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差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差异》

英语

2012年9月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差异》

班级:英语

姓名:自古,东西方文明就存在着巨大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这种差异已经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从每一个可能的角度影响着世界的文明进程,也使东西方文明拥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呈现出了巨大的差异。那么,东西方文明背后的自然观都是什么?它们有哪些不同?这些自然观怎样形成的呢?

一、什么是“自然观”?

首先需要搞清楚自然观的定义,自然观就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系统的体系,包含了很多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存在、演化的根本观点,比如,“自然是什么?”“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什么?”“自然可以怎样影响人类?”“人类应该如何面对自然?”等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1

二、东西方自然观都有什么?

(一)中国古代的自然观

1、神话和巫术——原始自然观

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幻想的形式,按照自己的心理和愿望,对自然和社会潜在力量所进行的描摹、解释和传述的故事。其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神话的涵盖范围非常广,然而就今天所需要提及的为创世神话。是神话的主体部分。大体上在新石器时代;就社会形态上而言,大约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后期。

1)汉文古籍与口头流传的创世神话

如《三五历记》记载的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与《述

异记》中盘古化生万物的故事,还有女娲补天,夸

父追日等故事。

1摘选自百度百科“自然观”词条/view/50583.htm

2)少数民族文献经书与口头的创世神话

如:彝族的《彝书》、傣族的《论傣族诗歌》等2

2、阴阳五行说3

阴阳五行说,可分为阴阳说与五行说,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说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

1)阴阳学说

阴阳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它认为阴

阳两种相反对的气是天地万物泉源。阴阳

相合,万物生长,在天形成风、云、雷、

雨各种自然气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

大地形体,在方位则是东、西南、北四方,

在气候则为春、夏、秋、冬四季。

天之四象,人有耳、目、口、鼻为之

对应;地之四象,人有气、血、骨、肉为之对应;人又有三百六十骨

节以应周天之数;所以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肢,指节可以观

天、掌纹可以察天、地、人合一。发展到后来,甚至某命理师屈指一

自,一看掌纹,能断出凶吉。

2)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

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

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

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别人纳人这五

大类的范畴。

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

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

火、土五种神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

信五种德性。古代人认为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之

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有了变化、志上

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迷这色彩

十分浓厚的占星术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为厘论基础衍生而来的。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2部分摘自百度文库/view/b2e694196bd97f192279e9f7.html

3本部分主要摘选自百度百科“阴阳五行说”词条/view/103389.htm

《尚书·洪范》:五行——水、火、木、金、土。相生相克与循环观。

五行无常胜《墨经》阐明了五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

3、道家自然观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主旨是崇尚自然,反

对对自然的干预,追求对自然本性的顺从。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

地、天都统一于“道”,而“道”又是自然的, 人应

当顺应自然, 不可有意作为。老子反对人为, 所以菲

薄智识技巧。老子自然观的中心是“抱朴”, 返朴归

真是他的理想境界。庄子则将天人对举, 并赞叹自然

之伟大, 悲悯人类之渺小。《庄子•外篇》云:“有天道, 有人道。无为而尊者, 天道也; 有为而累者, 人道也。”天道为尊, 人道有累, 庄子主张“不以心捐道, 不以人助天”, 即不以人力改变自然, 这与欧洲近代自然观是迥然而异的。庄子认为,真正有修养的圣人是不参与大自然的造化过程的, 而是安然地随顺自然, 任变而终, 这就是人与天为一, 如果硬要有所作为, 终究会有不良的结果。道家的天人合一学说是消极无为的, 在天人关系上, 只见于天而无见于人, 尊天抑人是显而易见的,但是, 庄子明确提出天与人应统一起来,主张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 这表明其消极无为的思想又不乏合理的因素。

4、儒家自然观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比道家积极得多。道家的天

人合一说完全取消了人的能动性, 顺自然无所为。儒

家的天人合一说虽然也以天为本, 却不否定人的独立

存在, 而是主张积极有为,“天行健, 君子自强不息”,

以积极的入世态度来追索天与人的相通之处, 以求天

人之间的协调、和谐与一致。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

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认为人与天相通, 人的善

性是天赋的, 认识了自己的善性便能认识天, 人与天

地万物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要求通过主体内心和本性的探索, 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天人合一境界。北宋张载提出气一元论的主张,宋程明道认为人与世界本是一体,“天人本无二, 不必言合”,宋明理学中理学一派的代表朱熹说:“理也者, 形而上之道也, 生物之本也”,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王阳明认为:“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 其发窍之最精处, 是人心一点灵明。”都是从人伦道德意义上阐发天人合一思想, 把它作为一种人生哲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