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篇《山居秋暝》,培养学生对自然风景的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秋天的色彩、情感的认知。

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能理解诗意,感知诗歌中的情感。

2.能够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认知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1.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课文《山居秋暝》的课文原文。

2.教师准备的PPT或图片展示相关的秋天风景图片。

3.学生课堂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引入话题:“你们对秋天有什么了解?觉得秋天有什么特点?”2.学生进行简短讨论,引入本课的主题。

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朗读《山居秋暝》,让学生跟读。

2.教师解释生字词、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学生大声朗读或分组朗读。

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表达,其他组进行评论和补充。

情感表达(10分钟)1.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回味诗篇中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2.鼓励学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可以是句子、诗歌、画面等。

小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2.鼓励学生思考诗篇中的情感,激发对文学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山居秋暝》这首诗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学生也有机会通过语言表达展示自己对秋天的认知和感受,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秋天山居的景色,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价值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也是中学语文必修课程中的一篇古文。

如何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会这首诗的内涵,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呢?下面是我针对《山居秋暝》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王维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2.理解《山居秋暝》所表达的主题和意境;3.感悟自然风光背后的哲理和情感;4.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和诗歌的热爱;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诗人王维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2.《山居秋暝》的诗歌结构和意境;3.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情感;4.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意义。

三、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导入《山居秋暝》的主题和情感;2.分析:教师讲解诗歌内容和背景,学生理解和吸收;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意义和情感表达;4.赏析:学生朗读诗歌,交流感悟;5.创作: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进行文学创作。

四、教学过程安排1.第一堂课:导入《山居秋暝》诗歌主题,介绍王维生平和诗歌背景;2.第二堂课:分析诗歌结构和意境,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3.第三堂课:学生分组讨论诗歌情感和表达方式;4.第四堂课:学生进行诗歌朗读和感悟交流;5.第五堂课:学生根据《山居秋暝》创作文章或诗歌。

五、教学反馈和评价1.学生根据课堂表现,教师和同学互评;2.学生提交课后作业,教师批改;3.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和创作水平。

六、教学资源准备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2.诗歌资料:包括诗歌原文及翻译、评论等;3.课堂教具:图片、音乐等。

通过以上《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这首经典诗歌的内涵,培养其对中华传统文化和诗歌的热爱,提高其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诗歌之美,感悟自然风光背后的哲理和情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这首诗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和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1.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山居秋暝》的写作背景和意义;2.掌握《山居秋暝》的内容和结构,掌握其表现手法和意境;3.学会欣赏和理解《山居秋暝》的诗歌艺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4.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表达,对《山居秋暝》进行解读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了解《山居秋暝》的意义和创作背景;2.分析《山居秋暝》的内容结构和表现手法,理解其中的诗意和意境;3.学会欣赏和理解《山居秋暝》的文学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2 教学难点1.分析《山居秋暝》的诗歌艺术,掌握其中的意象、语言和符号的多重意义;2.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山居秋暝》的创作背景、意义、结构和表现手法;2.阅读法:让学生集体或个别阅读《山居秋暝》,边读边注,理解其中的诗意和意境;3.分析法:通过分析《山居秋暝》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等,让学生深入理解其诗意;4.比较法:将《山居秋暝》与其他相似主题的诗歌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诗歌;5.创作法: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模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5.1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山居秋暝》的阅读材料、教学课件、学生练习册等。

学生需要准备好笔记本、铅笔、课本等。

5.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对“秋日”、“山居”、“夕阳”等话题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步骤二:讲授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山居秋暝》的创作背景、意义、结构和表现手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导语设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魏乐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一个顶峰,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批大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两河并流。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诗《山居秋暝》。

二、介绍近体诗的常识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律诗”)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它跟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代以后才有格律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绝句共有四句话,分两联,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绝”“七绝”。

二、四句要求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律诗共有八句话,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律”和“七律”。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非常讲究平仄。

三、赏析王维的《山居秋暝》1.简介王维王维,字摩诘,是唐代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来,由于政局的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这首诗就反映了诗人过隐居生活的愿望。

2.品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齐声朗读)3.分析首联:第一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的“空”在这里不当空空荡荡、一无所有讲,而是由虚空的意思引申为深远和宁静。

“来”,助词,无义。

与“去来江口守空船”的“来”同义。

“新”,清新。

词序应为秋晚空山雨后天气新。

这两句是说,秋天的傍晚,在一个寂静深远的山村里,刚下完雨,天已放晴,空气十分清新。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句,概括地点明了“山居秋暝”这一诗题,又突出了新雨之后和晚来之时这样的意境,从而为第二、第三联的写景作了映衬。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居秋暝》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居秋暝》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居秋暝》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山居秋暝》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能够读懂《山居秋暝》中的诗句,理解其中蕴含的意境;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二、教学重点1.理解《山居秋暝》的基本内容;2.理解《山居秋暝》诗句中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理解《山居秋暝》中的抽象意境;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训练。

四、教学准备1.课文《山居秋暝》原文;2.教学PPT;3.板书。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或小故事引出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导读:介绍《山居秋暝》的背景和作者,简要说明诗歌的主题。

3.朗读:组织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吟诵。

4.讲解:逐句解释课文,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

5.讨论:探讨《山居秋暝》中的意象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6.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复习作业。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让学生逐句复述《山居秋暝》。

2.提问: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抽象意境及诗句。

4.写作训练: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训练。

5.评价:展示学生的作文,进行互评和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深入挖掘《山居秋暝》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写作训练中,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指导,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加注重写作技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山居秋暝》教学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师们进行参考和借鉴。

最新-《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最新-《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编辑为大伙儿找到的5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从意象入手,认真品味诗歌(1)自然美、生活美、音乐美(2)形成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培养高洁淡雅的生活情操2、品读同类诗歌,古为今用,在认真鉴赏的基础上,组合同类诗歌,进行古为今用的创新实践活动:为旅游公司做一个创意策划二、教学重点(1)分析意象,进入意境的想象(2)品读诗味,初步学会鉴赏近体诗三、教学过程1、导入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了解到王维能诗善画的人,然而他的本领其实还不止这些,你们知道吗?(讲一典故:王维任太乐丞,音乐上有着非凡的天赋,有人藏有一幅“奏乐图”,在谁都不知道奏的是什么曲子的情况下,王维看了看画,仅仅凭画中演奏人物手的姿势,便断定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并且说出是此曲中第三叠中的第一拍。

一些好事之徒马上召来乐工奏之,结果奏到第三叠的第一拍的时候,那乐工的姿势和画中人物的姿势果然无一差错。

王维对音乐的功力精至于此,不能不让我们惊叹。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他的一首优美的山水诗。

(1)欣赏图画,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山居秋瞑》图及朗诵录音,营造欣赏氛围。

(2)、品读诗画美学生齐声朗诵。

想象、描述“诗中画”(参考:(一)天色已瞑,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有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二)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创意】通过两首诗学习,着眼于指导学生了解一些欣赏古诗的方法,为学生进入高中做过渡与衔接。

【教学内容与目标】1.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指导学生欣赏诗歌,并进行初步实践。

【课时与课型】1.一课时2.学法指导课【预习要求】1.朗读诗歌,读注释,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2.找资料,看看别人是如何品味这两首诗的。

3.查找两位诗人的相关资料。

【教学板块】1自读自诵2.欣赏品诗方法3.学写诗联赏析【教学线索】1.用译写解说内容2.用描述表现诗境3.用吟诵传情达意4.用评说深入赏析【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板块一自读自诵(一)知人论世读经典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资料2方法指导1)姓名字号2)朝代3)重要人生经历和思想4)重要成就5)代表作品6)写作背景3示例1)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2)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3)关怀现实政治,同情百姓疾苦,对社会状况有深刻的体验。

4)四个人生阶段: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杜甫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到了成都,后再度飘泊,病死在湘江上。

大历五年(770)冬,已半身偏枯的诗人贫病交困,漂零在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的一叶扁舟上,几天后,诗人便溘然长逝了,终年五十九岁。

5)成就:诗现存1500多首,生动的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现实,准确的展示了唐王朝由盛转衰急剧转变,被称为“史诗”。

6)背景:本诗写于767年,离川,漂泊峡中时。

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

(二)学生自读诗歌,旁批,读注释,背诵。

分三个层次:1、读出节奏,读清楚韵脚2、译读,边读边译。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精选12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精选12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重点: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朗读古诗二、介绍相关文化常识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

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

王维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与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派诗人。

三、分析本诗1、在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景物?地点:山中。

时间:秋天傍晚下过一场雨后。

2、作者为什么要突出“新雨”呢?是为了突出秋雨之后山野间的明丽与清新,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

3、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明月,松林,清泉,山石,青竹,浣女,青莲,渔舟。

4、苏轼曾经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颔联和颈联中的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画,小组讨论,用几句话来描绘一幅画面。

5、每一幅画面就象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把这些镜头连起来就是山中的整个景致。

这些景色给你什么感觉?非常宁静,清新,恬然。

6、我们可以看到,洗衣服的少女归来时发出了喧闹声,渔舟经过时莲花也随之摆动,为什么它们给你的感觉仍然是“静”呢?以动衬静。

正因为有这些声音,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更安静。

7、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景。

8、诗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怎么理解?任凭春天的百花凋谢,山中的美景还是让我留恋。

9、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了那么美丽恬然的山中景色,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简单介绍王维的生平)所表达的是一种对于山水的留恋,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以及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王维《山居秋暝》教案

王维《山居秋暝》教案

王维《山居秋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山居秋暝》。

(2)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3)分析并欣赏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心灵宁静。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 王维的《山居秋暝》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2. 王维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的了解。

3. 王维山水田园诗风格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境的领悟和表达。

2. 通过对诗歌的欣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王维的《山居秋暝》全文及其注释。

2. 王维的生平介绍资料。

3. 与王维山水田园诗风格相关的其他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王维的其他诗歌,如《鹿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2)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新课内容展示:(1)展示《山居秋暝》全文,引导学生朗读。

(2)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解释生僻词语,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主题。

3. 欣赏与讨论:(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山水田园之美,体会王维的诗意境界。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 诗歌创作背景介绍:(1)介绍王维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讲解《山居秋暝》的创作背景,如王维在山居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

5. 诗歌背诵与默写:(1)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要求熟练掌握。

(2)随机抽取学生默写诗歌中的重点句子。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点。

(2)强调诗歌欣赏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背诵《山居秋暝》。

(2)写一篇关于《山居秋暝》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方案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山居秋暝》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和写作手法。

(2)正确朗读并背诵《山居秋暝》。

(3)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山居秋暝》这首诗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山水画面,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2)提出问题: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想到什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山居秋暝》,了解作者、背景和写作手法。

(2)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分析其象征意义。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2)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发音。

(3)全班背诵《山居秋暝》。

5. 诗歌创作(1)学生根据《山居秋暝》的意境,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2)教师评选优秀作品,并进行点评。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山居秋暝》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珍惜。

(3)布置作业:阅读其他山水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创作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阅读、背诵、创作的情况。

3. 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居秋暝》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山居秋瞑》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山居秋瞑》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并表达诗中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 诗意境和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王维及《山居秋暝》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诗中的生僻字词。

(2)小组合作,探讨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2)分析诗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分组朗读,体会诗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加深记忆。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山居秋暝》。

2. 写一篇关于《山居秋暝》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诗歌。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的意境。

3. 运用比较教学法,将《山居秋暝》与其他诗作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独特之处。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9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9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9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四季之美,正如篇章页上所写的“四时景物皆成趣”,配合着所绘的四季书签更显得如诗如画。

《古诗词三首》中也选取了秋冬两季最典型的诗词供学生学习和体会。

《山居秋暝》是本课的第一首诗,诗人王维将空山雨后的秋意微凉,松林间皓月斑驳的光影,石上清泉潺潺以及竹林中浣女归来侃侃的声响,渔船掠过荷田的摇曳,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山居秋暝》本就该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仿佛能从画中听到一支恬静优美的丝竹,充分表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学生则需要在感受动静描写的妙处之余,还可以试着从诗情画意当中体会诗人的高洁情怀和乐于归隐的情趣。

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吟诵《山居秋暝》,读准暝、浣等字词,理解暝、喧、歇的意思;2.调动视听感触及想象,感受这首诗中的有声有色,有动有静;3.了解王维,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诗佛品质;重点:想象画面,体会诗句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难点:感受王维寄情山水,看淡一切世俗的佛系处事态度。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有趣的汉字1.发现字形的共同点——指向发现出示“时、昨、晚、晓、晨、昏”。

2.发现字义的共同点——指向归纳都和太阳/时间有关。

3.介绍造字的出发点——指向字理设计意图:从几个简单的带有“日”部的字,由浅入深,其一调动学生的识字思维;其二迁移理解字义的方法,为课堂上学习古诗、体悟情感,做好了铺垫。

一、由字及题,导入揭题(一)品读诗题感秋意1.联系发现猜题之“暝”板书“暝”,指名读,正音,猜义。

设计意图:猜字义是课前谈话的思维延续,既可以从课前谈话时的发现来猜,也可以根据预习从注释中获得的解释来说。

教无定法,但只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便是学法的成果。

教师可沿着学生的发言,先猜再用注释印证,也可以先说注释再用刚才的发现来补充,目的就是把“暝”这个生字记住并理解。

2.逐步解题说诗之“意”顺序板书“秋”“山居”补充诗题完整(1)“秋暝”为何意?(秋天的黄昏/深秋傍晚,日落时分)(2)“山居秋暝”又是何意?读起来又有何感?(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字词表述)设计意图:这首诗从诗题开始就抒发了王维当时舒适惬意内心豁达的感受,季节恰到好处,天气恰到好处,地方恰到好处,只读准读对诗题,无法同步王维的内心。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篇

(封面)《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篇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3、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讲解《山居秋暝》。

教学步骤一、课前引入、复习诗歌的知识。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用热闹的字面不是写出热闹的境界而是写出幽静的境界。

我说它是"寓静于动"或"动中显静"。

同样是水飞、云起、鸟啼、花发,在别的诗人笔下,也许只能是热闹的铺排,而在王维的笔下却恰好就是幽静的意趣。

你看: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

(《栾家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这一类小诗,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有些还是十分热闹,然而意境还是异常幽静的。

这些在纸上看来又吵又闹的家伙,完全没有破坏作者所企图创造的意境,反而是构成这意境的主力。

你能说不是有点奇怪吗?照我看来,这就是人们把王维的优秀山水诗和那些冷漠枯寂的作品区别开来,认为他的诗"丰缛而不华靡"的原因之一。

这首《山居秋暝》,通过对于秋色的描写,说明山中仍然是一片美丽和平的恬静,从而作出人们可以继续在山中隐居的结论。

开头两句,容易明白,不用多说。

这里要着重谈的是中间那四句。

中间四句,作者全力描写秋天的晚景,亦即题中点出的"秋暝"。

写秋,前人很容易写出一片哀颓萧杀:"庭风吹故叶,阶露净寒莎。

"(雍陶)"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僧无可)"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山居秋暝》教案(优秀4篇)

《山居秋暝》教案(优秀4篇)

《山居秋暝》教案(优秀4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漂亮的小编给大家找到的《山居秋暝》教案【优秀4篇】。

《山居秋暝》篇一教学目的]1.品读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诵读课文。

抓住意象,品味意境。

3.对王维思想的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思考: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谁?(王维)二、走近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九年(721) 进士。

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较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三、诵读: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四、初步感知:1.这是一副以什么为题的画呢?诗题中“山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2.抓住意象空山新雨后,时间、地点、天气(背景)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景物:月、松、泉、石(主体)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人物:浣女归、渔舟下(主体)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诗人愿望(抒情)王孙自可留。

3.发挥想象,联想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

请抓住意象特别特征,通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再现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优美。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范文)山居秋暝雨说停就停了,村庄被冲洗得清清爽爽。

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寺院敲响的晚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里缓缓游动。

山居秋暝教案初中

山居秋暝教案初中

《山居秋暝》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对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培养对美好环境的保护意识,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自然山水的兴趣,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去过的美丽山水景区,分享自己的感受。

2.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描写山水美景的诗词?二、作者介绍(5分钟)1. 介绍王维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强调他在山水诗方面的贡献。

2. 展示王维的其他山水诗作,让学生初步感受其诗风。

三、诗歌学习(20分钟)1. 让学生自主朗读《山居秋暝》,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每句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4. 讨论诗歌的意境,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画面的想象和感受。

四、诗歌鉴赏(10分钟)1.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寓静于动、动中显静等,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对比其他诗人的山水诗,让学生谈谈对王维诗风的独特之处的认识。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提问:这首诗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2.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如何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王维山水诗的特点。

2. 提醒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王维的山水诗风格,提高了他们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0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0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0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教学分析《山居秋暝》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朗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悟诗人的情感。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在《山居秋暝》中,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采用了动静结合,写出了雨后空山的自然美景,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是以动衬静,写出了山中黄昏之际的人情之美。

我把这两联作为了教学重点。

在学习颔联时通过圈画诗歌的景物引导学生关注王维诗歌的意象,改动诗歌引导学生体味诗句的对偶之美和意境之美,然后结合图面想象说话,体会诗歌的动静结合的画面美。

在学习颈联是通过关注诗句的倒装句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同时通过猜想“竹喧”的其他原因和改动诗句中的“喧”“动”两个动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味诗歌中的动态之美。

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的朗读方法,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结合具体的诗句和词语展开想象,从朗读和想象中体会诗歌的动静之美。

3、结合诗歌背景,感悟诗人的情感,了解王维诗歌的“空”。

原文呈现教学过程一、诗眼切入,理解诗题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引读诗题——《山居秋暝》。

2、谁能告诉我“暝”的`读音,它是什么意思?3、“山居”是什么意思?拓展理解“村居、家居、客居、旅居、隐居”的意思。

4、王维的“山居”就是一种隐居,你知道王维隐居在哪吗?了解背景:王维隐居在一座山中,这座山就是终南山,他在终南山脚下建了一座别墅,叫“辋川别业”。

王维诗《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篇

王维诗《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篇

王维诗《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2.掌握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3.学习《山居秋暝》的艺术技巧,体味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掌握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2.理解该诗的艺术技巧。

3.体味诗人的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外学习板书:1.王厂长的一番话,抛砖引玉,让我们接着讨论。

2.你放心去做,如果碰到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问:大家看这两个句子,找找看里边有什么成语?这些成语用在句子中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那么应该怎么用?(生回答)明确:“抛砖引玉”是比喻用粗浅的、拙劣的东西(多指诗文、意见等)引出别人高超的、完美的东西。

这是个谦辞,如“我的这一番话,不过是抛砖引玉,还请大家提出更好的方法”;“鼎力相助”是指大力帮助,这是一个敬辞,表示请求或感谢时用,如“遇到什么困难,还希望您鼎力相助”。

那么,这两句个成语为什么用错呢?是因为它谦、敬辞用错了地方。

二、导入新课1.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我国的古典诗歌灿若星河,那么,我国的古典诗歌都有哪些类型呢?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板书:2.问:我们刚刚回忆了古典诗歌的类型,那么,大家在本单元中找找看,哪些文章是古体诗?哪些是近体诗?明确:《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是古体诗,《近体诗六首》里的是近体诗。

师点拨:近体诗成熟于唐代,唐以前的诗基本都是古体诗,唐以后的基本都是近体诗。

但是,唐人既写古体诗,也写近体诗。

3.问:那么,如何鉴赏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之前说过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1)理解文意(2)找形象(意象):人物、事物、景物→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营造了什么意境(对意象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什么情感(3)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及其生平经历(4)分析艺术技巧→有哪些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这些手法在诗中的表现→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情感(5)语言特点师:我们前段时间用这个方法学习了两首古体诗,那么今天,我还就用这个方来学习几首近体诗。

《山居秋暝》教案优秀9篇

《山居秋暝》教案优秀9篇

《山居秋暝》教案优秀9篇《山居秋暝》教案篇一一、导入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摩诘指的是谁呢?是唐代诗人王维。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王维是一个能诗善画的人,但是我们谁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呢?好,这一课我们来学习王维的诗《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写什么〕1、初读感知课文〔自由、放声〕,把握大意〔学生体会,老师解题〕A,学生自己理解大意问题:《山居秋暝》这首诗写了什么?答案:诗歌通过具体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黄昏秋景图。

B,解题辅助理解问题:山居秋暝应该如何理解答案:山居:隐居在山间。

秋:季节,指秋天。

暝:黄昏。

山居秋暝:诗人在山中看到的一幅美丽的黄昏秋景图。

2、正音、辩形、释意暝:ming;黄昏喧:xuan;浣:huan三、再读课文,领悟内涵〔怎么写〕1、找意象〔学生讨论归纳〕问题:前面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黄昏秋景图,那么诗人通过哪些景物来描写这幅美景图呢?下面大家默读诗歌,找出文中所描绘的景物。

答案:山,雨,月,松,泉,浣女,渔人2、品读诗句,领悟内涵〔学生感受品读相关诗句〕〔1〕学生谈景物给人的感受问题:诗中作者写的这么多景物给人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哪位同学来谈谈?答案:A、首联:山,空气,特点是空旷、清新。

〔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雨后山林之感受品味空旷清新的韵味〕板书:空山——空旷雨——清新问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鱼舟,诗人怎么笔下说是“空山〞呢?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①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

一般人自然不知道山中有人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②“空〞不仅写出了清幽安逸之境,也正是诗人皈依佛法之悠悠禅心,不是山空,是心空。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篇

(封面)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篇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1.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板书:山居秋暝2.作者介绍(出示课件3)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

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

有《王右丞集》。

二、诗歌朗读指导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出示课件5)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三、诗中有画(一)题解(出示课件6)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

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出示课件7)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出示课件8)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

(出示课件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出示课件10)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优秀5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3、品味文化之美,含蓄之美。

教学设想
教学重难点:
①鉴赏诗歌。

②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教法学法: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教学工具:Powerpoint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学生活动】以前我们学过他的《鸟鸣涧》、《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现在请几位同学来试着背诵。

【讲述】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

它不仅在诗体上创造出了五七言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完善了七言古体诗,还孕育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庞大诗人群体。

其中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颗才冠古今、风华绝代、光耀千秋的星星外,还有多如恒河沙石的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唐诗的天空熠熠闪光。

王维就是其中的一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维,走近他的诗歌。

二、解题:
1、近体诗略说
2、王维与《山居秋暝》
生回答,师补充,出示课件。

王维(701—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以公元737年(张九龄罢相,李林甫执政)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在前期他有济世之志,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此创作了不少思想积极、情调激昂的政治诗、边塞诗;到后期他先后隐居于终南山和辋川别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

他的山水田园诗诗风直承陶渊明,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

他又喜绘画,擅作远景,又擅画人物、丛竹。

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略说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啸傲烟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三、诵读感悟
(1)、教师范背
(2)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明确:浣(huàn),洗歇(xië),衰败
(3)指名读,生体会语气语调(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4)、齐读,感知诗歌情趣。

四、品味鉴赏
1、欣赏画中之美
(1)、析题
明确:暝:日暮,傍晚。

居:停留,住宿。

诗题中四个词,分别点出了地点、事件、季节、时间,可以理解为:秋天的傍晚,留宿于山中。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颔联写景如画,一静一动,是否都从视觉的角度来写的?为什么?
明确:不是。

前者呈现于视觉,后者诉之于听觉。

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4)颈联的词序还可作怎样的调整?
明确:“竹喧浣女归,莲动下渔舟。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


作者为什么要做如此安排?
明确:一是为了押韵的需要;二是这样才符合生活实际:因为浣女是隐在竹林之中,渔舟遮于莲叶以内,初时未见,后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渔舟;三是可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增添情趣。

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

(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句的藏和露,诗句中的诗趣与诗情)
(5)“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结合本诗,你认为哪些诗句可以入画,为什么?
明确:全诗构成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定的气氛。

颔联可入画:雨后青山,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显得格外苍翠,皎洁的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觉,好像连自己的心也被洗净了一样;而此刻山泉因水量充足,流势增大,那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流过也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使人感到仿佛是大自然的脉搏在轻轻地跳动着。

颈联也可入画:忽听竹林里笑语一片,呵,原来是那洗衣的少女踏着金色,沐着清辉归来了,只见河塘里莲叶纷动,清莹晶亮的水珠滚下来,晚归的渔舟荡出来,好一幅情趣盎然、魅力无穷的山村生活画面。

2教师引导,咀嚼画外之意。

(1)教师略说王维与“佛”。

(2)学生再次咀嚼诗歌中的重点词、句,体味其深层意蕴。

思考、品味:
①颔联和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

明确:是。

颔联侧重于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于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

看起来,此地洋溢着一片热闹,然而,这些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

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

②诗中明明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调动积累,学生言之成理时,教师要善于点拨,引导)
明确: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

“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③、翻译尾联,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败,秋景却很美,我还是愿意留居山中,不想归去。

尾联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

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3、配乐朗读,进一步品味诗情。

五、课堂练习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把题目全部点了出来,山、晚、秋即地点、时间、季节,还点出了题目中没有但对全诗意境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雨”。

B、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方面写出了山村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爱。

C、尾联用典抒情,把诗人自己留恋山中的心情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D、王维是盛唐时人,诗意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明确:D项与作者诗的意境和表现的心情愿望矛盾。

2、下列诗句与“空山新雨后”手法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C、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D、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明确:B(A反衬出环境的静。

B突出环境的幽静。

C描写夏日之景的的深邃广阔而又
色彩缤纷。

D显示出一种恬静美。


六、作业(2题选1题)
1、根据全诗或部分诗句的意境绘一幅图。

2、研究性学习
有人认为王维如果生活在现代社会,他除了写诗之外,最适合的职业是从事旅游业。

请你为他的旅游公司策划一份企业创意书,要求:
结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让游客在紧张工作之余走进自然,走进农家,找到轻松、闲适而又不乏文化品位的感觉。

附:板书设计
山居秋暝
王维—诗人、画家、隐士
诗中画画外意
山、雨秋、晚
自然美远离尘俗
明月清泉
超然淡远
竹喧莲动——生活美
语言风格:清新淡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