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电工基础第三章教案
电工基础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电工基础- 授课班级:[班级名称]-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时间:[具体日期]- 课时安排:[课时数]---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 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 了解电路元件的基本特性和应用。
- 熟悉电气设备的额定值及其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和计算简单的直流电路。
- 能够识别和判断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电工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1.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 - 电路的定义和组成- 电路元件及其作用- 电路的连接方式2. 第二章电路的基本定律 - 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3. 第三章电路元件- 电阻元件- 电容元件- 电感元件- 电源元件4. 第四章电路分析- 电路的等效变换- 电路的稳态分析- 电路的瞬态分析5. 第五章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的分类-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电气设备的选择和使用---1. 讲授法:系统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元件。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电路分析中的实际问题。
3.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实例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系统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元件。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电路分析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总结课程内容,回顾重点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第一篇:电工基础教案课题1-3电阻教学目标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掌握电阻定律。
教学重点电阻定律教学难点R与U、I无关;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组织教学准备教案,检查出勤情况二.复习提问1、什么是电流?2、电流的计算公式三.新课讲解第三节电阻一、电阻1.导体对电流所呈现出的阻碍作用。
不仅金属导体有电阻,其他物体也有电阻。
2.导体电阻是由它本身的物理条件决定的。
例:金属导体,它的电阻由它的长短、粗细、材料的性质和温度决定。
3.电阻定律: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并与导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R = ρ l S4.结论:电阻率的大小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率愈大,导电性能愈差。
导体:ρ < 10-6 Ω⋅m绝缘体:ρ > 107 Ω⋅m半导体:10-6 Ω⋅m < ρ< 107 Ω⋅m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1.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1)温度升高,自由电子移动受到的阻碍增加;(2)温度升高,使物质中带电质点数目增多,更易导电。
随着温度的升高,导体的电阻是增大还是减小,看哪一种因素的作用占主要地位。
2.一般金属导体,温度升高,其电阻增大。
少数合金电阻,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用于制造标准电阻器。
3.超导现象:在极低温(接近于热力学零度)状态下,有些金属(一些合金和金属的化合物)电阻突然变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ο4.电阻的温度系数:温度每升高1C时,电阻所变动的数值与原来电阻值的比。
若温度为t1时,导体电阻为R1,温度为t2时,导体电阻为R2,则α =即 R2-R1 R1(t2-t1)R2 = R1 [ 1 + α ( t2 - t1 ) ]οο例:一漆包线(铜线)绕成的线圈,15C时阻值为20 Ω,问30C时此线圈的阻值R为多少?四.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教材习题第4大题第(3)题。
第二篇:电工基础教案第8章线性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8.1 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电工基础教案第三章5
+ u1 -
u1
R + uR -
C
(a)
+
+ uC u2 -
-
Um
T
t 0
(b) u2(uC)
Um U'm
t 0
TJ
(c)
如果万用表指针不能返回“∞”处,则指针稳定后所指的读数 就是
该电容器的漏电阻值。
万
R0
用
C
表
US
万用 表直 流电 压挡
+ 250V
-
C
一般电容器的漏电阻很大,约几百到几千兆欧。漏电阻越大,
则电容器的绝缘性能越好。若测得电容器漏电阻比上述数值小
得多,则说明电容器严重漏电,不能使用;若指针稳定后靠近
“0”处,说明电容器内部已短路(击穿);若指针毫无反应, 始
间,指针有明显的摆动(接近250V),然后指针返回到电压的
“0”处。指针返回的速度越慢,说明电容器的容量越大;反之 ,
说明电容器的容量越小。
万
R0
用
C
表
万用 表直 流电 压挡
+ 250V
-
C
(二)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这两种电路都是由RC电路的过渡过程来实现的。微分电路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将矩形脉冲变成尖脉冲。积分电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将矩形脉冲变成锯齿波。
2.粗测电容量 若在上述测量过程中,万用表指针顺时针方向跳动后,逆时针方 向返回“∞”处的速度越慢,说明电容器的容量越大;反之,说
明 电另容外器,的对容于量小越容小量。的电容器,可以将电容器串联一直流电压源
(电压不要超过电容器的耐压),用万用表合适的直流电压挡
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如图所示。正常的电容器接通电源瞬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电工元件。
2. 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工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等。
2. 电工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3. 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的功率定律等。
4.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叠加原理、戴维南-纳恩定理等。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直观展示电工元件和电路。
2.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工知识。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电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直流电路教学目标:1. 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学会使用万用表等工具进行直流电路的测量。
教学内容:1.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直流电源、直流电阻、直流电流等。
2. 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3. 直流电路的测量工具:万用表、示波器等。
4. 直流电路的测量方法:电压测量、电流测量、电阻测量等。
教学方法:1. 结合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直流电路的知识。
2. 进行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室实践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交流电路教学目标:1. 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测量技巧。
教学内容: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交流电源、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等。
2. 交流电路的特点:周期性、频率、相位等。
3. 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第三章电容器教案
第三章电容器一、本章教学目的:1、理解电容器和电容的概念。
了解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并掌握它的计算公式。
2、了解常用电容器的分类和额定值的意义。
3、掌握电容器串、并联的特点和使用条件,以及电路计算。
4、了解电容器充放电的过程。
掌握电场能的计算。
二、教学步骤:(共七课时)1、第一节电容器与电容一课时;2、第二节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一课时;3、第三节电容器的联接二课时+一课时练习课;4、第四节电容器中的电场能一课时;5、机动一课时。
三、基础知识:1、电荷电量的概念;2、电源的内部结构;3、回路电压定律:U=U1+U2+U3。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3 一、新课导入:1.莱顿瓶的故事: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科学家马森布罗克发现,使电学史上第一个保存电荷的容器诞生了。
法国人诺莱特在巴黎一座大教堂前所作的表演,诺莱特邀请了路易十五的皇室成员临场观看莱顿瓶的表演,他让七百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行,队伍全长达900英尺(约275米)。
然后,诺莱特让排头的修道士用手握住莱顿瓶,让排尾的握瓶的引线,一瞬间,七百名修道士,因受电击几乎同时跳起来,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口瞪目呆,诺莱特以令人信服的证据向人们展示了电的巨大威力2.导语:莱顿瓶就是简单的电容器,是电路的基本元件之一,在各种电子产品和电力设备中,有着广泛的作用。
教师:叙述,导入学生:集中精力,聆听第三章电容器第一节电容器与电容一、电容器:1.特性:储存电荷。
2.定义:被绝缘介质隔开的两个导体的总体。
(极板,介质)3. 充电:使两个极板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过程。
4.放电:两极板带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不带电。
12五、课堂例题讲解:(多媒体投影) 1.书本例1。
2.书本例2。
3.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保持电容器两极板与电池两极相连,电容器的C 、Q 、U 、将怎样改变?师生互动3六、小结,布置作业: 1.学生小结,老师指正。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哪些重要?2.作业:p56练习,补充一(多媒体投影)指导学生整理思路2. 第二课时第三章 电容器 第一节 电容器与电容 一、 电容器: 1.特性:储存电荷。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与定律1.1 电路的基本元素电源开关电阻电容电感1.2 电路的基本连接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1.3 欧姆定律电流(I)电压(V)电阻(R)1.4 功率与能量功率(P)能量(E)第二章:简单电路分析2.1 基尔霍夫定律电流定律(KCL)电压定律(KVL)2.2 电阻的测量伏安法欧姆表的使用2.3 电路的简化串联电阻的计算并联电阻的计算2.4 电路的功率分析电功率的计算电能的计算第三章:交流电路3.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交流电的定义交流电的表示方法3.2 交流电路的电阻分析电阻对交流电的影响电阻的阻抗计算3.3 交流电路的电容分析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电容的阻抗计算3.4 交流电路的电感分析电感对交流电的影响电感的阻抗计算第四章:磁路与变压器4.1 磁路的基本概念磁通量磁感应强度4.2 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构造4.3 变压器的特性变压器的变压比变压器的效率4.4 变压器的应用电压变换电流变换第五章:半导体基础5.1 半导体的基本概念半导体的定义半导体的分类5.2 PN结的形成与特性PN结的形成过程PN结的特性5.3 半导体器件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5.4 半导体电路的基本分析直流电路分析交流电路分析第六章:数字电路基础6.1 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数字电路的组成6.2 逻辑门电路与门(AND Gate)或门(OR Gate)非门(NOT Gate)与非门(NAND Gate)或非门(NOR Gate)6.3 逻辑函数与逻辑表达式逻辑函数的定义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逻辑函数的简化6.4 逻辑电路的设计半加器全加器译码器编码器第七章:触发器与计数器7.1 触发器的基本概念触发器的定义触发器的作用7.2 常见的触发器SR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D触发器7.3 计数器的基本概念计数器的定义计数器的作用7.4 常见的计数器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双向计数器第八章:模拟电子技术8.1 放大器的基本概念放大器的定义放大器的作用8.2 放大器的类型静态放大器动态放大器功率放大器8.3 放大器的分析方法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交流等效电路分析法8.4 反馈在放大器中的应用反馈的定义反馈的类型反馈的作用第九章:电力电子技术9.1 电力电子器件晶闸管整流器逆变器9.2 电力电子电路的应用电力控制电力调节电力转换9.3 电力电子技术的优势与挑战优势挑战9.4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发展历程未来发展趋势第十章: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与调试10.1 实验基本知识与技能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步骤数据处理与分析10.2 电工实验电阻测量电压与电流测量功率测量10.3 电子技术实验逻辑门电路测试触发器与计数器测试放大器测试10.4 综合实验与调试电路设计与搭建故障诊断与排除性能测试与优化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的电路简化与功率分析:理解和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简化方法,以及电功率的计算。
电工基础教案瞬态过程的基本概念
电工基础教案-瞬态过程的基本概念第一章:瞬态过程简介1.1 教学目标1. 了解瞬态过程的定义及其在电工学中的应用。
2. 掌握瞬态过程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1.2 教学内容1. 瞬态过程的定义及分类2. 瞬态过程的基本特征3. 瞬态过程在电工学中的应用举例1.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通过示意图、公式等方式直观展示瞬态过程的特点。
1.4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请学生举例说明瞬态过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并解答相关习题。
第二章:瞬态响应2.1 教学目标1. 了解瞬态响应的定义及其与瞬态过程的关系。
2. 掌握常用的瞬态响应分析方法。
2.2 教学内容1. 瞬态响应的定义及与瞬态过程的关系2. 常用的瞬态响应分析方法3. 瞬态响应在电工学中的应用举例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通过示意图、公式等方式直观展示瞬态响应的特点。
2.4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请学生举例说明瞬态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并解答相关习题。
第三章:RC电路的瞬态响应3.1 教学目标1. 了解RC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电工学中的应用。
2. 掌握RC电路的瞬态响应分析方法。
3.2 教学内容1. RC电路的基本概念2. RC电路的瞬态响应分析方法3. RC电路的瞬态响应在电工学中的应用举例3.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通过示意图、公式等方式直观展示RC电路的瞬态响应特点。
3.4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请学生举例说明RC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并解答相关习题。
第四章:RLC电路的瞬态响应4.1 教学目标1. 了解RLC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电工学中的应用。
2. 掌握RLC电路的瞬态响应分析方法。
4.2 教学内容1. RLC电路的基本概念2. RLC电路的瞬态响应分析方法3. RLC电路的瞬态响应在电工学中的应用举例4.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大学电工基础教案
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电工基础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教学目标:1. 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
2. 掌握电路元件的特性和参数,以及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3. 熟悉电路图绘制和电路分析的基本步骤。
4.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电路元件的特性和参数2.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3. 电路图绘制难点:1. 电路复杂问题的分析2. 电路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1. 电路的定义和组成2. 电路元件及其分类3. 电路的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4. 电路的串并联关系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介绍电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及其分类、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电路的串并联关系。
3.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电路元件1. 电阻元件: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2. 电感元件:线性电感、非线性电感3. 电容元件:线性电容、非线性电容4. 电路元件的参数:电阻、电感、电容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介绍电路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2. 讲解:讲解电路元件的种类、特性和参数。
3.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电路分析方法1. 欧姆定律的应用2.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3. 电路的等效变换4. 电路的叠加原理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介绍电路分析方法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的等效变换和电路的叠加原理。
3.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电路图绘制1. 电路图的符号2. 电路图的绘制规则3. 电路图的简化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介绍电路图在电路分析中的作用。
2. 讲解:讲解电路图的符号、绘制规则和简化方法。
3.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知识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1.2 欧姆定律的应用1.3 电路的基本元件1.4 串联和并联电路1.5 课堂练习: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第二章:直流电路2.1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2.2 直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2.3 电路的短路和开路2.4 直流电源和负载2.5 课堂练习:直流电路的应用实例第三章:交流电路3.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3.2 交流电的测量和表示3.3 交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3.4 交流电路的功率和效率3.5 课堂练习:交流电路的应用实例第四章:磁路与电磁感应4.1 磁路的基本概念4.2 磁场和磁通量的计算4.3 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4.4 电磁感应电动势的计算4.5 课堂练习:电磁感应的应用实例第五章:电器元件5.1 开关和继电器的原理与应用5.2 电阻器和电容器的选择和使用5.3 电感和电感器的原理与应用5.4 变压器的原理和结构5.5 课堂练习:电器元件的应用实例第六章:电工测量6.1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6.2 电能表和功率表的应用6.3 兆欧表和万用表的使用方法6.4 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6.5 课堂练习: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数据记录第七章:电路图识读与绘制7.1 电路图的基本要素和符号7.2 电路图的识读方法和技巧7.3 简单电路图的绘制7.4 复杂电路图的分析和绘制7.5 课堂练习:绘制一个简单的家用电器电路图第八章:安全用电与保护8.1 触电的危害和预防8.2 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8.3 电气火灾的预防与扑救8.4 触电急救和人工呼吸8.5 课堂练习:设计一个安全用电宣传海报第九章:电气设备的维护与检修9.1 电气设备日常维护的重要性9.2 常用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维护方法9.3 电气设备故障的诊断与排除9.4 常用电气元件的更换和调试9.5 课堂练习:模拟一个电气设备的故障检修过程第十章:电工技能综合训练10.1 电工工具和设备的正确使用10.2 电线电缆的敷设和接线方法10.3 常用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和调试10.4 电气设备的保护措施和故障处理10.5 课堂练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小型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安装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重点关注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完整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电工电子技术》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内容包括了解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掌握功率三角形的画法,以及计算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学会使用功率三角形进行交流电路功率的分析。
3. 能够正确计算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概念,功率三角形的画法及应用。
难点:交流电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交流电路演示板,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电工电子实验箱,交流电源,电表,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交流电路实例,引出交流电路功率分析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a. 介绍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概念。
b. 讲解功率三角形的画法及应用。
c. 演示交流电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电路搭建。
b. 学生通过实验箱测量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4. 例题讲解:a. 结合教材例题,讲解交流电路功率分析的方法。
b.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题,加深理解。
5. 随堂练习:a. 老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b. 老师对答案进行讲解,纠正学生错误。
六、板书设计1. 交流电路功率分析a. 功率因数b. 功率三角形c.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计算2.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给定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b. 分析交流电路功率因数对电路效率的影响。
2. 答案:a. 有功功率:P = UIcosφ无功功率:Q = UISinφ视在功率:S = UIb. 功率因数越接近1,电路效率越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交流电路功率分析的基本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存在误差。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电工基础教案使用教师:xxx教学重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认识电路1、了解电路的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和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2、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电动势、电流、电压、电位、电阻、电能、电功率。
、3、掌握、欧姆定律、最大功率输出定理,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1、“理想电路模型”概念的建立。
2、理解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概念。
3、理解、欧姆定律(全电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教学章节学时数电路!电流 6 电阻部分电路欧姆定律4 电能和电功率实训课 2本章总学时 12第二章简单的直流电路1、掌握电阻串联分压关系和并联分流关系。
2、学会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3、掌握万用表的应用。
《1、运用电阻串联分压关系和并联分流关系解决电阻电路问题。
2、熟练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3、应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简单的复杂电路。
教学章节学时数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阻串联电路 8 电阻并联电路电阻混联电路:习题课 1万用表电阻的测量 6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习题课 1本章总学时 16第三章复杂的直流电路1、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学会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简单的复杂电路(只含两个网孔)。
2、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3、掌握戴维宁定理及其应用@4、掌握叠加定理及其应用。
1、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学会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简单的复杂电路。
2、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3、掌握戴维宁定理及其应用教学章节学时数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 8}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习题课 2本章总学时 10第四章电容1、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2、掌握电容器串、并联的性质及等效电容的计算。
3、了解电容充电和放电过程,电容充放电过程'中能量转换规律。
1、理解电容的充放电过程。
2、初步建立交流电路的概念。
教学章节学时数电容器与电容 4 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电容器的连接 4 电容器中的电场能本章总学时 8第五、六章磁场与电磁感应|1、了解载流体与线圈产生的磁场,会用右手定则判断其磁场方向。
电工基础教案第三章4
S
R
+ uR -
i
uL uR iL
+
U0
+ US
I S= R
L
uL
iL
-
US -
uR
uL
t
0
(a)
(b)
τ越小过渡过程越快,τ越大过渡过程进行的越慢
2.RL电路的短接过程
图所示电路中,换路前L中已经储存了磁场能量,且电感中的
再求iR (): 利用换路后的电路求当t= 时的电阻中的电流 [在此时电感也相当于短路]
再求: =R/L 最后把求得的量代入上面公式中即可
说明:在具有电感的一阶电路中在求电感两端的电压uL(t),电阻上 的电压uR(t)和电流iR(t)时除了用上面的三要素方法来做之外, 还可以用其他的一些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求uL(t)的另一种方法:uL
再求: =R/L 最后把求得的量代入上面公式中即可
2.电感两端电压的公式:uL(t)=uL()+[uL(0+)- uL()]e-t/
先求uL(0+): 再求uL ():
据换路前的电路求出iL(0-)根据换路 定律 iL(0+)=iL(0-)求出iL(0+) 据换路后的电路求出各 电阻上的电流iR(0+) 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上 的电压 uR(0+) 再利用KVL等来求出电感两端的电 流uL(0+)
所以: uL(t)=uL()+[uL(0+)- uL()]e-t/
=0+[Us-0] e-t/ = Us e-t/
电工基础第三章的教案
(2)一个电流源与电阻的并联组合,可用一个电压源与电阻的串联组合来等效代 替。
条件:USISRS,R0RS 如下图。
四、举例 例 1:如图 3-18 所示的电路,已知电源电动势 US = 6 V,内阻 R0 = 0.2 ,当接 上 R = 5.8 负载时,分别用电压源模型和电流源模型计算负载消耗的功率和内阻消耗 的功率。
35
三、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内容:从一点出发绕回路一周回到该点时,各端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
U0 R1I1 + E1 R2I2 E2 + R3I3 = 0 上式也可写 R1I1 R2I2 + R3I3 = E1 + E2
2 对于电阻电路来说,任何时刻,在任一闭合回路中,各段电阻上的电压降代数和等
UUSIR0
例 2:如图 3-14 所示的电路,已知 E = 8 V,R1= 3 ,R2 = 5 ,R3 = R4 = 4 ,R5 = 0.125 ,试应用戴维宁定理求电阻 R5 中的电流 I 。
45
练习 小结 布置作业
1.戴维宁定理的内容。 2.应用戴维宁定理解题的步骤。 3.注意点。 习题(《电工基础》第 2 版周绍敏主编) 3.填充题(7)、(8)。 4.问答与计算题(5)、(6)。
应用叠加定理解题及几个注意点。
授课时数
2
教学难点
不能应用叠加定理计算功率。
课前复习
新课
习题(《电工基础》第 2 版周绍敏主编)
4.计算题(3),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的电流。
第三节 叠加定理
一、叠加原理
1.运用叠加定理可以将一个复杂的电路分为几个比较简单的电路,然后对这些比较简 单的电路进行分析计算,再把结果合成,就可以求出原有电路中的电压、电流,避免了对联 立方程的求解。
3电工基础第三章教案.doc
第三章电容器§3 — 1、电容器教学目的1、知道电容器的概念,认识常见的电容器,理解电容器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知道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的物理意义;影响平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掌握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记住平板电容器电容值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类比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授完。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I、复习导入:1、复习提问:叠加定理内容与应用条件。
2、导入新课:电容器是电路的基木元件之一,在电工和电子技术屮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电力系统中利用它可改善系统的功率因数;在电子技术中,利用它可起到滤波、耦合、隔直、调谐、旁路和选频等作用。
这节课我们就来介绍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II、讲授新课:—、电容器和电容1、电容器:(1)、电容器:指在电路屮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是由两个彼此绝缘乂相隔很近的导体电极屮间夹一层绝缘体(又称电介质)所构成。
(2)、电容器最基本的特性:能够存储电荷。
(3)、用途:具有“隔直通交叩勺特点,在电子技术中,常用于滤波、移相、旁路、信号调谐等; 在电力系统中,电容器可用來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
(4)、主要技术参数:电容量、允许误差、额定电压。
(5)、工作原理:把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分别接到电源的止负极上,电容器的两极板间便有电圧U,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定向运动,使得A板带有正电荷,B板带有等量的负电荷.电荷的移动直到两极板间的电床与电源电动势成骑虎相等时为止.这样在两个极板间的介质中建立了电场,电容器储存了一定量的电荷利电场能量.2、电容(1)、电容塑是衡量电容器储存电荷能力人小的一个物理量,简称电容,通常也川符号C表示。
(2)、含义:电容器任一极板所储存的电荷量,•两极板间电压的比值叫电容量,简称电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电容器§3-1、电容器教学目的1、知道电容器的概念,认识常见的电容器,理解电容器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知道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的物理意义;影响平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掌握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记住平板电容器电容值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类比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授完。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Ⅰ、复习导入:1、复习提问:叠加定理内容与应用条件。
2、导入新课:电容器是电路的基本元件之一,在电工和电子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电力系统中利用它可改善系统的功率因数;在电子技术中,利用它可起到滤波、耦合、隔直、调谐、旁路和选频等作用。
这节课我们就来介绍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Ⅱ、讲授新课:一、电容器和电容1、电容器:(1)、电容器:指在电路中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是由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电极中间夹一层绝缘体(又称电介质)所构成。
(2)、电容器最基本的特性:能够存储电荷。
(3)、用途:具有“隔直通交”的特点,在电子技术中,常用于滤波、移相、旁路、信号调谐等;在电力系统中,电容器可用来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
(4)、主要技术参数:电容量、允许误差、额定电压。
(5)、工作原理:把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极上,电容器的两极板间便有电压U,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定向运动,使得A板带有正电荷,B板带有等量的负电荷.电荷的移动直到两极板间的电压与电源电动势成骑虎相等时为止.这样在两个极板间的介质中建立了电场,电容器储存了一定量的电荷和电场能量.2、电容(1)、电容量是衡量电容器储存电荷能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简称电容,通常也用符号C表示。
(2)、含义:电容器任一极板所储存的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电压的比值叫电容量,简称电容。
用字母C 表示。
(3)、电容定义式为:UQ C = 式中 Q ——一个极板上的电荷量,单位是库[仑],符号为C ;U ——两极板间的电压,单位是伏[特],符号为V ;C ——电容,单位是法[拉],符号为F 。
(4)、物理意义: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大小(5)、单位换算:法拉,简称法,通常用符号“F”表示。
当电容器两端所加的电压为1V 时,若在任一极板上储存1C 的电荷量,则该电容器的电容量就是1F 。
实际应用常用的是较小的单位有微法(μF )和皮法(pF ): 1μF =10-6F1pF =10-12F二、平行板电容器1、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理论与实验证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极板的正对面积成正比,与两极板的距离与反比,并跟板间插入的电介质有关。
2、平行板电容器电容计算的数学表达式为dS C ε= 式中 ε——某种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单位是法[拉]每米,符号为F/m ; S ——极板的有效面积,单位是平方米,符号为㎡;d ——两极板间的距离,单位是米,符号为m ;C ——电容,单位是法[拉],符号为F 。
3、注意:(1)、对某一个平行板电容器而言,它的电容是一个确定值,其大小仅与电容器的极板面积大小、相对位置以及极板间的电介质有关;与两极板间电压的大小、极板所带电荷量多少无关。
(2)、不同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不同,真空中的介电常数用ε0表示,实验证明:οε=8.85×10-12F /m 其它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与真空中的介电常数的比值,叫做某种物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用τε表示οεετε=则οτεεε= (3)、并不是只有电容器才有电容,实际上任何两个导体之间都存在着电容。
【例1】将一个电容为6.8μF 的电容器接到电动势为1000V 的直流电源上,充电结束后,求电容器极板上所带的电荷量.解:根据电容定义式C=Q/U 则Q=CU=6.8×10-6×1000=0.0068(C)课堂练习:有一真空电容器其电容是8.2μF ,将两极板间的距离增大一倍后,其间充满云母介质,求云母电容器的电容.解:真空电容器的电容d S C 00ε= (1) 云母电容器的电容dS C 20εε=(2)(2)除以(1)得到20ε=C C 则C=⨯=2702C ε8.2μF =28.7μFⅢ、本课小结1、电容器的定义与基本特性2、电容的概念与定义公式3、平行板电容器公式与应用.Ⅳ、课余作业:课本P69小练习1、2、3、4.教学后记: §3-2、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教学目的1、了解电容器的参数。
2、了解电容器的种类及特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容器的参数.教学难点:电容器的种类及特点。
教学方法:类比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授完。
教具:瓷片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电解电容器、可调电容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Ⅰ、复习导入:1、复习提问: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公式、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2、导入新课:电容器的各类繁多,不同种类电容器的性能、用途不同,同一类的电容器也有许多不同的规格,要合理选择和使用电容器,就必须对电容器的参数有种类有充分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方面的问题。
Ⅱ、讲授新课:一、电容器的参数1、额定工作电压(1)、电容器的额定工作电压是指使电容器能长时间地稳定工作,并且保证电介质性能良好的直流电压的数值。
(2)、额定工作电压一般叫耐压。
(3)、电容器上所标的电压就是工作工作电压,一般直接标注在电容器外壳上。
(4)、如果把电容器连接到交流电路中,必须保证电容器的工作工作电压不低于交流电压的最大值,否则电容器会被击,造成不可修复的永久损坏。
2、标称容量和允许误差(1)、标称电容量是标志在电容器上的电容量。
(2)、电容器实际电容量与标称电容量的偏差称误差,在允许的偏差范围称精度。
精度等级与允许误差对应关系:00(01)-±1%、0(02)-±2%、Ⅰ-±5%、Ⅱ-±10%、Ⅲ-±20%、Ⅳ-(+20%-10%)、Ⅴ-(+50%-20%)、Ⅵ-(+50%-30%)(3)、一般电容器常用Ⅰ、Ⅱ、Ⅲ级,电解电容器用Ⅳ、Ⅴ、Ⅵ级,根据用途选取。
3、绝缘电阻(1)、直流电压加在电容上,并产生漏电电流,两者之比称为绝缘电阻。
(2)、当电容较小时,主要取决于电容的表面状态,容量〉0.1μF时,主要取决于介质的性能,绝缘电阻越小越好。
4、损耗(1)、电容在电场作用下,在单位时间内因发热所消耗的能量叫做损耗。
(2)、各类电容都规定了其在某频率范围内的损耗允许值,电容的损耗主要由介质损耗,电导损耗和电容所有金属部分的电阻所引起的。
5、频率特性随着频率的上升,一般电容器的电容量呈现下降的规律。
二、电容器种类和选用1、常用的各种电容器及其符号表示:(见课本P71图3-3)2、电容器的种类(1)、按照结构分三大类: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和微调电容器。
(2)、按电解质分类:有机介质电容器、无机介质电容器、电解电容器和空气介质电容器等。
(3)、按用途分有:高频旁路、低频旁路、滤波、调谐、高频耦合、低频耦合、小型电容器。
(4)、按制造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瓷介电容、涤纶电容、电解电容、钽电容,还有先进的聚丙烯电容等。
(5)、高频旁路:陶瓷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玻璃膜电容器、涤纶电容器、玻璃釉电容器。
(6)、低频旁路: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涤纶电容器。
(7)、滤波:铝电解电容器、纸介电容器、复合纸介电容器、液体钽电容器。
(8)、调谐:陶瓷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玻璃膜电容器、聚苯乙烯电容器。
(9)、低耦合: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涤纶电容器、固体钽电容器。
(10)、小型电容:金属化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聚苯乙烯电容器、固体钽电容器、玻璃釉电容器、金属化涤纶电容器、聚丙烯电容器、云母电容器。
3、电容器的选用在实际选用电容器时,不仅要考虑电性能要求,还应考虑它的体积、种类、重量及价格等因素;不仅要考虑电路要求,还应考虑电容器的使用环境。
总之,在选用电容器时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1)、首先应满足电性能要求,主要考虑电容量,允许误差和额定工作电压等指标是否达到电路要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过高造成浪费,过低不但达不到电路要求,而且不安全。
(2)、考虑电路要求和使用环境,如电力系统用以改善系统的功率因数时,应选择额定工作电压高,容量大的电力电容器;在谐振回路中,应选择稳定性高,介质损耗小的云母电容器或陶瓷介质电容器等;用于电源滤波时,应选用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
(3)、考虑装配形式,体积及成本等。
(4)、对电容器的型号及意义熟悉,这也是选用电容器的依据之一。
一般固定电容器的型号意义可查阅有关的手册,如某电容器型号为CZG型,则表示管状纸介质电容器,具体意义如下:C为主称(C表示电容器);Z为介质材料(Z代表纸介质);G为分类及特征代号(G表示管状)。
Ⅲ、本课小结1、电容器的参数。
2、电容的种类及特点。
Ⅳ、课余作业:课本P72小练习1、2.教学后记:§3-3、电容器的连接教学目的1、掌握并能应用电容器串、并联的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电容器串、并联的条件与特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容器串、并联规律与应用。
教学难点:电容器串、并联规律的推导过程与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授完。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Ⅰ、复习导入:1、复习提问:电容器的工作电压、标称容量和允许误差、电容器的选用原则。
2、导入新课:在上节内容中,我们学习了电容器的两个重要参数:电容量和耐压。
在实际工作中,选用电容器必须考虑它的电容量和耐压能力。
而电容器的容量和耐压都不是连续的(显示电容量和耐压值标称系列)。
当遇到单独一个电容器的电容量或耐压不能满足电路要求时,这时,可将若干个电容器作适当连接,以满足实际电路的需要。
Ⅱ、讲授新课:一、电容元件的串联1、定义:将几只电容器首尾依次相连,构成中间无分支的连接方式,称为电容器的串联。
如下图所示。
2、适用范围:当单独一个电容器的耐压不能满足电路要求,而它的容量又足够大时,可将几个电容器串联起来,再接到电路中使用。
3、电容元件串联使用时,有以下几个特点:(1)、电容器串联电路中,各个电容器所带电荷量相等,即 Q1=Q2=Q3=Q(2)、电容器串联总电压等于各电容器两端电压之和。
推导:利用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列出回路电压方程就可以得到 U=U1+U2+U3。
(3)、电容器串联时其等效电容的倒数等于各电容器电容的倒数之和。
推导:电路的总电容量C=UQ,再根据U=U1+U2+U3,就可以推出公式3211111CCCC++=再推广到n个电容器串联的公式:+++=3211111CCCC……+nC1当n个电容器的电容量相等,均为C0时,总电容C=nC电容器串联时总电容量减小了,这种情况相当于增大了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使电容量减小了,它与电阻并联情况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