩橡胶林地收归旗下,投资公司从存续农场获得了一大批可供项目开发的土地,形成了以旅游地产为主业的经济发展格局,部分投资公司的开发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海胶集团以橡胶为核心产业,成功实现上市,募集了巨额资金;而存续农场失去橡胶后,没有了主产业,也没有多少赖以生存的土地,仅靠农垦总局的“输血”救济和收取自营经济的地租苦苦支撑,艰难度日,发展经济举步维艰。

(二)、收入。农垦对存续农场执行“阳光”工资制度,对农垦集团及其下属投资公司、海胶集团及其基地分公司实行“差异化薪酬制度”,对胶工推行“交够国家的、剩余归己”的分配制度,各方收入差距较大,收入分配有失公允。

(三)、归属感。在存续农场的干部职工眼里,投资公司有农垦集团这个“爹”,海胶基地分公司有海胶集团这个“娘”,只有存续农场是即将泼出去的水,要扔给地方政府(且地方政府又不愿意收),干部职工没有归属感。而已完成移交试点的加来和新星农场并不乐观的现状,更让农场干部职工深感无助和无奈,他们既担忧自己的未来,更为子女今后的就业忧心忡忡,对农垦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