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的思想 PPT
百舸争流的思想
![百舸争流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8895f4cb4daa58da1114a08.png)
运城 中学 政治组 杜小艳
学习目标:
2.1:
识记和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实践中坚持唯物 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2: 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 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知识体系: 是什么?
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 问题(物
() • A.不可知论
A
B.形而上学
•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
• 3、承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是南京 市委、市政府从南京实际出发,为全面展示南
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现代化都市的生机 和活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
大重大决策。这体现了( )
•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C
• B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
•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 探究4: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 材料一:王阳明,明朝哲学家,称自己的哲学为 “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即天地万 物的主宰,“心”决定并产生一切。
• 材料二: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 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所谓理与气,此决 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混沦,不可分开”; “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 单化了
近代形而上 ①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学唯物主 ②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
义
属性
①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 ②具有机械性、形而上 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 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
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
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 质具有能动作用;②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高中政治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 新人教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 新人教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936f35c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58.png)
(1)唯物主义者承认物质(存在)决定意识(思维), 但也追求精神的满足:
唯心主义者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但也不是不食人间烟 火。
(2)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本原,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优点、局限性
Ⅰ.古代朴 素唯物主 义
①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
只是一种猜测,没 有科学根据。把物
②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质归结于具体的物
质形态
Ⅱ.近代形 而上学唯 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 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 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 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具有机械性,形 而上学性和历史 观上的唯心主义 等局限性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是什么? 为什么?
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那么在哲学研究的 所有问题中有没有一个首先需要回答的基 本问题呢?
回答是肯定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
形——物质存在的东西 形神 神——意识思维的东西 之辩
形神之辩已经触及到形与神谁先谁后、谁决定
谁,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了。
1.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 对第一方
思即
存在决定思维
面的不同 回答是划
维 意 谁是本原 (唯物主义)
与识 存与
(谁决定谁)
思维决定存在
分唯物主 义和唯心 主义的唯 一标准
•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在 之物是不可认识的,是作 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感 觉或现象,但这个感觉和 现象却不是自在之物的真 实反映。
《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
![《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d4d596a8956bec0875e307.png)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精选ppt
5
二、唯心主义
1.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 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
心主义
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 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
一人骑二马
精选pptຫໍສະໝຸດ 151.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 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 学观点
D. 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2、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说法
人限于认识 能力只能认 识“自在之 物”引起的 感觉,不能 认识“自在 之物”本身
“庄子梦蝶” 于是庄子就思 考了这样的问 题;庄子到底 是蝴蝶还是人, 梦境与现实谁 是真实的。
精选ppt
14
笛卡儿
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 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 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 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 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 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正确的是
A. 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 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 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
总结
精选ppt
16
3.“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 子”,其意是指
百舸争流的思想
![百舸争流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afd7de5de518964bcf847c43.png)
1、唯物主义
划分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的唯一 标准(分歧):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物质和 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 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不可知论
休谟的不可知论:
• 一是关于物质对象 和上帝是否存在不 可知,另一个是关 于经验之间因果关 系(或普遍必然规律 )是否存在不可知。
康德的不可知论:
• 康德一方面承认意识之 外的客观世界是独立存 在的,即所谓“自在之 物”,并认为 自在之物 是一切感觉的源泉,这 是典型的唯物主义态度。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 在之物 是不可认识的, 是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 生的感觉或现象,但这 个感觉和现象却不是自 在 之物的真实反映。第二课来自一、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复习提问
1.什么是世界观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联系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 4.什么是哲学①②③
形神之辩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 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 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 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 不亡.范缜挺身而出,指出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他把肖子良等一帮王公 名流驳得哑口无言.
思考:你认为先有“形”还是先有“神”,二者 的关系应该怎样?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什么样 的哲学问题?
形——物质、存在的东西。 神——意识、思维的东西。
形神之辩
• 形与神谁先谁后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 • 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资料
![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d2cf1ad700abb68a982fb85.png)
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 关系问题。
注意: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 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 使用。
南北朝时,齐国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 集。他们迷信佛教,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官员 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 灭’。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 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消亡,则精神消失。
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不可知论
从生活实践看: 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从一切哲学研究看: 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 的三种基本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形态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 ②客观唯心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优点: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 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
A、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B、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 观是唯心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 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 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 需要有一种正确地揭示社会发展规 律的哲学来指导,这就为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创立,特别是历史唯物主 义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承认能正确 反映存在
否认正确反 映存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马克思说“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只有尚未发现的。”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的关系问题。
学生: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face619b84ae45c3a358c34.png)
唯物主义形态
基本观点
局限性或优点
1.世界的本质是 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
辨证唯物主义 物质:物质第一 本规律,反映了社会
和历史唯物主 性,意识第二性。 发展的客观要求,人
义
2.意识具有主观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能动性。
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不是科学的世界观,把哲学 上的物质等同于一种或几种物质具体形态,具有 猜测性、不系统性。
想一想
这里的“形”指什么,神指什么?
即人的形体,指物质 存在的东西。
即精神,指思维(意识) 现象。
议一议
你认为先有“形”还是先有“神”? 二者是什么关系?二者的关系又揭示了什 么哲学问题?
提示
形神关系问题即物质和精神关系问题, 是各学派争论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简言之,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思 维
谁决定谁
与
思维决定存在
存
(唯心主义)
在
的 关
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
系 问 题
思维能否正 确反映存在
(可知论) 否认能正确反映存在
(不可知论)
练一练
黑格尔——“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唯心 万物之本。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 唯心 的集合。
泰勒斯——水是万物之源。 唯物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息息相关。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回 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 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 着对其他问题的回答。
2014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2014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abc54b6848d7c1c708a145b5.png)
辨证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辨证的唯心主义
哲学中的 两个对子
唯心主义
其二 辨证法 (从属)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世界是什么(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世界怎么样(世界的状态)
辩证法的观点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 的观点 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 的观点。
A.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B.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C.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判断下列哪些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唯物主义 ②上帝七天创造世界。 唯心主义 ③存在就是被感知。 唯心主义 ④形存而神存,形谢而神灭。 唯物主义 ⑤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唯物主义 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唯心主义 ⑦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
物质和意识
谁是本原
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土 是世界的本原,五行相生相克,产生万物。 ②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王夫之明确提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 的物质实体,认为“气者,理之依也”,“阴 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④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创始人泰勒斯认为, 水是万物的始基,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 归复于水。
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 的哪种基本形态
1.世界的本原是一团火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 .世界一切运动都是从这地方到那地方,并 且都是原子在动
2013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精品课件:课时32 百舸争流的思想(共56张PPT)
![2013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精品课件:课时32 百舸争流的思想(共5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799e321647d27284b73511e.png)
课时32 │ 高考复习策略 高考复习策略
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以“哲学的派别”为主线, 立足哲学的基本派别,分析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及其 形态、唯心主义及其形态。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分析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基本特征与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课时32 │ 高考复习策略
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从整个教材来看,此单元作 为全书的起点,只有明确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才能 合理地认识唯物论、辩证法与唯物史观。在复习本单元过程中 把握唯物主义派别与唯物论的联系,唯物主义基本派别与辩证 法的联系,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与唯物史观的联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
考点1 │ 主干梳理 主干梳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问题, 思维 存在 简单地说,就是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问题。 意识 物质 【特别提示】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主观 与客观的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的______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 唯一 ________;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考点2 │ 主干梳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①积极意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 然科学意义上的______,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丰富和发 原子 展了唯物主义。 ②缺陷: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______的属性等同于 原子 物质的属性,并把世界的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因而具 有________、__________和历史观上的________等局限性。 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唯心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考点2 │ 典题例练
考点分课解读: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考点分课解读: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5a9a973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0.png)
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1 2
注重素质教育
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 能、品德等方面,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创新教育模式
鼓励教育机构创新教育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 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强化实践教学
教育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动手能力,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考点梳理
01 考点一
百舸争流思想的起源和背 景
0302 考点三
百舸争流思想的影响和意
义
04 考点四
百舸争流思想在当代的应
用和价值
备考策略
策略一
系统学习,全面掌握
策略三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策略二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策略四
模拟练习,提高应试能力
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百舸争流思想在现实生活中
04
的应用
商业竞争中的运用
鼓励企业创新
百舸争流思想鼓励企业在市场竞 争中勇于创新,不断推出新的产 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提升竞争力
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自身实 力,可以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抢占市场份额。
促进产业升级
百舸争流思想推动企业不断升级 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而促进整个 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模拟题三
分析百舸争流思想的影响和意义。
答案解析
百舸争流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思想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主要影 响在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创新,同时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意义在于强调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注重个体和社会的关系,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
哲学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百舸争流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ea832404a76e58fafab00390.png)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A、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细胞学说
B、自然科学基础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
C、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 有机统一 (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 观的有机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 性的统一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哲学认为:世界的本 质是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 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具有 主观能动性。
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优点、局限性
只是一种猜测,没 有科学根据。把物 质归结于具体的物 质形态 具有机械性,形 而上学性和历史 观上的唯心主义 等局限性
Ⅰ.古代朴 ①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 素唯物主 ②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义 Ⅱ.近代形 而上学唯 物主义
邓小平理论
中 国 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科学发展观
一脉相 承与时 俱进
考点一 哲学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 (1)在___________ (2)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 方向 ,决定着 性质 和_____ (3)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_____ 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那么在哲学研究的 所有问题中有没有一个首先需要回答的基 本问题呢? 回答是肯定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核心线索 一个内涵: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 一个分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 分歧 两个划分标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标准、划分可知论 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两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两种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三种唯物主义基本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产生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特征:
百舸争流的思想
![百舸争流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cc03a3b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8.png)
社会进步
社会进步中的百舸争流思想
社会进步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改革创新,才能实现持续发展。这种思想鼓励社会各界勇于探索、实践新的发展理 念和模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
社会进步中的包容与开放
百舸争流思想在社会进步中体现为包容和开放的态度。社会需要尊重多元文化、包容不同声音,同时也要开放思 想、接受新事物,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百舸争流的思想体现了开放、包容、创新和进取的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思 想之一。
历史背景
百舸争流的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竞 争思想,如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
在经济发展中,百舸争流的思想表现 为市场竞争与合作共赢的结合;在文 化交流中,表现为文化多样性与文化 创新的结合。
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市场化、 信息化等趋势的加速发展,百舸争流 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之一。
拓展生存空间。
社会变革
全球化进程
全球化进程将继续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联 系将更加紧密,推动世界经济繁荣。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 能力,为未来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城市化进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将成为人们生 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提高生活品质。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将不断完善,为弱势群体提供 更好的保障。
百舸争流的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
01
02
03
04
人工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 ,未来将有更多智能化应用出 现,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领域的突破将为医疗 、农业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
革,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新能源技术
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推 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实现可持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2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2](https://img.taocdn.com/s3/m/3ac05d2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f.png)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答题规范 选A。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考查获取及解读信
息的能力。科学家的实验表明世界是物质的,进一步论证了思维和
存在的同一性,故选A项。B项是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C项说
的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哲学源于人们
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它把物质归 结为自然科 学意义上的 原子,因而具 有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和历史观上 的唯心主义 等局限性
把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
(如人的目的、意 (如上帝、理
志、感觉、经验、念、绝对精神
心灵等)夸大为唯 等)看作世界
一的实在,当成本 的主宰和本原,
原的东西,认为客 认为现实的物
观事物以至整个 质世界只是这
关闭
③说明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正确;④说明了世 界的本原是原子,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正确;①说明了人的主观感觉是 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②说明了客观理念通过模仿,分有了关闭 现B 实世界,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排除。故选B项。
解析 答答案案
-6-
3.(2019·天津)下列选项与漫画《心病》的哲学寓意最贴切的是 ()
即二者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
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
的问题。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关于“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
百舸争流的思想
![百舸争流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095902dcfc789eb172dc899.png)
(2)一切唯心主义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都是错误的, 但就其某些部分而言,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 借鉴意义。因此,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 不能对所有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
(P15,“二元论”的错误)
二元论
——如同一人骑二马
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 自独立的本原:物质和精神。
③④⑥⑦属于唯心主义
1.下列有关哲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
D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
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的这句话主要说 明了( ) A.哲学的智慧来源于认识自然界的活动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古谚语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 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P11 农民种植 什么? 思维 企业制定 产品价格 气候,土地,种子,市场供求
客观情况(存在)
生产成本,产品供求
从实际出发
符合 主
人们的 思想如: 理论、 计划、 思想、 观点等 客
3、不彻底性:即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 领域中去,社会历史观仍然是唯心主义,把人的思想 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又有了进一 步的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物理学领域的两 大发现。其一是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镭
惰性气体氦
0氡
其二是电子的发现。这一发现表明原子不 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其中还有电子这一更小的 微粒,而且电子可以随着自身速度变化而变化。
高二政治课件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新必修4
![高二政治课件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新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f619b427a58da0116d174936.png)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一种唯物
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有什么优
点和局限性?
第二十一页,共45页。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A、合理性: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丰富和发 展了唯物主义。
B、局限性:不是科学的世界观 a.把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gàiniàn)混同于哲学
上的
物质概念(gàiniàn) b.缺少辨证思想(机械的)
一
律
漫画说明了
抓
什么(shén me)
紧 (zh
问题?
uā
jǐn)
抗
旱!
请领 导 (lǐnɡ
dǎo) 指示
第十一页,共45页。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guān xì)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 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yù dào)和无法回避 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问题(wèntí),是一切哲学 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wèntí)。
不可知论
3、世界上只有没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 事物。
可知论
第七页,共45页。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二)为什么思维(sīwéi)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
本1问.思题维?和存在的关系(guān xì)问题,是人们在生活 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要解决的共同问题:
C D E
“““世心存界外在包无即括物被一,感切心知的外” 整无体事,,它心不外是无由理任” 何神或任____何____人__(z唯唯wh__创_ǔ心_心éiyw主ì造主)ù义义的,
它过去、现在和将来(jiānglái)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
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9f88b119cc17552707220896.png)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 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 基本元素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的实践观基 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 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 一,是真正科学的、完备的、彻底的、实 践的唯物主义哲学。 ——它是这个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 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伟大的思想武器。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历史形态
(1)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 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 是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 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成世界的 本原。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 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 、 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 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 斯)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或者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 “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 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②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认为原于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 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B、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C、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 义等局限性。
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e58a508844769eae009ed95.png)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德国· 费尔巴哈: 1804~1872年 德国· 费尔巴哈:(1804~1872年) 德国古典哲学最后的一个伟大代表, 德国古典哲学最后的一个伟大代表,唯 物主义哲学家。 物主义哲学家。他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存在; 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但在社会 历史观方面是唯心的。 历史观方面是唯心的。
古希腊·柏拉图:世界由“理念世界” 古希腊·柏拉图: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 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 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 永恒不变, 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 共同观点: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共同观点:把客观精神(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 。 )看 世界, 世界, 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1)唯物主义与唯主义的根本观点及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与唯主义的根本观点及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本 的根本观点是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根本对立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 的根本观点是 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 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 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物 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法国·拉美特利: 法国·拉美特利:。“人是机器”。 人是机器” 人归根结蒂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 爬行的机器而已。人和动物的不同, 爬行的机器而已。人和动物的不同, 只不过是人比动物多几个齿轮、 只不过是人比动物多几个齿轮、多 几条弹簧
人教版必修4: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人教版必修4: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bd93583cc175527072208a9.png)
前言: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
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 (2011·吉林统考)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一论断指出了()A. 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 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 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百舸争流的思想
![百舸争流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1f6b3e5998fcc22bcd10de6.png)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划分的唯一标准 思维(或意识)和存在(或物质)何者为本 原。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基本观点
认为物质是本原,
意识是派生的,先 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认为意识是本原,物
质依赖于意识,不是 物质决定意识,而是 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形”和“神”
哲学的基本问题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翰生 博士散步,讨论“存在就是被感 知”的问题,不小心碰上了一块 石头。 约翰生博士便问道:“在碰 到这块石头、产生痛觉以前,它 是否存在?”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
你认为这块石头在你碰到之前,你产生痛 之前存不存在?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局限性:
(1)只是猜测,没有科 学依据。(2)把物质归 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常见观点
进步: 评价
认为原子及其属性都是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 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 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 色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 局限性: 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 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 (1)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 就是物质的属性。 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 意义上的原子。 所造成的。 (2)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人之 性也,可以知, 物之理也。 荀 子
这是说,人(主体)有认识的能力(能知),物(客 体)有可认识的性质(所知)。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 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18世纪英国)休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基
本 课 主 要 依 据 2017 版 新 课 程 标 准 以“哲学有什么用”为议题展开。
本
概
本着活动性课程体系建设,主要通
况
过学生参与分享自己找到的生活中 充满智慧的哲理故事,感悟哲学的
基本问题。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内容提要
1 生活中的唯物主义哲理故事 2 生活中的唯心主义哲理故事 3 总结辩论哲学的基本问题
4 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哲学观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甲组成员展示生活中的唯物主义哲理故事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我以及世界是客 观存在的,独立 于你界的本源是物质)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乙组成员展示生活中的唯心主义哲理故事
只要闭上眼睛,世界 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
(谁为第一性)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世界是依附我的意识 而存在的,只要我不 去想,它就不在
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辩论赛
哲学的本源是什么
甲组认为是物质 乙组认为是意识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辩论赛结果
1.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或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或意识决定物质。
总结为:甲组胜利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