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教学重心: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喜欢美丽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法:讲授法。
时间:一课时教程:一、初读感受美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二、细读课文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3)朗读的指导A.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三、小结;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四、积累迁移(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五、板书设计地理位置――北京西部颐和园年代、面积自然人文景观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设计的理念】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
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感受,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在新课标的教学观念下,光是让学生弄会、弄懂是不够的,而应当教给他们更多的了解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必须改变往常的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保守作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探究发现、自读感悟为手段,变教师的“讲”为教师引导下的“感悟”。
四年级课文《颐和园》语文教案五篇
四年级课文《颐和园》语文教案五篇四年级课文《颐和园》语文教案五篇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
长于鉴赏的乾隆皇帝有诗云: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下面就是整理的四年级课文《颐和园》语文教案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颐和园》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介绍颐和园,自读课文,初步了解顺序。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几幅图片(课件播放颐和园图片)。
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颐和园》(请学生上台写课题,讲解颐的写法)。
二、学习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展示生字卡,提出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3、请学生上台听写,划出错的多的字,让生注意。
4、让学生提出不懂之处,并讲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耸立:高高地直立。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用词语造句)三、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1、请去过的同学介绍颐和园。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1.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3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2.2感悟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自学课文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分析课文3.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2学生分享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教师点评并指导。
4.课堂活动4.1教师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生字词。
4.2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掌握生字词的情况好。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作业布置6.1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6.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学课文、分析课文、课堂活动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和引导。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
4.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程度。
六、教学建议1.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篇)《颐和园》教学设计(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颐和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颐和园》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
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二写万寿山的景色。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
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认读7个生字:颐、耸、阁、舫、眺、堤、态;会写11个生字:殿、廊、柱、栽、筑、阁、朱、堤、雕、狮、态;能自如地运用多音字几。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策略】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重、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教师板书课题:颐和园强调颐的笔顺。
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
《颐和园》说课稿《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颐和园》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颐和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小学生有个最为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就会想方设法研究它、解决它。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民主、宽松的环境放松他们,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主动来参与阅读,并在阅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运用信息技术的资源进行设计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开路先锋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课堂,为课堂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营造较好的外部环境。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进行整合,特别适合于新课改的要求。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便把网上的一些资源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就会把学生引进多姿多彩的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愉快,也为传统课堂教学增添了勃勃生机。
3、依据课改的新理念进行设计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1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1篇)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
)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⑴讲解词义: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⑴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颐和园》教案及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颐和园》的内容,感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掌握课文的基本结构,学习描写景物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利用课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合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掌握课文的基本结构,学习描写景物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色。
(2)提问:你们对颐和园有什么了解?有哪些印象?2.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3.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查阅字典或询问同学。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解释词义,让学生造句。
4.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2)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讨论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5.拓展活动(1)分组讨论: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颐和园的作文,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课堂小结(2)强调课后作业的要求。
四、教学反思1.优点:(1)通过图片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2)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3)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不足:(1)课堂讲解中,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2)拓展活动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建筑特色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颐和园的文化遗产价值,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颐和园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
2.颐和园的建筑特色与文化遗产价值。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颐和园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2.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5分钟)1.课前播放颐和园的介绍视频,让学生对颐和园有初步了解。
2.向学生提问:“大家都知道颐和园,但你们知道颐和园有什么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吗?”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颐和园的历史与文化。
第二步:了解颐和园历史背景(20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颐和园》一文,并找出文中对颐和园历史背景的描述。
并利用百度百科等互联网资源进行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第三步:了解颐和园的文化底蕴(25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颐和园》一文中对颐和园文化底蕴的描述,并利用其他互联网资源进行补充。
2.学生自由组合,根据所获得的知识对颐和园的文化底蕴进行深入探究,展开讨论。
第四步:了解颐和园的建筑特色与文化遗产价值(25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颐和园》一文中对颐和园建筑特色的描述,并通过互联网资源等进行补充。
2.小组合作探究颐和园的文化遗产价值,并展开学术讨论。
第五步:学生反思(15分钟)1.让学生就此次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学习心得。
2.学生发表个人看法,谈谈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动性措施。
五、课后作业1.阅读《颐和园》一文,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发表学习心得体会。
2.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一步了解颐和园的文化底蕴,对颐和园进行深入探究。
六、板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建筑特色等教学重点颐和园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颐和园的建筑特色与文化遗产价值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课堂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学方式课堂讲述、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化底蕴,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七、教学评估1.系统地整合了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文化故事和建筑特色,呈现了其文化遗产的价值。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篇1第一课时目的: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颐和园的大和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画,你们想看吗?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这是颐和园里的美景。
(板书:颐和园)指导读音和写法,请你看老师写颐字,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习其它生字时,你也应该这样,想想应该怎样记着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想从文中了解什么呢??好,就让我们一起读书,讨论,弄懂这些问题,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学习课文,通过读书,感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1.请同学们自由读书,拿着笔,可以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号,画出生字词,你喜欢的词语,读懂的和不懂的地方。
通过读书,你读懂了什么?(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2.颐和园的大和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你再次读书,把作者带大家游览的地方画出来。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3.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去细细游赏吧。
你喜欢哪一处景物就来读那一段,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颐和园的大和美?你就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4.你喜欢哪一处景物?为什么喜欢?你从哪里读出了大和美呢?5.指名发言,读出句子,说说从哪里体会出来的,(相机理解词语意思,换词体会用词的准确:滑过,游过。
点明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
)你能读出来吗?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指导读书)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知道了到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处处有美景,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确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可作者为什么先写长廊,再写万寿山,最后写昆明湖呢?他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下节课来讨论。
三、布置作业:同学们,颐和园那么美丽,可还有许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们国家在开拓旅游产业,旅游局希望能在电视上做做这方面的广告,请你们课下帮忙设计个广告词,能吸引广大游客,说出颐和园的特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篇一一、教材剖析:篇三教学目的:⑴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局部,积攒柔美的语言;⑵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柔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⑶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柔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难点: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浏览、直观课件观赏、想象、心得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揭习题导入。
⑴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景物?⑵揭习题:(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⑶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⑴生自读课文,思考: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爱哪里,想想理由。
⑵(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重点指导: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í;“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⑶交流自读情况;①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首尾照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②交流自己喜爱的景点,说明理由。
(老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课件,率领学生去领略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学生观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
(板书:美、大)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构造美。
⑴自读第2——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习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①请同学们用“——”画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
②讨论交流,指句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⑵学生动手画画旅游示用意,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颐和园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其宏伟壮丽的景色,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你们对颐和园有什么了解?”
2.学生分享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教师总结并补充相关知识。
-总结:“颐和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颐和园的课文,了解它的美景和背后的故事。”
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总结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分析、解读课文,理解颐和园的历史文化价值。
3.课堂讲解与示范:
-教师针对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展示写作技巧,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为学生提供示范。
4.课堂实践与展示:
-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观点,提高合作能力。
5.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尊重历史,珍视文化遗产,树立保护文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激发关爱家园的责任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进行总结。
-点评:“你们分析得非常到位,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颐和园的美景之中。”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描绘自己熟悉的景物。
-要求:“请同学们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你们学校景物的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感受颐和园的美。
1.3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2.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2.教学难点:1.1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1.2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有什么特点?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学生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询问同学,理解字词意思。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这些景点有什么特点?4.课文解析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
4.2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好词好句,让学生学会运用。
5.情感体验5.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你是如何体会到的?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7.课后作业7.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7.2小练笔:以《颐和园》为题,写一篇短文,介绍颐和园的美。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颐和园的美,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课文时,要把握好节奏,避免讲解过快,让学生充分吸收知识。
同时,在课堂小结环节,要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收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1在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如读到“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时,可以让学生用柔和、缓慢的语调来朗读,以表现湖面的宁静。
(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
长于鉴赏的乾隆皇帝有诗云:“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一起看看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欢送查阅!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技能目标①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②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⑴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中景物的特点。
⑴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思路:颐和园一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分别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优美景色。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认识到游览景物要有一定的顺序,并注意观察点的转移;同时还要注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所以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我按照了“理清顺序〞“抓住特点〞“展开想象〞这一思路进行了本课设计。
教师重点指导“长廊〞的学习,指导学生充分地读书,抓住重点词句从语言文字中体会长廊的“长〞和“美〞,并引导学生总结描写长廊的方法(先看整体——看廊内——看廊外)。
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学生自学“万寿山〞内容,说说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这一由扶到放的引导,使学生既学到了方法,又培养了能力。
在学习“昆明湖〞这局部时,我针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采用了“小导游〞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读文的根底上,结合自己课外查阅的资料,介绍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堤岸〞“湖中的小岛〞各局部的景点。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颐和园中每局部景物的特点不同,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但一切都本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那么,到达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而进行教学。
颐和园教案(优秀7篇)
颐和园教案(优秀7篇)《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熟悉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模糊约、堤岸、雕刻、狮子、姿势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漂亮的景色和课文美丽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爱好。
4、学习按巡游挨次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1、让同学感受颐和园的漂亮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和才能,激发民族骄傲感。
2、学习本课根据巡游的挨次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按巡游挨次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预备:1、颐和园风光图或录象片。
2、同学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支配: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老师激情引入,导入新课:她,构思奇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出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
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
今日,我们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漂亮的大公园。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读“颐”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先请你们自己跟随课文去巡游颐和园。
(老师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欣赏美景,既巡游了美景,又自己解决了问题。
)1、请生自己提出自学的要求,师归纳总结:(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诞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方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4)有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弄懂。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学状况。
3、指名小组合作学习。
(1)议议是按什么挨次介绍颐和园的?(2)仔细读每个自然段,想想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向大家介绍?(3)议议自学中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汇报学习状况。
师:说说按什么挨次介绍颐和园的?(生说,师板书: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你怎么知道的?师小结:文中四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写出要巡游的地方,因此这篇课文是根据的巡游挨次来介绍颐和园的。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
篇一 一、教材分析: 课文《颐和园》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十八课。
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葱郁、掩映”等词语。
2、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课文线索,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欣赏长廊的美丽景色,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是师生、生生、生本等一个多元互动、交际的过程。
本课的设计力图把口语交际和阅读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交际,在交际中促进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1、教师*引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
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游览和欣赏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
2、板书课题。
请你用心记住这个“颐”字,让我们响亮地叫出她的名字 颐和园。
3、认读词语:长廊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颐和园 [词语教学是语文学习之本,虽然到了四年级字词教学已不是学习的重点,但在新课伊始让学生读一读新词还是很有必要的。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说感受 1、这到底是一座怎么样的大公园呢?请你打开书大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你眼中的颐和园。
板书:()的颐和园 2、学生读文、交流,并上台板书词语。
[让学生读文后说说自己眼中的颐和园,并让学生上台板书词语,这一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说、写的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颐和园的美景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通用10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通用10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会7个生字。
理解词句,会用词语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和4自然段★走进并了解颐和园的美景,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认识颐和园。
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
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读课文,找字词。
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
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
例如“殿”字。
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
“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
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
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
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i)。
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 用比较法(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
《颐和园》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颐和园》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2.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3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热爱。
3.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1.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1.3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教学难点2.1课文中的一些抽象词语的理解。
2.2课文中的长句子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2学生分享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
2.课文朗读2.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注意倾听。
2.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课文理解与分析3.1教师提问:课文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3.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4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4.生字词学习4.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
4.2学生自学生字词,注意笔画、结构。
4.3教师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对易错字进行讲解。
5.课堂活动5.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景点,进行描绘。
5.2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
6.课文背诵6.1学生自选一个段落进行背诵。
7.作业布置7.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颐和园的美。
7.2家长协助学生完成课文背诵。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课文的朗读和背诵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了课文的美。
3.生字词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汉字知识。
4.课堂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5.作业布置,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优秀7篇《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一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颐和园》的风光图片教学过程:一、教师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在长城一课中,我们领略了中国建筑的雄伟壮观,它包容一切的博大气势令我们震撼。
同样,在中国还有一种建筑艺术也另世人瞩目。
她集建筑艺术精华于一身,精雕细琢、雍容华贵,这就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皇家园林———《颐和园》。
板书课题,你对《颐和园》知多少?把你搜集的《颐和园》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颐和园》美丽的景观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受风景美。
1、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字音和带生字的词要多读几遍。
2、把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师:课件出示词语。
长廓、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姿态不一、隐隐约约、神情气爽、金碧辉煌。
4、检查自学生词情况:(1)指名朗读词语、(2)齐读、(3)联系前后文内容解释带点词语、(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5、摘录课文的首尾句。
课件出示: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这两句话都是写颐和园美丽的。
我发现这两句话是课文的起始句和总结句。
师小结:开头结尾互相照应,让我们感受到文章结构的严谨,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描绘的颐和园的景色特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描绘的颐和园的景色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景物。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3.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查字典或询问同学。
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词学习情况,对难点进行讲解。
4.分析课文内容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5.感悟颐和园之美学生分组讨论:你觉得颐和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6.拓展延伸学生举例介绍其他著名的旅游景点,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
7.课堂小结8.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合理,确保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感受课文中颐和园的美。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听我读课文,想象自己就在颐和园中漫步,你能感受到什么?”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有没有同学去过?”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问:“谁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颐和园?”2.朗读课文教师读课文第一段,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技能目标①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②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⑴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中景物的特点。
⑵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颐和园》一课,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分别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优美景色。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认识到游览景物要有一定的顺序,并注意观察点的转移;同时还要注意作者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所以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我按照了“理清顺序”“抓住特点”“展开想象”这一思路进行了本课设计。
教师重点指导“长廊”的学习,指导学生充分地读书,抓住重点词句从语言文字中体会长廊的“长” 和“美”,并引导学生总结作者描写长廊的方法(先看整体——看廊内——看廊外)。
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学生自学“万寿山”内容,说说作者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这一由扶到放的引导,使学生既学到了方法,又培养了能力。
在学习“昆明湖”这部分时,我针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采用了“小导游”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课外查阅的资料,介绍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堤岸”“湖中的小岛”各部分的景点。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颐和园中每部分景物的特点不同,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但一切都本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达到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而进行教学。
教师准备:颐和园的导游示意图,颐和园中景物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颐和园的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理顺序。
1、揭题,读课题。
2、自由读文,思考:作者游览颐和园,看景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呢?(游览)3、你能看着示意图,把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说一说吗?4、教师小结:在*中,作者介绍游览顺序时,很注意用词和语句的连接,让我们读一读。
出示幻灯:(生齐读。
)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 登山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5、老师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过渡:让我们跟着作者去细细游赏这美丽的颐和园吧。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我设置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处景点?”这一问题。
因为在预设时学生可能说不出顺序,所以我出示了颐和园的景点示意图,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在示意图的直观视觉下,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
这样*的顺序学生便了然于胸了。
再出示*表达游览顺序的五个语句,使学生一下子明白并体会*的写作顺序及语言的表述。
)二、学习“长廊”特点1、首先,我们来到长廊,这条长廊有什么特点呢?请你读读第2自然段,体会语言文字,用笔画出能够体现长廊特点的词语或句子。
2、交流:出示幻灯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长廊的特点吗?指名读,师范读,齐读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长”:①你抓住了数字,读出了长廊的长。
师板书:七百“七百多米”大概有多长?(熟悉距离举例,如操场),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长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因此1992年,被认定为“界吉尼斯世记录”。
这么长有什么感觉?(一眼望不到头)②(齐读),用你的朗读告诉我,它到底有多长,好吗?③小节:通过你们的朗读,长廊仿佛真的来到了我们的眼前,看来列数字的方法很有用。
体会廊内的“艺术美” (师随机总结)① “人物、花草、风景”——画的内容“五彩的画”——颜色多,漂亮“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作者通过比较(师板书:...没有...相同..)说明画的不仅多,而且内容丰富,其实,不止横蹇上有,枋梁上,亭子内部都是,这样大大小小,加起来达到了14000多幅呢。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看到什么美景就让画师画下来,都花在这上了。
你说长廊美不美呢?②你现在又会怎么读呢?指名学生读,齐读。
过渡:廊内的绘画艺术美通过你的朗读传达给我们了。
还有哪儿也很美呢?体会廊外的“风景美”:① 生自读句子体会鲜花不败,微风送爽的怡人风景。
②你喜欢花香吗?让我们吸一口气,读一读这句描写廊外的风景的语句吧。
3、想不想去看看长廊呢?播放画面师:这些都是我国的古典名著啊,民族英雄,神话传说,花草鱼虫......还想再看吗?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老师怎么能放得完呢?⑤说话:走进这样的长廊,就像。
(指名说)师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屏示:“走进这样的长廊,就像...”师:这里有神话故事,有民间传说,还有历史故事,“走进这样的长廊,就像...”这就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这幅画里有风景,有人物,行走在这样的长廊里,就像...这样的长廊里,我们触摸到的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啊。
⑥带着这样的情感,我们再来读长廊。
(配上琵琶乐)(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比较长廊与学校操场的长度,通过比较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以朗读为主要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以读句子、说词语、谈感受来学习体会颐和园的长廊之美。
尽管长廊的景色很美,课件中准备的图片也很丰富,但是对于语文学习,要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对语言感悟是第一重要的。
所以,在学生的感悟达到一定的情感认同后,我才出现图片和学生一同欣赏。
在语言文字的想象的美和实际图片的美相交融的时候,长廊的魅力便会深深地吸引学生的心,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
此时,对学生进行“走进这样的长廊,就像......”的练说,既是情感的抒发,又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过渡:看得出,你们都被这廊外的的美景吸引住了,廊内的艺术美,廊外的风景美,相映成趣,这就使我国的园林艺术,因此,长廊成为了颐和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作者是怎样看长廊的呢?5、屏示:师引读整体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看廊内——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看廊外——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小节:原来作者就是这样看长廊的,生读先整体看,再看廊内,最后看廊外游颐和园要有顺序,介绍具体的景物原来也是非常讲究顺序的。
作者就是这样三看长廊,连句成段,用列数字,作比较写出了长廊的美。
(设计意图:体会语言文字之美,感悟描写方法之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这部分教学中,引导学生突破难点,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为下个环节的自学做好准备。
)过渡:游完美丽的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万寿山,作者又是怎么看他们的呢?又有什么特点呢?三、学习“万寿山”1、出示自学提示:①自由读3-4节,②想一想,作者又是怎么看它们的呢?画出表示游览顺序变化的词句。
③这些景物特点的词句,再细细地品读。
2交流:A作者来到万寿山是怎么看景的?(抬头一看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B教师引读:作者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
C这些景物又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交流,师随机点拨、小结。
) “高”___①“耸立”一词很准确,难怪人们无论站在哪个位置,只要抬头一看,就会说:那就是——佛香阁②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高③“闪闪发光”“金碧辉煌”这两个词连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壮丽光彩夺目)“排云”二字出自古诗句“神仙排云上,但见金银台”,神仙都要驾着五彩的云来了,看到了怎样的房子啊。
这就是皇家建筑的宏伟,让我们捧起书,挺直腰,读出这皇家建筑的宏伟气势。
④(男生读)壮美:①作者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看到万寿山上怎样的景象呢?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树丛( )琉璃瓦屋顶( )宫墙一排排( )的宫殿这样的颜色配上这样的古建筑,既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美,)又让人觉得万寿山景色的壮丽。
②昆明湖的美:“昆明湖”——静绿。
屏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作者这是什么句子?(板书:像)把昆明湖比作?这样一写,你觉得把昆明湖写得怎样了?体会“滑”: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就像在冰上滑动,像在镜子上滑过,更说明水面的“静”就像镜子一样啊。
如果用“划”呢?读句子,发现问题,辨别“滑”和“划”③(女生读)要求读出昆明湖的静美。
(设计意图: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在这部分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学,体会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的特点。
通过引读这一读书方法让学生感悟作者不同地点,不同角度看到不同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通过比较“划”和“滑”的不同效果,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过渡:在这儿,作者先看佛香阁,再看排云殿,又变换位置和观察的角度写出了万寿山的美,也是很有顺序的。
在颐和园,占地面积的还不是万寿山呢?是...四、学习“昆明湖”1、(播放画面) 师述: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占整个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我们可以登上万寿山向下看,也可以来到昆明湖畔漫步,来到湖心的小岛上,走上十七孔桥。
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角度,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觉,那你最想到哪儿?请你找到相应的语句去细细发现它的美吧!学生自由读2、交流:师:喜欢昆明湖吗?就连乾隆皇帝都说“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我们去游玩呢?指名介绍,我想带大家到(),因为这里( )。
谢谢你带着我们去看(十七孔桥...),听了你的介绍,我也想去那里看一看。
①“十七孔桥”——狮子多,作者又在做比较,“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十七孔桥的石栏杆的128根望柱上,都雕刻着姿态各异的石狮子。
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闹,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
②小岛:绿③堤岸——垂柳美3、师小结:①我最想带大家泛舟昆明湖,因为昆明湖静得...绿得...两岸的垂柳,岸边的长廊,万寿山上的佛香阁,排云殿倒映水中,那真是“舟行碧波上,如在画中游”啊!②跟着小导游们欣赏了昆明湖的美景,深切地感受到乾隆皇帝说的(齐读)“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