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说课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页/共15页
三 .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制定了以下 三维教学 目标:
• 1、知识目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通假字、古 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 2、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 围绕中心 合理论证 的能力。
一、说教材
本单元旨在启迪学生智慧、指导学习方 法。《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论说文。作者阐 述了从师的观点。教材将《师说》安排在 《劝学》之后,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 观和从师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1页/共15页
二 说学情
•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 • 在初中和高一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知
识已经有了基本了解。但是,相对而言, 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还 有所欠缺。
要求学生将所学道理运用到实际的思考中
第11页/共15页
问题2、文章说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个叫李 蟠的学生的。你认为他还写给谁看呢?
要求学生就《师说》一文 当时的社会 意义 及 长远影响 来谈,展开思维,发 挥想象。
通过这2个问题的探讨,学生可以明确 要 尊师重道、谦虚好学。
完成教学目标三,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这3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明确对 比论证的方法。
完成教学目标二,突破教学重点。
第10页/共15页
环节四、三读文本 拓展延伸
设置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讨论1:第一课学习的《劝学》和今天学习的
《师说》都是和学习有关的论说文,说明古人很 注重学习。
今天,我们的课堂上的“学生”与“老师” 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第12页/共15页
环节五、总结
和学生一起梳理文章脉络,要求学生尝试在理解的 基础上背诵全文。
这一环节意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背诵的能力。 同时布置两个作业 必做作业: 1、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并整理到笔记本上 2、背诵课文 选作作业:以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为为话题写一 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第8页/共15页
Baidu Nhomakorabea
问题2
韩愈强调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那么, 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 作者是怎么进行论证的? 此问题 引导学生 齐读第2段 明确: (1)当时的社会风气是“耻学于师” (2)韩愈通过“古之圣人 与 今之众人”“对其 子 与 于其身”“百工之人 与 士大夫”这三个方 面的对比, 批判了 耻学于师的 观点。
引导学生明确:作者提倡人们要向老师学习。 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积累文言字词,初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完成教学目标一。
第7页/共15页
环节三、 再读文本 理清思路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 问题1、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作者为什么要为他写 下这篇佳作? 此问题 引导学生 自由朗读 第4段 明确: (1)文章为李氏子蟠即李家的孩子李蟠而写的。 (2)作这篇文章的原因是李蟠好古文,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
第13页/共15页
六.说教学反思
最后,说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1、本课以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 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和学生预习程 度有限,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也高低不齐,学生 可能对全文论证结构的把握不太准确。因此,需要 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第14页/共15页
第4页/共15页
五 说教学过程
本课计划2课时.5个学习环节: 第一课时了解作者,疏通文意,解决字词问题。 第二课时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论证方法。
第5页/共15页
环节一、 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导语: 同学们,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人。有一天,他向老师程
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为了不惊醒老师, 他静静地站在门口等待。不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等老师醒 来,发现门外的杨时成了雪人。后人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 赞扬尊师重道的学生。可是,在魏晋以后,贵族子弟们无论学业 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 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感谢您的欣赏!
第15页/共15页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师说》,看一看韩愈给我们留下了 关于从师的什么思考。
第6页/共15页
环节二、初读文本 整体感知
1、感知作者 、“说”的文体知识和写作背景方面,由学生介绍 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加以补充。 2、字词方面,学生课下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进行了梳理。课上我 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就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引导,帮 助学生 增加文言文的知识积累。 3、请学生听配乐朗诵,思考问题: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
第9页/共15页
问题3、韩愈赞赏李蟠能行古道,那么,古代的从师之道是怎样 的?作者是怎么进行论证的? 此问题 引导学生 小组朗读 第1段和第3段 明确: (1)韩愈认为古代的从师之道是“古之学者必有师 且 无常师”。 (2)作者通过道理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向我们阐述了正确的从师之 道。即“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和 “弟子不 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3、情感目标: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 的风气。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文字词,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和思想内容。
第3页/共15页
四 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3)点拨法 2、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工具书和注释 疏通文意。 (2)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 (3)探究学习 质疑问难,与文本深层次对话。
三 .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制定了以下 三维教学 目标:
• 1、知识目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通假字、古 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 2、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 围绕中心 合理论证 的能力。
一、说教材
本单元旨在启迪学生智慧、指导学习方 法。《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论说文。作者阐 述了从师的观点。教材将《师说》安排在 《劝学》之后,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 观和从师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1页/共15页
二 说学情
•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 • 在初中和高一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知
识已经有了基本了解。但是,相对而言, 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还 有所欠缺。
要求学生将所学道理运用到实际的思考中
第11页/共15页
问题2、文章说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个叫李 蟠的学生的。你认为他还写给谁看呢?
要求学生就《师说》一文 当时的社会 意义 及 长远影响 来谈,展开思维,发 挥想象。
通过这2个问题的探讨,学生可以明确 要 尊师重道、谦虚好学。
完成教学目标三,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这3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明确对 比论证的方法。
完成教学目标二,突破教学重点。
第10页/共15页
环节四、三读文本 拓展延伸
设置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讨论1:第一课学习的《劝学》和今天学习的
《师说》都是和学习有关的论说文,说明古人很 注重学习。
今天,我们的课堂上的“学生”与“老师” 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第12页/共15页
环节五、总结
和学生一起梳理文章脉络,要求学生尝试在理解的 基础上背诵全文。
这一环节意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背诵的能力。 同时布置两个作业 必做作业: 1、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并整理到笔记本上 2、背诵课文 选作作业:以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为为话题写一 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第8页/共15页
Baidu Nhomakorabea
问题2
韩愈强调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那么, 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 作者是怎么进行论证的? 此问题 引导学生 齐读第2段 明确: (1)当时的社会风气是“耻学于师” (2)韩愈通过“古之圣人 与 今之众人”“对其 子 与 于其身”“百工之人 与 士大夫”这三个方 面的对比, 批判了 耻学于师的 观点。
引导学生明确:作者提倡人们要向老师学习。 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积累文言字词,初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完成教学目标一。
第7页/共15页
环节三、 再读文本 理清思路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 问题1、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作者为什么要为他写 下这篇佳作? 此问题 引导学生 自由朗读 第4段 明确: (1)文章为李氏子蟠即李家的孩子李蟠而写的。 (2)作这篇文章的原因是李蟠好古文,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
第13页/共15页
六.说教学反思
最后,说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1、本课以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 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和学生预习程 度有限,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也高低不齐,学生 可能对全文论证结构的把握不太准确。因此,需要 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第14页/共15页
第4页/共15页
五 说教学过程
本课计划2课时.5个学习环节: 第一课时了解作者,疏通文意,解决字词问题。 第二课时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论证方法。
第5页/共15页
环节一、 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导语: 同学们,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人。有一天,他向老师程
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为了不惊醒老师, 他静静地站在门口等待。不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等老师醒 来,发现门外的杨时成了雪人。后人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 赞扬尊师重道的学生。可是,在魏晋以后,贵族子弟们无论学业 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 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感谢您的欣赏!
第15页/共15页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师说》,看一看韩愈给我们留下了 关于从师的什么思考。
第6页/共15页
环节二、初读文本 整体感知
1、感知作者 、“说”的文体知识和写作背景方面,由学生介绍 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加以补充。 2、字词方面,学生课下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进行了梳理。课上我 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就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引导,帮 助学生 增加文言文的知识积累。 3、请学生听配乐朗诵,思考问题: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
第9页/共15页
问题3、韩愈赞赏李蟠能行古道,那么,古代的从师之道是怎样 的?作者是怎么进行论证的? 此问题 引导学生 小组朗读 第1段和第3段 明确: (1)韩愈认为古代的从师之道是“古之学者必有师 且 无常师”。 (2)作者通过道理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向我们阐述了正确的从师之 道。即“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和 “弟子不 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3、情感目标: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 的风气。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文字词,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和思想内容。
第3页/共15页
四 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3)点拨法 2、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工具书和注释 疏通文意。 (2)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 (3)探究学习 质疑问难,与文本深层次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