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运动

合集下载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

2.韩愈散文的内容
韩愈的散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表现力极 强,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 (1)论说文 明儒道反佛教的长篇、中篇之作。如《原道》、 《原毁》、《论佛骨表》等。 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如《杂说》四篇,《送穷 文》、《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等。
(2)叙事文 长于叙事状物,叙议相生。人物描写栩栩 如生,有的近乎用小说笔法。如《柳子厚墓志 铭》、《张中丞传后序》、《试大理评事王君 墓志铭》、《平淮西碑》等。
(3)抒写郁愤的山水游记。主要 有《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 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 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 记》、《袁家渴记》、《石渠记》、 《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三、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
(1)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能准确地把握 本身的具体特征。
(2)富有生机,形神兼备。这主要是由 于他运用了融情入景的手段。
(3)把山水之景与作者郁闷的心境结 合,借山水抒发作者受迫害的心情,表 露怀才不遇的苦闷。 (4)语言精美清丽,注意锤炼语言, 选择富于表现力的语汇,力求做到准确、 鲜明、生动。
பைடு நூலகம்
( 4)重视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倡导“文气”
说和“不平则鸣”说。
第二节 韩愈的散文
1、韩愈的生平 字退之,河 阳(今河南孟县) 人,郡望为河北 昌黎。曾任吏部 侍郎,谥曰 “文”,故有 “韩昌黎”、 “韩吏部”、 “韩文公”之称。
苏轼评价韩愈: “匹夫而为百世师, 一言而为天下法。文 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 之溺。”(《潮州韩 文公庙碑》) 著有《昌黎先生 集》。 今人整理注释的 韩集有马其昶(厂音) 《韩昌黎文集校注》、 钱仲联《韩昌黎诗系 年集释》。
3、古文理论的主要内容 (1)“文以明道”, “文以载道”——古文运动的理

简介古文运动

简介古文运动

简介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代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运动。

这种运动主张以古代的文体、语言、风格、典籍为模仿对象,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等人。

古文运动的产生背景是唐代中期的骈文过于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对称的句式,导致文章内容空洞,形式僵化,难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在这种情况下,韩愈、柳宗元等人开始倡导古文运动,主张以古代的六经、子、史、汉书等典籍为模仿对象,反对骈文的浮华和虚饰,提倡古文的简洁、明快、实用。

古文运动在宋代时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推广。

宋代的古文运动反对晚唐五代时期的浮华文风,提倡唐初的古文传统,主张以古文为唯一的文学表达方式。

宋代的古文运动代表人物包括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人。

其中,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文章风格流畅、自然,富有情感和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文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

它不仅打破了骈文的僵化形式,提倡了更为自由、灵活、实用的文学表达方式,而且也推动了古代文化和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古文运动使得古代典籍得以更好地流传和传播,为后世的文学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古文运动也使得文学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为后来的白话文运动打下了基础。

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古文运动,人们认识到了文学的本质和价值,提倡了更为自由、灵活、实用的文学表达方式,推动了古代文化和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古文运动也为后来的文学变革打下了基础,为中国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古文运动简答题

古文运动简答题

古文运动简答题
摘要:
一、古文运动的背景与意义
二、古文运动的主要内容
三、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
四、古文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一、古文运动的背景与意义
古文运动,又称“古文复兴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运动。

它兴起于明朝中期,主要目的是恢复古代的文化传统,推动文学、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古文运动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文学艺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文运动的主要内容
古文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恢复古代的儒家经典,强调“道统”,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为核心;二是倡导古文、诗词创作,主张“文以载道”,追求文学艺术与道德教化的统一;三是强调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传统技法,追求个性与创新的统一。

三、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
古文运动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代表人物,如王阳明、李贽、袁枚等。

他们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而且在创作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古文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古文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对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它对后世的教育、文化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清朝的“八股取士”制度,便是古文运动的产物。

此外,古文运动还对近现代的文化启蒙、民族复兴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启示作用。

古文运动简答题

古文运动简答题

古文运动简答题摘要:一、古文运动的起源1.古文运动的定义2.起源于唐代3.反对骈文,主张实用二、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1.韩愈2.柳宗元3.欧阳修三、古文运动的主要内容1.主张文以载道2.强调文辞质朴3.注重实际应用四、古文运动的影响1.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对社会风气的改变3.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正文:古文运动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起源于唐代,持续至宋朝。

它以反对骈文、主张实用为特点,旨在改革文风,推动文学的进步。

古文运动的兴起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在唐朝中后期,骈文盛行,过于追求形式美,导致文章空洞、无病呻吟。

因此,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倡导古文运动,强调文章要真实反映社会现实,注重实际应用。

其中,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他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要传道解惑,为时而著。

他的文章以说理透彻、文辞质朴著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柳宗元是韩愈的好友,也是古文运动的重要推动者。

他的文章以议论见长,善于抓住问题要害,逻辑严密。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继承和发扬了古文运动的精神,为宋朝的文学繁荣打下了基础。

古文运动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主张文以载道,即文章要具有教育意义,为社会传播正能量;二是强调文辞质朴,反对骈文过于雕琢的形式美;三是注重实际应用,认为文章应该服务于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古文运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奠定了我国散文的基础,使散文成为文学的主要形式。

同时,古文运动还促进了文学与社会实际的联系,使文学更具现实意义。

古文运动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古文运动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古文运动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古文运动是指近代中国文学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思潮和文化运动。

它对古代文学的研究与推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发展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对古文运动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在古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古文运动主要指中国文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复古文体为主的文化现象。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呼声渐起。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文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并试图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借鉴,寻求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的出路。

古文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复古主义,即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弘扬。

古文运动倡导回归到古代文学的语言和形式,试图恢复古代文人的审美标准和创作方式。

这一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古代文学的纯正性和独立性,摆脱外来文化的影响,重新树立中国文学的地位。

在古文运动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被提出来,以指导和规范文人的创作。

例如,古文运动提倡"古文清风",要求文人在创作中避免繁琐和华丽,追求简练和清新的风格。

另外,"格律"也是古文运动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古代文人在创作诗词时所遵循的韵律和音律规则。

这些名词的提出不仅规范了文人的创作,也为古文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古文运动对古代文学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恢复了古代文学的地位,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古文运动激发了文人的创作热情,推动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创新。

在这一运动的影响下,一些杰出的作品和才华横溢的文人涌现出来,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新的篇章。

然而,古文运动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

一些人认为,古文运动过于偏重于对古代文学形式的模仿,忽视了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

古文运动的复古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化的进程相悖,导致了一些文人的创作陷入僵化和重复。

总之,古文运动是近代中国文学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运动,它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借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古文运动的解释和探讨,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史的演变和发展,同时也能认识到文学思潮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与意义。

第6讲 中唐古文运动

第6讲 中唐古文运动

(4)句法自由多变
文章句法以自由多变的单行散句为主,也
常常有意运用一些骈文的句法。
二、柳宗元的散文
1、类型
A.讽刺性寓言:《蝜蝂传》 、《捕蛇者 说》、《种树郭橐驼传》 B.传记散文:《段太尉逸事状》、《童区 寄传》 C.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2、艺术成就
雄深雅健,精警犀利,简古峭拔。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 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 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 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 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 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 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 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 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 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二、韩愈的散文 1、类型
(1)论说文
☆ 哲学论文:《原道》、《原性》、《原人》 等。 ☆ 政论散文:《论佛骨表》、《讳辩》、《诤 臣论》、《师说》、《马说》等。 ☆文学论文:《答李翊书》等。
(2)记叙文:传记文和碑志文,如《张中丞传
后叙》、《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等。
(3)序文:《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
序》等。
(4)抒情文:《祭十二郎文》等。
2、艺术特点
( 1)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 情充沛。 皇甫湜:“茹古涵今,无有端涯,浑浑灏 灏,不可窥校。”(《韩文公墓铭》) 苏洵:“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 转。”(《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2)说理、叙事、言情三者在不同文体中虽有 侧重,却也常常妙合无垠。 论说文观点鲜明,辞锋犀利,气势宏伟,说 理透辟,逻辑性很强,感情强烈。 记叙文常常采用叙事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 的手法,既能够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又 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如《张中丞 传后叙》。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古文运动是指以传统文学形式和手法为基础的文艺复兴运动,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时期的古文折衷派,主要表现在以汉文为中心,以中国古典诗词及其艺术手法为发展方向,集中关注表达创作。

这一运动被认为是中国新文学革命的重要开端,首先由古派诗人和文学理论家开始推动,之后被新派诗人接续。

古文运动开始始于19世纪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末民初古文折衷派,也称为古文正文派。

此派出现在约1890年,由著名的文学家们,如宗羲、顾炎武、唐太宗李松、沈约、孙铎等先后指导,其大体思路是通过对诗词格律的发掘,以及借鉴古代著作,探究和发掘古典文学手法,以建立古文文风前沿,以此为基础,提出古意新用的宏伟计划。

同时也提出新的写作理念,努力延续和发展古文文风,突破以往的迷信,诠释以古文文艺的精髓,开创以新诗文学艺术的先河。

古文运动对中国新文学发展影响深远,在此运动的推动下,中国新文学的繁荣景象日渐明朗。

其中以宗羲为代表的人文主义理论,提出文艺理论,反对袁世凯政府发表的“派新学”,恢复古文作品传统;白话文运动,推动了新文学的创作方式,让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相融合;书法家们也把古典作品重新“提炼”,向人们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美感;另外,陆游及其弟子们,凭借其“宋文风”,把古文运动推进到新的高度。

同时,古文运动也催生了许多新的文艺理论与概念,如“旧接体”、“今体”、“文通今”等,它们表明了古典文学不仅可以沿袭传统文化,更可以注入现代的文艺精髓,把以前的经典文学活化到当代,从而实现中国文化的重生。

古文运动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古典文学的自身精髓,还让文艺创作变得更具艺术性,对中国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总之,古文运动是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不可忽视,无论是从古典文学复兴的角度,还是新文学革命的角度看,古文运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古文运动名词解释

古文运动名词解释

古文运动名词解释
古文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界的一场现代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呼吁恢复和发扬古代文化的精神和传统,以对抗西方文化的影响,并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寻找文化自信和国家复兴的道路。

古文运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目标:
1. 反对白话文:古文运动强调将古代文言文作为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使用古文书写文学作品和文化讨论,以对抗白话文的散漫和粗俗。

2. 重视经典:古文运动主张重视和研究古代文学经典,如《诗经》、《论语》等,认为这些文化遗产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培养和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 抵制外来文化:古文运动抵制西方现代文化的入侵,认为西方文化的冲击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因此要求恢复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抵挡西方文化的侵袭。

4. 提倡文化自信:古文运动主张中国文化应该有自己的自信和自主性,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独立思考,坚守本土文化的核心价值。

5. 弘扬民族精神:古文运动致力于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强调家庭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注重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培养。

古文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使中国文化界重新审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并纠正了一些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带来的消极影响。

古文运动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文化自信和精神支撑。

然而,古文运动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古文运动过于偏重于对传统文化的崇拜,忽略了现实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他们认为,现代文化应该是包容和开放的,同时兼顾传统和现代的优点,以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和文化发展。

古文运动的概念

古文运动的概念

古文运动的概念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及宋朝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指的是先秦和汉朝的散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古文运动之兴,在于以文章传扬道德,制止社会崩坏。

这种模式在初唐发生过,颇同陈子昂矫拔流俗以风骨兴寄反对六朝陈词滥调的宫体余风。

所以不能把古文运动直接地视为反对时行文体,而应将它看作负有改造社会的政治使命的一场波及深远的运动。

其实古文运动还是一场辨“雅”辨“俗”的运动。

安史之乱后平民崛起,传统贵族式微,社会加速世俗化,韩愈的尊古实为“雅”“俗”之辨。

名词解释古文运动

名词解释古文运动

名词解释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20世纪初中国学术界以倡导恢复文言文的写作习惯而引起的一场大规模的运动。

这场运动最初始于1905年,南京大学教授陈寅恪先生发表的《古文与今文》一文,该文称赞古文“清而不浊,简而不俗,和而不媚”,并且“具有深邃的思想,简洁的表达,精辟的语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建议文人重新恢复使用文言文。

古文运动的目的是要恢复文言文的使用,以正确的语法和文体来完成文学作品。

此外,还有一些文学理论家也加入了这一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种名为“古典主义”的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必须遵循文言文的规范,才能真正达到完美。

第五单元古文运动

第五单元古文运动

1、读书时间(19岁前)
从小好学,饱读经书。7岁开始读书,读过不少典籍,并很精通,因此成名靠的是他自己的勤奋学习, 主要学儒家经典,诸子百家散文,他进入仕途在国子监任教。
2、求官时期(19-28岁)
19岁离开安徽宣城到长安考进士,从此投入古文运动潮流,并领导这场运动。离家时是豪情满怀,认 为功名随手可得,写诗云"我年十八九,壮气在胸中。作书上云阙,辞家逐秋蓬"。他到长安后与已中 进士见面,把别人文章拿来看,认为不读书也能考取,他不善巴结权贵,因此不被录取。至25岁才考 取,却没官做。三选于吏部卒不成。曾上三封《上宰相书》都杳无音信。直到28岁,整整十年间,如 杜甫。长安十年韩愈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诗友,其中有梁肃、柳宗元、刘禹锡等。
3、抒情散文:韩愈的抒情散文很有特色,如《祭十二郎文》《送孟
东妤序》写得文情并茂笔端饱含感情,充满着愤世嫉俗的精神。
艺术特色:无论说理、叙事、抒情散文都写得:
(1) 观点鲜明,理直气壮; (2) 感情色彩浓烈,喜怒哀乐溢于言表; (3) 风格雄奇奔放,如长江大水波澜壮阔而又曲折变化,流 畅明快; (4) 语言精练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表现力。
第五单元 韩愈柳宗元与古文运动
一、骈文、古文和古文运动
斗争对象是骈体文,即骈偶化的散文,两马相并 为骈,两人相并称为偶。
特点:
1、骈偶四六,两两相对,一般为四六句。 2、平仄相对。 3、用典藻饰。
二、古文运动的理论: 1、文以明道,文道结合: 是古文运动的理论纲领,理论基础。道指儒家学说,孔 孟之道,文以明道是文学反映儒家学说阐明道,内容与形 式统一,是柳宗元提出的文者明道。韩愈:"我之所以喜 欢古文,是喜欢其中之道,而道是孔孟之道。"以此来对 抗佛老学说。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
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览奏后非 宪宗却仍愤怒。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 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 刺史。韩愈被贬后,写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 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诗句,
常生气,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
表达了自己忠心进谏、一心为国为民的情怀。
元和十五年(820年)春,韩愈抵达袁州,为袁州 (今江西宜春)刺史。 按照袁州风俗,平民女儿抵押给人家做奴婢,超 越契约期限而不赎回,就由出钱人家没为家奴。韩愈 到后,设法赎出那些被没为家奴的男女,让他们回到 父母身边。于是禁止此种风俗,不许买人为奴。
韩愈出使镇州无畏说叛军
长庆元年(821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28]
刻苦学儒 1、 韩愈祖辈都曾在朝或地方为官,韩愈三岁丧父, 由其兄韩会抚养成人,从小刻苦读书,无须勉励。韩
愈七岁时读书,言出成文,十三岁能写文章 。
2、韩会早逝,十九岁时,韩愈至京师长安,模拟
扬雄、董仲舒的著述风格,与受人推崇的、学问最为
深奥的独孤及、梁肃交往,锐意钻研。
3、及至应进士科考试时,他将文章投递到公卿之
“韩潮苏海” 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 势磅礴,如海如潮。 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气势磅礴
,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苏洵说:“韩子
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上欧阳内翰第
一书》)
1 人物生平 ▪ 刻苦学儒▪ 科举之路▪ 两入幕府▪ 屡遭贬谪 ▪ 随征淮西 ▪ 谏迎佛骨 ▪ 出使镇州 ▪ 病逝于家
间,前宰相郑余庆对其大加的赞赏,韩愈因而闻名一
时。
韩愈坎坷科举路
贞元五年(789年),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失败。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终 于登进士第。 贞元九年至十一年(793年),三次参加吏部的博学 宏词科考试,遭遇失败。 期间曾三次给宰相上书,均未得到回复。 同年,离开长安,经潼关回到河阳县,于是前往东 都洛阳。

何谓“古文运动”?

何谓“古文运动”?

何谓“古文运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古文运动”是由韩愈、柳宗元发起的一场文学革新运动。

其实早在初唐,陈子昂就已提出改革六朝文风,但未能形成普遍风气。

中唐骈文盛行,讲究辞采华美,极重声律、对仗、用典,对形式过分追求,内容空洞无物。

韩愈、柳宗元在前人基础上,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地展开古文创作。

特别是韩愈,苏轼赞誉他“文起八代之衰”,作为当时文坛的宗师级人物,在他周围围绕着一大批弟子,也都大力创作古文;其次,这场运动发展至韩柳,方有了明确的理论纲领,即“文以明道”,这个“道”,指的是儒家之道,“明道”其实强调的是文学的教化作用,但韩、柳强调“道”,更重视“文”。

“文”即文采,主张将个人情绪体验融入作品,将文章的审美性和抒情性完美结合,同时又重视对骈体文长处的吸收融汇,而不是完全偏废,骈散交织,更显魅力。

这场运动延伸至宋初,欧阳修凭借着他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大力提倡创作古文,门下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轼的学生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等人均是古文高手。

唐宋古文运动影响极为深远,后世的文章家,无不受其滋养、启发。

这场古文运动的目的,从形式上来看,是为了改革文风。

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骈文中虽有优秀作品,但大量文章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内容空虚,华而不实,不适于表达思想和反映现实,骈文这种文体也成了文学发展的障碍。

于是古文运动变骈体而散体,适应了散文发展需求的同时,也为唐代散文创作带来了一阵新鲜空气,继而推向了新的高峰。

从实质上来看,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是为了复兴儒学思潮。

这源于他们强烈的中兴愿望和改革现实的要求。

韩愈最突出的主张是重新建立儒家的道统,越过西汉之后的经学而复归孔、孟,他以孔孟之道的继承者和捍卫者自居。

柳宗元也是重新阐发儒家义理的重要理论家,与韩愈不同,他对所谓的儒家“道统”没有兴趣,他所重视的是源于“啖、赵学派”的不拘空名、从宜救乱的经世儒学。

第九章-古文运动和唐代散文

第九章-古文运动和唐代散文
肃宗德宗朝,李泌、陆贽等整顿纲纪,杨 炎、刘晏等改革财政税法;此后杜佑提出 节省开支、裁减冗员的主张。永贞元年二 王八司马的变法使贞元弊政,廓然一清。
元和时,禁止供奉、减免赋税、精简冗官、 削平藩镇等变革,既促使唐朝走向中兴, 也鼓舞了民心士气。这一切都与士人志在 改变现状的要求关联。
中兴愿望促成儒学复兴,促成了政治改革, 而这又促成了文体文风的改革
《祭十二郎文》:侄子韩老成。……呜呼! 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 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得凭 其棺,窆不得临其穴。
八、韩文的艺术特点
1、逻辑严密、情感充沛,形成雄奇恣肆、 浩大奔放的风格。如《原毁》《进学解》
2、简洁生动的形象描述,突出细节,刻画 人物精神面貌。如《张中丞传后叙》《杂 说》
善于选择深奥幽美的小景物,精心刻画,展现出 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美。
十、晚唐古文衰落和小品文的繁荣
鲁迅说:晚唐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 这里的小品主要指杂文和寓言。代表作家罗 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的《谗书》几乎 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语。其语言犀利、立论 深刻。皮日休的《皮子文薮》善于借古喻今, 常表现叛逆色彩。陆龟蒙的《笠泽丛书》多 以物喻人之作,讽刺性强。
韩文横绝奔放、感激怨怼和愁苦不平交融; 柳文简古峭拔,立意新警,个性鲜明。
七、韩愈代表性古文11篇
五原(道、性、人、毁、鬼)。
《原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 谓德。
《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 约,故人乐为善。
二、古文运动的主要原因:文章本身发展
骈文发端于先秦,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大盛。
骈文突破了早期散文过于古朴简单的格局而向形 式美发展;但对偶求其工,句式求四六,典故求 繁缛,辞藻求华丽,内容空虚浮泛等阻碍了思想 情感的表达,走向凝固和僵化,导致内容对形式 的反抗和形式本身的自我否定。

第四章 古文运动

第四章 古文运动

第四章古文运动所谓“古文运动”,是复兴儒道和文体革新要求的合一。

针对骈体“时文”而提出的概念,指先秦两汉单行散句、形式自由的文体。

六朝以来骈体文过度发展,使文章的抒情、叙事、说理等功能都受到削弱。

以一种“矫枉过正”的面貌出现,但并没有彻底取代骈体文。

后代骈散共存。

第一节古文运动的兴起一、中唐以前改革文风的努力1、改革的尝试和呼声西魏文帝时宇文泰、苏绰隋初隋文帝、李谔初唐史官:批评六朝文风意浅而繁,文匿而彩(《隋书·文学传序》)。

陈子昂:以雅易郑、以风雅革浮侈的努力(见独孤及《赵郡李公中集序》及梁肃《补阙李君前集序》)。

2、骈体文的发展变化从典雅雍容而内容贫乏开始向质朴流畅、内容充实的方向转化。

“燕许大手笔”的张说的一些碑志。

李白、王维的一些书、序。

生动简洁,情理兼备,骈中夹散,句式变化。

3、散体文水平的提高不仅书信尺牍,记、论、表、铭、碑等文体中也时有佳作。

李白《与韩荆州书》李华《著作郎厅壁记》元结《自箴》、《七不如篇》,《右溪记》二、古文运动的兴起1、理论上的呼吁复兴儒学的要求。

萧颖士、李华、独孤及、梁肃、柳冕。

①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认为把伦理教化意义放在首位,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气格刚健,才显出它的实际效用。

把散文的价值限定在伦理教化和服务于政治的范围。

独孤及《赵郡李公中集序》:志非言不形,言非文不彰,是三者相为用,亦犹涉川者假舟楫而后济。

……文不足言,言不足志,亦犹木兰为舟,翠羽为楫,玩之于陆而无涉川之用。

梁肃《补阙李君前集序》“文本于道”的见解。

文之作,上所以发扬道德,正性命之纪;次所以财(裁)成典礼,厚人伦之义;又其次所以昭显义类,立天下之中。

……文本于道,失道则博之以气,气不足则饰之以辞。

盖道能兼气,气能兼辞,辞不当则文斯败矣。

柳冕《谢杜相公论房杜二相书》明确了散文的教化作用。

文章之道,不根教化,别是一枝耳。

当时君子,耻为文人。

②文学复古的口号把对散文的形式、文辞、风格的要求限定在对先秦两汉古文的模拟。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古文运动为改革文学体裁的运动,主要目的在于改变当时习于使用骈文写作的风气。

发展至唐朝时期的骈文过度要求排偶用典以及相关格律,缺乏实用价值,于是唐初陈子昂开始提倡复古的言论,同时期的文人,如:李华、萧颖士等也开始排斥骈俪浮华的风气,这段时期可以称为古文运动的先驱时期。

关于唐朝初期后的古文运动大致可分成四个发展时期:(一)唐代韩柳的第一波古文运动、(二)宋代欧阳修的第二波古文运动、(三)明代前后七子与公安派的第三波古文运动、(四)清代桐城派的第四波古文运动。

然而,四波古文运动的时间并不是紧密连贯,因此古文在中国文学的地位也并不是从古文运动推行起就屹立不摇的。

唐代韩愈及柳宗元提倡文以载道的思想确实使古文推行出现一道曙光,但是唐末与五代绮靡的骈文风气又再度复苏。

北宋初期盛行的西昆体又有使风气变本加厉的情况,这段期间古文几乎可说是消声匿迹的。

古文运动真正成功应该要追溯到北宋,欧阳修主张师经明道、力尊韩文的时期。

欧阳修可称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带领三苏、曾巩等人提倡平易近人的古文。

自此古文地位大致底定,日后变革的重点则在于师法典范与主张的不同。

The Classical Prose Movement (Chinese 古文運動pinyin guwen yundong) of the late Tang dynasty and the Song dynasty in China advocated clarity and precision rather than the florid piantiwen (駢體文) or parallel prose style that had been popular since the Han dynasty. Parallel prose had a rigid structure and came to be criticized for being overly ornate at the expense of content.The aim of the guwen stylists was to follow the spirit of pre-Han prose rather than to imitate it directly. They used elements of colloquial language to make their writings more direct.The movement also had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aspects, as Confucian scholars tried to combat the influence of Taoism and Buddhism on the emperors. Some also saw it as an effective tool to expose the reality of corruption and weakness in the central government.The first great promoters of the movement were Han Yu and Liu Zongyuan who were not only great writers but also great theorists, providi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movement. Both were enthusiasticto promote the movement and were keen to teach young people so the movement could develop.After the deaths of Han Yu and Liu Zongyuan, the movement fell into something of a decline, their students writing with such ancient characters as to hinder understanding or neglecting the importance of writing good essays. Furthermore, the government only allowed the use of pingtiwen for official use, so those who want to be officials had to learn that style.Ouyang Xiu once again promoted the use of classical prose in the Song dynasty. As many people were dissatisfied with the florid pingtiwen style, the Classical Prose Movement reached another peak.前后七子前后七子出现于明代,由李孟阳、何景明、李攀龙、王世贞等为领袖,称为前后七子的十四人,标榜所谓的"复古",并且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

①论说文。此可分为两类,一是宣扬
道统和儒家思想,如《原道》《原性》
《原人》;一是也或多或少存在着明道倾
向,但重在反映现实,作不平之鸣,而且
不少文章有一种反流俗、反传统的力量,
并在行文中夹杂着强烈的感情倾向,如最
有代表性的《师说》《马说》。
• ②杂文。与论说文相比,杂文更为自由随 便,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 当其用。如《进学解》通过设问设答的方 式,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 排比对偶,行文轻松活泼。杂文中最可瞩 目的是那些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精悍短 文,如《杂说》等,形式活泼,不拘一格,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进学解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
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
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
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
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
思想的散文。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等,先后
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
先驱。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
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当时有一批学
生或追随者热烈响应,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
段,终于在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且影响深远的文学革
新运动。
• 古文运动以宗经载道、劝世救俗为旨归, 以单行散句为主要创作形式,行文类于 先秦典籍,与雕绣藻绘的骈体相对立的 文体。古文运动是在复古的旗帜下,对 骈文从内容到形式的革新。
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当时有一批学生或追随者热烈响应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终于在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且影响深远的文学革新运动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
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 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 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 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柳宗元《蝜蝂传》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
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 从宣泄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 于作品之中。借对山水的传神写照来表现一 种永恒的宇宙情怀。 形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 特色。

代表人物
韩愈 柳宗元
柳宗元简介
姓名:柳宗元,字子厚
籍贯:河东(今山西永济) 世称:柳河东、柳柳州 成就:古文八大家之一,
与韩愈齐名,共同倡导古 文运动,并称“韩柳”。
古文运动的起因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和汉
朝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 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 表达思想。 所谓“骈文”,是指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 藻、音律、典故的文体。自南北朝以来,文 坛上盛行骈文,是始于汉朝,盛行于南北朝 的文体。
古文运动的发展过程


骈文中虽有优秀作品,但大量的是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文 章。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 于用。骈文作为一种文体,成了文学发展的障碍。 齐梁时刘勰《文心雕龙》中提出文学应该“宗经”和“明道” 的主张。 西魏宇文泰提倡复古,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 商朝、周朝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 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 有扭转颓风。 唐朝初期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 史学家刘知几曾在《史通》中提出“言必近真”、“不尚雕 彩”的主张;王勃提议改革文弊,但他们自己的作品,仍用 骈体;陈子昂也举起复古的旗帜。 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 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体作文,成 为古文运动的先驱。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是什么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底蕴源远流长。

作为文字的载体,古文在中国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古文运动作为一种文化运动,在近年来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关注。

那么,什么是古文运动呢?本文将对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进行探讨。

古文运动,顾名思义,是一种兴起于当代中国的文化运动。

这种运动主要集中于通过吸取、借鉴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精华,来推动古文学习与研究的发展。

古文运动的核心目标是利用古文文化的智慧,回归传统价值观念,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面临着快节奏的生活和信息超载的困扰。

这使得许多人在忙碌的工作中逐渐远离了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古文运动的兴起,可以说是对这种现象的回应和反思。

它通过弘扬古代文化的精髓,鼓励人们重新审视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并将其融入到当代生活中。

古文运动的特点在于它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古文涵盖了广泛的范围,包括古代文学作品、古代哲学思想、历史典籍等等。

古文运动的参与者不仅限于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还包括大量的普通读者和文化爱好者。

这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使得古文运动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推动古文学习与研究的繁荣发展。

古文运动在中国近年来的兴起与网络环境的普及密不可分。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自由交流和分享古文学习心得、研究成果,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古文运动中来。

同时,网络也为古文运动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来源,让人们能够更便捷地掌握古文知识和资料。

古文运动不仅仅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现代文化的演化与创新。

古文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不少人通过对古代文化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念和观点,对当代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例如,古文运动倡导的“与时俱进、发扬传统”,引导人们在传承古文文化的同时,也要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总的来说,古文运动是一种文化运动,旨在通过传承、借鉴和推广中国古文化的精华,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以载道:
“道”(内容,即思想性)是主体,文 (形式,即艺术性)是手段和工具。“文” 的作用在于载道,就是装载起来来使它能 够行动。 1.文与道必须结合,文而无道,就失去了 它的目的;道而无文,就不能行动。 2.文与道有主次的分别,而道必须成为主 体,它是文的灵魂;文是手段,是工具, 但是它是道的肉体,灵魂没有肉体也就无 法存在。
唐代古文运动的趋向和衰落
经过韩愈和柳宗元的毕生努力和奋斗,从理论 到实践,终于打垮了当时骈文的统治地位,树立 了古文在文坛上的权威。唐代古文运动的人物, 在韩愈和柳宗元手里基本已经完成了,以后的问 题是继承和发展。但是他们的继承者对古文运动 的目的与意义发生了曲解,以致使运动走上了弯 路。 • 1.把古文变成了宣扬、讨论儒家孔、孟之道的道 学书。 • 2.片面地发展了古文运动提倡重视文学技巧即 “创新”的主张,,盲目追求奇异怪癖,与众不 同,远离了群众的需要。
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心内容和奋斗目标
从八世纪到九世纪二十年代,是唐王朝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衰落后转向中兴的时期。 这个时期中央政权得到相当的稳定。这时 文学改革经过了长时期的酝酿和准备,散 文对骈文末流的冲击力越来越大,大规模 展开古文运动的时机成熟了,加上韩愈和 柳宗元出来领导,使这个运动获得了全面 的胜利。
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论,作为古文 运动向社会现实进行批判的理论依据。他 把从古至今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都 称作“善鸣者”,他们的善鸣乃是由于 “不得其平”,而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越是强烈,郁积越是深厚,那么他的鸣声 也就越高,越畅,越勇,反之就“杂乱而 无章”。这里就指明了文学是从时代和社 会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产生出来的,作家 的责任就在于反映这种矛盾和斗争。
唐朝韩愈为了给一个去世的官员王用写了碑文, 王用的儿子也送他一匹马,皇帝准许他接受这个 礼物,他也写了《谢许受王用男人事物状》: 右今日品官唐国珍到臣宅,奉宣进止,缘臣与 王用撰神道碑文,令臣领受用男沼所与臣马一匹, 井鞍衔及白玉腰带一条者。臣才识浅薄,词艺荒 芜,所撰碑文不能备尽事迹,圣恩弘奖,特令中 使宣谕,井令臣受领人事物等。承命震悚,再欣 再跃,无任荣之至,谨附状陈谢以闻。谨伏。
Hale Waihona Puke 三、“不平则鸣”和对现实的批 判
韩愈和柳宗元都用自己的作品参与了“善鸣其不平” 者的先进行列,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现实生活中种种不 合理的现象。 韩愈《鄠(hù)人对》《争臣论》《原毁》。 柳宗元《天说》《封建论》《六逆论》《非国语》《捕 蛇者说》等作 品 都是针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笔锋犀利, 闪耀着战斗的光芒。 由此看来,把“不平则鸣”论看成唐代古文运动的理论 中心之一,是没有问题的。而从文学史来看,它提高了司 马迁的仅从个人不幸遭遇出发的“发愤著书”的理论,启 发了宋朝欧阳修又进一步提出的“穷而后工”的理论,因 而对后代的创作实践发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是不容否认的 事实。
韩愈和柳宗元尽心培养了整个一代的青 年作家,使唐代古文运动带有群众运动的 性质,这是运动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他 们提供的创作经验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即 使到今天看来,还是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 作用、并且值得人们学习的。
韩愈、柳宗元古文的杰出成就
韩愈和柳宗元不仅在理论上支持古文运动,他 们还写了许多好的古文作品。这是促使唐代古文 运动胜利的一面光辉旗帜,同时也是中国文学遗 产中值得珍视的璀璨明珠。 韩愈:《送孟东野序》、《原道》、《师说》 《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柳子厚墓志 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 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 记》。
• 韩愈和柳宗元还提出了作家进入创作准备阶段的 精神状态——“气”和“神志”的问题。 柳宗元:“凡为文,以神志为主。”这就是作家 创作时的精神状态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饱满的 精神状态(这是由完备的品德修养而来的),就 能让作品表现出旺盛充沛的气势,作品自然就是 好的。 • 写古文时必须要以气势为先,因为他和矫揉造作 的骈文不同,要求长短高下不受束缚拘禁。
• “志道”和“明道”是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石,也是 号召作者的一面大旗。到了宋朝,人们把它发展 成为“文以载道”的口号,比起原来的“志道” 和“明道”就更鲜明概括了。
• “道”:指的是维持封建统治秩序的正统儒家的 伦理道德和等级观念。 • 韩愈《重答张籍书》里做了概括的解释:“己之 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也。”
韩愈(768~824)字退之, 谥号文公,唐河内河阳(今河 南孟州)人。生于唐代宗大历 三年(768)。二十五岁中进 士,二十九岁以后开始做官。 曾屡次上疏指陈时弊。任监察 御史时,为了替关中灾民请求 减免赋役,被贬为阳山令。元 和十四年(819),又因反对 迎拜佛骨,触怒唐宪宗,贬为 潮州刺史。后历任国子祭酒、 兵部侍郎和吏部侍郎,人称 “韩吏部”。死于穆宗四年 (824)。因谥号称“文”, 又叫他“韩文公”。
骈文和古文的区别:
骈文:是从唐朝柳宗元开始叫起来的,它 是由对称的字句组成,字句的音律必须协 调,最初原是为了便于上口诵读而形成的 的一种有格律的文体。 古文(散文):不受那些严格形式约束的 文体。
南朝的庚信(513-581,字子山,河南新野人)为了答 谢一位王爷送马给他,写了一封《谢腾王赉(lài) 马启》: 某启:奉教垂赉乌骝马一匹。柳谷未开,翻逢紫燕;陵 源犹远,忽见桃花。流电争光,浮云连影。张敞画眉之暇, 直走章台;王济饮酒之欢,长驱金埒(liè) 。谨启。 ①柳谷未开——张掖地方的柳谷有裂开的石块,上面有五 匹马的图象,象征晋朝代魏朝而兴。 ②紫燕——汉文帝 有马名紫燕骝。 ③陵源——陶潜《桃花源记》里的武陵 源。 ④桃花——桃花马;有双关意思,又指桃花源。 ⑤ 流电浮云——马名,都是汉文帝的良马。 ⑥张敞,汉朝 京兆尹,下朝后走马章台街。⑦.王济金埒(liè)——晋朝 王济爱马,用金钱围城矮墙养马,人称“金埒”。
二、作家的品德修养问题
• 柳宗元和韩愈一致认为:作家的品德好坏 是根本的东西,文章是作家品德的反映; 品德的高低好坏,决定着文章高低好坏。 • 柳宗元:“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 韩愈:“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力;养其 根而俟其实,加其膏(油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生产顺当),膏之沃者 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柳宗元(773—819),字子 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他在 政治上主张革新朝政,任用贤能 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进步集团, 在他的建议下进行了一系列对人 民有利的政治措施,但受到贵族 大官僚和宦官的激烈反击,很快 遭到失败。柳宗元也被长期贬谪, 先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后调柳州刺史,死在那里,只有 四十六岁。他所遭受当时大地主 官僚集团的迫害是很严重的。
古文运动的准备时期
• 隋文帝杨坚:不论公私文翰,一概实录,不许用 华艳的词句来写作。 • 李锷:“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 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 唯是风云之状” • 陈子昂:文章道弊(传统衰落)五百年矣!汉、 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补尝 暇时观齐、梁闲诗,采繁竞丽,而兴寄(比兴寄 托)都绝,每以永叹,窃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 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局限性:
不过“不平则鸣”论虽然高出发愤著书 说,但是它的所谓“不平”基本上还离不 开个人的哀怨和失意,没有能进一步明确 指出个人的不平和时代以及人民的关系, 因此也就不可能自觉地指导作家去批判现 实和暴露现实。
四、创造新体古文的具体标准
• 1.要做到“惟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 书》),创造各种新鲜的、适合时代与群众所需 要的词汇。 • 2.更要做到“文从字顺各识职”(《南阳樊绍述 墓志铭》),要求作家写的文字通顺流畅,具备 语法规律的自然性和正确性。 • 目的:为了有力地表达文章的内容,也即是所谓 “因事陈词”,“辞事相称”。简单说,就是形 式必须与内容相统一,形式必须服从内容的需要。
局限性
进步的文学思想必须要有完美的文学技巧加 以表达,这是任何时代的文学运动能不能取得胜 利的根本关键。唐代古文运动自然不能例外。所 以唐代古文运动强调文学技巧的做法是适时的, 正确的。 但是,韩愈过分强调了独立创造,力斥模仿 的重要性:“唯古于词必几出,降而不能乃剽 贼”“必出于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 ”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虽然这样矫正了当 时盛行的因袭模仿的风气,但是“矫枉过正”, 流弊所至,也造成古文运动中一部分青年作家走 上刻意创新,脱离群众的狭窄道路,以至于对古 文运动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古文运动
07级汉语言教育班 王慧
古文运动的定义
古文运动是发生在八世纪至十一世纪唐、 宋时代的一次文学运动,这次运动用简单 的话讲就是:提倡散文,反对当时骈文的 一次斗争运动。因为参加这个斗争的人数 很多,有共同一致的要求与目标,形成了 相当规模的浪潮,经过长期的起伏奋斗, 终于取得了胜利,所以大家把它称作文学 史是发生的一次“运动”。
宋代新古文运动
1、反对“西昆体”。 2、重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关系。 3、如何继承和发展唐代古文运动(韩愈和柳 宗元)的传统。 4、新古文运动创作实践的标准问题。 代表人物: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 苏辙、苏洵。
五、培养青年作家,传授创作经验
• 韩愈和柳宗元都热情培养青年作家,谆谆指导他 们写作的门径。
• 韩愈不顾世人的笑骂,依然以青年人的老师自命, 担负起教导他们的责任,群众影响很大。 • 柳宗元谦逊谨慎,不愿担任老师的名义,受到政 治迫害谪居衡湘后,不敢公开招收门生弟子。可 是青年向他请教,他是从不拒绝的,口讲指画, 悉心教导,经他造就的人才不在少数。
韩愈和柳宗元都出身于中小地主阶层, 但韩愈在政治上采取依违的态度,帮着大 地主官僚说话。他的这种“骑墙派”的、 有时甚至是落后的态度,使他的文学成就 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柳宗元则始终站在进 步的政治立场上,通过的他的作品反映现 实,批判现实 ,所以他在文学上的进步性 比韩愈来得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