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动机
自考“社会心理学”各章重点(2)
自考“社会心理学”各章重点(2)第4章社会动机第1节社会动机的研究在心理学体系中的地位与意义社会动机是推动个体具有某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原因和力量。
传统的个体心理学把个体理解为自然人、生理的人,即使在谈论人的动机问题时,也多半只从人的生理需要方面来谈论人的动机。
第2节需要、动机和个体的行为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缺乏某种东西在人脑中的反映。
需求是客观的,需要则是主观的,是对客观需求的一种主观现象,一种主观意识。
需要是人的活动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动机则是推动个体活动的直接原因。
目的是个体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推动个体去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
动机必有目的,而没有动机所引起的和维持的个体活动,也达不到目的。
可以出于不同动机而具有相同目的;也可以出于相同动机而去达到不同目的。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动机推动个体行为,而行为的结果又能使动机得到加强、减弱或消失。
动机是内在的心理,动机的产生与对个体的影响都是个体之外的别人所看不见的,凡能见的只是个体的行为。
但动机与行为密切不可分,所以可据行为来追溯、窥察动机;而对某个个体的动机有相当认识之后,也可据以了解和预测人的行为。
第3节动机的分类动机分类的标准按照四个方面来确定:(1)按照动机的性质来归类,分为自然动机与社会动机。
自然动机:也称为物质性动机,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引起的,以个体的生理需要为基础。
社会动机:也称为精神性动机,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引起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在一定生活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社会动机比自然动机更重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的、安全的、归属与爱、尊重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基础的自然动机,其它几种为社会动机,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的社会动机。
(2)按照动机的作用来归类,分为主导动机与一般动机。
最强烈最稳定的动机是主导动机,也可叫优势动机,它对个体行为起着支配的作用;其它对个体行为不起支配作用的动机为一般动机,也称辅助动机,或非主导动机。
社会心理学对动机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对动机的解释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内心活动与社会行为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广泛,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是研究人类的动机和决策。
人类的动机是指驱使我们行动的欲望和需要,社会心理学通过研究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为我们解释动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需求层次理论动机是一种心理状态,可以被描述为一个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望或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最出名的动机理论之一。
他认为,人类有五个基本需求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些需求被分成一个金字塔的形式,每一层需求需要满足后才会迈向更高层次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下可能有不同的需求,也可能不会满足同一等级的需求就往更高层次追求。
比如,在一个战争的时期,人们可能放弃了自我实现的需求,而转而满足更基本的安全需求。
因此,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必须在特定的背景下加以理解。
二、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是心理学中的另一种动机理论,强调人们寻求对自我行为的自主控制和掌握。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动机可以被分成三个基本类型: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自我调节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完成某项任务所感到的兴趣和愉悦,而不是为了外在奖励而行动。
外在动机则是指人们为了获得某种外在奖励而进行的行为,比如道德感和金钱激励。
自我调节动机是指人们通过追求自我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生产力而寻求行动自主性。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越是使人们感到内在动力的行为,越容易使人产生长期的情感投入和持续的行为。
这种动机使人们感到有责任感和自我满足感,而不是简单的被奖励激励。
而外在动机和自我调节动机如果被过度强化,会导致人们对行为的动机失去兴趣和意义。
三、认知评估理论认知评估理论是另一个社会心理学研究动机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动机是基于他们的期望和感受来产生的。
如果他们认为一项任务能够给他们带来愉悦和成功感,他们就会更容易地参与该项任务。
认知评估理论指出,人们经常评估周围环境中的刺激和任务,以决定它们对自己的意义和可行性。
社会心理学-社会动机-姚项哲惠
助理心理咨询师培训之《社会心理学》姚项哲惠2016.3.4 课程主题:社会动机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动机的概念,掌握动机的产生及动机产生的理论,理清理论发展脉络。
教学重点:掌握六种动机产生理论教学难点:理解动机产生各因素间联系,理解动机产生理论的发展脉络,掌握各理论的要素教学内容:主要讲授社会动机的概念、社会动机的产生;重点讲授动机产生的理论;完成练习进行巩固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课程导入(7分钟):案例讨论:小A被领导要求前来参加助理心理咨询师培训,上课没精打采,只为获得证书;小B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希望能学习更多知识,每节课都认真听讲,表示有许多收获。
两人为何有不同课堂表现?教学过程(45分钟):一、社会动机的概念(5分钟)驱动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力量;外在的目标、方向&内在的动力;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社会动机的产生(15分钟)1.内驱力1)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内部力量,维持和恢复生理平衡状态的产物。
2)平衡状态打破,导致生理性紧张,产生驱使个体恢复平衡的动力。
举例:血液血糖不足,感到饥肠辘辘,想吃东西。
3)生理内驱力&心理内驱力社会动机以心理内驱力和心理性需要为动力源泉。
举例:抛头颅洒热血完成大业的动机Vs.基于生理需要的动机。
2.需要:内驱力在个体心理和意识上的反映。
前提:有内驱力存在;意识到内驱力的存在。
3.诱因: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与内驱力对应。
4.动机产生:内驱力&需要+诱因→动机→行为讨论:自己学习助理咨询师课程的动机产生过程。
三、社会动机产生的理论(30分钟)课程小结及练习(8分钟):1.按照驱力理论,动机的产生是为了增加驱力。
(×)2.习得性无助导致成就动机低其主要是因为(C)A 容易退缩B 避免失败的恐惧C 对成功的希望小D 不想成功3.动机的认知理论包括(ABCDE)A 本能论B 驱力理论C 自我效能理论D 习得性无助理论E 需要层次理论。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动机
3、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按照动机
所起的作用分) • 主导动机是指在活动中居于主要 的、支配的地位的动机; • 辅助动机是指居于次要的、辅助 的地位的动机。
4、正确的和错误的动机(动机的性
质)
• 最重要的两种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 和交往动机 • 成就动机是个人追求的内在动力
• 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一种社会性动机
2、动机的特征
(一)动机的强度:有强弱之分
越缺乏什么,想得到它的动机就越强 指标:行为的力度与持续性 (二)动机的清晰度:动机指向目标的意识程度 口头报告法:为什么这样做?目的是什么? 好朋友---女朋友 (三)动机的更替:存在两种以上动机(目标),不能 同 时满足或不知如何选择,产生动机冲突
• 其次,唤起行动之后,动机指导个体始 终将活动趋向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表现 出将活动引向他一定目标的指向性功能。 • 再次,个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动机可 以加强行动的力量,强化活动的目的。
• 最后,动机的最佳水平取决于所 要完成的任务的难易程度。比较 容易的任务,工作效率随动机水 平的提高而上升,动机的最佳水 平较高。如果任务越是困难和复 杂,最佳动机点就越低。动机水 平超过最佳动机点后,工作效率 随动机水平的提高反而有所下降, 这个原理通常称为耶克斯-多德 森定律。
(二)、亲和动机( need for affiliation,合 群动机)
1、定义:个人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 友好关系的一种内在欲求。(归属与爱的需要) 关禁闭 惩罚 2、为什么有亲和动机? 1)、本能:鹅、婴儿的依恋/ 结群生活合作 生存 2)、后天习得的:不和群受排斥 3)、焦虑---亲和假说(Schachter,1959) 经历不安的人,亲和动机强
社会心理学(简版) 第七章 社会动机s
自我决定理论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Deci&Ryan,1985)
每个个体都有自主的需要,当一个人从事 的事情是来自于内在的喜好时,其行为的 动机最强。
当完成任务的压力来在自身以外的因素时,人会产生几种 反应:拒绝、接受、认同、内化。在拒绝抵触和表面上接 受的时候,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工作了无意义。 当认同或内化时,个体就将外在的压力转化成了内在的动 力,把工作看成了是实现自己内在需要的一个部分,工作 起来就会充满干劲。
影响成就动机形成及强度的因素
童年期所受的家庭教育
个体的独立性、自律 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家庭社会背景)
自己的成败经验
习得性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Fra bibliotek社会气氛
目睹他人的或间接的经验
二、几种主要的社会动机
亲和动机 成就动机
亲和动机
定义:亲和动机是指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 建立友好、协作关系的一种心理欲求。
成就动机
概念
是个人去从事、完成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 作,并力图达到较高水平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 使个人不断进取以追求新的目标; 使人克服困难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使人对所从事的活动精益求精,力求达到完善的地 步。
成就动机的意义
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工作成就呈正相关 成就动机与社会经济发展呈正相关
成就动机的结构
阿特金森(J.W.Atkinson ,1958 ,1964)认 为,成就动机由两种方向彼此相对的心理 因素构成:
希望成功
(hope for success) 害怕失败 (fear for failure) 前者使人趋近目标以追求成功,后者使人回避 目标以避免失败。 一事当前,这两种力量往往同时起作用。
社会心理学 第五章 社会动机
第五章社会动机本章要点1、动机是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
了解人类动机,是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
2、在人类的各种动机中,有些动机是以生理内驱力为基础的,也有一些动机与生理内驱力没有直接联系。
个体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动机,就是社会动机。
在很多时候,社会动机对人类行为的作用比生物性动机更大。
3、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某些活动感兴趣,从活动中得到了满足,活动本身成为人们从事该活动的推动力。
外在动机是相对于内在动机而言的。
当个体参加某种活动的动力不是基于对此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因为外在的奖赏或压力时,他就是被外在动机驱使。
关系:在人类的行为中,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都会起作用,但是,二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
激发行为的外在动机可能会降低行为的内在动机。
当外在动机取代了内在动机时,人们可能对自己原来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于很强的外在原因一起时,他们会低估内在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这种现象被称为“过度辩护效应”4、在研究人类动机时,不少心理学家都提出过自己的理论,试图解释人类的动机体系。
麦独孤构建了一套以遗传本能和相应的情绪以及后天形成的感情为基础的人类社会行为学说。
在他看来,本能不仅是天生的能力,而且是天生的行为推动力,是策动和维持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而本能的核心是情绪体验。
麦独孤的著作引发了人们探讨人类行为动机的兴趣。
但是,他的理论具有明显的缺陷,有不少难以自圆其说的困难。
5、劳伦兹认为,每种动物都有该物种特有的行为,即习性,攻击与食、性、逃跑一起构成动物的四种本能,在同类动物和异类动物之间都存在攻击,而且同类之间的攻击行为远远多于异类之间。
劳伦兹对心理学的最大影响是提出来关键期这个概念。
6、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基本的本能,一是性本能,二是自我保存本能。
在性问题上,弗洛伊德发现了人类生活的主要动机。
在他看来,人类的一些高尚行为也只不过是性冲动的一种升华。
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一、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
二、1.亲合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络的一种心理倾向。
2.亲合起于依恋。
依恋的产生有先天因素的影响。
3.亲合的作用:⑴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⑵获得信息⑶减轻心理压力⑷防止窘境。
4.影响亲合的因素:⑴情境⑵情绪〔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和倾向越明显;高焦虑者亲和情绪较低〕⑶出生顺序。
三、1.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到达完善状态的动机。
2.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⑴目的的吸引力⑵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⑶个体施展才干的时机。
四、权利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别人的心理倾向。
五、1.进犯的构成:由伤害行为、进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三方面的因素构成。
2.挫折-进犯学说要点:⑴进犯强度同目的受阻强度呈正比例关系⑵进犯的力量与该进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呈正比例关系⑶假如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进犯发生的可能性那么越小;假如预期惩罚一定,那么挫折越大,进犯越可能发生。
3.挫折:既指阻碍个体到达目的的情境,也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4.进犯的影响因素:⑴情绪唤起程度⑵道德开展程度⑶自我控制才能⑷社会角色与群体〔假如社会对一种社会角色较为容忍,那么拥有这种社会角色的个体的进犯性就会明显增加。
在群体活动时,个体进犯性也倾向于增加〕⑸群众传媒的影响。
5.去个性化和进犯行为:呈正相关。
⑴去个性化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才能降低的状态。
个体在去个性化状态下行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丧失,会做出一些通常不会做的行为⑵群体活动是去个性化最常见的情境⑶大量研究说明,进犯与去个性化有亲密的联络。
在去个性化状态下,人群不分青红皂白地攻击目的,并且攻击的强度远超寻常而不能停顿。
六、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1.外部因素:⑴自然环境〔噪音等恶劣的环境会减少利行为〕;⑵社会情境〔别人在场对利他行为往往有负面影响,因会导致去个性化,责任分散〕⑶时间压力〔自己很忙,时间紧张时,往往难于利他〕;⑷利他的对象的特点〔与利他者相似的人、为伤害过利他者的人以及有吸引力的人容易被帮助〕。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态度
倒U型曲线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态度
活动效率
——主要的社会动机和社会行为
亲合动机 成就动机 权力动机 侵犯行为 利他行为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态度
1、亲合动机(又称合群动机)
定义: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 作友好联系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
亲合的起源:亲合起源于依恋
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第三层:爱和归属的需要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态度
(二)嫉妒
定义: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
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 的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 态。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态度
(三)羞耻与内疚
羞耻: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
是人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过少或者过多的羞耻感都是不健康的,都对个 体发展不利。
要我学习——我要学习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态度
生活态度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动机情绪态度
陈坤
善意是财富,在温饱之余将它播撒, 这好过独自富有,当然也会收获更多。 带着善意出发,与志同道合者结伴, 将温暖传递开去:多伸出一双温暖的 手,多送出一张温柔的笑脸,多借出 一个安逸的怀抱……我就可以是最富 有的人了吧?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态度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态度
三个探讨内容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态度
一、社会动机
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 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自然动机——由人的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 社会动机——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
的动机。
社会心理学动机情绪态度
——动机的过程
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动→实现目标→需要满 足、紧张消除→新的需要
社会动机的重点种类
社会动机的重点种类
社会动机是由个体的社会性所引发的。
对于现代人来说,社会动机比起生理动机对个体具有更大的影响。
社会动机的种类很多,研究较多的主要是成就动机、亲和动机和权力动机。
1、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就是推动个体去追求、完成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且设法将其达到某种理想地步的一种内驱力。
简单地说、就是对成就的欲求。
成就,不仅包含较高的目标,而且包含切实的努力,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对意志的锻炼、不断地学习等,因此,社会心理学有时又把成就动机解释为不断克服困难,力图实现既定的较高目标的心理状态。
2、亲和动机。
亲和动机指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友好的联系的内驱力。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待对亲和动机进行了深人地研究。
他研究了像囚徒及修道士那样长期处于和他人隔绝的孤立状态的人遗留下来的日记,发现其中记载着许多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和不安的心境。
由此他提出了“经历过不安的人会有更强烈的亲和行为倾向”这一假说。
3、权力动机。
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驱力。
在权力动机的支配下,人们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参与
精神,并有成为某一群体的领导者的愿望。
高权力动机者,经常表现为对社会事业有浓厚的兴趣、在讨论问题时总是试图以自己的观点,看法去说服别人,在群体中希望处于领导地位,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好争论。
第三章 社会性动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四、需要层次与自我实现论
• 代表人物:马斯洛 • 人的基本需要(五种/七种):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求知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
• 自利归因偏差:人们常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为内部 因素,把别人的成功归因为外部因素;而把自己 的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把别人的失败归因为内 部因素。
•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特根据“控制点” 将人分为两种类型: • 一是“内控型”的人:即认为自己可 以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败,都是由 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 • 二是“外控型”的人:即感到自己无 法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 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
2、影响因素
• 个体幼年时期形成的依赖倾向:自我需要制抚养 的孩子,成年后在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的自主性。 • 个体所处的情境:在焦虑、恐惧情境下,亲近他 人的倾向更强。
沙赫特(Schachter,1959)的亲和动机实验
•出生顺序:长子(女)、独生子女的交往动机更强。
二、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e) 1、定义
二、认知论
1、认知失调论
– 当个体对同一事物产生两种(或多种)彼此 矛盾的认知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 个体有一种寻求平衡的倾向,即认知失调会 导致紧张和不适,这种力量驱使个体去恢复 平衡。
认知失调论示例
• 认知失调状态
– “吸烟危及我的健康”和“我吸烟”矛盾
• 改变途径
– 改变或否定其一: “我不再吸烟”或“如果 停止吸烟将使我超重” – 降低重要性/强度:“吸烟对我的健康可能有 一些影响”或“要少抽点烟” – 增加新认知或理由:“抽烟可提高工作效率” 或“世界上抽烟而长寿者不乏其例”
社会心理学04社会动机精选全文完整版
◆社会动机概述 ◆社会动机理论 ◆社会动机举例
第一节 社会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定义 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二、动机的特点(性质)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1、动机是完整的个人的动机而不是人的某个部分的动机。 2、动机总是指向人类的一些基本目标或需求,有关动机
适当的干预和培训可以减少直至避免奖励的负面作用。
第二节 社会动机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提出人类的五种基本需要(人类的主要动机) (1)生理需要。由生理决定的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
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一种需要。
(2)安全需要。生理上的安全:免于恐惧、焦虑,免 受病毒侵害等。心理上的安全:工作有保障、收入稳 定、情感安适,对体制、秩序、法律的需要等。
构成一个优势等级序列。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低级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
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为中间层次, 基本上也属于高级需要。 当较低级的需要满足以后,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就成为驱 动行为的动力。即较低层次的需要优先满足于高层次的 需要。一种需要满足之后,另一个更高的需要就立刻凸 现,成为引导人的行为的动力。
二、成就动机
1、定义 成就动机是个体为了获得较好的成就,达到
既定目标而积极努力的动机。 2、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1)宏观:社会文化因素 ; (2)微观:个人的成长经历、教育程度、个性
特征等。
3、我国学者余安邦和杨国枢把成就动机分为社 会取向的成就动机和个我取向的成就动机。
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是指一种个人想要超越某种 外在决定的目标或优秀标准的动态心理倾向,而 该目标或优秀标准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社会(如父 母、师长、家庭、团体或其他重要他人)。
社会心理学(2-6)社会动机
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
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 感的倾向性; 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 情感的倾向性. 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 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 研究表明: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最能调动力求成功者的积极性, 因为对他们最富挑战性;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相反,他们往往会回 避这项任务,因为他们将心态定位在如何避免失败,而要避免失败, 所以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2)班图拉的自我强化论
班图拉认为:行为通常是在没有直接外部强化的情况下进行的。虽然有些活 动是靠预期的后果来维系的,但绝大多数活动是由自我强化来控制的.
基本要点: 第一,强化物完全由个体自身所掌握和支配,即当个体打算想要自我强化时, 随时随地都有强化物可以使用. 第二,强化的标准和依据是由个体自己确定的,以及行为表现的好坏是由自 己确定的。因为行为的评价取决于自我的判断,因此,是否继续一种行为也 完全是由自我决定的. 评价: 这一理论从个体自身的自主能动性来论述行为活动的强化因素,强调了个体 的认知在强化中所具有的作用,肯定了个体的自我控制和选择的能力,对强 化理论具有修正、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二、成就动机
(一)关于成就动机的概念
1.成就动机的含义
成就动机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默瑞(1938)在“成就需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40、50年代,麦 克兰德和阿特金森接受默瑞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成就动机理论.《成 就动机》麦克兰德等人,1953)
定义:
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
(二)高成就动机者的共同特征 1.喜欢难度较大且具挑战性的任务,有强烈的自信心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应变能力很强,抱负水平高,并可随着活动目标的实现或任务的完成 与否自行调节; 3.精力旺盛,采用新方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具有冒险性与创造性; 4.对自己作出的决定高度负责任; 5.喜欢选择有能力的人合作共事,处理人事关系精明. 可概括为: 进取心强,不安现状; 工作主动,生活充实; 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独立思维,创造性强; 竞争意识,自信心强.
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主要的社会动机
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主要的社会动机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主要的社会动机1、亲合动机: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别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络的心理倾向。
是人际吸引的较低层次。
〔1〕亲合起于依恋,合群在个体生命早期的表现是亲子间的依恋,哭和笑有助于依恋的形成。
〔2〕亲合的作用: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获得信息;减轻心理压力;防止窘境。
〔3〕影响因素:情境、情绪、出生顺序。
压力越大,群体成员的亲合动机越强;悲惨情境和恐惧情绪增加亲合倾向,但高焦虑者的亲合倾向较低。
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比弟妹们强。
2、成就动机:是一种根本的社会动机;是个体在各种情境下,追求成功与成就的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到达完善状态的动机。
〔1〕抱负程度:抱负程度是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到达的和期望到达的成就目的的主观估计。
代表一种主观愿望,与实际成就可能会有差距。
与成就动机有亲密联络,抱负程度的上下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
如遇事想做、想做好、想超过别人,那么个体的抱负程度就会较高。
与个体已往的成败经历也有关系,成功的经历可进步个体抱负程度。
〔2〕影响因素:目的的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时机。
〔3〕是习得的社会动机,培养儿童成就动机应注意家庭教养方式;强调、追求成就的社会气氛。
家长对儿童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成就动机呈正相关。
3、权利动机:希望影响和控制别人的心理倾向。
权利需要是权利动机产生的心理背景。
温特认为存在两种权利动机:积极的和消极的。
前者常常表现为竭力去谋求领导职位或在“组织社会中的权利”;后者那么通常表现为“害怕失去权利”,为自己的声望忧虑。
可能通过酗酒、斗殴和展示已有的权利等行为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影响因素:社会控制的需求;对____的恐惧。
4、进犯动机:个体有意伤害别人,以使自己获得平衡和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进犯行为简称进犯,也称攻击行为和暴力行为,是个体有意伤害别人的行动。
社会心理学 第五章 社会动机
3、动机的性质
(1)人是一个一体化、有组织的整体,动机 是完整的个人动机,而不是个人某一部分的; (2)总,但满足方 式可能因个人、文化而异; (4)复杂多样,个体的动机与行为绝非一一 对应,而是错综复杂的; (5)存在无意识或潜意识动机; (6)动态过程,连续不断、无休止; (7)并非所有行为和反应都有动机。
四、麦奎尔的动机类型
从两个纬度来区分动机的类型, 内在中心——外在中心纬度 认知取向——情感取向纬度
五、成就动机理论
是个体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达到既 定目标而积极努力的动机。
阿特金森
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 和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 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 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技能多样性 任务完整性 任务意义
体验到工作的意义
自主性
体验到地对工作 结果的责任感
高度的内在工作动机 高质量的工作绩效 对工作高度满意感 低缺勤率和离职率
反馈
对工作活动实际 结果的了解
职工成长需求强度
4、需要、动机、行为三者关系
三者之间可以用以下模型来表述:
需要 心理 紧张 动机 行为 满足需要 紧张消除 新的需要
安全需要是生理需要向社会需要的过渡
3、需要与生产 在整个需要与生产的新陈代谢系 统之中,消费作为中间环节,起着重 要的作用。
其一,消费是对生产者需要的满足 其二,消费是对生产和需要的生产
二、社会动机 1、动机(motivation) 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为的内 在力量。
动力 内在心理过程 动机的有意识性,是人与动物动机之区 别。人的动机也有无意识成分,但它是 意识活动的暂时压抑和调整,是意识活 动的另一种表现。
第四章社会动机
神经性厌食症
• 玛丽被确诊为患有神经性厌食症,患此症时,人的体重会 降到标准体重之下(显著地下降15%或更多),却仍认为 自己胖,并受到减肥的困扰。即使已经很消瘦了,还会继 续限制食物摄入。这种失调多见于青少年,90%为女性。
“狂食症”
• “狂食症”的标志是,反复过量进食,随后是补偿性呕 吐、使用泻药、禁食或进行过度锻炼。狂食症病人就像 酒鬼饮酒那样狂吃,有时也受狂饮暴食的朋友们的影响。 大多数狂食症患者是十八九岁或二十一二岁的女子。和 那些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人一样,他们都为食物所困扰 (喜欢甜食或高脂肪的食物),都害怕超重,而且都很 抑郁或焦虑。她们的这种抑郁和羞耻感在暴饮暴食期间 或之后最为强烈。约有一半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也表现 出了像狂食症那样的狂食——狂吐——抑郁的症状。但 与神经性厌食症不同,狂食症的标志是体重在标准范围 之内或之上波动,致使症状容易隐匿。
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人类的主要动机 2、需求层次论 3、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批评
1、人类的主要动机
(1)生理需要
• 对食物、性和栖居场所的需要。 • 生理需要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的需要中最基 本、最强烈、最明显的一种
饥饿时,人会怎样?
• 戴维· 曼德尔曾是前纳粹集中营的一名被关押者,他回忆了一对饥 饿的父子为一片面包而争斗的情景。20岁的儿子在父亲入睡时把 枕头下的面包偷走了,父亲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他一遍又一遍 地追问他的儿子怎么能干这种事情。第二天,父亲死了。曼德尔 解释到:“饥饿带来的后果是难以形容的” • 科学家基斯及其同事请志愿者作了半饥饿的后果会是什么的实验, 从100多名基于道德原因而反对战争的志愿者中挑选了36名男性 参与实验。最初让他们吃只够维持最初体重的食物;后来的六个 月,在这个水平上再减去一半的食物。 • 结果:无精打采,漠无表情。体重迅速下降,最后逐渐稳定在最 初体重的75%左右,对心理的影响:受到食物的困扰,谈论食物, 做关于食物的白日梦,收集食谱…
社会心理学社会动机
┌──┬─┬────┬─┬──┬─┬──┬─┬────────┬─┬────┐│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动││需要满足紧张减除││新的需要│└──┴─┴────┴─┴──┴─┴──┴─┴────────┴─┴────┘社会动机的概念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第四节社会动机第一单元概述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由人的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自然动机;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社会动机; 人的社会动机是其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二、动机过程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这一过程称为动机过程;见下图:.动机的功能动机过程示意图一激活功能动机激发个体行为,具有推动作用;二指向功能个体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因而具有目的性;在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不会停止;三调节功能个体行为在达到目标前,动机起维持作用;如果行为受阻,某一动机可能被其他动机所置换,这是动机的调节作用;四、动机的分类一按性质可分为自然动机与社会动机前者由人的自然属性使然是以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引投的;后者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是后天习得的,因而是人类独有的;自然动机亦称原发性动机,社会动机亦称衍生性或精神性动机;二按作用可分为优势动机和非优势动机人由于有多种需要而形成多种动机,其中强烈而稳定的称为优势动机;微弱而不稳定的是非优势动机;在个体动机结构中,优势动机对行为起支配作用;三按个体是否意识到可分为清晰动机,自觉程度较高;模糊动机是无意识的; ·84·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五、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动机引发与维持活动,但其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活动效率最高,动机水平过低与过高,均导致活动效率下降;根据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这种最佳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比较简单的工作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任务难度增加时,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第二单元社会动机与社会行为社会动机是个体通过学习获得的,与个体所处的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本节涉及的社会动机有亲合动机、成就动机、社会赞许动机;在个体的社会行为中,侵犯与利他是社会心理学研究较多的领域,也一并在此讨论;一、亲合动机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的一种心理倾向;亲合即合群,是人际吸引最低的层次;亲合需要引起亲合动机,而亲合动机导致亲合行为; ·一亲合起源于依恋‘人是一种群居的社会动物;合群在个体的早期表现是亲子间的依恋,即婴儿对双亲的出现有积极的反应,愿意和父母在一起;惊慌不安时寻找父母,双亲在场便减少这种不安状态;依恋的产生有先天因素的影响,例如婴儿的哭和笑都是不经学习就会的先天行为;哭和笑有助于依恋的形成;另一方面,双亲的出现使婴儿微笑,停止哭泣,这本身是一种强化;没有这种强化,婴儿也难于对双亲形成强烈的亲子依恋;因此,可以说某些先天行为模式是依恋的基础,通过亲子间的相互强化,这些模式得以发挥作用;二亲合的作用1.满足个体某些社会性需要例如爱的需要,交往与尊重的需要;2.获得信息人在孤单时信息来源很少,亲合使个体获得对其生存与发展有意义的信息; ’ ;3.减轻心理压力高兴时愿意与他人同享快乐,痛苦时希望他人帮助排忧解难;4.亲合可使个体避免窘境如在明显需要亲合行为的情境中,无人作伴,往往使他人对个体有某种负面的评价;三影响亲合的因素1.情境因素群体在面临外界压力的情境中,压力越大,群体成员的亲合动机越强;悲惨情境也能刺激人们的亲合动机;社会心理学对社会隔离剥夺者如单独关押的犯人、遇难船只的幸存者、探险家的研究表明,他们由于较长时间的独处,缺乏亲合,往往产生某些心理障碍和精神症状;2.情绪因素从亲合产生的心理背景看,亲合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越明显;焦虑是非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高焦虑者亲合倾向较低,这是因为在焦虑状况下, 与他人在一起不但不能减少焦虑,反而可能增加焦虑;3.·出生顺序它是影响亲合的一个重要因素;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妹们更明显,而且是按出生顺序递减;这可能是因为在多子女家庭中,双亲对第一个孩子关心照料更多,其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大的缘故;二、成就动机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即个体在广泛背景下,追求成功与成就的动机;成就动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美国学者麦克利兰在成就动机研究中有开拓性贡献;一成就动机的重要性1.社会的高度发展,人口、资源、经济因素不可或缺,但重要的是全社会的成就动机较高;2.经济成功的原因中,成就动机水平居于重要地位;3.教育中强调成就的倾向,是高水平社会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抱负水平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抱负水平代表个体的一种愿望,与个体实际成就可能有差距;抱负水平与成就动机有密切联系,个体抱负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如遇事想做、想做好、想超过他人的,其抱负水平高;抱负水平与个体已往成败经验有关,成功经验可提高抱负水平,失败经验则降低个体的抱负水平;三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1.目标的吸引力吸引力越大,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越大;2.对达到目标所承受风险的估计很有把握的事与无获胜机会的事均不会激发高的成就动机;3.成功与失败的主观概率如果个体成功的主观概率低,达到的目标风险小的价值也小,此时成就动机的激励作用就小;4.个体为实现目标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机会越多,成就动机就越强;以上因素中,个体的成功与失败的主观概率起的作用较大;四培养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成就动机是习得的社会动机,在培养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则目标1.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成就动机呈正相关,即家长对其子女的自律训练越严格,他们的成就动机就越强;和谐的家庭氛围,指导、劝告式的引导使儿童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成就动机发展较好,儿童对成功的追求热情较高;而过度管束和限制使儿童独立性发展较差,往往成人后缺乏创造性和竞争力,因为他们缺乏成就需要;因此,从小就应培养儿童的成就感,这是自我实现者高峰体验的基础;2.社会环境的氛围对个体成就动机具有深刻影响;麦克利兰研究并测量了三十多个国家儿童读物中的故事内容所表现的成就动机,认为一个社会形成的高成就动机氛围有益于个体成就动机的提高;三、社会赞许动机个体的许多行为是为了获得他人赞许,即取悦于人;如果个体做的事能获得别人的好评和称赞,他会有满足感;这类动机称为社会赞许动机;一社会赞许动机的作用社会赞许动机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发展非常重要,往往产生积极的约束作用;由于看到他人和公众赞许某些行为方式,也看到他人不赞成的行为方式,于是个体知道了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以及该如何做,从而学到了社会规范,对自己行为有所选择和约束;二社会规范对赞许动机的影响社会赞许动机是学习的产物;个体在婴幼时期的赞许动机以成人,主要是父母的规范为标准;在儿童及青年时期,同辈群体的赞许,即同辈群体的规范的影响往往超过成人;四、侵犯侵犯是侵犯行为的简称;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动;侵犯是由侵犯动机引起的;一侵犯的构成侵犯是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三方面的因素构成;伤害行为包括身体伤害和言语伤害;侵犯动机即侵犯意图,是侵犯行为的原因;社会评价指的是,违反与破坏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的侵犯具有反社会性质;维持社会规范与准则的侵犯是亲社会性质的;此外,还有介乎二者之间的侵犯,即被认可的侵犯;广义的侵犯包括以上三种情况,而狭义的侵犯专指反社会的侵犯;二侵犯的原因、1.本能论的解释1弗洛伊德早期认为,人的性本能是个体行为的原动力,使人遵循快乐原则行事,自我保存本能使人适应环境避害趋利;侵犯是性本能的一部分;后来,他指出生本能与死本能是人类基本本能,两者是对立的;死本能是个体一种向内的自我破坏的倾向;人只要活着,死亡本能受到求生欲望的妨碍,因而对内的破坏转向外部,以侵犯形式表现出;侵犯是以社会不允许的方式表现的伤害意图和冲动;若以社会认可的形式表现,则是竞技、冒险等;侵犯冲动作为一种心理能量必须宣泄出来,否则于身心健康不利;社会认可的宣泄可视为替代性的侵犯冲动释放途径,如体育等;2罗伦茨是获得过诺贝尔奖金医学及生物学奖,1973的习性学家;他的侵犯理第二章社会心理学论是从动物习性研究得出的;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本能,其生存意义很重要;动物通过侵犯保护其求食、生存的领地,使幼小后代得以生存和发展,使物种能代代相传,同类侵犯不一定以毁灭为结局而是以失败者的让步为目的;他根据动物习性的研究推论人类的侵犯;认为侵犯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侵犯及其“升级”, 要采取耗散侵犯巳本能的办法,例如发展冒险性体育活动;他指出,人口的拥挤可能会增加侵犯事件发生的机会,人口爆炸增大战争的危险性;2.挫折——侵犯学说1 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又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挫折——侵犯学说最初由多拉德等人提出;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存在为条件”;这种学说有三个主要观点:1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相关;2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线性关系;3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如果预期惩罚一后来,许多学者对这一学说提出修正;米勒指出,挫折也可以产生侵犯以外的结果,并不一定引起侵犯;伯克威茨认为,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即愤怒; 侵犯的发生还与情境中的侵犯线索有关,与侵犯有关的刺激物可能使侵犯得以加强;3.社会学习论的观点侵犯行为是习得的;学习是侵犯的主要因素,个体通过学习学会侵犯,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消除侵犯;班杜拉提出的这一理论观点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侵犯行为的学习机制是强化、联想和模仿;挫折可能引起侵犯,也可能导致个体的冷漠与畏缩,处于无能为力状态,这个过程也是习得的;研究表明,习得的无能为力与个体归因有很大关系;抑郁者倾向于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普遍性因素;非抑郁者则倾向于外部的、暂时性的和特殊性因素的归因;五、利他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又不期待任何回报的行为;一利他的性质1.利他是一种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待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2.利他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助人与利他都是亲社会行为,但利他的层次更高,因为这种行为不企求回报,利他者认为这是其出自内心的义务;3.利他行为是由利他动机引起的,其特征是以完全有利于他人为目标;二利他产生的条件1.外部因素1自然环境良好的气候及环境使个体心情愉悦往往增加利他;噪音减少利他;2社会情境他人在场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而且在场人数越多,利他越少;这是由·88·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于责任扩散的缘故,即把责任分给在场的其他人,个人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责任减轻了;相反,许多研究表明,独自一人时利他的可能性增大;·情境的社会性意义个体遇事,要对此事的性质进行解释即判断是否属于紧急情况,是否需要介入,,然后才采取行动;在事件不甚清楚的条件下,个体往往参考在场他人反应来判断事件性质,这就是情境的社会性意义;3时间压力当个体时间紧迫时往往难于利他;4利他的对象的特点对利他者来说,利他对象是外部因素;具有以下特点的人容易被帮助和救援:与利他者相似的人特别是态度与价值观相似、未伤害过利他者的人与有吸引力的人;2.利他者的心理特征’1心境个体心情愉悦时对他人及事物往往有积极看法,容易导致利他行为的出现;2内疚个体做错了事感到内疚时,倾向于做些好事加以补偿,以减轻内疚造成的心理压力;但内疚如果得到表白,心理压力减少,导致利他的减少;3人格社会责任感与利他行为呈正相关;对他人的同情与理解和利他亦呈正相关;3.利他技能懂得如何助人和利他是重要的,为促进利他行为的发展,要使人们掌握更多救助技能与手段;三对利他行为的解释1.生物学观点有的研究发现动物界也是利他行为,它是以个体的“自我牺牲”换取物种存在的本能;至于人类是否存在先天的利他因素,并通过遗传将利他因素传给后代,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 ·2.社会交换论的观点’人类道德中普遍准则是交互性规范;社会对个体行为有这样的期待:人应该帮助那些曾帮助过自己的人;交互性规范支配社会交换;同时还存在社会责任规范,社会期待人们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社会交换论认为利他也是一种社会交换;利他者的付出是帮助他人,其收益是自我价值的提高和焦虑的减小;第五·节态度态度是联系个体内、外世界的桥梁;由态度出发,向内可研究其心理状态,向外则可对行为进行某种预测;因此,在社会心理学的全部领域和历史中,也许没有一个其他的概念比态度更接近中心位置;有的学者曾把社会心理学视为研究态度的科学;一、态度的概念第一单元态度形成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客体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它具有评价性;程;见下图:.动机的功能动机过程示意图一激活功能动机激发个体行为,具有推动作用;二指向功能个体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因而具有目的性;在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不会停止;三调节功能个体行为在达到目标前,动机起维持作用;如果行为受阻,某一动机可能被其他动机所置换,这是动机的调节作用;四、动机的分类一按性质可分为自然动机与社会动机前者由人的自然属性使然是以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引投的;后者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是后天习得的,因而是人类独有的;自然动机亦称原发性动机,社会动机亦称衍生性或精神性动机;二按作用可分为优势动机和非优势动机人由于有多种需要而形成多种动机,其中强烈而稳定的称为优势动机;微弱而不稳定的是非优势动机;在个体动机结构中,优势动机对行为起支配作用;三按个体是否意识到可分为清晰动机,自觉程度较高;模糊动机是无意识的;成功自尊:——抱负意思是说,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二影响自尊的因素1.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影响以下亲子行为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高自尊:对孩子表现出慈爱、有兴趣、接受与卷入;对孩子的要求,前后一致,双亲一致;尊重孩子,给予一定的自由;说服而不是体罚孩子;2.行动表现的反馈特别是成功行为的反馈可提高个体自尊水平;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选择那些适合个体,能取得成就或成功的活动,自尊;有益于增加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4.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在社会比较中如何选择坐标系是极重要的;根据相似性原理,选择地位、身份相似的人与之比较,将使个体处于恰当的位置,会增加自尊;三自尊的测量罗森伯格发展了一个自尊量表;作为对自尊的单维测验已得到广泛运用;这个量表简洁明了,易于实施; ·罗森伯格的自尊量表引自Robinson,Shaver&wrightsman主编:性格与社会心理测量总览远流出版公司,中国台北,1997:1.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别人不相上下;1非常同意2同意3不同意4非常不同意2.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3.总的来说,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x4.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好;5.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x6.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7.整体而言,我对自己感到满意;8.我要是能更看得起自己就好了;9.有时我的确感到自己很没用;10.我有时认为自己一无是处;x号表示是反向计分测题;一、基本概念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一单元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对他人的群体和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此外,对行为原因的认知也属于社会知觉的范围;社会知觉与普通心理学的知觉的含义有所不同;后者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自己的客观刺激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不包括想象、判断等过程;前者则包括整个认知过程,既有对人外部特征的知觉,又有对人格特征的了解以及对其行为原因的判断与解释;社会知觉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人的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社会化过程、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二、社会知觉的范围一对他人表情的知觉到一条截然的分界线,并且,由于心理异常表现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主观经验、当时心理状态以及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于心理正常与异常,人们很难找出一个统一公认的判别标准;李心天1991对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提出如下判别标准:限公司>11年纺织品生产经验.可优惠供应全棉类、麻类、棉锦、锦棉、T/C、T/R灯芯绒、卡其、牛仔、色织等一站式采购;定织品种方便快捷;联系方式:手机:电话:05 传真:05 MSN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6日载时间:2010年11月27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动力结构
• 构成人的行为的内部心理动力要素是一个相互 联系的系统结构,其中:
• 需要——原动力(燃料) • 动机——直接动力(发动机) • 兴趣爱好——助动力(润滑剂) • 理想信念——调控动力(方向盘) • 自我意识和价值观——主导动力(司机)
心理动力规律
• 人的一切行为动力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自 己的需要。因此其它心理动力要素都可以看成 是需要的不同转化或表现形式,如动机就是需 要的行动表现等。
动机与行为效率
容易
效
率
一般程度
水
平
困难
动机水平
六、动机的分类
1按动机的起源分为: 生理性动机:起源于生理需要的动机,如
饥饿引起的觅食动机; 社会性动机:起源于社会需要的动机,如
竞赛过程中的成就动机。
动机的分类
2远景动机与近景动机(按照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划分)
• 远景性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没有直接关系,而 与学习的社会意义、个人未来的前途和职业等 相联系,故又可称为间接性动机。
1、行为和动机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①同一动机可以产生不同行为 惩罚:棍棒
教育孩子 奖励
②同一行为可能由不同的动机所引起
不想拖累对方 (茶花女) 不想被对方拖累
( 追鱼)
拒绝求婚
2.个人的行为往往同时受多种动机支配 3.口头表述的动机往往是不真实的
四、动机与目的、效果
• 动机与目的虽有区别但紧密相连,二者 可以相互交替和转化。
行为行 为
小结
• 动机是人类行为社会性本质的体现,是 人与动物行为的本质区别,因此只有人 才需要有行为动机;
• 动机是行为价值评价的重要心理依据, 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信任的重要 条件,对个体行为发展和心理健康成长 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动机的概述
• 一、社会动机概述 • 1、含义:社会动机亦称动机 • 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
口头报告法:为什么这样做?目的是什么?
好朋友---女朋友
(三)动机的更替:存在两种以上动机(目标),不能 同 时满足或不知如何选择,产生动机冲突
1、双趋式:两个目标对个体都有吸引力 (鱼、熊掌 段王爷)
2、双避式:两个目标都想回避,但必须选一个 (工作)
3、双重趋避式:两个目标各有利弊 (男友)
3、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按照动机 所起的作用分)
• 主导动机是指在活动中居于主要 的、支配的地位的动机;
• 辅助动机是指居于次要的、辅助 的地位的动机。
4、正确的和错误的动机(动机的性 质)
• 最重要的两种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 和交往动机
• 近景性动机起源于对学习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 故又可称为直接性动机。
3、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按照动机来自个体 外部还是个体本身分)
• 外部动机是指引起活动的动力不是来自对活 动本身的兴趣,而是由活动以外的刺激所激 发出来,如为了金钱、表扬等而努力工作
• 内部动机是指人的活动是由个体自身激发的。 即活动本身使人获得满足,活动本身是一种 奖励与报酬,而无需其它外部激励。
• 动机是推动人的行为的直接动力。因此其它心 理动力要素都只有首先转化动机才能对人的行 为产生动力性推动作用,如需要只有具备了实 现的可能性后才能具有动机作用等。
需要与行为
动机
兴趣爱好
需
理想信念
需要要 价值观
行为行为
自我意识
情感、意志等
动机与行为
需要 兴趣 爱好 理想 信念 价值观 自我意识
动动机 机
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 1)行为目标是动机构成要素之一 • 2)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 • 3)动机与行为紧紧相连 • 4)动机也有无意识成分 • 5)动机由多种心理成分构成
2、动机的特征
(一)动机的强度:有强弱之分
越缺乏什么,想得到它的动机就越强
指标:行为的力度与持续性
(二)动机的清晰度:动机指向目标的意识程度
• 其次,唤起行动之后,动机指导个体始 终将活动趋向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表现 出将活动引向他一定目标的指向性功能。
• 再次,个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动机可 以加强行动的力量,强化活动的目的。
• 最后,动机的最佳水平取决于所 要完成的任务的难易程度。比较 容易的任务,工作效率随动机水 平的提高而上升,动机的最佳水 平较高。如果任务越是困难和复 杂,最佳动机点就越低。动机水 平超过最佳动机点后,工作效率 随动机水平的提高反而有所下降, 这个原理通常称为耶克斯-多德 森定律。
社会心理学之 社会动机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余强
动物世界
马 加 爵 案
前言
• 人的行为的心理动力系统——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每个人的外部行
为背后都有一个内部的心理推动力量,而推动 人的行为的内部心理力量则是一个由许多心理 因素构成的复杂的心理动力结构或系统,这些 因素分别是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 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等。
• 狄西的研究(1975)
狄西的研究
活动:有趣的解迷游戏 甲组:有报酬(钱) 乙组:无报酬 结果:在自由选择阶段,甲组继续解迷
的时间较乙组短。 研究证明:外部动机激发不当会削弱内部
动机的强度
让被试做一个非常有趣的解迷游戏,其中一半 被试给以外部奖励(钱),另一组则不给任何 奖励。不久以后,要全被被试做自由选择,是 继续做解谜游戏,还是做其他事情,实验者观 察被试在这项由内部动机引起的活动上所花费 时间的长短。发现,给了钱的被试在解谜游戏 中所花费的时间比不给钱的被试少,这就表明, 由于加强了外部动机(付钱),他们的内部动 机就被削弱了。
冲突——斗争——更替
(四)动机的复杂性(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3动机的作用
激活功能:作为个体行为能动性的主要方 面,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
指向功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与目标; 维持功能:表现为行为的持续性
二、动机过程
需要匮乏 焦虑状态
动机
新的需要
需要满足 焦虑平息
行为 目的
三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 动机和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统一的,动 机可以促进行为效果,行为效果可以增 强动机作用。但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 作用往往要通过许多中介因素(如智力、 技能等)来实现。
五、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 首先,人的行为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 的,有动机才会有行动。动机是人行动 的原动力,它具有唤起行动的始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