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拳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少年拳第一套教学设计
一、教学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尝试创新武术教学方式、方法,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快乐和谐氛围的基础上,力争突破武术传统式教学那种枯燥、乏味、硬性输入的方法,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有效发展学生的体能为出发点,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课堂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树立学生自信心,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武术是有攻防含义的技击技术,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形成的动作套路,对抗练习,以及有关锻炼身体的功法组成的民族形式体育。它具有增强筋骨增进健康、锻炼意志的作用,能提高学生身体柔韧、灵敏、协调等素质。少年拳第一套既有着重上肢手型的练习,又有着重下肢步型的练习,而且要求全身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及重心相对稳定才能达到效果,因此,学练武术动作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及脏全面发展。该教材技术结构和动作要领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比较简单,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武术教材趣味性较差且运动负荷量较小,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弥补,以增强学习、练身的实效性。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小学五年级学生阶段年龄的特征是:模仿能力强、好动、好奇心强。武术的一些动作带有模仿性、表
演性的练习,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点必须好好掌握并利用。本次课选择传统的武术少年拳第一套拳作为本次课的教学容。它动作简单、有较强观赏性,符合小学生的好奇的心理需求。本次课是武术学习的的新授课,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课的容以基本手型和基本步型为基础,重点教会学生少年拳第一套的1—4式的手型和步型,学生在掌握基本手型和步型的基础上有效的将手型和步型结合起来并体会其攻防含义。
四、教学目标: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体育能力现状,针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少年拳第一套1-4式的动作名称和术语,了解其锻炼价值和攻防含义
(2)、技能目标:学生基本掌握少年拳第一套前四节的动作要领,能够协调连贯劲力顺达形神兼备的完成动作演练。发展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衔接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集体、分组和个人演练、展示和攻防练习,体验到习武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震脚架打必须震脚有力,各个动作协调,眼随手动。
难点:动作路线清晰,手型、步确到位。
六、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 1分钟
2、自编搏击操 4分钟
学生在动感时尚的节拍里跟随老师共做搏击操,既活动了身体,又激发了学习武术情感,为本课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3、武术专门性、基本功练习 3分钟
强化学生的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同时达到热身目的。
4、学习少年拳第一套1-4节动作 21分钟
预备式①震脚架打②蹬踢架打③垫步弹踢④马步横打
难点:手、眼、身法、步的协调一致。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完整示
(2)分解示并讲解
(3)模仿练习,小组练习。
(4)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动作。
(5)教师示讲解攻防含义
(6)两人一组进行喂拳练习,体会动作攻防含义。
(7)集体演示。
学生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结合学生示、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对示的学生表扬鼓励并进一步改进动作。
5、游戏 8分钟
学生分四组利进行功夫少年向前冲练习。
练习容:(1)武术动作展示
(2)接力
6、结束部分 3分钟
(1)随音乐做放松运动
(2)本课小结
(3)布置课后练习
(4)回收器材,宣布下课。
练习密度:35%—40%
运动负荷:最高150次/分左右
平均120次/分左右
七、本课特色:
1、注重课前学习情感激发,巧妙运用武术的技击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2、本课注重武术基本动作的练习。同时渗入了攻防演练,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兴趣。
3、场地紧凑,组织有序。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氛围好。
小学五年级体育(水平三)少年拳第一套课时计划
教学反思
一、融合搏击操为主要学习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明显的可以感觉到学生在学习传统武术课上多了些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通过讲解、示、指导;注重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基本动作的学习,是直接关系到动作质量的优劣,对小学生的终身锻炼很重要,所以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也不容忽视。
四、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充分感受到音乐在体育课中的重要性,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在享受强身健体的运动快感的同时也培养了武术的精神。
五、自己在今后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1、注意对学生的动作给予及时指点,表扬及鼓励。
2、注意在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容的调整,更要合理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