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配须知
中药饮片处方调配操作规范

中药饮片处方调配操作规范中药饮片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重要剂型之一,其具有方便携带、易于服用、疗效确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治疗。
中药饮片处方调配操作规范的制定,有助于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安全,提高药物疗效,保护患者的健康。
本文将从中药饮片处方选择、原料药验证、调配操作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对中药饮片处方调配操作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药饮片处方选择1.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选择适宜的中药饮片处方。
2.对于多味中药组成的复方饮片,需严格按照处方的比例准确调配。
3.考虑患者的体质和对中药的耐受性,选择适宜的剂量。
二、原料药验证1.对于中药饮片的原料药,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其他相关药材质量标准的要求。
2.对于有毒药材或有药材混伪问题的,需按照规定进行药材鉴别和质量分析,并记录相关结果。
3.关于药材的采购,应选择合格的供应商,确保药材的真实性和质量。
三、调配操作1.在调配操作前,对工作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
确保操作环境符合药物生产的要求。
2.对每批次的中药饮片原药进行称量,确保准确与处方要求相符,记录相关称量信息。
3.严格控制调剂工艺,确定水量、浸泡时间及温度等参数。
确保中药饮片的提取效果。
4.在调配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交叉污染。
使用干净的容器和工具,避免不同药材之间的混淆。
四、质量控制1.在调配完成后,对调剂好的中药饮片进行质量控制。
包括外观质量、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等检测项目。
2.对于复方饮片,要进行相应的相互作用的药材的质量控制,确保配伍合理。
3.建立合适的质量档案,对每批次的中药饮片进行记录和保存。
以便追溯和检验。
4.定期进行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跟踪,对有问题的产品进行处理和整改。
五、安全使用提示1.中药饮片调配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和操作安全。
避免药物误食、误吸和误接触。
2.对于有毒药材,应严格控制其使用比例和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中药饮片使用前应详细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信息,确保安全使用。
中药调配须知

中药分配须知2013-11-2505:53中药分配须知作者:沉寂欢欣y一、剂量能否有误,特别是炮制前为毒性药品的品种:如川乌、草乌、南星、白附、附子、半夏等中药,作煎剂内服使用时已经是炮制品,但需要注意剂量。
以下中药常用剂量(如病情需要加量的,应根椐医生正规处方调剂):草乌、川乌1.5—3g香加皮3—6g南星、白附3—5g半夏3—10g附子(另包先煎30分钟)3—15g威灵仙3—12g麻黄1.5—6g 细辛1.5—3g中药的剂量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是需要依据药物要素、病人状况及季节环境等多方面因向来确立的。
二、用药禁忌:包含配伍禁忌和妊娠禁忌。
1、配伍禁忌:主假如指中药配伍“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18指种中药互相之间有相反的作用,如互相配伍,易发生中毒或严重不良反应。
“十八反”内容:甘草相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相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藜芦相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十九畏”:指19种中草药互相配伍后,会使药物的效劳减弱或无效;产生毒副作用。
“十九畏”内容:硫黄相畏朴硝,水银相畏砒霜,狼毒相畏密陀僧,巴豆相畏牵牛,丁香相畏郁金,川乌、草乌相畏犀角,牙硝相畏三棱,桂枝、肉桂、官桂相畏赤石脂、白石脂,人参相畏五灵脂。
2、妊娠禁忌:禁用药是指在妊娠时期绝对不行使用的药物,由于这些药物大部分是毒性较强或药性剧烈的药物,如蚖青(青娘子)、斑蝥、水银、巴豆、牵牛子、大戟、芜花、商陆、麝香、砒石、牙硝、芒硝、磠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蔗虫、蜈蚣、三棱、莪术、附片、川乌、甘遂、水蛭、虻虫等。
慎用药是依据孕妇所生病情,商酌使用的药物,一般没有特别必需,应尽量防止使用,以防发买卖外。
慎用药包含活血祛瘀、破气行滞、攻陷通便、辛热滑利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干姜、肉桂、半夏、赭石、野葛、牛膝、薏苡仁、蝉蜕、丹皮、槐花、皂角、通草、瞿麦、木通、茅根等药物。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调配

• 包括清炒和加辅料(固体辅料)炒两大类。 1、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炒炭。 2、加辅料炒包括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及滑石
粉炒。
炒黄程度
• 1、炒响:牛蒡子(炒出爆裂声)、酸枣仁 • 2、炒香:白芥子(炒出香辣气) • 3、炒爆花:王不留行 • 4、炒去刺:苍耳子 • 5、炒变色:槐花(炒至深黄色)、薏苡仁、
➢先煎 √ ➢后下 √ ➢包煎 √ ➢另煎 √
➢烊化
√
➢冲服
√
➢兑服
√
➢煎汤代水 √
脚注的含义
按要求处理单包成小包,在小包外面写上 药名、脚注要求、并向顾客交待具体的煎 服方法,再放入大包中
特殊中药调配——先煎
1.先煎 (1)矿物、甲骨类饮片,应打碎先煎20 分钟,方可与其他 药物同煎:龙骨、石膏、磁石、牡蛎、石决明等 (2)某些有毒饮片可经过先煎l~2小时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 制川乌、制草乌、附子、乌头。
制霜法、发酵法、发芽法等)
蒸煮燀法(水火共制法)
• 一、蒸法 • 目的: ①蒸后便于保存。如桑螵蛸、黄芩、人参等。 ②蒸后性味改变,产生新的功能,临床适用
范围扩大。如地黄、何首乌等。 ③蒸制则为了便于软化切制。如木瓜、天麻、
玄参等。
二、煮法
• 煮法:有清水煮(如川乌、草乌)、药 汁煮(如附子、远志)、用固体辅料煮 (如藤黄、硫磺等)
加辅料炒法
二、加辅料炒法 • 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 • 1、麸炒:药物用麸皮熏炒的方法。 • 增强疗效:如山药、白术等,经麸炒后可增加 其
补脾作用的疗效。 • 缓和药性:如枳实具强烈的破气作用,苍术药性
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范

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范一、收方、审方1、审核处方上姓名、性别、年龄、科别、诊断、日期、药价、医师签字等,审阅药品名称、剂量、剂数,以及处方书写是否清楚,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四查十对”制度等要求逐一进行审核。
项目不全或不清楚的须请处方医师补充。
2、审查处方中如有相反、相畏及禁忌药物,毒剧药物超过规定使用剂量或改动时,需医师再次签字。
3、审阅处方中,如有短缺品种,应及时通知处方医师,药剂师无权随意将相似疗效品种互为代用。
二、配方1、除详细审查处方中相反、相畏、禁忌和毒剧药物及剂数外还需核对药品别名、脚注等,审核无误后,方可调配。
2、调配小包装中药饮片需依据处方显示的规格调配。
3、调配散装饮片时,选择合适的戥子,并确保称量准确,按处方药味顺序调配,间隔摆放,不可混成一堆。
4、调配的各种饮片,应保证洁净、没有杂质,无发霉、变质、虫蛀、不合格药品。
5、处方中需要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布包另煎、冲服等品种,均应按照煎药常规单包并注明。
6、处方中矿物药、动物贝壳类、果实、种子等坚硬药品,遵照处方中“打碎”、“捣碎”、“劈”等脚注说明捣碎方可入药。
7、分戥时,三戥一平,处方中并开药品,应分别称量。
凡细料药品或毒性药品,可用递减分戥法,每味药应逐剂进行复戥,并按剂分包。
8、称量检查时,每剂误差不得超过士5%。
9、调配完毕,详细查对无误后,调剂者签名或盖章。
三、复核及包装1、首先核对调配的药品是否符合处方所开的药味剂量和剂数,确保无多配、漏配、错配或掺混异物的现象。
2、无相反、相畏、禁忌和超剂量等。
3、药品质量无虫蛀、发霉、变质,无以生代制、生制不分、整药、籽药未捣等现象。
4、将先煎、后下、布包煎、烊化、另煎、冲服、兑服和特殊要求以及同服的成药等进行另包并注明用法。
5、复核合格后即可签字或盖章包装。
四、发药1、首先根据处方核对号牌姓名,核对剂数,注意相同或相似姓名等以防发错造成事故。
2、无论内服或外用药都必须向取药者详细说明用法、用量、煎药方法,有先煎、后下、布包煎等给以提示。
中医医院中药饮片调配操作规范

中医医院中药饮片调配操作规范【审方】一、接到处方后,处方审核人员对处方进行审查,包括处方的医生,开方的时间;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剂量;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缺药,错写药名;错抓、漏抓等。
审核无误后,方可调配。
(1)审查处方有无医师签字。
项目不齐或字迹辨认不清的,审核人员将处方交还患者,并告知患者找开方医生补齐或书写清楚。
(2)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拒绝调配、销售,审核人员将处方返还患者,并告知患者需经原处方医生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和销售。
(3)处方所列饮片药房没有的,审核人员将处方交还患者,并告知患者找开方医生更换其他药品。
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处方中的药品。
二、处方审核合格的,处方审核人员在处方上签名方可调配。
【调配】一、调配人员根据处方内容逐项调配。
调配处方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药品,配方时,调配人员应认真、细致、准确。
(1)调剂过程中如有疑问,调配人员立即向开方医生咨询。
(2)调剂过程中必须按处方从上至下,从左到右进行调配。
(3)调剂过程中认真计算剂量、重量,不得缺斤少两。
(4)调剂过程中注意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毒麻药,需要单独调配。
二、调剂完成后,调配人员在处方上签全名,将处方与饮片交处方复核人员复核。
【复核】一、处方复核人员按处方对照药品逐一进行复核。
如有错发或数量不符,处方复核人员立即告知调配人员予以更正。
二、复核无误的,复核人员在处方上签全名。
将中药饮片交付给患者。
【发药】发药的同时,向患者交待清楚药品的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等。
如服药前后次序、服药时间、对某些药物服用后应作的检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等,对特殊病人如老年人、幼儿等的用药应作特殊交待。
中药调剂需要注意的事项

中药调剂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中药煎制时,应选择符合规定的原材料,遵守药材的储存、保管、选用、配伍原则和煎制方法。
2. 中药配方应严格按照处方要求进行配制,避免随意更改药材用量和配伍。
3. 中药调剂时应注意卫生,如洗手、消毒、净化器具、密闭容器存放等,避免污染或变质。
4. 中药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以科学的方式调剂,并注意患者的特殊要求。
如对过敏、过敏体质和孕妇等人群,应特别谨慎调剂。
5. 中药的服用时间和方式应严格遵守处方要求,如时间、次数、药量和服用方法等,不得随意调整。
6. 中药在调剂过程中要保持冷静、认真,按要求执行,严防出错。
如有任何问题,应及时向医生反映,听取医生的意见和建议。
中药饮片调配操作规程

中药饮片调配操作规程
一、审方
1、查姓名、性别、年龄、地址、临床诊断、处方药味、剂量、用法、剂数、医师签名、日期等。
应注意处方日期,对超过日期处方,在未征得原处方医师同意或未重新签字的情况下,应拒绝调配。
2、如处方中有无字迹不清、药味配伍禁忌、妊娠忌服、超过规定剂量等问题,应及时与处方医师联系研究解决。
如处方医师认为确属病情需要,则要原处方医师重新签字,方可调剂。
3、处方中所列药味有“脚注”如“制”、“炒”、“先煎”、“后下”、“烊化”等,要遵照医嘱要求调剂,调剂人员不能擅自涂改处方。
4、对处方中药味短缺不能满足供应的品种,请处方医师更换疗效类似品种或告诉患者自己外购,药剂人员无权擅自使用代替品。
二、调配
1、处方经审查后,调剂人员要按照处方的顺序逐一进行调剂,以免发生错配或漏配的现象。
2、处方中应先煎、后下、烊化、另煎、冲服的药物,应在包上注明用法。
3、对处方中有矿物、贝壳、果实种子类坚硬药物,需
要临时捣碎,以便有效成分的煎出。
使用铜缸捣药后,应立即擦拭干净。
4、处方调剂完毕时,经手人应自行检查核对无误后,签字以示负责。
三、复核
1、核查调配药物是否符合处方所开药味和剂数,有无多配、漏配、错配等现象。
2、是否已将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和特殊要求等注明用法。
3、处方药味剂量与实际剂量是否相符。
4、复核合格后即可签字进行包装。
四、发药
1、核对患者姓名、发票号和取药剂数,要特别注意防止姓名相同或相似而引起错发药的事故发生。
2、处方中需特殊处理的药物以及煎法、服法等,要详细向患者加以说明。
药品生产技术《中药调剂操作方法基本知识》

中药调剂操作方法根本知识中药调剂是调剂人员根据中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或制剂调配成药剂供患者使用的操作过程。
中药调剂操作规程一般为:审查处方——计价收费——调配——复核——包装、发药。
下面分述各项考前须知。
一、审查处方审查处方是中药配方的第一步,是保证用药平安有效、防止过失事故的有效措施。
〔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单位或住址,处方日期、医师签名等是否填写清楚。
〔2〕药名书写是否清楚、正确,有无错误或笔误、重开或遗漏等,是否为“急诊〞处方。
〔3〕药品剂量是否有误,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及儿童用药的剂量尤需特别注意。
〔4〕有无配伍禁忌和不合理用药,如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禁忌等。
〔5〕有无需特殊处理的药品,有无缺药,脚注是否清楚,调配有无困难等。
〔6〕处方中“自费药〞是否开自费处方。
审方中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与医师联系,问明原因,商定解决方法,决不可随意处理。
二、计价收费处方经审查无误后应进行药剂价格计算,并填写在处方的药价栏内。
三、调配调配是中药配方操作的重要环节,必须对照处方,集中精力、严肃认真地进行,不要凭记忆操作,以防过失事故发生。
〔一〕对戥调配前必须对戥。
称量药物时,须以试戥时的平衡度为准。
〔二〕调配按处方剂数多少及药物剂量大小选择适宜的包药纸或盛药胶片等,整齐平铺于调剂台上,然后从处方首味开始,依次逐味准确称取,按剂分量,至全部药物配齐。
要求称得准、分得匀、不漏配、无错味。
配剂处方时须注意以下事项。
〔1〕配方取药时应执行“三三制〞,即药名、标签与实物三次核对,用量、戥秤刻度与砝码三次核对,以防过失。
〔2〕为了使一方多剂分量均匀,配药时须采用等量递减,逐剂复戥的原那么。
配方称量应力求准确,一般要求实际称量总和与处方总量的误差不得超过5%,毒性药及贵重药品称量误差不得超过1%。
〔3〕药物称量多按处方上的药名排列顺序进行,倒药时应从包药纸一角依次排列、逐味间隔将药分放,不可乱掺一堆,以便于核对检查。
中药处方调配程序

中药处方调配程序
一、接收处方
1. 药师从患者手中接收处方。
2. 药师应对处方进行完整性、清晰度检查,检查是否存在修改痕迹、涂改不清等状况。
如有问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澄清问题,确保处方无误。
二、审阅处方
1. 药师应仔细审阅处方,核对处方的药味、剂量、用法等是否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及临
床用药规范。
2. 药师应特别注意是否有超剂量、超范围用药、配伍禁忌等潜在用药安全问题。
3. 如有疑问或发现错误,药师应及时与医师进行沟通,请医师进行修改或更正。
三、准备药物
1. 根据审阅无误的处方,药师开始准备药物。
2. 药师应按照处方上的药物顺序,将所需药物逐一取出。
3. 对于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如先煎、后下、包煎等,药师应按照要求进行处理。
四、称量药物
1. 药师使用标准的天平或称量器具,对每种药物进行准确称量。
2. 称量时应注意保持准确性,确保每一种药物的剂量与处方要求一致。
五、调配药物
1. 药师将称量好的药物按照处方要求进行混合、搅拌等操作。
2. 在调配过程中,药师应注意防止药物污染,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3. 对于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如研磨、混合等,药师应按照要求进行处理。
六、检查核对
1. 调配完毕后,药师应对已调配的药物进行最终检查核对。
核对的内容包括药物种类、数量、剂型等是否与处方要求一致。
2. 药师应特别注意检查是否存在遗漏或错误,确保调配的药物完全符合处方要求。
七、包装药物
1. 药师根据处方要求将调配好的药物包装在适当的容器中。
包装材料应符合药品包装管理规定。
中药方剂调配时注意事项是

中药方剂调配时注意事项是中药方剂调配时注意事项1 中药调剂与很多基础学科及药学专业知识密切相关要做到准确调剂、对症付药,并能及时发现医生处方上的笔误和差错(如配伍禁忌、妊娠禁忌、重开品种、药症不符及含毒药物超量等),就必须认真学习并掌握中医药基础知识,合格调剂人员,要求能鉴别四、五百种常用饮片或药材性状特征(尤其药名相近、性状相似的饮片药材)的区别,学会掌握药物的分类,如植物药材中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全草类,矿物类药材,动物类药材,同时要求掌握各种药物性味、功效,用量用法及常用的配伍,懂得各种同名异物的药材和别名等;了解中药加工炮制对药物性、味、功效的影响;掌握方剂学的知识,先煎、后下、包煎等的作用及煎药知识;了解中成药品制备方法及剂型等。
由此可见,中药调剂是一门多学科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学科,只有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才能胜任[1]。
2 中药调剂工作具有特殊性调剂人员除具有合格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饮片是一种特殊“商品”,要严格按照医嘱调配,不能配错、配漏、配多、配少。
有些人认为,配错、配漏诚然不对,但对称量以为无关紧要,因而出现了抓药以手代秤。
对调剂工作应提高到“法制”的观念上认识,不按规定配方就是违反药品管理法。
药物用量,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每一种药都有其规定的用量,尤其含有毒性的药物更是如此[2]。
同是一种药,用量不同其疗效不同,甚至相反。
例如大黄9~12g有泻下作用,若用量为1~3g则具有健胃止泻作用。
再如艾叶,其性味苦、辛、温,以前的药书较少记载其含小毒,《中国药典》85年版一部就有记载艾叶的性味为苦、辛、温、有小毒,其常用量为3~9g,有温经止血、散瘀止痛等作用,用量过大,则可兴奋大脑皮层及在皮层下中枢引起痉挛,甚至引起肝细胞代谢障碍,而发生中毒性黄疸及肝炎。
由此可见,调剂人员只有严格按照处方调配的义务,而没有违背处方调剂的权利,一切违背处方调剂的做法,都是违法的。
中药调配的正确操作方法

中药调配的正确操作方法
1. 测量配方药材:按照医生开的处方,准确测量or 掌握每种药材的用量和功效,按比例调配。
2. 辨别药材的品质:对于中药材的成分准确性、质量和新鲜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
鉴别草药的外观、气味和质地,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选择较便宜的药材。
3. 根据症状和体质选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药材。
对于有肝病、胃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药材的功效;对于孕妇、婴儿等特殊体质的患者,要特别慎重。
4. 均匀混合药材:将药材均匀混合,确保每个配料、每份处方的均匀性。
5. 加水煮药:将药材加水煮沸,保持适当的煮沸时间,以充分释放药材的成分。
6. 过滤药物:用粗棉纱、干净的布或者滤纸过滤药物。
确保药液中没有杂质。
7. 包装和储存:将药液或药粉包装起来,尽可能避免受潮、变质或受到污染。
8. 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或药方,适时用药,并注意药品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中药处方调配应注意的问题

中药处方调配中应注意的问题中药处方调配工作不仅要有中药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中医理论基础,更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只有这样,才能配合医生保证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准确、有效。
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中药调配时应注意的问题,供各位参考。
如有不正确的地方,请提出意见。
一、调剂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中药调剂工作专业性、技术性强,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顾客的身体健康,而且调剂工作具有法律责任。
因为调剂过程中涉及审方、计价、调配、核对、发药工作,所以调剂人员不仅对中药专业知识要熟练掌握,还要具备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以监督和检查医师处方是否合理,有无差错,同时要能为顾客提供药品咨询服务。
配方时必须集中注意力,不应该与其他员工一边聊天,一边配药。
而且禁止在顾客面前谈论医生的处方问题,以免产生不良的影响,这都要求调剂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
二、实际处方应付中应注意的中药1.一字之差的中药(1)制首乌与制川乌:两种药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功效却相差甚远,制首乌为补血药,用量为10~30克。
制川乌属毒性药材,用量为3~9克。
(2)红花与红藤:有些医生简写“芚”字与“花”很象,但红花常与桃仁、当归、川芎、赤芍等活血祛瘀药同用,用量为3~10克。
红藤即大血藤,常与金银花、连翘、丹皮等配伍,用量为15~30克。
(3)柴胡与银柴胡:柴胡有南柴胡和北柴胡之分,医生处方多开“软柴胡”,常与黄芩、半夏、葛根、香附等配伍,银柴胡有良好的退虚热功效,常与青蒿、鳖甲、地骨皮配伍。
(4)黄连与胡黄连:黄连去中焦湿热,并具解毒作用,常与黄芩、葛根等配伍。
胡黄连简称胡连,功效为退虚热,常与银柴胡、地骨皮配伍。
(5)天南星与胆南星:生天南星有毒,处方应付为制南星;胆南星是取生南星研末,与牛胆汁加工制成小块状,简称胆星。
(6)山茱萸与吴茱萸:山茱萸别名山萸肉,萸肉,枣皮,属收涩药,经常与熟地、山药、泽泻等配伍,山茱萸用量为5~10克,大剂量可用30克。
中药调配知识

中药知识一、中药配方程序 1 、审方:审查处方是否有书写潦草或有十八反十九味及妊成禁忌药味;对于处方中的缺味药在审方时应先告知顾客,征得医生调换药味后配方,不得擅自更改2、计价:是将每种药的单价乘以该药的分量求出每味药价积数,再将每味药价积数诼一相加即为每付药的单价,每付药的单价乘以付数就得一张处方的总金额3、配方:应按处方中药物的先后顺序操作并签字4、复核:由经验丰富的中药师负责并签字5、发药调配装包好的药剂发药时应再次核对无误后才能发给病人二、中药常用别名二花、忍冬花----金银花虫衣----蝉蜕国老----甘草伏地----熟地问路、干地----生地上甲----鳖甲下甲----龟板黑丑----牵牛百足----蜈蚣寸冬----麦冬元召----连翘子元----紫苑人交----秦艽七叶一枝花、重楼-蚤休坤草---益母草双叶----桑叶七厘----蒺藜大力----牛蒡子甲珠----穿山甲天虫----僵虫犬片----狗脊花片----槟榔文术----莪术薯蓣----淮山全虫----全蝎将军、川军,锦文,锦纹、西吉----大黄枣皮----山茱萸天丁----皂角刺地丁----紫花地丁寸干----射干鬼见愁---茜草甘杞、贡果---枸杞白术----于术毛姜---骨碎补龙牙草---仙鹤草黄花地丁---蒲公英绣花针---老虎刺三、药名合写与应付猪茯苓---猪苓、茯苓二术---苍术、白术二活---独活、羌活二母---知母、贝母二防---防风、防己二地---生地、熟地二丁–黄花地丁(蒲公英)、紫花地丁二冬-天门冬、麦冬二风藤–青风藤、海风藤二决明-草决明、石决明乳没- 乳香没药焦三仙---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四、滋补类中药配补药不能甲薏苡仁,孕妇忌食常用补气类中药:黄芪,人参,党参,大枣,山药,白扁豆,甘草常用补血类中药:当归、阿胶、首乌、熟地、龙眼肉、鸡血藤常用补阴类中药:。
中药处方调配的基本程序及注意事项

中药处方调配的基本程序及注意事项中药处方调配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它是中医治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中药治病的重要手段。
当前,许多人在使用处方药时,都会有需要按照调配中药的步骤来调配处方药。
下面主要介绍中药处方调配的基本程序和注意事项。
1、认真阅读处方表并弄懂其中的成分:在准备调配处方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处方表,以确定药物的种类和用量,需要注意的是,要弄清楚是什么成分以及每种成分的用量。
2、仔细检查所需药物:通常情况下,在检查药物的时候都会放在桌子上,要根据处方表的要求,检查每种药物的种类,名称,规格,用量和颜色,如果有任何偏差,一定要及时发现并更换。
3、将药清混淆:将处方中所需的药物放入调配容器内,要等所有药物都放入容器内后,再用清水充满容器,然后将容器放入搅拌机中。
4、将调配好的中药分装:在搅拌完药物后,要将混合好的药物分装,比如传统的分装方式是放入药袋,封口,普通的分装比例一般为2克一袋,注意每袋的重量都要一致。
1、确保药物的质量:在准备调配处方时,要确保药物的质量,只有确保使用的药物是正规的正牌正代,质量上乘才能确保疗效,提高治疗效果。
2、严格按照处方的要求:在调配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处方的要求,不可自行减少或增加定量,因为任何不当的改动都可能会影响病人的疗效,甚至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3、保持清洁:在调配药物时,要保持环境和设备的清洁,避免设备中灰尘,杂质,有毒物质等的污染,必要时还要用酒精及其它清洗剂进行消毒,以确保每一瓶处方调配的药物能够保持质量要求。
4、避免处方混乱:在调配中药时,还要注意不要把同一个患者的多个处方混合在一起,防止混乱,避免疗效出现不规律。
总之,要运用调配中药的步骤,不仅要按照处方要求,而且要注意清洁,合理安排,避免处方混乱,小心安全。
只有照此程序,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中药调剂-中药饮片调剂标准操作规程

中药调剂-中药饮片调剂标准操作规程一、调剂前准备1.1 熟悉病人医嘱,确认开药医生并解读医嘱内容。
1.2 检查处方中药品名称、剂量等项目,核对病人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
1.3 根据医嘱内容准备所需的中药饮片和辅料。
1.4 确认中药调剂所需工具齐全,如天平、研磨器、称量勺等。
二、中药调剂操作2.1 按照医嘱要求,称取中药饮片。
注意使用准确的重量和比例。
2.2 采用相应工艺对中药进行研磨、研磨,确保颗粒均匀。
2.3 按照配方要求,将配制好的中药饮片进行调配,严格控制配方比例。
2.4 混合中药后,进行二次包装,确保存储和使用安全。
三、调剂后处理3.1 错误处理:如遇犯错误,应及时纠正,重新调配中药。
3.2 清洁消毒:中药调剂工具应及时清洁、消毒,保持卫生干净。
3.3 存储管理:将调剂完毕的中药饮片存放在干燥通风处,远离阳光直射。
3.4 记录保存:记载中药调剂详细信息,包括配方、量表、操作人员等,保存备查。
四、注意事项4.1 保持操作台面整洁,避免交叉污染。
4.2 谨慎使用中药辅料,确保药材纯净和质量。
4.3 调剂操作中,注意配方比例、制作工艺,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
4.4 不同药品之间应分开操作,避免混淆。
五、结尾总结中药调剂是药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调剂,可以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疗效。
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中药调剂工作,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希望以上标准操作规程能为中药调剂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中药调剂注意事项

频服即不分次数频频饮用,多用于咽喉、口腔疾病患者。 呕吐较重者,少量频服。
中药调配过程中易错原因
1处方调配过程中,审方,调配,复核,发药均由一 个人完成。由于惯性思维,很难发现调配过程中的差 错。这是最主要的差错原因。
一 审方
审方着重审查以下项目: ①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处方日期、医师签字
等是否清楚,公费者需查验公费证及号码。 ②药名书写是否清楚准确,剂量是否超出正常量,
对儿童及年老弱者尤需注意。 ③毒、麻药品处方是否符合规定,处方中是否有
“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配伍禁忌 药存在。
④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有否“脚注”,“并开药” (指处方中共中央2-3味药物合并开在一起,多半是 疗效基本相同,如二冬即指天冬和麦冬,或是常用配 伍使用如知柏即指知母和黄柏)是否明确等。
毒麻中药的调剂和管理
毒性中药品种 1、砒石(红砒、白砒)2、砒霜 3、水银 4、生马前子 5、生川乌 6、生草乌 7、生白附子 8、生附子 9、生半夏 10、生南星 11、生巴豆 12、斑蝥 13、青娘虫 14、红娘虫 15、生甘遂 16、生狼毒 17、生腾黄 18、生千金子 19、生天仙子20、闹阳花 21、雪上一枝蒿 22、红升丹 23、白降丹 24、蟾酥 25、洋金花 26、红粉 27、轻粉 28、雄黄
中药调剂的注意事项
张姚飞
中药处方的概念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处方是指由注册 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 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 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 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 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处方是医生对病人用 药的书面文件,是药剂人员调配药品的依据,具有法 律、技术、经济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调配须知第一章概述历代本草及历代名医都对中医的立法方药,中药的配伍,用药调配,用药法度,都作了详尽的论述,已具有较完备的中药调剂理论知识,但都散见于各本草著作中,无一专述中药调剂的专著。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药调剂工作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迫切需要一本论述中药调剂知识的小册子,以供大家参考。
我们参阅学习了前辈的医药论著,汇集本集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为加快中药调剂工作的发展和提高,贡献微薄之力。
中药调剂工作是一项细致而繁杂的工作,他和其他学科一样有它的独立性和规律性,它是配合中医在防病治病过程中,达到合理用药,正确组方的关键性的一环。
他要求调剂人员根据医生处方定时准确无误的调剂供病人使用的合乎标准要求的药品,其调剂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生处方的有效无效,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
中药调剂工作涉及到中医药基本理论,立法用药的法度,中药材的炮制加工,中药材的真伪优劣的鉴别知识等。
近几年来,由于大部分老药工的退休,中药调剂人员青黄不接,中药乏人,中药乏术的现象尚未解决,新补充的中药剂人员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理论的培训,难以胜任中药材的鉴别,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工作,直接影响了中药的调剂质量和药品疗效,影响了中医中药的发展。
所以中药调剂质量的提高是当务之急,希望各有关单位要做好中药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使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思想,具备一定的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做到中药材真伪优劣鉴别正确,炮制得法合乎要求,调剂处方质量优良,药味齐全,分量准确。
严禁以假充真,以生代炙,生炙不分或相互代用,估量配方等不良现象。
第二章中药计量单位在处方中的书写方法称量是调剂中药的一个基本操作步骤,它是一项细致而严肃的工作,只有准确地进行称量,才能确保调剂药剂的质量和疗效,医生不仅在选方用药上很讲究,而且在每一味药的剂量上,也都是细加斟酌,因此调剂工作者,一定要紧密配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格的准确性。
现将中药调剂工作常用的度量衡制介绍如下:中药的剂量过去多用斤、两、钱、分等市制单位表示,国家为了统一计量标准,有利于中西医的结合和医学的交流,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实现我国医学科学的现代化,特规定从1978年起中药处方一律改用公制,废除市制单位,即斤、两、钱、分改为公斤、克、毫克。
现将换算列表如下:新市制旧市制公制公制市制换算斤=10两斤=16两斤=500克公斤=2市斤旧市两=31.25克新市两=50克两1两=10钱50克旧市钱=3。
125克新市钱=5克钱1钱=10分5克旧市分=0.3125克新市分=0.5克分1分=10厘0.5克旧市厘=0.03125克新市分厘=0.05克厘0.05克公制的进位换算:1公斤=1000克、1克=1000毫克、1公斤=1000000毫克新市制的进位换算:1市斤=10两、1两=10钱、1钱=10分、1分=10厘旧市制的进位换算:1市斤=16两、1两=10钱、1钱=10分、1分=10厘容积的单位及换算:1升=1000毫升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公制1米=10分米=100厘米、市制1尺=10寸=33.33厘米为了便于阅读和检索古代文献,现将旧市制的处方书写列表如下:市斤用“1”表示,市两用“刃”表示,市钱用“丰”表示,市分用“卜”表示。
在调剂处方中常用的度量衡的单位是以公分、毫升、克为基本单位的。
处方中常用字母Cm\ml\g等表示。
在传统的处方用药和部分医药书籍中,一些特殊的药材为了便于调剂和应用,多用一些特殊的单位,用以估量或计算,为便于参考现列表如下:计量单位举例说明备注寸或段大葱、鲜芦根、鲜生地、鲜竹根等条或只蜈蚣、全蝎、蝈蝈、蝼蛄等也有以尾表示的如全虫片生姜束灯心草、茅根、石斛、芦根具海狗肾、胎盘、鹿鞭、狗鞭枚或个大枣、银杏、胖大海滴生姜汁、大蒜汁、鲜茅汁匙或盅白糖、红糖、蜂蜜、黄酒、食醋、白酒朵闹羊花、洋金花对蛤蚧第三章中药调剂工具中药的调配主要有粉碎、称取、分量、包装等几个程序,传统工具主要有切药刀、铁研船、冲钵、天平、戥称等。
1. 切药刀:是药房常用的切药工具,主要是把片状及大块的中药材切成可供调配的中药饮片、细条、短段等,以供进一步粉碎,制剂及调配处方用。
使用方法:一般先将切药刀固定在条凳上,药材闷润后(成束的药材即把子货,用压板压住),用左手食指、拇指卡住压板及药材,以手掌后部按住压板,中指和无名指挡在刀床后面,借压板的弹性,把药材向前推进,右手握刀柄做上下往复运动,将药材切成片、丝或条。
条的粗细,片子的厚薄由左手掌握。
对于个子货则用药卡子,把药材卡住,按上方切片,切制时药刀要紧贴刀床一次切下。
2. 铁研船:也称药碾子。
是由船型铁槽和具有中心轴的碾轮组成,主要用于粉碎质地松脆、不吸湿、不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的药材。
使用方法:将铁研船固定后,放入待粉碎的药材,操作人员坐在凳子上,两脚同时踩碾柄,用力向前后推进,粉末的粗细,由操作时间的长短掌握。
操作时要注意身体坐稳,两脚用力均匀,方可操作自如。
3. 冲钵也称捣筒:一般多用铜制或铁制成,适宜粉碎富有挥发油或芳香性的果实、种子类药材,也可用于干燥脆性的药材。
使用方法:首先将待捣药材倒入冲钵中,左手扶住钵体,右手有节奏的上下移动杵棒。
4. 研钵:也叫乳钵:多为瓷制或玻璃制两种,多用于粉碎或混合少量结晶性及组织松脆的药材,特别是贵重的药材及剧毒药材的研磨和混合多用于玻璃乳钵。
使用方法:首先倒入乳钵容量的10-25‰的药材,用左手将乳钵捏牢,右手紧握杵棒转动手腕研磨,杵棒应沿螺旋线路由中心逐渐扩充至四壁,在由四壁逐渐旋到中心,反复研转直至粉碎为止。
5. 药匙:是分装药物粉末及拿取剧毒药品的工具,多为牛角及塑料制成,在分装和调剂完毕后,要及时擦拭干净,以备再用,以防止药物粉末互相混杂,影响药效甚至危及生命。
6. 药筛:常用的药筛是用钢丝、铁丝、绢丝、尼龙丝贬值而成,固定在金属圈或木框上,主要除去药材中的泥土杂质、砂石以及药物粉末的分等以求得粗细均匀的粉末和药材的纯净的一种工具。
药筛常以每吋含多少个孔,即为多少目筛。
如含80个孔就称80目筛。
操作方法:应根据要分粗细度的要求,选择数目适宜的药筛。
操作时首先扫刷干净,并检查筛底是否有并丝、断裂现象,然后将药材放在筛内用手往返推动,并不断搅动药粉。
注意事项:①,药粉应充分干燥,如粉末太湿不能均匀的在筛网上运动,甚至阻塞筛孔,影响过筛效率。
②。
筛内药粉不宜放的太多太厚,要使药粉有较大的移动幅度与筛内有更多的接触以提高效率。
③.筛取剧毒药品时应在密闭装置内进行,并应戴口罩,以防粉尘飞扬。
④.药筛用完后应用软刷将筛刷净,以备后用。
7. 戥称:是中药调剂工作中的主要工具,由秤杆、秤砣、秤盘组成,戥称有公制、市制两种,现多用公制,使用戥称要用右手提称系绳,左手取拿药材和拢秤砣,操作时称杆要与两眼平行,两眼平视戥称上的铜星标记,操作完毕,要擦干净秤盘,悬挂于墙上,秤砣要和秤杆放于同处,以防串换丢失。
8. 天平:药房多用上皿天平,主要用于制剂,配方时称取一些用量小及贵重细料药及毒剧药品。
使用天平时首先要校准“0”点,即天平的指针是否停在中央线上,称取药物时,盘中要放等量的包装纸,砝码和被称药品要分别放于两盘中心,取用砝码是要避免直接用手拿,动作要轻,不得突然增减,称量完毕后,应将砝码放回盒中,使天平处于休止状态,即将两盘放于一边支架上即可。
9. 量筒和量杯:主要用来量取液体药剂,如蜂蜜、水银、杏仁水及自制合剂等。
量取药液时要选择大小适宜的量杯和量筒,量皿表面要洁净并保持垂直,从药瓶中盗取药液时要使标签朝上,以免药液沾污而退色模糊,读数时要使液面与眼睛平行,以液凹面为标准,用毕要冲洗干净放回原处。
10. 软膏板(也可用乳膏代替):多由瓷或玻璃制成,软膏刀有不锈钢或牛角刀两种,使用时,先取少量基质放在瓷板上,再加入研细均匀的药粉,右手平握软膏刀,压于软膏板上,作前后往复移动,然后再将其余基质及药物分次递加反复研匀为止,如果软膏内含多量液体或固体药物时可在乳钵内制备。
11. 石碾:过去多为农村粉碎粮食之用,主要有碾砣、碾盘组成,用于大量药物地粉碎,即可降低劳动强度,又可提高工作效率。
附:中药房的设施和布局广义的中药房一般由中药库、调剂室、加工炮制室及晒药场组成,狭义的中药房光指调剂室。
1. 中药库:是供购进药材后,初步整理和存放的地方,是中药质量验收和监督把关的地方,以防伪劣质次制品的流入的重要关口,主要分中药及中成药贮存室,并各设毒剧贵重药品得存储厨。
主要应注意防潮、防鼠、通风等。
2. 加工炮制室:主要用于饮片的进一步加工,供配方调剂之用,这是把住调剂的关键,中药配方质量是由加工炮制质量作保障的,主要分切药间及炒药间,应注意通风、防火。
3. 晒药场:新购进的药材及夏季库存药材,切制加工药材,一定要勤翻晾晒,以防发霉、虫蛀、变质、弗兰等,炒制药材要勤摊开晾透后再存放。
4. 调剂室:主要供调配各种处方,主要由药橱和调剂台、处方账目存放橱组成,调剂台旁要放置捣桶和研钵。
第四章中药斗谱斗谱是指中药在药橱内的位置和排列方式,中药斗谱安排的合理恰当与否,对调剂工作的质量及效率有直接影响,以确保减少误差,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同时又可减轻调剂人员的劳动强度。
一、按临床用药情况排列根据临床用药情况,根据中药正常消耗的多少,以及医生的用药习惯,可将药物分为常用药,次常用药,不常用药等。
同时应结合药物外形、颜色、性状、作用等特点,吸取按入药部分排列的斗谱优点,将药物排列在药橱内,这种排列方法可根据下列原则进行。
1.将药斗橱分上中下三层,常用中药装在中层药斗中,不常用的中药装在上层药斗内,次常用的中药装在下层药斗内。
2.经常在同一处方上出现的功用相近的中药,如党参、黄芪和当归、川芎等分别装在同一药斗的前后,这种排列方法叫格斗配伍。
格斗配伍可适当考虑药物颜色的搭配,如六神曲与山楂等,若相邻两药相混后应易于鉴别分开,并且无配伍禁忌现象。
3.液体药材可用瓶或坛密封保存,如蜂蜜、益母膏、阿胶膏鲜竹汁等。
4.体制较重的矿石类、贝壳类、化石类药材,如龙骨、牡蛎、石膏等可装在下层的药斗中。
5.对体质疏松、用量多的药材,如金银花、金钱草等应放下层大斗或装箱内放适宜位置。
6.芳香挥发性的药材,如砂仁等用广口瓶或坛子密闭阴凉处保存。
7.对散剂及包煎的药材如六一散、滑石粉、车前子、旋复花等可预先用纱布用纱布装好,存放适当位置,以备随时调配。
8.对盒装的中成药可排放在上厨,瓶装的中成药可排放在中厨,合剂及糖浆剂应放在下厨。
9.对剧毒、细料药品要专人、转账、专柜加锁存放,保管。
对于毒剧药品一定要严禁与一般药斗混置,储存剧毒药品的器皿,一定要有显著的标志,以示区别。
10.对小儿用药要单独存放,以防止与成人药品混淆,出现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