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方案
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及再生工艺设计 -
毕业设计题目5万吨/年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及再生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丁锦专业班级化工1102指导教师姬乔娜工作单位化学与制药工程系设计(论文)题目年产5000万m3合成氨原料气净化脱碳工艺设计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在合成氨工业中不论用什么原料及方法造气,经变换后的合成气中都含有大量的CO2,这些CO2如果不在合成工序之前除净,不仅耗费气体压缩功,空占设备体积,而且对后续工序有害。
此外,CO2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合成氨中原料气净化脱碳很有必要和意义。
本课题对合成氨原料气净化脱碳的生产车间进行设计,对设备选型、车间布置进行较全面的阐述,对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及其时间安排:目标:完成年产5000万m3合成氨原料气净化脱碳工艺设计,撰写设计说明书。
要求:1. 设计合成氨原料气净化脱碳的工艺流程框图,并对工艺过程作说明2. 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3. 设备选型与布置4. 绘制工艺流程图(2#图纸)、车间平面布置图(1#图纸)、主体设备图(2#图纸)5. 撰写设计说明书(要求请参考《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
时间安排:2013.12.23-2013.12.29(第17周) 安排设计题目,明确设计内容。
2013.12.30-2014.01.10(第18-19周) 查阅有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稿并交老师审阅。
2014.02.17-2014.02.21(第1周) 提交正式开题报告,制定工艺流程。
2014.02.24-2014.03.07(第2-3周) 完成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2014.03.10-2014.04.04(第4-7周) 完成设备选型,撰写设计说明书。
2014.04.07-2014.05.02(第8-11周) 完成工艺流程图、车间布置图与主体设备图的绘制。
2014.05.05-2014.05.23(第12-14周) 完成论文初稿,指导老师审阅并交学生修订,装订成册。
年产十万吨合成氨车间脱二氧化碳工段的初步设计
齐齐哈尔大学课程设计摘要在合成氨的过程中,经变换后的合成气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如不将其清除,在合成氨生产时二氧化碳会使合成氨催化剂中毒。
本设计是年产十万吨合成氨车间脱二氧化碳工段的初步设计,采用NHD法的工艺流程来脱除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对吸收液进行再生,获得纯度较高的净化气,提高二氧化碳的回收率,简化流程,降低能耗,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指标。
本次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工艺的比较和确定,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以及Aspen工艺流程模拟和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关键词:合成氨NHD法二氧化碳工艺设计I齐齐哈尔大学课程设计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synthetic ammonia,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yngas after contained more carbon dioxide, such as not them out, in synthetic ammonia pro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will make synthetic ammonia poisoning catalyst. This design is the annual capacity of one hundred thousand tons of carbon dioxide the ammonia workshop to take off a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section, the NHD process to removal of the carbon dioxide gas material, and the regeneration absorbing liquid, get high purity of the purification of gas, and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carbon dioxide, the process is simplified,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chieve high economic efficiency index. The main content of design including production process compare and sure, material calculation and energy balance calculations, and Aspen process simulation and draw with control points of process flow diagram.Keywords:The NHD; Carbon dioxide; technological designII齐齐哈尔大学课程设计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第1章总论 (1)1.1氨的发现与制取 (1)1.2氨的用途 (1)1.3 我国合成氨工业的发展情况 (1)1.4 合成氨生产的典型流程 (2)1.5 脱碳在合成氨中的作用和地位 (3)第2章脱碳方法及工艺的选择 (4)2.1 脱碳方法的选择 (4)2.1.1脱碳方法种类及简介 (4)2.1.2脱碳方法的比较 (4)2.1.3脱碳方法的确定 (5)2.2脱碳工艺的选择 (6)2.2.1本设计工艺流程原理 (6)2.2.2本设计工艺流程简述 (6)2.3工艺操作条件 (7)2.3.1压力 (7)2.3.2温度 (8)第3章工艺计算 (9)3.1 设计条件 (9)3.2 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10)3.2.1物料衡算 (10)3.2.2热量衡算 (12)第4章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 (15)4.1 三废产生情况 (15)4.2 三废处理情况 (15)第5章自动控制 (16)5.1 自控设计原则 (16)5.2自控水平与控制点 (16)第6章全流程Aspen模拟 (17)参考文献 (22)致谢 (23)III齐齐哈尔大学课程设计第1章总论1.1氨的发现与制取氨是1754年由J.普里斯特利在加热氯化铵和石灰混合物时发现的,1784年C.L.伯托利确定氨由氢和氮组成。
产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实施方案
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2)1 引言 (2)1.1 氨地基本用途 (2)1.2 合成氨技术地发展趋势 (3)1.3 合成氨常见工艺方法 (4)1.3.1 高压法 (4)1.3.2 中压法 (4)1.3.3 低压法 (4)1.4 设计条件 (5)1.5 物料流程示意图 (5)2 物料衡算 (6)2.1 合成塔入口气组成 (6)2.2 合成塔出口气组成 (7)2.3 合成率计算 (8)2.4 氨分离器出口气液组成计算 (8)2.5 冷交换器分离出地液体组成 (11)2.6 液氨贮槽驰放气和液相组成地计算 (12)2.7 液氨贮槽物料衡算 (14)2.8 合成循环回路总物料衡算 (15)3 能量衡算 (26)3.1 合成塔能量衡算 (26)3.2废热锅炉能量衡算 (29)3.3 热交换器能量衡算 (30)3.4 软水预热器能量衡算 (31)3.5 水冷却器和氨分离器能量衡算 (32)3.6 循环压缩机能量衡算 (33)3.7 冷交换器与氨冷器能量衡算 (35)3.8 合成全系统能量平衡汇总 (37)4 设备选型及管道计算 (38)4.1 管道计算 (38)4.2 设备选型 (41)结论 (42)致谢 (43)参考文献 (44)年产五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任务为年产五万吨合成氨工厂合成工段地工艺设计,氨合成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分离和再循环、氨地合成、惰性气体排放等基本步骤,上述基本步骤组合成为氨合成循环反应地工艺流程.其中氨合成工段是合成氨工艺地中心环节.新鲜原料气地摩尔分数组成如下:H273.25%,N225.59%,CH41.65%,Ar0.51%合成操作压力为31MPa,合成塔入口气地组成为NH3(3.0%),CH4+Ar(15.5%),要求合成塔出口气中氨地摩尔分数达到17%.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设计了年产五万吨合成氨厂合成工段地工艺流程,并借助CAD技术绘制了该工艺地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和设备布置图.最后对该工艺流程进行了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并根据设计任务及操作温度、压力按相关标准对工艺管道地尺寸和材质进行了选择.关键词:物料衡算,氨合成,能量衡算The Design of 50kt/a Synthetic Ammonia ProcessAbstract:There are many types of Ammonia synthesis technology and process,Generally,they includes ammonia synthesis, separation and recycling,inert gases Emissions and other basic steps, Combining the above basicstepsturnning into the ammonia synthesis reaction and recycling process , inwhich ammonia synthesis section is the central part of a synthetic ammoniaprocess.The task of curriculum design is theammonia synthesis section of an annualfifty thousand tons synthetic ammonia plant . The composition of fresh feedgas is: H2(73.77%),N2(24.56%),CH4(1.27%),Ar(0.4%), the temperature is35℃, the operating pressure is 31MPa, the inlet gas composition of theReactor is : NH3(3.0%),CH4+Ar(15.7%),it Requires the mole fraction ofammonia reacheds to 16.8% of outlet gas of synthesis reactor. By consulting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we designed the ammonia synthesissection of an annual fifty thousand tons synthetic ammonia plant, with thehelp of CAD technology,we designed piping and instrument diagram andequipment layout. Finally,we did the material balance accounting ,and theenergy balanceaccounting of the process, also we selected piping size andmaterial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operation of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relevant standards .Keywords:ammonia synthesis section material balance accountingenergy balanceaccounting1 引言1.1 氨地基本用途氨是基本化工产品之一,用途很广.化肥是农业地主要肥料,而其中地氮肥又是农业上应用最广泛地一种化学肥料,其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数量,都居于化肥工业之首,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地地位.各种氮肥生产是以合成氨为主要原料地,因此,合成氨工业地发展标志着氮肥工业地水平.以氨为主要原料可以制造尿素、硝酸铵、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等氮素肥料.还可以将氨加工制成各种含氮复合肥料.此外,液氨本身就是一种高效氮素肥料,可以直接施用,一些国家已大量使用液氨.可见,合成氨工业是氮肥工业地基础,对农业增产起着重要地作用.我国地氮肥工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合成氨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现已掌握了以焦炭、无烟煤、焦炉气、天然气及油田伴生气和液态烃多种原料生产合成氨、尿素地技术, 形成了特有地煤、石油、天然气原料并存和大、中、小生产规模并存地生产格局.目前我国合成氨氮肥厂有大中小型氮肥装置近千个, 大型氮肥装置重复引进32 套, 国产化装置超过20套, 中型装置近百套, 小型装置约600 套, 合成氨生产能力达到4500万t /a.氮肥工业已基本满足了国内需求, 在与国际接轨后, 具备与国际合成氨产品竞争地能力, 今后发展重点是调整原料和产品结构, 进一步改善经济性.只有通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地贡献率来实现, 这也是今后发展合成氨氮肥工业新地增长点.合成氨工业是氮肥工业地基础,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地位.我国大多数合成氨企业地煤制气技术沿用固定床水煤气炉, 炉型老化、技术落后、能源利用率低、原料价格高, 是当前急需进行技术改造地重点.目前合成氨工业地发展方向是优化原料路线, 实现制氨原料地多元化, 引进先进地煤气化工艺制取合成气, 降低产品成本, 改善生产环境; 同时研究开发简单可行, 又可就地取得原料制取合成气地洁净煤气化技术, 这也是我国目前占氮肥生产总量60% 左右地中小型氮肥厂亟待要解决地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该项目以“年产5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为设计课题,对合成氨合成工段地各种工艺条件和设备选型等进行深入地研究.1.2 合成氨技术地发展趋势由于石油价格地飞涨和深加工技术地进步,以“天然气、轻油、重油、煤”作为合成氨原料结构、并以天然气为主体地格局有了很大地变化.基于装置经济性考虑,“轻油”和“重油”型合成氨装置已经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 绝大多数装置目前已经停车或进行以结构调整为核心内容地技术改造.其结构调整包括原料结构、品质构调整.由于煤地储量约为天然气与石油储量总和地10倍,以煤为原料制氨等煤化工及其相关技术地开发再度成为世界技术开发地热点, 煤有可能在未来地合成氨装置原料份额中再次占举足轻重地地位, 形成与天然气共为原料主体地格局.根据合成氨技术发展地情况分析, 估计未来合成氨地基本生产原理将不会出现原则性地改变, 其技术发展将会继续紧密围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行周期, 改善经济性”地基本目标,进一步集中在“大型化、低能耗、结构调整、清洁生产、长周期运行”等方面进行技术地研究开发.大型化、集成化、自动化, 形成经济规模地生产中心、低能耗与环境更友好将是未来合成氨装置地主流发展方向.在合成氨装置大型化地技术开发过程中, 其焦点主要集中在关键性地工序和设备, 即合成气制备、合成气净化、氨合成技术、合成气压缩机.在低能耗合成氨装置地技术开发过程中, 其主要工艺技术将会进一步发展.第一,以“油改气”和“油改煤”为核心地原料结构调整和以“多联产和再加工”为核心地产品结构调整, 是合成氨装置“改善经济性、增强竞争力”地有效途径.第二,实施与环境友好地清洁生产是未来合成氨装置地必然和惟一地选择.生产过程中不生成或很少生成副产物、废物, 实现或接近“零排放”地清洁生产技术将日趋成熟和不断完善.第三,提高生产运转地可靠性, 延长运行周期是未来合成氨装置“改善经济性、增强竞争力”地必要保证.有利于“提高装置生产运转率、延长运行周期”地技术, 包括工艺优化技术、先进控制技术等将越来越受到重视.1.3 合成氨常见工艺方法氨地合成是合成氨生产地最后一道工序,其任务是将经过精制地氢氮混合气在催化剂地作用下多快好省地合成为氨.对于合成系统来说,液体氨即是它地产品.工业上合成氨地各种工艺流程一般以压力地高低来分类.1.3.1高压法操作压力70~100MPa,温度为550~650℃.这种方法地主要优点是氨合成效率高,混合气中地氨易被分离.故流程、设备都比较紧凑.但因为合成效率高,放出地热量多,催化剂温度高,易过热而失去活性,所以催化剂地使用寿命较短.又因为是高温高压操作,对设备制造、材质要求都较高,投资费用大.目前工业上很少采用此法生产.1.3.2中压法操作压力为20~60MPa,温度450~550℃,其优缺点介于高压法与低压法之间,目前此法技术比较成熟,经济性比较好.因为合成压力地确定,不外乎从设备投资和压缩功耗这两方面来考虑.从动力消耗看,合成系统地功耗占全厂总功耗地比重最大.但功耗决不但取决于压力一项,还要看其它工艺指标和流程地布置情况.总地来看,在15~30Pa地范围内,功耗地差别是不大地,因此世界上采用此法地很多.1.3.3低压法操作压力10MPa左右,温度400~450℃.由于操作压力和温度都比较低,故对设备要求低,容易管理,且催化剂地活性较高,这是此法地优点.但此法所用催化剂对毒物很敏感,易中毒,使用寿命短,因此对原料气地精制纯度要求严格.又因操作压力低,氨地合成效率低,分离较困难,流程复杂.实际工业生产上此法已不采用了.合成氨工艺流程大概可以分为:原料气地制备;原料气地净化;气体压缩和氨地合成四大部分.1.4设计条件(1)生产能力:液氨产量为50kt/a.(2)新鲜氮氢气组成如下表:(3)合成塔入口气:为3.0%,为15.5%.(4)合成塔出口气:为17%.(5)合成操作压力:31MPa.(6)新鲜气温度:35.(7)其他部位地温度和压力,见流程图.(8)水冷却器地冷却器温度:25.(9)以下各项再计算中,有些部位略去不计.(i)溶解液氨中地气体量;(ii)部分设备和管道地阻力;(iii)部分设备和管道地热损失.1.5物料流程示意图流程简介:在油分离器出口地循环气中补充从净化工序送来地新鲜氮氢气,进入冷交换器和氨冷器进一步冷却,使其中地氨气绝大部分被冷凝分离出去.循环气进入合成塔,进塔走塔内间隙,温度稍升高,引出到外部热交换器再次升高温度.第二次入合成塔,经塔内热交换器加热并在催化作用下发生合成反应,温度升高出塔后一次经废热锅炉、热交换器和软水预热器回收热量,然后再经水冷却器冷却,使气体中部分氨液化,进到氨分离器分离出液氨.气体则进入循环压缩机补充压力形成循环回路.在油分离器出口补充了新鲜氮氢气入冷交换器.从冷交换器中地氨分离器分离出地液氨与由氨分离器分出地液氨汇合入液氨贮槽.由于液氨贮槽压力降低,则溶于液氨地气体和部分氨被闪蒸出来,即所谓驰放气送出另外处理.另外为限制循环气中惰气含量地积累,使其浓度不致于过高,故在氨分离器后放出一部分循环气,成为放空气.从整个系统而言,进入系统地是新鲜氮氢气,离开系统地是产品液氨、驰放气、和空气.图1.1 氨合成工序物料流程示意图1—新鲜氮气;12—放空气;20—驰放气;21—产品液氨为计算方便起见,在流程图中各不同部位地物料,用数字编号表示.2 物料衡算以1t氨为基准.2.1 合成塔入口气组成(摩尔分数)(3点)已知入口气地NH3和CH4+Ar浓度,并假定氢与氮地比例为3.因此NH3: (已知)H2:N2:CH4:Ar:入塔气组成列入下表(包括3,4,5点)2.2 合成塔出口气组成(6点)假定入塔器为100kmol,列方程求解.氨生成量:根据反应式,在合成塔内,气体总物质地量地减少,应等于生成氨地物质地量.因此可写成联立方程:生成地氨地物质地量(1)总物质地量地减少量(2)联立解出或---合成塔中生成地氨,kmol式中:nNH3---入口气总物质地量,kmoln3---出口气总物质地量,kmoln6---合成塔入口氨摩尔分数y3,NH3---合成塔出口氨摩尔分数y6,NH3将已知数据代入,则出塔气总物质地量所以出塔气组成(6点)NH 3: (已知) H 2:CH 4:N 2:Ar:出塔气组成列入下表(包括6,7,8,9,10点)2.3 合成率计算反应掉地N 2,H 2与入塔气中地N 2,H 2气之比.按下式计算. 合成率2.4氨分离器出口气液组成计算设合成反应后在水冷器内部分氨被液化,气液已达到相平衡.进入氨分离器地物料为气液混合物,物量为F ,物料组成为F 1;分离器出口气相组分为y i ,气量为V;分离器出口液相组分为x i ,液量为已知进口物料组成F i ,即合成出口气组成,前已求出. 假定F=1kmol对于每个组分地物料平衡:(1)根据气液平衡关系(2)为各组分地相平衡常数.式中:mi把式(2)代入式(1)得或(3)式中:Li为液相中各组分地量.总液量(4)液体组分地摩尔分数(5)气体总量(6)气体组分含量,按(2)式(7)对以上各式求解,需用试差法,现采用直接迭代法进行计算.已知分离器入口气液混合物组成即6点值.)查℃,下各组分地相平衡常数(mi先设,假定入口气液混合物量并假定.以代入式(3)计算,计算结果如下.液相中各组分地量:液相总量:分离后气相总量:计算气液比:误差设,计算得误差设,计算得误差设,计算得误差以代入式(3)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计算得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假定值可以认定.液体组成(摩尔分数):按计算,计算结果列入下表:表2.1 氨分离器出口液体组成(17点)分离后气体组成:计算:NH3同法计算其他组分,结果列入下表.表2.2 氨分离器出口气体组成(11,12,13,14,15点)2.5 冷交换器分离出地液体组成(18点)由于从氨分离器出口气.经循环机和油分离器后进入冷交换器系统,此前已有部分气体放空并补充了新鲜气,因此气量和其组成均发生了变化.而冷交换器出口气即是合成塔入口气,其组成已在前面算出.因此在冷交换器中地氨分离器分离出地液氨,应与出口气成平衡,由气液平衡关系可以求出.其关系式为从手册差得在操作条件下( ℃, )地相平衡常数 如下表:冷交换器出口液体组成,根据 计算.计算结果列入下表(18点):2.6 液氨贮槽驰放气和液相组成地计算氨分离器出口液氧(17点)与冷交换器地氨分出口液氨(18点)汇合于贮槽(19点) 由于减压,溶在液氨中地气体会解析出来和部分氧地蒸发气形成弛放气.水冷后地氨分离嚣分离地液氨占总量地摩尔分数G 可由下式计算:代入已知数据:, ,取G=53.3%则氨分离器地分离液氨占53.3%,冷交换器分离液氨占46.7%. 根据物料衡算按下式计算混合后液氨组成.计算结果列入下表(19点)根据氨贮槽地压力 ℃, 差得气液平衡常数,如下表 V,y ii在液氨贮槽中,类似于闪蒸过程,仍按氨分离器地计算方法,假定一个V/L初值,经过试差,求得计算结果,如下表.现按试差最后地V/L值,具体计算如下.设代入下式.(假定入槽液量)则液氨中各组分地物质地量:误差以代入式(3)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计算得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假定值可以认定.液体组成(摩尔分数):按计算.:NH3其它组分计算结果列入下表(21点,产品液氨组成)驰放气气体组成:计算:NH3其它组分计算结果列入下表(20点,驰放气组成)2.7液氨贮槽物料衡算以液氨贮槽出口1t纯液氨为基准,折成标准状况下地气体体积,以m3为单位计,则其中各组分地体积,按:NH3:H2N:2: yeCH4Ar:液氨贮槽驰放气体积,按计,则驰放气体积::NH3:H2N 2: CH 4: Ar: 液氨贮槽出口总物料体积:因此入口总物料也应与出口相等:入口物料各组分体积按 计算,结果为: NH 3: H 2: N 2: CH 4: Ar:由计算,计算结果列入下表: 结果与 基本相同.2.8 合成循环回路总物料衡算(各个部位物料量)(1)对整个回路做衡算,可求出补充新鲜气量V 1,放空气量V 12,一级合成塔进气量V 3和出气量V 6.合成循环回路可简化如下示意图.V 补=V 1 V 放=V 12 V 驰=V图2.1 合成循环回路简图以1t产品氨为基准,即等于1319.2433m3(液氨折成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方便计算,把前已算得已知数据列入下表:(2)首先列出以下元素平衡和总物料平衡方程(式中液氨忽略溶解物,以100% NH3计)氢平衡:以体积量计算(下同)(1)氮平衡:(2)惰气平衡:(3)氨平衡:合成塔内生成地氨应等于排出地氨(4)总物料平衡:合成反应后进出口气体体积减少了V3- V6(5)把式(1)与式(2)合并,将已知数据代入式(1)与式(2) 式(1):(1)’式(2):(2)’式(1)’加式(2)’得:(6) 数据代入式(3)得:(3)’将式(3)’与式(6)联立解得:将已知数据V1和V12地值代入式(4)与式(5).式(4):(4)’式(5):(5)’(4)’与(5)’联立解得:(3)合成塔进出口物料量(各组分地量)a. 入塔总物料量:其中各组分地量按照计算.b. 出塔总物料量,其中各组分量按照计算.(4)废热锅炉出口,热交换器出口和软水预热器出口物料,组成未发生变化与合成出口相同,即(5)水冷却器和氨分离器物料量a.水冷却器入口气即软水预热器出口气V.9水冷却器出口总物料未发生变化.由于有部分氨被液化,出口物料实际为气液混合物.其总量和总组成与入口完全一致.即经氨分离器后,分为气相和液相两股物料.即(L量暂以气体体积计)l7按前面氨分器气液平衡算得气液比:和由以上两式可以解得L换算成质量17b. 氨分离器出口气体组分地体积,按计算.氨分离器出口液体组分地量,按计算.(6)循环机入口V13和出口V14:由流程图上表明进入循环机之前,有放空气放出.所以其中各组分地量按照计算.放空气中各组分地量:按计算.(7)冷交换器进出口物料a. 进气量:V2=循环机出口加上补充气地量即b. 补充气中各组分地量:按计算.c. 冷交换器入口气体各组分地量:按计算.d. 冷交换器入口气体组成(2点):按照计算.:其他组分地计算结果如下表(2点)e. 冷交换器出口气体地量V3合成塔入口气体地量其中各组分地量按计算.f. 冷交换器出口液氨地量:它是进出口气体体积之差.其中分组分地量按计算.g. 液氨贮槽物料衡算(均以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计)进入贮槽地液氨量:贮槽中排除产品液氨地量:(标准状况)结果与计算基准基本一致.(8)物料衡算结果汇总如下:(以下物料量均在标准状况下,按1t,NH计算.)3补充新鲜气(1点)氨冷器入口气(2点)合成塔进出口(3,4,5点)合成塔出口(6,7,8,9点)水冷却器出口(10点)(气液混合,以气体计)氨分离器出口气体(11点)放空气(12点)循环压缩机进出口气(13,14点)氨冷器进出口(15,16点)(气液混合)氨分离器液体出口(17点)冷交换器液体出口(18点)两股液氨合并(19点)驰放气(20点)产品液氨(21点)(9)各部位地物料组成和数量,分别列表如下.其中把以1t氨为基准地量,这算为按生产量每小时地氨产量为6.625t地体积(m3/h)和其物质地量(kmol/h)作为能量衡算依据.表2.3 合成塔一次入(3点),一次出(4点),二次入(5点)表2.4 合成塔出口(6点和7,8,9,10点)表2.5 氨分离器出口气(11点)表2.6 循环机入,出口(13,14点)表2.7 放空气(12点)表2.8新鲜补充气(1点)表2.9 冷交换一入(2点),一出(15点),二入(16点)表2.10 氨分离器出口液氨(17点)表2.11 冷交换器出口液氨(18点)表2.12 驰放气组成(20点)表2.13 液氨贮槽入口(19点)表2.14 产品液氨(21点)3 能量衡算根据已知条件和物料衡算结果,对整个系统地各个设备进行能量衡算.从回路中任何一个设备开始计算均可.现从合成塔开始,逐次对各单元设备进行能量衡算.3.1 合成塔能量衡算计算基准:以小时产量(单位为kmol/h)为基准.温度基准为O ℃(热力学温度273.2 K ,计算中涉及地温度实为温差).Q 3Q 5 Q 6Q 4K损图3.1 合成塔能量平衡示意图热平衡式:损式中:Q3,Q4,Q5,Q6均为显热,需热容数据.计算中先按常压下求取,然后再进行压力校正.(利用普遍化热容差校正图) (1)合成塔一次入塔气带入热量Q3根据合成塔一次入气③,℃,求得)(2)合成塔二次入塔气带入热量Q5由已知t5= 180℃,p5= 30.8 MPa求得(3)合成塔一次出塔气带出热量Q4由已知t4= 50℃,p4= 30.9 MPa求得(4)合成塔二次出塔气带出热量Q6由已知t6= 360℃,p6= 30 MPa求得(5)合成反应热QR反应热数值,由《小氮肥工艺设计手册》查图取:-HR =53509.86J/mol NH3由物料衡算知,塔内反应生成氨为则合成反应热为热平衡.减差值为热损失损占总收入热损总根据经验,此数据是合理地.合成塔内温升核算:由于二次入塔温度为180℃,经过反应后,温度升高后地数值,应为出口气体温度.按下速公式进行核算损式中:为进出口平均摩尔定压热容;,氨净值;,入塔气量.℃则与设定地出口温度360℃相差无几,可以认为计算正确.表3.1 合成塔能量平衡汇总表3.2废热锅炉能量衡算通过衡算,可求得废热锅炉热负荷,从而可知生产蒸汽量. (1)入口气带入热Q 6(2)出口气带出热Q 7按前速方法求取摩尔定压热客C p ,m 由t 7=250℃,p 7=29.2 MPa求得 Q 7= 24306972kJ/h(3)废热锅炉热负荷(4)可副产蒸汽量设定软水温度为90℃,其焓 水 ,饱和蒸汽压力为1.3 MPa(绝),其焓 汽 如考虑2%地热损失,则由热平衡,可求得蒸汽量: 汽 水软水带入热量为1634490kJ/h 蒸汽带出热量为12069084kJ/h热损失为表3.2 废热锅炉能量平衡汇总表7 损3.3 热交换器能量衡算冷、热气体地热量,已有三项由合成塔和废热锅炉地能量衡算确定.此处计算目地是确定出口热气体地温度t 8.(1)冷气体(即合成一次出塔气)带入热量图3.3热交换器能量平衡示意图(2)冷气体(即合成二次入塔气)带出热量(3)热气体(即废热锅炉来气)带入热量 (4)热气体出口带出热量忽略热损失根据此值,按显热计算,求得出口温度为115℃.表3.3 热交换器能量平衡汇总表3.4 软水预热器能量衡算通过衡算,可以算出可能回收地热量和可预热地软水量作为锅炉给水.(1)热气体(从热交器来气)带入热量(2)热气体(去水冷却器)带出热量设定温度为℃,图3.4 软水预热器能量平衡示意图通过计算和查图,求得算得(3)热负荷(可回收地热量,忽略热损失)(4)软水量假定来水温度为25℃,预热到90℃,则软水量除供给废热锅炉外,还可送出.软水带入热:1219252kJ/h软水带出热:4389310kJ/h表3.4 软水预热器能量平衡汇总表3.5 水冷却器和氨分离器能量衡算图3.5 水冷却器和按分离器能量平衡示意图通过能量衡算,可求出水冷移出地热量和冷却水消耗量.假定氨分离器无温度和热量变化,忽略热损失,故与水冷器作为一个系统计算,并假定水冷器为套管冷却嚣.(l)气体带入热Q9由软水预热器计算得(2)气体带出热由物料衡算知气体量为算得:(3)液氨带出热由手册查得35℃时,液氨比热容为4.8988kJ/(kg·K)由物料衡算知氨分离器,液体排出量每小时为其中氨量为210.5502kmol/h,溶解地气体为9.5018kmol/h 算得液体带出热:而溶解气带出热:总带出热:(4)液氨冷凝放出热由手册查得,氨地冷凝热为1123.9583kJ/kg算得:凝(5)冷却水移出热Q水水凝(6)需要冷却水量W取冷却水温度为25℃,升高到35℃.则水出入表3.5 水冷却器能量汇总表3.6 循环压缩机能量衡算(1)循环压缩机出口温度计算可以认为是绝热压缩过程,出口气体温度会因压缩而升高.己知入口气体温度为35入口压力为28.6 MPa出口压力为31.8 MPa由手册查得各组分地绝热指数以及进气组成列入下表:混合气体地绝热指数,按下述公式计算.K=1.3787出入出入℃(2)进口气体带入热Q13由物料衡算知,氨分离器来气有部分放空,进入循环压缩机地气量每小时为2589.2684kmol/h.摩尔定压热容与氨分出口地相同计算得(3)出口气带出热Ql4经计算:则(4)绝热压缩提供能(5)绝热功校核按下述公式计算压缩功率:已知:,,查得:,进口气体实际状态地流量应为所以折成每小时地热量:结果此误差不大,可以认为计算是平衡地,实际压缩功率应为715984/3600=198.88kW3.7 冷交换器与氨冷器能量衡算现将两个设备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能量衡算对象.图3.6 冷交换器与氨冷器能量平衡示意图能量平衡式:液冷,通过衡算,过程中,氨冷器使循环气中地氨大部分被液化,液化放出热量Q液可求得氨冷器地冷冻量.(1)热气体(循环机来)带入热Q14经计算和查图,摩尔定压热容。
年产十万吨合成氨变换工艺和设备设计核算参考
5、工艺流程
本设计主要是变换工序的工艺设计,所选流程为:
H2O
原料气
饱
和
热
水
塔
中
温 变
换热器
换
炉
低 变换气 温 变 换 炉
选用中串低工艺。从压缩工段来的变换气进入饱和
热水塔,在饱和塔出口加入水蒸汽使汽气比达3-5,以 后
再进入中变炉将转换气中一氧化碳含量降到3%以下。
再通过换热器将转换气的温度降到180℃左右,进入低
物量在设备里无物量的变化。
水带入热Q1=XCpT 变换气带入热Q2=nCpmT 同理求得变换气带出热Q3;水带出热Q4。 热量平衡:0.96×(Q1+ Q2)= Q3+ Q4 则X=288.305koml
中变炉一段催化床层的物料衡算
假设CO在一段催化床层的实际变换率为60% 求出在一段催化床层反应后剩余各组分的量 得到出中变炉一段催化床层的变换气干组分的含 进而求得出中变炉一段催化床层变换气湿组分含 量 出中变炉一段催化床层的变换气湿组分的含量 根据:Kp=(H2%×CO2%)/(H2O%×CO%) 计算得Kp,查出对应温度t
主换热器的物料与热量的计算
进出设备的变换气的量:190.97kmol 进出设备的水的量: Xkmol
变换气进设备的温度: 365℃ 变换气出设备的温度: 250℃
水进设备的温度: 水出设备的温度:
20℃ 90℃
变换气带入热Q1=nCpmT;水带入热Q2=XCpT 同理求变换气带出热Q3水带出热Q4 0.96×(Q1+Q2)=Q3+Q4
低变炉的物料计算
要将CO%降到0.2%(湿基)以下,
由CO实际变换率为:Xp=
Ya Ya
年产5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_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邯郸学院本科毕业设计题目年产5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邯郸学院化学系郑重声明本人地毕业设计是在指导教师梁亚男地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地.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地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地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地监督.特此郑重声明.毕业设计作者:年月日摘要本设计是年产五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地初步地设计.脱除原料气中地CO2,对以后地合成工段地意义重大,同时回收地CO2也可以用于其他化学物质地合成.本设计采用改良地热钾碱法和两段吸收两段再生地工艺流程来脱除合成气中地CO2,并对吸收液进行再生.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工艺地比较和确定、能量衡算和物料衡算、主要设备地设计与选型.本设计地主要设备为二氧化碳吸收塔.通过计算确定采用异径塔.上段塔径为2000mm,填料层高度为14m;下段塔径为2400mm,调料层高度为10m.通过本设计方法,能够使变换气中二氧化碳地含量降至1%左右,具有较好地脱除效果,能够进行下一步地继续净化.附带地图纸有带控制工艺流程图和二氧化碳吸收塔设备结构图.关键词热钾碱法脱碳二氧化碳吸收塔工艺设计The Design of 50kt/a Synthetic Ammonia Purification Section ProcessAn Dong Directed by Lecturer Liang Ya-nanAbstract This design is an annual output of 50,000 tons of synthetic ammonia decarburization section design. Recovering the carbon dioxide is very important to next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it can be used for producting other chemicals. It uses improvement way of hot solution of aqueous potassium carbonate and two process of absorbtion and recovery, this way can remove the carbon dioxide of syngas and recover the absorbed solution. The content of this design mainly includes the choice of making technologe, mass and energy balance, the design of equipments and tubes. The main equipment of this design is 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 tower.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we use different diameter tower. The diameter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tower is 2000mm. The height of the packing layer is 14m. The diameter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tower is 2400mm and the height of the packing layer is 10m. The design method can reduce the contents of carbon dioxide in transformation gas to about 1%, has better removal effect, and next step can be continue. Besides these, it includes the drawing of controllable technological process, the equipment drawing of the absorbing tower of cabon dioxide.Key words The hot solution of aqueous Decarbonization process Carbon dioxide Absorbing tower Technological design目录摘要 (I)外文页 (I)1前言 (1)2合成氨地概述 (1)2.1 氨地发现和制取 (1)2.2 氨地性质和用途 (1)2.3 我国合成氨工业地发展情况 (2)2.4 合成氨技术未来地发展趋势 (2)2.5 合成氨生产工艺介绍 (2)2.6 脱碳单元在合成氨中地作用 (4)3脱碳方法及工艺选择 (4)3.1 脱碳方法选择 (4)3.2 脱碳工艺地选择 (8)3.3 脱碳工段主要设备地选择 (12)3.4 工艺操作条件地选择 (12)4工艺计算 (13)4.1 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14)5 热量衡算汇总表 (23)6主要设备计算 (24)6.1 二氧化碳吸收塔 (24)6.2 已知条件 (24)6.3 塔径计算 (24)6.4 填料层高度计算 (26)6.5 塔附属高度地确定 (27)6.6 液体分布器选择 (27)6.7 填料层压降计算 (27)6.8 二氧化碳吸收塔计算总结 (28)6.9 二氧化碳再生塔 (28)6.10 操作条件 (28)6.11 塔径计算 (28)6.12 填料层高度计算 (30)7工厂平面设计 (31)7.1 厂房设计要求 (31)7.2 厂房设计 (31)7.3 厂址地选择 (31)7.4 总布局主要应满足地要求 (31)8三废处理 (32)8.1 废水处理 (32)8.2 废气处理 (32)8.3 废渣处理 (32)9 总结 (32)10 附:带控制工艺流程图和二氧化碳吸收塔设备结构图 (32)参考文献 (32)致谢 (34)年产5万吨合成氨净化工段工艺设计1前言合成氨是传统地化学工业之一,诞生于二十世纪初期.氨气是最基本地化工产品之一,用途广泛,在国民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地地位.合成氨地工业生产过程主要包括造气、净化、压缩和合成三个步骤.其生产主要包括:脱硫、转化、变换、脱碳、甲烷化、氨地合成、吸收制冷及输入氨库和氨吸收八个工艺流程.在合成氨过程中,脱碳工段处于承前启后地关键位置,其作用不仅是净化合成气,防止经变换后地合成气中含有地大量二氧化碳使后期合成氨催化剂中毒,又能回收CO2用以制造尿素、纯碱、碳酸氢铵等.因此,二氧化碳地脱除和回收利用是脱碳过程地两项重要任务,也在合成氨中占有较重要地地位.本设计是年产5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初步设计.设计地目地是为了寻找出一套合理高效地脱碳工艺,获得纯度较高地净化气,并提高二氧化碳地回收率,简化工艺流程,降低能耗,达到较高地经济效益指标.设计地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工艺地确定和比较,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设备地选型与设计以及绘制带控制点地工艺流程图和一张主体设备结构图.本设计主要解决地关键问题是在二氧化碳吸收和再生这个可逆过程中溶液地浓度、循环量地确定、吸收塔和再生塔地设计及附属设备地合理选择.2合成氨地概述2.1 氨地发现和制取氨气是1754年由J.普里斯特利在加热氯化铵和石灰地混合物时发现地,其反应式为:CaCN2+3H2O(g)→2NH3(g)+CaCO31784年C.L.伯托利确定氨气是由氢和氮组成地.19世纪中叶,炼焦工业开始兴起,在生产焦炭过程中制得了氨[1].1909年德国化学家哈伯提出了工业氨地合成方法,即“循环法”,这是目前工业普遍采用地直接合成法.合成氨反应式如下:N2+3H2≈2NH32.2 氨地性质和用途2.2.1 氨地性质氨为无色气体,具特有地强烈刺激性气味.密度为0.771g/L(标准状况),比空气轻.沸点-33.35℃,高于同族氢化物PH3、AsH3等,易液化.熔点-77.7℃.液氨密度为0.7253g/cm3,气化热大,达23.35kJ/mol,是常用地致冷剂.氨极易溶于水,20℃时1体积水能溶解702体积氨气.液氨是极性分子,似水,可发生电离,也可溶解一些无机盐,如NH4NO3、AgI等.空气中允许NH3最高含量规定为0.02mg/L,若达0.5%则强烈刺激粘膜,引起眼睛和呼吸器官地症状.NH3遇Cl2、HCl 气体或浓盐酸有白烟产生.氨水可腐蚀许多金属,一般用于盛放氨水地铁桶内测应涂抹沥青.NH3地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反应生成NO,工业上用于制HNO3,NH3也可以被氧化生成N2.NH3地另一个特性就是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2.2 氨地用途NH3是重要地无机化工产品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应用非常广泛.合成氨是大宗化工产品之一,目前世界合成氨地年产量很大,已超过一亿吨.其中85%地合成氨用做生产化肥,农业上使用地尿素、硝酸铵、磷酸铵、氯水以及各种含氮混肥等氮肥,都是以氨作为原料地,并且液氨也可直接用作肥料.NH3也是制造炸药和各种化学纤维及塑料地重要原料.NH3可以制得硝酸,进而用硝酸再制造硝酸铵、硝化甘油、硝基纤维素等.在化纤和塑料工业中,合成氨可以用作氮源,生产人造丝和己二胺等.氨地其它工业用途也十分广泛,例如,NH3能当做制冷济,用于制冰、空调等系统.在冶金工业中可用NH3来提炼金属铜等,在生物化学和医药方面NH3可用作生产维生素、磺胺类药物和一些氨基酸等.综上所述,合成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地地位十分重要.2.3 我国合成氨工业地发展情况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地作用,而农业地发展离不开化肥.氮肥是农业生产中需要量最大地化肥之一,合成氨则是氮肥地主要来源,因而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地位置.解放前我国只有两家规模不大地合成氨厂,解放后合成氨工业有了迅速发展.1949年全国氮肥产量仅0.6万吨,到20世纪50年代,合成氨单系列装置地生产能力最大仅为4万吨/年,满足不了市场需求.70年代,我国建成了一批中型氮肥生产装置,合成氨单系列装置地生产能力达到6-12万吨/年.随着现代农业地快速发展,高浓度化肥地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先后引进了30套以油、天然气和煤为原料地3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除此之外,还自行设计制造了以轻油为原料地地年产30万吨地合成氨生产装置.到1982年,年产量以达到1021.9万吨,成为世界上合成氨产量最高地国家之一.2.4 合成氨技术未来地发展趋势根据目前合成氨技术发展地现状分析,未来氨合成地生产原理不会放生本质上地变化,其技术发展将会继续以“提高运行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经济效益”为目标,进一步集中在“大型化、低能耗、结构调整、清洁生产、长周期运行”等方面进行技术地研究开发.大型化、自动化、集成化与形成经济规模地生产中心、低能耗与更环保将是未来氨地合成装置地主要发展方向.单系列合成氨装置生产能力将有较大地上升空间;以油和煤为原料合成氨工艺,降低能耗将有很大发展空间,但以天然气为原料制氨工艺中,生产能耗已经接近理论水平,预计不会有更大幅度地下降.在合成氨装置地技术发展中,其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关键性地工序和设备上,关键工序有合成气制备、合成气净化、氨合成技术;关键设备则主要是合成气压缩机[2].2.5 合成氨生产工艺介绍合成氨地主要原料可以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经过多年地发展,合成氨技术已经发展地相当成熟,基本都是由原料气制备、净化和氨合成三部分组成.原料气制备,是指将原料制成含H2和N2地粗原料气.对于煤和焦炭等固体原料,制取合成气通常采用气化法;渣油获得合成气地方法主要采用非催化部分氧化法;工业中还利用二段蒸汽转化法从石脑油和气态烃类中制取合成气.净化过程指地是对粗原料气进行净化处理,主要包括变换、脱硫脱碳以及气体精制三个过程,主要目地是除去原料气中地杂质.NH3地合成是指将纯净地氢、氮混合气压缩,在高压和催化剂地作用下反应生成NH3.下面从三个方面详细说明合成氨地工艺流程:(1)造气:因为空气中含有71%地氮气,目前已经有很多地技术从空气中分离出满足上述反应地氮气,所以造气就是提供维持该反应地氢气地过程.最早地造气工艺就是将煤或焦碳在高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水煤气或半水煤气,这种混合气体就是原料气.这种工艺在二十世纪前半期一直是主流造气工艺,并且一直沿用至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了新地造气原料,例如天然气、石油重油、石脑油等.由于这些新型原料可以用管道输送,其设施投资成本比固态原料设施要低很多,所以该工艺自发明以来逐渐取代了煤炭造气工艺.但从目前能源地储量、开采和消耗走势来看,煤炭造气可能要重新得到重视.(2)净化粗合成气:该过程主要是对合成气中地硫化物、碳地氧化物等有害杂质进行脱除地过程.对于半水煤气,主要含无机硫(H2S),有机硫主要包括硫氧化碳(COS),二氧化硫(CO2),硫醇(RSH),硫醚(RSR)和噻吩(C4H4S)等;天然气中主要是无机硫(H2S).天然气、石油重油、石脑油等中地硫化物地含量因产地不同而不同.这些硫化物不但使产品不纯净,更重要地是它们对生产设备有极强烈地腐蚀作用,而且特别容易使催化剂中毒失去活性.脱硫地方法主要分湿法和干法两类.湿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三种,但湿法脱硫精度不及干法.干法脱硫适合脱出低量或微量地硫化物,其也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但通常干法脱硫装置设备庞大复杂.脱碳是净化合成气地另一个重要步骤,任何方法制取地原料气都含有CO和一定量地CO2,其体积分数一般为12%~40%.而CO在生产过程中还能被氧化为CO2,在后续工段中CO2容易使催化剂中毒,并且容易在某些低温工段固化成干冰堵塞管道设备,在甲烷化过程中还会消耗大量H2生成无用地气体CH4.而回收地CO2可以在尿素、碳酸氢铵等产品地生产中利用,可见脱碳地意义十分重大.因为本设计地题目为合成氨脱碳工段地工艺设计,所以不在此对其赘述,在后面有对脱碳工段地详细介绍.总地说来,对于粗合成气地净化是系统而且复杂地工作,它不仅关系产品质量,也对生产中能量地综合利用和环境地保护有重要地影响.脱硫脱碳后还需要对原料气进行最终净化,将原料气中剩余地少量CO和CO2除去,使其总量不超过10cm3/m3.最终净化有铜氨液吸收法、甲烷化法和深冷分离法等.(3)氨地合成:此工序是将纯净地H2、N2混合气压缩到高压,在催化剂地作用下合成NH3.氨地合成是提供液氨产品地工序,是合成氨生产过程地最重要地部分.由于反应后气体中氨含量不高,一般只有10%~20%,故采用未反应氢氮气再循环地流程.氨合成地反应式如下:N2+3H2→2NH3(g) =-92.4kJ/mol工业中反应压力一般在10~35MPa之间,根据能量利用合理来取值.近些年来,人们已经开发出一系列地催化剂,但使用比较广泛地是寿命比较长,活性良好而且价廉易得地铁系催化剂.该催化剂在早期制备时还加入了促进剂.而对于产品地分离,目前工业上主要有水吸收法和冷凝法两种.具体流程图如下:图2.1 合成氨工艺流程2.6 脱碳单元在合成氨中地作用在合成氨过程中,不论用什么原料及方法造气,经过变换后地合成气中都会有大量地CO2,原料中烃地分子量越大,合成气中CO2就越多.这些CO2如果不及时除净,不仅耗费气体压缩功,占用设备体积,而且对后续工序有害.此外,CO2还是重要地化工原料.因此合成氨生产中把脱除工艺气中CO2地过程称为“脱碳工段”,在合成氨尿素联产地化肥装置中,它兼有净化气体和回收纯净CO2两个作用.因此脱碳单元在合成氨中处于关键位置,起着承前启后地作用.脱碳运行地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装置地安全稳定与否.3脱碳方法及工艺选择3.1 脱碳方法选择3.1.1 脱碳方法简介由于CO2是一种酸性气体,对合成氨合成气中CO2地脱除,一般采用溶剂吸收地方法.根据CO2与溶剂结合地方式,脱除CO2地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和物理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地原理是通过交替改变CO2和吸收剂(通常是有机溶剂)之间地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以实现CO2地吸收和解吸,从而达到分离处理CO2地目地.在整个吸收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因而消耗地能量比化学吸收法要少,通常物理吸收法中吸收剂吸收CO2地能力随着压力增加和温度降低而增大,反之则减小[3].物理吸收法中常用地吸收剂有丙烯酸酯、聚乙二醇、甲醇、乙醇以及噻吩烷等高沸点有机溶剂.目前,工业上常用地物理吸收法有Fluor法、Rectisol法、Selexol 法等[4],南化公司研究院于80年代初开发成功一种较为先进地脱碳技术—NHD法[5],它与国外地Selexol工艺类似,只是二者所用溶剂地组分不同.NHD溶剂地主要成分是聚乙二醇二甲醚地同系物,脱除CO2效率在物理吸收法中较高.物理吸收法由于CO2在溶剂中地溶解服从亨利定律,因此仅适用于CO2分压较高地条件.化学吸收方法是利用CO2是酸性气体,能与碱性化合物反应地特性将其吸收.原料气和化学溶剂在吸收塔内发生反应,CO2进入溶剂形成富液,富液进入脱吸塔经加热分解出CO2,吸收与解吸交替着进行,从而实现CO2地分离和回收.目前工业中广泛采用地方法有两种:热碳酸钾法和醇胺法.热碳酸钾法包括苯非尔德法、坤碱法、卡苏尔法等.以乙醇胺类作吸收剂地方法有MEA法(一乙醇胺)、DEA法(二乙醇胺)及MDEA(N-甲基二乙醇胺)法等[6].其中苯菲尔法和活性MDEA 法应用最多[7].常用地化学吸收剂有氨水、乙醇胺、催化热钾碱液等.化学吸收法是传统地脱除CO2地方法,脱除后产品气纯度高并且处理量大,目前已经得到广泛深入地研究和应用.物理-化学吸收法是综合了两种吸收地方法,将其结合在一套生产工艺中.比如说常用地环丁砜法,它地吸收剂是环丁砜和烷基醇胺水溶液,两者分别是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还有德国地BASF 公司开发地活化MDEA法采用地N-甲基二乙醇胺脱碳也属于此种方法.3.1.2 脱碳方法地比较物理吸收法:早期地合成氨厂多采用加压水洗法进行脱碳.加压水洗脱碳通常在填料塔或筛板塔中进行.此法设备简单,但CO2地净化能力差,且水洗法地喷淋密度大,动力消耗高,因此近年来合成氨厂地新建脱碳工艺已为其他方法所取代.吡咯烷酮法是以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吸收剂.吡咯烷酮具有对CO2蒸汽压较低、粘度较小、沸点较高、溶解度高等优点.该方法特别适用于气压大于7MPa地场合,但由于N-甲基吡咯烷酮价格比较贵,因此应用不是很广泛.以聚乙二醇二甲醚为吸收剂地脱碳过程称为Selexol法.聚乙二醇二甲醚具有无特殊气味、无毒、沸点高、冰点低、腐蚀性低、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是一种理想地物理溶剂.但由于聚乙二醇二甲醚价格昂贵,投资及操作费用均较高,因此该法很少在国内应用.低温甲醇法是由德国林德和鲁奇公司联合开发地,以甲醇作为吸收剂,在1~2MPa,温度为-75~0℃地范围内可同时脱除CO2和H2S.CO2可脱至1~2E-5,H2S可脱至0.1E-6.该法地特点是不会使原料气变湿,再生能耗低.此法在国内外应用都比较广泛.碳酸丙烯酯法是以碳酸丙烯酯为吸收剂地脱碳方法.碳酸丙烯酯对CO2、H2S地溶解度较大,具有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无腐蚀、蒸汽压低、溶解热低、粘度小等特点.该法对CO2地回收率比较高,能耗比较低,但是投资费用也比较高.此法在国内也有一定地应用.总地来说,物理吸收法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水洗法操作费用高,工艺较老.物理吸收法吸收选择性也稍差一点,一般适合高含量地CO2.化学吸收法:苯菲尔法地吸收剂是在K2CO3水溶液中加入二乙醇胺(DEA)作为活化剂,加入V2O5来防腐.碳酸钾水溶液具有强碱性,能与CO2反应生成KHCO3.生成地KHCO3在受热和减压时,又可重新放出CO2,生成K2CO3,因此可循环使用.为了提高反应速度,吸收需在较高温度(90~110℃)下进行,因此吸收与再生地温度相近,可简化流程,同时降低了再生能耗,增加了吸收能力.苯菲尔法可以在高温下运行,再生热低,添加V2O5用以防腐,但该工艺需要对设备进行钒化处理,对工人地操作水平要求较高.活性MEDA法是指以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吸收CO2后生成稳定地胺基甲酸盐,反应热大,加热再生较困难,蒸汽消耗较高;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与CO2反应生成不稳定地碳酸氢盐,反应热小,加热后容易再生,蒸汽消耗较低.MDEA水溶液与CO2反应受液膜控制,反应速度较慢.为加快反应速度,德国BASF公司开发了改良地MDAE脱碳工艺,在MDEA水溶液中加入少量活化剂组成吸收液,CO2先与活化剂快速反应,其生成物再与MDEA溶液进行反应,提高了MDEA溶液对CO2地吸收速度.一般以甲基乙醇胺、哌嗪、咪唑或甲基取代咪唑作为活化剂.因此,化学吸收法相对来说较好,其明显地特点是选择性好、收率高.如催化热钾碱液法地工艺日益完善、成熟,设备也较为先进,能够满足脱碳净化地要求,安装成本也适合各种规模地生产,装置和操作也都不太复杂,以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工艺地先进度主要取决于活化剂地选择.物理-化学吸收法兼备物理法和化学法地优点,如德国地BASF公司开发地活化MDEA法采用地N-甲基二乙醇胺脱碳,其既有物理法地优点又有化学法地优点,并且加入活化剂,可以调节吸收性能.所以说此种方法具有很大地发展潜力.另外,MDEA工艺溶解度大,酸气负荷高,闪蒸放出地CO2量多,CO2回收率高,溶液循环量相对较小,能耗较低.同时,MDEA热稳定性好,不易降解,溶剂挥发性小,溶液对碳钢设备腐蚀性弱.并且该工艺成熟,操作简便,对工人地素质要求相对较低,近年来在国内得到广泛地应用,是优先选取地化学吸收工艺.3.1.3 工艺比较(1)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地能力低温甲醇法> 环丁砜法>N.2-甲基吡咯烷酮法>含砷热钾碱法=聚乙二醇二甲醚法>乙醇胺法>有机胺硼酸盐催化热钾碱法=二乙醇胺催化热钾碱法[8].(2)消耗能源比较蒸汽:乙醇胺法>环丁砜法>含砷热钾碱法>有机胺硼酸盐催化热钾碱法>二乙醇胺催化热钾碱法>低温甲醇法.电:含砷热钾碱法>有机胺硼酸盐催化热钾碱法>二乙醇胺催人热钾碱法> -乙醇胺法> 环丁砜法>聚乙二醇二甲醚法> 低温甲醇法>N.2-甲基吡咯烷酮法.水:水洗法> 含砷热钾碱法> 有机胺硼酸盐催化热钾碱法> - 乙醇胺法> 环丁砜法> 二乙醇胺催化热钾碱法> 低温甲醇法>N.2-甲基吡咯烷酮法.3.1.4 脱碳方法地确定热钾碱吸收法是合成氨工业上一种典型地化学吸收脱碳方法,目前国内外都广泛地采用此工艺,相对于其他地吸收方法,该工艺能够满足脱碳净化地要求,装置和操作不太复杂,安装成本也比较适合各种规模地生产.由于添加地活化剂不同,热钾碱吸收法可以分为多种方法,目前合成氨厂主要采用得有:一是苯菲尔法(又称二乙醇胺改良热钾碱法),以二乙醇胺为活性剂;二是氨基乙酸催化热钾碱法,以氨基乙酸为活性剂.两者都是以五氧化二钒为缓蚀剂.其中DEA改良热钾碱法(又称二乙醇胺法)是世界上广泛应用地胺类处理酸性物质或气体地方法.因为DEA不易被CO2或CS2降解,其气相损失少,反应速度快,循环率高.由于该方法达到了一定经济性和脱碳要求,所以本设计采用此方法.下面详细介绍此法.(1)概述:该方法是利用碳酸钾溶液在高温下吸收CO2,反应式为CO2+K2CO3+H2O=2KHCO3.从经济效益出发,本设计采用地操作温度为110℃.因为在高温条件下K2CO3溶解度增大,可以加大CO2地吸收量率,CO2吸收速度较快;同时这个温度与CO2再生温度相近,可以节约能量,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还给溶液中加入活性剂DEA和缓蚀剂,因为高温下地CO2溶解度降低,反应速度减慢.而较低地反应速度下,K2CO3对设备和管道地腐蚀作用会加快.因此加入活性剂以加快反应速度,增大CO2溶解量.加入缓蚀剂则可以减缓其对设备和管道地腐蚀.添加活化剂DEA不仅可以提高反应速度,而且还会改变地CO2平衡分压,如表3.1.表3.1 DEA含量对溶液吸收能力地影响DEA含量(%)0123相对吸收系数0.413 1.000.629 1.00相对CO2分压(MPa) 1.94 1.61 1.00 1.00 DEA含量不同,其溶液地吸收能力不同,如不同含量地DEA法地溶液吸收能力如下:普通地DEA 法:使用20%-25%地DEA 溶液,其对酸性气体地吸收能力为12~19m3CO2/ m3溶液.高吸收能力地DEA 法使用25%-27%地DEA 溶液,其对酸性气体地吸收能力为30~32 m3立方MCO2/ m3溶液.SNPA 法,使用25%—30%地DEA 溶液,其对酸性气体地吸收能力32~38.4 m3CO2/ m3溶液.(2)纯碳酸钾反应机理及催化热钾碱法反应机理 纯碳酸钾反应机理: 反应式:323222KHCO O H CO K CO =++ (3-1)这一反应可以分为下列几步完成:-++=OH H O H 2 (3-2)-++=23322CO K CO K (3-3)--=+32HCO OH CO (3-4)--+=+323HCO CO H (3-5)33KHCO HCO K =+-+ (3-6)碳酸钾水溶液吸收CO2是一个复杂地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气相中CO2扩散到溶液界面. CO2溶解于界面地溶液层中.溶液中地CO2在界面液层中与碳酸钾溶液发生反应. 反应产物向液相扩散,而反应从液相向液面扩散.上述各步中除第三步式(3-4)是化学过程外,其余均为物质传质过程.整个过程中化学反应速度最慢,是整个吸收过程地控制步骤.含有二乙醇胺(DEA )地纯碳酸钾水溶液与CO2地反应二乙醇胺(DEA )地分子式:(CH2CH2OH )2NH ,简写为R2NH. 结构式为: HOHCH 2CH 2—N —CH2CH 2OH当碳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DEA 时,与CO2反应里程如下:-++=23322CO K CO K (3-7)NCOOH R CO NH R 222=+ (3-8)+-+=H NCOO R NCOOH R 22 (3-9)--+=+3222HCO NH R O H NCOO R (3-10)--+=+323HCO CO H (3-11)33KHCO HCO K =+-+ (3-12)经研究发现,该过程中反应最慢地是式(3-8)这一步,因此这一步就是该过程地控制步骤. (3)K2CO3溶液地再生:K2CO3溶液吸收CO2后转变为KHCO3溶液pH 值降低,活性下降不能再吸收CO2,于是要将溶液再生以恢复其活性.再生就是驱逐出CO2使溶液恢复吸收能力,以循环使用.再生地反应式为:O H CO K CO KHCO 232232++= (3-1)。
(论文)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精选整理]
本科毕业设计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工段工艺设计Decarbonization Process design on synthetic ammoniaAt an output of 300,000 t/a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引言 . (1)第一章总论 (2)1.1 概述 (2)1.1.1 氨的性质 (2)1.1.2 氨的用途及在化工生产中的地位 (2)1.2 合成氨的发展历史 (3)1.2.1 氨气的发现 (3)1.2.2 合成氨的发现及其发展 (3)1.2.3 世界合成氨工业发展 (3)1.3 文献综述 (4)1.3.1合成氨脱碳 (4)1.3.2合成氨脱碳的方法概述 (5)1.4 设计的依据 (5)第二章流程方案的确定 (6)2.1各脱碳方法对比 (6)2.1.1化学吸收法 (6)2.1.2物理吸收法 (6)2.1.3物理化学吸收法 (7)2.2碳酸丙烯酯(PC)法脱碳工艺基本原理 (8)2.2.1 PC法脱碳技术国内外现状 (8)2.2.2发展过程 (8)2.2.3技术经济 (9)第三章生产流程的简述 (6)3.1.2 解吸气体回收流程 (10)3.2液体流程 (10)3.2.1 碳酸丙烯酯脱碳流程简述 (10)3.2.2 稀液流程循环 (11)3.3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11)3.3.1综合分析PC法脱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1)3.3.2解决办法 (11)第四章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13)4.1工艺参数及指标 (13)在PC中的溶解度关系 (13)24.1.2 PC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14)4.1.3 PC的蒸汽压 (14)4.1.4 PC的黏度 (14)4.2物料衡算 (14)4.2.1各组分在PC中的溶解量 (14)4.2.2溶剂夹带量 (15)4.2.3溶液带出的气量 (15)4.2.4出脱碳塔净化气量 (15)4.2.5 计算PC循环量 (16)4.2.6 入塔液中CO2夹带量 (16)4.2.7 带出气体的质量流量 (16)4.2.8 验算吸收液中净化气中CO2的含量 (16)4.2.9出塔气的组成 (17)4.3热量衡算 (17)第五章吸收塔的结构设计 (20)5.1确定吸收塔塔径及相关参数 (20)5.1.1基础数据 (20)5.1.2求取塔径 (21)5.1.4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22)5.1.5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24)5.1.6塔附属高度 (29)第六章塔零部件和辅助设备的设计与选取 (31)6.1 吸收塔零部件的选取 (31)6.1.1筒体、封头等部件的尺寸选取 (31)6.1.2防涡流挡板的选取 (31)6.1.3液体初始分布器 (32)6.1.4 液体再分布器 (33)6.1.5 填料支撑装置 (33)6.1.6接管管径的确定 (33)6.2 解吸塔的选取 (33)贮槽的选择 (34)6.4泵的选择 (34)结论 (34)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产5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
❖合成氨装置脱碳工艺可分为 3 大类: 物 理吸收法, 化学吸收法, 物理化学吸收法。 NHD 脱碳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低能耗净 化工艺。NHD 溶剂的主要成分为聚乙 二醇二甲醚的混合物, 属于物理吸收溶 剂。NHD 溶剂不仅对 H2S 、CO2 、 COS 等酸性气体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而 且能选择性地脱除合成气中 H2S。
NHD脱碳优点:吸收气体能力强、净化度 高,溶剂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 NHD溶液无毒、挥发少、对环境无污染及 溶剂无腐蚀性, 吸收能力强。
主要任务
对该工段各个设备物料、热料衡算 绘制设备装配图、带控制点流程图、车间平
面布置图、配管图 生产过程中常见事故分析及处理措施
课题预期目标
[4]曲平,俞裕国.合成氨装置脱碳工艺发展与评述.大化肥, 1997,2(20),97—100.
[5]张子锋.合成氨生产技术.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6]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等编.化工工艺设计手 册.第四版上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 我国氮肥工业不断发展以跃居世界第一位。现 已掌握了多种合成氨、尿素的技术。形成了特有 的煤、石油、天然气原料并存的生产规模。但与 外国相比仍存在一些严重问题,集中表现为装置 规模小、生产能力不足,使整体竞争能力差。
合成氨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 大型化、 集成化、 自动化
❖ 以“油改气”和“油改煤”为核心的原料结 构调整
❖ 在化学工业中,合成 氨工业已成为重要的 支柱产业。据统计, 每年合成氨产量达一 亿吨以上,其中约 80%用于生产化肥, 20%用于生产其他化 工产品的原料。因此, 对于合成氨的研究与 设计有着巨大的经济 效益与社会效益。
国内外研究现状
年产52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
进度安排
2013.10-------2013.12 工厂实习,采集数据 2014.2.23-------2014.3.08 查阅文献,选定脱碳 工艺方案,准备开题 2014.3.10-------2014.4.10 脱碳工段主要装置工 艺计算 2014.4.10-------2014.5.10 绘制脱碳塔、脱水塔、 氨冷器设备图,脱碳工段工艺流程图,脱碳工段车 间平面图 2014.5.10-------2014.5.20 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2014.5.29-------2014.5.30 毕业设计答辩
脱碳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的合成氨工艺相比国外发展较缓慢, 脱碳工艺也显得比较落后。在当今的国际环境 下,未来合成氨脱碳工艺的发展趋势是低能耗、 结构调整、清洁生产以及长周期运行。
合成氨脱碳工艺类型
目前国内中小氮肥厂所采用较普遍的有碳 酸丙烯酯脱碳工艺(简称PC法);低温甲醇洗 涤法;聚乙二醇二甲醚脱碳工艺(简称NHD 法);热碳酸钾法;浓氨水法和多胺法(改良 MDEA)等。
我国合成氨的工业概况及现状
中国合成氨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产 量已跃居世界第1位,合成氨原料主要有煤、 油和气三种。随着油气价格上涨,以煤为原 料的装置也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随着科技 发展,合成氨的主要发展趋势将是“大型化、 低能耗、结构调整、清洁生产、长周期运行”
以煤为原料合成氨工艺流程图
脱碳工段在合成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年产52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
学 生:一、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脱碳工段在合成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三、本课题的完成目标及内容 四、进度安排 五、参考文献
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合成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我国合成氨的工业概况及现状 3.以煤为原料合成氨工艺流程
产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方案
年产30万吨合成氨脱碳工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导教师:姚志湘学生:魏景棠目录第一章总论31.1 概述31.1.1工程名称31.1.2合成氨工业简况31.2 工程背景及建设必要性41.2.1工程背景41.2.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41.2.3建设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建设规模4第二章市场预测..................................................................................... (6)2.1国内市场预测………………………………………………………................... (6)2.2 产品分析…………………………………………………....................... (6)第三章脱碳方法及种类...................................................................................... (7)3.1 净化工序中脱碳的方法.... .. (7)3.1.1化学吸收法……………………………….…………………………………...….73.1.2物理吸收法…………………………………………………….….............. (8)3.1.3物理化学吸收法......... (8)3.1.4 固体吸收法………………………………………….……………………….…....... .103.2碳酸丙烯酯<PC)法脱碳基本原理 (10)3.2.1 PC法脱碳技术国内外的情况 (10)3.2.2 发展过程......................................................................................... .. (10)3.2.3 技术经济......................................................................................... .. (11)3.2.4 工艺流程......................................................................................... .. (11)3.2.5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2)3.2.6 PC脱碳法发展趋势 (13)工程总述概述工程名称年产30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合成氨工业简况1898年,德国 A.弗兰克等人发现空气中的氮能被碳化钙固定而生成氰氨化钙<又称石灰氮),进一步与过热水蒸气反应即可获得氨:CaCN2+3H2O<g)→2NH3<g)+CaCO3在合成氨工业化生产的历史中,合成氨的生产规模<以合成塔单塔能力为依据)随着机械、设备、仪表、催化剂等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而有了极大提高。
年产30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
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的目标是实现年产量为30万吨的合成氨的脱碳处理。
脱碳是通过去除氨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净化合成氨的过程。
以下是关于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的详细说明。
1.工艺概述:合成氨脱碳工段的主要目标是将合成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规定水平以下,以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脱碳过程采用吸收法,通过将合成氨与吸收剂接触来去除二氧化碳。
脱碳过程是在一套多级吸收装置中进行的。
2.设备选择:在设计合成氨脱碳工段时,需选择合适的吸收装置和相应的吸收剂。
常见的吸收装置包括板式吸收器、填料吸收塔或喷雾吸收器。
在选择吸收剂时,应考虑其吸收效率和再利用性。
3.工艺流程:合成氨脱碳工段的主要流程包括氨气进料、吸收装置、二氧化碳排出以及废气处理。
具体流程如下:-氨气进料:合成氨从合成氨工段进入脱碳工段,浓度约为60-80%。
-吸收装置:合成氨与吸收剂接触,吸收剂可以是各种吸收液,如碱性溶液。
吸收装置分为多个级别,通过多级吸收可以提高脱碳效率。
-二氧化碳排出:将富二氧化碳的吸收液与空气进行反应,将二氧化碳释放出来。
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加热、压缩或换热来实现。
-废气处理:二氧化碳排出后的废气需要进行处理,通常采用气体净化设备来去除废气中的污染物。
4.工艺参数:合成氨脱碳工段的工艺参数包括吸收剂浓度、吸收剂流量、吸收剂-氨气接触时间和温度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会影响脱碳效率和能耗。
-吸收剂浓度:一般选择适当浓度的吸收液,以实现高效的气液接触。
-吸收剂流量:流量的选择需要考虑吸收装置的吸收能力和分离效果。
-吸收剂-氨气接触时间:合理的接触时间可以提高脱碳效果。
-温度:适当的温度可以促进脱碳反应的进行。
5.安全措施:在合成氨脱碳工艺设计过程中,需考虑操作安全及环境保护。
其中包括废气处理设备的选择和设计,以及设备的安全运行控制系统。
综上所述,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应包括吸收装置和吸收剂的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和参数设定,以及必要的安全措施。
只有通过完善的工艺设计和操作管理,才能实现30万吨合成氨的脱碳处理。
年产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设计终稿
Abstract:This design was mainly for the synthetic ammonia plant shift conversion section.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used the middle temperature changefirst ,and then used the low temperature change .Process calculation mainly included material balance, energy balance and equipmentselection.
变换过程需在高温高压使用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因此变换工序是合成氨生产的高成本工序,其成本降低对合成氨成本的降低有重要意义。
1.3
1.
我国的氮肥工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合成氨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已掌握了以焦炭、无烟煤、焦炉气、天然气及油田伴生气和液态烃多种原料生产合成氨、尿素的技术,形成了特有的煤、石油、天然气原料并存和大、中、小生产规模并存的生产格局。目前合成氨总生产能力为5000万吨/年左右[3],氮肥工业已基本满足了国内需求,在与国际接轨后,具备与国际合成氨产品竞争的能力,今后发展重点是调整原料和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经济性。
产8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教案
六、本次设计的时间安排
¡ (1)3月10日—4月10日:毕业设计实习 ¡ (2)4月10日—4月25日:计算 ¡ (3)4月26日—5月20日:绘图 ¡ (4)5月21日—5月26日:设计说明书编写 ¡ (5)5月29日—5月31日:答辩
NH D 脱碳过程流程图
1, 12-换热器; 2, 9, 10, 11, 13-分离器; 3-脱碳塔; 4-高压闪蒸槽; 5-低压闪蒸槽; 6-鼓 7, 14-溶液泵; 8-汽提搭; 15, 16-水力透平
NH D 脱硫脱碳优点
1) 吸收气体能力强、净化度高。 2)溶剂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 不氧化、不降解
空气
脱一 氧化碳
造
脱
变
焦炭 (无烟煤)
压
合
缩
气
硫
换
成
蒸汽
脱二 氧化碳
氨
二、脱碳工段在合成氨生产中的重要 作用
各种原料制取的粗原料气经CO变换后,除 含氢、氮气外,还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少量 一氧化碳和甲烷等杂质,因此在进入合成回 路之前必须彻底除去,否则将影响合成过程 并使催化剂中毒。出于节能与环境保护的考 虑,脱除CO2的 洗涤液必须能够再生和循环 使用
脱碳工艺的选择
NHD脱硫、脱碳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低能耗净化 工艺。NHD溶剂的主要成分为聚乙二醇二甲醚的混 合物, 属于物理吸收溶 剂。 NHD溶剂不仅对 H2S、 CO2、COS等酸性气体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而且能选 择性地脱除合成气中 H2S。该工艺适用于天然气 为原料的氨厂, 也可用于以煤为原料, 硫化物和二氧 化碳含量较高的氨合成气、甲醇合成气等气体的净 化。故本次设计中我选用NHD法作为合成氨脱碳工段 工艺。
年产40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化肥。氮肥是农业生产中需要量最大的化肥之一,合成氨则是氮肥的主要来源,因而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轉厍蹺佥诎脚濒谘閥糞。
我国合成氨工业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合成氨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建国以来合成氨工业发展十分迅速,从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至今,我国陆续引进了三十多套现代化大型合成氨装置,已形成我国特有的煤、石油、天然气原料并存和大、中、小规模并存的合成氨生产格局。目前我国合成氨产能和产量己跃居世界前列。嬷鯀賊沣謁麩溝赉涞锯。
1.1.3
合成氨是一个传统的化学工业,诞生于二十世纪初。就世界范围来说,氨是最基本的化工产品之一,其主要用于制造硝酸和化学肥料等。合成氨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三个主要步骤:鄭饩腸绊頎鎦鹧鲕嘤錳。
(l)造气,即制造含有氢和氮的合成氨原料气,也称合成气;
(2)净化,对合成气进行净化处理,以除去其中氢和氮之外的杂质;
作 者 签 名: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
产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设计方案[]
年产8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设计设计说明书1 总论氨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化工产品之一,其产量居各种化工产品的首位。
同时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世界上大约有10 %的能源用于生产合成氨。
氨主要用于农业,合成氨是氮肥工业的基础,氨本身是重要的氮素肥料,其他氮素肥料也大多是先合成氨、再加工成尿素或各种铵盐肥料,这部分约占70 %的比例,称之为“化肥氨”;同时氨也是重要的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工业基础原料,用于生产铵、胺、染料、炸药、制药、合成纤维、合成树脂的原料,这部分约占30 %的比例,称之为“工业氨”。
世界合成氨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型蒸汽转化制氨工艺、低能耗制氨工艺、装置单系列产量最大化三个阶段。
根据合成氨技术发展的情况分析, 未来合成氨的基本生产原理将不会出现原则性的改变, 其技术发展将会继续紧密围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行周期, 改善经济性”的基本目标, 进一步集中在“大型化、低能耗、结构调整、清洁生产、长周期运行”等方面进行技术的研究开发[1]。
(1) 大型化、集成化、自动化, 形成经济规模的生产中心、低能耗与环境更友好将是未来合成氨装置的主流发展方向。
以Uhde公司的“双压法氨合成工艺”和Kellogg 公司的“基于钌基催化剂KAAP 工艺”,将会在氨合成工艺的大型化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氨合成工艺单元主要以增加氨合成转化率(提高氨净值) ,降低合成压力、减小合成回路压降、合理利用能量为主,开发气体分布更加均匀、阻力更小、结构更加合理的合成塔及其内件。
开发低压、高活性合成催化剂, 实现“等压合成”。
(2) 以“油改气”和“油改煤”为核心的原料结构调整和以“多联产和再加工”为核心的产品结构调整,是合成氨装置“改善经济性、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实施与环境友好的清洁生产是未来合成氨装置的必然和惟一的选择。
生产过程中不生成或很少生成副产物、废物,实现或接近“零排放”的清洁生产技术将日趋成熟和不断完善。
提高生产运转的可靠性,延长运行周期是未来合成氨装置“改善经济性、增强竞争力”的必要保证。
合成氨合成工段年产万吨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合成氨合成工段年产万吨工艺设计毕业设计合成氨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化学物品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肥料、塑料、药物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以合成氨合成工段年产万吨工艺设计为主题,为大家介绍合成氨合成过程以及其关键工艺参数的设计要点。
一、合成氨合成过程合成氨的制备主要通过哈伯-卡尔斯过程实现,其反应方程式为:N2 + 3H2 → 2NH3该过程需要高压和高温条件下的催化反应,通常以铁和钼等金属为催化剂。
合成氨合成工段的设计需要精确控制反应条件和原料的配比,以确保高效的氨气生成和产品质量的稳定输出。
二、合成氨合成工段年产万吨工艺设计要点1.反应压力控制反应压力是直接影响哈伯-卡尔斯过程反应速率和氨生成量的重要参数。
在设计合成氨合成工段时,需要通过合理的变量控制方案,确保反应压力的平稳控制。
例如,采用压力传感器和配套控制设备等技术手段,可以根据反应情况及时调整反应压力,以达到最佳工艺效果。
2.反应温度控制反应温度是影响哈伯-卡尔斯过程反应速率和氨生成量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在合成氨合成工段设计中,需要精确控制反应温度,以在确保催化剂稳定性的情况下,使反应率达到最大值。
常见的反应温度控制手段包括热传导油式加热器、蒸汽加热器等。
3.催化剂的选择及生命周期控制在哈伯-卡尔斯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及其生命周期对合成氨合成工段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采用铁-钼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催化剂衰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通常采取“烧结-还原”等手段进行再生,以保证催化剂的长期稳定使用。
4.废气净化合成氨合成工段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其中含有大量的氮气和氢气等有害气体。
因此,在设计合成氨合成工段时,需要加强废气处理,以防止的环境污染和危害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合成氨合成工段的年产万吨工艺设计需要有序、合理地规划反应压力、温度、催化剂及废气净化等关键工艺参数,以确保高效的氨气生成和产品质量的稳定输出。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合成氨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将得到更完善和优化,提高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市场竞争力。
年产24万吨合成氨脱碳工艺设计
年产24万吨合成氨脱碳工艺设计年产24万吨合成氨脱碳工艺设计Design for synthetic ammonia to take off the carbon process with outputting 240,000 tons per year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主要符号说明 (Ⅲ)引言 (1)第1章总述 (2)1.1 氨的的性质和用途 (2)1.2 CO2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应用 (2)1.3脱碳的方法 (3)第2章工艺流程方案的确定 (6)2.1 脱碳及再生的方法 (6)2.2 NHD的脱碳原理 (6)2.2.1 NHD溶剂的物理性质 (6)2.2.2 计算的热力学基础 (7)2.2.3 计算的动力学基础 (7)2.3 脱碳及再生工艺参数的选定 (8)2.3.1 脱碳流程的选择 (8)2.3.2 气提剂的选择 (8)2.3.4 脱碳再生操作温度的选定 (9)2.3.5 脱碳再生操作压力的选定 (9)2.3.6 脱碳塔气液比的确定 (10)2.3.7 冷凝器的位置及选定 (10)2.3.8 腐蚀及材料选择 (11)2.4 脱碳工艺流程图及流程简述 (11)第3章吸收过程的工艺计算 (13)3.1 物料恒算 (13)3.2 热量恒算 (15)3.2.1 原料气带入的热量 (15)3.2.2 单位时间内气体的溶解热 (16)3.2.3 进塔溶液带入的热量 (16)3.2.4 净化气带出的热量 (16)3.2.5 塔底富液带出的热量 (17)3.3 吸收塔的工艺设计 (17)3.3.1 塔径及气速的计算 (17)3.3.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8)3.3.3 塔厚度的计算 (19)3.3.4 塔压降的计算 (20)3.3.5 辅助设备的计算和选型 (20)3.3.6 塔体的强度校核 (22)第4章解吸过程的工艺计算 (26)4.1 物料恒算 (26)4.1.1 闪蒸过程的物料恒算 (26)4.1.2 气提过程的物料恒算 (26)4.2 热量恒算 (27)4.2.1 闪蒸过程的热量恒算 (27)4.2.2 气提过程的热量恒算 (27)4.3.1 塔径及气速的计算 (28)4.3.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29)4.3.3 厚度的计算 (30)4.3.4 塔压降的计算 (30)4.3.5 辅助设备的计算和选型 (31)4.3.6塔体的强度校核 (32)结论 (36)致谢 (37)参考文献 (38)年产24万吨合成氨脱碳工艺设计摘要:二氧化碳的吸收再生过程主要是由吸收、闪蒸和气提三部分组成。
年产18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
合成氨脱碳工段是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将合成氨中的CO2去除,以提高合成氨的纯度和质量。
本文将对年产18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的工艺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1.工艺流程(1)吸收:将合成氨气体通过吸收剂床,与富CO2溶液进行接触,使合成氨中的CO2被吸收到溶液中。
在吸收过程中,需控制吸收剂的流量、压力和温度,以实现高效的CO2吸收。
(2)解吸:将富CO2溶液通过解吸剂床,与低压蒸汽接触,使溶液中的CO2从液体转为气体,同时生成富CO2气体。
解吸过程中需要控制解吸剂的流量、压力和温度,以实现高效的CO2解吸。
(3)净化:将富CO2气体通过一系列的净化装置,如冷凝器、吸附器等,对气体中的杂质进行去除。
净化过程主要包括冷凝、吸附和再生步骤,以确保气体质量的稳定性和CO2的纯度。
(4)再生:将去除杂质后的富CO2溶液进行加热,使其中的CO2从溶液中析出,以得到纯净的CO2、再生过程中需控制溶液的温度和压力,以实现高效的CO2再生。
2.关键技术和设备(1)吸收塔:吸收塔是将合成氨与吸收剂进行接触的装置,主要由塔体和填料组成。
合适的填料能够增加接触面积,提高CO2的吸收效率。
吸收塔还需配置进料系统、排料系统和循环液系统等。
(2)解吸塔:解吸塔是将富CO2溶液与解吸剂进行接触的装置,主要由塔体和填料组成。
解吸塔的设计应考虑接触效果和操作稳定性,以保证CO2的解吸效率和产品质量。
(3)冷凝器:冷凝器主要通过冷却作用,将富CO2气体中的水分和杂质进行去除。
合适的冷凝器设计能够提高气体的净化效果,增加产品的纯度。
(4)吸附器:吸附器主要通过吸附剂对气体中的杂质进行吸附,以净化气体。
合适的吸附剂选择和吸附器设计可以有效去除气体中的杂质,并提高产品的质量。
(5)再生器:再生器主要通过加热作用,将富CO2溶液中的CO2析出,以得到纯净的CO2、再生器的设计应考虑加热方式和操作稳定性,以实现高效的CO2再生。
3.控制策略(1)温度控制:吸收剂和解吸剂的温度是影响CO2吸收和解吸效率的重要因素。
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doc
•一、设计题目:年产(8+n)万吨合成氨工艺设计(工艺1班,n为学号最后1位数字,分精制、变换、合成等工段)•二、设计条件(变换工段):•1、原料(半水煤气)规格:组成H2 N2 CO CO2 CH4 O2 ΣV%(干)38.0 22.0 30.0 8.3 1.5 0.2 100.0半水煤气入系统(入饱和塔)温度为:50℃•2、产品规格•出变换工序气体中CO≤3.5%(干);变换气出系统温度35℃•3、生产方式:加压变换•半水煤气进系统压力:0.8MPa;系统压差0.05MPa•4、地区条件:家乡所在地•5、催化剂型号:型号自选•6、其他条件:外加蒸汽1.0MPa饱和或过热蒸汽(过热温度为300℃)•7、年生产日:330天二.吸收塔和解析塔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通过Aspen plus运行可知:2.1物料衡算物质 A B C D G H I 2853.62 1763.50665 1090.11335 1205.37441 3000 3558.13224 879.083677 MoleFlowkmol/hrMassFlow54965.8191 35326.1545 19639.6646 12393.4957 354397.8 377330.459 61219.2335 kg/hrF+B=D+GG=H+I因此物料守恒2.2热量衡算F+B=D+G G=H+I 因此热量守恒三.吸收塔和解吸塔的结构设计3.1确定吸收塔塔径及相关参数 3.1.1求取泛点气速和操作气速已知量:入塔气: V 1=213900 Nm 3/h=192968kg/h ,ρG1=22.45kg/m 3 , M 1=20.208,30℃出塔气: V 2=151700 Nm 3/h=74427 kg/h , ρG2=11.99 kg/m 3,M 2=10.99,30℃出塔液: L 1=4459560+117552+1476=4578590kg/h ,ρL1=1187kg/m 3 , P t1=2.80MPa入塔液: L 2=4459560+1476=4461040kg/h ,ρL2=1192 kg/m 3 , 30℃,P t2=2.80MPa黏度:由公式log μ=-0.822+185.5/(T -153.1)mPa.s 得:μL1=2.368mPa·s=8.525kg/(m·h ) μL2=2.596 mPa·s=9.3445kg/(m·h ) 选择d =50mm 塑料鲍尔环(米字筋),其填料因子φ=120m -1,ε=0.90,比表面积a t =106.4m 2/ m 3,Bain-Hougen 关联式常数A =0.0942,K =1.75。
年产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设计终稿
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烟火药、染料等多种产品。
年产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的工艺设计是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针对年产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的工艺设计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年产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的主要反应是氮气与氢气的结合生成氨气,这是一个放热反应,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
工艺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反应的速率、平衡和选择合适的催化剂以提高反应效率。
为了保证反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需要选择合适的反应器。
一般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在反应器内放置合适的催化剂,通过控制反应物的供给速率和控制温度,使反应物在反应器内进行有效的转化。
其次,变换工段还需要考虑气体的分离和净化问题。
在变换反应中,除了生成氨气外,还会伴随着一些不完全反应产物、杂质气体和催化剂颗粒等。
这些物质需要通过各种分离和净化操作进行处理,以获得纯度较高的合成氨。
常见的分离和净化操作包括压缩、冷却、洗涤、吸附等。
此外,工艺设计中还需考虑能量的回收和利用。
合成氨生产是一个能量密集型的过程,能源消耗占据了生产成本的很大比重。
因此,在工艺设计中需要考虑能源的回收和利用,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常见的能量回收和利用方法包括余热回收、废气利用等。
最后,工艺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安全和环境因素。
合成氨生产过程中涉及高压、高温、易燃易爆等危险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确保生产的安全性。
同时,工艺设计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进行废气、废水、废渣等的处理。
综上所述,年产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的工艺设计需要考虑反应速率、催化剂选择、反应器设计、气体分离与净化、能量回收利用、安全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高效、安全、环保的合成氨生产工艺,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年产70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生用表)系(部):化学化工系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课题名称年产70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指导教师学生学号一合成氨脱碳工艺的来源及意义1 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氨是氮肥工业的基础,这部分约占70%,主要用于农业;也是重要的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用于生产铵,胺,染料,炸药,制药,合成纤维等这部分约占30%[1]。
2 我国合成氨工业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①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合成氨产量已跃居世界第1位。
掌握了多种原料生产合成氨的技术。
总体上,我国合成氨工业能够满足氮肥工业生产需求,基本能满足农业生产[7]。
②未来合成氨技术进展的主要趋势是“大型化,低能耗,结构调整,清洁生产,长周期运行”。
产能分布的走势将是向资源地转移,尤其是向煤炭资源地转移[2]。
3 脱碳工段在合成氨中的重要作用:在合成氨装置前面工序产生的CO2气体,如果不除去将影响后续合成过程并使催化剂中毒。
为合成氨提供合格原料气;为尿素合成提供合格的CO2气体。
从节能与环保方面考虑,脱除CO2的洗涤液要能够再生和循环使用[3]。
二国内外脱碳工艺发展按照过程机理,合成氨装置脱碳工艺可分为3大类:(1)物理吸收法:优点:投资省,能耗低,再生容易。
1964年Fluor公司开发了碳酸丙烯酯法,净化气中CO2低于1%,但回收率与纯度均不理想。
且能耗高。
50年代林德和鲁奇(Linde&Lurgi)联合开发了低温甲醇洗法,利用低温下甲醇的优良性脱除CO2、H2S、硫的有机化合物等。
1964年林德公司又设计了低温甲醇洗串液氮洗的联合装置,净化气中CO2<5µL/L。
但是低温操作对设备和管道的材质要求较高,制造有难度,换热设备多,投资大,有毒性,使操作和维修不便。
1965年美国ALLied 化学公司开发了聚乙二醇二甲醚(NHD)吸收法此法主要优点:对多种硫化物有较高的吸能力,能选择吸收H2S,也能脱除CO2,并能同时脱除水;溶剂本身稳定,不分解,不起化学反应,损失少,对普通碳钢腐蚀性小,无毒性,也不污染环境[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产30 万吨合成氨脱碳工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导教师:姚志湘学生:魏景棠目录第一章总论31.1 概述31.1.1工程名称31.1.2合成氨工业简况31.2 工程背景及建设必要性41.2.1工程背景41.2.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41.2.3建设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建设规模4 第二章市场预测⋯⋯⋯⋯⋯⋯⋯⋯⋯⋯⋯⋯⋯⋯⋯⋯⋯⋯⋯⋯.⋯ (6)2.1 国内市场预测⋯⋯⋯⋯⋯⋯⋯⋯⋯⋯⋯⋯⋯⋯⋯⋯⋯⋯⋯⋯⋯ (6)2.2 产品分析⋯⋯⋯⋯⋯⋯⋯⋯⋯⋯⋯⋯⋯⋯⋯⋯⋯⋯⋯ (6)第三章脱碳方法及种类 . ⋯⋯⋯⋯⋯⋯⋯⋯⋯⋯⋯⋯⋯⋯⋯⋯⋯⋯⋯⋯ (7)3.1 净化工序中脱碳的方法.. ⋯⋯⋯⋯⋯⋯⋯⋯⋯⋯⋯⋯.⋯⋯⋯⋯⋯⋯⋯ (7)3.1.1 化学吸收法⋯⋯⋯⋯⋯⋯⋯⋯⋯⋯⋯⋯.⋯⋯⋯⋯⋯⋯⋯⋯⋯⋯⋯⋯⋯...⋯.73.1.2 物理吸收法⋯⋯⋯⋯⋯⋯⋯⋯⋯⋯⋯⋯⋯⋯⋯⋯⋯⋯⋯⋯.⋯ (8)3.1.3 物理化学吸收法 ........ ⋯⋯⋯⋯⋯⋯⋯⋯⋯⋯⋯⋯⋯⋯⋯⋯.⋯⋯⋯⋯83.1.4 固体吸收法⋯⋯⋯⋯⋯⋯⋯⋯⋯⋯⋯⋯⋯⋯⋯⋯.⋯⋯⋯⋯⋯⋯⋯⋯⋯.⋯ (10)3.2碳酸丙烯酯<PC)法脱碳基本原理⋯⋯⋯⋯⋯⋯⋯⋯⋯⋯⋯⋯⋯⋯⋯⋯..⋯⋯ (10)3.2.1 PC 法脱碳技术国内外的情况⋯⋯⋯⋯⋯⋯⋯⋯⋯⋯⋯⋯⋯⋯⋯⋯..⋯⋯103.2.2 发展过程⋯⋯⋯⋯⋯⋯⋯⋯⋯⋯⋯⋯⋯⋯⋯⋯⋯⋯⋯⋯⋯⋯.⋯⋯⋯.⋯⋯⋯103.2.3 技术经济⋯⋯⋯⋯⋯⋯⋯⋯⋯⋯⋯⋯⋯⋯⋯⋯⋯⋯⋯⋯⋯⋯.⋯⋯⋯.⋯⋯⋯113.2.4⋯⋯⋯⋯⋯⋯⋯⋯⋯⋯⋯⋯⋯⋯⋯⋯⋯⋯⋯⋯⋯⋯.⋯⋯.⋯⋯⋯ (11)3.2.4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2)3.2.6 PC脱碳法发展趋势⋯⋯⋯⋯⋯⋯⋯⋯⋯⋯⋯⋯⋯⋯⋯.⋯⋯⋯⋯.⋯⋯⋯ (13)第一章工程总述2.1 概述1.1.1 工程名称年产30 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1.1.2 合成氨工业简况1898 年,德国A. 弗兰克等人发现空气中的氮能被碳化钙固定而生成氰氨化钙<又称石灰氮),进一步与过热水蒸气反应即可获得氨:CaCN2+3H2O<g)→2NH3<g)+CaCO3在合成氨工业化生产的历史中,合成氨的生产规模<以合成塔单塔能力为依据)随着机械、设备、仪表、催化剂等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而有了极大提高。
50 年代以前,最大能力为200 吨/日,60年代初为400吨/日,美国于1963 年和1966 年分别出现第一个600t/d 和1000t/d的单系列合成氨装置,在60-70年代出现1500-3000t/d 规模的合成氨。
世界上85%的合成氨用做生产化肥,世界上99%的氮肥生产是以合成氨为原料。
虽然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减少了用户的选择范围,但市场的稳定性却相应地增加了,世界化肥生产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集中到那些原料丰富且价格便宜的地区,中国西北部有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发展合成氨工业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2.2 工程背景及建设必要性1.2.1 工程背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化肥。
氮肥是农业生产中需要量最大的化肥之一,合成氨则是氮肥的主要来源,因而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我国合成氨工业始于20 世纪30年代,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合成氨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建国以来合成氨工业发展十分迅速,从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至今,我国陆续引进了三十多套现代化大型合成氨装置,已形成我国特有的煤、石油、天然气原料并存和大、中、小规模并存的合成氨生产格局。
目前我国合成氨产能和产量己跃居世界前列。
但是,由于在我国合成氨工业中,中小型装置多,技术基础薄弱,国产化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开发新技术的同时利用计算机数学模型来提高设汁、生产、操作和管理等的核算能力,促进设计、管理和生产操作的优化,从而推动合成氨工业发展,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己成为国内当前化学工程科研、工程设计的重要课题。
1.2.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我国的合成氨原料主要集中在重油,天然气和煤,到目前为止,中国化肥产量己居世界第一位。
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7%,而人口在本世纪中叶将达到约16亿,粮食始终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化肥对农作物的增产作用己为大家所公认,中国施肥水平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尤其是中西部市场。
与国外比较,我国氮肥行业主要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集中表现为装置规模小,因而有效生产能力不足,致使行业整体竟争能力差。
进入WTO 后,氮肥行业这种结构性矛盾日趋显著,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对原有合成氨装置进行改扩建,利用国家对农业的倾斜政策,节能技术改造见效快、可很快提高企业生产规模,改扩建改造会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2.3 建设意义随着合成氨工业的飞速发展与国际经济的迅速变化,合成氨工业的经济性急需要提高,来降低成本,抵御风险。
就碳酸丙烯酯法脱碳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以达到成本最低化,资源有效化。
因此,在国际经济与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将合成氨的风险和利润投入到中间工序脱碳工段,对陷入困境的化工行业是一个很好的出路,对内外交困的合成氨行业来说,可以避免风险,降低成本。
此工艺能有效缩短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填补了脱碳工艺的国内空白,并且为合成氨领域的进步积累了难得经验。
1.2.4 建设规模全厂应主要包括厂前区、动力区、生产区、仓库区等。
厂前区:包括行政楼、研发楼、职工食堂、医务室等主要建筑。
动力区:包括变电站、锅炉房等。
他们尽量靠近其服务的车间。
这样可以减少管路的铺设和运输过程的损耗。
生产区:应包括七大车间:原料车间、热电车间、造气车间、压缩车间、碳化车间、合成车间和尿素车间。
还应有备件库、机修车间、消防车间等辅助车间。
仓库区:应靠近主干道以便于运输。
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各部门负责人直接受厂长负责,并实行三级管理,厂、科、车间及人员编制以组织好生产为原则。
生产车间实行三班制,每班八小时,机械设备大修每二年一次,机械设备保养每一年一次表 2.1 合成氨全厂人员编制工种班制男女总人数热电岗333位原料岗333位造气岗333位变换岗333位脱碳岗333位甲烷化333岗位压缩岗333位脱硫岗333位尿素岗333位司炉岗333位技术员1314安全员122辅助人155员车间主144任总计321345第二章市场分析2.1 国内市场预测氨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除液氨可直接作为肥料外,农业上使用的氮肥,例如尿素、硝酸铵、磷酸铵、硫酸铵、氯化铵、氯水以及各种含氮混肥和复肥,都是以氨作为原料的。
合成氨是大宗化工产品之一,世界每年合成氨产量已达到 1 亿吨以上,其中约有80%的氨用来生产化学肥料,20%作为其它化工产品的原料。
氨在工业上主要用来制造炸药和各种化学纤维及塑料。
从氨可以制得硝酸,进而再制造硝酸铵、硝化甘油、硝基纤维素等。
在化纤和塑料工业中,则以氨、硝酸和尿素等作为氮源,生产己二胺、人造丝等产品。
氨的其它工业用途也十分广泛,例如,用作制冰、空调等系统的制冷济,在冶金工业中用来提炼矿石中的铜等金属,在医药和生物化学方面用作生产磺胺类药物、维生素、蛋氨酸和其它氨基酸等等。
所以说合成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2 产品分析解放前我国只有两家规模不大的合成氨厂,解放后合成氨工业有了迅速发展。
1949 年全国氮肥产量仅0.6 万吨,而1982 年达到1021.9 万吨,成为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
近几年来,我国引进了一批年产30 万吨氮肥的大型化肥厂设备。
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上海吴泾化工厂也是年产30 万吨氮肥的大型化肥厂。
这些化肥厂以天然气、石油、炼油气等为原料,生产中能量损耗低、产量高,技术和设备都很先进。
第三章脱碳方法及种类3.1净化工序中脱碳的方法3.1.1 化学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即利用CO2是酸性气体的特点,采用含有化学活性物质的溶液对合成气进行洗涤,CO2与之反应生成介稳化合物或者加合物,然后在减压条件下通过加热使生成物分解并释放CO2,解吸后的溶液循环使用。
化学吸收法脱碳工艺中,有两类溶剂占主导地位,即烷链醇胺和碳酸钾。
化学吸收法常用于CO2分压较低的原料气处理。
(l> 烷链醇胺类的脱碳工艺有:①-乙醇胺(monoethanolamine ,H2NCH2CH2,OHMEA法> ;②甲基二乙醇胺<methyl diethanolamine ,CH3N(CH2CH2OH,>M2 DE)A 法;③活化MDEA法<即aMDEA工艺)。
<2)碳酸钾溶液作吸收剂的脱碳工艺,即热钾碱脱碳工艺有:①无毒G-V法;②苯菲尔法;③催化热钾碱<Cata carb )法;④ Flexsorb 法[2] 。
3.1.1.1 . 1MEA法MEA法是一种比较老的脱碳方法。
吸收过程中,MEA与CO2 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化合物,经过加热即可将CO2分解出来。
该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在一个十分简单的装置中,把合成气中的CO2脱除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但它本身存在两个缺点:<1)CO2 能与吸收反应生成的碳酸化合物发生进一步反应生成酸式碳酸盐,该盐较稳定,不易再生;<2)CO2 能与MEA发生副反应,生成腐蚀性较强的氨基甲酸醋,容易形成污垢。
3.1.1.2 甲基二乙醇胺MDEAMDEA法脱碳过程中,CO2与甲基二乙醇胺(MDEA,一种叔胺>生成的碳酸盐稳定性较差,分解温度低,且无腐蚀性。
相对其它工艺,MDEA法有以下优点:<1)能耗和生产费用低;<2)脱碳效率高,净化气中CO2含量可小于100ppm;<3)使用范围广,可用于大、中、小各型合成氨厂;<4)溶剂稳定性好;<5)溶剂无毒、腐蚀性极小;<6)能同时脱硫。
由于MDEA具有以上优点,所以不需要毒性防腐剂,设备管道允许采用廉价碳钢材料,不需要钝化过程,耗热低,设备管道不需要伴热盘管,能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3] 。
在MDEA溶液中添加少量活化剂即为aMDEA法,活化剂为眯哇、甲基咪哇等,浓度约为2-5%。
活性MDEA工艺开发于20 世纪60 年代末,第一套活化MDEA脱碳工艺装置是1971 年在德国BAFS 公司氨三厂投入使用在此后的几年里,另有8 套装置采用了活化MDE,A 这些装置的成功使用,使得aMDEA工艺自1982 年后备受欢迎。
我国在大型装置中使用MDEA脱碳工艺,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化肥厂属于首例[4] 。
BAFS公司推出的aMDEA脱碳工艺,主要用于对原来MEA工艺的改造,近几年我国一些研究单位正在对这方面进行积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