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核事故与核安全
福岛核事故对我国核安全管理的启示

福岛核事故对我国核安全管理的启示日本的福岛核事故暴露了日本核电行业在核安全监管体制、监管能力、公众宣传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许多对我国的核电建设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当前我国的核电建设正处于一个稳步发展的时期,研究日本核能行业的问题,有利于我国核电建设的健康发展。
标签:核安全监管;原子力村;利权政治1、问题的提出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事故给全世界的核能行业再一次敲响了警钟,虽然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在这个事故中暴露的许多在核安全监管、公众宣传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核电人反思和借鉴。
2、日本核能行业的问题2.1日本的核安全监管缺陷日本的核安全管理体制看上去是没有问题的,同时也符合IAEA相关导则的要求。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管理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的经济产业省的主要职能是“提高经济活力,确保经济和产业得到发展,使资源和能源保持稳定供应,节能减排等”。
也就是说承担核电监管的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处在负责促进核电发展的经济产业省的管理之下,经济产业省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有些时候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可能出现运动员管理裁判员的情况[1]。
2.2 日本的原子力村(监管体系上的蛀牙)日本的核能行业的管理者与核电运营者存在被称作“原子力村”暧昧的关系。
这种原子力村的存在源于一种叫做官员空降(amakudari或者descent from heaven)的一种由于日本政治改革而衍生的非正式的制度。
这种制度不仅存在于核工业界,而是存在于日本的整个工业体系中。
战后许多政府官员退休后到他曾经监管的企业去任职;另一方许多半官方的人员在相对年轻的中年(50岁左右)就退休了。
日本政府相关部门就协助这些提前退休人员在私营企业找到相对合适的职位,尤其是在那些需要与政府密切联系的工业领域的企业就职。
上述情况导致许多情况下政府监管人员的职责错位,并带来忠诚度的问题。
日本的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是这一体制的重灾区,并导致了NISA在功能上的丧失。
日本核事故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核安全

日本核事故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核安全伍浩松【摘要】【本刊2011年3月综合报道】日本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及随后发生的海啸导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多台机组完全丧失冷却功能,进而导致部分堆芯熔化、氢气爆炸和大量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最终使日本发生了本国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核事故。
截至3月20日,此次核事故被暂定为国际核事件与放射事件分级表(INES)中的5级事故,即“影响范围较大的事故”。
【期刊名称】《国外核新闻》【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国际社会;核事故;日本;核安全;放射性物质;引发;冷却功能;堆芯熔化【作者】伍浩松【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L73【本刊2011年3月综合报道】日本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及随后发生的海啸导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多台机组完全丧失冷却功能,进而导致部分堆芯熔化、氢气爆炸和大量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最终使日本发生了本国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核事故。
截至3月20日,此次核事故被暂定为国际核事件与放射事件分级表(INES)中的5级事故,即“影响范围较大的事故”。
此次事故再次掀起了国际社会对核安全问题的关注,并马上使人联想到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和1986年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这三起核事故起因各不相同。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是人为操作失误以及机组本身存在的设计缺陷导致,堆芯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污染了前苏联及欧洲的广泛地区。
三里岛核电站反应堆堆芯部分熔化事故主要是由于人为和技术上的疏忽、安全措施不够完善导致,此次事故的环境影响极小。
此次日本核事故是由超强自然灾害导致的超设计基准事故,有关核能发电的安全问题因此引发公众的关注。
国际组织和主要核电国家已经就此次日本核电站事故发表观点,希望借鉴此次核事故的经验,提高核电的安全性。
一些国家认为要汲取此次核事故的教训,但此次事故不会影响到本国的核电发展计划。
核安全文化

员工在做出支持核电厂 安全、可靠运行的决策时, 经过系统和严格的考虑。 操纵员得到充分的授权并 了解安全期望值,当面临 突发或不确定工况时,将 核电厂置于安全状态。高 级管理层支持和强化保守 决策。
(4F)保守决策时应具备辨识“可接受的选择”和“慎重的选择” 的能力。
催生核安全文化
事故后,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专家对事故进行了全面、深入、广泛的调查和 分析,总结了经验教训。除核电厂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人员执行的试验程序考 虑不周和违反操作规程,缺乏核安全文化观念、安全意识淡薄也是导致事故发 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国际核安全文化发展
国际原子能机构 核安全咨询组(INS AG)在1986年提交 的《关于切尔诺贝 利核电厂事故后的 审评总结报告》中 首次使用了“安全 文化(Safety Cult ure)”一词,正式 将核安全文化概念 引入核安全领域。
通过质疑假设、分析异 常工况、思考行动的潜在 不利后果,员工表现出质 疑的态度。事故的产生往 往来自于,组织的假设、 价值和信念缺陷的一系列 决策和行动。员工要对可 能给核电厂安全产生不利 后果的状态或活动提高警 惕。
7.倡导学习型组织
高度重视历史经验, (7A)组织要避免自满,培养不断学习的氛围,着重培
质疑的工作态度 严谨的工作方法 良好沟通的工作习惯
核安全文化对组织中不同层次的人员的要求
质疑的工作态度
看懂和理解工作程序
严
按程序办事
谨
对意外情况保持警惕
的
出现问题停下来思考
工
作
必要时请求帮助
方
追求纪律性、时间性、条理性
法
谨慎小心地工作
切忌贪图省事
世界十大恐怖核泄漏盘点

世界十大恐怖核泄漏盘点世界上曾经有多个核电站发生过核泄漏时间,下面就为您盘点世界史上最可怕的十大核电事故。
1.1979年3月28日,三哩岛三哩岛核电厂2号机组部分反应堆堆芯融化导致了美国核电经营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尽管它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通常简称“三哩岛事件”,是1979年3月28日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河三哩岛核电站的一次严重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是核能史上第一起反应堆堆芯融化事故,自发生至今一直是反核人士反对核能应用的有力证据。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虽然严重,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究其原因在于安全壳发挥了重要作用,凸现了其作为核电站最后一道安全防线的重要作用。
在整个事件中,运行人员的错误操作和机械故障是重要的原因,提示人们,核电站运行人员的培训、面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控制系统的友好性等细节对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2.帕洛玛雷核事故1966 年1月15日上午10时22分,两架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的飞机———一架B—52轰炸机和一架KC—135空中加油机,在西班牙沿海的比利亚里科斯村和帕洛玛雷斯村的上空进行空中加油训练,在两机联接时,突然在31000英尺的高空相撞。
轰炸机发生爆炸解体,变成了一团巨大的、烈焰奔腾的火球,加油机摇摇摆摆地向前飞行一会儿,也开始解体,200多吨燃烧着的飞机残片,零乱地散布在空中,落向地面上惊慌失措的目击者们。
其中,有4枚威力巨大的氢弹!3.切尔诺贝利核电厂泄露事故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
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
据估算,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
切尔诺贝利最后一个反应堆已于2000年12月15日正式关闭。
据专家估计,完全消除这场浩劫的影响最少需要800年!乌克兰共有250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而身患各种疾病,迄今已在核泄漏事故的善后事务上花费了150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还将耗资1700亿美元。
三里岛核事故分析

操作员在事故发生前曾违反了相关的操作规程,如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维护不足
长期缺乏维护和检修
三里岛核电站的设备长期缺乏必要的 维护和检修,导致设备老化、故障频 发,增加了事故风险。
未及时修复已知问题
电站管理层未能及时修复已知的安全 问题,如设备故障、老化等,这些问 题的存在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核技术交流与合 作,共同提高核安全水平。
联合应对
在核事故发生时,与其他国家共同 参与事故应对和救援行动,共同维 护地区核安全。
05
事故教训与启示
提高核设施安全标准
强化核设施设计
确保核设施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各种潜在风 险,提高设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定期安全审查
对核设施进行定期的安全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 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对表现优秀的操作人员进行奖励,对因操作失误导致的事故进行严 厉处罚,激励操作人员更加认真对待工作。
建立完善的核事故应急预案
1 2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核设施的特点和潜在风险,制定完善的应急 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救援措施和资源调配方案。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 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展开救援行动。
清理与去污
对事故现场进行彻底清理和去污,包括拆除受损设备、清理放射 性物质等。
修复与重建
对受损设施进行修复和重建,确保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退役与最终处置
在核电站达到退役年限后,对核设施进行最终处置,确保永久安 全。
国际核事故合作
信息共享
及时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其他相 关国家通报事故情况,共享信息。
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事故分析与对策

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事故分析与对策39055207 马喆前言美国三哩岛核泄漏事故是核能史上第一起堆芯熔化事故,也是压水堆型核电站发生的一次最大事故。
1979年3月28日,位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三哩岛核电站的2号堆,发生了核电史上第一次严重事故。
这是由于水泵阀门信号灯故障和操作人员多次误操作所造成的。
反应堆堆芯两次露出水面,使燃料元件破坏和大约三分之二的堆芯熔化。
导致大量惰性气体和放射性碘与其他一些放射性核素进入了安全壳内。
并且由于锆包壳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也产生许多氢气,但没有发生爆炸。
因为安全壳的良好密封性和屏蔽作用,这次事故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很少。
根据监测调查,对周围80千米的200万居民所带来的总剂量仅为20人·Sv(希沃特),不到这地区居民年本底辐射总剂量的(核设施建设运行之前该地区的辐射剂量水平)1%(这地区的年本底辐射总剂量2400人·Sv),附近居民受到的最大个人剂量不到1毫希沃特,只与作一次X光胸部透视所受的剂量差不多。
三里岛核电站值班的118名工作人员,无一伤亡,只有3人的受照剂量超过季度允许剂量水平。
三哩岛核电站事故描述与分析事故经过简介1979年3月28日,美国都市爱迪生公司设在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城附近的三哩岛核电站二号动力堆发生了一次严重事故。
事故是由一系列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引起的。
当天凌晨4时,反应堆二回路(即用来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的回路)给水泵发生故障,使蒸汽发生器中的供水量和蒸汽产生量迅速降低,热量带不走。
本应立即投入备用供水系统,但两周前被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给关闭了。
于是,造成一回路(它将反应堆中的热量带出来在热交换器中传给二回路产生蒸汽)水的温度和压力升高。
这时,一回路中的安全装置——减压安全阀自动开启,把一回路中的高压高温水向排放箱排除,以降低堆内压力保证安全。
在正常情况下,当堆内压力下降到正常值时,安全阀会自动关闭,但这次安全阀又恰好失灵,未能关闭,使大量水和中蒸汽不断排出,排放箱容纳不了,从而排放到反应堆大厅里(它在一个巨大的安全壳内)。
三哩岛核事故专刊

核电工程设计NUCLEAR POWER PROJECT ENGINEERING 2009年第一期,总第12期三哩岛核事故三十周年纪念专刊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设计院设计图文中心编者按今年是美国三哩岛核事故三十周年。
三十年前的3月28日在三哩岛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严重的核事故。
为了对此次事故进行回顾和反思,我们专门编辑了这期特刊,便于大家回顾当时的事件经过,了解事故的原因,吸取相关的经验教训,增强我们的核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确保核电设计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目录一,事件回顾 (4)1.三哩岛核电站2.三哩岛核泄漏事故3.三哩岛核事故发生过程详细记录二,经验教训 (9)三哩岛事故30周年:五个经验教训三,类似事件 (11)20世纪世界十大核事故一、事件回顾1.三哩岛核电站三哩岛核电站(TMI)是个民用核电站,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纳河三哩岛(Three Mile Island)。
它有两个机组,TMI-1和TMI-2。
电厂由General Public Utilities Corporation公司建造,由Metropolitan Edison Company经营,现并入First Energy Corporation。
三哩岛1号机组三哩岛1号机组是由Babcock and Wilcox (B&W)公司建造的一个压水反应堆,发电量为802 MWe。
初始造价为4亿美元。
1号机组于1974年4月19日并网,1974年9月2日开始商业运行。
1号机组运行执照年限40年,这意味着可以运行到2014年4月19日。
当2号机组于1979年发生事故时,1号机组正在脱网换料。
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法律和管理审查后与1985年10月重新并网。
目前的业主AmeriGen已经申请再运行20年的执照。
三哩岛2号机组三哩岛2号机组也是压水反应堆,由B&W建造。
唯一的区别是,与1号机组的802 Mwe相比,发电量稍微大一点,为906 Mwe。
核安全文化解析

1、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教训
已毁坏的4号机组 正在建石棺的4号机组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技术原因
2、为什么要强调核安全文化 关注核安全的主要原因
(2)由于核技术最初用于军事,原子 弹爆炸的阴影长期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加之切尔诺贝利事故后西方反核势力和 媒体的夸大宣传,公众普遍存在“恐核 心理”。
2、为什么要强调核安全文化
关注核安全的主要原因
(3)由于重大核事故的跨国界特性, 一个国家的核事故有可能使邻国受到危 害,所以,核安全已成为国际关注的重 大政治问题。一个核事故的发生可能影 响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关系,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压水堆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设计比较
项目
RBMK
PWR
安全意义
堆型
石墨水冷堆,具 压水堆,具有 负功率系数使反应堆
有正的功率系数, 强的负功率系 固有稳定,不会发生
运行不稳定
数
功率陡升。
控制棒价值 设计与下落
时间
在特殊配置下插 控制棒总是引 棒引入正反应性, 入大的负反应 插棒全程需20秒 性,全程在2秒
2、为什么要强调核安全文化
核电危险性的来源 核裂变 --功率陡升的可能 强放射性 --辐射损伤 高温高压水--融化和喷放 剩余反应性--潜在的能量来源 衰变热--停堆后继续过热的可能
2、为什么要强调核安全文化
关注核安全的主要原因
(1) 核能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放射性 物质,特别是其中包含相当大一部分长 寿命的高放射性物质(半衰期数万年甚 至数十万年以上),如若外泄将人体健 康和生命及环境带来重大危害。
核工业安全生产的例子

核工业安全生产的例子10、日本美浜核电站事故10场严重的核事故,不只有切尔诺贝利时间:2004年国际原子能事故等级:第1级美滨核电厂位于日本福井县三方郡美滨町,是日本第一座由电力公司兴建营运的核电厂。
2004年8月9日下午,3号机的一条管线突然破裂,喷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却水造成当时厂房管道间内的5人死亡,11名工作人员灼伤。
9、美国戴维斯-贝斯反应堆事故10场严重的核事故,不只有切尔诺贝利时间:2002年国际原子能事故等级:第3级北美俄亥俄州橡树港北部大约10英里处,坐落着戴维斯-贝斯核电站。
这座于1978年7月开始运营的核电站,曾出现过多次安全问题。
2002年3月,维修工人发现碳钢结构反应堆容器出现了腐蚀洞,这场严重的腐蚀事故也导致了核电站关闭了两年左右。
8、美国国家反应堆试验站事故10场严重的核事故,不只有切尔诺贝利时间:1961年国际原子能事故等级:第4级1961年1月3日,美军的实验性核动力反应堆——SL-1(固定低功率反应堆1号),由于控制棒从堆芯中抽出时操作不当,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蒸汽爆炸和堆芯熔毁。
这次事故一共造成了3名操作人员死亡,是美国唯一已知的致命反应堆事故。
7、捷克斯洛伐克核电站事故10场严重的核事故,不只有切尔诺贝利时间:1976年国际原子能事故等级:第4级出事的这座反应堆的建造一共花费了16年,但由于设计的缺陷,仅是最初运转的几年间,这个反应堆就关闭了30多次。
1976年,反应堆再次出事故,气体泄漏导致2名工人死亡。
随后,这座核电站因为程序设计的缺陷和人工操作的失误,接连又发生了故障,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现象,而排除污染的工作目前仍在进行中,据估计要到2033年才能彻底结束。
6、苏联托姆斯克-7核燃料回收设施事故10场严重的核事故,不只有切尔诺贝利时间:1993年国际原子能事故等级:第4级俄罗斯谢韦尔斯克市拥有许多西伯利亚公司旗下的工厂和核电站,这里曾被视作是前苏联的“秘密之城”,1992年前也被称为“托姆斯克-7”。
核事故案例研究与教训

核事故案例研究与教训在核能发电领域,核事故是一种严重的事故,它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通过研究和分析之前发生过的核事故,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宝贵的教训,以便在未来能更好地应对类似的危机。
本文将以1200字范围内详细介绍几个著名的核事故案例,并总结出的教训。
一、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年)1. 简介: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发生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由于设计缺陷和操作失误,核反应堆4号发生爆炸和火灾,造成剧烈的放射性泄漏。
2. 教训:- 设计和建造安全是核电站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不可牺牲安全性以追求效益。
- 紧急应变措施和核应急预案的建立和完善至关重要,必须有能力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事故的影响范围。
- 必须进行全面的事故模拟和风险评估,以便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 信息共享和国际合作是应对核事故的重要手段,各国应加强沟通和信息共享。
二、三里岛核事故(1979年)1. 简介:三里岛核事故发生在美国三里岛核电站,由于操作失误和设计缺陷,导致核反应堆核心部分过热熔化,辐射物质泄漏。
2. 教训:-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操作人员应接受充分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 设备和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是保证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关键,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工作。
- 安全文化和监管机制的建立是核电站运营的基础,应加强监管和督导,确保安全规范得到遵守。
- 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灵活和有效的协调措施,相关部门应提前准备好应急预案,并配备专业的应急人员。
三、福岛核事故(2011年)1. 简介:福岛核事故是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的核事故,由于日本东北地震和海啸导致核电站失去电力供应,核反应堆冷却系统失效,导致严重的核反应堆熔毁。
2. 教训:- 核电站建设应考虑周全,必须有强大的抗灾能力,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冲击。
- 核辐射影响的公众教育和沟通至关重要,准确且及时的信息传递可以减少恐慌情绪,保护公众健康。
福岛核事故对我国核电安全发展的启示

电失效 , 机组 启动 应 急柴 油 发 电机 供应 交 流 电 , 各 对 提 高 至 7 。 故 发 生 经 过 如 下 图 所 示 。 级 事
反 应堆 及 乏燃 料 水池 进 行冷 却 。
事 故 发 生 后 , 岛 核 电 站 附 近 环 境 监 测 工 作 得 福
电 海 地 震 造 成 福 岛 县 沿 岸 地 区 地 表 沉 降 接 近 0. / , 到 加 强 , 站 附 近 采 集 的 地 下 水 、 水 样 品 以 及 海 底 8D _ 并 引 发 大 规 模 海 啸 , 于 福 岛 第 一 核 电 站 潮 汐 测 量 土 壤 样 本 中 均 监 测 到 放 射 性 物 质 。 府 发 布 公 告 限 由 政 仪 器 失 效 , 有 关 于最 大 海 啸高 度 的数 据记 录 , 据 制某 些地 区 的一 些产 品上 市 和 食入 。 没 根 专 家 评 估 , 啸 最 大 高 度 超 过 1 m , 于 各 机 组 设 置 海 O 由
项 目资 助 : 研 究 受 中 国人 民财 产 保 险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灾 害 研 究 基 金 项 目资 助 本
4
致事 件 不断 恶化 。
2 3 纵 深 防 御 失 效 .
为 保 障 核 电 站 安 全 运 行 , 立 多 元 性 、 持 续 性 建 可 以 及 可 各 自独 立 的 防 护 系 统 , 设 备 和 措 施 上 进 行 从
海 啸
多 层 次 的 冗 余 设 计 , 种 纵 深 防 御 的 保 护 策 略 一 直 这
在 核安 全 界受 到推 崇 , 保 核 电站 以及 公众 的安全 。 确 日本 核 电 站 的 安 全 系 统 设 计 一 直 处 于 世 界 领 先 地 位 , 个 机 组 均 安 装 应 急 柴 油 发 电 机 , 配 有 反 应 每 并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

(三)事故发生的过程(1)
1、2011年3月11日下午,地震发生,控制棒 上插,反应堆安全停堆。堆芯热功率在几分钟内 由正常的1400兆瓦下降到只剩余热,但仍有约 4%,虽然仍在下降,但下降速度变慢。 2、停堆后应保证厂用电源不失,由安注系统 向堆芯补水,保证堆芯冷却防止超压,但地震摧 毁了电网,厂外电源不可用;应急柴油机很争气 的起来了,向堆芯内注入清水。注意是清水,不 是硼水,换句话说,操作员采用了比较保守的方 法。
史上发生的数次著名的核电站事故
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及其 影响
主要内容
(一)背景 (二)事故原因 (三)事故发生的过程 (四)事故教训 (五)后续影响
(一)背景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 大地震,并引发海啸。位于日本本州岛东部沿海的福岛第 一核电站停堆,且若干机组发生失去冷却事故,3月12日 下午,一号机组发生爆炸。3月14日,三号机组发生两次 爆炸。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承认有放射性物
与事故相关的沸水堆的特点(2)
2.沸水堆正常工作于沸腾状态 这句话基本上相当于废话,沸水堆当 然是沸腾态的。但是这也决定了沸水堆的 事故工况与正常工况有类似之外,而压水 堆则正常工作于过冷状态,失水事故时发 生沸腾,与正常工况差别较大。 这个特点,会使操作员抱有更大的侥 幸心理。
与事故相关的沸水堆的特点(3)
(四)事故教训(4)
4、关于辐射监测的问题 不知和中国一山之隔的海参崴有没有 辐射监测站,但是,离中国直线距离最近 的吉林延边和黑龙江牡丹江好像是没有的。 长春和沈阳有,但如果大城市监测到似乎 有点晚了。朝鲜核电站投产似乎也不远了, 某些边境增加辐射监测点还是很有必要的。
核事故对核安全的启示

核事故对核安全的启示SatetylessonsfromNuclearAccidents在核能民用的历史上,发生了两起重大的反应堆事故: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事故,这是商用核电厂在32个国家中累积运行12000堆年期间仅有的两起重大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由于没有装备安全壳而造成重大损失,相比,安装有安全壳的三里岛核事故却没有对任何人造成放射性伤害。
反思这两个事故的不同后果,使我们加深对核安全的认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按照事故或恐怖袭击的可能性和结果,核电站的风险与其他产业普通公认的风险相比是最小的。
首先,核电站是非常强韧坚固的,其中安全措施的目标是保证在所有合理的可能想象的情况下,放射性辐照绝对不会危及公众健康和安全。
以美国的三里岛核事故为例,虽然该反应堆受到了严重的损坏,但是放射性物质被包容限制在安全壳内,没有对人员健康和环境造成不利的结果。
1957年,联合国设立了国际原子能机构。
作为世界核安全的审计者,国际原子能机构起草规定了核安全程序和报告核事件。
在20世纪90年代,这种作用得到了明显增强。
现在,每一个运行着核电站的国家都要有核安全监事会,所有的核安全监事会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密切合作。
一个强制性的安全指标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反应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是通过计算得出的反应堆堆芯损坏或熔化事故的发生频率。
美国核管会详细规定,反应堆设计必须满足堆芯损坏事故发生频率小于万分之一。
不过,现在的设计已经胜过了这个限值。
当前运行中的最好的核电站的堆芯损坏事故发生频率大约是百万分之一,而在下一个十年可能建造的新的核电站,其堆芯损坏事故发生频率将几乎是千万分之一。
美国三里岛核事故是在符合安全标准的反应堆中惟一的事故,由于设计特性使事故影响受到限制,因而没有对任何人造成放射性伤害。
按照目前的核电站监管标准要求,堆芯熔化事故的影响必须限制在厂内,不需要疏散撤离附近的居民。
对核安全主要的关注点一直是放射性物质不可控制释放的可能性,它导致环境污染和厂外放射性辐射后果。
三里岛事故调查报告

三里岛事故调查报告篇一:三哩岛核事故相关资料三哩岛核电厂事故后,美国核电行业做了如下改善:提升和加强核电厂设计与设备要求,包括消防、管道系统、辅助给水系统、安全壳隔离、组件可靠性、自动停机能力等;更新操作员培训与配备要求,加强设计基准事故以外的培训;改进主控室人机界面设计,对主控的报警重新进行分类,把重要信息集中在安全监督盘上;加大了仪表的指示量程,并增加了重要参数监测指示;提高应急准备水平,有重大事故时应立即通报美国核管理委员会,同时,美国核管理委员会成立24 h 值班的运营中心;建立定期公开报告制度,包括美国核管理委员会视察核电厂的报告、电厂绩效、管理效果等;由美国核管理委员会的高级管理人员对核电厂的性能进行定期分析,辨识出需要加强监管的问题;成立了美国核动力运行研究所(INPO),以提供技术支持和同行评审,加强核电厂之间的经验交流;成立了美国核能协会(NEI),以利于和美国核管理委员会等政府机构及国会沟通。
NRC事故定性(NRC):A combination of equipment malfunctions, design-related problems and worker errors led to TMI-2's partial meltdown and very small off-site releases of radioactivity.设备故障、设计缺陷以及人员失误一系列综合因素导致了三哩岛核电厂(TMI)2号机组部分堆芯熔毁,极少量放射性物质外泄。
1 Impact of the AccidentA combination of personnel error, design deficiencies, and component failures caused the Three Mile Island accident, which permanently changed both the nuclear industry and the NRC. Public fear and distrust increased, NRC's regulations and oversight became broader and more robust, and management of the plants was scrutinized more carefully.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accident's events identified problems and led to permanent and sweeping changes in how NRC regulates its licensees – which, in turn, has reduced the risk to public health and safety.事故影响设备故障、设计缺陷以及人员失误一系列综合因素导致了三哩岛核事故的发生,永久改变了美国核工业与美国核管会(NRC)。
一场“核变”引发的“中国思考”重估中国核安全——日本核灾敲响中国核安全警钟

记 者 :在 发 生 了 9 级地 震 以 及 海啸 之 后 ,日本 的核 电站 . 0 发生 了事故 , 么 中国 的核 电站选 址 怎 么样 ? 那
▲ 2 1 年 3月 1 01 2日 ,日本 , 荒 井 :地 震 引 发 的 海 啸 形 成 漩 涡 小
小时 内不用采取任何人 为的干预和外界的供水供 电 , P 00 A 10 机组能够 自动的完成停堆 , 冷却和去除衰变热 , 将反应堆维持 在安全状 态。 通常 目前的核 电运营保障体系能够实现在 2 小 4
▲ 2 1 年 3月 1 01 6日 ,日本 , 岛 : 日本 福 岛 第一核 电站 第 四机 组 开 福 始 冒烟 。 分建 筑 只 剩 下 框 架 部
是一个 自然的循环。 7 小 时是指 , 而 2 反应堆上的装有数千 吨
的水箱在冷却的过程中, 在需要的时间内把水 自然放空了。 过 了这 7 个小时 , 2 再往水箱里补水就行了。 内部来说 , 就 堆芯的
冷 却是 可 持续 保 持 的 。
王勇 :7 小时可不干预 的意义是什么呢? 就是指在 7 2 2
者采访了国家核 电技术公司旗下的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为主 的相关核电人士 , 就一系列读者关心的问题向他们提问。
中国 目前二代机 组 “ 安全 ”
记 者 : 中 国现 在 正 在运 行 的 二 代 机 组很 多 , 些机 组是 这
不 是安 全的 ?
郑明光 :首先并不能把现在 的二代技术跟 以前的二代相 比。 因为现在的二代技术与 17 年之前的二代技术相比是有 95
那么非能动的系统其安全功能也是能够保证的。 现在二代核 电站的问题就是在发生超设 汁基 准事故时能动部分 , 应急 电
三里岛典型案例分析及整改措施流程详解

三里岛典型案例分析及整改措施流程详解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三里岛核事故:典型案例分析与整改措施流程详解一、引言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商业核反应堆事故。
关于核安全的一些感想

关于核安全的一些感想刚上完核安全这门课,在教材的指引和老师的讲解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安全在生产实际中的重要性,尤其是核工业方面。
1979年美国的三哩岛核事故,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及2011年日本的福岛核事故都给我们敲响了核安全的警钟。
核能自其为大众所知的那天起,就给人留下了极其恐怖的印象,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也许就是一部分人对核能的全部认识。
而正是这种浅短的认识造成了民众对核能的恐惧,以至于对核能和平利用的恐惧。
但我们能说民众的担忧没有道理吗。
显然不是,就算是对核能或核电站非常了解的专业人士也不免存在这种担忧。
因为以上所例举得三次事故就是很好的证明,其中尤其是切尔诺贝利和福岛事故尤其严重,对周围环境和人群都造成了具有较远影响的伤害。
所以,人们对核能的恐惧不是像对炸弹爆炸那样的恐惧,而是对核事故之后的放射性物质所造成的辐射的伤害的恐惧。
纵然如此,我们这些对核能较为了解的“专业人士”仍然对核能的未来充满信心,而充满信心的原因显而易见。
但是安全始终是我们心中的一块永远放不下来的石头,因为没有一个系统能做到百分百的安全。
我们只有在平时培养过硬的技术,养成很好的安全习惯,做到在自己环节的百分百安全,只有这样,我们整个核电行业才能是最安全的。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安全文化中个人的响应。
我国一直对核安全问题十分重视,自我国第一批核电站建设至今从未出现影响较大,社会反应强烈的事故(也许我不知道)。
我想这就是我国核安全成绩最好的见证。
这种良好的纪录来自于我国在核安全各方面努力的综合,是我国核电站所处地理位置的正确选择,是我国独特社会制度管理下的必然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下面给出解释。
国际自世界第一起严重核事故发生以来,一直在探索提升核安全水平的方法。
在三哩岛事故之前,人们主要是集中考虑的是所设计的设备和所编程序的安全性能,“单一事故准则”,“设计基准事故”等概念是考虑的全部,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到了后来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人们对核安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认识到人的因素在安全运行中的重要性,许多事故的产生都是由于人本身的误操作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岛核事故与核安全————————————————————————————————作者: ————————————————————————————————日期:ﻩ岛核事故与核安全ﻫﻫ发布时间:2011-09-14作者:刘冲来源:《形势与政策》教材此次日本大地震灾情之重史无前例。
灾后重建及福岛核事故的彻底解决都需要较长时间,大地震与核事故造成的影响更将长期持续。
全球制造业、能源、金融等诸多领域均面临调整,世界核电发展战略、国际核安全监管与合作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改革。
重要的是,对福岛核事故的深刻才反思刚刚开始,这种反思必将长期持续并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在加强核安全、国际合作等各方面取得进步。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任何国家的问题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整个国际社会,只有各国政府和社会力量精诚合作、群策群力,才可能尽快消弭日本大地震尤其是核事故的负面影响,通过推动新的技术、制度和文化建设,从根本上避免福岛悲剧的再次上演。
一、日本大地震基本情况及其影响(一)日本大地震基本情况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
地震引发强烈海啸,造成数万人伤亡并导致福岛第一核电厂4个机组相继发生严重事故,放射性物质严重泄漏。
据统计,此次日本9.0级地震是全世界自有记录以来第三大地震,其震级仅次于1960年智利发生的9.5级地震和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州发生的9.2级地震,是日本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地震。
3月11日发生的强烈地震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引发了巨大海啸。
高达数米的海浪将车辆等卷入海中并冲毁沿岸建筑。
据日本气象厅统计,在岩手县观测到了高达4米的海浪,个别地方甚至引发10米以上的高浪。
据日本媒体报道,大地震导致日本东北部沿海地区约有443平方公里的领土发生地面下沉,没入水中,面积相当于大半个东京,日本的国土有可能变得“更窄”。
大地震造成日本大量人员伤亡、房屋损毁,交通通讯、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截至2011年4月5日,这次大地震及海啸已经造成日本12468人遇难,15091人失踪。
[①](二)地震造成的经济影响地震灾害使陷入停滞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复苏更为困难,由于日本在全球经济的关键地位,致使全球经济发展也受到一定冲击。
主要表现在:第一,生产、物流、能源供应等链条中断,影响范围波及大半个日本,辐射亚洲乃至全球。
地震使大量工厂设施遭到破坏,涉及汽车、电子产品、半导体、钢铁等领域。
地震造成物流中断,零部件难以及时到位,日本国内12家大汽车生产商的工厂全部停止生产。
日本与全球制造业联系紧密,它需要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生产的零部件。
同时,日本也是重要配件的供应国。
在全球很过很多,从工业控制系统到移动电话等许多行业都依赖部分日本制造的器件,例如闪存、微控制器以及液晶面板等。
如果日本工厂停产,供应链暂时断裂,会造成其他地方的工厂产量减少或重要材料脱销,从而影响全球经济的正常秩序。
第二,核危机对日本及周边农牧渔业影响巨大。
日本的东北四县是日本农业大县,其农业产值占日本国内总体的一成多。
核危机带来的核污染对其附近地区农牧渔业打击巨大,尤其是东京电力公司向海洋排放废水,对社会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破坏了日本农产品高品质的形象,短期内难以复原。
此外,周边国家及地区的渔牧业也将受到一定冲击。
第三,日本能源需求压力加大。
日本约10%的发电能力可能中断数月,只能由以石油和天然气为燃料的电站能补充。
这在近期内可能对日本的工业部门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居民用电也势必受到一定限制;而日本使用的能源约85%依靠进口,所以对世界能源市场的稳定也将造成一定影响。
第四,旅游业受到致命打击。
据了解,受核危机的影响,日本各大旅行社原定于5月底之前接待的各种旅行团全部被取消。
东京入国管理局的最新入境统计显示,自地震和核泄漏发生后,从成田机场入境的外国人平均一天只有3400人,较去年同期锐减了75%,日本的旅游业因此受到致命打击,短期内很难恢复正常。
但从积极方面看,灾后重建可能带动日本经济复苏。
日本有大量地区需要重建,可能会为日本经济发展创造巨大机遇,有利于日本产业结构及布局的调整,这种新创造的需求也会吸引大量外部现金寻求投资机会,还将刺激全球需求,进一步密切东亚地区经济联系。
但重建能否顺利开展则部分取决于福岛核事故的处理状况。
二、福岛核事故的原因、影响和前景(一)事故发生过程概述地震发生后,福岛第一核电厂各机组实现紧急停堆,但核反应堆停堆后仍有衰变热需要导出,地震引发的海啸冲毁了备用电源,导致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内冷却剂蒸发,燃料棒露出水面发生锆水反应,释放出氢气从而引发爆炸,造成核泄漏。
事故进程如下:2011年3月12日下午,福岛第一核电厂1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
3月14日上午,福岛第一核电厂3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
3月15日早晨,福岛第一核电厂2号机组又传出爆炸声。
负责核电厂运营的东京电力公司开始撤离部分工作人员。
3月15日,福岛第一核电厂4号机组又发生氢气爆炸并起火,后被扑灭。
至此,福岛第一核电厂1到4号机组全部发生核泄漏,并由于条件制约,未能迅速得到有效控制,对电厂周边的海水、土壤、饮用水、蔬菜食品等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核辐射和污染。
随后,在大气和洋流的作用下,核辐射进一步扩散,对日本其他地区及亚洲、美洲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事故原因福岛核事故是一起因极端外部事件叠加等因素造成全厂断电而引发的严重事故,主要原因有:第一,极端外部事件叠加。
福岛第一核电厂本身经受住了远超设计基准的地震袭击,但地震破坏了外部电网,地震引发的超大海啸(据反应堆厂房墙体痕迹推算浪高14米)远超设计基准(5.7米),全部应急柴油发电机被冲毁,造成长达七八天的全场断电,导致严重事故发生。
第二,设计上存在重大缺陷。
福岛第一核电厂共有6台机组,1号机组1971年3月启用,2号至6号机组1974——1979年间投产,均为最早型号的第二代沸水堆,建造于美国三哩岛事故之前,缺乏应对严重事故的概念和措施,设计上存在“先天不足”。
具体包括:安全壳容积太小导致需要频繁泄压;反应堆厂房及安全壳内缺少氢气复合装置,使泄压放出的氢气造成氢气爆炸;压力抑制室位于堆芯下方,无法建立自然循环;乏燃料换料池位于安全壳外且缺乏备用补水手段等等。
第三,应急人员能力不足,现场处置过度依赖企业。
在地震发生后,操作员没有预计到后续事故的可能后果,向堆芯注入清水,而不是高硼冷却水,降低了停堆裕度,埋下了隐患;在事故初期,导致2号堆芯裸露,4号乏燃料池蒸干,都是操作员未注意到柴油机燃油耗尽的结果;此外,政府过度依赖福岛核电厂的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而东京电力公司受利益因素驱使,过于短视,在1号机组爆炸后,为了尽可能保住其他反应堆,迟迟不注入海水,导致2、3号机组接连爆炸。
(三)辐射影响从核电发展历史上看,福岛核事故的严重程度仅次于切尔诺贝利事故,创下了多项历史记录。
它是第一次自然灾害引发的核电严重事故,也是第一起群堆共模的严重事故,还是第一起严重危害海洋环境的严重事故,将从此改写世界核电安全史。
相关链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厂是苏联最大的核电厂,共有4台机组。
1986年4月26日,因一系列人为操作失误及反应堆设计的固有缺陷,4号机组在进行压力测试时发生蒸气爆炸,由于没有安全壳屏蔽,大量放射性物质抛射到高空,并随大气流动扩散到欧洲大部分地区,直到瑞典境内发现放射性物质含量过高后该事故才被曝光于天下,苏联对核事故消息的封锁引发国际社会广泛批评。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事故造成急性死亡30人(均为现场救援人员),急性放射病104人,3940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
三哩岛核事故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哩岛核电厂2号机组因机械故障和操作人员失误导致堆芯融毁事故,约20吨二氧化铀堆积在压力容器底部,大量放射性物质堆积在核反应堆安全壳内,只有极少部分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周围环境中,说明了纵深防御原则尤其是安全壳对反应堆安全的重大意义。
这是美国核电历史上最严重的事故,也是全球首例堆芯融化事故,对反应堆安全设计等方面具有历史性影响。
4月12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与原子能安全委员会正式宣布,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将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的严重程度提高至最高级别7级。
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估算福岛第一核电厂释放到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为3.7×1017贝可,原子能安全委员会估算为6.3×1017贝可,均已超过7级事故的标准。
目前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总量约为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的10%。
值得注意的是,福岛核事故在核电安全史上是十分严重的,但其实际危害相对有限,对社会的影响更多来自心理层面。
虽然福岛第一核电厂各机组总燃料装量多于切尔诺贝利核电厂4号机组,但福岛反应堆是堆芯融损,大部分放射性物质还包容在安全壳内,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量也随距离增大迅速减少。
根据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发布的信息,食物饮水放射性超标值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相对有限,目前也没有现场工作人员直接因辐射致死。
总体上看,福岛核事故造成的辐射危害应远小于切尔诺贝利,但由于福岛周边人口稠密,日本经济发达,受心理原因等主观因素影响,福岛核事故带来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综合后果可能会有所放大。
相关链接:核事故分级表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经合组织核能署于1990年共同制订的,目的是以协调一致的方式迅速向公众通报有关核事件和放射事件的安全重要性。
2008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进行了修订,使其适用范围从核设施事件扩大到与辐射和放射性物质有关的所有事件,包括核运输相关事件。
因此,修订后的INES分级表称作“核事件和放射事件分级表”。
基于对人和环境、放射性屏障和控制、纵深防御三方面的影响,INES核事件分为7个级别:1级至3级称为“事件”,不会对外部环境造成影响。
4级至7级称为“事故”,可能影响外部环境。
从环境影响方面来看,7级为特大事故,放射性物质大量释放,具有大范围健康和环境影响,需要实施长期应对措施。
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事故均为7级。
6级为重大事故,放射性物质明显释放,要求实施全部计划措施。
5级为重大事故,放射性物质有限释放,需要实施部分计划措施。
三哩岛核事故为5级,但定级依据并非因其环境影响而是因其堆芯严重损坏,符合放射性屏障和控制方面规定的5级事故标准。
(四)事故前景4月17日东京电力公司首次提出核事故处理时间表,处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步的目标是辐射剂量稳定降低,需要大约3个月的时间,主要任务是防止1至3号机组的主容器发生氢气爆炸,防止高放射型污水排放到厂区以外。
第二步的目标是控制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和限制辐射剂量,需要大约3到6个月的时间,主要任务是让反应堆进入冷停堆状态,此外还要采取措施把损毁严重的机组建筑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