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简答题
财政学复习题答案
财政学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财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资源配置B. 收入分配C. 经济稳定D. 公共选择答案:A2. 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
A. 经济增长B. 充分就业C. 物价稳定D. 所有选项答案:D3. 政府预算的编制原则不包括()。
A. 公开性B. 合法性C. 灵活性D. 完整性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属于财政政策工具?()A. 政府支出B. 税收C. 公债D. 货币发行答案:A|B|C2. 财政赤字可能带来的影响包括()。
A. 增加政府债务B. 引发通货膨胀C. 促进经济增长D. 减少私人投资答案:A|B|C|D三、判断题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答案:正确2. 财政收入的增加必然导致财政支出的增加。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
答案: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调整来影响经济,而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而货币政策则通过影响利率来间接影响总需求。
2. 描述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可能影响。
答案:财政赤字可能导致政府债务增加,长期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短期内可能通过增加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因为挤出效应减少私人投资。
五、论述题1. 论述财政政策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
答案:在经济衰退期,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以控制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的这种逆周期操作有助于平滑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会计学《财政学》简答问答题(含答案)
会计学《财政学》简答问答题(含答案)一、简答题1、国债有哪些类型?简略分析利弊。
答:1)按期限长短,包括长期、中期、短期国债。
2)按资金来源,可分为内债和外债。
3)按利息支付方式,分为有息、有奖、无息、无奖等国债。
4)按计量单位,有货币、实物国债。
5)按发行方式,有自愿和强制国债。
6)按国债分市场结合程序,可分为上市公债和非上市公债。
前者与金融市场影响密切,后者在一定程序上有税收特征。
2、怎样优化和控制行政管理费用。
答:1)行政管理中财政用于各级国家机关、行政机构和外来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
2)首先将“保障供给”和“历行节约”结合起来。
3)其次要精简机构,压缩偏制。
4)严格财务管理。
3、简述转移性支付的重要意义。
答:1)其有自动稳定器作用。
2)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分配。
3)在分税制条件下,增强地方对中央的依赖性。
4)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支出经财政之手,但不由政府购买,而转移到另一集团或个人手中去实现购买。
二、问答题1、阐述我国编制复式预算的意义和原则。
答:意义:1)有利于健全财政职能,体现一要吃饭,二要建设针。
2)全面反映财政活动,增强财政分配的透明度。
3)建立预防约束机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编制原则: 1)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量力而行,检察合理。
3)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2、如何借鉴西方经验确定符合我国实际的财政支出原则?答:1)西方原则:量出为入原则,分配原则,自身原则。
2)西方有的原则可为我国借鉴,原因是经济的同源性和市场的统一性。
3)我国财政支出的原则是:量入为出,优化东方结构,自行节约;讲求产益。
财政学简答题
1.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因素分析?(1)政府职能及财政资金供给范围(2)经济发展水平(3)政府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4)国际政治经济形势2.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1) 现收现付式:是一种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基金筹集模式。
用目前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为现在的保险受益人支付保险金,不为以后年度建立社会保险储备。
(2) 完全基金式: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筹集模式。
将来用于支付保险的资金为投保人整个投保期间缴纳的保险费及其保险基金的投资收入。
(3) 部分基金式:是一种把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相结合作为指导的筹集模式。
在满足一定阶段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以适应未来的支出需求。
3.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的生产技术水平(2)公共需求(3)收入分配政策(4)价格因素(5)其他因素:①体制因素②财政政策因素4.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1)税种的性质(2)定价方式(3)供求弹性(4)征税范围的广度(5)市场结构(6)市场价值判断5.国债的含义和功能?含义:通常我们将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或公债,其中将中央债称为国债,地方债称为地方公债。
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国外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2)筹集建设资金(3)调节经济运行6.国债期限的影响因素?(1)政府用资需要(2)符合社会资金的供给结构(3)财政筹资成本的大小及其分布7.零基预算的含义及优缺点?含义: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社会经济的预算年度的发展状况为依据,不考虑以前年度的财政收支状况。
优点:(1)优化支出结构(2)提高预算效率(3)控制预算规模缺点:(1)工作量过度繁重(2)受到技术,政治和法律等多方面的制约8.税收划分的方式?(1)划分税额(2)划分税种(3)划分税率(4)划分税制(5)混合型9.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依据?(1)解决纵向财政失衡问题(2)解决横向财政失衡问题(3)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外部性问题10.财政透明度的基本特征?(1)完整性(充分披露性)。
公共财政学考试复习资料简答题
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简答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思想演进:计划经济时期:①国家分配论②国家资金运动论③价值分配论④剩余产品(价值)决定论⑤社会共同需要论新时代公共财政思想对于财政工作的引领体现在:①财政职能界定和作用定位②建立现代财政制度③全球治理中的大国财政思想市场失灵的表现: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平、宏观经济波动。
收入分配职能:P47→P49财政介入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手段:①运用政府税收调节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使之符合公平②规范政府资产性收入③规范工资制度④完善征会保险制度⑤完善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理论分析;P631.政府活动扩张理论<瓦格纳>认为财政支出之所以不断增长,是因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
(工业化是财政支出规模上升的原因)。
2.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皮考克和魏斯曼>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是公民可以忍受的税收水平的提高。
外在因素是社会动荡对财政支出造成压力。
(财政支出的增长是阶梯或非连续的)。
3.经济发展阶段理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早期阶段:基础设施等政府公共投资比重较大。
中期阶段:政府公共投资比重有所下降。
成熟阶段:以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为主的政府投资化重加大。
4.非平衡增长理论<鲍莫尔>区分进步部门与非进步部门;政府部门的投资效率偏低导致政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①成本效首方析法②比较法③因素分析法④最低成本法⑤公众评判法。
全面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①拓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范围②建立全过程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链条③明确绩效管理责任约束④强化绩效管理激励约束。
财政收入结构及其变化趋势:P1861.①财政收入主要由税收、社会缴款、赠与和其他收入组成。
其中,税收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占财政收入比重较高(80%以上)。
②我国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丝济共同展。
2.我国财政收入呈现以下变化趋势:①税收收入持续增长:企业和个人收入水平⬆,税收收入⬆。
财政学简答题整理
财政学简答题答案整理1、财政的概念和基本要素答:财政指的是国家(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期政治权利直接参与社会总产品的分派的一种活动。
基本要素,财政的分配主体—国家(政府),财政分配的客体—一本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主要是剩余产品)。
财政分配的形式—包括实物、力役和价值形式。
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2、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表现形式?答:市场失灵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有5个方面,一,垄断。
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者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二,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竞争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掌控信息匹配,造成市场配置资源效率低下。
它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三,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外部效应,就是指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利益补偿,市场竞争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同样市场不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
四,收入分配不不公。
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收入差距过大,严重不公,会带来社会的不安定,影响效率的发挥。
五,经济波动。
市场机制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平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的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循环。
3、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定义及特点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直接产生影响。
它的特点是一,实行等价交换性原则。
二,直接构成当期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三,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产生直接影响,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间接影响。
四,是财政对经济资源的一种重新配置,体现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转移性支出,指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的所有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
财政学 简答题
社会福利(是对盲聋哑和鳏寡孤独者提供的物质福利以及住房福利)
社会优抚(是专门对革命军人以及其家属提供的基本保障)
10.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根据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财政政策可分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文件的财政政策。
1)市场竞争不完全。垄断势力、信息不对称、行业流通障碍导致资源难以合理流动,无法实现高效率的配置。政府支出有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对改进。
2)市场机制无法提供公共产品,影响社会公共利益增进,阻碍私人部门利益发展,政府按照效率标准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
3)政府采取措施,解决外部性(废水)
(二)两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财政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形成;银行信贷主要是通过信贷规模的伸缩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形成。
(三)两者在对需求调节的作用方向上不同
特点:1)农业支出风险大,尤其是面临着不可预测的自然风险。
2)农业支出比较效益低、回收期长。
3)农业支出应在不同的受益主体之间进行合理的分摊。 Leabharlann 9.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答:社会保险(它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包括养老、失业、医疗、疾病生育、工伤、伤残保险)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国民经济的状况,利用财政收支活动主动干预经济活动的一种财政政策。是一种非均衡的财政政策,它通过财政赤字的增减和财政盈余的增减等形式表现出来。(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以财政收支平衡为原则,通过税收和政府购买同增同减的收支动态平衡方式干预社会总供求的均衡的财政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1.培育市场机制,决定了我国财政支出的功能转换。2.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决定了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调整。)
财政学题库—简答题
简答题1.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
2.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
3.简述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手段。
4.简述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
5.简述公共需要的特征。
6.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什么?7.为什么纯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提供?8.简述财政发挥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
9.简述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
10.简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
11.简述财政监督的范围。
12.财政职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3.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14.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包括哪些内容?1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分配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6.简述财政支出的分类。
17.简述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
18.简述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特点。
19.简述“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
20.简述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21.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发展变化。
22.简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23.简述我国转移性支出的特点。
24.简述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的异同点。
25.简述我国行政管理费的构成。
26.简述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
27.简述基础产业的特点。
28.简述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29.简述政府投资的特点。
30.简述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的区别与联系。
31.简述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
32.简述财政投融资的意义。
33.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34.简述财政投资的标准。
35.简述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36.简述财政补贴的性质。
37.简述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
38.简述财政补贴效应。
39.简述财政补贴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40.简述税收支出的形式。
41.简述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42.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43.简述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作用。
44.简述价格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45.简述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46.简述税收与收费的区别。
47.从税收支出作用的角度,简述税收支出的分类。
财政学简答题
1、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现象。
2、外部效应:是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或私人得益与社会得益之间的非一致性.3、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4、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地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5、公共定价:是指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6、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7、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它的特点是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它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主要由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8、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向丧失劳动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9、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10、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11、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12、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又称为纳税主体,纳税义务人。
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13、课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
14、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或是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
15、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财政学复习简答题
财政学复习简答题一、什么是财政学?财政学是研究国家财政活动的学科。
它涵盖了国家在收入和支出方面的决策和管理,以及它们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二、解释财政稳定的概念。
财政稳定指的是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并能够稳定地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实现财政稳定对于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
三、什么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国家从各种渠道获得的资金。
例如,纳税和非税收入(如政府收费、罚款等)都属于财政收入的范畴。
四、列举几种常见的财政支出。
常见的财政支出包括:政府工资和福利支出、教育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基础设施建设、国防支出等。
五、什么是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指的是国家财政支出超过收入的情况。
当财政赤字发生时,国家需要通过借款或印发货币来填补财政缺口。
六、解释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的政策。
它可以通过改变税收政策、财政支出和借款政策等手段来达到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七、解释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是指国家或地区之间没有限制或障碍地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流的经济政策。
它鼓励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
八、解释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研究如何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分配。
它涉及到如何平衡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问题。
九、解释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需求和供应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市场。
在劳动力市场中,雇主通过提供工资和福利来吸引人才,劳动者则通过提供劳动力来获取收入。
十、解释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国家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是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
十一、解释税收。
税收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由个人和企业按一定比例缴纳的收入。
税收是国家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也是实现财政平衡的重要手段。
以上是一些财政学复习简答题的解答,希望能帮助您复习和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财政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深入理解其原理对于理解经济与政府的关系和参与公共事务都具有重要意义。
财政学复习简答题
财政学复习简答题财政学是研究政府如何运用财政手段来管理国家财政的学科。
在财政学的学习过程中,复习简答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财政学知识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财政学复习简答题,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财政学?财政学是研究政府如何运用财政手段来管理国家财政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平衡以及财政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2. 财政学研究的对象有哪些?财政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平衡、财政政策等。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征收的税收和非税收;财政支出是指政府用于满足公共需求的支出;而财政平衡则是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财政政策则是政府运用财政手段来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
3. 财政收入包括哪些内容?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收和非税收。
税收是指政府通过法律规定从居民和企业收取的一种强制性支付,它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非税收主要包括政府的利润和企业的所有权益转让所得等。
4. 财政支出有哪些类型?财政支出可以分为常规性支出和非常规性支出。
常规性支出是政府为满足民生需求而进行的支出,比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非常规性支出则是应对突发事件或经济危机等特殊情况下的支出,比如战争、自然灾害等。
5. 什么是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
当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相等时,称为财政平衡;当财政收入超过财政支出时,称为财政盈余;当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时,称为财政赤字。
6. 财政政策的作用是什么?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财政手段来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
它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和调节收入分配。
通过调整税收水平、财政支出和债务等手段,政府可以实现对经济的调控,以达到稳定经济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7. 财政赤字和财政债务有何区别?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导致政府财政出现亏损。
财政债务是政府为填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债券,也就是政府欠债的总额。
财政学简答题
财政学简答题简答题1、财政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财政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
在一定经济条件下,财政与国家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没有国家,财政分配便会因为失去主体而无法存在;没有财政,国家也会因为缺乏财力基础而难以存在和发展。
2、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和公共性:由财政与国家的关系产生了财政的两个并存的鲜明特征,即阶级性和公共性。
(2)强制性和非直接偿还性: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时凭借国家政治权力,是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
财政的非直接偿还性是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对纳税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要偿还。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收有支,因而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
3、简述财政活动的分配主体。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如此。
财政以国家存在为前提,由国家来组织进行,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
这是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的基本特征。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它包含几层含义:第一,国家是财政分配的前提;第二,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处于主动的、支配的地位;第三,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4、财政如何干预经济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活动外部性,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个相应的经济主体,却没有给予相应支付或得到相应补偿的行为。
财政通过收入与支出,调节市场经济行为,稳定经济局势,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5、简析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决定作用。
技术水平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表现在:(1)技术进步速度越快,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越快,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也就有充分的财源;(2)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可供财政分配的产品(剩余产品)也就越多。
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
6、简述税收的性质及其特点。
税收是一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税收的征收过程就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从私人和经济单位取走收入和财富的过程。
财政学考试复习题
财政学考试复习题一、简答题1、2、3、4、什么是基尼系数?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5、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是什么?1、国民收入越大,社会福利水平越高。
2、国民收入在国民成员间分配越均衡,社会福利水平越高。
6、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定理?福利经济学的第二定理?1、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2、每一种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一些初始禀赋和市场机制实现。
7、什么是起点公平?什么是过程公平?社会应具有平等的规则,人人都享受着同等的机会和权利;过程公平指任何市场过程是公平的,应维护私人在市场中按要素禀赋和要素价格获得的收入,只有竞争市场的过程是公平的,劳动获得的收入才是公平的,市场主体应具有相同的地位。
8、结果公平又包括哪些观点?社会福利主义公平原则:平均主义观点,功利主义观点,罗尔斯主义观点;非社会福利主义的公平原则: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阿玛蒂亚。
森的公平理论。
9、平均主义的主张是什么?功利主义的主张是什么?只有将所有的社会产品在社会成员之间平均分配,才最有利于全社会的利益。
增进最大多数人的的最大幸福,财富由富人向穷人转移向富人征税。
10、罗尔斯的公平观是什么?社会福利最大化标准应该是使境况最糟的人的效用最大化,因为境况最糟的人的效用最小。
11、政府失灵的原因有哪些?1、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2、公共政策失效;3、寻租行为;4、内部性与政府扩张;12、什么是寻租行为?什么是内部性?寻租则是为这样的干预而进行的游说活动,是“用较低的贿赂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或超额利润”;内部性是指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
13、什么是公共选择?公共选择的方法论包括哪些?公共选择是研究集体决策的科学。
这有两层含义:一是集体性。
二是规则性。
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包括:(1)个体主义;(2)经济人假设;(3)交易政治;14、什么是税收?税收存在的依据是什么?税收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要而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以政治权力为基础,按预定标准向经济组织和居民无偿课征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财政学-简答题培训资料
财政学-简答题1、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即资源配置。
因为资源配置是社会再生产始终面临的问题,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效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都必须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作出选择,必须回答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所以,资源配置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正确理解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不仅要研究资源配置的经济关系,也要研究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1.生产什么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这就涉及到了资源应该如何配置的问题。
2.为谁生产?这就涉及到了分配问题,即产品如何分配的问题3.怎么生产?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在解决问题1的前提下,如何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即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即产出;二是从增长角度看,就是技术进步对于产出或效率提高作用问题。
2、什么是市场失灵?20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即市场机制造成资源的配置失当。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
由于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
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来提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竞争性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求掌握充分的信息,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外部效应则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4)收入分配不公。
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5)经济波动。
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财政学简答题(知识要点)
财政学简答题(知识要点)1、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即资源配置。
因为资源配置是社会再生产始终面临的问题,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效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都必须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作出选择,必须回答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所以,资源配置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正确理解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不仅要研究资源配置的经济关系,也要研究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1.生产什么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这就涉及到了资源应该如何配置的问题。
2.为谁生产?这就涉及到了分配问题,即产品如何分配的问题3.怎么生产?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在解决问题1的前提下,如何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即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即产出;二是从增长角度看,就是技术进步对于产出或效率提高作用问题。
2、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即市场机制造成资源的配置失当。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
由于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
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来提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竞争性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求掌握充分的信息,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外部效应则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4)收入分配不公。
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5)经济波动。
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财政学简答题
1.学政学什么要从政府与市的关系起?答:在市系统下,市是一种源配置系,政府也是一种源配置系,二者共同构成社会源配置系统。
而政是一种政府的行,是一种政府配置源的活,所以明确政府与市的关系是学政学和研究政的基本理前提。
什么是市?完好的市系是由家庭、企和政府三个相独立的主体成的。
在市下,政府构成市系的一个主体,是无须置疑的。
所以,了明政府与市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系起,市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
市是一种构精良并且拥有效率的商品交易体制,已达国家几百年的展史所,并且各种学所和必定。
当·斯密将市律形容“看不的手” ,不需要任何以任何方式的干,市就能够自地达到供与需求的均衡,并且声称当每一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就会被只手着去社会福利。
而言之,帕累托最状是指一种状:帕累托效率准( 或帕累托最状) 能够作我剖析效率和政效率的一个范性参照准。
2.什么是市失灵?答:市失灵是和市效率的。
因为市效率是以完好的自由争作格假条件的,而的市其实不具种充分条件,所以市的源配置功能不是全能的,市体制自己也存在固有的缺点,里称“市失灵”。
市失灵主要表在:(1) 断。
(2) 信息不充分和不称。
(3)外面效与公共物件。
(4) 收入分派不公。
(5)波。
3.参照 1— 1,思虑政府在市系统下的作用。
答:西方新恩斯主提出一种新式的政府-市,代是一种混淆(指个人和公共),政府和市之不是代替关系,而是互关系。
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系统改革的目是社会主市系统的候,曾社会主市系统做出一个明的归纳:“就是要使市在社会主国家宏控下源配置起基性作用⋯⋯。
” 个明的归纳清楚地了然市和政府的关系,也了然社会主市系统下政府的作用。
其一,所使市在源配置中起基性作用,既肯定了市的配置效率其二,所社会主国家宏控,是指市体制自己存在固有的缺点,我国目前仍于系统程中,而建成社会主市系统的核心之一,就是正确理政府和市的关系,政府能,范政府行,此中包含政能。
财政学简答题
三、名词解释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特征:(1)非排他性,即一些人想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出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受益。
(2)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社会边际成本为零。
2、财政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政府进行的经济活动及其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和。
四、简答题1。
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 公共产品问题。
(2) 外部效应问题.(3) 竞争失效和垄断问题。
(4) 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5) 市场不完全问题。
(6)信息不充分问题。
(7)分配不公问题(8) 宏观经济失衡问题。
2。
简述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标准。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有二: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1)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是指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获得利益;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者”,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三、简答题1.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各国经济学家对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作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具体因素也各不相同,但大体上,可以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因素。
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一般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支出规模将扩大,但支出结构将由投资为主转向福利、教育支出;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支出规模要小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支出规模;政府以经济手段干预经济活动时,较之以行政或法律手段进行干预,财政支出规模要大。
(2)政治因素。
这体现在政局是否稳定和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两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市场失灵的表现和原因有哪些:市场失灵:是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因为现实市场不存在完全的自由竞争,这就为政府干预提供了依据。
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原因:现实的市场不具备完全的自由竞争这种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缺陷,以致市场失灵。
二、政府对市场失灵的干预手段有哪些: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3三、如何理解政府的经济作用(国家政府财政)1、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2、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具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协调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
四、财政职能的理解和运用:财政职能是财政作为经济范畴固有的功能,只要存在政府和财政,这种职能就不会消失。
1、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所产生的,它的作用是通过本身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引导资源流向,弥补市场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有效率状态。
手段: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总体效率;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合理安排政府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财政的分配职能研究的问题: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手段: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规范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与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通过实施和调整财政政策、运用税收等财政手段调整总供求平衡,以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适度的经济增长四大目标。
第二章.一、理解公共产品的特点(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的不同公共提供和市场提供公共生产和私人生产)(补)1、公共物品是由政府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等特征;2、纯公共物品是指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是指兼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性质的商品和服务;3、市场适合提供私人物品,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效的,纯公共物品职能由政府提供不能由市场提供。
混合物品可采用公共、市场、混合提供方式;4、公共物品的生产方式和提供方式不是一回事。
公共提供不等于公共生产,私人生产也不等于私人提供。
二、如何理解财政支出的效率与公平:(补)1、效率是生产力范畴公平是分配范畴,效率意味着创造财富公平意味着合理分配,二者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是一种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应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来评价财政支出;3协调公平与效率的途径:a、兼顾效率与公平,不可只顾一方面;b、协调政府和市场两种机制,实现公平与效率的两相兼顾;c、正确处理收入与效率得关系,公平不等于平均,收入差距与效率也不等同。
第三章.一、运用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必要性:(补)1、瓦格纳法则:随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升高。
瓦格纳把造成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1、政治因素:随工业化发展,经济中人与人之间交往增多,关系变得复杂,需政府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治安和法律上面;2、经济因素: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人口居住密集化,由此产生拥挤等外部问题需要政府进行调节。
2、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分析:非均衡增长理论认为财政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的同一速度向前发展的,而是呈现出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
在和平时期,财政支出呈直线形的上升趋势:在战争时期,财政支出呈跳跃式增长;战后则有民用财政支出的快速增长部分替代战争支出的下降。
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分析: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较高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期阶段:政府投资继续进行并进一步转化为私人投资的补充,政府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会趋于下降;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其增速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的增速,也会快于gdp的增速.二、财政支出的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补偿、消费、积累性支出)1、按支出用途分类社会总产品的运动从静态的价值构成上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消费性支出社会总产品的运动从动态在生产角度上分为: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2、按经济性质分类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交换为标准,可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出,体现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不存在交换的问题3、按财政功能分类按财政功能的分类,亦称费用类别的分类或国家职能所作的分类。
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费用4、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1、经常性支出2、资本性支出第四章.影响行政管理费的因素,以及我国行政管理费的有效控制:影响因素:经济总体增长水平财政收支规模政府职能机构设置行政效率管理费使用效率有效控制:1、明确的政府职能,削减政府机构;2、加强行政方面的法制建设;3、加速政治体制改革;4、增强行政性公共物品提供过程透明度。
第五章.一、结合基础设施特点分析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必要性:基础设施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决定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特点:1、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2、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3、基础设施是出于上游的产业部门,基础设施投资是一种“社会先行资本”,基础设施的感应系数较大,需要适度超前发展。
二、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三、政府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和提供范围:重要性:(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提供基本生存条件,为其他生产活动提供基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起点与基础;稳定农业是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农业部门的特殊性和财政投资的必要性1、特殊性:农业产品的供应波动大且具有明显周期性;对农产品的需求是稳定的。
2、投资必要性:农业收入是财政收入的源泉;支持农业的发展是政府和财政的一项基本职责;发展农业的根本途径是提高生产率,而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增加农业投入;我国以个体农户为单位,难以形成利润规模;人均收入低,即使有利润也不太可能转入投入;盈利率低,金融机构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
范围和重点:1.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使农业的财政投入具有相对稳定性。
2.财政投资范围应有明确界定,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3.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第六章.一、财政补贴和税收支出的基本含义:财政补贴:指的是在某一确定的经济制度下,政府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能够改变现有的产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结构。
从而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无偿支出。
税收支出: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是以特殊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二、财政补贴的机理和效应: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分析1.改变需求结构2.改变供给结构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4.财政补贴运用的限度5、财政补贴的实际经济效应/1.首要意义: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 2.以少量的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4.消除“排挤效应”5.社会经济稳定的效应三.我国社会保障现状及未来:(补)现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形成了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障为基本项目,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辅助项目的社会保险体系。
未来:1、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制约了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2、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养老和医疗的资金积累和保障功能明显不适应;3、失业人数增加较多失业保险面临巨大压力;4、社会基金收缴困难影响社会保障工作;5、社会保障尚未纳入法制化轨道应对措施:1、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2、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3、抓大放小重点对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制度改革4、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监督管理和运营第七章.一、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哪些:(补)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3、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二、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是财政收入的影响的首要因素:(补)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
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国民生产总之就多。
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影响:1、技术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为结果,技术进步较快gdp的增长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2、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哦所占比例扩大。
第八章.一、税收特点和税率形式:1.无偿性:国家征税后,不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劳务。
核心特征2.强制性凭借政治权力,而不是所有权取得收入以法律形式规定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可违反3.固定性是指通过税制各要素和税法各条款的规定,将纳税人应纳税额和应尽义务固定下来,不得随意变动。
税率是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是计算税款的尺度一般来说,税率可分为三种形式:1、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对同一性质的课税对象,不论数量大小,均按一个固定的比例征税2、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税对象的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
3、定额税率--最为原始二.如何理解税收中性和超额负担:(一)税收中性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二)超额负担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移向政府部门的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三、税收转嫁和归宿定义转嫁方式和转嫁条件税收转嫁:纳税人将所纳税款转由他人负担的过程。
实质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再分配过程税收归宿税收负担经过若干次的转嫁后必定要找到一个不能再转移的最终税收负担者,这个过程就称为税收归宿税收转嫁的方式:前转、后转、散转、消转、税收资本转嫁条件:1 商品价格变动是税收转嫁变动的条件 2 商品供求弹性是税负转嫁程度的约束条件3 税收转嫁受课税范围和课税对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