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合集下载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壹·战争促交融——淝水之战 1.背景: 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试图吞并东晋
前秦统一北方
317年,司 马睿建立 东晋,定 都建康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前秦
对 峙
东晋
4世纪后期,氐族人 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 基本统统一黄河流域, 重用汉人王猛进行改革, 使国势日渐强盛。 东濒大海,南抵汉水, 西至龟兹,北达沙漠, 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 的局面。
贰改革促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4.主要措施: 推行汉化措施。
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 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 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 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 给汉族。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通婚姻)
用汉制 北魏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及诸卿设置齐备,设官效仿南朝以此为永制。
贰改革促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4.主要措施: ③ 改 鲜 卑 姓 为 汉 姓 。 ( 改 汉 姓 )
推行汉化
孝文帝出行图
减少民族隔阂,缓和民 族矛盾,有利于社会稳 定
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 北魏所在任官职高低分为甲 乙丙丁四等级为“四姓”; 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门 第最高外,以穆、陆、贺、 刘、楼、于、嵇、尉八姓为 首,其门第与汉族大族四姓 中的甲姓(范阳卢氏、清河 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相对应;其他则是一般世族。
利于农作物生长
——《悲平城》
材料二: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
四移平海风城,易鲜文俗轨,卑未信贵一为族。甚此难集间。中用崤,武函之帝崇地宅尚,,武河非洛可力王文,里治,,
因不兹利大于举,改光革宅— 中原—。(北齐)魏收《魏书》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ppt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ppt
——苏秉琦《中G文明起源新探》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 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为中H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H民族 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魏鲜卑族 以游牧为主 逐水草而居
Z治制度 比较完备 相对落后
文化 先进 相对落后
改革迫在眉睫 每以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以骑蹙步,夏人未战先死。
材料2 译:在战争中往往驱使汉人为先锋,鲜卑骑兵在后面督阵并任意践踏汉人。
材料3
——杜佑《通典·边防典》
民Z矛盾尖锐
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以汉族人民为主
D.淝水之战
4、“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表明
C 北魏孝文帝主张( ) A.改穿汉服
B.使用汉语
C.改用汉姓
D.与汉人通婚
5、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鲜卑人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 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 担任的G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 朝中的一个汉人G员结成了亲家。
(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改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联汉姻。 (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3)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促进了民族大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课堂小结
494年从平城迁都洛阳
②推行汉化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课件
江南地区的丝绸业 非常发达,丝绸制 品畅销海内外。
陶瓷业繁荣
江南地区的陶瓷业 也十分繁荣,工艺 精湛,品质优良。
江南地区的特产
江南地区的特产包括茶叶和桑蚕。茶叶是江南地区重要的农 产品,桑蚕则为丝绸业提供了重要原材料。
江南地区的特产
茶叶
江南地区盛产优质 的茶叶,被誉为中 国的名茶之一。
桑蚕
桑蚕是江南地区重 要的养殖品种,为 丝绸业提供了丰富
● 07
第7章 总结
江南地区的发展历程
经济起飞
商业繁荣
文化绽放
艺术传承
01 城市现代化
城市建设与规划
02 农村现代化
农业技术改进
03
一带一路
促进国际合作 扩大贸易规模
文化输出
传播中华文化 增进友谊
江南地区的未来 展望
江南地区将朝着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小康的目标努力,实现经 济繁荣与社会进步的双赢局面。
文化荟萃
文学艺术繁盛 科技进步
政治变革
政治结构日趋完善 地方行政逐渐规范
● 03
第三章 江南地区的文化传承
江南地区的诗词 文化
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唐诗宋词在这里 颇受推崇。诸多文人雅士汇聚一堂,相互切磋,推动了诗词 文化的繁荣发展。
江南地区的诗词文化
唐诗宋词颇受 推崇
代表着中华文化的 精髓
的丝绸原料。
● 02
第二章 江南地区的历史变迁
春秋战国时期的 江南地区
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国最为强盛,瓯越、楚国也有一定的影 响。这个时期江南地区开始展现出了独特的历史风貌,呈现 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春秋战国时期的江南地区
吴国最为强盛
在政治、经济和文 化方面取得了显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34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34张PPT)

洛阳
东周 东汉 曹魏 西晋
①保守的鲜卑贵族会怎么想?(保守者) ①使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②北魏孝文帝又会怎么想?(改革者) (思路引领:可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 ②为孝文帝进一步改革奠基 及生活习俗、最终目的等方面分析)
洛阳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孝 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论从史出
平城
1,地处中原 2,历史悠久
洛阳
(东周、东汉、曹魏、西晋)
3,自然条件好
北魏洛阳复原图
洛阳,位于今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两 岸。素有“九州腹地”之称。四季分明,气 候宜人。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环境, 使洛阳成为古代帝王理想的建都之地。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革内容: 1,迁都城 平城----
洛阳
直接目的: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联汉姻
北魏孝文帝推行哪些汉化措施?
语言: 说汉语
服饰: 穿汉服
姓氏: 用汉姓 婚姻: 联汉姻
图说历史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思考孝文帝改革的 作用?
北方少数民族在牛耕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 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 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1、背景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③魏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 • • 改革内容:
1, 迁都城
原因:
平城
洛阳是我国古都之一,驰名中外 的历史文化名城,你还记得我们 学过的哪些朝代曾在这里建都?
①客观原因:气候干燥; 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足。 ②根本原因:位置偏 北,不利于对中原地 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 先进文化 ③还希望通过迁都来达 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今欲断北语,从正音(汉语)。 ——《魏书》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4.元丞相为什么也被罚俸禄? 穿汉服
壬寅,革衣服之制。 ——《魏书》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 戴汉族服饰。
汉化 自改西革晋以措后施,经过两百年的战有乱哪,些洛阳影已响是呢一片?瓦砾。
孝文帝迁都后……经过北魏不仅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1.北想魏一的想公这主种最姻有亲可关能系嫁对给北哪魏个的民统族治的人? 有鼓什励么鲜好卑处贵呢族和?汉族贵族联姻
族卑为聘分女大孝
宣 霁 元 年 七 月
高 门
公 主
王妃把汉中原 族别 为地子 作主姓 (和文 帝鲜聖卑贵族的
。 也 ,利益大联五系后起汉来选,旨壮大了北
嫁 给
很多魏的姓女 统个 皇治宫 ,力族 贵量择 中。血统的交
第三 章
团结铸盛世
图说历史:嘉峪关魏晋墓葬壁画
经济
物质
精神
生产
生活
生活
民族大交融 采桑图
烤肉图
胡乐图
北魏初期,汉族崔宏因不想
北魏末年,汉族大臣将北魏
在异族政权中为官,逃亡江
视为自己归属的王朝:“郭
南,途中被追回,为此他写
嘉灭亡的耻辱和家族仇恨使
下诗文咏叹自身悲惨命运。
我痛入骨髓。”
牛耕图 ——《魏胡地书床而》替坐代”了的当习时惯人方们式“。席 胡汉合—舞—已《成北为齐普遍书风》气
交流互鉴
多元
历史上孝文帝改革是落后鲜卑族屈服
华夏民族于,先非进汉一族族文所化成的。结太果古, 以我认来为,中诸华族民
错居(交错族杂的居形)成过,程接就触是交少通数(民交族被流单沟向通融)入, 各去小异而汉大族同的,过程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 世所谓诸夏是也。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是《北方的民族汇聚》,主要讲述了中国北方地区在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过程。

以下是该课的主要内容:
1.民族汇聚的背景:本课首先介绍了中国北方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多个民族聚
居的地区,这些民族包括汉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民族之间的交往和融合逐渐增多,形成了复杂的民族关系。

2.民族汇聚的过程:本课详细讲述了中国北方地区在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的融
合过程。

例如,东汉末年,南匈奴入侵中原,与汉族居民交融;鲜卑族南下建立北魏,最终与汉族融为一体;氐族和羌族也在相互交融中形成了新的民族。

这些民族汇聚的过程,既有和平交往,也有战争和征服,但最终都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3.民族汇聚的影响:本课还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民族汇聚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民族汇聚不仅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还为后来的隋唐统一打下了基础。

民族汇聚也带来了社会的动荡和战争的痛苦,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主要讲述了中国北方地区在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北方地区在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

1/ 1。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统一
①魏灭蜀;②265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
③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的灭亡
①原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
1、形势:
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2、时间:公元383年
3、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
4、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④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表现:
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

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33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33张PPT)

5.在古代史上提倡使用汉语,穿汉服,用汉姓等措施的一次 著名改革是:
A.商汤改革 B.管仲改革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
C 6.孝文帝叫拓拔宏,又叫元宏,你知道为什么吗?
A.皇帝赐姓元 B.他喜欢银元 C.改用汉姓 D.讨厌自己的复姓
C 7.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
进行的迁都是:
C
10.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 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 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 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 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 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 展奠定了基础。
思考:
洛阳
孝文帝为什么 要迁都,迁都 后产生了什么 影响?
北魏都城平城,那里出产的粮食不能满

原因 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影响
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孝文帝,在 迁都后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学 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呢?
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淮河流域
11 . 都 城 能 反 映 一 个 朝 代 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的 发 展 , 其 中 为
C 接受
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殷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课件 新人教版 (2)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课件 新人教版 (2)

2、原因:(1)自然条件:江南地区雨量充 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 优越条件。(2)人力条件:三国开始,为躲 避北方的战乱,特别是西晋的“八王之乱”, 大量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 和先进的农业技术。人民勤劳。(3)社会条 件:三国以来,南方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 较安定,为发展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统治阶级也重视经济发展。 3、意义: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 础。
第三个时期 南北朝
440 开 始 420 年 东 晋 灭 亡 , 南 朝
年 前 后 北 朝 开 始
中原人南迁 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表现和意义)
知识点梳理
一、三个时期 (一)第一个时期:三国的结束和西晋的兴 亡 1、三国结束(286年),西晋代魏(266年司 马炎,都洛阳) 2、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 3、西晋腐朽,欺压少数民族。八王之乱耗尽 了西晋国力 4、316年内迁匈奴人灭亡西晋
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 南移奠定了基础
课堂训练
1.西晋的建立者是 (C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 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 B) A 魏、蜀、吴 C 吴、蜀、魏 B 蜀、魏、吴 D 蜀、吴、魏
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 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 被称为“五胡”的是 A ( )
一、三国的结束和西晋的兴亡
三国结束,西晋代魏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
西晋腐朽与八王之乱 西晋灭亡
二、南方的东晋和北方十六国共存 1.东晋建立。南方东晋与北方十六国共存 2.前秦统一北方 3.淝水之战
三、南北朝(南朝和北朝)
1.南朝的政权更迭
2.北朝的变化(第20课学习)
四、人力的南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关于江南地区丰富的历 史遗产的课程。本课件将带你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开发、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和交通,以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
江南地处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地形起伏,水系发达,气候温暖湿润。这里有三大盆地:苏北盆地、 沪深盆地和江南盆地。
江南地区的城市和交通
江南地区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系统,同时也有华丽的城市群体。著名的运河 和港口是江南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南地区的成就和贡献
江南地区对中国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江南地区的影响也扩展到了世界各地。它为世 界文明的发南地区就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夏、商、周时期,这 里是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活动地区。春秋战国时期,江南经历了不断的变迁。 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宋代是江南的经济繁荣时期。
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 业
江南地区以水稻种植闻名,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粮仓制度。此外,丝绸 和棉纺织业也在江南地区繁荣发展。瓷器制作和商业贸易也是江南的重要特 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 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根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对“民族交融”的 理解?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 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 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 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 史现象。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3、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认识: 1、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 关系。 2、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 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0岁 满月 13岁
幼 11岁 2岁 8岁 15岁 12岁 17岁
27岁 2岁 32岁 8月卒 30岁 3岁 9岁 36岁 34岁 6月废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推测:
这个问题会导致东汉后 期什么样局面的出现?
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9.5岁 平均寿命是:24岁
1.畸形政局乱朝纲—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早逝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第一卷 百战成王 仕宦当作执金吾---东汉的建立 第二卷 怀柔天下 光武中兴与民安---东汉的辉煌 第三卷 祸起宫闱 汉运渐终人心乱 ---东汉的衰亡
第四卷 苍茫大地 江山浮沉谁是主 ---历史的沉思
梁太后 窦太后
外戚 窦宪 邓骘 阎显 梁商、梁冀 梁冀 梁冀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质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质教学课件

栏目索引
1.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而得 名,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前秦与南方的哪 一政权形成对峙的局面 ( )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成汉 答案 B 根据所学可知,强盛后的前秦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 面。
栏目索引
2.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 展作出了贡献。4世纪后期,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 A.匈奴 B.鲜卑 C.氐 D.羯 答案 B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
栏目索引
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项羽、秦军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袁绍
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淝水之战 383年
东晋、前秦
结果(或影响) 项羽歼灭秦军主力 曹操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孙刘联军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成奠定了基础 晋军打败前秦军,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没 有被打断
栏目索引
注意 中国古代史上有过多次迁都,但具体原因不同,其中北魏孝文帝 迁都是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例2 (2019内蒙古巴彦淖尔磴口诚仁中学期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 主要原因是 ( )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 D.接受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接受先进文 化,巩固统治。故选D。 答案 D
——赵翼《廿二史札记》
栏目索引
史料解读 史料一中北魏孝文帝规定不能在朝廷上用鲜卑语讲话,而要 用汉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积极推 行汉化,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史料二中赵翼对北魏孝文帝的改 革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孝文帝讨厌鲜卑族的旧俗,想要实行汉化来 改变(旧俗),所以大胆地进行改革。然而,国势的衰微,实际上就是从这 里开始的。 知识链接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 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 一步推行汉化政策,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 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这 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人教部版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人教部版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孝文帝改革
386年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孝文帝拓跋宏改革: 1、迁都:
平城
洛阳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孝文帝迁都
平城
洛阳
北魏定都平城,那里出产的粮食不能满 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原因
孝文帝 迁都洛阳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影响
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 5.(2009年·浙江省杭州市)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 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打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 B.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 C.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D.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 6.(2009年·山西省)北魏建立后,统治者顺应民族
第19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 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 立了北魏
北方的统一 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影响: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生产技术、生活习俗)
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生于467年,卒于 499年,他四岁即皇帝位。即位19年时,冯太后去世, 开始独揽朝政。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 文化的影响,《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 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才藻富瞻, 好为文章,诗歌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 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 蜀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西 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魏晋时期, 少数民族音乐不断传入中原,西域的乐器也大量传入——
北魏盛乐乐舞俑
云冈石窟乐舞石雕
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风气,各兄弟民族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推进了乐舞的发展。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 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 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歌谣总结
第三展厅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仍旧;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
民族交融领域 民族交融表现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团结,军心不齐。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鲜卑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的一支,它发源于大鲜卑山(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的北段)为黄帝后裔。
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
③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魏晋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各族人民杂居相处。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多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 5岁即位,公元490年亲政。 思考:孝文帝为什么要将都城由平城迁至洛阳? 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
前秦东晋淝水战, 苻坚轻敌损百万, 以少胜多东晋安, 北方再度陷战乱。 北魏统一北方后, 孝文帝迁都洛阳, 说汉话和穿汉服, 改汉姓与联汉姻, 促进民族大交融, 经济恢复国力强。

东晋胜利
秦汉以来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有哪些?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 点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丝绸之路的有关资料,选取整理资料。
教具资料:教科书;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各种图片;录音机。
难 点
选取整理资料。
关键
整理分析资料
教 学 流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导入活动
丝绸之路沿途地理环境。
丝绸之路沿途特产
丝绸之路沿途的名胜古迹
丝绸之路的美妙诗篇。
总结
师倾听,准备评析
师倾听,准备评析
师以听众身分参与
师倾听
教师做简单总结。
展示丝绸之路图片,以优美的音乐为背景,主持人简介丝绸之路,宣布活动开始。
一组同学分别介绍丝绸之路沿途主要山脉,河流、沙漠、湖泊。(并在图中相应位置指出)
二组同学以商人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沿途特产{并在图中相位置指出}
三组同学以考察团的形式介绍丝绸之路的名胜古迹。
四组同学以文学形式介绍古往今来丝绸之路的美妙诗篇。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兴趣。
感观上给学生以刺激,了解丝绸之路的沿途地理环境。
以特定的身分,能激发学生情趣,并促进知识的合成。
直观手段欣赏图片,倾听讲解,增强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朗诵,激发情趣,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取长补短,促进进步。
3分
8分
8分
10分
8分
3分




第19课 寻防丝绸之路——活动与探究三
学校
姓名
年级
初一
课 题
第19课寻防丝绸之路




通过识读“丝绸之路示意图”和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要求查阅和收集有关的历史资料文献,图片和实物。
能认识到学习离不开地图,离不开地理,培养初步的史地结合,学科渗透的能力。
通过丝绸之路的寻防,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激发对大自然,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