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案例与反思_603582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及反思《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第61-62页。
教学目的:1、让学生探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进展一些简便的运算。
2、培养学生灵敏选择和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才能,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研究、比拟、分析^p 、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才能,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学生口算练习。
2、谈话:你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吗?乘法有类似的运算定律吗?二、猜想、探究1、大胆猜想。
猜一猜,乘法有哪些运算定律?2、学习乘法交换律。
〔1〕情景导入题意。
你们喜欢踢毽子吗?看,〔出例如题图〕这些同学在开展踢毽子比赛呢!老师: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后,老师要求学生编出一道完好的应用题。
〔2〕计算推导过程。
要求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得出:5×3=3×5让学生猜想这种运算律的名称,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规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指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a×b=b×a。
〔3〕填空促进体验。
15×6=6×〔〕〔〕×46=〔〕×54□×0=〔〕×〔〕a×8=〔〕×a3、学习乘法结合律。
〔1〕老师出例如题:华风小学6个年级的同学参加跳绳比赛,每个年级有5个班,每班有23人参加,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2〕学生独立列式,并说出解题思路。
第一种思路: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再算出6个年级一共多少人。
〔23×5〕×6。
第二种思路:先算出全校有多少班级,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23×〔5×6〕。
由此得出:〔23×5〕×6=23×〔5×6〕。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目标:1.经历教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认识运算律丰富的现实背景,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现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渗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出示主题图,向学生介绍“爱心助学大行动”,某商店为帮助贫困山区学生特别举行义卖活动把营业额全部献给希望小学。
看,小胖和小亚也来帮忙了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探究阶段:1.投影演示:(果汁)师:小亚和小胖各有多少罐果汁?合起来桌上有几罐果汁?谁能列式计算?师:谁能说出两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提问: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两个加数分别是8和18,和都是26,而不同处只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师:因为8+18=2618+8=26所以8+18=18+8师: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两组相互交流。
(1)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提示:这些例子都是几个数相加?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归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启发学生用符号或字母)例:◆+●=●+◆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3)竖式计算74+641师:运用加法交换律,我们还可以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74验算:641+641+74715715小结:验算时,可以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再加一遍。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乘法口诀。
2. 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乘法的哪些性质?二、探究乘法交换律(10分钟)1. 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讨论:观察例题,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3.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三、探究乘法结合律(10分钟)1. 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讨论:观察例题,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3.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一个数相乘,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四、练习运用(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2.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
2.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导入、探究、练习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讨论、总结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反思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六、运用游戏深化理解(10分钟)教学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如“乘法接力”,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24篇)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24篇)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1《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节课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和初次体验有趣算式规律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它与以往教材安排不同的是把认识乘法结合律放在学生自主探索中,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逐步发现乘法计算中的特殊现象。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经历探索过程,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会用字母来表示,在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回顾整个课堂,感触很深。
我能很好地运用导学练教学模式,课堂氛围比较活跃,能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对本节课反思如下:1、导入比较精彩。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开课时我说:“我们师生来个比赛好不好?”听到这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说“好”。
课堂气氛一下就调动起来,同学们都目不转睛的盯着大屏幕。
我立即出示几道题,很快的就说出了得数,学生看到老师算的这样快很吃惊,也很好奇。
在学生诧异之际我出示了课题,告诉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也会算的向老师一样快。
然后很自然的就导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这样以师生比赛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2、小组学习比较到位。
导学练模式重在小组学习,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目标。
首先我用多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说:“这是老师在课下搭成的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老师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吗?”然后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一算,组内交流算法,第一次进行小组自学。
通过观察这些不同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进行了第二次小组学习。
我以(3×5)×4=3×(5×4)为例,等式两边有什么异同时,我又让小组观察研究:在举例验证时我让每个人举一个例子,小组交流,看看有什么发现。
通过几次小组学习,调动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教学反思(5篇)
么 1 乘 0 得 0,交换位置后 0 乘 1 还是得 0,所以 a×b=b×a。〞没想到 加法结合律的相像,引导学生经过小组商量发觉规律。假如此课是在我以
他的发言竟然引起了全班的哄堂大笑,他不好意思的坐下去了。可是我却 前教学,可能就如教材支配的学生经受这一系列的探究,发觉规律,然后
做了一个和大家不一样的举动,我大声的说了一句:“特别好!〞其他学 让学生通过试一试稳固规律,特殊是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表达规律
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到达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我花更多的时间关 道有些题目怎么做并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做?于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把两课时的教学改
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首先我在 成了三课时,重新梳理学问。
通过复习加法运算定律引入课题,然后让学生读图依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
第1页共5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生有点闹不明白了,一个个看着我……“他用举例的的方法证明了这个运 时,学生可能想到许多不一样的自己喜爱的方式,可是在这边的教学一点
算律是对的。其实在我们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在一系列的题目中发觉 点都没有实现,因为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用 a 和 b 的形式来表示。可是
一些对这类题目的规律,我们就可以总结归纳,有些总结出来的对全部的 我在教学加法运算律时,根据我预设的上课,活动没有开展起来,课后我
所以他们课堂上留意力集中,对规律的探究有更多的兴趣,更能经受学问 的生成也有赖于乘法交换律,所以先讲交换律可以以旧引新,为学生下一
的形成和进展的过程。
步学习结合律做好铺垫。
在上课时因为学生的特殊状况,在总结出规律后,针对学生的把握状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难点是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上完这节课,我对这节课值得反思的东西还是挺多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我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整个课堂气氛比较好,师生交流和谐融洽。
首先我在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引入课题,让学生从一组算式中发现乘法交换律,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符合乘法交换律的式子,再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己总结字母表达式。
然后我通过两组算式,采用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让学生算一算,仔细观察,说出自己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小组合作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会学习的方式的多样化,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学生的发现规律加以整理归纳得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引出乘法结合律。
表扬女生使学生发现女生利用乘法结合律比较简便,自然引入简便计算。
最后练习在运用和巩固已学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深化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求精神。
最后由学生归纳小结本课所学知识,便于知识的主动建构。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2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学习内容,是对乘法运算的一种优化。
上课之后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对本节课做反思。
一、思得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切入主题,我将主题图中的信息作了适量的调整,让学生尽快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中发现计算定律。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能够自己理解并总结出定律及公式,效率较高。
因为节省了时间,我将后面的练习增加了内容,从总结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的特点,到填空并说出应用了那些定律,从口算中实际应用运算定律达到简化计算,再到实际计算,难度逐渐增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更好地让学会应用,感受到运算定律在简算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2×5×47=47×(2×5)
=10×47=47×10
=470=470
思考:不同的算法,第一步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对
于这两种写法,你有什么想法
四、课堂总结
1.引导思考:今天探索乘法运算律和前面探索加法
运算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我们用今天学到的猜想、举例验证的方法还可以
去研究哪些规律
课例研究综
【设计意图:在学生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的基础
的作用,让学生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服务
于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一、经验唤醒
1.用简便方法计算。
36+(51+64)362+504
(1)独立练习,将简便的主要步骤写出来。
(2)思考:在计算过程中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2.回顾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列式、举例、用字
展”
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
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
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策略选 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
择与设计 过程中可能对于在使用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又运用乘
法交换律有冲突,老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穿针引线”
先独立计算,再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计算过程,交
流各自的体会。
3.练习“想想做做”中的第 3 题。
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快速地将结果写在卡片上)
汇报交流:请速度快的介绍自己的经验。
4.练习“想想做做”中的第 4 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收集信息。
(2)汇报交流。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和反思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说一说怎样用字母表示。
二、探究新知问题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25×26×4 38×5×2 6×(27×5) 56×125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问题2.学校新教学楼有4层,每层有7间教室。
每间教室要25套双人课桌椅。
学校一共需要进多少套双人课桌椅?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有何异同。
启发思考: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观察上面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问题3.一位顾客买了15盒手套,每盒10副,每副手套20元,他一共花了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指定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计算顺序不同,但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计算结果也相同,所以能用等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简便?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拓展训练】巧算:25 ×9 ×125 ×4 ×8 25 ×32 ×12525 ×16 ×2 ×2思考:怎样计算简便?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定学生上台板演。
苏教数学四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苏教数学四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宝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可能对于在使用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又运用乘法交换律有冲笑,老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感受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律及其相关简便运算后学习的。
对于乘法的交换律,学生学习表内乘法时有了初步体验,知道根据同一幅图能列出两个乘法算式,知道互换乘数位置得数。
教材对乘法交换律的编排与加法交换律类似,也是由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引出一组算式,让学生初步理解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再让学生通过举例,经历分析、综合、抽象的过程,得出乘法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
乘法结合律的编排与加法的结合律相似,但对学生探索的要求有所提高。
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知识迁移,学生通过猜想、探究、归纳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理解其作用,为后面的简便计算作好铺垫。
二、说学情学生在本课前已经学习掌握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并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但学生对于加法运算定律的表述不是很清楚,本节课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要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知识迁移,从而学习掌握新知,并能灵活运用新知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在二、三年级已经学习了乘法口诀及坚式计算。
本课学习借助乘法运算定律,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一步掌握乘法运算定律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规律。
2. 学生能够运用推理和归纳的方法,总结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适用范围和运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 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学习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原理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师准备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PPT或黑板。
2.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学生准备:1. 学生回顾和复习乘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规律。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定义,通过PPT或黑板展示相关的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与讨论: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并鼓励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思路。
4. 应用与拓展: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解决,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五、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进行巩固练习,并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学习成果。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懂得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算理,会用字母表示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律,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如何用字母来表示。
2、今天我拉来研究乘法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这就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教学新课⒈教学乘法交换律。
(1)出示例题图a)请同学们观察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提问:如何求问题?b)小组讨论:这两组解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c)出示3*5=()*(),请同学们把等式填写完整。
(2)启发学生根据这个等式照样子再说出几组这样的等式。
a)指名说说,相应板书。
b)请同学们依次计算出结果,验证看能否用等号连接。
c)讨论: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每算式有什么相同及不同点。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说明:这就是乘法交换律(4)指出:乘法交换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果用ab表示两个因数,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5)我们曾经用交换因数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来验算,这实际上是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练习:计算,并用乘法交换律来验算。
12×17⒉教学乘法结合律。
(1)出示例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2)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分别说说每种解题的思路。
讨论:这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将两个算式写一个算式。
(3)请同学们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再写出几个算式。
a)指名说说,并做出相应板书。
b)请同学们说说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写出这些等式的。
c)同学们计算,验证这些算式能否用等号连接。
d)引导同学们仔细归纳,你发现了什么?e)指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4)如果用字母来abc来表示这个三个因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⒊完成试一试三、完成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体验应用乘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出示:你能在下列的内填上合适的数吗?28+320=320+ ;(27+138)+62=27+( + );35+ = +35。
提问:你能说出填数的依据吗?谁能用字母分别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2.出示:在下列○内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4○10=10○4 (2○3)○5=2○(3○5)。
谈话:同学们,这两道题的○里既可以都填写加号,也可以都填写乘号。
如果填加号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而如果填乘号,你能联想到什么呢?是啊,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是否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3.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乘法中的运算规律,首先来研究乘法是不是有交换律呢?【说明: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学生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通过复习填数和在等式中填运算符号,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回忆,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思考: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是不是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乘法运算律的欲望。
同时,引导学生把加法运算律的活动经验和学习方法迁移到乘法运算律的学习中来,促进主动学习。
】二、举例验证探索规律(一)探索乘法交换律。
1.情景中感知乘法交换律。
出示例题。
(略)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列出乘法算式求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子吗?学生列式:3×5=15(人)或5×3=15(人)。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能灵活运用两个定律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意义,能在实际计算中运用乘法结合律简算。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
3. 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乘法运算,引导学生思考乘法运算中有什么规律。
2. 探究: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通过实例验证。
3. 讲解:讲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运用方法。
五、作业布置:1. 必做题: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选做题:研究其他数学运算中的定律,如加法结合律、减法性质等。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程度是否足够?2. 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是否能灵活运用两个定律?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总结归纳?4. 作业布置是否能巩固所学知识,是否存在难度不适宜的问题?5.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如何调整?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在购物、制作食品等场景中,如何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简化计算。
七、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
2. 强调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两个定律可以简化计算,提高效率。
八、课后作业:2. 选做题: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并与同学分享。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是否能灵活运用两个定律。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节课的重点是自主探究发现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并能归纳总结运用规律。
我设计这节课时,先通过复铺垫题,既可以填加号也可以填乘号,不但复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为后面的新知研究做好铺垫,也引导学生提出猜想:乘法也可能有交换律和结合律,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揭示问题,自己去探究方法,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获得知识。
课堂上给学生以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个课堂气氛比较好,师生交流和谐融洽。
整堂课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研究,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培养了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不足的是,在教学完乘法交换律之后,完成“做一做”这个环节时耗时较长,使得后面的教学时间上不够充足。
教师在驾驭课堂能力方面还需要加强。
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多听课,多研究。
研究优秀教师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
2.加强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研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及课后反思
第4课时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内容:课本34页例1、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反应用。
自学提纲:1.请你用字母来表示这两个乘法运算定律。
2.比较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你能发现什么?3.尝试完成教科书P35“做一做”第1、2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同学们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出示自学要求(1)自学课本P33~35 例1、2(2)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它们分别是什么?(3)你能举例证明乘法运算定律的成立吗?(举例)(4)乘法运算定律和加法运算定律有什么共同点?(5)你有什么困惑?二、自学检查自学反馈(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25×7×4= ××7(60×25)× =60×(25×8)(125×)× =125×(4×19)(2)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运算定律?4×5=2×10 A×B×C= A×C×BA+B=B+A 1×2+3=1×3+21+4+6+9=(1+9)+(4+6) 4×6×25= 6×(4×25)(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说说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492×5×2 8×(25×15) 8×5×125×40三、自主探究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教后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后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后反思小学数学教后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后反思一《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节课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和初次体验有趣算式规律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它与以往教材安排不同的是把认识乘法结合律放在学生自主探索中,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逐步发现乘法计算中的特殊现象。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经历探索过程,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会用字母来表示,在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回顾整个课堂,感触很深。
我能很好地运用导学练教学模式,课堂氛围比较活跃,能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对本节课反思如下:1、导入比较精彩。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开课时我说:“我们师生来个比赛好不好?”听到这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说“好”。
课堂气氛一下就调动起来,同学们都目不转睛的盯着大屏幕。
我立即出示几道题,很快的就说出了得数,学生看到老师算的这样快很吃惊,也很好奇。
在学生诧异之际我出示了课题,告诉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也会算的向老师一样快。
然后很自然的就导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这样以师生比赛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2、小组学习比较到位。
导学练模式重在小组学习,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目标。
首先我用多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说:“这是老师在课下搭成的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老师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吗?”然后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一算,组内交流算法,第一次进行小组自学。
通过观察这些不同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进行了第二次小组学习。
我以(3×5)×4=3×(5×4)为例,等式两边有什么异同时,我又让小组观察研究:在举例验证时我让每个人举一个例子,小组交流,看看有什么发现。
通过几次小组学习,调动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校:新疆阿勒泰市阿苇滩镇寄宿学校任课教师:龙秀华备课时间:.13 上课时间:.19(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学生学会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
2、引导学生运用己有经验,进行知识迁移,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抽象出概念,从而掌握知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1、在探索运算定律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通过2、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教学难点: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具準备:多**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六)教学反思与点评本课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我着重突出了以下几点:⒈充分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再设计。
在备课时我依据书上的过程设计教学,可试课时发现在探索结合律时,教师在引汇出书上的算式上也有些牵强,而且我发现学生对乘法交换律理解的更容易。
所以我将探索交换律的过程作为探索结合律的阶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因此,我改变了教材结构,先探索乘法交换律,突出整体性。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⒉对于结合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了解所要学习内容的目的是什幺。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借助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整理算式。
预设过程一、复习引入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你能说一说吗?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用字母表示)3、猜测:乘法中会有什么运算定律?你能猜一猜是怎样的`吗?4、揭题二、自主学习1、自学书P33-352、反馈:你们学懂了什么?(1)乘法交换律是怎样的?你能说一说吗?你能用字母表示吗?在哪些地方运用到它?(2)乘法结合律是怎样的?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吗?3、提问:你们还在什么困难?引导学生质疑、解决。
4、比较沟通: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们发现了什么?(交换律:都是两个数相加、相乘,交换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都是三个数相加、相乘,前面两个数相加(乘),也可以把后面两个数相加(乘),和(积)是不变的)三、巩固运用1、口算:练习六第1题2、针对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3、做一做:第1题,你有什么想法?4、解决问题:做一做第2题四、总结:你们在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1、《作业本》2、102×1398×13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P14口算训练P15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自学,效果非常好,节时高效。
由于这节课的内容和上节课的内容有很多相似之处,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倍感兴趣,他们时而点一点,时而圈一圈,不仅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他们还提出了问题:如果是四个数相乘,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先把中间两个数相乘吗?通过讨论,学生发现了即便是更多的数,也可以把中间两个数先乘。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难点是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感触很深,我对这节课值得反思的东西还是挺多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我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首先我在通过复习加法运算定律引入课题,然后让学生读图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对问题解答。
这里的每个问题都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因为是对同一问题的解答所以学生能够理解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之后让学生观察这个等式。
提出问题“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课后我觉得这个问题提的不是很清楚,如果问“等式的左右两有什么异同”学生也许会更容易的发现这一规律。
课前备课时,我觉得这两个定律都很简单,学生能够自己发现规律,现在想一想,我可以在讲乘法交换律时,让学生自己观察,而第二个乘法结合律稍有一点难度,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
各个环节的衔接不是很紧凑,本来后面还安排了两道应用题,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来得及做。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2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学习内容,是对乘法运算的一种优化。
上课之后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对本节课做反思。
一、思得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切入主题,我将主题图中的信息作了适量的调整,让学生尽快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中发现计算定律。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能够自己理解并总结出定律及公式,效率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案例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探索与发现的学习内容。
探索与发现包括三个部分内容第一个是有趣的算式,第二个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三个是乘法分配律。
1.本课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摆积木算长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得出不同算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通过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规律”的探索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及能力。
2.本课涵盖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与学习方法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及运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
3.本节课在小学数学运算学习中的地位
在小学数学里五大运算定律是学生运算学习的重要基础,乘法的运算定律不仅有助于加深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一次大提升。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该内容的基础和经验:学生已经会计算两、三位数的乘法,会用连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了正方体和长方体,对计算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能在计算中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对学生学习存在困难的分析与思考:在低年级学习中,学生对计算的一些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用语言清晰完整的表述乘法结合律以及把简算的过程写清楚还有一定难度。
因此,教学中一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清晰表达;二是要注意对简算过程的书写进行指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
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2、数学思考:让学生在搭积木活动中探索数学规律。
3、问题解决:经历数学探索过程,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探索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2、初步掌握一种探索规律的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
五、教学活动设计
本节课活动设计我是围绕“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规律-运用规律”这一思路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策略。
1.引导探索乘法交换律
播放课件1,出示情境图。
(用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长方体的一面)
师:你知道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横着数一行有5个小正方体,一共有4行,5×4=20个。
生:竖着数一排有4个小正方体,一共有5排,4×5=20个。
师(板书5×4=4×5)可以这样写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积相等,(求的就是一个整体)
师:认真观察这个等式,你能发现什么奥妙吗?
生思考,汇报(数字相同,交换了位置,积不变)
师:你们的发现淘气也找到了,不过喜欢思考的他还想到了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都不变呢?
生:……
师:请你帮淘气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验证一下行吗?
生举例验证
师:大家找到了这么多例子,也就是说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规律,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
生说师板书:a×b﹦b×a叫做乘法交换律
师:a.b指的是什么?
教材是先学习乘法结合律再在试一试中得出乘法的交换律,我考虑交换律比结合律简单,我是先学习交换律再学习的结合律。
乘法的结合律探索中往往包含着交换律,因此先经历交换律的探索过程既把分散的情景整合为一个整体,又为乘法结合律的学习作了铺垫。
我利用教材的小正方体搭成的5×3×4的长方体的图先出示一层计算小正方形的个数发现5×3或3×5学生提出假设再举例验证最后归纳规律。
学生经历了这么一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规律的探索过程有了一定的探索方法后再来学习乘法的结合律就有经验了。
2.自主探索乘法结合律
课件2出示情景图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估一估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集体交流。
(说说估计的方法)
师:谁估计的准确呢?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介绍给大家?
生举手汇报,师追问:怎样想的?师引导从上面、正面观察
上面:(3×5)×4
师:这个算式可以写成(5×3)×4吗?
生:可以,都是求同一个物体,
生:可以,虽然3和5的位置交换了,但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它们的积不变。
师:出示4×(5×3)可以这样写吗?
生交流,师引导可以把(5×3)看成一个数,这里也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
正面:(4×5)×3
师:你还可以怎样写?根据是什么?
生:(5×4)×3 3×(5×4)
师:细心的淘气在这些算式中发现了两组特别的算式,(师擦掉其它算式,留下(3×5)×4 3×(5×4)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乘数相同,三个数的位置不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积相同。
师:可以写成(3×5)×4 = 3×(5×4)吗?(生思考回答。
)
师:你们的发言很精彩,那么象这样的三个乘数的位置不变,改变运算顺序,积不变是不是在其他算式中也存在呢?你还能举出例子来吗?(小组内举例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举例的情况。
生:……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计算整个大长方体中小正方体的个数,学生得出了5×4×3、3×5×4、5×3×4、3×4×5、4×5×3、5×3×4等算式,在学生弄清了第一步算式求的是从不同方向观察得到的一层的个数后我拿出了5×3×4和5×3×4这两个式子学生都说可以在这两个式子中间划上等号,我就势引导能不能象刚才我们得出乘法交换律一样得出一个什么定律呢,学生情绪高涨纷纷进行猜测验证,最后师生一起得出了乘法结合律。
3.及时梳理思路掌握探索的知识点
师:从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来看,每一组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这样的例子多不多?(生:多)能不能举完呢?(生:不能)那么从中你又能发现乘法运算中的什么规律吗?
生思考概括
师:你们概括得真好,你能用三个不同的字母分别表示乘法算式中的任意三个数字,写出我们发现的规律吗?
生说师板书:(a×b)×c﹦a×(b×c)叫做乘法结合律
探索数学规律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不能仅靠教师传授而是需要学生自己体验、感受。
对学生已有的体验与感受及时地进行梳理是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一环。
当学生概括出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后我问学生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这两定律的呢在充分交流反思的基础上老师做最后的概括。
六、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再设计,引导学生猜想,多角度观察与多种算法,这一环节设计安排得较好,做到充分利用教材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猜测意识和探究兴趣。
2.大胆尝试整合教材,教材中是把结合律和交换律分散开来学的,而我是把分散的情景整合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先经历交换律的探索过程,又为乘法结合律的学习作了铺垫。
引导学生先算立体图形的一层或一个面,再算一个整体。
这样在计算过程中就融入了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理解。
3.新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要重过程而非重结果。
对于结合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本节课我抓住这一教学重点,有意识地设计了“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概括规律”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注意渗透“探索与发现”的一般方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4.为学生搭建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平台,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进行猜想验证的环节中,让学生先在自己本子上放手写,再同桌交流,最后集体交流,达到了预期效果,也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二)存在问题:
1. 由于学生初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结合律比较困难,出现表达不够准确,数学术语不够严谨的现象,这时我没有采取有效策略,引导的不够巧妙,而是自己直接帮学生补充完整,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无疑给学生后面的探索无形中缩小了空间。
2.没有大胆的运用合作策略。
整节课较少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