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

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它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

批评。

2、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名称。文

学作为一种活动,他包括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4、文学批评: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一种能动的意识形态评价行为,即站在一定的立场、根

据一定的文学理论思想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对象并兼并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

评价和判断。

5、文学史:以历时方法,记载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的现象作必要的阐释的一门学

科。

6、移情:移情是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提出的一种美学概念,认为主体在接触对象

时,把自己的生命、情感移注到外在对象上去,是原本无生命的东西有了生命,本无感情的

东西有了人的感情、思想、感觉和意志,非人的东西因而人情化、人格化;在移情中,人的

“自我”得到自由伸张的机会,进入“非自我”的外在对象中去活动,这样,人的“自我”

就由有限到无限,由禁锢到自我解脱,获得充分自由,于是美感就产生了。

7、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是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

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他认为,文学活动应有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他们共同构成一

个有机的活动系统。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它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所阐述的文艺学思想的核心,列宁斯

大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思想中所包涵的文学理论为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

所论述的理论为补充的文学理论体系。

2、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

途径,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成人的全面的发展。

3、本质力量对象化:人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

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4、文学反映论:文学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1、生活活动: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人类的生活

活动既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得以发展、延续的基础,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人的生

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

造,并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2、陌生化:是由俄国的形式主义提出的。是指在观察描写事物时,摆脱日常生活中的“自

动化”,“习惯化”,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而是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

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如实的描写它,以消除“套版反应”,以此调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

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一种构思方式。陌生化把与人太贴近的事物或现象从身边推开,从而

造成似曾相识的陌生感。

3、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兰塞姆创造了这个理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

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

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包括俄国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等学派。俄国形式主义强调作品

的形式之于作者的意义,而新批评派注重作品的结构之于读者的意义,强调读者在面对文学

作品的时候无需关注其内容,只要对形式结构进行“细读”就可以了。

8、巫术发生说:认为文学并非直接来源于巫术,而是认为巫术意义的生产过程对文学创作

有某种启发意义,甚至,巫术活动的仪式化还为某些文学类型提供了直接的借鉴。

9、宗教发生说:认为文学源于宗教,宗教活动的内容形式直接导致了文学的发生,早期的

文学与宗教是密不可分的。

10、游戏发生说:康德认为艺术活动是人类想象力的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游戏,是合目的性

合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席勒和斯宾塞发展了康德这一思想,提出了过剩精力这一概念,认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人类除了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外,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人们打发多余时间和精力的方式就是游戏,它是艺术发展的早期形式和艺术的本质。

11、模仿说:西方最古老的关于艺术起源的一种假说。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模仿。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能。艺术是人类模仿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产物。

12、劳动说:认为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要满

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在史前人类的集体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与信息,减轻疲劳等,从而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时代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而舞蹈动作中多以采集种子等劳动活动为反映对象。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早期文艺中,诗、乐、舞三位一体实则是劳动过程中这几种艺术形式的萌芽因素(劳动动作、劳动号子的呼喊、劳动时发出的声音和节奏)统一在一起的反映。

13、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阐述并一直强调的问题。

物质生产发展与文学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是指这样一种情形,即文学伴随生产劳动而产生并伴随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但文学发展的进程也有特殊的情况,就是它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它显得快些,有时它显得慢些,有时甚至与生产成反方向发展。对此,马克思指出这是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一般言之,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表现:一种情况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

1、文学的含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含义包括文

化含义和审美含义。

2、文学的文化含义: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语言艺术”或“美的

艺术”,而是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

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正是文学的文化含义。

3、文学的审美含义:即狭义的文学。指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

及其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等。文学不再指代用语言或文字传输的所有文化现象,而仅仅指所有文化现象中富有审美属性的那一部分。这样,文学就成为与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不同的特殊审美形态了。

4、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

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学、历史学、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了。

5、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语言是人类最重要

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其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人与人通过语言进行沟通的行为与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它包含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文学作为话语行为,正体现了文学的基本属性:它决不只是个人所有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活动;决不是个人言语行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