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一单元第1课《学会尊重》第三课时《尊重他人》教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学会尊重》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学会尊重》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的对象为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的学生,本堂课教授道德与法治第1课《学会尊重》。
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尊重的含义、意义和表现,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尊重他人、尊重规则和尊重环境。
二、教学目标1.了解尊重的含义、意义和表现,明确尊重的重要性;2.掌握尊重的具体表现和注意事项;3.提高学生鉴别尊重和不尊重行为的能力;4.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尊重规则和尊重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或者是一段视频引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气氛。
2. 学习尊重1.让学生就“尊重”这个词汇进行词性分析,并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何为尊重。
2.运用课文《黄石公园规定》引导学生探讨尊重规则的意义,以及我们如何尊重环境。
3.展示一些关于班级里的尊重表现的图片,让学生就这些图片进行观察。
可以问一下学生图片中有哪些尊重的表现?有哪些不尊重的表现?如果学生反应不太积极,教师可以给出正确答案,然后让学生深入思考尊重为什么重要?3. 学习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收集尊重的表现和不尊重的表现,并形成表格,让同学们试着归类和总结出它的共性和不同之处。
2.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不尊重行为的场景,再根据该场景设计出适当的言行举止,并在班上分享,让全班同学进行评判。
4. 教学总结让学生简单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并扩展思考: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我们需要尊重谁?尊重的方式有哪些?四、教学反思1、本文应用了小组合作,游戏和视频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效提高了课堂氛围。
2、本课程中加入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并且有助于增强学习效果。
3、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不同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上的尊重,并根据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1《学会尊重》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1《学会尊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学会尊重》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尊重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和差异。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思考的问题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尊重他人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能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但有时也会因为性格冲突、兴趣差异等原因,产生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因此,本课的教学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尊重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尊重他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提高尊重他人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尊重,形成良好的尊重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尊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尊重的重要性。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互相学习。
3.实践演练法: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形成良好的尊重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实践演练的活动道具和场地。
3.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故事、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段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尊重他人这么重要?在此基础上,引入本课的主题《学会尊重》。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尊重与不尊重他人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哪些行为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哪些行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通过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每个小组成员分享一个自己的经历,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尊重。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学会尊重》第三课时《尊重他人》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学会尊重》第三课时《尊重他人》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学会尊重》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课的主题,第三课时《尊重他人》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和社会道德素养。
本课时内容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尊重他人的内涵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尊重意识和行为。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认知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和分析能力,他们对于尊重有一定的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反思和实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尊重他人的问题,但不知如何处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深入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含义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3.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学会尊重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尊重他人的含义和重要性。
2.如何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尊重他人的含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
2.准备讨论的问题和活动材料。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关于尊重他人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尊重?为什么我们要尊重他人?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的实例,让学生分析这些实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尊重他人的。
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出尊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巩固。
引导学生明确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尊重他人也是一种自我提升。
5.拓展(10分钟)设计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学会尊重》第3课时《尊重他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学会尊重》第3课时《尊重他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学会尊重》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课的主题,而第3课时《尊重他人》则是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
本课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尊重他人,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对尊重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做到真正尊重他人。
通过本课时学习,让学生在理论上加深对尊重他人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提高道德品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提高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尊重他人,提高道德品质。
2.难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尊重他人的理解和做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尊重他人的场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角色扮演道具,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准备PPT,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和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教材封面,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对新课进行导入。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本课时案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尊重他人的场景。
要求学生在扮演过程中,注意言行举止,体现尊重他人的态度。
4.巩固(10分钟)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体验,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尊重他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1学会尊重》第三课时说课教学设计
《1学会尊重》第三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尊重他人》是《学会尊重》一课的第三课时,这一课编写依据的课程标准有:“我的健康成长”中第2条“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荣誉感和知耻心。
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第5条“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
本课时是《学会尊重》一课中的第三个框题,旨在从“尊重他人”的角度帮助学生学会尊重,与本课前两个框题一起,构成完整的课题学习内容。
在教材中,本课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先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被尊重的感受,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从而推己及人学会尊重他人。
第二部分通过不尊重他人“快照”活动,旨在让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为第三部分如何尊重他人做铺垫。
最后也即第三部分,通过情境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用语言和行动等表达尊重,懂得尊重他人还要维护他人的自尊心,让他人感觉舒服。
二、学情分析尊重他人,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重要作用。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尊重他人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与气度。
懂得尊重的人,在与人打交道时会显得不卑不亢,进退有度。
从社会角度来说,彼此尊重的人际关系会营造出一个和善温暖的社会氛围,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文明进步。
小学六年级学生有尊重他人的意愿,但在实际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意识与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如尊重他人,学生更易倾向肯定他人的优点;在实际与人交往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善于用语言或行动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一些学生习惯了在家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不能用“将心比心”的换位思考方式,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因此,需要教师在尊重他人方面去进一步引导学生完善自我的认知与行为。
三、教学目标1.感受被尊重的心理体验,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从而推己及人学会尊重他人。
2.认清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学会分析尊重他人的具体言行,以及这些言行给对方带来的影响,维护对方自尊。
3.理解尊重他人表现在一言一行中。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学会尊重》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学会尊重》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学会尊重》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的主题。
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尊重他人的意义,学会尊重他人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道德观念,但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仍需培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不尊重他人的现象,如嘲笑、歧视、忽视他人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提高尊重他人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学会尊重他人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尊重他人的道德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学会尊重他人的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
3.实践操作法:通过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学会尊重》。
2.课件:教学课件及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道具:角色扮演道具、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个关于尊重与不尊重他人的场景,引发学生思考。
提问:“请大家谈谈对这个场景的看法,你觉得尊重他人重要吗?”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尊重他人。
通过讨论,总结尊重他人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教材中的案例,亲身实践尊重他人的行为。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4.巩固(5分钟)发放卡片,让学生在卡片上写下自己尊重他人的一句话或一个行为。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学会尊重尊重他人》优质教案设计
《第一课学会尊重--尊重他人》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道德意识:树立平等、尊重的意识,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
健全人格: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真正做到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尊严。
责任意识:认识尊重的力量,知道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掌握尊重他人的表现。
2.明确尊重他人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发话题。
1.教师安排学生故意迟到,并说一些不尊重师生的言论,师生讨论这些学生的行为和言语有何不妥,并由此引出本课重点:尊重他人。
2.板书课题:学会尊重--尊重他人。
二、结合教材,感受尊重。
1.展示一些不尊重他人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发言心里的感受。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凭自己的正当劳动获得财富,值得被尊重。
过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2.阅读课本上两组材料,谈谈你在什么情况下,感受到了别人对你的尊重?当时对方做了什么?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
3.师:普通人应该去尊重他人,那如果这个人身份高贵,是国王的话呢?阅读课本材料,讨论:病人在与医生相处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当医生把每个病人都当作国王来对待时,他自己的地位降低了吗?为什么?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尊重别人的?4.小结: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尊重让人感到温暖。
三、联系生活,与人交往懂尊重。
(一)尊重蕴含在话语中。
1.结合课本,带领学生体会言语尊重的重要性。
2.师:的确,语言可以体现尊重。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句理解、尊重的话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和鼓励。
3.练一练:(1)根据下列情景和提示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言。
(出示书本第十页“活动园”内容)(2)交流。
师过渡:尊重他人不单表现在话语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
(二)尊重落实在行动上。
1.观看视频并讨论。
师:开学初,同学们都会观看《开学第一课》,而有一年的开学第一课让老师印象深刻,同学们请看,播放视频。
1学会尊重 第三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1学会尊重第三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尊重的概念;2.学习尊重的表现方式;3.能够理解尊重的重要性,并掌握尊重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思考,让学生了解“尊重”的概念,并且列举一些尊重的示例。
2. 课程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尊重的表现方式,包括:1.尊重父母、老师、长者以及同学之间的分歧;2.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国籍、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3.尊重动植物和自然环境。
3.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方法,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分享他们看到的不尊重的行为,进行讨论和指导。
4. 课后复习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高度重视尊重的实践,并对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进行批评和自我调整。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尊重的表现方式;2.帮助学生理解尊重的意义。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贯彻尊重的实践,并理解尊重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尊重的表现方式和意义,明确重点和难点。
2.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方法,并通过分享不尊重的行为,进行讨论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方式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包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等方面;2.学生作业评价:针对所设计的练习题进行评价。
六、教学设计时间教学环节活动设计10分钟课前导入通过提问和思考,让学生了解“尊重”的概念,并且列举一些尊重的示例。
15分钟课程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尊重的表现方式,包括尊重父母、老师、长者以及同学之间的分歧,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国籍、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以及尊重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等。
15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方法,并分享他们看到的不尊重的行为,进行讨论和指导。
10分钟课后复习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高度重视尊重的实践,并对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进行批评和自我调整。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学会尊重》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学会尊重》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尊重的含义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3.培养学生自我尊重和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1.课本: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外部资源:视频资源《尊重他人,快乐自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学到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上一个单元学的是什么吗?”2. 引入(10分钟)•准备播放视频资源《尊重他人,快乐自己》,帮助学生进入本课内容。
•观看视频后,进行讨论:“你们觉得视频想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尊重他人很重要?”3. 学习与讨论(20分钟)1.阅读课本第1页《学会尊重》,学生读一读,然后回答问题:–你在课文中了解到了哪些尊重他人的事例?–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2.小组合作: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尊重他人的方式,并向全班展示。
–小组讨论,选择一种尊重他人的方式(如礼貌用语、听他人发言等)。
–设计一个小练习或小游戏,让全班学生互相学习和实践这种尊重方式。
3.分享和总结:–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小练习或小游戏,全班学生参与其中。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尊重他人的方式和意义。
4. 拓展(15分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或情景,然后向全班分享答案。
–例如,“在学校里,你遇到一个不喜欢的人,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尊重他人。
5. 情感教育(10分钟)•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人们对待他人的尊重或不尊重的行为。
•分类讨论:让学生分别讨论尊重他人的好处和不尊重他人的坏处。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写日记的形式,描述一次尊重他人的经历或思考尊重他人的原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视频、课文、小组讨论和情感教育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尊重的含义和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他人和自己的尊重。
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在拓展和情感教育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尊重的具体方式和意义,加深了对尊重的理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学会尊重》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学会尊重》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为主的课程。
本课时《学会尊重》是六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素养,对尊重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不尊重他人的现象,如嘲笑、歧视、侵犯他人权益等。
因此,本课时需要通过深入的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尊重的意义,并在生活中践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尊重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
3.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法律。
四. 教学重难点1.尊重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
2.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尊重他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尊重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案例、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展示。
3.准备时间:40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尊重他人?2.呈现(10分钟)通过视频、图片、案例等形式,呈现不尊重他人的现象,让学生深入理解尊重的意义。
3.操练(5分钟)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尊重他人?引导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5分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尊重他人与法治观念的关系,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法律。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个尊重他人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学会尊重》第三课时《尊重他人》优秀教案.pdf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活动主题:《学会尊重》课题:尊重他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的第一课《学会尊重》,属其第三课时《尊重他人》。
本课首先从学校、家庭、社会角度列举事例,引导学生知道被别人尊重会产生愉快、满足等美好体验,推己及人,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不仅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文明素养的体现,学习改善自己的言行去尊重他人,是追求自我完善所必备的品质。
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他人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正是儿童向少年品质特征转化的关键时期,学生已具有初步分析问题和辨别真善美的能力,他们人际交往的范围已经从家庭、学校、社区扩展到社会生活,已初步拥有一些与其他社会成员打交道的零散经验,虽然他们生活经验不足,但渴求在成长中完善自己的个人品质,而尊重他人正是孩子们理应学习并发展的基本人格品质。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学习“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尊重自己”两个课题,本课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例,学习尊重他人。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出尊重他人的方法,学习改善自己的言行,尊重他人。
2.体会相互尊重的美好情感。
3.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懂得如何尊重他人,体会尊重他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张苹果卡片、名人名言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
1.看照片,听故事《穿越百年的鞠躬》,思考:为什么这张照片至今仍让人们为之感动?(讲述:故事发生在百年前的广济医院,德高望重的老院长英国人梅滕更在查房时,一位四五岁小患者对他鞠躬致谢,梅医生也深深鞠躬回礼。
于是,就有了这张黑白照片。
)2.学生聆听感悟后回答:这位德高望重老院长,对一个孩子发自内心的尊重,非常恭敬地对一个孩子鞠躬还礼,这种尊重让人动容。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学会尊重》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学会尊重》教案学会尊重教学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有效)知识目标:在学习和生活中知道怎样尊重他人。
能力目标: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 如何做到尊重他人?教学难点: 尊老爱幼、关爱女性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什么是尊重?2.尊重的意义?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尊重他人?二、新课教学展示漫画思考(思想驿站)(1).你认为图中年轻人的问路方式有什么不妥?(2).你认为老人回答的方式妥当吗?为什么?(3).老人“认丈不认理”对你有什么启示?(尊重是相互的,我们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就要学会尊重别人。
)1、我们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原因?)社会生活就像一面镜子,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我们。
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就要学会尊重别人。
我们要时时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利,在一言一行中都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
2、我们应如何尊重他人?(具体做法)出示幻灯片:情境创设:电影院里,晓辉和壮壮边看电影边议论,吃零食时还发出很大的声音,一会儿,晓辉的手机响了,又大声接电话。
问题:假如你坐在他俩旁边,你会喜欢他们吗?为什么?答:不喜欢,并会要求他们遵守秩序。
因为他们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妨碍了我看电影。
结论:(1).尊重他人,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妨碍他人。
A.这是尊重他人的最基本要求。
B.公共生活空间要做到“目中有人”。
谈一谈,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令你反感的行为?你自己是否也有过?(2)尊重他人,需要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常用的礼貌用语,社会上通用的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是大家公认的表达尊重的方式。
(礼貌与尊重的关系)①.请说出几个常用的礼貌用语。
(你好、请、谢谢、不用客气)②.礼貌待人包括:礼貌用语和遵循礼节,即言行两个方面同学们知道,我国素称“礼仪之邦”,让同学们展示一下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握手、见了老手问好、双手递东西)③.在学校、家里、社会上你是如何去待人的?(齐读小字部分)教师寄语: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学会尊重》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学会尊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学会尊重》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以及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他们对尊重有一定的认识,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难以做到全面尊重他人。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尊重的含义,并通过实例教育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2.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尊重他人的习惯和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尊重他人,提高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2.难点: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尊重他人的习惯和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尊重他人的习惯。
3.实践演练法:设计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尊重他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和讨论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2.准备情景模拟材料,让学生在实践演练中学会尊重他人。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和展示相关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关于尊重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尊重他人?怎样才能做到尊重他人?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尊重的含义和重要性。
同时,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尊重的理解和看法。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个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尊重他人。
例如,模拟一个在学校里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在各种情境下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课《学会尊重》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课《学会尊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学会尊重》是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课的主题。
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情景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尊重与被尊重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尊重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认知和社会经验,他们开始更加关注人际关系和自我表达。
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不尊重他人的现象,如嘲笑、歧视、不公平对待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2.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的尊重意识,学会用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尊重,形成良好的尊重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会用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
2.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尊重,形成良好的尊重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尊重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尊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景案例和讨论题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讨论。
2.准备一些关于尊重的图片或视频,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
3.准备相关的小组活动材料,如卡片、贴纸等,用于学生实践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出尊重的主题,让学生初步了解尊重的重要性。
例如,展示一张残疾人使用轮椅的照片,让学生思考如何对待残疾人。
2.呈现(10分钟)呈现情景案例,引导学生体验尊重的重要性。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尊重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尊重的力量。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例如,给出一些关于尊重他人的讨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一单元第1课《学会尊重》第三课时《尊重他人》教案
10.行动上:
(1)活动园:
你赞同黄凯的说法吗?
(黄凯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黄凯征求班级同学和老师的同意也是对班级、对老师的尊重。)
你对六(3)班的新班规有什么看法?
(新班规当中上课迟到尽量不影响大家并下课后找老师说明,既尊重了同学又尊重了老师。)
通过学习知道过度维护自己的不良后果,培养适度维护自己就是尊重自己的意识和习惯。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这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四、板书设计
第一课 学会尊重
尊重他人
原因、意义
具体方法
道德要求,法律要求
当堂检测
一.我知道
1.俗话说:“( )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尊重他人既是( ),也是( )。
二.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到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下列体现出对他人不尊重的是( )
A.在校园里主动向老师问好
B.在家里遇见父母的朋友能主动打招呼
C .在学习、生活中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建议
D.不愿与学习差的同学交往
2.下列行为能赢得他人尊重的是( )
A.给别人起绰号来取乐
B.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
C.开会时,不关闭手机并给人打电话
D.经常迟到和旷课
通过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学会尊重》第三课时《尊重他人》优秀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活动主题:《学会尊重》课题:尊重他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的第一课《学会尊重》,属其第三课时《尊重他人》。
本课首先从学校、家庭、社会角度列举事例,引导学生知道被别人尊重会产生愉快、满足等美好体验,推己及人,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不仅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文明素养的体现,学习改善自己的言行去尊重他人,是追求自我完善所必备的品质。
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他人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正是儿童向少年品质特征转化的关键时期,学生已具有初步分析问题和辨别真善美的能力,他们人际交往的范围已经从家庭、学校、社区扩展到社会生活,已初步拥有一些与其他社会成员打交道的零散经验,虽然他们生活经验不足,但渴求在成长中完善自己的个人品质,而尊重他人正是孩子们理应学习并发展的基本人格品质。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学习“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尊重自己”两个课题,本课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例,学习尊重他人。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出尊重他人的方法,学习改善自己的言行,尊重他人。
2.体会相互尊重的美好情感。
3.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懂得如何尊重他人,体会尊重他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张苹果卡片、名人名言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
1.看照片,听故事《穿越百年的鞠躬》,思考:为什么这张照片至今仍让人们为之感动?(讲述:故事发生在百年前的广济医院,德高望重的老院长英国人梅滕更在查房时,一位四五岁小患者对他鞠躬致谢,梅医生也深深鞠躬回礼。
于是,就有了这张黑白照片。
)2.学生聆听感悟后回答:这位德高望重老院长,对一个孩子发自内心的尊重,非常恭敬地对一个孩子鞠躬还礼,这种尊重让人动容。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学会尊重》教案(3)
播放少数民族的节日视频,让学生思考:每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习俗为什么不一样,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宗教和习俗?
学生根据情境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并得到结论: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妨碍他人是尊重他人的最基本要求,以后应该要做到“目中有人”,注意他人的感受。
教学难点:尊老爱幼、关爱女性。
重难点突破:用图片、故事资料,通过学生的心理体验来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启发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一课,我准备采取探究性和讨论的教学方法,通过视频、图片、故事等形式、启发学生,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经过欣赏故事、分析、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总结和反省,剖析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在实践上下工夫,把尊重他人落实到行动上去。
学生分别扮演残疾人,并设计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同场景,从而体会残疾人的生活困难。学生体悟:尊重他人,还包括对弱者的尊重,重他们的人格和权益。
学生观看视频后,讨论得出:每一种民族习惯、文化习俗都是其成员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中的人友好交往。
学生在平时的公共生活中,往往容易只谈论他人,但是却没有想过别人也在同样看着自己。所以,设置情境,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予以烦死,能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的言行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从而更注意自己的言行。
通过对参加人生活的体验,认识到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意义。
通过观看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的风俗文化短片,让学生非常直观形象地了解各国各地的风俗文化习惯,让学生懂得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同其他民族展开交往和交流。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1.1《学会尊重》 教学设计
《学会尊重》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生而为人的尊严,都应得到尊重。
2.树立平等、尊重的意识。
认识到尊重对于个人及社会的意义。
3.树立正确的观念,尊重不仅限于名人,更多的尊重可以是普通人。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受到尊重的权利。
难点:认识到尊重对于个人及社会的意义。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四、相关资源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视频导入导语:进入新的学期,我们又长大了一岁,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视频,一起来感受一下,思考如何完善自我,做到健康成长。
出示任务1:播放视频【课程引入】完善自我健康成长,提出问题:如何做到完善自我,健康成长?出示任务2: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图片,提出问题:从这幅图片中,你学到了什么?反馈指导:引导学生挖掘“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内涵教师总结: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我们的周围以及生活的集体中,不乏学习的楷模。
他们的仪表美、心灵美、语言美、品质美都值得我们尊重,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引导,让学生挖掘成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引出本课的主题。
一、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活动一:小小讨论会:我尊重你导语:千字文中用八个字“德建名立,形端表正”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从而折射出他的品行。
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不同的人,有很多人值得我们尊重,想一想,你尊重的人,他们都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出示任务1:讨论你尊重的人具备的品质。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沟通讨论。
课件展示:人物图片教师总结:同学们这次的讨论很有深度:对做出伟大贡献的人,包括历史名人和现代人,我们都非常尊敬。
对身边亲近的人,比如父母老师以及优秀的伙伴,引导我们正确前行,我们也都怀有尊重之心。
对于时代中的英雄人物,我们尊重他们的高尚品行。
对疫情中的逆行者,那些医务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我们身怀感激与尊重之情。
同学们要把这些尊重化为自身成长的动力,向他们学习。
出示任务2:视频总结并过渡到下一环节,播放视频:【知识解析】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预设:在家里,我孝敬父母,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父母因为我的懂事很自豪;在学校,我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同学们和睦相处,快乐成长。
4.小结:被别人尊重让我们感到愉快、满足,充满价值感。推己及人,别人也希望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同样的体验。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
教案序号:课题:1.学会尊重(第三课时)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年班:
教学目标:
1.体会、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尊重每一个人。。
2.能够列举尊重他人的实例,说明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意义;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3.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
答案预设:如我认真打扫教室卫生、办好黑板报、帮助他人、乐于助人等情况下,感受到他人对我的尊重。对方通过言语赞扬我、行动上支持我,这是我感到开心、自豪、充满了价值感。
(3)感觉被别人尊重时,你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答案预设:我会更加注意去尊重他人,做有文明素养的人,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2.出示材料,情境讨论——乞丐可以进图书馆吗?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这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答案预设:与人交往时,谦虚有礼;平等友善,重视他人意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与人相处时,能由衷地欣赏和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允许他人有超越自己的地方。学会尊重,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对于他人的缺陷、缺点,我们不能取笑和歧视等。
(4)出示材料:某超市收银员在工作岗位当众喊“你拿我们东西了”,然后超市对消费者强行搜身,发现消费者并没有偷窃。请结合自己的遭遇谈谈自己的想法。
4.阅读教材P11活动园材料,全班交流:
(1)你对六(3)班的新班规有什么看法?
答案预设:新班规改得好,是将尊重他人落实在行动上的具体体现。
(2)细读教材P11阅读角,说说尊重他人还要注意什么?
答案预设:尊重他人还要能够维护他人的自尊心,推己及人,让别人觉得舒服。
(3)在生活中落实尊重他人的行动,你打算怎样做?
(2)当医生把每个病人都当做国王来对待时,他自己的地位降低了吗?为什么?
答案预设:医生的地位没有降低,反而得到了他人的尊重,因为他尊重了自己的病人,医德高尚。
2.出示P9活动园“不尊重他人快照”,情境演示——他该怎么做?
情境一:小东正在做数学作业。这时,同学小林拿着数学试卷过来向他请教一个问题。小东说:“不懂你就自己想呗!你这智商,估计跟你解释你也听不明白”。
四、板书设计
第一课 学会尊重
尊重他人
原因、意义
具体方法
道德要求,法律要求
当堂检测
一.我知道
1.俗话说:“( )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尊重他人既是( ),也是( )。
二.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到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下列体现出对他人不尊重的是( )
A.在校园里主动向老师问好
答案预设: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超市员工的言行是不尊重这位消费者的表现,更是触犯了法律,侵犯了顾客的人格尊严权。由此看来,尊重他人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
5.小结:尊重他人,不仅表现在语言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中。不仅包含对他人外在行为的尊重,更应该包含对他人内在精神的尊重,维护他人的自尊心,让别人觉得舒服。
B.在家里遇见父母的朋友能主动打招呼
C .在学习、生活中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建议
D.不愿与学习差的同学交往
2.下列行为能赢得他人尊重的是( )
A.给别人起绰号来取乐
B.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
C.开会时,不关闭手机并给人打电话
D.经常迟到和旷课
通过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被他人尊重、相互尊重、自尊等议题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学会了如何面对复杂的尊重情境。知道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会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二、探究新知
环节一尊重他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1.学生阅读教材P8图片中同学的心里话,参与讨论,小组内说一说:
(1)读了教材中两位同学的心里话,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预设:我心里感到舒服,我很开心等。
(2)结合自己关于“尊重”的体验,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你感受到了别人对你的尊重?当时对方做了什么?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预设答案:“对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请您先说说自己的看法?”“上不上兴趣班,爸爸妈妈尊重你的想法。”“老师知道你一定会继续努力的,不要泄气!”等。共同点:尊重我的想法,鼓励我,使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3.小结:语言可以体现尊重。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理解、尊重的话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和鼓励。
情境二:星期天,小光正在家里看自己特别喜欢的足球比赛,不巧几个同学来他家一起商量撰写演讲稿的事。小光说:“快走快走,以后再商量!”
情境三:放学路上,小明和小刚不顾清洁工叔叔的辛苦,将清洁工人清扫的垃圾踢得到处都是。
思考:(1)从“不尊重他人快照”情境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答案:站在小东的角度看,自己抓紧时间做数学作业固然重要,但同学有困难需要自己帮助时,可以先给他讲了以后再做,而不是推诿认知嘲笑他人,这样做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为什么尊重他人和怎样做到尊重他人。从个人角度看,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从社会角度看,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这是尊重他人的原因。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做到尊重他人: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
通过学习知道过度维护自己的不良后果,培养适度维护自己就是尊重自己的意识和习惯。
某市图书馆允许行乞者进馆读书。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读者甲:如果所有图书馆都这么做,图书馆的秩序就无法得到保障。
读者乙: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公民读书的权利,行乞者有权享受图书馆的资源。
馆长: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权利选择离开。
思考: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
提示:读者甲的观点是错误的,读者乙和馆长的观点是正确的。图书馆是公共场所,每个人都有进去读书的权利。不能因为乞丐的身份而拒绝乞丐享受公共资源。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尊重是相互的,我们尊重乞丐,乞丐也会尊重我们共同的公共资源,图书馆的秩序不会因为多了乞丐的进入而无法保障。所以,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环节三尊重他人——言行落实
1.根据教材P10活动园情景和提示,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言。
预设答案:
情景一:遇到这位靠轮椅出行的老人,我会说:“爷爷,您好!需要我帮忙吗?”“很高兴能帮到您!”
情景二:我会对同学说:“你再努力努力,找找方法,相信你一定会比我涉及得好!”
2.在你的记忆中,让你感到自己被尊重的话语有哪些?收集这些话语,看一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小结:被别人尊重让我们感到愉快、满足,充满价值感。推己及人,别人也希望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同样的体验。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环节二尊重他人——道德要求
1.学生阅读教材P9材料故事,展开讨论:
(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看病体验说一说,医生的病人在与他相处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答案预设:因为害怕打针、吃药等,所以去看病见到医生时,心里会害怕、紧张甚至恐惧等。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尊重的价值和意义。
2. 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
践行尊重,生活中能够做到尊重他人。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赛场上的友谊。
我们在观看体育比赛时,经常能看到下列一幕场景:双方运动员在激烈比赛中发生了冲撞,有运动员倒地,总是有另一方的运动员伸出友谊之手,帮助倒地的运动员,然后继续投入到比赛中去。思考:我们的运动员为何会这样做?引出课题:学会尊重别人。
预设答案:几位同学前来找他商量撰写演讲稿的事,是尊重他的表现,而小光只想看足球比赛,赶同小明和小刚的行为既是没有文明素养的表现,也是不道德行为。
(2)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提示:我会做到尊重他人,耐心给小光讲题,知道他明白为止;热情接待来我家的同学,和大家一起商定撰写演讲稿的事;对于清洁工叔叔,我会尊重他的工作,不乱扔垃圾,注意保护环境卫生。我这样做的理由是做到尊重他人,就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学会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