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评课稿
面积教学评课稿

面积教学评课稿这是面积教学评课稿,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面积教学评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物体的表面,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教学重点:使学生真正理解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教具准备:卡纸若干、眼罩、毛线绳、桔子、长方体教具学具准备:不同形状的小卡片若干、卡纸若干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引出“面积”同学们,这是?对了!我们最熟悉的数学书。
那今天这节课的数学学习,就从我们的数学书开始。
拿起你的数学书,伸出你的小手,从边缘开始,学着老师的方法,来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现在放下数学书,还像刚才那样,摸一摸课桌的表面,大家看!这是什么?谁来摸一摸它的表面?同学们,你还对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感兴趣呢?用你的小手摸一摸,看看能不能有所发现。
生汇报自己摸面的感受(发现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弯曲的。
发现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在数学上,物体表面的大小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
二、创设活动探究新知(一)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面积含义同学们,那我们现在可不可以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那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那谁来说一说你刚才摸的物体,表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呢?1、摸一摸接下来,老师想进行一个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请同学上来,蒙上眼睛摸两个面,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一下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2、画一画——补充“面积”含义现在老师把刚才他摸的这个面画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它是不是一个封闭图形呢?刚才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那现在我们可不可以说,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呢?当然可以!那现在我们就可以说,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面积的认识评课稿

面积的认识评课稿面积的认识评课稿“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面积单位教学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本节课上李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目标要求的内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实施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呈现如下一些特点。
一、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本节课上,陈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首先结合学生自己找的身边的具体实例,通过找一找图片中的物体的面、摸一摸桌子的面的动作等活动,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其次通过找长方形、正方形物体的面积,从而使学生感受面积并认识到平面图形也有面积,又出示角让学生找面积形成对比,使学生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使学生完整的认识面积的含义。
然后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中,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为后继学习面积的度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
李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面积之后,通过比较身边的学习用品的面积大小这一习题,既巩固了面积的概念,又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第二个练习谁的面积比较大,追问学生能不能一下子比出来,再出示1一边是长方形一边是正方形,2大小不一的正方形3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第三个练习让学生估测图形的面积应该是有多少个小方格,其实是在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理解面积是二维的`,通过课件的逐步演示,用小方块填充整个图形,进一步丰富了面积的概念。
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本节课上,无论是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还是让学生用不同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李老师都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拼摆等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加深学生对建立统一测量单位重要性的体验。
2019-面积的认识评课-word范文模板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面积的认识评课篇一: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评课稿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评课稿评谢雪和老师《面积的认识》一课戴祝芳一、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谢老师教态亲切自然,使用儿童化的语言,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二、教学过程:(一)探索研究,引入概念。
重视创设情景。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的开始就吸引每一位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中,吴老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平面图形入手,接着创设了问题情境,驱动了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谢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在通过摸一摸、涂一涂、比一比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面积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首先利用学生学生身边的桌面、数学书面、文具盒面、手掌面等图形以及比较它们的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说一说什么是面积,由学生总结出面积的意义。
接着通过涂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颜色,感受它们面积。
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
切实有效的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老师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探索一般图形比较面积方法的过程。
面积的认识评课稿12篇

面积的认识评课稿12篇面积的认识评课稿1听《认识面积》一课后的想法我的建议:1、当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后,我觉得就在这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再让学生齐读黑板上的板书“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而后再让学生举例说出课本的面积、桌子的面积等。
2、教学桔子的.面积时,教师拿着桔子让孩子说出桔子的面积,如果一定要桔子的话我个人觉得就应该让孩子们上台去摸着桔子的面积,让学生新自体验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3、在练习巩固中出示三个省(直辖市)的轮廓图时,里否应该考虑身边的素材,如琼海市、海口市、三亚市来进行比较。
4、在出示两个长方形让学生想办法比较大小时,当学生说出测量出它们的长与宽时,教师只是简单地说出当知道长与宽我们只能算出周长,而不能量出面积。
我觉得是否这样处理,当知道长与宽后,学习了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也可以算出面积,但现在还没有学,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5、在比较大小时,借鉴一下市一小的课例,直观地演示当周长一样时,面积是否一样。
面积的认识评课稿2校本教研让我们开展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等教研活动。
作为年青教师的我从中受益匪浅,现将区教研员韩老师针对我执教的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面积》一课的点评记录如下:韩老师:你的这节课体现了课改精神。
你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领悟面积的内涵,概念理解方式灵活,可喜的是没有让学生背记概念,,而是通过实物举例,动手去摸索理解,去把握。
韩老师:尤其是将手画的黑板上,这个环节的设计处理不仅面积由物体表面大小迁移到图形大小上来,而且让学生明确规则图形有面积,不规则的图形也有面积,而且也有大小。
韩老师:从你的课堂上多次体现课改理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不论是认识面积,还是比较面积大小都有所体现。
韩老师:课堂上还体现了估算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先估算,在进行计算,这种训练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很有帮助。
韩老师:课堂体现了学生主体性。
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经历找面积比较的过程,并体验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多样化。
认识面积评课稿

认识面积评课稿篇一:《认识面积》评课稿1《认识面积》评课稿海宁路小学杨宝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认识面积》评课稿1 《认识面积》评课稿海宁路小学杨宝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2页内容。
“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面积单位教学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有大有小,但是要上升到数学的认识,尚需要丰富大量的表象和大量的实践操作,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的目的。
为此,闫老师较准确的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学习过程,得到用估测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闫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涵,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
将枯燥的几何概念课上的得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呈现如下几个亮点:亮点一:注重知识性和情趣性的统一课堂教学必须要传授知识。
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被动接受,而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其间的奥妙全在一个“趣”字。
数学认识面积评课稿

数学认识面积评课稿数学认识面积评课稿 1校本教研让我们开展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等教研活动。
作为年青教师的我从中受益匪浅,现将区教研员韩老师针对我执教的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面积》一课的点评记录如下:韩老师:你的这节课体现了课改精神。
你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领悟面积的内涵,概念理解方式灵活,可喜的是没有让学生背记概念,,而是通过实物举例,动手去摸索理解,去把握。
韩老师:尤其是将手画的黑板上,这个环节的设计处理不仅面积由物体表面大小迁移到图形大小上来,而且让学生明确规则图形有面积,不规则的图形也有面积,而且也有大小。
韩老师:从你的'课堂上多次体现课改理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不论是认识面积,还是比较面积大小都有所体现。
韩老师:课堂上还体现了估算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先估算,在进行计算,这种训练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很有帮助。
韩老师:课堂体现了学生主体性。
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经历找面积比较的过程,并体验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多样化。
韩老师:从你的这节课,让我看到泡崖小学教师的课改理念体现很明显,课堂上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有优点也有缺点,下面,我就说说这一节课的问题。
韩老师:我觉得你们班的学生平时的训练就不到位,尤其是课堂举手发言直喊老师,不要求举手姿势特别规范,但是不能站着,甚至下地喊。
郭主任:对,这样显得课堂特别乱,再加上你的动作也比较随意,说话,站姿,手势给人感觉很闹。
韩老师:老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不能总是大声,学生也大声,课堂上你显得躁,正像郭主任说得那样,准备匆忙就显得毛躁。
韩老师:再就是你在课堂上组织教学能力还得加强,如果一个环节结束,马上让学生调整状态,进入下一个环节,不能你光顾着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雪地状态。
现在看一节课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学的状态。
郭主任:教师讲的在好,学生不听,那么也是失败的,你要在组织教学方面多下功夫。
要学生运用各种激励的语言,让每个学生的视线始终跟着老师走,一年级老师在课堂组织教学上就非常值得借鉴,有时间不妨去看看,就“还有一双小眼睛没看我”,“男生中有一个小脑袋没有转过来”……总之,教师鼓励语言要灵活、生动。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精选5篇)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精选5篇)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篇1我们数学团队的张**老师本周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面积和面积单位》。
在这节课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1、创设整体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课伊始教师创设了小猴子和小松鼠到小兔子开的玻璃店给镜框镶玻璃的故事导入新课。
很快的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展开学习。
效果很好。
2、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在学习面积的概念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什么是面积,并在教师有层次的习题设计中,不断完善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概念,使我们感到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3、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例如,比较黑板和电视机的屏幕的大小,用的是观察法;比较数学书和田字本封皮的大小,用的是重叠法;比较两个不同的长方形的大小,用的是拼摆法……这些学习方法的传授是非常必要的。
4、环节清晰,探究目标明确。
5、多媒体的运用为本节课情景的创设,重、难点的突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建议:在学生探究之后应多给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应有意识的去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相信学生经过小组合作一定会解决这些问题。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篇2有效评价是建立在执教者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对教学活动的合理的、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设计上,也就是当我们的教学目标把握准确到位时,我们的教学评价就会发挥出它巨大的作用,这时有效的教学评价就会促进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上完美达成,当我们教学活动设计的合理、顺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时,我们的有效教学评价就会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想、实践、交流、推理、验证、抽象、概括等过程,学生在老师为他们提供的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各种能力。
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评课稿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评课稿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学习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
人教版教材将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放在一课时进行课堂教学比较充实。
而新课标教材认识面积独立成节。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编写意图,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来教学,在学习本课知识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熟识的事例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而为后续的面积单位的学习和面积计算的学习做好准备。
方老师的课让我回味无穷:一、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本节课上,方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首先结合学生自己找的身边的具体实例,通过摸一摸书桌面的动作,找一找身边还有什么有面积等活动,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其次通过找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感受面积并认识到平面图形也有面积,又出示开口图形,学生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以完整的认识面积的含义。
二、在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
方老师根据中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各种梯度的习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面积之后,既巩固了面积的概念,又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追问学生能不能一下子比出来,在摆铺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第三个练习让学生估测图形的面积应该是有多少个小方格,其实是在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理解面积是二维的,通过课件的逐步演示,用小方块填充整个图形,进一步丰富了面积的概念。
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本节课上,无论是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还是让学生用不同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方老师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拼摆等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加深学生对建立统一测量单位重要性的体验。
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评课稿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评课稿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学习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
人教版教材将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放在一课时进行课堂教学比较充实。
而新课标教材认识面积独立成节。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编写意图,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来教学,在学习本课知识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熟识的事例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而为后续的面积单位的学习和面积计算的学习做好准备。
方老师的课让我回味无穷:一、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本节课上,方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首先结合学生自己找的身边的具体实例,通过摸一摸书桌面的动作,找一找身边还有什么有面积等活动,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其次通过找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感受面积并认识到平面图形也有面积,又出示开口图形,学生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以完整的认识面积的含义。
二、在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
方老师根据中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各种梯度的习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面积之后,既巩固了面积的概念,又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追问学生能不能一下子比出来,在摆铺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第三个练习让学生估测图形的面积应该是有多少个小方格,其实是在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理解面积是二维的,通过课件的逐步演示,用小方块填充整个图形,进一步丰富了面积的概念。
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本节课上,无论是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还是让学生用不同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方老师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拼摆等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加深学生对建立统一测量单位重要性的体验。
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评课稿评谢雪和老师《面积的认识》一课戴祝芳一、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谢老师教态亲切自然,使用儿童化的语言,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二、教学过程:(一)探索研究,引入概念。
重视创设情景。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的开始就吸引每一位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中,吴老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平面图形入手,接着创设了问题情境,驱动了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谢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在通过摸一摸、涂一涂、比一比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面积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首先利用学生学生身边的桌面、数学书面、文具盒面、手掌面等图形以及比较它们的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说一说什么是面积,由学生总结出面积的意义。
接着通过涂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颜色,感受它们面积。
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
切实有效的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老师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探索一般图形比较面积方法的过程。
设计了许多活动,比如“直观感知”层面上的说一说、摸一摸;比如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的活动,这个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体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也为下节课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做好准备。
认识面积评课稿范文.doc

认识面积评课稿范文篇一:认识面积评课稿“面积的认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它将引导学生的认知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推进,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本节课教学环节完整,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注重面积认识的直观性和层次性。
在课开始部分,教师就设计有效活动,安排了两个同学分别擦洗大小黑板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二维空间的认识,由此积累认识面及认识面的大小的活动经验。
再接着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身体物体的面,引导学生感知面的大小,进而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面积的含义。
二、注重对面积概念认识的全面性。
学生的生活经验常常认为只有向上摆放的“面”才有面积,为了突出面积概念的本质,教师让学生摸摸桌子的侧面,球面,看看湖面、钟面,从而丰富了“面”的表象,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面积概念。
三、精心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认识面积单位的需求。
教师精心选择了两个长方形,使学生用已有的观察、重叠方法都不能方便地进行比较,产生认知冲突。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借助另一个图形来比较?如何借助另一个图形来比较?从而激发学生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的意四、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逐步内化对面积概念的认识。
第一个练习题比较国家、省份面积的大小,用目测法。
第二个练习是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确定图形的大小;第三个练习则是提高练习,从中渗透了面积与长、宽、边长间的联系,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建议与改进:1、在发展学生面积守恒的观念时,教师最好用数学书来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书在横放、竖放、斜放时的现象,从而渗透“图形的面积不会因摆放形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守恒规律。
2、教师的过渡语还不够精炼。
例如,在学习完物体表面的面积后,教师可如此过渡:“物体的表面的大小,那我们学习的图形有大小吗?好,现在,我们一起用手来比划出几个图形。
认识面积评课稿(通用6篇)

认识面积评课稿认识面积评课稿(通用6篇)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面积评课稿(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面积评课稿篇1郑洋洋老师所执教的《认识面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2页内容。
“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面积单位教学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有大有小,但是要上升到数学的认识,尚需要丰富大量的表象和大量的实践操作,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的目的。
为此,郑老师较准确的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学习过程,得到用估测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郑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涵,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
将枯燥的几何概念课上的得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呈现如下几个亮点:亮点一:注重知识性和情趣性的统一课堂教学必须要传授知识。
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被动接受,而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其间的奥妙全在一个“趣”字。
为此,我们提倡“知情”统一的课堂,要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
本节课,郑老师在导入环节巧妙的引入学生喜欢的动物,小兔子作为导入手段,通过小兔子比较贪吃想吃更大片的树叶来引出面积这个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面积认识》评课稿3篇

三年级数学《面积认识》评课稿三年级数学《面积认识》评课稿3篇三年级数学《面积认识》评课稿1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学习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
人教版教材将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放在一课时进行课堂教学比较充实。
而新课标教材认识面积独立成节。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编写意图,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来教学,在学习本课知识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熟识的事例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而为后续的面积单位的学习和面积计算的学习做好准备。
罗老师的课让我回味无穷:一、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本节课上,罗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首先结合学生自己找的身边的具体实例,通过摸一摸书桌面的动作,找一找身边还有什么有面积等活动,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其次通过找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感受面积并认识到平面图形也有面积,又出示开口图形,学生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以完整的认识面积的含义。
二、在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
罗老师根据中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各种梯度的习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面积之后,既巩固了面积的概念,又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追问学生能不能一下子比出来,在摆铺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第三个练习让学生估测图形的面积应该是有多少个小方格,其实是在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理解面积是二维的,通过课件的逐步演示,用小方块填充整个图形,进一步丰富了面积的概念。
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本节课上,无论是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还是让学生用不同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罗老师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拼摆等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加深学生对建立统一测量单位重要性的体验。
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评课稿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评课稿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学习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
人教版教材将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放在一课时进行课堂教学比较充实。
而新课标教材认识面积独立成节。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编写意图,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来教学,在学习本课知识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熟识的事例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而为后续的面积单位的学习和面积计算的学习做好准备。
方老师的课让我回味无穷:一、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本节课上,方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首先结合学生自己找的身边的具体实例,通过摸一摸书桌面的动作,找一找身边还有什么有面积等活动,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其次通过找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感受面积并认识到平面图形也有面积,又出示开口图形,学生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以完整的认识面积的含义。
二、在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
方老师根据中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各种梯度的习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面积之后,既巩固了面积的概念,又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追问学生能不能一下子比出来,在摆铺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第三个练习让学生估测图形的面积应该是有多少个小方格,其实是在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理解面积是二维的,通过课件的逐步演示,用小方块填充整个图形,进一步丰富了面积的概念。
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本节课上,无论是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还是让学生用不同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方老师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拼摆等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加深学生对建立统一测量单位重要性的体验。
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评课稿1000字在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认识面积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面积的概念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对于学生的数学教育有着极大的影响。
本次评课从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反思总结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设计思路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方案时,我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导入。
在开课前,我会设置一个引导问题,让学生思考、互动,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知识概念解释。
在面积的概念上,我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有趣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3.教学方式多样。
教学时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辅以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点;采用小组互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比较、分类、探究等形式,将知识点更加深入。
二、教学过程1.知识导入在理解面积的前提下,我会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索,如“如果我手上有一张小纸片和一张大纸片,条条宽度相等,哪张纸片的面积更大呢?”之后我会把纸片放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发现纸片的大小不同,通过比较大小来发现面积的差异和定义。
2.知识概念解释在面积的概念上,我会通过呈现一些具体的物品的面积,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分类、探究等方式来理解面积的概念。
例如,同学们可以拿出文具盒、A4纸等实物,让学生去测验出面积大小,进而了解面积的计算方式。
3.教学方式多样在授课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如讲解+演示、小组互动、分析比较等。
小组互动主要是通过分组进行,把班级分成几组,每一组有不同的任务和探究主题,由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交流,然后进行总结。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也能够让学生发现不同的思路,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三、反思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同学们更加深入理解了面积的概念,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但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我要注意控制进度,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而不是过多地加入新的知识点,影响学生的消化。
《认识面积》评课与说课稿

《认识面积》评课与说课稿篇一:《认识面积》评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海宁路小学的杨宝华首先感谢北戴河区进修学校给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我校闫强军老师所执教的《认识面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2页内容“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面积单位教学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有大有小但是要上升到数学的认识尚需要丰富大量的表象和大量的实践操作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的目的为此闫老师较准确的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学习过程得到用估测解决问题的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本节课闫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涵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将枯燥的几何概念课上的得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呈现如下几个亮点:亮点一:注重知识性和情趣性的统一课堂教学必须要传授知识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被动接受而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其间的奥妙全在一个“趣”字为此我们呼唤“知情”统一的课堂要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本节课闫老师在导入环节创造性使用教材通过生生击掌师生击掌引入教学学生兴趣高涨加上闫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课堂上不时发出阵阵笑声这样的课堂气氛令人感觉轻松愉快课堂成为一条充满活力、涌动灵性的溪流亮点二:注重“生活味”和“数学味”的统一如果说生活的“味”是亲切自然、丰富多彩的那么数学的“味”则是抽象严谨、精炼深刻的数学教学应使“生活味”与“数学味”有机融合本节课闫老师选取了大量生活中的物体(树叶、水立方、天池等)并以学生的学习环境为主阵地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如:黑板课桌课本等物体通过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感受物体面的存在等活动把间接的数学知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初步建立“面”的概念在这里生活是形式数学是本质亮点三: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对小学生而言概念教学可以适当地淡化它的定义而要注重感知和体验在丰富和坚实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本节课闫老师首先通过若干个大小区别明显的物体的面给学生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来在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引入面积概念然后通过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涂一涂等学习活动让学生领悟概念的内涵拓展概念的外延闫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同桌合作讨论、比较的方法然后通过动手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在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中形成多样化的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如观察法、剪拼法、数格法等等学生在全面、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同时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亮点四:注重现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在最后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环节用剪一剪、比一比、摆一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这一环节中书中是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这里我们做了一下改动变成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大小)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闫老师在课堂教学时也存在一些不足:1.作为一名新教师普通话水平有待提高板书书写欠规范2.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以后应当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老师没有把这样的机会放手给学生3.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果把重叠法也用到本节课中那么这节课将更加完美了以上就是我简单的评课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行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篇二: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评课稿一、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谢老师教态亲切自然使用儿童化的语言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二、教学过程:(一)探索研究引入概念重视创设情景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的开始就吸引每一位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中吴老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平面图形入手接着创设了问题情境驱动了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谢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在通过摸一摸、涂一涂、比一比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面积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首先利用学生学生身边的桌面、数学书面、文具盒面、手掌面等图形以及比较它们的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说一说什么是面积由学生总结出面积的意义接着通过涂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颜色感受它们面积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切实有效的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老师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探索一般图形比较面积方法的过程设计了许多活动比如“直观感知”层面上的说一说、摸一摸;比如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的活动这个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体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也为下节课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做好准备2、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让学生比一比手掌面的大小通过这个环节拓宽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的具体操作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了面积的概念学生对面积有初步认识之后大屏出示的圆、三角形等各种具体图形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类化体会到概念是对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具体内容的概括3、在一系列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中深化概念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吴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达标练习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面积之后通过画一画面积相等的图形这一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面积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进一步认识了面积的意义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练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因势利导探索发现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本节课吴老师实现了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在学生对面积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讨论要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的大小办讨论有三种情况:1、剪一剪、拼一拼再比一比的方法2、摆硬币的方法3、铺格子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让他们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样学生在自身的探索讨论下很容易的就比较出了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三、解决实际问题把图形套在方格中用数格子的方法数出图形的面积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图形并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数出不规则和规则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深化对面积的认识四、存在的问题(一)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如:学生在回答得很精彩时老师没有给与语言上的评价而是给他加分难道老师每节课都要带加分上课(二)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如在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时可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进行想办法比较(三)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以后应当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老师没有把这样的机会放手给学生篇三:三年级数学(下)《面积的认识》评课稿一、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吴老师教态亲切自然使用儿童化的语言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二、教学过程:(一)探索研究引入概念重视创设情景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的开始就吸引每一位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中吴老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平面图形入手接着创设了问题情境驱动了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吴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在通过摸一摸、涂一涂、比一比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面积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首先利用学生学生身边的桌面、数学书面、文具盒面、手掌面等图形以及比较它们的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说一说什么是面积由学生总结出面积的意义接着通过涂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颜色感受它们面积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切实有效的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老师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探索一般图形比较面积方法的过程设计了许多活动比如“直观感知”层面上的说一说、摸一摸;比如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的活动这个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体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也为下节课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做好准备2、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让学生比一比手掌面的大小通过这个环节拓宽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的具体操作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了面积的概念学生对面积有初步认识之后大屏出示的圆、三角形等各种具体图形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类化体会到概念是对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具体内容的概括3、在一系列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中深化概念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吴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达标练习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面积之后通过画一画面积相等的图形这一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面积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进一步认识了面积的意义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练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因势利导探索发现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本节课吴老师实现了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在学生对面积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讨论要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的大小办讨论有三种情况:1、剪一剪、拼一拼再比一比的方法2、摆硬币的方法3、铺格子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让他们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样学生在自身的探索讨论下很容易的就比较出了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三、解决实际问题把图形套在方格中用数格子的方法数出图形的面积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图形并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数出不规则和规则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深化对面积的认识四、存在的问题(一)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如:学生在回答得很精彩时老师没有给与语言上的评价而是送一块巧克力给他难道老师每节课都要带巧克力进课堂(二)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如在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时可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进行想办法比较(三)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以后应当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老师没有把这样的机会放手给学生篇四:认识面积评课稿“面积的认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它将引导学生的认知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推进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节课教学环节完整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注重面积认识的直观性和层次性在课开始部分教师就设计有效活动安排了两个同学分别擦洗大小黑板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二维空间的认识由此积累认识面及认识面的大小的活动经验再接着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身体物体的面引导学生感知面的大小进而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面积的含义二、注重对面积概念认识的全面性学生的生活经验常常认为只有向上摆放的“面”才有面积为了突出面积概念的本质教师让学生摸摸桌子的侧面球面看看湖面、钟面从而丰富了“面”的表象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面积概念三、精心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认识面积单位的需求教师精心选择了两个长方形使学生用已有的观察、重叠方法都不能方便地进行比较产生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借助另一个图形来比较如何借助另一个图形来比较从而激发学生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的意四、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逐步内化对面积概念的认识第一个练习题比较国家、省份面积的大小用目测法第二个练习是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确定图形的大小;第三个练习则是提高练习从中渗透了面积与长、宽、边长间的联系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建议与改进:1、在发展学生面积守恒的观念时教师最好用数学书来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书在横放、竖放、斜放时的现象从而渗透“图形的面积不会因摆放形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守恒规律2、教师的过渡语还不够精炼例如在学习完物体表面的面积后教师可如此过渡:“物体的表面的大小那我们学习的图形有大小好现在我们一起用手来比划出几个图形”篇五:《面积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面积的认识》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因此这堂课我联系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面积学生在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大小说一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初步感知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再通过观察法比较两个面的面积大小进一步丰富了对面积的理解接着我提供一些材料组织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究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从而达到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的能力二、说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我结合本班学生自身特点把教材中的内容分割成两节课进行教学使学生学得更加牢固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三、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2、学习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理解面积概念教学难点:用合适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五、说教法、学法学生在二年级时已认识了物体的面真切感知过面?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平面图形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时面积又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或物体的面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景引入法:通过创设小兔和狐狸比赛刷墙的情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需求2、比较法:通过不同物体或平面图形面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面积是有大小的3、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4、自主探究: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六、说教学程序在认真分析教材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分为1、比赛导入——激活学生思维2、实践体验——感受面积概念(1)、认识物体表面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黑板的面等出发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2)、认识平面图形通过这一环节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的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明白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面积进一步完善面积的概念3、动手操作——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1)、通过游戏让学生产生“面积是有大小的概念”继而让学生亲历操作力求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亲历这个过程从直观简单地操作一步一步进入深层次的探究即用眼睛看——用重叠法——用图形去测量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尽情展示自己思索的空间教师在这个环节积极激励学生肯定他们的各种各样的“成果”让探究层层深入动态生成自然达到教学理想的彼岸!在有意、无意的矛盾制造中学生欣然探索层层深入有了“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悟不仅是学生“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我们新课程理念推崇的探究的最高境界4、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为下节课学习《面积单位》做好准备本环节即是练习又是新授内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同时产生疑问:问什么它们的面积不能比较呢从而更加认真的去参与学习活动为面积的测量、面积单位的学习打下基础七、说板书我的板书出示了面积的意义这样的板书做到了精而准确突出了这节课的重难点为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做好了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评课稿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学习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
人教版教材将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放在一课时进行课堂教学比较充实。
而新课标教材认识面积独立成节。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编写意图,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来教学,在学习本课知识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熟识的事例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而为后续的面积单位的学习和面积计算的学习做好准备。
方老师的课让我回味无穷:
一、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本节课上,方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首先结合学生自己找的身边的具体实例,通过摸一摸书桌面的动作,找一找身边还有什么有面积等活动,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其次通过找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感受面积并认识到平面图形也有面积,又出示开口图形,学生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以完整的认识面积的含义。
二、在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
方老师根据中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各种梯度的习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面积之后,既巩固了面积的概念,又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追问学生能不能一下子比出来,在摆铺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第三个练习让学生估测图形的面积应该是有多少个小方格,其实是在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理解面积是二维的,通过课件的逐步演示,用小方块填充整个图形,进一步丰富了面积的概念。
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本节课上,无论是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还是让学生用不同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方老师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拼摆等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加深学生对建立统一测量单位重要性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