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类杀菌剂 的特点
(完整版)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
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特点:广谱----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许多种病原真菌有很高的活性,但对卵菌类无活性;高效----药效高、用药量减少、仅为福美类和代森类杀菌剂的1/10-1/5;持效期长----叶面15-20天,种子处理80天左右,土壤处理100天,均比一般杀菌剂长,且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延长;内吸输导性好,吸收速度快,施药2小时后三唑酮被吸收的量已能抑制白粉菌的生长;具有强的预防保护作用,较好的治疗作用,熏蒸和铲除作用。
(1)三唑酮:粉锈宁,三唑类杀菌剂,对白粉病、锈病、黑穗病有特效。
三唑酮是高效、持效期长的内吸性强的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铲除、熏蒸作用,作用机理: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
(2)戊唑醇:三唑类杀菌剂,内吸性强、在作物体内向顶传导,杀灭作物体内的病菌。
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可防治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病菌。
※禾谷类作物病害: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小麦白粉病、锈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黑穗病※果树病害: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香蕉叶斑病(3)腈菌唑:三唑类杀菌剂,杀菌谱广,内吸性强,对病害具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
※苹果、梨黑星病、苹果和葡萄白粉病、※小麦白粉病、麦类的腥黑穗病、散黑穗病、※黄瓜白粉病(4)丙环唑: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具有内吸性,可被作物根、茎、叶吸收,并能在植物体内向顶输导,抑菌谱较宽,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中许多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但对卵菌病害无效。
持效期一个月左右。
※麦类病害:小麦白粉病、条锈病、颖枯病、大麦叶锈病、网斑病、燕麦冠锈病、小麦全蚀病※果树病害:葡萄白粉病、炭疽病※蔬菜病害:瓜类白粉病、菜豆锈病、番茄白粉病、韭菜锈病、辣椒褐斑病、叶枯病※花生叶斑病(5)氟硅唑:三唑类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渗透性强,可防治子囊菌、担子菌、部分半知菌引起的病害。
三唑类杀菌剂如何科学使用 三唑类杀菌剂使用技巧
三唑类杀菌剂如何科学使用三唑类杀菌剂使用技巧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内吸传导性强等特点,是目前生产上使用面很广的一类杀菌剂,但是很多农友因为不注意正确的使用技巧,导致作物药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那么三唑类杀菌剂如何科学使用呢?下面火爆农资招商网就为大家整理一下三唑类杀菌剂科学使用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唑类杀菌剂如何科学使用三唑类杀菌剂它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甾醇的合成达到抑菌和杀菌的作用。
它是针对真菌性病害的药剂,真菌的细胞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大多数真菌的细胞壁中,以几丁质和葡萄糖为骨架,里面填充着来源于细胞膜分泌的各种多糖类和糖蛋白类物质。
和其他生物不一样的是,真菌的细胞膜中含有大量的麦角甾醇,而三唑类杀菌剂就是抑制真菌细胞膜中这些麦角甾醇的合成,因此防治真菌性病害效果好,但对细菌、病毒等病原菌造成的作物病害无效。
三唑类杀菌剂要掌握使用时期。
不能在作物生长早期使用,比如禾本科作物分蘖之前或阔叶作物花芽分化之前,在这一阶段使用对作物生长会带来不利影响。
如造成作物顶端生长缓慢,使作物植株的节间缩短等。
一般来说,禾本科作物相比阔叶作物对三唑类杀菌剂的耐性更强一些,三唑类杀菌剂可以抑制作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过早使用不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在防治水稻的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真菌性病害时,水稻抽穗前后要注意慎用三唑类杀菌剂。
因为施用后可被水稻迅速吸收并在体内传导,且持效期一般可达20天左右,在通常剂量下对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它们特别适合在水稻拔节前或拔节初期使用,如果在水稻抽穗前后,使用三唑类杀菌剂超量或连续使用,特别是在施药后短期内遇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时,可能引起抽穗困难,结实率下降,产量降低。
不同的三唑类杀菌剂对作物的生长抑制作用水平是有差异的。
不同的三唑类杀菌剂品种防治谱有不同。
如丙环唑主要用于作物的叶斑病、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叶霉病等;戊唑醇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立枯病、根腐病、叶霉病及各种斑点病等,特别是对茄果类蔬菜的叶部斑点病,防治效果好;氟硅唑对作物的白粉病、黑星病、叶斑病、锈病等防治效果好,它的持效期长,渗透性强,容易产生累积毒性,因此施用间隔时间需在10天以上。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triazolefungicides)为有机杂环类化合物,是七十年代以来发展的一类高效杀菌剂。
三唑酮是国内第一个商品化的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酮问世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应用历史。
由于其对作物多种病原菌具有高效、内吸、广谱的作用,而成为目前应用范围广、使用方法灵活、防治效果好、最具开发应用潜力的一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的多种病害,如危害叶部的锈病、白粉病,危害根部的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以及危害穗部的黑穗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综观小麦病害的化学防治历史,可以说,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虽然麦田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小麦病害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加重,但随着三唑类杀菌剂在各小麦产区的广泛应用,对控制小麦病害危害、降低损失和保障小麦丰产丰收以及小麦病害化学防治水平的提高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1三唑类杀菌剂的研制和开发三唑类杀菌剂第一个商业化的产品—三唑酮,首先由德国拜耳公司于1974年研制成功,该公司于七十年代还开发了三唑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住友公司和瑞士诺华公司分别开发出了烯唑醇和丙环唑。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拜耳公司将其率先研制开发的戊唑醇投入市场。
上述5种药剂是目前国内常用的防治小麦病害的三唑类杀菌剂,尤以已国产化的三唑酮、三唑醇和烯唑醇应用普遍。
目前,意大利Isagro公司、美国氰胺公司和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又分别研制开发了氟醚唑(tetraconazole)、羟菌唑(metconazole)、环菌唑(triticonazole)等新型的三唑类化合物,这些新近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除对禾谷类作物锈病、白粉病有活性外,对纹枯病等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且持效期长,与常用的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很大,且大多含氟。
2三唑类杀菌剂的防病增产机理2.1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众所周知,三唑类杀菌剂除有显著的防病治病效果外,对植物的生长亦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在三唑类杀菌剂的开发应用初期即被人们所认识,基于这种认识将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显著的三唑类化合物一多效唑(Paclobutrazol,商品名PP333)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而广泛应用。
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
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1.高效性:三唑类杀菌剂对多种真菌和病原体具有高度的杀菌活性,能够迅速控制病害的扩散和发展。
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真菌体内特定酶的活性,阻断其生长和繁殖。
2.广谱性:三唑类杀菌剂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杀灭作用,包括霜霉病、锈病、炭疽病等。
因此,在农业和园艺中使用三唑类杀菌剂可以控制多种病害,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3.持效性:三唑类杀菌剂具有较长的持效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提供持续的病害防治效果。
这是因为该类杀菌剂在植物体内可以通过吸收和转运分布到各个部位,包括叶片、茎和果实,从而保护整个植株免受病害的侵害。
4.系统性: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类内吸性杀菌剂,能够通过植物的根部或叶片进入植物体内,被整个植物系统性地吸收和运输。
这种系统性的特点使得三唑类杀菌剂能够防治内螨、黑斑病、早疫病等植物内部感染的病害。
5.兼有防治和抗性管理功能:三唑类杀菌剂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已经感染的病害,同时也具有植物的抗性诱导能力。
这是因为三唑类杀菌剂可以通过调节植物的生长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植物的免疫力。
6.对环境和生态友好:三唑类杀菌剂在土壤中具有较低的毒性和残留性,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
此外,该类杀菌剂对非目标生物的毒害作用也较小,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7.抗性发展风险较低:目前,三唑类杀菌剂在农业上广泛应用,但由于该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较为复杂,对病原真菌的多重靶点有作用,因此病原菌对该类杀菌剂的抗性发展风险相对较低。
这一特点使得三唑类杀菌剂可以长期作为一种有效的病害防治工具使用。
综上所述,三唑类杀菌剂具有高效性、广谱性、持效性、系统性、兼有防治和抗性管理功能、对环境和生态友好以及抗性发展风险较低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三唑类杀菌剂成为农业和园艺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病害防治工具,为种植者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可靠的农药选择。
几种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龙源期刊网 几种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注意事项作者:来源:《农村百事通》2015年第24期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广谱性、高效性、内吸传导性强等特点,具有作物显著的防治病害效果,是目前使用面较广的一类药剂。
但因其制剂的不同,其特点及使用效果也有差异。
本文为大家简单介绍几种常用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注意要点,避免用药不合理导致药害发生。
1.丙环唑。
丙环唑对作物的叶斑病、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锈病、叶霉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它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25%乳油,使用时要注意其浓度不能超过3000倍,否则容易发生药害。
丙环唑在高温下不稳定,使用时温度最好不要超过28℃,储存温度不得超过35℃。
它的持效期在1个月左右。
2.戊唑醇。
戊唑醇对作物的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立枯病、根腐病、叶霉病和各种斑点病的防治效果都较为明显,尤其是对茄果类蔬菜的叶部斑点病,防治效果较好。
它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25%可湿性粉剂和43%悬浮剂, 25%可湿性粉剂安全使用倍数在1500~2500倍,43%悬浮剂的安全使用倍数在3000~4000倍。
3.氟硅唑。
氟硅唑对作物的白粉病、黑星病、叶斑病、锈病等防效较好。
它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40%乳油,安全使用浓度在6000~10000倍。
氟硅唑持效期较长,渗透性强,容易产生累积毒性,建议间隔使用期在10天以上,并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4.苯醚甲环唑。
苯醚甲环唑对作物的白粉病、锈病、黑星病、叶斑病、蔓枯病、早疫病、立枯病、根腐病、叶霉病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苯醚甲环唑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10%水分散粒剂。
使用时,安全使用倍数在1000~1500倍。
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间隔期需保持在7天以上。
苯醚甲环唑不宜与铜制剂混用,否则会降低药效。
5.腈菌唑。
腈菌唑对作物的叶霉病、锈病、白粉病、黑星病等防治效果较好。
腈菌唑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25%、12.5%乳油和40%可湿性粉剂,所以购买时要注意其含量和剂型,避免用药过量。
三唑类杀菌剂腈菌唑组成结构、作用功能详解
睛菌嗖是美国罗门哈斯在1986年推出的三嗖类杀菌剂,主要对病原菌的麦角笛醇的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对子囊菌、担子菌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该剂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有一定刺激生长作用。
其具有强内吸性、药效高,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特点。
作用机制在1980年代,三嘤类杀菌剂的开发,因为戊嘤醇、己嘤醇等羟乙基三嘤类化合物的发现,出现了一个大的飞跃。
睛菌理就是在这个氛围中诞生的。
尽管睛菌嘤的分子结构上并不带戊嘤醇和己理醇上的羟乙基,但其杀菌活性一点也不差。
尤其是对各种作物上的白粉病和苹果梨树上的黑星病,防效非常突出。
睛菌嗖对核盘菌、链格抱菌、黑粉菌、锈菌、白粉菌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均有不错的防效。
月青菌理可以被植物组织吸收并在植株的导管内向顶传导,也就是说,喷施在植株下部叶片上的睛菌哩药剂可以随着蒸腾作用的拉力,传导至上部叶片。
但喷布在上部叶片上的药剂不能向下传导。
睛菌嗖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迸作用。
这可能是因为它并不像其他三嘤类杀菌剂那样对植物顶端赤霉素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这是在睛菌理的使用剂量正常的情况下,如果增加剂量,也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尤其在瓜类蔬菜的幼苗期。
和其它三嘤类杀菌剂一样,睛菌嗖属于数量级抗性杀菌剂,也就是说,病原菌对睛菌理的抗药性与其使用剂量大小有关。
因此,在严格把控使用剂量、次数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缓解抗药性的增加。
防治对象睛菌理是属于广谱内吸性强的杀菌剂,对发病农作物有保护和防治作用,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的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病害,适用于防治梨、苹果、坚果类、葡萄、花卉、水稻和麦类以及棉花等等的黑星病、白粉病、各色斑病、叶霉病、腐烂病、锈病等等病害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主要登记剂型有可湿性粉剂、乳油、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等。
种子处理可以防止小麦、大麦、玉米、棉花和水稻等作物的多种种传和土传病害。
也可用于储藏病害的防治。
特点睛菌理是一种常用的广谓低毒剂,持效期长,对作物,有一定刺激生长作用。
粉锈宁可以用来防治哪些蔬菜常见病害
粉锈宁可以用来防治哪些蔬菜常见病害
粉锈宁是一种高效、低残留的三唑类杀菌剂,具有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特点。
药剂被植物吸收后,能在体内传导,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能够抑制病菌附着胞及吸器的发育,影响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
粉锈灵又名三唑酮,对人畜低毒,对天敌、蜜蜂、鱼类及鸟类安全。
对多种作物的白粉病、锈病具有明显的防效。
防治:粉锈宁具有保护、治疗和根除作用,在蔬菜上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和锈病。
①防治瓜类白粉病,在病害发生初期,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
30-50ml或15%可湿性粉剂45-60克,对水喷雾。
一般年份施药1次,病重年份隔15-20天再施药1次。
②防治菜豆、豇豆、豌豆、辣椒白粉病,用15%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喷雾,或用20%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
③防治菜豆、豇豆、辣椒锈病,在病害发生初期,20%乳油
1000-1500倍液喷雾。
④土壤处理,每立方米用l5%可湿性粉剂12克,对温室土壤进行处理,可预防蔬菜白粉病,残效期60天。
注意事项:
①安全间隔期为20天。
②如误用引起中毒时,其症状一般为呕吐、激动、昏晕等,应立即找医生治疗。
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
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
作者:李明
来源:《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6年第09期
一、产品性能
该产品是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活性较高、内吸性较强、持效期较长,具有保护、治疗作用。
有效成分含量430克/升,剂型为悬浮剂。
二、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
1.梨树黑星病:在发病初期,对水制成3000~4000倍液,以每株喷液量2~
2.5千克喷雾,间隔7天,共施药2~3次。
2.苹果树斑点落叶病:在发病初期,对水5000~7000倍,以每株喷液量1.5~3千克喷雾,间隔7~10天,共施药2~3次。
3.防治稻曲病,每667平方米用药10~20毫升,建议在水稻破口前5~7天进行第一次用药,7~10天后再次施药。
4.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有雨,请勿施药。
三、注意事项
1.安全间隔期:在苹果和梨上最多施药次数为4次,安全间隔期为21天;在水稻上每季最多施用次数为3次,安全间隔期为35天。
2.必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使用时应有劳动防护措施,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不得吸烟、饮食。
3.本品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有毒,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
4.包装物不得挪作他用。
5.建议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
6.用过的容器应妥善处理,不可作他用,也不可随意丢弃。
7.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止接触本品。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triazole fungicides)为有机杂环类化合物,是七十年代以来发展的一类高效杀菌剂。
三唑酮是国内第一个商品化的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酮问世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应用历史。
由于其对作物多种病原菌具有高效、内吸、广谱的作用,而成为目前应用范围广、使用方法灵活、防治效果好、最具开发应用潜力的一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的多种病害,如危害叶部的锈病、白粉病,危害根部的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以及危害穗部的黑穗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综观小麦病害的化学防治历史,可以说,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虽然麦田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小麦病害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加重,但随着三唑类杀菌剂在各小麦产区的广泛应用,对控制小麦病害危害、降低损失和保障小麦丰产丰收以及小麦病害化学防治水平的提高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1 三唑类杀菌剂的研制和开发三唑类杀菌剂第一个商业化的产品—三唑酮,首先由德国拜耳公司于1974年研制成功,该公司于七十年代还开发了三唑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住友公司和瑞士诺华公司分别开发出了烯唑醇和丙环唑。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拜耳公司将其率先研制开发的戊唑醇投入市场。
上述5种药剂是目前国内常用的防治小麦病害的三唑类杀菌剂,尤以已国产化的三唑酮、三唑醇和烯唑醇应用普遍。
目前,意大利Isagro公司、美国氰胺公司和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又分别研制开发了氟醚唑(tetraconazole)、羟菌唑(metconazole)、环菌唑(triticonazole)等新型的三唑类化合物,这些新近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除对禾谷类作物锈病、白粉病有活性外,对纹枯病等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且持效期长,与常用的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很大,且大多含氟。
2 三唑类杀菌剂的防病增产机理2.1 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众所周知,三唑类杀菌剂除有显著的防病治病效果外,对植物的生长亦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在三唑类杀菌剂的开发应用初期即被人们所认识,基于这种认识将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显著的三唑类化合物一多效唑(Paclobutrazol,商品名PP333)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而广泛应用。
杀菌剂用途及特性
1、什么是三唑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化学结构上共同特点是主链上含有羟基(酮基)、取代苯基和1,2,4-三唑基团化合物。
这类药剂除对鞭毛菌亚门中卵菌无活性外,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活性,其作用机理为影响甾醇类生物合成,使菌体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
多年应用表明,尚未发现病原菌产生抗性。
20世纪70年代以三唑酮为代表进入农药市场,以其卓越药效展示了三唑类农药发展前景,其后相继开发了一系列活性结构,每个新品种出现都使用药量和防治谱有所改进。
三唑类农药除抑菌作用外,还对植物具有调节生理效能、改变结合基团、又得到杀虫、除草活性。
该类杀菌剂应用广泛,作用方式不同于以往杀菌剂,其生物活性很有潜力。
总之,以三唑为活性结构组份的化合物,随研究工作所深入进展,必将有更多新品种出现。
腈菌唑、烯唑醇、三唑醇和双苯三唑醇等均为近年来国内生产和应用的三唑;类新的杀菌剂品种2、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三唑类杀菌剂是20世纪70年代才问世的新杀菌剂类型,但却受到普遍重视,各大农药公司竞相开发,目前在国内被开发和推广使用的品种近20个,从市场看,仍以国产三唑酮的生产吨位最大,使用面最广,以三唑酮为主的复配混剂也多。
这些品种共有的特点如下。
(1)广谱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许多种病原真菌有很高的活性,但对卵菌类无活性。
能有效防治的病害达数十种,其中包括一些大的病害。
(2)高效由于药效高,用药量减少,仅为福美类和代森类杀菌剂的1/10~1/5。
麦类拌种用药量(有效成分)从每100千克种子用药100克降到30克,叶面喷施用药量减少到6~10克。
从而用药成本、药剂残留等问题均有所下降。
(3)持效期长一般是叶面喷雾的持效期为15~20天,种子处理为80天左右,土壤处理可达100天,均比一般杀菌剂长,且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延长。
(4)内吸输导性好吸收速度快,一般施药2小时后三唑酮被吸收的量已能抑制白粉菌的生长。
作物叶片局部吸收三唑酮后能传送到叶片的其他部位,但不能传至另一叶片,因而茎叶喷雾时仍应均匀周到。
三唑类杀菌剂
目前我国开发和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的种类、作用特点和应用价值摘要:三唑类杀菌剂是目前研究和应用中比较热点的一类杀菌剂,本文就目前三唑类杀菌剂在我国开发和使用情况及其种类、作用特点和应用价值做了简要概括。
关键词:三唑类杀菌剂种类作用特点应用价值一、引言1、三唑类杀菌剂的发展史三唑类衍生物作为杀菌剂已有悠久的历史,迄今为止已有众多的三唑类药物用于临床医药杀菌剂、农业应用杀菌剂等。
三唑类杀菌剂是指含有三氮唑的化合物。
作为农药杀菌剂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类有机杂环类化合物,是七十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类高效杀菌剂。
20世纪60年代中期,荷兰Philiph-Dupher公司开发出第一个1,2,4一三唑类杀菌剂—威菌灵,三唑类杀菌剂的相关研究受到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德国拜耳公司(Bayer)和比利时Janssen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报道了1一取代唑类衍生物的杀菌活性。
20世纪70年代,三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杀菌活性引起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拜耳公司研究人员发现,发现N-甲基碳上的取代基团可广泛地被其他基团所取代,而其生物活性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
人们通过取代基团的变换(如苯基可以被五元或六元杂环、各类型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酯、酮等官能团或桥苄基所取代),合成并筛选出一批具有杀菌活性的三唑类化合物。
其中包括活性很高的三唑基——O-,N-乙缩醛类化合物。
后来又开发了内吸性杀菌剂三唑酮、三唑醇等。
迄今为止,已开发的内吸性杀菌剂主要有三唑类、苯并唑唑类、嘧啶类、唑唑类、吗啉类等,其中最重要的内吸性杀菌剂是三唑类化合物。
已经问世并商品化的三唑类化合物有拜耳公司的氟三唑、三唑酮、三唑醇,Jenssen公司的乙环唑、丙环唑,英国CIC公司的多效唑(PP33)、苄氯三唑醇等。
九十年代初期研发的戊唑醇,最近研发出来的四氟醚唑、羟菌唑、丙硫菌唑、氟硅唑等。
新型的三唑类化合物,与常用的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很大,且大多含氟,除对禾谷类作物锈病、白粉病有活性外,对纹枯病等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且持效期长。
三唑酮的作用和用途
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适合室内养殖使用。
三唑酮被植物的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
对锈病和白粉病具有预防、铲除、治疗等作用。
对多种作物的病害均有效。
且对鱼类及鸟类较安全。
一般只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
此药物用药后叶片表面不残留痕迹,不污秽植物,不影响观赏性,渗透性好。
不仅对小麦、玉米、果蔬、花卉等作物的上锈病、白粉病均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同时对植物的生长亦有调节作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广谱杀菌剂之用途:1.种子处理大麦、小麦。
按每100千克种子拌有效成分20—25克,可防治散黑穗病、光腥黑穗病、网腥黑穗病、白秆病及苗期白粉病、根腐病、云纹病、叶枯病、全蚀玉米。
按每100千克种子拌有效成分50克,可防治米丝黑穗病。
高梁。
按每100千克种子拌有效成分40~60克,可防治高梁丝黑穗病、散黑穗病和坚黑穗病。
必须注意,采用湿拌法或乳油拌种时,拌匀后立即晾干,以免发生药害。
2.喷雾用三唑酮喷雾可防治多种作物的多种病害。
具体使用方法见表3-3。
在小麦条锈病流行年份,在小麦拔节初期用粉锈宁100 -150毫克/千克药液铲除或封锁发病中心,可有效控制病害的扩展蔓延和流行。
常发病田和易发病田每667米z用粉锈宁有效发分8~10克,对水喷雾,铲除越冬菌源,控制穗期流行。
偶发病田或晚发病田,穗期可每667米z用粉锈宁有效成分6—8克,对水50~80千克,叶面喷雾,保护顶部功能叶。
劲牛云商,是国内专业的第三方农资批发电商平台。
平台凭借商家入驻、平台担保、不赚差价、交易安全等优势已将全国优秀的农资渠道商和零售商纳入云商系统。
渠道商可以在云商平台进行渠道管理、商品信息及价格发布、收款审核和发货确认;零售商可通过云商平台进行海量农资商品浏览、线上付款和一键订货。
“海量农资,一件起批”,目前已有数万家农资零售商已经选择劲牛云商采购了。
欢迎广大农资零售商和专业合作社【点击使用劲牛云商】吧!。
三唑类杀菌剂
戊唑醇通用名:戊唑醇(Tebuconazole)其它名称:立克莠化学名:(RS)-1-(4-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分子量:307.8分子式:C16H22ClN3O结构式:烯唑醇氟硅唑英文通用名称:flusilazole商品名称:Nustar、Olymp、Punch、福星、克菌星分子量:315.4分子式: C16H15F2N3Si理化性质:本品为淡棕色桔晶固体,熔点:53℃,蒸气压为0.039mPa(25℃)溶解性:水900mg/L(pH:1.1)水900毫克/升(pH:7.8),在许多有机溶剂中>2kg/L。
对日光稳定,在310℃以下稳定。
中文名:氟硅唑;福星;克菌星;双(4-氟苯基)甲基(1H-1,2,4-三唑-1-基亚甲基)硅烷英文名:flusilazole;Punch;Nustar;Olymp;bis(4-fluorophenyl)methyl(1H-1,2,4-triazol-1-ylmethylene)silane;1-((bis(4-fluorophenyl)methylsiyl)methyl)-1H-1,2,4-triazole毒性LD50(mg/kg):毒性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1110毫克/公斤,雌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674毫克/公斤。
对皮肤和眼睛有轻微刺激作用,但无过敏性。
无致突变性,对人的ADI为0.001mg/kg体重。
性状:无色结晶固体。
纯品为白色结晶。
溶解情况:溶解性:水900毫克/升(pH值1.1),45毫克/升(pH值7.8),在许多有机溶剂中>2公斤/升。
用途:农用杀菌剂。
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真菌有效,对卵菌无效。
推荐用来防治苹果黑星病、白粉病,谷类眼点病,小麦叶锈病和条锈病。
田间试验表明,可防治谷类眼点病、小麦叶锈病和条锈病,谷类白粉病、小麦颖枯病和大麦叶斑病、苹果黑星病和白粉病、葡萄白粉病、花生叶斑病。
常见三唑类杀菌剂
常见的三唑类农药简介
一、三唑酮
简介三唑酮是第一个被广泛应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被植物各个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
作用机理比较复杂,主要是主要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三唑酮在某些病菌体内活性很强,但离体活性较差,对白粉病、锈病具有预防、治疗、铲除和熏蒸作用。
对多种作物病害如小麦云纹病、叶枯病、玉米圆斑病、黑穗病、凤梨黑腐病均有效果。
使用方法:可以适用于茎叶喷雾、处理种子、消毒土壤等多种方法,对鱼类和鸟类安全,对天敌和蜜蜂无害。
二、戊唑醇
戊唑醇杀菌性能与三唑酮相似,杀菌广谱,用量低并具有较强的内吸性。
应用: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内吸性,用于处理种子,可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也可在作物内向顶传导,杀灭作物内的病菌;用于全叶喷雾,可杀灭叶片表面和内部的病菌。
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病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与三唑酮类似,其生物活性比三唑酮和三唑醇高,使用表现为用药量低。
三、腈菌唑
是一种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三唑类杀菌剂,杀菌广谱,内吸性强,对病害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以喷洒,也可用于处理种子。
作用机理为抑制病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
四、丙环唑
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可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并很快的在作物体内向上传导。
丙环唑可以防治由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根腐病、白粉病、水稻恶苗病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卵菌病无效。
五、氟硅唑
氟硅唑是三唑类的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渗透性强,其作用机理是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
常见6种三唑类农药
常见6种三唑类农药真菌性病在农作物上发生比较多,比如常见的有:白粉病、锈病、水稻纹枯病、葡萄炭疽病、梨黑星病等,那么当下我们最常用的8种三唑类分别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烯唑醇、戊唑醇、腈菌唑、三唑酮。
一.苯醚甲环唑1.作用特点苯醚甲环唑为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同时也是三唑类安全性最高的之一。
防治的作物也非常广泛,可用于防治番茄、甜菜、禾谷类作物、水稻、大豆、园艺作物及各种蔬菜等。
2.防治病害:(1)梨黑星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10%水分散颗粒剂6000~8000倍液。
进行叶面喷雾,发病严重时期,适当增加浓度,可配置2500~4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2)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2500~3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病害高发时期,建议使用1500~2000倍液使用,进行叶片喷雾。
(3)葡萄炭疽病、黑豆病:建议使用2000~2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4)柑橘疮痂病:用2000~2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5)西瓜蔓枯病:每亩制剂50~80克,(有效成分5~8克)。
(6)草莓白粉病:每亩制剂20~40克,(有效成分2~4克)。
(7)番茄早疫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1000~1200倍液,发病高发期建议使用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二、丙环唑1.作用特点丙环唑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作用内吸性三唑类广谱型杀菌剂,可被根、茎、叶吸收,并很快的在植株体内传导,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亚门菌引起的病害,特别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苗病、纹枯病、香蕉叶斑病等病害具有特效。
2.防治病害(1)香蕉叶斑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1000~1500倍液,叶面喷雾。
建议使用2~3次,第二次喷药,时间间隔应为25天左右。
(2)葡萄炭疽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目的用于防护为主,建议使用浓度稍低一些可用2500倍液。
(3)花生叶斑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可用2500~3000倍液,间隔半个月喷雾2~3次。
三唑类杀菌剂及其中间体简析
三唑类杀菌剂(triazole fungicides)为有机杂环类化合物,化学结构共同特点是主链上含有羟基(酮基)、取代苯基和1,2,4-三唑基团。
三唑类杀菌剂是目前第二大杀菌剂类型。
这类药剂除对鞭毛菌亚门中卵菌无活性外,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活性。
同时三氮唑类杀菌剂同时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发现过程60 年代中期, 荷兰的 Philiph -Dupher 公司开发了第一个1 , 2 , 4 三唑类杀菌剂———威菌灵,但是随后出现的几个 1 , 2 , 4 -三唑类杀菌剂都因其较窄的抑菌谱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60年代末, 西德拜尔(Bayer)公司和比利时Janssen 药物公司首先报道了 1 -取代唑类衍生物的杀菌活性。
拜尔公司研究人员从一个结构假设出发研究唑类化合物的杀菌活性, 即在“生物体内凡能生成高反应性能的碳酰离子的化合物, 必然具有某种活性。
经生物鉴定验证 ,它对酵母和植物病原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试验结果表明, 当唑类成分主要是以咪唑和 1 , 2 , 4 -三唑为基本结构时 ,即使改变其取代基部分 ,并不丧失生物活性,并由此开发了代表性化合物氟三唑,已作为谷类和蔬菜白粉病防治药而应用。
70 年代,三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杀菌活性引起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 各大公司先后开发研究表明, 苯基可广泛地被其它基团所取代,其生物活性保持不变, 或更加提高。
这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极高, 以后就被开发成最具代表性的内吸性杀菌剂三唑酮和三唑醇等系列优秀品种。
在实践中, 人们发现, 有些三唑类化合物不仅具有杀菌活性, 同时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调节活性。
B¨uchel 等人首先报道了具有植物生长活性的三唑类化合物,在含 0.05 %时可使豆类增产40 %。
三唑衍生物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的发现使该类杀菌剂的研究更加活跃,各大公司先后开发并相继推出高效植物生长延缓剂PP333 ,植物生长抑制剂“抑芽唑”等三唑化合物。
三唑类杀菌剂作用特点与防治对象速查表
***
三唑类杀菌剂作用特点及防治对象速查表
品种作用机理和特点防治对象
氧环唑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内吸/传导木材防腐
氟环唑同上,广谱/保/治/铲/吸立枯/白粉/眼纹氟喹唑同上,保/治/吸白粉/锈病/菌核苯醚甲环唑同上,广谱/保/治/吸白粉/锈病/叶枯四氟醚唑同上,广谱/保/治/吸/长效白粉/锈病/黑穗戊唑醇同上,杀菌/壮苗,可混用白粉/锈病/黑穗氟硅唑同上,保护/治疗/内吸白粉/锈病/叶斑硅氟唑同上,保护/治疗/内吸白粉/锈病/叶斑三唑醇抑制赤霉素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保/治/铲/吸白粉/锈病/叶斑联苯三唑醇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保/治/铲/吸白粉/锈病/黑斑环丙唑醇同上,保/治/吸白粉/锈病/黑穗高效烯唑醇同上,保/治/铲/吸,活性高于烯唑醇
烯唑醇同上,保/治/铲/吸,子囊菌和担子菌特效白粉/锈病/黑穗
粉唑醇同上,保/治/铲/吸/熏,可铲除麦类白粉白粉/锈病/黑穗
己唑醇同上,保/治/吸,铲除子囊菌和担子菌病害白粉/锈病/褐斑丙硫菌唑同上,保/治/铲/吸,更广谱白粉/锈病/菌核
***
***
灭菌唑同上,种子处理,种传病害特效,持效4-6周锈病/黑穗
戊菌唑同上,内吸性好白粉/黑星
腈菌唑同上,长效,子囊菌和担子菌病害,刺激生长白粉/锈病/黑穗腈苯唑同上,保/治/吸多种作物病害
亚胺唑同上,广谱,保/治/吸/耐雨子囊/担子/半知菌糖菌唑同上,保/治/吸,枯萎/叶枯/白粉/黑星特效枯萎/叶枯/白粉/种菌唑同上,水稻种子处理恶苗/麻斑/稻瘟叶菌唑同上,超广谱,高活性,持效5~6周,内吸麦类病害特效
***。
丙环唑嘧菌酯标准
丙环唑嘧菌酯标准
一、化学成分
丙环唑嘧菌酯是一种由丙环唑和嘧菌酯复配而成的广谱性杀菌剂。
其中,丙环唑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嘧菌酯是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二、物理性质
丙环唑嘧菌酯的外观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具有轻微的刺激性气味。
该产品在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在水中易溶,在有机溶剂中微溶。
三、纯度
丙环唑嘧菌酯的纯度应符合相关标准,其中丙环唑和嘧菌酯的含量应分别在规定的范围内。
纯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防治效果。
四、生物活性
丙环唑嘧菌酯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在适宜的浓度下,该产品能够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同时,该产品还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传导性,能够有效地穿透病原菌的细胞膜,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五、安全性
丙环唑嘧菌酯对人类和动物低毒,对环境友好。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同时,应按照规定的浓度和使用方法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滥用。
总之,丙环唑嘧菌酯作为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安全性,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杀菌剂之一。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三唑酮的作用是什么
三唑酮的作用是什么
三唑酮属于低毒性杀菌剂,对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在试验剂量内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鱼类毒性中等,对蜜蜂和鸟类无害。
本文为大家讲解三唑酮的作用是什么。
三唑酮的作用特点
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
被植物的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
对锈病和白粉病具有预防、铲除、治疗等作用。
对多种作物的病害如玉米圆斑病、麦类云纹病、小麦叶枯病、凤梨黑腐病、玉米丝黑穗病等均有效。
对鱼类及鸟类较安全。
对蜜蜂和天敌无害。
三唑酮的杀菌机制原理极为复杂,主要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因而抑制或干扰菌体附着孢及吸器的发育,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
三唑酮对某些病菌在活体中活性很强,但离体效果很差。
对菌丝的活性比对孢子强。
三唑酮可以与许多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等现混现用。
三唑酮的作用对象
三唑酮对锈病、白粉病和黑穗病有特效,对玉米、高粱等黑穗病、玉米圆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三唑酮的作用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三唑酮可与碱性以及铜制剂以外的其他制剂混用。
拌种可能使种子延迟1-2天出苗,但不影响出苗率及后期生长。
药剂置于干燥通风处。
无特效解毒药,只能对症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
特点:广谱----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许多种病原真菌有很高的活性,但对卵菌类无活性;高效----药效高、用药量减少、仅为福美类和代森类杀菌剂的1/10-1/5;持效期长----叶面15-20天,种子处理80天左右,土壤处理100天,均比一般杀菌剂长,且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延长;内吸输导性好,吸收速度快,施药2小时后三唑酮被吸收的量已能抑制白粉菌的生长;具有强的预防保护作用,较好的治疗作用,熏蒸和铲除作用。
(1)三唑酮:粉锈宁,三唑类杀菌剂,对白粉病、锈病、黑穗病有特效。
三唑酮是高效、持效期长的内吸性强的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铲除、熏蒸作用,作用机理: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
(2)戊唑醇:三唑类杀菌剂,内吸性强、在作物体内向顶传导,杀灭作物体内的病菌。
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可防治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病菌。
※禾谷类作物病害: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小麦白粉病、锈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黑穗病
※果树病害: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香蕉叶斑病
(3)腈菌唑:三唑类杀菌剂,杀菌谱广,内吸性强,对病害具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
※苹果、梨黑星病、苹果和葡萄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麦类的腥黑穗病、散黑穗病、
※黄瓜白粉病
(4)丙环唑: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具有内吸性,可被作物根、茎、叶吸收,并能在植物体内向顶输导,抑菌谱较宽,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中许多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但对卵菌病害无效。
持效期一个月左右。
※麦类病害:小麦白粉病、条锈病、颖枯病、大麦叶锈病、网斑病、燕麦冠锈病、小麦全蚀病
※果树病害:葡萄白粉病、炭疽病
※蔬菜病害:瓜类白粉病、菜豆锈病、番茄白粉病、韭菜锈病、辣椒褐斑病、叶枯病
※花生叶斑病
(5)氟硅唑:三唑类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渗透性强,可防治子囊菌、担子菌、部分半知菌引起的病害。
防治梨黑星病、对苹果轮纹烂果病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防治黄瓜黑星病、蔬菜白粉病,小麦锈病、白粉病、颖枯病和大麦叶斑病
(6)腈菌唑:三唑类内吸杀菌剂,能阻止已发芽的病菌孢子侵入作物组织,抑制菌丝的伸长。
桃树褐斑病、苹果黑星病、梨树黑星病、黑斑病、禾谷类黑粉病、腥黑穗病、麦类锈病、对禾谷类白粉病无效。
菜豆锈病、蔬菜白粉病(7)亚胺唑:广谱性三唑类杀菌剂,能有效的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对藻状菌无效。
机理主要是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破坏细胞膜的形成,到致病菌死亡,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梨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葡萄黑痘病、葡萄白粉病、麦类黑穗病
(8)苯醚甲环唑:苯环唑,三唑类内吸杀菌剂,杀菌谱广,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孢属、尾孢霉属、刺盘孢属、球座菌属、茎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菌、白粉菌、锈菌和某些种传病害具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对作物安全。
※果树病害:梨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葡萄炭疽病、黑痘病、西瓜炭疽病、蔓枯病、
※蔬菜病害:大白菜黑斑病、辣椒炭疽病、番茄早疫病、
※麦类病害:小麦腥黑穗病、根腐病、纹枯病、颖枯病、小麦全蚀病、条纹病、白粉病
※其它:大豆根腐病、棉花立枯病、
(9)四氟咪唑:分子结构中含氟,活性谱广、高效、持效期长达4-6周,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能。
防治由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菌属、核腔菌属、壳针孢属,草莓白粉病、小麦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