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10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10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章节一:物质的比热容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比热容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3. 让学生能够运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物质的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3. 比热容的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袋、暖气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现象。
2. 讲解物质的比热容概念,解释比热容的定义和意义。
3. 演示比热容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计算比热容。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章节二:物质的比热容与热量传递【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比热容与热量传递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热量传递的原理。
3. 让学生能够运用比热容解释热量传递现象。
【教学内容】1. 物质的比热容与热量传递:物质的比热容越大,热量传递越慢。
2. 热量传递原理: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直到两者温度相等。
3. 热量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时水温的变化、太阳辐射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比热容与热量传递的关系。
2. 讲解物质的比热容与热量传递的关系,解释热量传递的原理。
3. 演示热量传递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热量传递现象。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比热容和热量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章节三:物质的比热容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比热容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比热容在工程、环境等领域中的应用。
3. 让学生能够运用比热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物质的比热容在工程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汽车发动机等。
比热容教学设计(优秀3篇)
比热容教学设计(优秀3篇)比热容教学设计篇一一、新课引入:(设计意图: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一段动画:炎热的夏日,两个同学正在争论到哪里去凉快。
一个说划船到湖中心去,另一个要到岸边树荫下散步。
你认为谁的建议好?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学们的想法很多,到底谁说的对呢?学了这节课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二、探究问题引入:(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明确探究问题)提出问题:1、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哪个需要时间长?2把一壶水烧热和烧开,哪个需要时间长?3、烧水时水需要的热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操作要点:随时表扬发言积极的同学和合作好的小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分析、论证、总结得出结论,即探究问题:吸收热量的多少或者温度变化的多少,都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
今天我们探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三、设计试验:(设计意图:通过运用物理方法,明确实验为什么这样设计)1、给出试验器材,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试验方案。
2、各组展示自己的设计,取长补短。
(操作要点:老师加入学生的设计环节,实时加以指点。
)3、老师提出试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完成试验,让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学习物理方法的应用。
)(1)怎样得到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控制变量)(2)怎样确定他们吸收的热量相等?(控制变量)(3)怎样比较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法)四、学生实验。
五、讨论、归纳、总结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能力在争辩中得到提高。
)1、各组展示实验数据2、学生发现:从数据中得不到物质的特性。
3、学生自由讨论并归纳总结:物质确实存在这样一种性质(吸热能力不同),但是要比较这种特性需要控制几个变量。
(操作要点:对学生的正确猜想和从实验中得到的有用信息随时加以肯定,从而引导他们往正确方向前进。
九年级《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教学设计
-通过图示、实例等方式,解释比热容与物质温度变化的关系。
-讲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比热容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举例、问答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比热容知识的直观感受。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展示完整的解题过程,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2.实践应用:
-设计一道关于比热容的生活实例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简要说明解题思路。
-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与比热容相关的现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描述。
3.拓展提高:
-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比热容在科技、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并撰写一篇简短的学习心得。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小测验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教学反思:
-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自主发现比热容的概念。
-利用案例分析,将比热容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难点问题。
2.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回顾热量、温度等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展开:
-提问:“为什么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升得慢,而沙子的温度升得快?”
-通过这个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物质性质差异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比热容教案(精选3篇)
比热容教案(精选3篇)比热容教案1复习提问:1、什么叫热量?2、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多少热量?讲授:提出问题: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1、猜想: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谁多?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什么条件下比较水和炼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在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时候样的器材?怎样测量?记录哪些数据?(进行实验前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液体初温t1/℃液体末温t2/℃升高的温度t1-t2/℃通电时间t/min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
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比热容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如何描述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量——比热容。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教案2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__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2024年物质的比热 第2课时精彩教案学案
2024年物质的比热第2课时精彩教案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2)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了解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能够运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比热容的计算及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与温度有关的现象,比如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气温的差异。
那么,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科学原理呢?(2)学生思考并回答。
2.学习比热容的概念(1)教师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2)学生理解并举例说明。
(3)教师引导学生对比热容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如比热容的单位、比热容的物理意义等。
3.学习比热容的计算公式(1)教师讲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mcΔt,其中Q为热量,m 为质量,c为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
(2)学生理解并运用公式计算实际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如如何确定质量、温度变化等。
4.学习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1)教师讲解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2)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物质比热容差异的原因,如分子结构、分子间作用力等。
5.应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生活现象(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吗?(2)学生思考并回答。
6.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3)教师强调比热容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苏科版九上物理第12章三、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苏科版九上物理第12章三、物质的比热容教案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Q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量。
3. 比热容的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4. 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数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重点: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物质样品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袋的使用,引发学生对温度、热量和物质的关系的思考。
2. 讲解:讲解比热容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配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4. 练习: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运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计算物质的比热容,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热水袋的温度变化、汽车发动机的散热等。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定义。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
3. 比热容的单位:J/(kg·℃)。
4. 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数值。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杯热水的比热容。
答案:假设热水质量为0.2kg,温度从100℃降低到60℃,放出的热量为Q = mcΔt = 0.2kg × 4.2J/(kg·℃) × (100℃ 60℃) = 33.6J。
因此,热水的比热容为c = Q/(mΔt) = 33.6J/(0.2kg × 40℃) = 4.2J/(kg·℃)。
八年级物理下册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教学内容】:物质的比热容【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物质的比热容的定义及公式。
2. 了解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 能够计算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重点】:物质的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应用实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 + 学生自主学习 + 实验研究【教学过程】:一、导入(10 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热量是什么,热量传递方式有哪些?2. 了解学生对比热容的认识和理解。
二、理论讲解(40 分钟)1. 介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物质在温度变化1摄氏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公式为:c = Q/mΔt2. 讲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3. 比热容与物质性质的关系三、实验操作(30 分钟)1. 实验需要的材料:热容器、火柴、热水、温度计2. 操作步骤:用火柴将蜡块点燃并将其置于热容器内;测量热水温度;然后立即将热容器放入热水中,待蜡完全溶解后再次测量热水温度。
3. 计算物质的比热容四、小结讲解(10 分钟)1. 总结物质的比热容的定义及公式。
2. 回顾比热容和物质性质的关系。
3. 强调比热容的应用实例。
五、课堂练习(10 分钟)1. 计算题。
2. 理论考点题。
【教学资料】:教师板书、学生课本及作业、实验器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比热容,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巩固了相关知识。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讲解生动,能够深化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
总之,本节课顺利进行,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运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1.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2. 理解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酒精灯等。
2.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冬天暖气片取暖,夏天用水降温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温度变化与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关系。
2.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3. 讲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4. 实验演示:用实验室用具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与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关系。
5.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计算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6.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沿海地区夏季比内陆地区凉爽等。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比热容在工程中的应用,如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太阳能热水器等。
2. 探讨比热容在环境科学中的重要性,如全球气候变化、地球的能量平衡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强调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搜集生活中的实例,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进行解释。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比热容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
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三物理比热容授课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
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容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
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同时比热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在设计时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教学设计:问:同学们有烧开水的经历吗?问:是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问:将一壶水烧开还是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问: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的多少有关。
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高吸收热量越多。
问:在烈日当空的夏天,我们都有过在沙滩上玩耍的经历。
当我们光着脚在沙滩上奔跑、在浅水中行走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问:你能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回答学生的提问然后板书课题。
1、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2、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回答、得出结论。
结论一: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结论二: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3、当老师提到美丽的青岛海滨,同学们热情高涨,讨论热烈,都会抢着回答。
都有“脚在水中感到凉,在沙滩上感到暖”的生活经验。
《比热容》教案(优秀6篇)
《比热容》教案(优秀6篇)比热容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重难点1.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推进新课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实验之一,设计和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注意及时指导和协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
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具体说明。
(1)提出问题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具体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
教师可以予以引导:如果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显然,它们吸收的热量必定相等。
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它们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吗?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技术条件予以控制和测量,为下面设计实验提供了基础。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
这仅仅是一个实验计划而已,还要具体设计怎样实现这些要求。
具体做法是: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天平称量;升高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因此要用两个相同的加热源(如相同的酒精灯,但从安全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热器)。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课题: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举例说明比热容的物理含义,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
教师用教学模拟课件来形象的向学生展示对比热容的两种理解
播放视频: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与同学的相互交流过程中加深对现象的本质认识
与教师一同探讨比热的有关应用
附:
板书设计:
一、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般是不同的
二、比热容
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该种物质的比热容
2、可以用来解释温差变化的问题
五、思考题(能力提高)
为什么三峡工程开始蓄水后会引起库区气温的较大变化?
利用月球表面温度差极大这种现象引入新课
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提示学生注意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中的具体应用
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出结论: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是不一样的
教师给出比热容的概念及单位。
2、单位:J/(kg·℃)或J/(kg·K)
3、物理含义:(以水的比热为例)
4、对比热容的理解:
三、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哪些应用
1、用作冷却系统和暖气设备的工作物质,
2、可以用来解释温差变化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比热容的概念,会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判断有关问题
2、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热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初中初三物理上册《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教学设计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较强,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存在恐惧心理,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学生完成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和讲解,共同分析解题思路。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热容的概念、公式、单位及实际应用进行回顾和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比热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谁能总结一下我们学到了哪些内容?
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补充和归纳。
3.强调比热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3.重难点三: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实验是研究物质比热容的重要手段,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设想:在进行实验前,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进行数据记录。实验后,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设想一:采用情境教学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比热容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想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和公式。
3.设想三:注重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拓展性问题和实验探究;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巩固基本概念和公式运用。
2023最新-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篇一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根据新课标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句)想要上好一节课,就要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基于此,我将对教材与学生情况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升高相同温度能量变化情况得出物质具有不同的吸放热能力,也就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比热容物理意义,然后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节课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
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过渡句)分析完教材我再来说一说我所面对的学生:二、学情分析而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期,已经能够独立思考一些问题,但是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并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本节课知识。
(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特点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三维角度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计算公式;能用比热容的意义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升高相同温度能量变化情况得出比热容这一特性的过程,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物理,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过渡句)确立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学会通过实验测量物质的比热容,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能运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比热容公式的运用。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计算,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天平、热水、冷水、盐、沙子等)。
学具:教材,实验报告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比热容现象,如热水和冷水混合后的温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2. 知识讲解:(1)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吸热和放热能力。
(2)介绍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解释各物理量的含义。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比热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随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讲解答案,分析解题思路。
(2)强调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
2. 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
3. 例题解答过程。
4. 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已知物质的温度变化和质量,求比热容。
(2)应用题:解释生活中与比热容相关的现象。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依据比热容公式,代入已知数据进行计算。
(2)应用题答案:结合比热容概念,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是否达到预期,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教案: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热现象》的第2节《物质的比热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计算方法以及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难点: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物质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夏天游泳后感觉身体凉爽,冬天用手摸暖气片感觉发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质的比热容有什么关系。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比热容的实验操作过程。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册,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评价。
五、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根据讲解内容,设计板书,突出重点知识。
六、作业设计(5分钟)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本P106,完成练习题14。
(2)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作业答案:(1)课本练习题答案。
(2)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夏天,海边比内陆地区更凉爽,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大于砂石的比热容,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升高较少;冬天,暖气片通过加热空气来提供热量,暖气片的比热容较小,加热相同体积的空气时温度升高较多。
比热容教学设计及教案
比热容教学设计及教案比热容教学设计及教案(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要来一起探索一个超有趣的物理概念——比热容。
准备好了吗?咱们先来讲讲为啥要学比热容这个东西。
想象一下,大夏天里,你去海滩玩水,沙子烫得脚都不敢踩,而海水却凉凉的,舒服得很。
这是为啥呢?这就和比热容有关系啦!那到底啥是比热容呢?简单说,比热容就是衡量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能力的一个指标。
比如说,水的比热容大,吸收同样多的热量,它温度升高得就慢;而铁的比热容小,稍微一加热,温度就蹭蹭往上升。
学了比热容,咱们能解决好多实际问题呢。
比如,冬天供暖的时候,为啥用水做传热介质?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呀,能带走更多的热量,让屋子更暖和。
怎么样,小伙伴们,比热容是不是挺好玩的?快来一起探索更多关于它的奥秘吧!比热容教学设计及教案(二)哈喽呀,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要走进比热容的奇妙世界啦!咱们先来讲个小故事。
有一天,太阳公公可热情啦,拼命地给大地加热。
这时候,沙滩上的沙子和大海里的水都被晒着了。
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沙子很快就变得滚烫滚烫的,而海水却还是凉凉的。
这是为啥呢?其实呀,这就是因为它们的比热容不一样。
那啥叫比热容呢?就好像每个人的胃口不一样,有的吃一点就饱了,有的吃好多还不觉得够。
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也有差别,比热容就是用来衡量这个差别的。
咱们来做个小实验玩玩。
拿两个杯子,一个装水,一个装油,同样放在火上加热一会儿,摸摸看,哪个温度升高得快?哈哈,是不是油呀?这就是因为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再想想,咱们家里的热水袋,为啥大多装的是水而不是别的东西?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呀,能长时间保持温暖,给咱们带来舒服的感觉。
学了比热容,以后遇到好多生活中的现象,咱们都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啦!小伙伴们,加油哦,让我们一起成为物理小达人!。
比热容教学设计精选5篇
比热容教学设计精选5篇比热容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又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涉及到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a、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b、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c、能用Q吸=cm(t-t0)和Q放=cm(t0-t)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a、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b、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等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分析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吸放热的计算。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生活中应用比热容的知识也较多,是中考中的重要知识点。
突破重点的`思路: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从中体会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为建立比热容概念奠定基础。
四、教学难点分析难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以及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突破难点的思路: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概念中涉及质量、温度的变化和热量三种概念间的关系,比较难理解,所以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及应用是本节难点。
为突破难点,让学生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入手,解释其含义,知道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及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五步探究教学法、实验法、推理归纳法学法:合作交流、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采用五步探究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利用推理归纳法逐步入深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和计算热量的方法。
比热容教学设计【5篇】
比热容教学设计【5篇】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演绎法。
教学用具: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烧杯、电热水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想想议议”,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
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
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
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容教学设计(精选4篇)
比热容教学设计比热容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热容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比热容教学设计1“比热容”教学目标a.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b.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c.会查物质的比热表d.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法建议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比热容”--示例课题比热容教学重点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教具温度计、煤油、水、电加热器、天平知识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实验(1)常见有关比热现象(2)煤油、水对比实验二、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一物质的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释放的热量也等于比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三、比热表四、水的应用由比热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热较大五、小节六、作业记忆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比热来解释.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有关比热现象演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呢?引导学生看比热表,加深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解释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比热,其物理意义是什么观察实验思考实验所说明的问题思考问题,提出描述不同物质的这一特性.看比热表,对比各种物质的比热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暖气以及冷凝剂为什么常用水回答问题,复习巩固知识“比热容”探究活动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利用水的比热较大的原理?比热容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比热容是在温度、热量基础上引出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2.3物质的比热容参考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2.3 物质的比热容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3. 比热容的特性: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温度无关。
4. 比热容的应用: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水袋、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了解比热容的特性,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比热容的特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热水袋的使用,让学生思考热水袋为什么能够保暖。
2.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学习比热容的定义,解释比热容的概念。
3. 讲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讲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4. 讲解比热容的特性:通过教材,讲解比热容的特性,让学生理解比热容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温度无关。
5. 讲解比热容的应用:通过教材,讲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等。
6.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7. 随堂练习: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定义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3. 比热容的特性4. 比热容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块0.1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40℃所吸收的热量。
答案:Q = c × m × Δt = 4.2 × 10^3 J/(kg·℃) × 0.1 kg × (40℃ 20℃) = 8.4 × 10^2 J2. 题目:解释为什么汽车发动机需要使用冷却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九年级第四章第二节《物质的比热容》
第一课时教案
濮阳市第一中学魏薇
附:
板书设计:
一、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般是不同的
二、比热容
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该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J/(kg·℃)
3、物理含义:(以水的比热容为例)
4、对比热容的理解:
三、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哪些应用
1、吸热(或放热)多
如:用作冷却系统和暖气设备的工作物质,2、温度升高(或降低)少
如:可以用来解释温差变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